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分册华东师大版(单元测试)试题合集目录《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试卷......................................1《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试卷...........................19《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试卷.................................39《第四单元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试卷...............56《第五单元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试卷.....................75《第六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试卷.............................95《第七单元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试卷..................112《第八单元“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试卷....................132《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试卷................................15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169期中试卷.......................................................187期末试卷.......................................................206《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鸦片战争爆发于()年。A、1839B、1840C、1841D、1842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强迫中国开放了()个通商口岸。A、2B、3C、4D、53、题干:在以下哪个事件中,清朝政府首次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宣示独立?A.雍正帝时期的《大义觉迷录》B.嘉庆帝时期的《皇朝通典》C.道光帝时期的《海国图志》D.咸丰帝时期的《望厦条约》4、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A.社会矛盾加剧,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国库空虚,外交陷入困境D.食物短缺,民生凋敝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清朝国力的严重衰弱?A.雍正帝的“摊派制度”B.乾隆帝的“十全武功”C.鸦片战争的爆发D.嘉庆帝的“摊丁入亩”6、以下哪个条约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7、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哪一方的侵略行为?A、英国B、美国C、法国D、日本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什么?A、清朝统治进一步加强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C、中国终外交失败并放弃部分权益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B.英国取得中国关税自主权C.割香港岛给英国D.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10、以下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宗教为纽带,实行“平均地权”B.制定《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D.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11、题干:《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通过什么手段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选项:A.《马关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12、题干:19世纪中叶,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选项: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13、鸦片战争之前,中国闭关锁国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盲目自信B、国内商品经济高度发展C、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D、科学技术的先进14、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危机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战争,下列关于甲午战争经过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B.中国军队在黄海海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C.北洋海军在威海卫之战中全军覆没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甲午战争之后16、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主要原因是:A.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B.列强侵略导致国家领土完整受到破坏C.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尖锐D.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贫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财政和经济状况恶化,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寻求救国之道。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的困境。(2)根据材料二,列举两位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的人物,并说明他们主张的主要措施。第二题题目要求: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洋务运动兴起,一批有识之士主张自强、求富,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工业技术来增强国力。然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国社会在西方列强压力下的矛盾和危机日益加剧。材料二: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等人提倡“维新”,主张通过变革政治制度和教育体系来救亡图存。虽然戊戌变法仅存了103天,但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力量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成功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请简述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目的以及二者最终的结果,并说明这些活动对中国社会的意义和影响。(每点3分,共计9分)第三题请分析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略的主要态度及其原因。结合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四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开放,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问题:1.请列举材料一中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手段。2.请说明材料二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原因。3.请分析材料三中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鸦片战争爆发于()年。A、1839B、1840C、1841D、1842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强迫中国开放了()个通商口岸。A、2B、3C、4D、5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1842年)规定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题干:在以下哪个事件中,清朝政府首次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宣示独立?A.雍正帝时期的《大义觉迷录》B.嘉庆帝时期的《皇朝通典》C.道光帝时期的《海国图志》D.咸丰帝时期的《望厦条约》答案:A解析:雍正帝时期的《大义觉迷录》是清朝政府首次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宣示独立的重要文献。《大义觉迷录》中列举了大清国的“国情”和“国力”,强调中华文明的优越,并明确表示清朝独立于任何国家之外。其他选项中的事件与这一表述无关。4、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A.社会矛盾加剧,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国库空虚,外交陷入困境D.食物短缺,民生凋敝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确实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社会矛盾加剧、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库空虚和外交困境等,这些都是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负面影响。然而,食物短缺和民生凋敝并不是由于鸦片战争直接引起的。相反,这些问题更多地与战争后的战乱和政府治理不善有关。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清朝国力的严重衰弱?A.雍正帝的“摊派制度”B.乾隆帝的“十全武功”C.鸦片战争的爆发D.嘉庆帝的“摊丁入亩”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是清朝与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这场战争标志着清朝国力的严重衰弱,清朝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巨额赔款,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等,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其他选项A、B、D都是清朝时期的政策或事件,但并没有直接导致清朝国力的严重衰弱。因此,正确答案为C。6、以下哪个条约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A解析:《南京条约》(1842年)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由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规定清朝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公民在中国居住、贸易等。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和《马关条约》(1895年)都是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因此正确答案为A。7、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哪一方的侵略行为?A、英国B、美国C、法国D、日本答案:A、英国解析: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最终在中国的腐败和虚弱面前取得了胜利,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什么?A、清朝统治进一步加强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C、中国终外交失败并放弃部分权益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中国中部,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9、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B.英国取得中国关税自主权C.割香港岛给英国D.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确实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但其中并没有条款规定英国取得中国关税自主权,相反,条约规定中国必须同意对外开放,并允许英国征收一定的关税。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10、以下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宗教为纽带,实行“平均地权”B.制定《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D.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确实以宗教为纽带,但“平均地权”并不是其实行的政策。《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制定的纲领,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没有实现平均地权的具体措施。太平天国确实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因此,选项A是不正确的。11、题干:《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通过什么手段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选项:A.《马关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答案:B解析:题干中提到的《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通过《天津条约》获得了更多的特权,如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从而加剧了对中国的控制。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天津条约》。其他选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和《北京条约》均是在《天津条约》之后签订的,不符合题意。12、题干:19世纪中叶,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选项: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答案:A解析: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使中国主权受到严重破坏,国家陷入民族危机,为西方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打开了门户。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鸦片战争。其他选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均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但不是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事件。13、鸦片战争之前,中国闭关锁国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盲目自信B、国内商品经济高度发展C、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D、科学技术的先进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其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这种经济形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自给自足,对外部市场依赖性较低,因此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主要也是出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不需要与外界频繁交易。选项A、B、D都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14、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危机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1840-1842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在19世纪早期开始对外部势力的抵抗,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危机。其他选项中的战争虽然也带来了外部力量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但它们发生的时间更晚,因此分别代表了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民族危机。15、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战争,下列关于甲午战争经过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B.中国军队在黄海海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C.北洋海军在威海卫之战中全军覆没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甲午战争之后答案:C解析:甲午战争是中日之间的海陆战争,甲午海战是中国海军史上的一次失败,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告终。选项C正确。16、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主要原因是:A.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B.列强侵略导致国家领土完整受到破坏C.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尖锐D.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贫弱答案:A解析:近代中国面临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阻碍了中国向现代化转型。选项A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财政和经济状况恶化,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寻求救国之道。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的困境。(2)根据材料二,列举两位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的人物,并说明他们主张的主要措施。答案:(1)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的困境有: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财政和经济状况恶化,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两位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的人物有:魏源、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主要措施包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洋务;改革政治制度,进行戊戌变法等。解析:(1)本题考查对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困境的概括。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财政和经济状况恶化、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等。(2)本题考查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的人物及其主张的主要措施的了解。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的人物有魏源、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他们的主要措施包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洋务;改革政治制度,进行戊戌变法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第二题题目要求: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洋务运动兴起,一批有识之士主张自强、求富,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工业技术来增强国力。然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国社会在西方列强压力下的矛盾和危机日益加剧。材料二: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等人提倡“维新”,主张通过变革政治制度和教育体系来救亡图存。虽然戊戌变法仅存了103天,但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力量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成功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请简述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目的以及二者最终的结果,并说明这些活动对中国社会的意义和影响。(每点3分,共计9分)答案与解析:洋务运动的目的:根据材料一可以得知,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工业技术,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1分)。结果:依据材料一,结果表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意味着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2分)。对中国社会的意义及影响:促进了西学的传播:洋务派积极引入西方科技,推进了西方科技知识在国内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2分)。洋务运动为资产阶级改革思想的传播铺平了道路:洋务派自身的改革活动为后来的维新派提供了经验和理论基础(2分)。戊戌变法的目的:根据材料二,戊戌变法目的在于通过政治及教育制度的改革,达到保国兴民、救亡图存的效果(1分)。结果:戊戌变法虽然仅存了短暂的103天,但它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变革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意义及影响:鼓舞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它推动了维新思想在民间的进一步发展,激发了资产阶级的热情和斗争精神(3分)。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戊戌变法的思想宣传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提供了革命的理论武器,促进了平民意识的觉醒,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思想基础(4分)。说明:本题旨在通过对比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既考察学生对两个时期学术和政治变迁的理解,又鼓励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思考历史规律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学生应根据史料客观、全面地概括每个历史时期的目的、结果及影响,从而完整回答问题。第三题请分析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略的主要态度及其原因。结合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一、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统治者对英国侵略的态度:1.范围性防范:清朝早期对海盗侵扰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如设立水师、修筑海岸防御工事等。2.愚昧无知: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统治者对英国侵略的性质认识模糊,误以为英国只是贸易上的敌人,盲目自大。3.反对变革:面对外国侵略,清朝统治者坚持保守僵化的立场,始终反对变革和改革。二、原因分析:1.宦官专权和腐败:清朝晚期,宦官专权、腐败现象严重,使得国家统治出现紊乱,导致对外侵略的应对措施失当。2.科举制度僵化:清朝科举制度僵化,使得人才选拔缺乏灵活性,难以培养出有远见卓识的治国人才。3.思想观念守旧:清朝统治者思想观念守旧,迎合封建伦理道德,缺乏对外国侵略的敏感性。三、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外国侵略者主要是以海盗和贸易纠纷的形式出现,战后外国侵略成为最主要的威胁。2.清朝统治危机加深:战争导致清朝财政紧张,民怨沸腾,使得统治基础动摇。3.推动民族觉醒:鸦片战争使中国人民觉醒,开始探寻救国之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略态度的认识,以及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解答本题需要综合考虑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从而分析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还需注意分点阐述,使答案层次清晰。第四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开放,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问题:1.请列举材料一中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手段。2.请说明材料二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原因。3.请分析材料三中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手段包括:发动鸦片战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2.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原因主要有: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薄弱、外交无能等。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剧了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国民族觉醒,促使了戊戌变法的发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等历史事件的了解。通过阅读材料,学生可以了解到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手段,以及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原因。此外,还需要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激发民族觉醒和推动近代化进程等方面。《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大规模的觉醒和反抗外来侵略?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2、哪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全面觉醒和团结抗战的重要转折点?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3、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A.北伐战争B.郭沫若发表《新青年》C.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D.五四运动4、题干:以下哪位人物被尊称为“抗日民族英雄”,其代表作《论持久战》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A.蒋介石B.周恩来C.毛泽东D.周恩来5、在以下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重要事件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C.戊戌变法的失败D.辛亥革命的成功6、以下哪位思想家被尊称为“中华民族近代第一人”?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孙中山7、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其直接导火索是: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B.袁世凯复辟帝制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日本提出“二十一条”8、下列哪一项不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著名战役?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淞沪会战9、题干: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的标志是:A.清末民初的“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后的“实业救国”思潮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代”10、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11、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A、1842年B、1840年C、1841年D、1843年12、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它对中华民族觉醒的意义在于什么?A、1919年,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了全面觉醒和反对帝国主义、军阀官僚的斗争。B、1920年,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了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道路。C、1918年,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了文化觉醒。D、1921年,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了对封建主义的彻底反抗。13、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了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抗议活动,这一事件被称为: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抗日战争爆发1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次会议又称“一大”。该会议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A.发展工人运动B.研究国民革命C.进行土地改革D.建立苏维埃政权15、题干: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促进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6、题干:在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追求,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一认识?A.西方民主制度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B.民主和科学是西方文明的精髓,应当引进中国C.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落后,需要全面向西方学习D.西方的先进技术可以迅速提升中国的国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开始觉醒,并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斗争,其中以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为代表。这些运动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也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题目要求:请简述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第二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面对内忧外患,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国之路。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认为这是拯救民族危亡的根本途径。材料二:20世纪初,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在中国兴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这场运动被称为“新文化运动”。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问题:1.材料一中提到的“救国之路”是指什么?2.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第三题题目内容:材料一:19世纪末,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推行“新政”、“预备立宪”,但成效寥寥,反而加速了帝国的衰败。至辛亥革命前夜,孙中山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教训。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迅速引发了全国性的革命浪潮。孙中山后来观感:“屡战屡败,是英雄;屡败屡战,是毅力。材料二: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坚决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促使社会渐渐“觉醒”,从思想上打破了封建专制的桎梏,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1)请分别简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华民族在1911-1919年间觉醒与抗争的历程及特征。第四题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原因及意义。《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大规模的觉醒和反抗外来侵略?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答案:D解析:义和团运动以自发的民间抗争形式大规模地抵抗外来侵略,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大规模反抗外国侵略的开端。2、哪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全面觉醒和团结抗战的重要转折点?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答案:C解析: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也成为中华民族全面觉醒和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来侵略的重要转折点。3、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A.北伐战争B.郭沫若发表《新青年》C.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集国民党一大,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这一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A项是国共合作后的一项重要军事行动,B项是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事件,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题干:以下哪位人物被尊称为“抗日民族英雄”,其代表作《论持久战》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A.蒋介石B.周恩来C.毛泽东D.周恩来答案:C解析: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他的著作《论持久战》全面分析了抗日战争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提出了持久战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A项是国民政府的领导人,B项和D项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但其代表作品不是《论持久战》。故答案为C。5、在以下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重要事件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C.戊戌变法的失败D.辛亥革命的成功答案:C解析:《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不是民族觉醒的标志;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抗,具有一定的民族意识,但并非民族觉醒的标志;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封建帝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此之前,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维新派人士试图通过改革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觉醒的一次尝试,虽然失败,但它是中国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因此,正确答案是C。6、以下哪位思想家被尊称为“中华民族近代第一人”?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孙中山答案:D解析: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也是民族觉醒的先驱。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对中国近代民族觉醒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孙中山被尊称为“中华民族近代第一人”。选项A的康有为、B的梁启超和C的谭嗣同都是近代中国的重要思想家,但他们并不被称为“中华民族近代第一人”。因此,正确答案是D。7、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其直接导火索是: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B.袁世凯复辟帝制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答案】A【解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一场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的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反而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一决定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最终引发了以学生为主的抗议活动,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8、下列哪一项不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著名战役?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淞沪会战【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进行了许多英勇的战斗,其中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都是由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取得的重要胜利。而台儿庄战役虽然也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但它是由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军队所取得的胜利。淞沪会战则是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之间的一次大规模战斗,主要由国民党军队负责抵抗,因此不属于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战役。9、题干: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的标志是:A.清末民初的“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后的“实业救国”思潮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的事件,选项B实业救国思潮是辛亥革命后的产物,选项D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情况,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0、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戊戌变法是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民族资产阶级并未真正掌握政权;选项C五四运动是1919年爆发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虽然具有资产阶级性质,但并非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选项D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7年的一场国民革命战争,虽然涉及民族资产阶级,但并非其政治参与的主要标志。故排除。11、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A、1842年B、1840年C、1841年D、1843年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这场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它对中华民族觉醒的意义在于什么?A、1919年,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了全面觉醒和反对帝国主义、军阀官僚的斗争。B、1920年,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了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道路。C、1918年,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了文化觉醒。D、1921年,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了对封建主义的彻底反抗。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全面觉醒,不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它不仅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统治,也为中国引入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3、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了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抗议活动,这一事件被称为: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抗日战争爆发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因此,正确答案是A.五四运动。1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次会议又称“一大”。该会议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A.发展工人运动B.研究国民革命C.进行土地改革D.建立苏维埃政权答案:A解析: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章,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规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因此,正确答案是A.发展工人运动。15、题干: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促进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虽然没有直接导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辛亥革命后的1921年,由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其他选项A、B、D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6、题干:在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追求,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一认识?A.西方民主制度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B.民主和科学是西方文明的精髓,应当引进中国C.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落后,需要全面向西方学习D.西方的先进技术可以迅速提升中国的国力答案:B解析: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追求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主要是基于对西方文明的精髓——民主和科学的认同,认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选项B正确反映了这一认识。选项A过于绝对,C和D虽然也是当时的一种观点,但不是主要认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开始觉醒,并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斗争,其中以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为代表。这些运动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也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题目要求:请简述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参考答案背景:1.经济方面,19世纪末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的自然经济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计日益困难。2.政治方面,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压榨百姓,激化了社会矛盾。3.文化宗教方面,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引起了民众的反感,加之民间流传着各种关于洋人破坏风水、挖眼珠子等谣言,加剧了民怨。过程:1898年至1900年间,山东、直隶等地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成员以刀枪不入的迷信吸引群众加入,迅速壮大势力。1900年6月,义和团进入北京,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随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影响:1.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加速了其垮台的步伐。2.强化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为后续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精神动力。3.国际上,义和团运动使得列强意识到完全瓜分中国并非易事,从而采取了“以华制华”的政策。失败原因分析:1.缺乏正确的领导和科学的理论指导,运动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2.内部组织松散,缺乏统一指挥,容易被分化瓦解。3.清政府的态度摇摆不定,在初期曾试图利用义和团来对抗外国势力,但在外国压力下转而镇压义和团。4.技术装备落后,无法与拥有先进武器的八国联军抗衡。解析: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于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对义和团运动这一重要历史现象的认识。通过分析背景、过程、影响及失败原因,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人民抗争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第二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面对内忧外患,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国之路。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认为这是拯救民族危亡的根本途径。材料二:20世纪初,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在中国兴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这场运动被称为“新文化运动”。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问题:1.材料一中提到的“救国之路”是指什么?2.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案:1.材料一中提到的“救国之路”是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2.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科学、民族主义和实用主义。其意义在于:一是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二是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民族觉醒;三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在于:一是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是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三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奠定了基础。第三题题目内容:材料一:19世纪末,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推行“新政”、“预备立宪”,但成效寥寥,反而加速了帝国的衰败。至辛亥革命前夜,孙中山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教训。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迅速引发了全国性的革命浪潮。孙中山后来观感:“屡战屡败,是英雄;屡败屡战,是毅力。材料二: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坚决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促使社会渐渐“觉醒”,从思想上打破了封建专制的桎梏,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1)请分别简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华民族在1911-1919年间觉醒与抗争的历程及特征。答案:(1)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分别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第一个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同时,创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和进一步扫清障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激发了民众的觉悟,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要临界点。(2)中华民族在1911-1919年间觉醒与抗争的历程及特征可以概括为:历程:1911年,辛亥革命首义成功的旋风席卷全国,推翻了清朝,开始了中国彻底的反封建反帝的革命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体现了全民族抵抗外来压迫的决心和智慧。从此,中国人民觉醒了,认识到只有团结抗战才能真正赢得民族独立。特征:1.由多元力量联合抗争:辛亥革命中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努力,也有广大民众的参与;五四运动有学生、工人阶级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形成了群体意识觉醒的潮流。2.追求民族独立与民主:从辛亥革命追求政治变革和共和制度,到五四运动明确提出要点——反帝反封建,以及对旧的儒家思想体系发起挑战,追求民主与自由。3.思想文化革新:两大历史事件均促进新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后西方文化涌入,五四运动百年浆思想解放风暴,给予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以批判,宣扬科学与民主的价值。4.制度汲取与应用转变:历史进程中,人们通过反思,汲取了历史教训,尝试从西学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由用西方国家制度模式“西土化”到基于国情对其的应用和改良。5.社会关系发生质变:运动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地位、政治角色发生迅速变化,原有的阶级关系受到冲击,社会分化日益明显。通过这些历程和特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觉醒,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第四题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原因及意义。答案:一、历史原因:1.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家政治混乱,民族危机加剧。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受到极大刺激。3.五四运动前夕,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4.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其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二、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实际上迫使曹、章、陆等人下台,使中国收回了一些主权。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解析:这道题考查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原因及意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五四运动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爆发的,具有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同时,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答这道题时,我们要注意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意义,以便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欧洲各国间经济、政治矛盾的激化B.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民族复仇政策的反应C.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泛日耳曼主义的强大影响D.美国长期以来对欧洲事务的介入和干涉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B.马恩河战役C.加里波利战役D.圣彼得堡包围战3、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中,不属于直接原因的是()A.意大利的加入三国同盟B.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C.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的独裁统治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改革4、题干:以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仅是一场殖民地争夺战B.仅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C.是一场既具有帝国主义性质又具有民族解放战争性质的世界大战D.是一场纯粹的民族解放战争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哪一事件?A、萨拉热窝事件B、德军侵占波兰C、凡尔登战役D、柏林被包围6、一战期间,哪一个国家成为了第一个退出战争的同盟国?A、德国B、奥匈帝国C、意大利D、保加利亚7、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说法正确的是:A、1914年8月1日B、1914年7月28日C、1915年8月1日D、1916年7月28日8、以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纯粹是一场为了领土和资源的帝国主义战争B、是一场反对法和道德的战争C、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和制度斗争D、是一场以民族主义为主,兼顾其他因素的复杂战争9、《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必须放弃哪些领土?A、阿尔萨斯和洛林B、西里西亚和波兹南C、东普鲁士和波莫瑞D、以上全部10、以下哪项不属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经济方面的限制?A、禁止德国拥有空军B、限制德国的军备C、限制德国的煤炭产量D、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11、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哪一年?A、1914年B、1915年C、1916年D、1917年12、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一战的交战国?A、德国B、意大利C、西班牙D、俄国13、以下哪个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A.军备竞赛B.资源争夺C.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D.国际联盟的建立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协约国方面的军事成就?A.巴黎和约的签订B.萨拉热窝战役的胜利C.瓦尔登战役的胜利D.马恩河战役的胜利15、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中,不属于直接原因的是()A.奥匈帝国的扩张政策B.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政策C.意大利的参战D.比利时中立地位被侵犯16、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主要战场分布情况的描述,错误的是()A.西线战场:德国与法国、英国等协约国交战B.东线战场:德国与俄罗斯交战C.南线战场:德国与意大利交战D.北线战场:德国与奥匈帝国交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第二题分析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和结局的影响。第三题题目: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并阐述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四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材料二: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很快加入,而后俄罗斯、法国、英国相继卷入。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残酷的大规模战争,参战双方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破坏。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3分)2.运用材料三,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7分)答案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运用材料三,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欧洲各国间经济、政治矛盾的激化B.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民族复仇政策的反应C.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泛日耳曼主义的强大影响D.美国长期以来对欧洲事务的介入和干涉答案:D解析: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保持中立,直到1917年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和对美国的干涉行为才加入协约国阵营。因此,说美国长期以来对欧洲事务的介入和干涉不是导致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其他选项提到的原因都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因素。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B.马恩河战役C.加里波利战役D.圣彼得堡包围战答案:A解析: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投入了超过150万人,战役历时近一年,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马恩河战役是战争的转折点,加里波利战役和圣彼得堡包围战虽然也有重要影响,但规模和影响都不及凡尔登战役。3、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中,不属于直接原因的是()A.意大利的加入三国同盟B.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C.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的独裁统治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改革答案:A解析: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事件,而非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包括巴尔干半岛的民族矛盾、奥匈帝国的扩张政策、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竞争等。因此,A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其他选项B、C、D都是导致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故选A。4、题干:以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仅是一场殖民地争夺战B.仅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C.是一场既具有帝国主义性质又具有民族解放战争性质的世界大战D.是一场纯粹的民族解放战争答案: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复杂的,它既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具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同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它也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如塞尔维亚等国家的抵抗战争。因此,C项“是一场既具有帝国主义性质又具有民族解放战争性质的世界大战”是正确的描述。A、B、D三项都未能全面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故选C。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哪一事件?A、萨拉热窝事件B、德军侵占波兰C、凡尔登战役D、柏林被包围答案:A、萨拉热窝事件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青年的枪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6、一战期间,哪一个国家成为了第一个退出战争的同盟国?A、德国B、奥匈帝国C、意大利D、保加利亚答案:C、意大利解析:在一战期间,意大利在加入同盟国后不久开始变得动摇,最终在1915年与协约国签订秘密协议,正式转向协约国一方作战,于1918年正式退出同盟国。7、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说法正确的是:A、1914年8月1日B、1914年7月28日C、1915年8月1日D、1916年7月28日答案:B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28日爆发,这是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的日子,被认为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其他选项的日期与实际爆发时间不符。因此,正确答案是B、1914年7月28日。8、以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纯粹是一场为了领土和资源的帝国主义战争B、是一场反对法和道德的战争C、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和制度斗争D、是一场以民族主义为主,兼顾其他因素的复杂战争答案:D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多方面的,其中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是重要的推动力。这场战争涉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并由此波及全球,是一场复杂的战争。选项A虽然反映了战争的某些方面,但不够全面;选项B和C的说法过于片面。因此,正确答案是D、是一场以民族主义为主,兼顾其他因素的复杂战争。9、《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必须放弃哪些领土?A、阿尔萨斯和洛林B、西里西亚和波兹南C、东普鲁士和波莫瑞D、以上全部答案:D解析:《凡尔赛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签订的和约,规定了德国必须放弃的领土,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西里西亚和波兹南、东普鲁士和波莫瑞等地区。10、以下哪项不属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经济方面的限制?A、禁止德国拥有空军B、限制德国的军备C、限制德国的煤炭产量D、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答案:A解析:《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经济方面的限制主要包括限制德国的军备、限制德国的煤炭产量和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等。禁止德国拥有空军属于对德国军事方面的限制,不属于经济方面的限制。11、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哪一年?A、1914年B、1915年C、1916年D、1917年答案:A、1914年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1914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随后陆续有其他国家参战,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战争。12、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一战的交战国?A、德国B、意大利C、西班牙D、俄国答案:C、西班牙解析:西班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持中立,主要扮演着战场物资运输的角色。德国、意大利和俄国都参与了一战,但意大利后来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作战。13、以下哪个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A.军备竞赛B.资源争夺C.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D.国际联盟的建立答案:C解析:选项A、B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而选项D中的国际联盟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并非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选项C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虽然影响了部分国家的政治走向,但并不是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因此,正确答案是C。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协约国方面的军事成就?A.巴黎和约的签订B.萨拉热窝战役的胜利C.瓦尔登战役的胜利D.马恩河战役的胜利答案:B解析:巴黎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方面与德国签订的和平条约,属于战争后的政治事件而非军事成就。萨拉热窝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不是协约国的军事成就。瓦尔登战役和马恩河战役均为协约国方面的胜利,属于军事成就。因此,正确答案是B。15、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中,不属于直接原因的是()A.奥匈帝国的扩张政策B.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政策C.意大利的参战D.比利时中立地位被侵犯答案:C解析:选项A、B和D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奥匈帝国的扩张政策引发了巴尔干危机,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政策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比利时中立地位被侵犯是导致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而意大利的参战是战争爆发后的行动,不属于直接原因。因此,正确答案是C。16、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主要战场分布情况的描述,错误的是()A.西线战场:德国与法国、英国等协约国交战B.东线战场:德国与俄罗斯交战C.南线战场:德国与意大利交战D.北线战场:德国与奥匈帝国交战答案:C解析:选项A、B和D都是正确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主要在西线战场与法国、英国等协约国交战,在东线战场与俄罗斯交战,在北线战场与奥匈帝国交战。而选项C中提到的南线战场,实际上德国并没有与意大利在意大利本土交战,而是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与德国在意大利本土以外的战场交战。因此,正确答案是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答案:1.经济破坏与重建:战争费用激增:战争消耗了巨额的国家财富和资源。为了筹措战争所需的资金,各参战国普遍采取了大幅增加税收、发行公债等方法。经济萧条:战争造成资源和技术的破坏,导致战后欧洲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状态。重建与工业化:一战战后的欧洲经历了艰难的重建,同时工业化程度加深,尤其是食品供应、运输网络和钢铁工业等领域快速发展。2.政治格局的变革:海外殖民体系的瓦解:欧洲国家失去了大部分殖民地,这些前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时代的终结。欧洲版图的重新划分:德国战败后被削弱,其他相关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获得独立,欧洲版图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巴黎和会后形成的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包含国际联盟的成立,旨在维护和平与稳定。3.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女性地位提升:一战期间,许多女性被征召进入军队或工厂取代男性的空缺,促进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保守思想的挑战:和平主义和各种进步思想盛行,年轻人普遍对一战持反对态度,挑战传统的保守观念。文化多样性增加:战争期间,不同的文化元素在各国间广泛传播,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4.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加剧:复仇心态:德国和奥匈帝国等战败国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增长,导致复仇心态增强,成为日后因仇引发的世界大战间歇期紧张局势的重要因素之一。解析:上述答案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维度全面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产生的深远影响,旨在深化学生对一战后果的理解。每一部分都以详实的历史背景和典型事实为例证,有助于增强答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第二题分析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和结局的影响。答案:1.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政治格局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为主。一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核心的新国际秩序。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使得战争规模迅速扩大,从局部冲突迅速演变成全面的全球战争。对抗的双方都有充足的物资和人力投入,使战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年。3.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的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各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凡尔赛体系通过对战败国的惩罚和对盟国的优待,加剧了战胜国内部的不稳定和战胜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隐患。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并探讨这一变化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在回答时,考生应首先描述一战前后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然后分析这种变化对战争的影响,包括战争规模、持续时间以及战争后的国际局势等。正确答案强调了以下几点:指出了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以及一战后形成的新的国际秩序的特点。认识到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加剧了战争规模和持续时间。分析了一战后国际格局对战争结局的深远影响,尤其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的伏笔。这些分析展现了考生对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深刻理解。第三题题目: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并阐述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答案:一、原因分析: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为殖民地争夺、经济扩张和军备竞赛等方面。2.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组成同盟国,而法国、英国、俄国等组成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3.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一战爆发前后,民族主义情绪在欧洲各国普遍高涨,导致各国政府采取强硬对外政策,最终引发战争。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1.欧洲霸权的衰落:一战使欧洲各国损失惨重,实力大大削弱,美国和日本崛起,欧洲霸权地位开始衰落。2.世界格局的重构: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权,欧洲国家地位下降。3.国际关系的变化:战后,国际关系由合作走向对抗,冷战格局逐渐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及其对世界格局影响的掌握。在解答时,首先要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包括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其次,要阐述一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包括欧洲霸权的衰落、世界格局的重构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解答时要注意逻辑清晰,论述充分。第四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材料二: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很快加入,而后俄罗斯、法国、英国相继卷入。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残酷的大规模战争,参战双方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破坏。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3分)2.运用材料三,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7分)答案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奥匈帝国在1914年6月28日对塞尔维亚的直接挑衅,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2分)。在复杂的国际关系和矛盾的背景下,奥匈帝国迅速对塞尔维亚宣战(1分)。2.运用材料三,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世界大战(共3分)。它严重消耗了参战国的人力物力,造成3000多万人的伤亡,持续了四年多的时间(1分)。同时,这场战争还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经济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分)。此外,它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引发了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力(2分)。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史实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材料,学生需要提取有效信息,全面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1小题侧重于事件的具体内涵与历史背景的梳理,第2小题则需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上述设计,题目涵盖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及影响的整体理解,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提升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第四单元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17年俄国革命中,哪一事件直接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四月提纲的发表D、七月事变2、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什么文件确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体制?A、《和平法令》B、《土地法令》C、《四月提纲》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3、题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建立的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选项:A.解放农民,实行土地改革B.消灭反对派,实现高度集中C.通过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D.加入国际联盟,扩大国际影响4、题干:苏联在斯大林时期进行了哪项重大改革?选项:A.实行多党制B.推行新经济政策C.进行农奴制改革D.进行五年计划5、题干: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标志着什么?A.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起点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阶段D.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基本形成6、题干:在苏联的现代化道路上,以下哪项措施最为关键?A.工业化建设B.农业集体化C.文化革命D.政治体制改革7、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基于以下哪种社会背景?A、沙皇统治下的绝对专制B、临时政府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C、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D、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社会经济危机8、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后的早期口号是?A、“土地、面包和平”B、“工业化”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市场经济”9、题干: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主张是明确规定俄国革命应分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第二步是实现无产阶级政权。以下关于这一主张的服务宗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无产阶级专政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建立议会民主制度D.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10、题干:苏联在斯大林时期,通过了新宪法,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关于这一时期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政治权力高度集中B.经济管理高度集中C.军事力量空前强大D.社会保障机制完善11、题干: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出的第一个重大对外政策方针是:A.恢复帝国主义战争B.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联盟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D.推行新经济政策12、题干: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通过五年计划实现的工业化,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优先发展重工业B.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C.导致了农业长期落后D.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13、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时间是()。A、1916年11月B、1916年12月C、1917年11月D、1917年12月14、苏联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于传统的西方模式,其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A、实行市场经济,依靠企业家的自主发展B、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进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依靠外资和技术引进D、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科技创新15、题干:1917年俄国革命中,工人和士兵代表组织起来的革命领导机关是:A.自由主义政党B.罗曼诺夫家族C.临时政府D.苏维埃16、题干:列宁指出:“全世界的新生力量必须规定和提出一个具体的纲领,来反对帝国主义。这个纲领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段话反映了以下哪一个时期的特征?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国内战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实行反动政策。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材料二: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三:1918年,《苏俄宪法》颁布,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口号。(2)根据材料二,简述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3)结合材料三,分析《苏俄宪法》颁布的意义。第二题题目:简析1917年俄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苏联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17年俄国革命的历史背景,以及这场革命对苏联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第三题题目: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推行的一系列现代化改革措施及其影响。第四题分析以下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二: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分别体现了俄国革命的两个阶段,请分别概括这两个阶段的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及其对苏联的影响。《第四单元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17年俄国革命中,哪一事件直接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四月提纲的发表D、七月事变答案:A、二月革命解析: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则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运动,与二月革命性质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护理根管治疗配合
- 妇科手术管理
- 病历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
- 外科护理肿瘤化疗和放疗
- 《汽车的基本构造》课件
- 《员工培训与管理》课件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反证法和放缩法
- 如何预防艾滋病班会
- 《名句默写答案》课件
- 《吸收与酵解》课件
- 物业保洁员培训教程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酒店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2025年
-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 公安接处警培训
- JGJ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 胸部术后护理科普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产业图谱】2024年青岛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附各地区重点产业、产业体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等)
- 中药药品注册法规考核试卷
- 期中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