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育博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育博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育博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育博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育博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育博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

第2题:、文言文阅读(共3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至二千石,后

以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

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

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

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

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

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

创少修,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

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

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乃天下屯劲兵处,故徙夫为淮

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

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

之左,尤益敬。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重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其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宗族

宾客广占陂池田园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

族。”

灌夫家居虽富,然失势,卿相侍中宾客益稀。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批生平慕

之后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

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

侯列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徙:降职

B.不欲加礼,必陵之陵:通“凌”,侵侮

C,士亦以此多之多:称赞

D.颍水浊,灌氏族族:被灭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颍阴侯灌何为将军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B.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帝高阳之苗裔兮

C.走入汉壁,其奴皆亡静女其娈

D.灌夫以此名闻天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7.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灌夫“为人刚直”的一组是()(3分)

①不好面谀②其奴皆亡,独与一骑归③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

之④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⑤稠人广众,荐

宠下辈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报父仇,灌夫披甲戴胄,拿着长戟,招募军中与他友好又愿意随他同去的壮

士数十人出战。等到走出军营的大门,就没有人敢前进了。

B.司马迁对灌夫的战功和他那种鳗直倔强的性格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对其放

纵宗族宾客横行于颍川的行为也进行了批判。

C.灌夫与吴军的战斗非常惨烈,随他同去的奴仆全部战死,灌夫自己身上就有十

余处重伤,幸亏当时有极为贵重的好药,才保住了灌夫的性命。

D.灌夫有次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一起饮酒,灌夫喝醉后出手打了窦甫,结果被窦

太后免了官,让灌夫闲居在长安家中。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重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其家累

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宗族宾客广占陂池田园横于颍川。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3分)

②诸士在己之左,尤益敬。(3

分)

第3题:

第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一)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

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

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

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鲫生说我曰:'距

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

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

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二)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

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

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

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

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久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

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

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五诸侯:指齐、魏、赵、

韩、燕五国后人。④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⑤寤:同

“悟”。(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L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登

记B.不如因而善遇之好好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D.何兴之

暴也残暴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臣为韩王送沛公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D.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3.下列对以上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伤告密,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谋

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野心,也力主进攻,但两人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刘邦的不

同态度。

B.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

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

C.项伯的通风报信,使得刘邦、张良得知了项羽的军事行动。作为刘邦安排在项羽身

边的间谍,项伯在鸿门宴会上也“常以身翼蔽沛公。”

D.文段(二)中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

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4.翻译下列句子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

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

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

成都,属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

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三年

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十二年

春,亮率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

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

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

处所,日:“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

服,不须器物。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

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

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乃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

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

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

才,管、箫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欤!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

B.属以后事属:通“嘱”,嘱咐

C.亮每患粮不继患:担心,忧虑

D.亮自表后主曰表:表明,表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其所言其孰能讥之乎

B.亮以新遭大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因山为坟因击沛公于坐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诸葛亮具有“军事谋略”的一组

①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②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③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④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

平而劝戒明也。

⑤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⑥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日:“天下奇

才也!”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只有崔州平、徐庶元直认为他有管、

乐的才能。

B.蜀国与吴国结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南郡发生叛乱,蜀国刚遭受大痛,

不能出兵。

C.诸葛亮勤俭律己,言行一致,以平常衣物入殓,死后没有任何财产留

给子弟。

D.最后一句评议指出诸葛亮自身存在的弱点,也是“未能成功”的重要

原因。

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来自文段,(3)句来自必修三课文,10

分)。

(1)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3分)

(2)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第6题:文言文阅读(19分)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

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

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日:“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

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

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

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

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

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

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

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

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

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

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

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

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日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此才识,走避不得走避:逃跑躲避。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哀矜:怜悯慎重。

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决杖:处以杖刑。

D.坚多识典故典故:典制掌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

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

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

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后来果然李知古被杀,蛮众反叛。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

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没有受到牵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第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

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①,振除灾泠。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

两赋,以救流瘠②.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

“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

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铐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

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铐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⑥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

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铐?'争裒割④生人以求

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鳗,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日是子我自

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

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

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

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

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

者。

赞日: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

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

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

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

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媒语入

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

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注释】①蠲judn贷:免除租赋。蠲,除去,免除。②流瘠:逃荒的饥民。③羡余:

羡、余,富足的,多出的。④裒p6u害U:宰割,聚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日/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日/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

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B.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

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

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

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都含意激切,言辞质朴。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

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

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

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第8题:阅读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文字,完成7—10题。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

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演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

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信可乐也信:相信

B.虽趣舍万殊趣:同“取”

C.终期于尽期:至、及

D.修短随化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当其欣于所遇/而君幸于赵王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已为陈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夫人之相与/耳得之而为声

9.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选文第二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

生”“齐彭残”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一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

译文:—

第9题: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

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

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

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

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

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

作布衣、麻屐,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

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

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编,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

S:“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

S:“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

“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尻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

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

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

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以身居作居作:作佣人

B.鸿并绝不娶并:一起

C.简斥数妇简:挑选

D.今而见择,敢不请罪择:抛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3分)

①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②以遭乱世,因卷席而

葬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④居尻下,为人赁舂⑤七

日而鸿不答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⑤B.①@⑥C.②③④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

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

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

隐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

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1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4分)

②无乃欲低头就之乎?(3分)

(2)用“/”为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

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第10题: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8〜12题。(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

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蝮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

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

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缩衣戛然长鸣掠

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踹趾,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

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

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

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

B.洗盏更酌重新

C.履蟾岩,披蒙茸拨开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一毫而莫取予乃摄衣而上

B.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鹘之危巢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凛乎其不可留也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

“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

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

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分)

(2)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2分)

1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缩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第1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

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携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

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

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勿!I。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

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日:“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捱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

提荆轲也,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

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

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狠毒,刻毒B.愿大王少假借

假借:宽容、原谅。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谢:道谢D.秦王惊,自引而起

伸直身子

10.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发图,图穷而匕首见B.秦王还柱而走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乃以手共搏之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B.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C.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D.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12.与“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句式相同的一项是(D)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1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5分)

(1)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第12题:《荆轲刺秦王》(13分)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

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

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

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

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

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接

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

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

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

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

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

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愿举国为内臣:(2)荆轲顾笑武阳:

(3)秦王还柱而走:(4)轲自知事不就:.

12.下列全都直接表现了荆轲勇敢的一组是()(3分)

①秦武阳色变振恐②荆轲顾笑武

阳,前为谢

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⑥倚柱而笑,箕踞

以骂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第1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

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

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

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

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

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

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

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

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

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

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能为裨将,令军中:

“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

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

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

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

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

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武安君日:“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

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

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易与,且降矣与:对付

B、奢不能难难:反驳,质问对方

C、妾请无随坐坐:坐下

D、张二奇兵以劫之张:布置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以其无礼于晋

B、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因人之力而敝之

C、军吏无敢仰视之

者是寡人之过也

D、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

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使赵不将括则己;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4分)

11、文言文中,传主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简要分析。

(3分)

第14题:古诗文阅读(4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谐败,久

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

虹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

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

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釐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

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

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

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

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①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

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

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ju)②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

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

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

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碑

(di)、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

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

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日:“唯将军

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

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巫蛊,古代信仰民俗,用以加害仇敌的巫术。②鞫:审问。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逾于前后数公逾:超越

B.见上连年治太子送狱:案件

C.至今余巫颇脱不止脱:逃脱

D.会卫太子为江充所遭败谐:诬陷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日/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

光/毋负天下。

B.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

使光毋负天下。

C.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日/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

光/毋负天下。

D.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口/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

使光毋负天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车千秋借白头翁之言上书,武帝认为是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

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B.车千秋看到武帝对太子之冤无法释怀,就与别人一起给武帝祝寿,赞颂皇上的美

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

C.武帝谢绝了车千秋等人祝寿的好意,并告诫他们臣子不应偏私结党,圣王之道才能

坦荡无阻。

D.车千秋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谱败之事,时隔很久,仍没有

放弃上呈奏疏为太子申诉冤情。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4分)

(2)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