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四五九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四五九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四五九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四五九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四五九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四五九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

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与鉴赏(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

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

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

区处,部勒①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②,忽传诏对内东门③,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

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

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日:“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

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

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④,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

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

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

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⑤,仁宗语辅臣日:“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

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

忌、O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

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

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①部勒:部署约束。②归沐:回家休假。③对内东门:到东门商议内务。④周怀

政之诛:指周怀政阴谋杀人的事。⑤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在州县里通过祭祀山神为

皇上祈求长寿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

8.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3分)()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

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

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

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

是和好了。

10.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语迪日:"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3分)

②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3分)

第2题: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8〜12题。(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

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蝮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

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

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缩衣戛然长鸣掠

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踹跄,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

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

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

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

B.洗盏更酌重新

C.履峰岩,披蒙茸拨开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一毫而莫取予乃摄衣而上

B.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鹘之危巢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凛乎其不可留也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

“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

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

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分)

(2)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2分)

1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缩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第3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缱而出缱: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

5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6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⑤

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缱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

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

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4题: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5-7题。(共9分)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

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

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岫胪千里,旌旗蔽空,酬酒临

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

(《赤壁赋》节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舞:跳舞。B.正襟危坐而问客

曰危坐:端正地坐着。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攻占。D.托遗响于悲

风悲风:指秋风。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于是饮酒乐甚②寄蜉蟾于天地

③哀吾生之须臾④惟江上之清风

A.两个“于”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两个“于”相同,两个“之“字不

C.两个“于”不同,两个“之”字不同D,两个“于”不同,两个“之“字相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D.凌万顷之茫然

第5题:赤壁赋

苏轼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

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

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

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岫胪千里,旌旗蔽空,醐酒临江,横槊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

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

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

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

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

B.凌万顷之茫然

C.望美人兮天一方

D.挟飞仙以遨游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月既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B.羽化而登仙(像长了翅膀一样)

C.正襟危坐(高高的)

D.举匏樽以相属(举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胸怀。

B.第③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

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C.作者以江水、明月为喻,阐述了这样一个哲理: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

不过是转瞬之间;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

D.本文情、景、理融为一体。议论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内涵,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

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第6题:

第7题:

第8题:阅读《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8-20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

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

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ks5u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

之下。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堆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

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颍气俱,

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缘:

沿着

B.小学而大遗小学:小方面学习穷山之高而

止穷:穷尽

C.不耻相师耻:以…为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

界,边际。

D.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

缚。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是岁,元和四年也

B.则群聚而笑之攀援而登,箕踞

而遨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0.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

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

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风气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C.《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始”字贯穿全文,将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

完全融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将

西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第9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

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

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

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

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

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

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

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镀,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

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请毕今日之醒,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

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霭衿,与武决去。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辇下除除:殿阶

B.劾大不敬劾:弹劾

C.信义安所见乎见:看见

D.何以过陵过:超过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久之,单于使人至海上②空自苦无人之地

B.①陵与武饮数日②因泣下沾衿,与武决

去。

C.①请毕今日之欢,效死王前②陵与卫律之罪,上通王天

D.①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②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生,陵降,不敢求武B.皆为陛下所成就

C.惶恐饮药而死D.且陛下春秋高

12.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叙述了故友李陵劝降苏武的过程。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

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苏武始终不为所动,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

B.“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

陵?”“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

雷衿,与武决去。”这些语言描写刻画出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

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

C.“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

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

进步思想倾向之处。

D.在《苏武传》中,卫律和李陵都已投降匈奴而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他们和苏武分

别属于两个敌对阵营。因此二人的劝降方式相同,苏武的回答方式、措辞及态度也完

全一样。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①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②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第10题:阅读《过秦论》部分段落,完成7~10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

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嵋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

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乏君也;锄便棘矜,非错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

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

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繁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靖

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辑,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赢粮而景从赢:担负

B.锄慢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钱也钻:锋利

C.余威震于殊俗殊:非同一般

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

8.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锄摄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钱也/于是余有叹焉

B.然秦以区区之她/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然后以六合为家,崂函为宫/吾属皆且为所虏

D.非及向时之士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

施行仁义以安民。

B.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

明主旨。

10.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分)(《过秦论》)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分)(《寡人之于国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分)(《劝学》)

(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分)(《师说》)

第11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T2题。(共16分)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

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

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

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

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

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寇。云与元帅朱

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

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日:“贼非吾主敌,盍趣

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橘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

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都祭家庙,挈三岁儿,泣

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

被执,部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

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债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

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

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都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注】债军:溃败的军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友谅以舟师寇寇:敌人

B.缚尽裂缚:捆绑的

绳子

C.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擢:提拔

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盍:何不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①罢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

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

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

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⑤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

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

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到太祖身边。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

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

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4分)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分)

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7分)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

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

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

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

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

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张良日:“沛公之

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

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

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

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

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

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

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

出。

(节选自《鸿门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属皆且为所虏属:下属

B.目眦尽裂耻匕:眼眶

C,则与斗卮酒与:给

D.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樊哙侧其盾以撞B.劳苦而功高如

吾其还也轲自知事不

就,倚柱而笑

C.欲诛有功之人D.窃为大王不取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1.翻译下列语句。(8分)

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4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举起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

己的忠心。

B.范增老谋深算,富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

阶下之囚。

C.项伯同项庄一起舞剑,并借机掩护刘邦,项羽对此不加制止,失去了一次杀死刘

邦的良机。

D.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樊哙闯帐”这一情节,表现樊哙勇猛豪壮而粗中有细的性

格特点。

第13题: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9分,翻译6分,共15分)

平网侯曾参老,泽人也,秦时为沛般怵,而箫何为主吏,居县为家更矣.若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

将相,有部.至何反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造箫何约臬.棒帮(B史木让千

文辞,隶厚长青,即拶除为永相史.史之言文处深,欲务声名者,林斥去之.日双饮醉酒.你大夫以下更

及宾需■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3,孝琳饮以醉满,问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培昊得

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

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窜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窜曰:“若归,

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

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窜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窗二

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窜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

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

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

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窜侯。百姓

歌之曰:“萧何为法,期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

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

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幅(jidng):明确。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始微时微:年龄小

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按:处置

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趣:赶快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离:通“罹”,遭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②择郡国吏木讪於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②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

道家的学说。

B.汉高祖怪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

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C.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

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D.曹参起初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

国,有了矛盾。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题:

第15题: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答客难

东方朔

客难东方朔日:“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

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

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

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何故也?”

东方先生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

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得士者强,失土者亡,

故其身处尊位,泽及后世。今则不然:呈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动发举事,

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抗之则在青

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竭精驰

说者,不可胜数;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

故,安敢望侍郎乎!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苟能修身,何患不

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

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

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

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

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

也。

今世之处士,块然无徒,廓然独居;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

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说行如流,曲从

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

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

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文字有删减)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不肖:不贤

B.故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抗:抵御

C.子又何怪之邪怪:认为……奇怪

D.至则靡耳,何功之有靡:倒下,这里指失败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则不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句读之不知

D.今以下愚而非处士作师说以贻之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先假设有客诘难东方朔,讥讽他官微位卑,东方朔进行

答辩。

B.东方朔说,武帝时天下太平,圣主德高权重,在朝士人想对朝廷尽忠效力,但不

知进退得宜,处境和战国时不一样。

C.东方朔认为,应该加强士子的修养,哪怕有小的过错,外界也应该对他要求、责

备,这就是圣人的教化方式。

D.全篇用了整饬又不拘对偶的语言,议论酣畅,发泄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情绪。

n.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竭精驰说者,不可胜数;困于衣食,或失门户。(4

分)

(2)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3分)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

第16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分)

②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两句内容,简要谈谈君子和小人的处世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第17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

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携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荆轲刺秦王》节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愿举国为内臣举:全、整个

C.乃朝服,设九宾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②秦舞阳色变振恐

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⑤⑥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第18题:

第19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10题。(15分)

【甲】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费财以

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堤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挟而仆之。是

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

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

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僚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

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

也。

【乙】五人者,皆吴门闾巷人,殉周吏部死者也。吏部清介得人,枉论被逮。时有颜佩

韦者,家千金,听父兄贾,己独从诸少年游,未尝习吏部也。丙寅三月望,吏部被

逮,士民震骇喧聚,竞割费赠行。而堤骑故迟之以庵橐,自是众日益聚。十八日,吏

部囚服出候宣诏。佩韦持香号于市曰:“欲救周吏部者从我!”其素所与有力人马

杰,每晨击柝号呼,一时执香从者万余,雨中如列炬。至西署,见陈械具,金吾气张

甚。佩韦即率先向两台使讼吏部冤。而杨念如故业鬻衣及牙像沈扬虽素好义皆不习吏

部并不习佩韦时亦偕众求疏免逮哭声几崩城隅跪乞至午不起。堤骑怒。杰复从旁攘臂

骂魏忠贤不去口。缀骑叱曰:“断而舌!”遂掷银铛于阶,大呼囚安在。众大噪日:

“此东厂矫旨,安得尔尔。”堤骑犹以械击沈扬。而吏部舆夫周文元闻难,泣詈三日

不食,至是直前夺堤骑械伤其额。于是众如山奔海立,竞呼殴红衣者。若辈出不意,

咸负伤鼠窜。……比临刑相顾笑别,延颈以受,上下为之流涕。

(节选自吴肃公《五人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众不能堪堪:忍受

B.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嘲讽

C.未尝习吏部也习:熟悉

D.而堤骑故迟之以庵橐庵:满足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即今之傣然在墓者也/欲救周吏部者从我

B.公之逮所由使也/上下为之流涕

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佩韦持香号于市日

D.堤骑按剑而前/断而舌

8.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乙文记叙了明朝天启六年魏忠贤当道,阉党势力迫害素有威望的周顺

昌,从而引起苏州市民反抗的情况。

B.乙文指出了五人的具体职业身份,揭示了普通百姓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也印

证了《五人墓碑记》里的“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论断。

C.乙文介绍了五人与周顺昌的关系亲疏不同,但为义气所激发,敢于与当权者

斗争,最终被处以死刑。甲文乙文都有细节描写,写出五人慷慨就义、视死如归

的情况。

D.记叙五人义举,甲文写得较略,乙文比较详细,因为各篇写作目的不同,《五

人墓碑记》意在强调周顺昌的为人清介,乙文强调五人死的意义。

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