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四川省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四川省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四川省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四川省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四川省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四川省苍溪中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ri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9分)

(甲)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涌,君子不

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

辟而近中正也。

(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

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渐之滞渐:渐渐B.白沙在涅涅:黑

±

C.不临深溪临:面对D.游必就士就:接

17.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教使之然也糅使之然也

②不扶而直蟹六跪而二螯

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18.(甲)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人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比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比喻人是可以塑造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第2题: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

左其罪,纲矢死无槎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

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

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

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

敢对,纲独日:“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

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

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

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

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

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

事王浅,有阙必i争。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

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

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日:“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

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

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日:“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

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

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

司,谥曰贞,太子为立

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勇废,文帝切让让,谦让B.陛下功成,厚自

伐伐,夸耀

C.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幸,幸好D.毅然不可

夺夺,夺取

5.下列语句全都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3分)

①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税辞。②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④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⑤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⑥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

侍坐。

A.①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6分)

(2)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4分)

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1分)

蒋济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

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

四万已到雪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

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

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

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

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昨,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日:“未有他

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

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

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鲤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

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

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

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螟休之。”

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飓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

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

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

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日景侯。

(选自《三国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B.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但:但是,却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夺:耽搁,耽误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夫骨鳗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B.过领汝南兵以解围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

徙都

C.权信之,遽烧围走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D.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

B.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

C.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

D.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

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

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

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

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雪娄。(4分)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

(2)从文章中找出两处能表现蒋济“骨鲤之臣”的语句。(3分)

第4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盛庸,不知何许人。洪武中,累官至都指挥。建文初,以参将从耿炳文伐燕。李景隆

代炳文,遂隶景隆麾下。二年四月,景隆败于白沟河,走济南。燕师随至,景隆复南

走。庸与参政铁铉悉力固守,燕师攻围三月不克。庸、铉乘夜出兵掩击,燕众大败,

解围去。乘胜复德州。九月,论功封历城侯,禄千石。寻命为平燕将军,充总兵官。

时吴杰、平安守定州,庸驻德州,徐凯屯沧州,为埼角。是冬,燕兵袭沧州,破,擒

凯。掠其辎重,进薄济宁。庸引兵屯东昌以邀之,背城而阵。燕王帅兵直前薄庸军左

翼,不动。复冲中坚,庸开阵纵王入,围之数重。燕将珠能帅番骑来救,王乘间突围

出。而燕军为火器所伤甚众,大将张玉死于阵。王独以百骑殿,退至馆陶。庸檄吴

杰、平安自真定遮燕归路。明年正月,杰、平安战深不利,燕师始得归。是役也,燕

精锐丧失几尽,庸军声大振,帝为享庙告捷。三月,燕兵复南出保定。庸营夹河。王

将轻骑来觇,掠阵而过。庸遣千骑追之,为燕兵射却。及战,庸军列盾以进。王令步

卒先攻,骑兵乘间驰入。庸麾军力战,斩其将谭渊。而殊能、张武等帅众殊死斗。王

以劲骑贯阵与能合。庸部骁将庄得、阜旗张等俱战死。是日,燕军几败。明日复战,

燕军东北,庸军西南,自辰至未,互胜负。两军皆疲,将士各坐息。复起战,忽东北

风大起,飞尘蔽天。燕兵乘风大呼,左右横击。庸大败走还德州,自是气沮。已而燕

将李远焚粮艘于沛县,庸军遂乏饷。明年,灵璧战败,平安等被执。庸独引军而南,

列战舰淮南岸。燕将邱福等潜济,出庸后。庸不能支,退为守江计。燕兵渡淮,由叶

胎陷扬州。庸御战于六合及浦子口,皆失利,都督陈埴帅舟师降燕,燕兵遂渡江。«

仓卒聚海艘出高资港迎战,复败,军益溃散。

成祖入京师,庸以余众降,即命守淮安。

《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5.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隶景隆麾下隶:隶属B.燕王帅兵直前薄庸军左翼薄:靠

近,接近

C.庸麾军力战,麾:旗帜D.燕将邱福等潜济,潜:秘

密地

6.下列各组语句中,直接表述盛庸勇猛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庸、铉乘夜出兵掩击,燕众大败,解围去。②庸部骁将庄得、阜旗张等俱战

死。

③庸麾军力战,斩其将谭渊。④庸军西南,自辰至

未,互胜负。两军皆疲

⑤庸不能支,退为守江计⑥庸檄吴

杰、平安自真定遮燕归路。

A.②④⑥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文二年七月,盛庸在夜间出兵击败燕军,乘胜收复德州,后来,盛庸战败,又退

守德州。

B.在东昌之战中,燕王孤军冒进,被盛庸围困,幸好大将珠能、张玉带兵营救,燕王

才脱困。

C.保定战斗的失利的原因是突然刮起的大风,让燕军有了可乘之机,直接导致盛庸军

队的全线溃败。

D.燕军渡过淮河后,盛庸屡战屡败,直到成祖入南京,盛庸才带着残部投降。

8.翻译文中划线句。(10分)

(1)庸引兵屯东昌以邀之,背城而阵。(3分)

(2)燕兵乘风大呼,左右横击。庸大败走还德州。(3分)

(3)庸仓卒聚海艘出高资港迎战,复败,军益溃散。(4分)

【明确】

第5题:

第6题: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蛛①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襄③。蚕妇持

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④躯。然则其巧也,适⑤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

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⑥,天子衮龙⑦,百官级绣③,孰非我为?

汝乃楞腹而营口⑨,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

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

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一一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

①蛛一一蜘蛛。尔一一你。②黄口灿然一一嫩黄的嘴巴金光灿灿。③固之

自襄——牢牢地把自己襄起来。④厥(ju6)一—那个。代词,其;他的;思厥先祖父。

(苏洵《六国论》)

⑤适一一,恰好。⑥文章一一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⑦衮龙

一古代帝王穿的礼服(衮,gfln)„⑧级(生)绣一一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⑨相

(xiao)腹而营口一一空着肚子寻求食物。楞腹,空腹。营,谋求。

(1)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意思。(1分)

然则其巧也巧:

(2)这则寓言通过蚕和蜘蛛的对话,反映了哪两种对立的人生观?(1分)

(3)你认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第7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

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

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

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

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

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

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獴与曼丘臣

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

弟吕要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鲸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

入。十余日,哙乃排阔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

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

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

第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①,

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

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

哙卒,谥为武侯。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

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缗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注】:①晏驾,指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无有闭关事谢:告诉

B.暴师霸上暴师:使军队暴露。

C.顾独与一宦者绝乎顾:难道

D.问其遗老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樊哙勇猛的一组是()

①乃持铁盾入营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③世世勿绝,食舞阳④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

⑤哙乃排阔直入⑥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

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

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

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

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维造反,他凭借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

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5分)

(2)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5分)

第8题: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倍”,加倍

B.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

D.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以:拿B.将焉取之焉:哪里

C.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D..吾其还也其:表商量语

气,还是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细而出”一句点出郑国局势之严峻:秦、晋兵临城下,围困了郑国。

B.烛之武说辞的巧妙在于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使秦君易于入耳。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文公面对突变的形势,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13.把文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译文:

(2)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2分)

译文:

第9题:

第10题:阅读下面两段文段,完成8〜11题。(6分)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弃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四年,晋饥,乞汆于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

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

罪!”卒与粟,自雍属绛。五年,秦饥,请汆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

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汆,与之何疑?而谋之!”虢①射曰:

“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

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六年春,秦穆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日:“秦师深矣,奈何?”郑日:“秦

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

晋卜御右,庆郑皆吉。公曰:“郑不孙。”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鬻②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

御。郑日:“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

(《史记•晋世家》)

①虢[gu6]②鬻:(马)难起步的样子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给予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C.又欲肆其西封肆:放肆

D.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乏困:疲倦)

B.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结盟)

C.已而倍其地约(倍:通“背”,违背)

D.卒与粟,自雍属绛(属:接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四年,晋饥,乞汆于秦

B.夜缱而出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

倍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救灾恤邻,国之道也。

D.吾其还也。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11.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2)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汆,与之何疑?(3分)

第11题:(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一7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

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斌以计出之,至

洛阳哗溃。十六年,调江西岭北道。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雪都山寨,约降,未及

期,而郑成功犯江宁。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玉廷以兵至,见有备,却

走;遣将追击,获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

斌从孙奇逢学,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斌行,谕曰:“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

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之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十月,上南巡

至苏州谕斌日,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

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淮、扬、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进朝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荐

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廉能最著,而征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请予行取。下部皆

议驳,特旨允行。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顺昌祠,禁妇女游观。苏州城西上方

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鹫。谚谓其山日“肉山”,其下石湖日“酒

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

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方明珠用事,国柱附之。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

缓;国柱更欲为斌言,以斌严正,不得发。及蠲江南赋,国柱使人语斌,谓皆明珠

力,江南人宜有以报之,索原,斌不应。比大计,外吏辇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

吏独无。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诏曰:“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

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汤斌在讲筵时,素行谨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

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贡木归,一夕卒,年六十一。

(《清史稿》,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斌策玉廷必变计策划B.江宁巡抚缺,方廷

推推举

C.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告诫D.及蠲江南

赋减免

5.以下各组几句中,全都表现汤斌廉洁刚正的一项是(3分)

①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②斌察其廉,奏留之。③索赎,斌不应

④而斌属吏独无⑤及蠲江南

赋。⑥洁己率属,实心任事。

A.①③⑥B.③⑤⑥C.③④⑥D.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汤斌被派出做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往湖南,率领两万人马到潼关后想暂

驻,汤斌用计策成功地让他离开,并且使其军哗变溃散。

B.淮安、扬州、徐州三府遭受水灾,常州知府祖进朝因失察下属官员而降职调

任,皇上知道汤斌很廉洁,于是将他留任。

C.汤斌命令各州县建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代范仲淹、明代周顺昌祠,并告诫

各州县毁掉类似五通神祠的祠堂,修建学宫。于是,教化普遍推行,百姓都心悦

诚服。

D.皇上为太子选择辅导大臣,朝臣中有推荐汤斌的。但皇帝没有同意,只是让

汤斌为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5分)

文: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共22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①分肉食甚均。

父老日:“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

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

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日:“天下纷纷,何时定

乎?"陈平日:“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

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鲤之臣亚父、钟离味、周殷之属,不过

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

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

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

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

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

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

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

死。

一一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宰:主持割肉的人。

n.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久之,汉王患

之患:担忧

B.至于行功爵邑,重之爵:封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

D.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恣:任凭,听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是()

A.①善,陈孺子之为宰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

B.①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

而匕首见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

坐,杀之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②驰走。平明,汉军乃觉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

是()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

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

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

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

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

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父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

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3分)

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

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

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

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第14题:

第15题: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9分,翻译8分,共17分)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

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

贾人炫卖之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一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

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

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

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

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

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

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

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

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

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

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

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

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学而归,孟母方

绩绩:纺织

B.宁能衣其夫

子衣:

使...穿衣

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客:把……

当作客人

D.孟子谢,遂留其

妇谢:感谢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3分)()

①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②徙舍学宫之

傍③孟母以刀断其织

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⑤妇辞孟母而求去⑥孟子谢,

遂留其妇

A.①②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戎,字潘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

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

槛中力虎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

与群儿媳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

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

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溶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

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贿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

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

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

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

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

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

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娇亦居父丧,以礼法自

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矫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

“娇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

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注]褫①(xiao):怒吼。赐②: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坐:犯罪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B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C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D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戎小时候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

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

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

拐杖才能站起。

D和矫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娇哀伤过度,并为此担

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解更让人感到忧虑。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5分)

(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5分)

第17题:阅读《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8-20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

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

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ks5u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

之下。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堆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

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题气俱,

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缘:

沿着

B.小学而大遗小学:小方面学习穷山之高而

止穷:穷尽

C.不耻相师耻:以…为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

界,边际。

D.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

缚。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是岁,元和四年也

B.则群聚而笑之攀援而登,箕踞

而遨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0.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

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

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风气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C.《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始”字贯穿全文,将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

完全融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将

西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第18题: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

6.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朝济而夕设版焉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C、越国以鄙远D、与郑人盟

7.下列关于“之”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子犯请击之④吾欲之南海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

不同

8.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佚之

狐言于郑伯

C、夫晋,何厌之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