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新教材高一地理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2/2F/wKhkGWc-l4iADfvQAADqwuCvJOA114.jpg)
![2019-2020新教材高一地理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2/2F/wKhkGWc-l4iADfvQAADqwuCvJOA1142.jpg)
![2019-2020新教材高一地理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2/2F/wKhkGWc-l4iADfvQAADqwuCvJOA1143.jpg)
![2019-2020新教材高一地理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2/2F/wKhkGWc-l4iADfvQAADqwuCvJOA1144.jpg)
![2019-2020新教材高一地理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2/2F/wKhkGWc-l4iADfvQAADqwuCvJOA11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地理第1天——地球的宇宙环境
40分钟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天体甲可能是()
A.木星B.海王星
C.土星D.金星
2.图中箭头显示行星绕日公转的()
A.共面性B.同向性
C.近圆性D.同速性
2017年10月4日中秋夜20点左右,一道火光划过云南香格里
拉县城西北40千米处的德钦县上空,后经证实,这是一枚自太空坠落
的“火流星”。据此完成3、4题。
3.自太空坠落的“火流星”一般多属于)
A.巨行星B.星云
C.恒星D.小行星
4.在下列天体中,“火流星”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金星B.月球
C.火星D.土卫六
2017年2月23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
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
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TRAPPIST-1系统示意
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总星系
6.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
A.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B.天体表面平坦
C.与TRAPPIST-1距离适中
D.有肥沃的土壤
宋代学者沈括精研天文地理,在其代表作《梦溪笔谈》中生动记
载了月球发光的原理:“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完成7、8
题。
7.从天体分类看,月球属于()
A.星际空间物质B.星云
C.行星D.卫星
8.当我们看到月球亮面的面积变化(月相),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月地距离B.日地距离
C.月球和地球的角度D.月球大气反射
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
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
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
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完成9、10
题。
9.“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B.银河系
C.太阳系D.地月系
10.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可能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该行星
()
A.水域面积大
B.大气层太薄
C.距离太阳太远
D.距离恒星太近
某天文学家在2017年冬至日某个时刻,从地球上看过去,太阳的背
后正好是银河系中心的方向,这属于一种很特别的天象。据下图回答
11、12题。
蛔
6------砌相距约26万朋
149597870700
11.图中没有提到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12.图中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A.质量巨大B.自行发光
C.不断运动D.具有生命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
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
的矿物成分。火星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下图为美
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据
此完成13-15题。
13.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温度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比地球质量小B.比地球密度小
C.比地球体积小D.距离太阳远
14.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
其理由最可能是()
A.火星自转周期长
B.火星表面温度高
C.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D.火星上没有大气
15.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A.火星公转速度快
B.火星大气密度小
C.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
D.火星的宇宙环境不安全
二、非选择题
1.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名称:
②,③,⑤
⑵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②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
⑶图中与金星距离最近的行星是(数字序
号)O
(4)金星表面温度很高,其形成原因可能是0
⑸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哪颗?分析该星球存在生命的自身原
因。
2.(2019•宜昌高一检测)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填写行星名称:B,DEo
⑵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具有性、性、
性。
⑶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行星。
(4)图中虚线是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
年,它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年。
⑸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
的有利的宇宙环境
是
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
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
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
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
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假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
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
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
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
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描
述?
⑵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
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
速,即30万千米每秒。)
⑶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地理第2天——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0分钟
一、选择题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据
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
A.太阳灶B.太阳能热水器
C.太阳能发电D.煤炭
2.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
A.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
B.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
c.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
D.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
太阳能屋顶(如图)。晴朗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
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上海正在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据
此完成3、4题。
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风的形成B.岩浆喷发
C.生物的出现D.海水蒸发
4.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太阳能屋顶可以美化环境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储量大
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射出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
场,产生了强磁暴。据此完成5~7题。
5.读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6.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是()
A.英国、冰岛
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瑞典
D.印度、美国
7.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A.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
B.在沙漠探险旅途中用罗盘定方向
C.在家中收看卫星电视
D.工作中使用有线电话
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右
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2
太0()
50
副0()
子50
'tt
8.太阳黑子出现在()
A.①层B.②层
C.③层D.太阳内部
9.下列年份中在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可能性最大的是()
A.1957年B.1975年
C.1985年D.1995年
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某次日全食照片。回答10、11题。
O
10.日常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所指的外部圈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
是
()
A.色球、耀斑
B.日冕、日冕物质抛射
C.色球、日冕物质抛射
D.光球、黑子
11.照片中未被遮住的太阳外部圈层所产生太阳活动可能导致
()
A.流星现象异常增多
B.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
C.全球降水异常增加
D.乌鲁木齐的夜空出现绚丽极光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的愈少,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愈多,太阳辐射强度愈大。读图,回答12、13题。
强
g甲
射向
一2亍.
短长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的长短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A.甲地、乙地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D.甲地、丁地
13.造成乙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①天空多云②降雨天气
③位于山地的南坡④位于山地的北坡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处于
活动剧烈期的太阳释放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等,因而往往
引起地球上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据此回答14、15题。
14.读下图,下列有关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特
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131O'»10"1012IO13
电子浓度(cm3)
109101°10"ion1013
电子浓度(cnT)
A.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间
B.电离层电子浓度太阳活动高年要大于太阳活动低年
C.100-200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
D.白天,100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m3以上
15.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气候异常B.磁暴现象
C.长波通信中断D.极光现象
二、非选择题
1.读我国到达地面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密较事富区(I500-1700)
空]可利用区(1200-1500)
□t£K(1200)
我国到达地面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1)简述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2)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很大,请
简述其原因。
(3)请列举两种在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实例。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活动高峰年时太阳活动强烈,强烈的太阳活动增强电磁波辐
射,喷射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形成太阳风暴,对地球产生很大影响。太
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
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
2
5O
2100
1(X)
5O50
1OO
(X)
35O
OO
年25O
黑
降2OO
100子
水1(X)
50相
量15O
|(X)对
5O数
5OO
4100
450
3
3
250
20
1510
10
Kl)8
x(l191191019201930194019501960(年}
(1)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在太阳表面形成______和,它们是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二者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
性。
(2)分别说明图中A、B、C三个区域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之间的
相关性,据此你还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3)当太阳活动高峰年时,你认为哪些部门届时应该做好防范工作?请
列举三个。
3.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昆明、重庆两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⑵简述台湾岛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⑶简要分析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优缺点。
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地理第3天——地球的历史
40分钟
一、选择题
1.地质年代表由大到小依次为()
A.宙、纪、代B.代、宙、世
C.代、宙、纪D.宙、代、纪
2.云南‘澄江化石地”发现大量海生藻类和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据此
推断‘澄江化石地”的地质年代为()
A.新生代B.中生代
C.古生代D.太古代
读下图,回答3、4题。
甲乙
3.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A.①、IB.②、II
C.③、HID.②、III
4.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
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C.年龄最老的是I
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
5.地球的演化史也可以近似说是生物的进化史,下列关于期间生物的
匹配不正确的是()
A.古生代——鱼类和蕨类
B.前寒武纪——蓝藻
C.中生代——鸟类
D.中生代——三叶虫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
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衰退和灭绝。
据此回答6、7题。
6.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20亿年前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D.6亿年前
7.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A.元古代
B.太古代
C.古生代寒武纪
D.中生代侏罗纪
8.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生物是()
A.原核细胞生物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
9.下列哪一项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
C.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D.水的变化
10.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第四纪地质时期约从260万年前开始至今,在这段时间板块运动
很小,但气候不断变化,冰河期与间冰期交替,且会影响海面高度。冰
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间冰期是两次冰期间气候变暖的时
期。读我国江南某三角洲第四纪堆积剖图(下图),回答H、12题。
巨m灰褐.灰黑或亚红黏土切基岩一SE
0
10km
11.图中堆积物地质年代由老到新排列正确的是(
A.Q1>Q,1>Q3〉Q2
B.QI>Q2>Q3>Q]
C.Q1>Q1>Q2〉Q:3
D.QI>Q3>Q2〉Q1
12.图中显示,冰期最长的是()
A.Qz前冰期B.Q2期冰期
C.Q:,前冰期D.Q:,期冰期
读图,完成13、14题。
距今
1.4亿年3.3亿年
年代
植
物
被子植物海生
界裸子植物
藻类
代:甲乙
13.甲、乙所示的两个地质年代分别是()
A.古生代、中生代
B.中生代、古生代
C.古生代、元古宙
D.新生代、古生代
14.乙时代的末期()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
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15~17题。
15.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B.鸟类
C.两栖类D.鱼类
16.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B.中生代
C.元古宙D.新生代
17.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二、非选择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时的地质年代是______代。
⑵该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是______0
(3)这个地质年代地带地壳运动激烈,形成高大的山
系。
(4)这个地质年代除了是石油生成期外,还是重要的时期,也形
成了丰富的______矿产。
2.读地层对比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老的在—,新的在
呈层叠状态。
⑵沉积岩的形成属于(内力、外力)作用,其能量来源主要来
自O
⑶该图反映了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是什么?
(4)地点③出现缺失B地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3.从时间尺度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
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
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读地质时期的气
候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全球平均温度(七)全球平均降水(毫米)
(1)地质时期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是:
(2)就冷暖状况而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时间较长的是
(3)就干湿状况而言,新生代主要以期为主。
⑷恐龙灭绝时期的气候特点是O
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地理第4天——地球的圈层结构
40分钟
一、选择题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
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
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2018年4月19日下午,位于宫崎县和鹿儿岛县交界处的雾岛连
山硫磺山发生火山喷发,浓烟升至火山口上空300米的高空。日本气
象厅发布了火山喷发3级预警,管制游客入山,在火山2千米范围内
应该保持警惕,小心飞石和火山碎屑流。据此,完成3、4题。
3.火山喷发的飞石和火山碎屑流降落到地表所经过的地球圈层顺序
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
B.岩石圈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一大气圈
4.本次火山喷发对下列活动影响最小的是()
A.空中飞过的小鸟
B.在当地游玩的游客
C.高空飞行的客机
D.山区周围的芯片厂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题。
5.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
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
C.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
D.图中④包括软流层
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
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读地
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6、7题。
深度/km
80-BM
400-C
900-D
2900—--------N
F
5150-
G
6.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
A.A表示岩石圈,由固体组成
B.B表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C.M表示古登堡界面
D.F、G表示地核,F由非固体物质组成
7.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B.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
C.M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在N界面下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则完全消失
下图是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读图,回答8、9
题。
30°
23.5°
8.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
A.北部低,南部高
B.中间高,四周低
C.中部地区变化大
D.东部地区最薄
9.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莫霍界面
C.岩石圈底部D.软流层中部
下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
站所需的时间)图。读图,完成10、11题。
E三
、
叵
后
整
坐
震中距/km
10.关于图中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Wi和W2二者皆无法通过地幔
B.W?传播速度快
C.Wi和W?可以在任何物质中传播
D.能通过地核的是防
11.若M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最
接近
(
A.3000kmB.3500km
C.4500kmD.4000km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回答12、13题。
12.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由坚硬岩石组成
13.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二、选择题
1.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结合上图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B为________,地震波
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⑵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
C为,D+E为,F+G为o
(3)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
(4)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体还是液体?
2.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8月5日19时46分,在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地区
附近发生6.8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传播示意图
速度(千和秒)
0369
2
深
度3
(
千4
米
)5
6
⑴地震发生时,松巴哇岛的居民会感觉到身体()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⑵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外地核B.岩石圈
C.下地幔D.软流层
⑶图中A、B所表示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分别是、
o它们之间的圈层叫做O
(4)地震波F为波(填横波或纵波),根据地震波向地球内部波
速变化可判断D层和H层的物质状态分别为、o
⑸岩石圈是指层以上(或由和组成)的圈层。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首制超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可以在水深3050米海
域进行钻井作业,钻井深度12000米。下图是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⑴上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
些?
⑵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
,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地壳较厚。
⑶图中④为界面,该界面地下平均深度(指大陆部分)是
_____________O
(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深水钻井船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
名称、构成物质及其状态。
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地理第5天——大气的组成和垂直
分层
40分钟
一、选择题
1.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占总体积的
(
)
A.70%B.80%C.90%D.99%
2.低层大气的组成物质中()
A.氮气和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二氧化碳只吸收太阳辐射红外线
C.水汽和杂质可成云致雨
D.氧气和氮气供植物呼吸作用
3.在大气成分中,是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原料的是()
A.氮B,二氧化碳
C.臭氧D.氧
4.在平流层中,大气的主要热源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D.人为释放
5.在高层大气中,气温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再降低D.先降低再升高
6.气流稳定,能见度好,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
A.对流层B.平流层
C.高层大气D.臭氧层
读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图示意的大气垂直分层属于()
A.对流层B.平流层
C.电离层D.外层
8.②地区气温分布特征最可能导致()
A.对流作用增强
B.太阳辐射增多
C.气流水平运动减慢
D.污染气体扩散受限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
由地面上升至25km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回答9、10题。
9.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一直递减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
10.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主要集中在()
A.对流层B.平流层
C.高层大气D.电离层
11.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氨和意
C.水汽和杂质
D.氮和氧
12.以下有关对流层大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降水现象大多发生在对流层
C.对流层的厚度在低纬度地区最小
D.臭氧层空洞出现在对流层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4.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I层顶部B.II层底部
c.II层中部D.in层
15.我国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到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二、非选择题
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度/km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
⑵根据温度、和,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
分为、和高层大气。
⑶图中a、b、c分别代表大气垂直分层代号,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的垂直分布状况。
(4)图中b为层,它的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这是
因为其中的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5)a为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原因是
(6)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层,整个地球大气质量的四分之
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层(填名称)。
2.读地球大气臭氧低值范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983年10月1985年10月1987年10月1989年10月
图例:一自转方向徐大气臭氧低值范围
(1)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极上空。
⑵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
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层中的臭
氧减少。
⑶大气中臭氧的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其
危害主要有
(4)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要求各国减少并逐步禁止
____________,积极研制。
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A层大气在气温、气流状况及与人类关系方面,各有哪些特点?
⑶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该层空气的主要
运动方式是什么?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如何变化?
⑷电离层分布在(填字母);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填字
母),为什么?
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地理第6天——大气受热过程
40分钟
一、选择题
1.太阳的能量通过哪种方式到达地球()
A.传导B.对流
C.长波辐射D.短波辐射
读大气热力作用过程图,回答2~4题。
大气上界
大
气
层
”
地
2.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示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3.图中表示大气保温作用的数字代码是()
A.①B.②C.③D.④
4.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A.①减弱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5、6题。
5.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④-②
6.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
(2019•台州高一检测)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
不意图°完成7、8题。
大气上界
7.表示大气向外辐射能量的箭头是()
A.①④⑥B.③④
C.④⑥D.③④⑥
8.导致歌阴不散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
A.①弱B.②弱
C.③强D.⑤强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读图完
成9、10题。
9.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10.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
B.大气中的云层越厚,②越小
C.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③越多
D.地表冰雪覆盖面积越大,④越大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用两个代表
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
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
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下图为
某大湖湖面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11、12题。
①太阳辐射
②湖面反射
③湖面辐射
④云层辐射
11.属于长波辐射的是()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2.该地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在东北地区某蔬菜大棚里所拍摄的照片。据图完成13、
14题。
13.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
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墙,提高棚内温度
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
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
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
14.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15.我国南方地区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风衣”(塑料薄
膜),可有效地防御冻害,其原理是()
A.阻挡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减弱大气逆辐射
D.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二、非选择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作用。
⑵图中箭头②说明大气对地面具有作用。
⑶图A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主要原因是
(4)图B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主要原因是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增强,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0
⑵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
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温度
比晴天0
⑶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O
3.(2019・抚顺高一检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E表示、H表示
o其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有(填写字母),属于长波辐
射的有(填写字母)。
⑵从辐射数量上看A>D表明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作
用,方式有B、C是0
⑶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o(填写字母)
⑷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哪个大?为什么?
⑸露或霜为什么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地理第1天——大气运动
40分钟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高度/m
B
6000等压面
—A~♦---------►地面
1.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A.AB.BC.CD.D
2.若A、C不在赤道上,则A、C之间的风向()
A.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平行
B.与等压线垂直
C.与等压线平行
D.与等压线斜交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热力环流实验,在图示密封的容器中左侧放置
一个冰块盒,右侧放置一个热水盒,在冰块盒上放置一个点燃的蚊香,
图示箭头表示烟雾的部分路径。完成3、4题。
3.图示实验可以形成几个热力环流圈()
A.1个B.2个C.3个D.4个
4.实验最不能证明的原理是()
A.受热处气流上升
B.冷却处气流下沉
C.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D.高空中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下图为海陆风形成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5、6题。
5.此图表示的时间应该是()
A.白天B.夜晚C.冬季D.全天
6.比较A、B、C、D四点的气压高低顺序应该是()
A.A>B>ODB.A<B<D<C
C.D>OA>BD.C<D<B<A
孔明灯俗称许愿灯,如下图。据此完成7、8题。
□
7.关于孔明灯的叙述不正确是()
A.最好在晴朗的夜晚放飞
B.靠风飞上天空
C.在空旷开阔的地方放飞
D.古代多做军事用途
8.孔明灯灯口收拢主要是因为()
①集聚热气利于上升
②防止大风吹灭烛火
③集聚氧气帮助燃烧
④上大下小形态可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读海陆风形成图,回答9、10题。
①②③④
9.下列有关海陆风环流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10.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
①陆地白天增温快②海洋白天增温快
③陆地夜晚降温快④海洋夜晚降温快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
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两地的气压差最可能是()
A.12hPaB.13hPa
C.14hPaD.15hPa
1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相传,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孔明灯上,随
着孔明灯冉冉升起,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图甲为
燃放孔明灯的原理图,图乙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据
此回答13、14题。
尚未点火前,孔明灯内点火后,孔明灯内的空
的空气分子密度与大气气分子受热.密度降低.
一样施量减小
13.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
的是
)
14.在图乙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飞得最高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
二、非选择题
1.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
气温分布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气温/t
30-15:00
29■
、、
24.
23.网
22■
西42024东距水库中心距离象m
(1)3:00水库中心比水库东西两侧气温(高或低),15:00水
库中心比水库东西两侧气温(高或低)因为水的比热容比陆
地(大或小),白天增温水库东西两侧(快于或慢于)
水库中心,夜间降温水库中心(快于或慢于)水库东西两
侧。
(2)如果只考虑热力环流因素,水库东侧3:00吹风(写风
向)。
⑶在下图中画出15:00①水库中心与东西侧之间的热力环流(在图
中横线上画上箭头),②近地面与上空等压面(用曲线表示)。
一距水库中心距离(km)
~~2~02~4~~原
2.某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在教室中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
明•.
①木盒
锡
②纸
锡
③纸
蜡
④烛
纸
⑤杯
实验开始前(照片1),学生观察到学具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
显的水平摆动。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烛,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逐
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照片2)o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
现结果相同。
(1)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⑵依据照片1、照片2及实验过程,请在下图中连续绘出热力环流
的形成过程,并在环节3中标出近地面气压状况。
环节1环节2环节3
锡纸条静止-------------A锡纸条摆动
(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锡纸条的摆动
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
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地理第8天——水循环
40分钟
一、选择题
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环境中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1、2题。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能B.太阳辐射
C.地表径流D,大气环流
2.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海洋蒸发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D.径流输送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越下径流
3.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B.蒸发
C.水汽输送D.降水
4.大量砍伐树木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是()
A.水力发电量增加
B.三角洲面积萎缩
C.河流水位变化减小
D.地下径流量减少
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若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则数
码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
B.大气水、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
C.海洋水、大气水、地下水、地表水
D.大气水、海洋水、地下水、地表水
6.若图中数码⑤⑥⑦⑧⑨表示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
径流五个环节,则数码⑤⑥⑦⑧依次表示()
A.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
B.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C.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降水、下渗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下渗
吸收/,(生物图
7.①②③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蒸发蒸腾降水径流
B.蒸腾蒸发降水径流
C.降水蒸腾蒸发径流
D.蒸发降水蒸腾径流
8,下列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
水可用于洗车、冲厕所等。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径流C.蒸发D.水汽输送
10.下列城市中,该类房屋在一年中能够发挥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贴牌销售合同范本
- 酒店垃圾处理承包合同范本
- 环保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及趋势
- 物流行业智慧化改造与运营优化探索
- 社交网络在医疗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 社交电商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前景
- 学校安全管理应急机制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Unit3AmazingpeopleSectionⅢTask课后限时训练牛津译林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五章统计与概率5.3.2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课时作业新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 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课件
- 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百亿产业详细介绍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期末语文素养评估卷(含答案)
- 专题15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讲义)(解析版)-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 2024员工质量意识培训
- 养生馆拓客培训
-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章计算机系统组成
- 失业保险待遇申领表
- 期末测试卷(一)(试题)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英语试卷(真题+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