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山阳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B/27/wKhkGWc-lo2ADnmtAAJ0J9b64Bg676.jpg)
![2018-2019年山阳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B/27/wKhkGWc-lo2ADnmtAAJ0J9b64Bg6762.jpg)
![2018-2019年山阳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B/27/wKhkGWc-lo2ADnmtAAJ0J9b64Bg6763.jpg)
![2018-2019年山阳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B/27/wKhkGWc-lo2ADnmtAAJ0J9b64Bg6764.jpg)
![2018-2019年山阳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B/27/wKhkGWc-lo2ADnmtAAJ0J9b64Bg67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山阳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九月,甲午,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
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己。“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马,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
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
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
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
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靖。靖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B.越国以鄙远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
C.行李之往来行李:使臣携带的各种物品。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人,这里指秦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晋以强凌弱。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直接冲突,秦、
晋分别驻扎两地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佚之狐慧眼识人。他主动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尽管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
低下,但是在郑伯的请求下还是奉命出使,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C.秦、晋貌合神离。两国虽是友好邻邦,但是晋国曾经答应将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而
未能实现,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能言善辩。在他的劝说下,秦国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而且派人帮助防
守,将秦晋联盟巧妙瓦解,最后晋国也不得不退兵,郑国得以保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
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
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师:军队。
B.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给予。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无能为也已D.何厌之有?
11.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
C.何陋之有?D.邻之厚,君之薄也。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第3题:
第4题:阅读文化经典《孟子》,按要求答题。(6分)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
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
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
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
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
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2分)
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2分)
(2)孟子在文中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第5题:文言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第7〜14题。(28分)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灌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
颇、蔺相
如计,日:“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
日:“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以绝秦望。”王许之。
遂与秦王会涌池。秦王饮酒酣,日:“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
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日: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甑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
进令瓦,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甑。相如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
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蜂,为一击斩。相如顾
召赵御史,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斩。”秦之群臣日:“请以赵十五城为
秦王寿。”蔺相如亦日:“请以秦之成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日:“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
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
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己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
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
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
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日:“不若
也。”相如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驾,独畏廉将军
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鹿共斗,其势不
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
蔺相如门谢罪,日:“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取
B.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度:渡过
C.左右皆靡靡:后退
D.臣等不肖,请辞去辞:告别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一(3分)
A.示赵弱且怯也且:将要
B.相如虽鸳,独畏廉将军哉独:仅仅
C.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因此
9.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词语的一项是(3分)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
C.去今之墓而葬
焉D.既来之,则安之
10.下列句子中,与其它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会于西河外濯池B.何
以伐为
C.未之有
也D.以为莫己
若者
(二)文天祥传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
第一。
成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青天祥志节,语及国事,
愀然日:“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
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
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日:“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
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
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费为军费。
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上疏言:“宋惩五季之乱,今宜分天下为四
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
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时议以天祥论阁远,书奏不报。
明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元大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
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辗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趋南
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
见弘范,左
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从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
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
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日:“汝何愿?”天祥对日:“天祥
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天祥临刑殊
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亲拔为第一拔:选拔
B.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庶:希望
C.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与:结交
D.南乡拜而死乡:同“向”
1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君其勉之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①建都督统御于其中②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C.①为宰相,安事二姓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D.①然犹不忍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3.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文天祥为挽救时局所做的事情。(3分)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3分)
(2)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4分)
第6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
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跳饥
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
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
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
日:”新天子当使知稼稿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
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
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
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
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
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
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酒罢,
倪岳代清,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
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
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
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
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
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
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
载。
C.振巩昌、临跳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
刻。
5.以下各组名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稿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
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
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
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
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第7题:
第8题: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8分)
①茅容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郭林宗见而异之,
遂与共言。容留林宗宿,旦日,杀鸡为馔®,林宗以为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
蔬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客,而卿如此,乃我友
也!”因劝令学,卒以成德。
②孟敏荷甑②堕地,不顾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林宗
以此异之。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阴具辟,并不屈。
③笠翁日:人谓二事皆贤,莫能举其优劣;如必欲轩轻④之,其惟后孟敏而先茅容乎?
以孟敏所能者小节,而茅容所重者大伦也。予日不然。茅容杀鸡供母,而以草蔬待
客,孝则孝矣,未免妨母之贤。此必有意为之,以起林宗之惊羡耳。若孟敏之不顾堕
甑,则全出天机支以此观人,始不失为人伦之鉴。
【注】①馔:饮食②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③三公:古代中央三种
最高官衔的合称。④轩轻:喻指高低轻重⑤天机:天赋的灵机,即灵性
15.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
①容独圆坐愈恭②阿以供其母③孟敏回甑堕地④视之何
@⑤三公俱周⑥其惟同孟敏而先茅容乎
16.指出下列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
A.遂与共言B.杀鸡为馔C.而卿如此,乃我友也D.既而以供其
母
17.对茅容、孟敏优劣的评价,笠翁的观点
是,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3分)
第9题:
第10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
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
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
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欲立
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
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
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
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
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
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
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
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玲、徐弈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
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迁尚书,典选举。曹仁为
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
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
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
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
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
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4.对下列句子中重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案:止住、停住
B、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诣:往、到
C、迁尚书,典选举典:主管
D、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南:向南、往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闻其为张羡谋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
之谋
B、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C、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其地
6、下列对句子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
于败而欲自往
B、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
败而欲自往
C、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
于败/而欲自往
D、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
于败/而欲自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2)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第n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小题。(16分)
①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
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
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②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
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③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
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
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
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酸?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
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蟾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⑤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
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2.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屈平既嫉之嫉:嫉妒
B.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连续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说坏话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内惑于郑袖身客死于秦
B.冀幸君之一悟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C,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D.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其后楚日以削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段表达了对怀王昏腕的痛惜,同时也赞颂了屈原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才能。
B.④⑤段采用了寓议于叙的手法,表现了屈原的高洁品质,也写出屈原之死的深远影
响。
C.作者在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时,将屈原的遭际与楚国的处境结合起来,是为了突出
强调造成屈原自沉汨罗的政治原因。
D.作者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坚持真理、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
15.翻译画线句子(7分)
(1)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3分)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4分)
第12题: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小题2分,共10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
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
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
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
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
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
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
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
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役:役使)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长桨)
C.眄庭柯以怡颜(怡:使……现出愉悦)D.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
8.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奚惆怅而独悲B.实迷途其未远
C.僮仆欢迎D.悦亲戚之情话
9.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舟遥遥以轻顺B.木欣欣以向荣
C.聊乘化以归尽D.农人告余以春及
10.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D.乐夫天命复奚疑
11.对文意概括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段交待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一一“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
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
不能不做,为下文抒写弃官归田的决心作铺垫。
B.第二段描写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
观令诗人留连忘返、自得其乐,同时也通过对夕阳晚照、苍松兀立、引壶自酌
等场景的描写,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
C.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字里行间体现出诗人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
游山玩水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大自然万物复苏,生
机勃发的景象,促使诗人欢欣鼓舞,诗性大发。
D.第四段抒发了诗人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情志。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
返朴归真,但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
问中却隐含着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
第1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
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庄拔剑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
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
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
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
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
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
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
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
应,日:“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拔剑切而啖之啖:吃B.项王按剑而跟踪:站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内部D.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
之?
11.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12.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
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
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
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
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3
分)。
(2)此亡秦之续耳。(2
分)。
(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请翻译下面《论
语•述而》中的一段话:(5分)
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题: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事宋竟陵王刘
诞,诞反,淡坐诛。昭六岁而孤,十一,随外祖于朱雀航卖历日。为雍州刺史袁
客,^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宣真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
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
定其所制。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
贤?”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守
正,无所参入,竟不罹其祸。明帝践昨,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时居此职者,皆权倾
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痂。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
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天监十一年,出为信武将军、安
成内史。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
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俄而疾风暴雨,倏忽便至,数间屋俱倒,即梦
者所见军马践蹈之所也。自后郡舍遂安,咸以昭正直所致。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
政,不尚严肃。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以书记为
乐,虽老不衰,性尤笃慎。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
之则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不负于暗室,类皆如此。京师后进,宗其学,
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大通二年九月,卒,时年七十五。诏赐钱三万,布五十
匹,即日举哀,谥日贞子。
(节选自《梁书?傅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
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B.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
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C.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
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D.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
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2)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
“臣:也是谦称。
B.谥,即谥号,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
给予的一个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C.舍人,随侍身边亲近属官的统称,但是战国和汉初王公贵族没有舍人。
D.“大通”属于年号,”大通二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二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
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昭做事专注,很受欣赏。他做雍州刺史袁^的门客时,袁戚认为他读书时神情不
一般,必定成为人才;袁粲也因其专注称其有名人贤士之风。
B.傅昭为官廉洁,没有贪念。在任中书通事舍人时,他廉洁清静,不干预别人的事;
生活简朴,明帝赞他有古人的风范,赠给他漆盒烛盘等物。
C.傅昭笃厚谨慎,严于律己。儿媳妇从娘家带来别人馈赠的牛肉,他认为吃了犯法,
又不好报官,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让儿子把牛肉埋掉了。
D.傅昭为人守正,备受仰慕。他时常以清静施政,不因私利与人交往;京城的后辈很
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②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
第15题:
第16题: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0分)
义牛者,宜兴铜棺山农人吴孝先家水牯牛也。力而有德,日耕山田二十亩,虽饥甚,不
食田中苗。吴宝之,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希年跨牛背,随牛所之。牛方食草涧
边,忽一虎从牛后林中出,意欲攫希年。牛知之,即旋身转向虎,徐行啮草。希年
惧,伏牛背不敢动。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牛将迫虎,即遽奔
以前,猛力触虎。虎方垂涎牛背儿,不及避,蹊而仰偃隘涧中,不能辗。水壅浸虎
首,虎毙。希年驱牛返,白父,集众舁虎归,烹之。
他日,孝先与邻人王佛生争水。佛生富而暴,素为乡里所怨,皆不直之,而
袒孝先。佛生益怒,率其子殴死孝先。希年讼于官。佛生重赂邑令,反杖希年。希年
毙杖下,无他昆季可白冤者。孝先妻周氏,日号哭于牛之前,且告牛曰:“曩幸藉
汝,吾儿得免果虎腹。今且父子俱死于仇人矣!皇天后土,谁为我雪恨耶?”牛闻
之,大怒,抖搜长鸣,飞奔至佛生家。佛生父子三人,方延客欢饮,牛直登其堂,竟
轼佛生,佛生毙,复;te二子,二子毙。客有持杆与牛斗者,皆伤。邻里趋白令,令闻
之,怖死。
注释:
舁:抬
19.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吴宝之”中的“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粪土当年万户侯B.纵之顺之
C.春风又绿江南岸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0.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①虎方垂涎牛背儿/方延客欢饮
②皆不直之/牛直登其堂
A.①意思相同,②不同B.①②意思均相同
C.①意思不同,②相同D.①②意思均不同
2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
(2)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
22.文中刻画的“水牯牛”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第17题:
第18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13题。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
敢役,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①。好荷礼自用,不
能听大度之言,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沛
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嫂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
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
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
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食其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食
其所戒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
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日:
“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
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食其上坐,谢之。食其
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曰:“计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
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人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
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下之。即不听,足
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食其为广野
君。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握龊,器量狭窄。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适:到达
B食其至,入谒谒:拜见
C不宜倨见长者倨:傲慢
D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摄:整理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食其上坐,谢之延:延请
B足下起瓦合之卒起:出身
C夫陈留,天下之冲冲:交通要道
D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下之善:和……交好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夜缱而出,见秦伯
B则长揖不拜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C与人言,常大骂视其所与,不知
D乃深自藏匿荆轲废,乃引起匕首提秦王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
A收散乱之兵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欲以径入强秦以其无礼于晋
C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不如因善遇之
D臣为内应公为我献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郦生“狂生”的一项是
①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②乃深自藏匿③食其入,即长揖不拜④足下欲助秦攻
诸侯乎?⑤“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⑥沛公引兵随之,遂
下陈留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12下列评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
A郦食其作为谋士,选择人主很有眼光,对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诸将,态
度是“深自藏匿”,不屑与交;而对“慢而易人”但“多大略”的刘邦,确认为“此
真吾所愿从游”,主动要求去见他。
B郦食其有才干,很有自信,明知刘邦“不好儒”,并且常以无礼的态度羞辱儒生,
仍然请人传言要见刘邦。因为他相信,“多大略”、“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的刘邦
不可能不需要有才干的人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
C郦食其初次谒见刘邦就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和善于说服人的口才,而对傲慢的刘邦,
他“长揖不拜”,并无意中提出了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激怒刘邦的问题,然后顺着刘邦
的回答提醒他,要成就大业就“不宜倨见长者”,从而折服了刘邦。
I)郦食其在和刘邦谈了昔日“六国从横”的时势,博得刘邦高兴以后,又提出先攻取
和怎样攻取陈留的建议,这反映了他胸有韬略,具有远见卓识。
13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3)乃引起匕首提秦王。(3分)
第19题:文言文阅读(4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小题。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
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
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日:“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捱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
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
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
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
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
(1)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群臣怪之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非有诏不得上
C.断其左股
D.箕踞以骂曰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秦王方还柱走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D.轲自知事不就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燕王拜送于庭
B.群臣侍殿上者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客有吹洞箫者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分)
(二)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
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
日:“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铁归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
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分离光栅》课件
- 微机原理扩展实验:单片机制作模拟电梯
- 银行业务运营报告模板
- 2025年汽车车身、挂车项目合作计划书
- 小学纪念澳门回归活动方案
- 学前教育创新方法以及误区研究论文
- 离校培训申请书
- 滑坡房申请书
- 音乐与小学教育
- 成语的世界模板
- 自适应光学特性与技术研究
- 软件分析与设计基础
- 估值报告模板
- 欠款逾期案例分析报告
- 个体诊所药品清单模板
- 安全性测试方案(完整版)
- 《PLC与变频器控制》课件 3.多段速控制
- 鲁迅呐喊读书分享名著导读
- YB-4001.1-2007钢格栅板及配套件-第1部分:钢格栅板(中文版)
- 初中语文跨学科资源融合教学研究
- 2023年广西区考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