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183-2017 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_第1页
DB52T 1183-2017 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_第2页
DB52T 1183-2017 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_第3页
DB52T 1183-2017 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_第4页
DB52T 1183-2017 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52DB52/T1183—2017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Guidelinef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designofmountainwindfarminGuizhou2017-05-08发布2017-11-08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 1 1 1 2 3 4 5 6 7 7 8 8 9 9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浪、王志光、赵再兴、陈凡、陈国柱、徐海洋、孙显春、夏豪、唐忠波、1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山区新建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保护设计篇(章)的编制。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50059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T90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NB/T31011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3术语和定义2鸟类迁徙通道migrationcorridor风机运行噪声operatingnoiseofwin4.2环境保护设计应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主体工程设计文件为依据,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4.4环境保护设计工作应开展必要的环境影响复核,在环境发生变化或主体工程设计方案调整34.5环境保护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陆生生态保护、水环境保护、环境空气保护、声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水土保持、电磁辐射防护、景观保护、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监理、环境保护投资概算等。环境保护设计篇(章)编制要求参照本标准附录A规定。4.6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应进行方案比选论证,应明确选定方案的选址、工程规模、工程设施及布置、处理工艺流程、主要设计参数、仪器设备选型、工程量、进度安排等。4.7风电场工程应尽量避免占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区域,避免破坏周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4.8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风电场工程,对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对策措施按照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有关规定要求开展有关设计工作。4.9贵州山区风电场环境保护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5陆生生态保护5.1一般规定5.1.1陆生生态保护应以保护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应重点保护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及其栖息地、古树名木应符合、HJ19的规定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5.1.2陆生生态保护设计应在开展必要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基础上进行,并提出工程竣工后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工作要求。5.1.3针对不利影响性质和程度应分别或综合采取避让、就地或迁地保护、引种繁育、动物救护、划定保护小区、生态修复等措施,并辅以必要的管理措施。5.1.4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陆生生态敏感对象时,应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陆生生生态敏感对象时,宜优先采取避让措施;当不能避让时,应制定减缓、补偿和修复措施。5.2陆生植物保护5.2.1应注意保护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的表层土壤和地表植被,提出表层土壤和地表植被的剥离和堆放要求,剥离的表层土壤宜就近集中堆放,并采取有关防护措施。应明确剥离量、堆放地点、防护措施。5.2.2陆生植物就地保护。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涉及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的植物物种、古树名木时,工程不直接占用的,应优先采取就地保护措施。根据保护对象的生态学特征、数量、分布、生长情况等,确定有效的保护范围,可采取避让、围栏、挂牌、划定保护小区等措施,应确定措施位置、规模、型式、工程量等,必要时应确定抚育和管护方式。5.2.3陆生植物迁地保护。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涉及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的植物物种、古树名木时,工程需直接占用的,应选址进行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措施包括移栽、引种繁育、种质资源保存等。应确定迁地保护种类、数量(面积)、时间、位置、方式及技术要求等。5.3陆生动物保护5.3.1陆生动物就地保护。根据保护对象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确定有效的保护范围,可采取避让野生动物栖息场所和活动通道、减免施工干扰、划定保护小区等措施。划定保护小区应明确位置、范围、面积等内容。5.3.2陆生动物迁地保护。根据保护对象特性、分布状况,以及影响数量和程度,可采取辅助迁移、人工圈养、构建类似生境等措施,应确定保护对象、措施布置位置、规模、工程量及管理措施等。45.3.3风电场区域涉及鸟类迁徙路线或对鸟类有较大影响时,可在风机上设置驱鸟装置、叶5.4.3根据区域植被特征、占地类型,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对施工迹地采取植被恢复等措施,6.1.1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工程可能影响的地表水、地下水。水环境保护目的是6.1.2风电场工程废(污)水主要来自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混凝土拌和系统6.2.1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量应根据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用水量确定,并适当考虑6.2.3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工艺可采用二级沉淀工艺进行处理,必要时填加药6.3.1生活污水量应根据人员生活用水量确定,一56.3.4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理可采用人工湿地、污水成套处理设备处理,应提出处理规模、工艺、设施6.3.5运行期升压站(变电站)管理人员生活污水宜采用小型生活污水成套设备进行处理。应提出处6.4.1升压站(变电站)内变压器附近应设置事故油池,在检修及发生事故情况下保证漏油和含油废6.4.2事故油池应具有油水分离的功能,经油水分离后,废油处置应符合GB18597的规定。6.5地下水保护6.5.1程建设应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6.5.2工程布置和施工布置应尽量避让有饮用水功能的地下水出露点,无法避让时应提出相应的保护7环境空气保护7.1.1环境空气保护应以维护工程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要求,控制污染物排放符合排放标准,防止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目标。应重点保护城(集)镇、集中居民点、学校、医院、自然保7.1.2保护措施应结合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和环境空气敏感对象要求,对开挖与爆破、7.1.3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优先污染源控制;其次应尽可能对传播区域采取消减措施。7.1.4环境空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6297的规定。7.2.1开挖、爆破粉尘的消减与控制宜采用低扬尘开挖爆破技术。7.2.2开挖、爆破集中区,宜采用洒水、喷雾等降尘措7.3.1混凝土拌和楼宜采用封闭式,并设置除尘设备。7.3.2混凝土拌和楼施工区宜加强洒水降尘。7.4.1交通扬尘可采用洒水降尘、硬化路面等措施,提出洒水频次、时间和范围,明确硬化路面路段7.4.2水泥等粉状材料应采取封闭运输,储存、卸载应采取遮盖等措施,应明确7.4.3施工营地宜使用电力68.1.1声环境保护应以维护工程影响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控制噪声符合排放标8.1.3噪声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优先源强控制;其次应尽可能靠近污染源采取传输途径8.1.5风机、升压站(变电站)、施工工厂等选址应远离声环境敏感建筑物,依据环8.2.1施工工厂应合理布置,将强噪声源设置于远离噪声敏感对象的位置。对于受施8.3.1施工交通噪声对敏感对象有影响时,应优先采取调整施工道路线位,避让敏感8.3.2敏感对象距强声源较近、用地受限且环境噪声超标58.3.3施工永久道路两侧有较宽管理范围且位于城镇、风景区附近或有景观要求的路8.3.4运输车辆应及时进行维护与保养,道路应加强养护,敏感路段应采取控制车速8.4.2应提出爆破区距离周围的学校、医院、居民点等敏感对象应在安全距离之外的78.5.1风机位置应尽量远离居民点等环境敏感对象,风机应选择噪声源强低的设备,从源头降低噪声8.5.2升压站(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中宜考虑利用站内建筑物的隔声、消声、吸声等作用,降低厂界8.5.3敏感对象的防噪、减噪或搬迁措施要求见本标准8.2.1、8.2.4的规定。9.1一般规定9.1.2生活垃圾宜外运处置;危险废物处置控制应按照GB9.2生活垃圾处置9.2.1施工期和运行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设置垃圾分类收集桶,垃圾经分类后,能回收的9.2.2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应满足CJJ205和CJJ47的规定。9.2.3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和外运能力确定垃圾分类收集桶的数量、容量,外运方式9.3.1建筑垃圾处置对象主要为施工期临时建(构)筑物拆除产生的混凝土、砖瓦块、弃料等废物。9.3.2建筑垃圾应优先进行资源化利用,不能利用的废物可运至渣场填埋处9.4.1风电场工程危险废物来源主要为风机和变压器检修时产生的废机油、变压器事故泄漏时产生的9.4.2应符合GB18597的规定,提出堆存方式和处置方案、运行管理要求。10.1.3植物措施应与主体工程总体布置相协调,根据各区(段)水土流失防治要求、立地条件确定植10.1.4应重视风机基础、施工道路、弃土(渣)场等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8912.1.3景观保护应与工程安全、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相结合,应与周围景观保护规划、城市规划相结合。工程建筑物和绿化设计的布局、高度、造型、风格和色调等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12.2风机、集电线路、升压站(变电站)景观保护12.2.1风机、集电线路、升压站(变电站)的地上部分应加强景观设计,设计对象重点为永久性地面12.2.2风机、集电线路、升压站(变电站)应结合地方民族特色,将民族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确保主体工程建筑风格与地方民族特色协调一致;风机、集电线路、升压站(变电站)景观设计应尽量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必要时可采取仿自然、仿生态设计,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12.3交通道路景观保护12.3.1交通道路应根据工程永久或临时特点采取相应的景观设计。永久交通道路应考虑沿途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设计,统一考虑道路两侧建筑物、绿化、历史文化、道路设施等综合因素。临时交通道路在有视觉景观保护需求情况下应采取临时遮挡措施,避免对视觉景观造成不利影响。12.3.2道路边坡在工程安全、水土保持等基础上应开展景观设计。13其他环境保护措施13.1文物古迹保护13.1.1应调查收集风电场区域文物古迹分布情况,根据文物古迹的位置和保护级别合理确定风电场工程建设方案。13.1.2文物古迹保护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执行,可采取防护、加固、避让、迁移、复制、录像保存、发掘等措施。13.2其他环境保护措施13.2.1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免占压、影响周边的道路、水利、旅游、文化和宗教等设施。13.2.2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14环境监测14.1一般规定14.1.1环境监测设计应遵循针对性、代表性、经济合理和可操作性原则。14.1.2环境监测时段划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施工期主要监测内容包括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环境空气监测、声环境监测、生态调查与监测,具体工程的监测内容可根据工程区环境情况和实际环境影响选择开展监测。运行期主要监测内容包括声环境监测、生活污水监测、生态调查与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等。14.2施工期环境监测14.2.1地表水监测断面或点位应在工程施工影响水域或水系的上、下游及敏感水域布设。监测项目应根据污染源、受纳水体功能要求确定。监测时段和频次应根据施工废(污)水排放的时段和施工进度、水文特征等因素综合确定。14.3.2生活污水监测点位为升压站(变电站)的生活15.2.2监理时段应包括工程开工建设(含施工准备期)至工程竣工验收。电缆埋设、表土剥离堆放、弃土(渣)处置、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和恢复等工程或施工活动。16.2环境保护措施的施工辅助设施和施工场地等宜16.3环境保护措施实施项目应按环境要素进行划分,并分项列出16.4环境保护措施实施进度应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和17.1环境保护投资概算应根据环境保护设计确定的工程和措施项目,应符合NB/T31011等相关定额17.2环境保护投资概算编制所采用的价格水平年、基础单价应与主体工程设计概算价格17.3环境保护投资包括环境保护措施费、环境监测费、独立费用、预备费等。A.1编制环境保护设计篇(章)可根据工程的环境保护任务及具体环境保护措施项目,按本导则A.2A.2.1概述A.2.3.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明确设计任务,说明设计调整和变更情A.2.5.3说明处理工艺和设计参数选择,设施布置方案和结构形式等,提出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A.2.7声环境保护A.2.7.1说明施工区声环境保护设计依据、原则和保护目标。A.2.7.2确定施工区各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