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制定方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2/0C/wKhkGWc-Y-aAEML9AALAWpdeOnQ200.jpg)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制定方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2/0C/wKhkGWc-Y-aAEML9AALAWpdeOnQ2002.jpg)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制定方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2/0C/wKhkGWc-Y-aAEML9AALAWpdeOnQ2003.jpg)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制定方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2/0C/wKhkGWc-Y-aAEML9AALAWpdeOnQ2004.jpg)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制定方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2/0C/wKhkGWc-Y-aAEML9AALAWpdeOnQ20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制定方案TOC\o"1-2"\h\u17613第一章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概述 322112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39851.1.1绿色建筑的定义 3261161.1.2绿色建筑的意义 331141.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3200851.2.1国际发展现状 3228641.2.2国内发展现状 4132371.3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重要性 489821.3.1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4191851.3.2绿色建筑施工的重要性 423639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制定原则 431882.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 445152.2体现绿色建筑理念 5148972.3注重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5281932.4保证建筑安全与质量 51973第三章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582563.1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 5221353.2建筑结构设计 5259153.3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6209643.4建筑设备系统设计 631103第四章绿色建筑施工标准 6206344.1施工现场管理 6239194.2施工材料与资源利用 7196334.3施工工艺与技术创新 764284.4施工环境与废弃物处理 74860第五章绿色建筑节能标准 7161055.1建筑能耗分析 724755.2节能技术措施 8113225.3节能设备与材料选用 8124755.4节能监测与评价 816536第六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标准 9212646.1室内空气质量 9181596.1.1目的与要求 9218046.1.2控制措施 9270956.2室内光照与声环境 9140516.2.1目的与要求 948676.2.2控制措施 9183096.3室内温度与湿度 10223496.3.1目的与要求 10184966.3.2控制措施 10235416.4室内环境监测与评价 10222336.4.1目的与要求 10181936.4.2控制措施 102797第七章绿色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标准 1172317.1绿化设计原则 11169707.1.1符合生态要求 11123067.1.2注重功能性 11156657.1.3体现地域特色 11286357.1.4节能与环保 11290507.2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 11268077.2.1植物选择 11296737.2.2植物配置 1141027.3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 1144187.3.1景观设计 1183867.3.2生态修复 12155767.4绿化与景观维护管理 12154287.4.1维护管理原则 12267917.4.2维护管理内容 1212922第八章绿色建筑环保与安全标准 12151678.1环保措施与评价 12134768.1.1环保措施 12312418.1.2环保评价 1338498.2建筑安全与防灾设计 13293578.2.1建筑安全设计 13105658.2.2防灾设计 13175668.3安全施工与预防 13189798.3.1安全施工 14133378.3.2预防 14171778.4环保与安全监测与评价 14148798.4.1环保监测与评价 1422808.4.2安全监测与评价 1424878第九章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监管与评价 14107299.1监管体系与政策支持 14155539.1.1法律法规制定 15225409.1.2政策支持 15312069.2设计与施工过程监管 15111629.2.1设计审查 15146959.2.2施工监管 15115739.2.3质量监督 15103309.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5267989.3.1评价指标体系 15128229.3.2评价方法 1560529.3.3评价机构 15160899.4绿色建筑认证与奖励 16107669.4.1绿色建筑认证 16196259.4.2奖励政策 1625624第十章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推广与应用 162360710.1培训与宣传 161741410.1.1培训对象与内容 161479010.1.2培训方式与渠道 161431910.1.3宣传推广 161085510.2技术交流与合作 161089710.2.1国际技术交流 16206410.2.2国内技术合作 172651110.3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广 172746810.3.1政策引导 17687110.3.2市场推广 171423810.4绿色建筑项目案例分析与总结 17307610.4.1项目案例选取与分析 171838110.4.2项目案例总结 17第一章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1.1.2绿色建筑的意义绿色建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2)改善室内外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3)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4)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舒适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1.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1.2.1国际发展现状全球绿色建筑发展迅速,许多国家纷纷制定绿色建筑政策和标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1.2.2国内发展现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广泛应用。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已涵盖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多个领域,绿色建筑市场潜力巨大。1.3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重要性1.3.1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关键环节。它要求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从源头上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2)合理选用建筑材料,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3)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舒适性;(4)指导施工和运营阶段,实现绿色建筑的全过程管理。1.3.2绿色建筑施工的重要性绿色建筑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施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2)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建筑物安全;(3)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4)培养绿色建筑专业人才,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制定原则2.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在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首要原则是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这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法、环境保护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指导。标准制定应保证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同时参照推荐性标准,提升绿色建筑的规范化水平。2.2体现绿色建筑理念标准的制定需深入体现绿色建筑的理念,即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要求在设计中融入节能环保、再生利用、生态平衡等元素,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具体而言,应包括提高能效、使用可再生材料、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保证绿色建筑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实质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3注重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升建筑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同时要注重标准的可持续性,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未来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变化,保证标准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标准制定还应考虑建筑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2.4保证建筑安全与质量在追求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建筑的安全与质量不容忽视。标准制定必须保证在实现绿色目标的同时建筑本身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耐久功能等基本要求得到满足。这要求在标准中明确安全系数、质量要求等关键指标,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和验收程序,从而在源头上保障绿色建筑的安全与质量。第三章绿色建筑设计标准3.1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应遵循以下标准:环境适应性:建筑布局应考虑当地气候、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功能合理性:建筑形态应满足功能需求,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减少无效空间。日照与通风:建筑布局应充分利用自然日照和通风,提高室内环境质量。景观与绿化:注重建筑与周边景观的融合,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3.2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在绿色建筑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结构安全:保证建筑结构在各种自然条件下的安全性,满足抗震、抗风等基本要求。材料选用:优先选用绿色、可再生、循环利用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结构优化: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优化结构形式,提高结构效率。施工便捷:考虑施工过程,简化结构形式,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3.3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在绿色建筑中应达到以下标准:保温隔热: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功能,减少能源消耗。气密性:保证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密性,防止空气渗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防水防潮: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防水防潮措施,防止水分渗透和积聚。耐久性: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降低维护成本。3.4建筑设备系统设计建筑设备系统设计在绿色建筑中应遵循以下原则:节能高效: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降低能源消耗。智能控制: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控和优化。环保功能:选用符合环保标准的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维护便捷:考虑设备的维护和检修需求,提高设备的可维护性。第四章绿色建筑施工标准4.1施工现场管理绿色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应当遵循以下标准:(1)施工现场规划:合理布局施工现场,保证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的分离,减少相互干扰,提高工作效率。(2)施工安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规定,保证施工现场安全设施齐全、有效,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降低安全发生率。(3)施工扬尘控制:采用湿法作业、绿化等措施,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排放。(4)噪音污染控制:使用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5)施工照明:采用节能灯具,合理设置照明系统,降低能源消耗。4.2施工材料与资源利用绿色建筑施工材料与资源利用应当遵循以下标准:(1)材料选用:优先选用绿色、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降低对环境的破坏。(2)材料运输:优化材料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3)材料存储:合理设置材料堆场,加强材料管理,减少材料浪费。(4)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施工工艺;加强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降低资源浪费。4.3施工工艺与技术创新绿色建筑施工工艺与技术创新应当遵循以下标准:(1)施工工艺优化: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技术创新:加大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和应用力度,推动建筑行业技术进步。(3)绿色施工技术: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如绿色混凝土、绿色防水等,减少环境污染。(4)施工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施工管理效率。4.4施工环境与废弃物处理绿色建筑施工环境与废弃物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标准:(1)施工环境治理:加强施工现场环境治理,保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2)废弃物分类处理:对施工现场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提高废弃物资源利用率。(3)废弃物减量化:通过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等措施,降低废弃物产生量。(4)废弃物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废弃物处理设施,保证废弃物处理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第五章绿色建筑节能标准5.1建筑能耗分析建筑能耗分析是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制定的基础。建筑能耗主要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电梯等设备能耗。在建筑能耗分析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建筑体型、围护结构等因素,以确定建筑能耗的合理范围。通过对建筑能耗的深入分析,为节能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5.2节能技术措施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围护结构优化:通过提高墙体、屋面、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2)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物的传统能源消耗。(3)高效设备选用: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照明、热水等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建筑能耗的实时监测和优化调度。(5)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节能要求,优化建筑布局、体型和朝向等。5.3节能设备与材料选用在绿色建筑节能标准中,节能设备与材料选用。以下为节能设备与材料选用的具体要求:(1)设备选用:选用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的空调、照明、热水等设备,保证设备功能稳定、能耗低。(2)材料选用:选用具有良好保温隔热功能的建筑材料,如外墙保温材料、屋顶隔热材料等。(3)绿色建材:优先选用绿色建材,如环保型保温材料、无毒涂料等,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5.4节能监测与评价为保证绿色建筑节能效果的实现,应建立完善的节能监测与评价体系。以下为节能监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1)能耗监测:对建筑物能耗进行实时监测,掌握能耗变化情况,为节能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节能评价:定期对建筑物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节能措施的实施情况,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3)节能审计:对建筑物进行节能审计,查找能耗漏洞,提出改进措施。(4)宣传与培训:加强节能宣传和培训,提高建筑使用者对节能的认识和参与度。通过以上措施,推动绿色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六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标准6.1室内空气质量6.1.1目的与要求为保证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本节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的基本要求。室内空气质量应满足以下标准:(1)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应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要求;(3)室内新风量应满足《民用建筑新风量标准》(GB/T179472007)的规定。6.1.2控制措施(1)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室内装修污染;(2)合理设计室内通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3)采用空气净化设备,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4)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标。6.2室内光照与声环境6.2.1目的与要求室内光照与声环境对居住者舒适度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节规定了室内光照与声环境的基本要求:(1)室内光照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要求;(2)室内声环境应达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的规定。6.2.2控制措施(1)合理设计窗户大小及位置,提高室内自然光照;(2)选用高效节能灯具,优化室内照明效果;(3)采用隔声、吸声材料,降低室内噪声;(4)加强室内声环境监测,保证室内声环境质量。6.3室内温度与湿度6.3.1目的与要求室内温度与湿度对居住者舒适度及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规定了室内温度与湿度的基本要求:(1)室内温度应保持在《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规定的范围内;(2)室内相对湿度应满足《民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规范》(GB503622006)的要求。6.3.2控制措施(1)合理设计建筑外围护结构,提高保温隔热功能;(2)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供暖设备,保证室内温度舒适;(3)采用室内湿度调节设备,保持室内相对湿度稳定;(4)加强室内温度与湿度监测,保证室内环境质量。6.4室内环境监测与评价6.4.1目的与要求室内环境监测与评价是保证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本节规定了室内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1)建立完善的室内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室内空气质量、光照、声环境、温度与湿度进行监测;(2)采用科学、客观的室内环境评价方法,评估室内环境质量;(3)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室内环境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6.4.2控制措施(1)选用具有资质的监测机构,开展室内环境监测;(2)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提高监测精度;(3)建立健全室内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4)加强室内环境监测队伍建设,提高监测能力。第七章绿色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标准7.1绿化设计原则7.1.1符合生态要求绿化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保证绿化植物的生长适应性,实现绿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7.1.2注重功能性绿化设计应注重植物的功能性,充分发挥植物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降低噪音等方面的作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7.1.3体现地域特色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特点,运用当地特色植物,体现地域风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景观。7.1.4节能与环保绿化设计应注重节能与环保,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绿化技术,降低绿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7.2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7.2.1植物选择绿化植物选择应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功能、景观效果等因素,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同时应注重物种多样性,提高绿化系统的稳定性。7.2.2植物配置绿化植物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层次分明,高低错落,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2)色彩搭配和谐,四季分明,体现季相变化;(3)注重植物间的生态关系,避免病虫害的传播;(4)适当配置观赏性植物,提升景观品质。7.3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7.3.1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应结合绿色建筑的整体规划,注重景观空间的布局与形态,创造富有变化、和谐统一的景观环境。具体要求如下:(1)合理规划景观空间,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2)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营造自然景观;(3)注重景观设施的设置,提供便捷、舒适的休闲空间;(4)运用生态设计手法,降低景观维护成本。7.3.2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在绿化与景观设计过程中,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与重建。具体要求如下:(1)针对受损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质量;(2)合理配置植物,恢复植物群落结构;(3)采取生物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4)加强生态保护,防止生态环境的再次破坏。7.4绿化与景观维护管理7.4.1维护管理原则绿化与景观维护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2)保持景观环境的整洁与美观;(3)注重生态保护,减少环境污染;(4)提高绿化与景观的可持续性。7.4.2维护管理内容绿化与景观维护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修剪植物,保持植物形态美观;(2)及时浇水、施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3)防治病虫害,保证植物健康生长;(4)清理景观环境,保持整洁美观;(5)定期检查景观设施,保证设施正常运行。第八章绿色建筑环保与安全标准8.1环保措施与评价8.1.1环保措施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应遵循环保原则,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建筑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2)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3)合理规划建筑周边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绿化率;(4)实施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5)加强施工现场环保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8.1.2环保评价环保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筑设计阶段的环保评价,主要包括建筑能耗、绿色建筑材料利用、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2)施工阶段的环保评价,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环保管理、废弃物处理、噪音污染等方面;(3)建筑运行阶段的环保评价,主要包括建筑能耗、废弃物处理、绿化效果等方面。8.2建筑安全与防灾设计8.2.1建筑安全设计建筑安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满足抗震、抗风等要求;(2)合理设置建筑防火分区,提高建筑防火功能;(3)优化建筑布局,提高疏散通道的通行能力;(4)选用安全功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和构件;(5)加强建筑电气安全设计,预防电气火灾和。8.2.2防灾设计防灾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地震防灾设计,包括抗震设防、地震波防护等;(2)风灾防灾设计,包括抗风设防、防风林建设等;(3)洪水防灾设计,包括防洪排涝、水位监测等;(4)火灾防灾设计,包括消防设施配置、防火分区划分等;(5)其他灾害防灾设计,如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8.3安全施工与预防8.3.1安全施工安全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1)制定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保证施工现场安全;(3)强化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4)严格施工过程监控,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5)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预防安全发生。8.3.2预防预防应包括以下措施:(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2)加强施工现场隐患排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3)建立健全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安全状况;(4)强化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预防能力;(5)加强案例分析,总结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8.4环保与安全监测与评价8.4.1环保监测与评价环保监测与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对施工现场环保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其效果;(2)对建筑运行期间的能耗、废弃物处理、绿化效果等进行监测与评价;(3)分析监测数据,提出改进措施,促进绿色建筑环保功能的提升。8.4.2安全监测与评价安全监测与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对施工现场安全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安全管理水平;(2)对建筑运行期间的安全功能进行监测与评价;(3)分析监测数据,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建筑安全功能。第九章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监管与评价9.1监管体系与政策支持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监管体系,应以法律法规为基础,构建起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各级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给予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同时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监管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监管的工作格局。9.1.1法律法规制定制定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标准、监管要求、法律责任等,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法制保障。9.1.2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与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如提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绿色信贷等政策,降低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9.2设计与施工过程监管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监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9.2.1设计审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保证其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审查内容包括:建筑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9.2.2施工监管对绿色建筑施工过程进行监管,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环保措施得到落实。监管内容包括: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施工废弃物处理、施工噪音控制等。9.2.3质量监督加强对绿色建筑的质量监督,保证绿色建筑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监督内容包括:建筑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等。9.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进行评价,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9.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节能、环保、室内环境、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化等方面。9.3.2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进行综合评价。9.3.3评价机构设立专门的绿色建筑评价机构,对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进行评价。9.4绿色建筑认证与奖励9.4.1绿色建筑认证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项目进行认证,颁发绿色建筑认证证书。9.4.2奖励政策对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给予奖励,包括:资金奖励、荣誉奖励等,以激励企业、个人积极参与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监管与评价,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提高建筑质量,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镀液性能》课件
- 2025年长沙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 企业文化与财务管理模板
- 咨询业态势剖析模板
- 师专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 小学语文低年段“说写融合”的要求及教学策略
- 安全运维管理中的密码管理
- 考学个人申请书
- 申请医保申请书
- 大学生创业项目支出明细
-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对比解析方案
- 少儿美术课件- 9-12岁 素描班《场景素描》
- 剪映:手机短视频制作-配套课件
- 金融工程.郑振龙(全套课件560P)
- 血液透析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桥式起重机日常检查保养记录表
- 五年级小数乘法竖式计算300道(可直接打印)
- 半导体制造技术导论
- 英语演讲技巧和欣赏课件
- 物流托运单模板
- CNC设备具体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