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类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肛肠类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肛肠类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肛肠类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肛肠类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肛肠类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笫一章挂线技术

第二章枯痔(硬化)技术

第三章痔结扎技术

第四章中药灌肠技术

第五章注射固脱技术

第一章挂线技术

挂线技术是利用药线、橡皮筋等材料,选择性缚于疹道,引流或缓慢切割治疗肛漏及

肛痈等,尤其对高位肛漏的治疗,对括约肌损伤小,较好地维护了肛门功能。

一、常用器具

1.橡皮筋

2.丝线

7号或10号非吸收性外科缝线。

3.探针

球头银质或铜质探针。

4.肛门镜

二、基本操作方法

(一)引流挂线技术

1.适应证

肛痿、肛周脓肿引流。

2.术前准备

术前备皮、灌肠清洁直肠下段。

3.体位

侧卧位或截石位。

4.麻醉方式

腰俞穴麻醉。

5.手术步骤

(1)肛周脓肿引流挂线(见图1):于脓肿波动明显处或根据腔内超声引导下切开引

流出脓液后,用手指分离脓腔内间隔,对于波及多个间隙的脓肿采用引流挂线。用弯血管钳

自切口处探入脓腔,以利于引流和避免损伤括约肌为原则,于肛旁做一个或多个切口,分别

引入橡皮筋或多股丝线形成环状,保持引流物呈松弛状态。对于内口明确的脓肿可用探针探

入通过脓腔,自内口穿出引入橡皮筋或丝线,用于标记或二期切开。术后每日冲洗换药,至

红肿疼痛消退,无明显脓水时,拆除引流物,垫棉法包扎,至脓腔闭合。

k

图1肛周脓肿引流挂线示意

(2)肛疹引流挂线(见图2):根据肛瘦瘠管位置、数量、走行与括约肌的关系确定

引流挂线部位。以球头探针自屡管外口处探入,如外口暂时闭塞时可稍作切开,与主管贯通

后,用刮匙刮除痿管内腐肉组织,再将球头探针置入管道内,探针头端与10股7号医用丝

线连接后引入痿道,使线保持松弛状态。多个支管可用同样方法处理c术后待脓性分泌物减

少后可分次撤除丝线,撤线过程中配合垫棉法,至疹道闭合。

图2肛疹引流挂线示意

切割挂线技术

1.适应证

高位肛痰、复杂性肛疹。

2.术前准备、体位、麻醉方式

同引流挂线技术。

3.手术步骤

①内口的探查:肛门指检经肛管皮肤触及条索状疹管,在齿线附近可触及硬结或凹陷,

常为内口;或采用染色法,在肛管直肠内填塞纱布,从外口注入亚甲蓝药液,填入的纱布染

蓝即可判断内口的存在与位置:最常用探针法,将左手食指置入肛内,右手持球头探针自肛

瘗外口探入,沿疹管走行轻柔而仔细寻找内口所在,切忌使用暴力,以免造成假内口。如探

针探至内口黏膜处,不能直接探出时,应将探针稍退出,向邻近隐窝探查,如仍不能确定,

可在肛门镜下以隐窝钩探查可疑肛窦,如肛隐窝深度超过1cm,则多为内口,继续探查常可

与探针相遇,引导探针从内口探出。对于多次治疗不愈或反复发作情况复杂者,术前应行痿

管造影、直肠腔内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帮助确定座管走行和内口位置。

②切割挂线(见图3):将探针自疫管外口探入,沿瘦管走行切开皮肤、皮下,清除疹

道内腐肉或管壁,显露其括约肌部分,留置挂线。将丝线连接探针头端和橡皮筋,使橡皮筋

或丝线自内口进入从外口引出,收紧橡皮筋或丝线紧贴至括约肌处,在自然状态下缩短2〜

5mmo

图3切割挂线示意

③紧线:术后7〜10天再次紧线,在自然状态下缩短2〜5mm。对于复杂性肛痰或痿管

弯曲者,如内口只有一处,可将白口与主疹管处挂紧线,用中医垫棉法促进痿管闭合。对于

有多个内口的笈杂性肛屡,可同时分别挂线处理,但每次紧线仅限一处且根据括约肌厚度,

先紧表浅处瘦道,以减少损伤。紧线时,可采用复方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挂线处周围肌肉内及

创缘处注射以减轻疼痛。

【特别提示】

1.对于高位肛搂和肛周脓肿,有条件者应尽量在术前进行直肠腔内超声或磁共振成像等

辅助检查,明确脓肿范围、深度、瘦管走行及内口位置。

2.为保护肛门功能,应尽量减少括约肌组织的切割挂线。表浅瘦道紧线后,橡皮筋多在

7〜10天后脱落;对于高位樱道应采用多次紧线的方法,每次紧线2〜4所。

3.每日中药熏洗坐浴、换药。换药时应注意观察伤口情况,使创面从基底部向上逐渐愈

合,防止桥形愈合。

三、禁忌症

1.直肠阴道痿。

2.肛瘦恶变或因恶性肿瘤导致的肛屡。

四、注意事项

1.对于高位肛周脓肿内口不明确的患者,仅行挂线引流,待标记后二期切开或切割挂线。

2.对于有多个内口的多发性肛瘦,可同时分别挂线处理,交替紧线,避免同时切开,减

少损伤,维护肛门功能。

3.肛痰创面较深时需待创面缩小后逐步紧线。

4.如内口较大,可采用多股丝线挂线引流,随创面缩小逐步撤除,直至愈合。

第二章枯痔(硬化)技术

枯痔技术是将药物注射(插入)痔核内,使痔核萎缩或坏死脱落,是中医治疗内痔的一

种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枯痔(硬化)注射技术适用于I、n、in期内痔或混合痔,对痔出

血和轻度脱垂者疗效较好。

一、常用药物及器具

1.常用药物:消痔灵(消痔灵原液加0.5%利多卡因配成1:1药液)、芍倍注射液、5%

鱼肝油酸钠等。

2.器械:喇叭形肛门镜1个,1ml、5ml注射器各2支,5号齿科针头2个,弯血管钳等。

二、基本操作方法

(-)术前准备

1.术前备皮、灌肠清洁直肠下段。

2.预防性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或抗生素。

(二)体位

截石位或侧卧位。

(三)麻醉方式

局部浸润麻醉或腰俞穴麻醉。

二、枯痔技术常用方法

(一)硬化萎缩注射法

(1)在肛门镜直视下注射区局部消毒;

(2)抽取5%鱼肝油酸钠,自齿线上0.5cm的痔核上进针,刺至黏膜下层;

(3)针头向头端倾斜15°度注射,每个痔核注射0.5〜1ml,一次注射不超过3个痔核;

(4)如注射后萎缩不完全可在7天后再次注射。

(二)消痔灵注射法

(1)在肛门镜下或将痔核暴露于肛门外,检查内痔的部位、数目,通过指检确定母痔

区有无动脉搏动,确定注射部位:

(2)黏膜以碘伏局部消毒;

(3)消痔灵液4步注射法(见图1):

①将消痔灵液与0.5%利多卡因液1:1配置液在3、7、11点的痔核上方的痔动脉区(距

离齿状线约2.5cm),回抽无血液,注射药液1〜2ml,进针应在黏膜下,避免穿破直肠壁进

入周围组织。

②用上述浓度的药液,在内痔痔核中央进针,(距离齿状线约1cm)刺入直肠黏膜下层

后均匀注射,使药液尽量充满黏膜下层。注入药量以痔核弥漫肿胀、粘膜颜色变浅为度,一

般每个痔核注射药物3〜5ml。

③上述步骤注射完毕后,缓慢退针至痔核黏膜固有层。可将落空感做为针尖退到黏膜肌

板处的标志,注入药液2ml使黏膜颜色变浅为度;

④用上述浓度的药液,于齿线上0.2cm处进针,刺入痔体的黏膜下层,0.5〜1cm呈扇

形注射,每个痔核注射2〜3ml,一般不超过4个痔核;

⑤单次注射用量以上述浓度计算,为20〜40ml。注射完毕后,肛管内放入红油膏纱条,

外覆棉垫,胶布固定。

图1消痔灵4步注射方法示意

(三)其他枯痔技术

1.插药疗法(枯痔钉疗法)

(1)以左手中、食两指按压向外牵拉肛缘,暴露内痔并固定于肛外,局部痔黏膜表面

消毒。

(2)以右手拇、示指捏住枯痔钉尾端,在齿线上0.3—0.5cm处,沿肠壁纵轴成25°-

35°方向捻转插入痔核中心至黏膜下层,勿插入肌层。

(3)根据痔核大小每个痔核一次插钉4〜6根,间距0.3〜0.5cm。

(4)剪去过长药钉,使药钉外露Immo

(5)插钉操作完成后,将痔核回纳肛门内,同时肛管内涂敷金黄膏。

【特别提示】

1.插钉深浅适当,禁忌至肠壁肌层,过深可引起肠壁坏死、感染;太浅则药钉易脱落引

起插口出血。

2.如痔核过多,可分次插钉,先插小的痔核,后插大的痔核。

3.若有出血者,可先在出血点插钉一根即可止血。

4.一次插钉数量不超过20根。

5.插钉前应做肠道准备,插钉后24小时患者避免排便。

6.如采用含砒枯痔钉,应注意不良反应。

2.坏死枯脱注射法

(1)用蚊式止血钳于齿线上方夹住痔核固定后牵出;

(2)于齿线上0.3〜0.5cm处将注射器刺入痔核黏膜下层,缓缓将药液由低向高,呈柱

状注入痔核内,使痔核略微膨大变色为度;

(3)如此法逐个将所有内痔进行注射后,将痔核推回纳入肛门内;

【特别提示】

坏死枯脱注射后常发生大出血、感染、剧烈疼痛、肛门直肠狭窄等并发症,故术后应严

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临床慎用。

三、适应证

I、H、III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四、禁忌症

1.外痔、内痔伴肛门周围急、慢性炎症。

2.内痔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肾疾病患者。

五、注意事项

1.每次注射前需严格消毒。注射后当天避免过多活动,不宜排便。

2.进针后应先作回血试验,避免药液注入血管,注射药液宜缓慢进行。

3.防止将药液注射入外痔区,造成肛门周围水肿和疼痛。

第三章痔结扎技术

痔结扎技术是将痔核分离后用丝线结扎、胶圈套扎或分段齿形结扎及保留皮肤(黏膜)

桥治疗痔病的一项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各类痔病。

一、常用器具

L结扎线

常用4号或7号外科缝线。

2.套扎器

内痔专用套扎器,特制医用胶圈。

3.肛门镜

二、基本操作方法

(一)单纯结扎技术

1.适应证

内痔II、III期;痔核较小,分界清楚。

2.术前准备

术前备皮、灌肠清洁直肠下段。

3.体位

侧卧位或截石位。

4.麻醉方式

局部浸润麻醉或腰俞穴麻醉。

5.手术步骤

(1)麻醉后消毒肛周及直肠下段,插入肛门镜,查清痔核数目;以组织钳夹住肛缘四

周皮肤向外牵拉(或用肛门拉钩),暴露内痔,观察痔核大小和范围。必要时扩肛。

(2)以血管钳自齿线上2〜3nlm处夹持痔核上提,可在痔核下方皮肤做一“V”字形切

口,用弯血管钳钳夹内痔基底部,以丝线结扎或缝扎,在结扎线外切除部分痔组织。同法处

理其他痔核。

【特别提示】

1.术毕检查结扎线是否牢固,无出血,指诊肛管无狭窄。

2.一次结扎痔核不超过3个

(-)胶圈套扎技术

1.适应证

内痔I、H、III期。

2.术前准备、体位、麻醉方式

同单纯结扎技术。

3.手术步骤

(1)吸引套扎:插入肛门镜,直视痔核,以接有吸引器的套扎器接触痔核,将痔核吸

入内套圈内,推外套圈,将预置在内套圈上的胶圈推出,胶圈套扎于痔核基底。同法处理其

他痔核。

(2)牵引套扎:与吸引套扎术相似,只是不用吸引器,改用组织钳经套扎器管伸入,

钳夹并牵引痔核进入套扎器内,推入胶圈扎于痔核根部。

(3)钳夹套扎:以组织钳夹住痔核基底(距齿线上2〜3mm),另用一血管钳将预先套

在组织钳上的胶圈挑起,套于组织钳下完成套扎。

【特别提示】

1.该方法适合痔核直径不超过2cm者,大的痔核容易发生胶圈滑脱或组织坏死不全,

可同时套入2个胶圈。同时套扎不超过3个痔核。

2.避免将齿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套入,以免产生剧痈。

3.痔核脱落后,易发生出血,应避免大便干燥以及剧烈活动。若出血量较大,应行缝

扎止血。

(三)外剥(切)内扎术

1.适应证

混合痔,伴内痔各期。

2.术前准备、体位、麻醉方式

同单纯结扎技术。

3.手术步骤

提起外痔,在其基底部皮肤做“V”形切口,暴露并保护肛门内括约肌下缘,沿内括约

肌表面向上剥离皮下扩张的静脉丛,至肛管时应适当缩小手术切口以减少肛管上皮的损伤,

分离至齿线上方约5〜8mm,内痔基底部结扎或缝扎。剪除部分多余痔组织。

(四)分段齿形结扎技术

L适应证

内痔超过3个以上及环状混合痔。

2.术前准备、体位、麻醉方式

同单纯结扎技术。

3.手术步骤

根据痔核的形态,设计好痔核分段以及保留肛管皮肤桥、黏膜桥的部位和数量(见图

Do先将设计中的一个痔核,在内痔基底部的痔动脉区,用圆针丝线贯穿结扎内痔顶端的痔

动脉,再将相应的外痔部分作放射状切口(见图2),如外痔部分为静脉曲张,可作潜行剥

离(见图3),尽量减少对正常肛管皮肤和黏膜的损伤,一般保留3〜4条肛管皮桥、黏膜桥,

保留宽度为3〜5mm,保留部位在痔核自然凹陷处;将痔核锐性加钝性分离至齿线上5〜8mm,

结扎加缝扎(见图4),错开痔核下端分离及结扎顶端的连线不在同一水平面,以保证内痔

脱落后的创面呈齿形(见图5)。

图2贯穿结扎痔动脉

图1设计痔核分段

图3剥离外痔踊脉曲张图4保留皮桥、黏膜桥

图5结扎痔核不在同一平面

分段齿形结扎术示意图

【特别提示】

①手术结束前应再次观察保留的痔核残端结扎牢固,无出血。并确保各切口间保留有

足够的皮肤桥和黏膜桥。

②术后1周行肛门指诊,如有肛门狭窄需要手指扩肛。

③术后2周内注意排便通畅,以减少继发性出血。

三、禁忌症

1.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2.急慢性腹泻。

3.凝血机制障碍者。

第四章中药灌肠技术

中药灌肠技术是将中药药液自肛门灌入直肠及结肠,使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

血化瘀等作用的药液保留于肠道内,通过局部和全身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对黏液、脓血便,

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便秘等症状疗效较好。

一、常用药物及器具

(一)常用药物

1.黏液、脓血便

黄连15g、黄柏15g^马齿览10g>白头翁10g、五倍子10g>地榆炭30g,加水500ml,

浓煎至100ml,保留灌肠。

出血多者:败酱草10g、蒲公英10g、地榆炭10g.槐花炭10g、仙鹤草10g、诃子10g,

加水500ml,浓煎取100ml,保留灌肠。

2.腹泻伴里急后重

白术20g、白芍30g、陈皮10g、防风10g、柴胡10g、白芨5g,加水500ml,浓煎取100ml,

保留灌肠。

3.便秘

桃仁10g、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麦冬10g、枳壳10g、厚朴10g、升麻10g、

火麻仁15g、肉桂6g,加水500ml,浓煎取100ml,保留灌肠。

(二)常用器械

1.普通灌肠器(见图1)

图1普通灌肠器示意图

2.气压灌肠设备

主要参数:压力调节:8.0〜15.0kPa,间隔0.IkPa可调节;工作时间:0〜98秒;药

液瓶容量:500ml:具有压力和流量控制;利用气压推进药液,使药液能够到达近端结肠病

灶并保留。

3.其他用物

小容量灌肠筒、量杯、水温计、肛管、润滑剂等。

二、基本操作方法

(一)直肠滴注技术

1.适应证

休息痢病(炎性肠病)病变累及左半结肠者。

2.治疗前准备

(1)了解患者的病情、临床诊断、排便情况,理解配合能力等。

(2)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患者。适宜室温,光线充足。

(3)灌肠前30分钟患者需拌空二便。

(4)操作者向患者介绍灌肠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5)药温39〜41℃,药液量200ml。

3.操作步骤

(1)体位:患者左侧屈膝卧位,臀部垫高10〜20cm。

(2)插管:连接好排气装置后戴手套,润滑肛管,嘱患者张口呼吸,将肛管轻轻插入

直肠10〜12cm。当患者肛门括约肌收缩等原因致肛管难以插入时,可让患者放松或用指腹

按摩肛周,待患者放松后再将肛管缓缓插入。

(3)滴速:滴速60〜90滴/分钟。用胶布将肛管固定于臀部。为使灌肠液能较好保留,

药液滴注完成后可保持头低足高位20分钟。

(4)拔管:药液注入完毕,拔出肛管,嘱患者尽量保留药液。

【特别提示】

1.患者行灌肠后即休息,不要下床活动,有便意时可深呼吸,以降低腹压。

2.注意灌肠溶液的温度、流速、压力和溶液量,患者是否耐受。

2.气药灌肠技术

(1)适应证

休息痢病(炎性肠病)病变累及至全结肠者。

(2)治疗前准备

同直肠滴注技术。

(3)操作步骤

左侧屈膝卧位,将电脑灌肠仪输出管连接于肛管皮条,启动机器排空管道内空气后,将

灌肠压力设置为7-llkPa,根据患者病变范围和患者耐受程度调节药液灌入时间为20〜40

秒,液体量为50〜200mL

【特别提示】

1.该技术仅适用于轻中度休息痢病。

2.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者液体量酌减,约为100ml。

3.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汗、剧烈腹

痛、心悸胸闷时,应立即停止灌肠,采取急救措施或观察。

三、禁忌症

1.肛门失禁患者。

2.急腹症和胃肠道出血者。

3.妊娠期妇女。

第五章注射固脱技术

注射固脱技术是以中医“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理论为指导,将具有收敛固脱作用的中

药药液注射于直肠黏膜下层及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无菌性炎症,使直肠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粘

连固定,达到治疗脱肛病的目的。

一、常用药物与器具

1.消痔灵液:消痔灵原液加0.5%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配成1:1药液。

2.肛门镜。

3.5号齿科注射针头、腰穿针头、注射器等。

二、基本操作方法

(一)直肠黏膜脱垂注射固脱技术

1.适应证

直肠黏膜脱垂。

2.术前准备

肛周备皮,灌肠清洁直肠下段。

3.体位

侧卧位或截石位。

4.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或腰俞穴麻醉。

5.手术步骤

术者可根据偏好选择黏膜下层点状注射或柱状注射方法之一操作,注射完毕,示指需

在肛内反复按摩,使药液均匀散开。

(1)点状注射(见图1):在喇叭口肛门镜下,于齿线上10〜12cm处黏膜下层,按截石位

3、7、11点注射药液,每处注入1〜5ml,外退2〜3cm至远端直肠黏膜,按2、5、9点注射,

再外退2〜3cm同法注射,直至齿线上方0.5cm,形成三四个平面,将药液均匀注射至黏膜下层。

总量20〜30ml。

图1黏膜下层点状注射

(2)柱状注射(见图2):在喇叭口肛门镜下,于齿线上10〜12cm处黏膜下层,按截石位

3、6、9、12点做柱状注射,直至齿线上方0.5cm,形成3〜4个柱状,每柱注射药液4〜6ml。

总量20〜30ml。

S—1

^—2

台・3

^-4

="5

图2黏膜下层柱状注射

【特别提示】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感染。

2.直肠前壁黏膜药量不宜注射过多,防止发生感染坏死出现直肠阴道屡。

3.注射至黏膜下层时不要过深刺入肌层,或过浅注入黏膜内。

4.黏膜脱垂严重时,每柱之间根据情况给予补充点状注射,

(二)直肠全层脱垂注射固脱技术

1.适应证

直肠全层脱垂。

2.术前准备、体位、麻醉方式同直肠黏膜脱垂注射固脱技术。

3.手术步骤

(1)直肠黏膜下层注射:方法见前黏膜下层点状和柱状注射法。

(2)两侧骨盆直肠间隙注射:用8号或9号腰穿针和10ml注射器,抽入消

痔灵原液10mL先行两侧骨盆直肠间隙注射,在距离肛缘1.5cm,3、9点位进

针,刺入皮肤、皮下,经肛门外括约肌至肛提肌,当通过肛提肌时有落空感即进

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示指伸入直肠内,仔细触摸针尖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

壁外,然后缓慢边退针边推药,在间隙内注入药物6〜1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