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_第3页
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_第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

1.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篇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

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一一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

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

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

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

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

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

一草原带一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

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

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

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2.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篇二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

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

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

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

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

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

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

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一一由于距

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一一

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一一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

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

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3.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篇三

(1)褶皱的概念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

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褶曲的基本形态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

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

但是,不少褶皱构造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

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3)褶皱山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

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辿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

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

山只有几十米。

4.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篇四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

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

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

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5.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篇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④地球椭圆体的形成。

4、公转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③四季的交替;

④五带的分布。

7.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篇七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

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

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

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

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

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

汽易凝结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

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8.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篇八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

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一一0。;夏至日

——23°26'N;冬至日——23°26,So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

时为12点的经线。

9.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篇九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一一银河系(河外星系)

——太阳系一一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一晨昏线

(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一一太

阳高度是0度一一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

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

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

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

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银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0.高一地理必修三考点笔记篇十

L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

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

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

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

圆,长度都相等G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

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

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

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

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

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