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期中考·2021-2022深圳市龙岗区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E/1B/wKhkGWc-CsqAazKaAALSieEllvw932.jpg)
![九上·期中考·2021-2022深圳市龙岗区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E/1B/wKhkGWc-CsqAazKaAALSieEllvw9322.jpg)
![九上·期中考·2021-2022深圳市龙岗区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E/1B/wKhkGWc-CsqAazKaAALSieEllvw9323.jpg)
![九上·期中考·2021-2022深圳市龙岗区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E/1B/wKhkGWc-CsqAazKaAALSieEllvw9324.jpg)
![九上·期中考·2021-2022深圳市龙岗区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E/1B/wKhkGWc-CsqAazKaAALSieEllvw93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27分)1.(9分)初三准备开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此次活动准备的开场白,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很多人视它为自己一生的箴言。这句话出自《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与坚毅的个性品质。①以天与人对应,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②人也应该是刚毅坚卓、力求进步的③这正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民族特性④更是一种顺天而动、法天而行的世界观念⑤独立自主、自尊自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⑥如同天的刚强劲健。几百年来,这种自强的精神和勤劳的品质【甲】_____(相得益彰/理至易明),让外国人不敢轻qù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发扬和继承着这种精神和品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清华校训是梁启超先生1914年在清华做题为《君子》的演讲时提出来的。他以“自强不息”为中心,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之演讲而扬名天下,遂成清华校训。(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①给加点字注音:箴言②看拼音写汉字:轻qù③结合语境,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成语填入【甲】处(2)上述标序号文字的顺序被打乱了,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A.①④③⑤②⑥B.①④⑥②⑤③C.⑤③①④⑥②D.⑥②⑤③④①(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4)选择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A.“自强不息”中的“息”是停止的意思。B.“深沉”“宝贵”“坚毅”,这三个词的词性都是形容词。C.“独立自主”“坚忍不拔”都是并列短语。D.“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之演讲而扬名天下,遂成清华校训。是因果复句。2.(3分)从古至今,中国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也留下了许多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诗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他不甘年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志豪情。3.(2分)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通过这次活动,王同学感触很深,他立志也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于是根据下面这段文字中范仲淹和邓稼先的感人事迹拟写了一句座右铭,请结合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仿照前半句将他的座右铭补充完整。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4.(3分)近日上映的电影《长津湖》,选取抗美援朝长津湖之战为背景,以震撼场面、感人细节和精湛演技,再现“最可爱的人”的壮美形象,彰显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度赢得全网大热粮、票房大满贯。学校组织大家去影院观影,深入感受自强不息的精神。观影结束后,学校又组织大家去探望健在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让英雄不朽,让精神长存!学校准备让你代表同学们向那些还健在的志愿军老兵装达敬意,你会说:5.(10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其一)》)(2),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3),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4)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5)槲叶落山路,。(温庭筠《商山早行》)(6),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7)旷达,是一种人生态度和胸襟格调。面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美好祝愿“①,”。李商隐《无题》中“②,”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灼热的执着与追求。二、阅读。(45分)6.(11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曰让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人石刻颇夥①,兵后焚炼为垩②殆尽。亭后四贤堂,亦废。亭侧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手掬饮之,温。(节选自宋濂《游琅琊山记》)【注释】①夥:多。②垩(è):白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③复西行约三里许④可鉴毛发(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B.《醉翁亭记》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以及醉情山水,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C.六一泉在醉翁亭旁边,流出的泉水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一样“水尤清冽”。D.乙文中“兵后/焚炼为垩/殆尽”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4)甲乙两文“推出”醉翁亭的写景顺序有什么相似点,并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7.(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材料一谈读书(节选)①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踏一脚,就成了“消耗战”。②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版)材料二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①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是放下书、走出去行动的能力。②读书肯定是好事,但也容易令人产生幻觉:读过某些道理,便以为自己懂了。人们常说:“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而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往往是非理性的。这就是人最大的弱点:人是受情感驱动的,因而也是脆弱的。你读了再多的书,学会了再多的道理,在你面对实际的困境的时候,往往派不上什么用场。③你知道要学会投资自己,以期在未来收获机遇,但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劳累,你是否真的能关掉美剧和电影,强迫自己好好去读几页英语?④你知道理性人追求边际效益,不考虑沉没成本,但当你真的面对抉择,要放弃你坚持了两年、三年、五年的东西,你能够放下执念么?⑤你知道作出决策时要排除情感干扰,权衡各方面利弊,可当你真的面对能左右你未来十年的选择时,你是否真的能做到心如止水?⑥书可以告诉你很多道理,但永远给不了的,是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作出选择时坚决的心境。⑦这两样东西,只有当你去经历了很多事情,沮丧过、失望过、痛哭过,你才能真正地把握到,也才能真正地拥有。⑧你会发现,生命中有许多属于自己的寒冷和深渊,只能够自己去面对。没有谁能够代替你去承担,也没有哪本书能够帮你去抵抗。知行合一,最难的永远是行。如同读书和阅历永远是互补的关系。可惜,许多读书人,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读书可以代替阅历。⑨读书可以给你力量,但造就一颗强大的内心,需要提高对痛苦的承受力。也就是说,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经历痛苦,或许是风险,或许是损失,或许是恐惧,或许是你所厌弃和排斥的事物,直到你能够承受痛苦,你才能不被痛苦所左右。⑩读书的时候,你是在观看别人的生活,始终没有参与其中,也永远体会不到面对困境的绝望和无力。在书里面,你永远是安全的,永远不用被卷入现实的风暴中。也因此,你失去了真正磨练自己的机会。⑪所以,好好去体验身边的生活。去做一些平时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去经历。不要怕风险,也不要怕损失。书可以教会你各种各样的招式,但如果你不在实战中应用,就永远算不上一个高手。(作者:Lachel,选自“知乎日报”微信公众号,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书要精读,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B.两篇文章都按照“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论述了自己对读书的见解。C.《谈读书》中认为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内在。《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中认为“读书给不了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做出的选择时坚决的心态。”D.《谈读书》多比喻,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阐明道理。《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善推理,以逐成深入的方式阐明道理。(2)请简要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内容。(3)《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中第3、4、5段连用三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何妙处?(4)读了《谈读书》后,大家看法不一,展开辩论。请你结合短文开展辩驳。以下是小棠的观点:“我非常赞同《谈读书》中的观点;书多了反而时累赘,选几本读一读即可。这样既能节约时间,也能‘变化气质’。”以下是你的观点:“你曲解了朱光潜先生的本意,。”8.(1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剪一段时光温暖你代连华①时光会苍老,生活则会继续。每段时光都会演绎着不一样的悲喜人生,匆匆逝去的是无情光阴,而沉淀下来的却是温暖记忆。②儿时最大的乐趣,就是依偎在奶奶怀里,看奶奶剪窗花。奶奶最擅长剪纸艺术,那时村里谁家有了喜事,总要找奶奶剪大红喜字或者并蒂莲花等图案,贴在窗户上增添喜庆气氛。③剪喜字是有讲究的,若是人家想要红双喜,那么奶奶剪的时候就要下功夫,一张红纸对折,一把剪刀细细地揣摩着,剪刀一路下去蜿蜒曲折。再把红纸打开时,一幅漂亮的红双喜字就剪出来了。④对于剪窗花,奶奶一直情有独钟。当年爷爷和奶奶从关里来到关外,一路走来缺衣少吃,奶奶就用自己的双手,走一路剪一路,用漂亮窗花换来一些食物。后来,日子虽然贫穷但总算安稳下来,奶奶还是喜欢剪窗花。⑤儿时,和奶奶去田野里打柴草,奶奶挥舞着镰刀在前面割,我在后面帮着往起摞。累了,我和奶奶坐在草丛里休息。奶奶不抱怨累,反而有兴致地观察着周围的野花儿,花儿五颜六色,一朵一朵娇艳欲滴。奶奶在心里记下花儿的模样,几天后,就能剪出一幅漂亮的窗花儿。⑥每到春节,是奶奶最劳累的时候,左邻右舍都来找奶奶剪窗花儿。他们一边嗑着瓜子一边闲聊,而奶奶的双手则要不停地剪着,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看着村里人拿着窗花笑眯眯地离去,奶奶会露出欣慰的笑容。⑦有一年春节,奶奶剪出一幅大红的“年年有余”,我开心地准备贴出去,奶奶却领着我来到村东头。那里新搬来一户人家,生活很贫穷,窗户上糊着黑乎乎的窗纸。奶奶把大红窗花,贴在窗纸上,在雪花的映衬下,整个院子都亮丽起来,女主人拉着奶奶的手,眼泪不停地流着。⑧那时在农村,一般人家都是住草房。有一年,因为烟囱冒火,结果火烧连营,前村有一半人家烧得片甲不留,奶奶就把一些村民让到家里居住。每天,奶奶都要用白面掺些玉米面蒸一大锅馒头,还把家里存的腊肉拿出来,做菜给他们吃。但他们还是愁眉苦脸的,毕竟没有了家。⑨奶奶开始为他们剪窗花儿,一边剪一边安慰着:“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人平安就好,勤快点将来什么都会有的,这就像剪窗花,把那苦日子剪掉,留下的就是让你看着开心的窗花儿,慢慢过好日子在后头呢”。奶奶剪出花样最多的是“岁岁平安、五谷丰登”,奶奶用朴素的语言,美丽的窗花,安慰着村民,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困难。⑩剪一段时光温暖你。在那贫瘠岁月里,奶奶的窗花比世间任何一朵花儿,都要芬芳美丽,四季绽放从不凋零。(1)请简要说说标题在全文中的作用?(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三段划线句子。(3)文中奶奶是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5)文章说“匆匆逝去的是无情光阴,而沉淀下来的却是温暖记忆。”在你的生命中也有一个人给你留下温暖记忆,请把当时温暖的场景写下来。9.(2分)曙光中学初三(1)班的同学们在读过《艾青诗选》后,准备以此为主题做一期班刊。同学们找了著名作家对艾青诗歌的评价做了资料卡片,但不小心将评价其他诗人的资料卡片也混入了其中,请你根据自己的读诗体会,找出下列不是对艾青诗歌的评价的是()A.他至高无上的诗神是养育了他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普通人民,在以后的诗里,他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体的普通农民的命运。﹣﹣钱理群 B.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C.他所创作的长诗,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张同吾 D.冰封雪冻的中国,一切土地上的劳作者都陷入了绝望的污巷。面对这一切,诗人只能唱出自己的愤怒,写出自己的同情,希望给那些寒冷中的人们带去些许的温暖。﹣﹣李朝全10.(3分)你喜欢艾青的诗歌,并写了一篇读后感想放入班刊中,同学帮你找了三幅配图,你决定用哪一幅图片,并给出理由。11.(3分)你还读到一首怀念艾青的诗,很有感触,想在中间再加一节,投稿班刊。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三、写作。(45分,书写3分)12.(48分)作文。林清玄在《月到天心》中写道: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请以“心中那轮月”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一、基础。(27分)1.【解答】答案:(1)①zhēn②觑③相得益彰(2)B(3)伟大的中国人民无时无刻不继承和发扬着这种精神和品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C2.【解答】答案: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质,表达了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挂起风帆冲破风浪,到达理想的彼岸。抒发了诗人不惧艰险,不畏风浪,勇往直前的精神。3.【解答】答案:让中国变强盛鞠躬尽瘁。(或: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4.【解答】答案:示例:尊敬的志愿军爷爷,您们用鲜血刷洗了中国百年的耻辱,用汗水创造了和平的环境,用行动保护了祖国的安危;您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负众望,为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5.【解答】答案:(1)忽复沉舟梦日边(2)溪云初起日沉阁(重点字:阁)(3)戍鼓断人行(重点字:戍)(4)怜君何事到天涯(5)枳花明驿墙(重点字:驿)(6)云横秦岭家何在(7)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重点字:炬)二、阅读。(45分)6.【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②句意为: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临:居高面下。③句意为:又向西走了大约三里左右。许:左右。④句意为:能够照见人的头发。鉴:照,照见。(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得,领会。寓,寄托。句意为: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②中重点词语有:过,经过。入,进入。句意为:沿着溪流经过薛老桥,就进入了醉翁亭。(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从“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可知,六一泉在醉翁亭旁边,流出的泉水并没有“水尤清冽”的特点。故选:C。(4)本题考查写景的顺序和作用。甲文先交代滁州的地理环境“环滁皆山也”;再写琅琊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接着写山上的酿泉,“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最后推出醉翁亭,“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由面到点,层层推进。乙文先写让泉,再写傍岸的亭子,“沿溪而过薛老桥”到醉翁亭,最后写六一泉,作者介绍景物时,移步换景,层层推进。效果:语言简洁生动,层次分明,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自然而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展现了醉翁亭周围的幽美景色。答案:(1)①茂盛的样子;②居高面下;③左右(用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④照,照见。(2)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②沿着溪流经过薛老桥,就进入了醉翁亭。(3)C(4)由远及近,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给人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7.【解答】(1)解答本题需要理解材料内容。ABD.正确;C.有误,《谈读书》中认为“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并非“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内在”。故选:C。(2)解答本题需要认真阅读材料,然后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材料一介绍的是读书要“选得精,读得彻底”;材料二介绍的是认为读书还要“放下书、走出去行动”。两篇文章分别阐明了学会精选精读和落实知行合一的具体做法。(3)解答本题可从内容上、形式上两方面考虑。三个问句,在内容上是对面对选择时或存在矛盾心理时的发问,引发读者思考,突出强调了“书可以告诉你很多道理,但永远给不了的,是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做出选择时坚决的心境”;在形式上,三个问句构成排比,读来更有气势,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三个反问句单独成段,起强调作用,给人以醒目之感。第二人称“你”的运用,使论述亲切自然。(4)解答本题要结合《谈读书》的观点进行反驳。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是“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他认为“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在表达时可以紧扣这些观点反驳。答案:(1)C(2)两篇文章分别阐明了学会精选精读和落实知行合一的具体做法。(3)①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结构整齐,论证有力,突出强调“书可以告诉你很多道理,但永远给不了的,是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做出选择时坚决的心境”,并能引发人们对读书的思考。②三个反问句单独成段,给人以醒目明快之感,向第二人称“你”提出疑问,如同面谈生活家常,论述亲切自然。(4)示例一:朱先生的观点不是这样的,所谓的‘书多是一种累赘’,一方面因为很多读者‘不专精’,会‘迷方向’,另一方面书多且质量不一。‘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所以我们要‘选得精’,而不能随便选几本读一读示例二:‘几本读一读’,少读书可‘节约时间’等看法是不对的。朱先生反对的是贪多而不深入,没说可以不认真读书。文中他强调书要‘选得精,读得彻’,才能有助于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8.【解答】(1)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剪一段时光温暖你”,看到此题目,首先会产生疑问“时光怎么会被剪呢”,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剪一段时光”就是全文围绕奶奶“剪窗花”温暖他人来进行叙事,所以此题目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写奶奶为村里有喜事的人家剪窗花、贫苦日子用剪的窗花换食物、春节时为左邻石舍剪窗花、奶奶给新来的贫困人家贴窗花、奶奶剪窗花安慰受难后的村民等事件,反映出奶奶乐于助人、勤劳能干、乐观坚强的品质,表现出“我”对奶奶的爱和敬佩。所以此题目也能暗示文章主旨,体现奶奶通过剪窗花温暖他人的主旨。(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句中词语“对折”“揣摩”,可以看出使用了动作描写。具体写出了奶奶剪“红双喜”时的细致精细,突出奶奶对剪纸的“下功夫”。“皖蜒曲折”表达出奶奶剪纸技艺的娴熟和高超。“若是人家想要红双喜”写出奶奶为了帮助他人剪纸而不辞辛苦,突出奶奶的乐于助人、善良热情。表现出“我”对奶奶的赞扬和敬佩。(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④段内容“当年爷爷和奶奶从关里来到关外,一路走来缺衣少吃,如奶就用自己的双手,走一路剪一路,用漂亮窗花换来一些食物”,可以看出奶奶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品质。根据第⑧段内容“奶奶在心里记下花儿的模样,几天后,就能剪出一幅漂亮的窗花儿”,可以看出奶奶智慧心细的品质,根据第⑥段“每到春节,是奶奶最劳累的时候,左邻右舍都来找奶奶剪窗花儿,他们一边喳着瓜子一边闲聊”,可以看出奶奶乐于助人。第⑦段写奶奶把大红窗花送给贫穷的人家,以及第⑧段“每天,奶奶都要用白面掺些玉米面燕一大锅锼头,还把家里存的腊肉拿出来,做菜给他们吃。但他们还是愁眉苦脸的,毕竟没有了家”,可以看出奶奶的善良仁慧。根据第⑨段“奶奶用朴素的语言,美丽的窗花,安慰着村民。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困难”,可以看出奶奶的乐观坚强。(4)本题考查结尾段落的含义。第⑩段中“剪一段时光温暖你”照应文章的标题,也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马氏体转变》课件
- 2025年成都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卷题库
- 探索奥秘:运动与力
- 商标注册申请书范本
- 如何培养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思维-进修医师带教体会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10.3第3课时 图文信息问题与行程问题【课件】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8.1第1课时-平方根【课件】
- 关于冬季精装施工方案
- 公路墩柱安全爬梯施工方案
- 东营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投资小
- 旅拍店两人合作协议书范文
- 楚辞离骚的原文全文完整注音版、拼音版标准翻译译文及注释
- 刑事诉讼法课件
- 肩袖损伤病例讨论
- 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卫生院中医、康复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2024-2030年中国烹饪培训行业经营管理风险及未来投资效益盈利性报告
- DB13(J)-T 8543-202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2%)
-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分享
- 2024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真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