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27分)1.(9分)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信,从“人”,从“言”。意谓人言为信,因言乃心声,凡人说话要光明磊落,才能见得人,即笃实,不自散,亦不欺人。诚实守信既是一种品质和信念,也是一种鞭cè和激励。“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盛”。在①_______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就大力倡导和hóng扬诚实守信的品质,诚信已浸入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骨子里。“曾子烹彘”的故事,教huì我们要诚实守信。“商鞅立木”的故事,教导我们要信守诺言。先人们对“信”文化的诠释可谓②_____,我们要深刻领会并③_____。①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笃实鞭cèhóng扬教huì②请你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A.连绵不断B.躬身践行C.入木三分ⅠⅡⅢ(2)从字源出发,可以了解其传统内涵,探究其现代意义。如图是对“信“字的解说。下列词语中“信的意思表示诚实有信用”的一项是A.讲信修睦B.将信将疑C.信手拈来D.杳无音信(3)活动中,大鹏同学准备了一份发言稿。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你帮他修改。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A.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使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我们应该加强诚信教育,B.因为诚信不仅是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是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①A句成分残缺,应改为:②B句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改为“”2.(3分)八年级将组织以“诚信之旅”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使用对偶句,不少于10字。3.(3分)某班分甲、乙两组开展“厉行节约,诚实守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两组同学都建立了微信群,并搜集、整理了相关的名人名言,群主还发了帖子。请你任选一位群主跟帖。甲群主——“君子养心莫过于‘诚’。”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要接过诚信的接力棒,用诚信之魂赢得人生赛场的冠军。A同学——“”。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要,。乙群主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终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要树大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让爱惜粮食成为习惯。B同学——“”。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要,。4.(10分)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2)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单车欲问边,。(王维《使至塞上》)(4),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5),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6)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7),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吴均《与朱元思书》)(8)“志”是文人的志向抱负。曹操《龟虽寿》中“,”,运用比喻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5.(2分)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黄鹤楼崔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A.首联“空”字一语双关,既写出鹤去楼空,又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孤独之感。 B.颔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惆怅之情。 C.颈联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 D.尾联以抒情作结,傍晚烟雾升腾,江面凄迷,凝眸远望,不见故乡,愁绪顿生。二、阅读。(共45分)6.(11分)阅读下列文段,并回答问题。[甲]ㅤㅤ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ㅤㅤ某①启:仆四居东坡③,作陂甲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⑥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苏轼《与章子厚》[注释]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ē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疖。⑥黑牡丹:牛的戏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C.昨日一牛病几死/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D.勿谓仆谪居之后/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文中划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B.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C.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D.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②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4)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7.(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材料一】ㅤㅤ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材料二】ㅤㅤ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最明显的变化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材料三】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部分内容对比学段优秀古诗文与所有选篇比率革命传统教育小学1﹣6年级(12册)124(篇)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20篇/年级)小学40(篇)初中7﹣9年级(6册)124(篇)51.7%(40篇/年级)初中29(篇)鲁迅作品9篇【材料四】ㅤㅤ正如大家所说,新版语文教材主治学生不读书的毛病。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1)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语文教材的变化,是部分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B.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比率约占初中教材所有篇目的一半。C.初中阶段的语文考试将增加名著阅读为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D.新教材的改动比较大,对于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有所阻碍。(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的不同。(3)结合材料二,说说“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一句中加点的“以上”能否去掉,为什么?(4)结合材料四,谈谈新教材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帮助。8.(1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泉贾平凹ㅤㅤ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了。”我听了,很是伤感。ㅤㅤ②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一首歌。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ㅤㅤ③我不能不去看它了。一回到村口,就急切切地找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ㅤㅤ④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ㅤㅤ⑤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霎时消失了。ㅤㅤ⑥小儿突然说:“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水一样的声音?这是我曾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ㅤㅤ⑦“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吧!ㅤㅤ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嫩嫩的枝条上,绿绿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ㅤㅤ⑨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选自《读者》2020.21有删改)【文章链接】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酒杯,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节选自贾平凹《月迹》)(1)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事件作者情感听到老槐树死的消息A.B.痛心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C.(2)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一首歌。(3)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能否删掉。(4)你怎样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5)选文中的“小儿”和【文章链接】中的“奶奶”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人物,作者安排这两个人物的用意是相同的。请问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9.(8分)名著阅读。ㅤㅤ材料一ㅤㅤ他在南方的这些年月里,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ㅤㅤ流传他有不死之身,因为国民党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他死亡,还详细地描述了他死去的情况。在中国,有的把他看成是危险威胁,有的把他看成是希望的明星,这就看每个人的生活地位了,但是不论对谁来说,这是这十年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名字。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他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半百,而且他很爱护自己的部下。他一生的经历与中国民众的命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ㅤㅤ材料二ㅤㅤ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1)材料一介绍的是谁?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介绍一下他的品质。(2)文段中的“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指的是什么?请你从加点的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说说这个短语在这次远征中的体现。三、作文。(共48分,含书写3分)10.(48分)有一种情感,让我们刻骨铭心:包蕴在《赠汪伦》中的友情,流淌在《春水》里的亲情,彰显在《土地的誓言》中的爱国情;有一种精神,让我们追慕不已: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的执着,闻一多拍案而起怒斥黑暗的无畏,邓稼先埋首戈壁鞠躬尽瘁的奉献;有一种思想,让我们高山仰止: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的博爱,物我同一道法自然的睿智,忠义孝悌推己及人的仁厚。……曾几何时,这些珍贵的东西却在某些人心中渐行渐远。那一个远去的背影、那一段美好的时光、那一种坚定的信仰……都值得我们去追寻,使之成为我们的珍宝,润泽我们的人生。请你以“追寻心中的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27分)1.(9分)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信,从“人”,从“言”。意谓人言为信,因言乃心声,凡人说话要光明磊落,才能见得人,即笃实,不自散,亦不欺人。诚实守信既是一种品质和信念,也是一种鞭cè和激励。“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盛”。在①_______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就大力倡导和hóng扬诚实守信的品质,诚信已浸入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骨子里。“曾子烹彘”的故事,教huì我们要诚实守信。“商鞅立木”的故事,教导我们要信守诺言。先人们对“信”文化的诠释可谓②_____,我们要深刻领会并③_____。①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笃实dǔ鞭cè策hóng弘扬教huì诲②请你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A.连绵不断B.躬身践行C.入木三分ⅠAⅡCⅢB(2)从字源出发,可以了解其传统内涵,探究其现代意义。如图是对“信“字的解说。下列词语中“信的意思表示诚实有信用”的一项是AA.讲信修睦B.将信将疑C.信手拈来D.杳无音信(3)活动中,大鹏同学准备了一份发言稿。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你帮他修改。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A.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使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我们应该加强诚信教育,B.因为诚信不仅是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是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①A句成分残缺,应改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②B句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而是”改为“而且”【分析】(1)①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根据精炼以及语境可知,“笃实”的“笃”应读作“dǔ”,“鞭cè”应写作“鞭策”,“hóng扬”应写作“弘扬”,“教huì”应写作“教诲”。②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运用。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躬身践行:亲身实行或体验。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结合语境“历史长河”可知第一空选择“连绵不断”;结合语境“先人们对‘信’文化的诠释可谓”可知第二空选择“入木三分”;结合“我们要深刻领会并”可知第三空选择“躬身践行”。(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A.正确。B.有误,“信”为相信。C.有误,“信”和“信手”连用,意为顺手。D.有误,“信”为书信。故选:A。(3)本题考查句子修改。①A句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将“随着”或者“使”去掉。②B句关联词使用不当,此句为递进关系的复句,可将“而是”改为“而且”。【解答】答案:(1)①dǔ策弘诲②ACB(2)A(3)①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或者是:市场经济的冲击,使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②而是而且2.(3分)八年级将组织以“诚信之旅”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使用对偶句,不少于10字。【分析】本题考查标语的拟写。标语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招贴等介绍商品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标语的拟写与欣赏是语言运用题的创新。标语具有语言精练、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等特点,语言多使用夸张、双关、比喻等修辞方法。【解答】结合题目中的“诚信之旅”这一主题,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即可。同时要满足宣传标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要求。同时注意不少于10字事物要求。答案:携诚信上路,带素养回家。3.(3分)某班分甲、乙两组开展“厉行节约,诚实守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两组同学都建立了微信群,并搜集、整理了相关的名人名言,群主还发了帖子。请你任选一位群主跟帖。甲群主——“君子养心莫过于‘诚’。”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要接过诚信的接力棒,用诚信之魂赢得人生赛场的冠军。A同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要要紧握诚实守信的指挥棒,用诚信之心拥抱整个世界。乙群主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终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要树大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让爱惜粮食成为习惯。B同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要要倡导厉行节约的风尚,让勤劳俭朴深入人心。【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根据甲群主“君子养心莫过于‘诚’”分析,A同学的跟帖应该围绕诚信来表达。引号中可引用名言诗句或借用群主的“君子养心莫过于‘诚’”进行改编,后面的两个横线要围绕前面引号中的内容叙述。此题开放,答案不唯一。如,国家发展离不开“诚”,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要举起诚信的旗帜,用诚信之光赢得国家的富强发展。根据乙群主“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分析,B同学的跟帖应该围绕勤俭节约来表达。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少年,要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使勤俭节约深入人心。【解答】答案:A同学:示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紧握诚实守信的指挥棒,用诚信之心拥抱整个世界。B同学:示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倡导厉行节约的风尚,让勤劳俭朴深入人心。4.(10分)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4)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5)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8)“志”是文人的志向抱负。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运用比喻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岂不罹凝寒(注意“罹”写法)(2)浅草才能没马蹄(3)属国过居延(4)妻子象禽兽(5)馨香盈怀袖(注意“馨”写法)(6)江入大荒流(7)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注意“鸢”“窥”写法)(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注意“骥”写法)5.(2分)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黄鹤楼崔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A.首联“空”字一语双关,既写出鹤去楼空,又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孤独之感。 B.颔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惆怅之情。 C.颈联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 D.尾联以抒情作结,傍晚烟雾升腾,江面凄迷,凝眸远望,不见故乡,愁绪顿生。【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与掌握。【解答】ABD.正确。C.有误,“萋”是茂盛的意思。故选:C。二、阅读。(共45分)6.(11分)阅读下列文段,并回答问题。[甲]ㅤㅤ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ㅤㅤ某①启:仆四居东坡③,作陂甲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⑥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苏轼《与章子厚》[注释]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ē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疖。⑥黑牡丹:牛的戏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BA.庭下如积水空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C.昨日一牛病几死/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D.勿谓仆谪居之后/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文中划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B.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C.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D.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②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4)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分析】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院子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章子厚亲启:我居住在东坡之上,放水种植稻子,有四五十亩稻田,我亲自耕种,我的妻子养殖蚕桑,姑且以此来生活。昨日有一只牛得了疾病几乎死去,兽医不了解症状,可是我的妻子了解牛的症状,说:“这只牛发的是痘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他吃。”采用她的方法非常见效。不说我被贬谪之后的日子,我总是把自己当作田间的老头。我的妻子还能解决黑牡丹的疾病。说到这里,希望博得千里之外的你一笑。【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不同,像/遵从;B.相同,只;C.不同,接近/多少;D.不同,说/是。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这只牛发的是痘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他吃。据此断句为: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寝,就寝。相与,一起。句意为: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②中重点词语有:身,亲自。聊,姑且。句意为:有四五十亩稻田,我亲自耕种,我的妻子养殖蚕桑,姑且以此来生活。(4)本题考查人物评价。从【甲】文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虽然处在贬官境遇中,苏轼能与同是贬官的张怀民悠闲漫步,沉醉于美景之中。从【乙】文中“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可知,苏轼在被贬之后,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乐,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所以,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保持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答案:(1)B(2)B(3)①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②有四五十亩稻田,我亲自耕种,我的妻子养殖蚕桑,姑且以此来生活。(4)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保持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以及旷达乐观的人。同是在贬官境遇中,甲文中苏轼能与同是贬官的张怀民悠闲漫步,沉醉于美景之中;乙文中苏轼以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乐,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7.(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材料一】ㅤㅤ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材料二】ㅤㅤ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最明显的变化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材料三】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部分内容对比学段优秀古诗文与所有选篇比率革命传统教育小学1﹣6年级(12册)124(篇)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20篇/年级)小学40(篇)初中7﹣9年级(6册)124(篇)51.7%(40篇/年级)初中29(篇)鲁迅作品9篇【材料四】ㅤㅤ正如大家所说,新版语文教材主治学生不读书的毛病。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1)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语文教材的变化,是部分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B.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比率约占初中教材所有篇目的一半。C.初中阶段的语文考试将增加名著阅读为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D.新教材的改动比较大,对于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有所阻碍。(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的不同。(3)结合材料二,说说“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一句中加点的“以上”能否去掉,为什么?(4)结合材料四,谈谈新教材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帮助。【分析】材料一说明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材料二说明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材料三说明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部分内容对比;材料四说明新版语文教材主治学生不读书的毛病。第一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第二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第三题考查语言的准确性;第四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解答】(1)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比较分析。A.有误,【材料一】原文是“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所以选项中“是部分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是错误的;B.正确;C.有误,【材料二】原文是“最明显的变化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所以选项中“初中阶段的语文考试将增加名著阅读为必考内容是错误的;D.有误,【材料四】原文是“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所以选项中“对于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有所阻碍”是错误的。故选:B。(2)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比较分析。由【材料三】分析,小学教材中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比率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由此可知,统编教材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由【材料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可知,统编教材对学生理解、背诵的要求有所提高;由【材料二】“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可知,统编教材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3)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回答此类问题,先表明态度,一般为“不能”;然后分析“以上”一词在句中所起的作用,“以上“表数量,强调说明孩子每天读书的时间应该大于30分钟;接下来分析去掉“以上”后的句子效果,若删去,就变成了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与实际要求不符;最后总结,不能删去“以上”,“以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4)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比较分析。结合新教材的变化“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一句可以看出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略读’为‘自读’”可以看出新教材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可以看出丰富的设计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答案:(1)B(2)统编教材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统编教材对学生理解、背诵的要求有所提高:统编教材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3)不能去,“以上”表数量,强调说明每天读书的时间应该大于30分钟,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4)新教材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治学生不读书的毛病,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走进绚丽美妙的语文世界。8.(1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泉贾平凹ㅤㅤ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了。”我听了,很是伤感。ㅤㅤ②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一首歌。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ㅤㅤ③我不能不去看它了。一回到村口,就急切切地找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ㅤㅤ④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ㅤㅤ⑤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霎时消失了。ㅤㅤ⑥小儿突然说:“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水一样的声音?这是我曾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ㅤㅤ⑦“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吧!ㅤㅤ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嫩嫩的枝条上,绿绿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ㅤㅤ⑨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选自《读者》2020.21有删改)【文章链接】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酒杯,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节选自贾平凹《月迹》)(1)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事件作者情感听到老槐树死的消息A.伤感B.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痛心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C.激动(2)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一首歌。(3)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能否删掉。(4)你怎样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5)选文中的“小儿”和【文章链接】中的“奶奶”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人物,作者安排这两个人物的用意是相同的。请问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分析】本文主要记叙了一棵槐树,它自“我”小时起便长在门外,却被家人砍断做了木柴,劈成碎片。当“我”为槐树的死去悲伤难过时,儿子发现槐树下生出“泉水”,长出嫩绿的枝叶。槐树的生命力让“我”领悟到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是顽强的,是生生不息的。我们没有理由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而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感情。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根据前面提示,可以从第一段找到老槐树死了“我听了,很是伤感”;从第三段找到“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可以从第7段找到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我激动起来”。(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老槐就是一首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停在树枝上的小鸟比作树叶,将鸟鸣比作音符,将老槐树比作一首歌,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冬天老槐树的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或该句运用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小鸟写得有情有义,使文章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增强文章的美感。(3)本题考查语段作用。这一段插叙了儿时的“我们”在老槐树下的快乐生活,老槐树是“我”儿时的回忆,“我”与老槐树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我”那么痛心,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我”那么激动。(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从“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可知,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从“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可知,生命是顽强的,是生生不息的。从而启示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没有理由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而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5)本题考查作者构思的巧妙。从“‘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吧”可知,当“我”沉浸在失去老槐树的伤感中时,小儿引导着“我”发现了树干上“生命的泉”,使“我”悟出了生命是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从“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可知,当孩子们都争着要把月亮占为己有的时候,奶奶引导着我们发现月亮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所以小儿和奶奶都是作者寄托了理想的形象,在文中都起着引导者的作用,都把文中人物的心灵带到高尚的境地。答案:(1)伤感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激动(2)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停在树枝上的小鸟比作树叶,将鸟鸣比作音符,将老槐树比作一首歌,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冬天老槐树的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3)不能删掉。这一段用了插叙的叙述方法,回忆了自“我”记事起老槐树带给我们的欢乐,为后文老槐树被劈成碎片而伤心难过以及小儿发现树桩上生命的泉作铺垫,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槐树在“我”童年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达了“我”对老槐树的喜爱和赞赏之情。(4)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是顽强的,是生生不息的,我们没有理由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而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5)小儿和奶奶都是作者寄托了理想的形象,在文中都起着引导者的作用,都把文中人物的心灵带到高尚的境地。当“我”沉浸在失去老槐树的伤感中时,小儿引导着“我”发现了树干上“生命的泉”,使“我”悟出了生命是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当孩子们都争着要把月亮占为己有的时候,奶奶引导着我们发现月亮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9.(8分)名著阅读。ㅤㅤ材料一ㅤㅤ他在南方的这些年月里,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ㅤㅤ流传他有不死之身,因为国民党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他死亡,还详细地描述了他死去的情况。在中国,有的把他看成是危险威胁,有的把他看成是希望的明星,这就看每个人的生活地位了,但是不论对谁来说,这是这十年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名字。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他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半百,而且他很爱护自己的部下。他一生的经历与中国民众的命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ㅤㅤ材料二ㅤㅤ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1)材料一介绍的是谁?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介绍一下他的品质。(2)文段中的“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指的是什么?请你从加点的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说说这个短语在这次远征中的体现。【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使西方人第一次全面客观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所体现的革命精神。【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联系“他很爱护自己的部下”等句子可以看出这个人是朱德。他关爱部下,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人乒乓球打得好,篮球打个“不厌”。他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