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大联 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大联 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大联 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大联 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大联 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术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骨资料证明,商朝自上甲以后,凡父子相传的直系君主,皆称“大示”;凡兄终弟及而未传子,或虽传子而非直系的君主,皆称“小示”。西周时,则不管是父子相传还是兄弟相及,均是“为之君,为之大宗也”。这一变化有利于A.明确王室成员的血缘关系B.天子政治权力传承的稳定C.形成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D.君主专制集权体制的强化2.秦统一后,沛县县令的好友吕公携家眷避祸于沛县,当地豪杰皆携礼为其接风,时任亭长(负责治安)的刘邦不请自来,未带分文却称贺万钱,坐于上座。吕公得知真相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将女儿许配给刘邦。这体现了A.贵族传统仍有存留B.郡县体制尚未完善C.基层治理地位重要D.择婿标准因时而变3.南朝刘宋时期,大量山川湖泽为豪强所占夺,他们“熂(焚烧)山封水,保为家利”,以至于“贫弱者薪苏无托”,甚至连捕鱼为业都难以为继。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北民南迁补充了南方劳动力B.北方农耕技术刺激南方开发C.豪强势力完全架空中央皇权D.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特征4.584年,学者李谔给隋文帝的呈文中写道:“《诗》《书》《礼》《易》为道义之门……降及后代,风教渐落”,文人忽视君人之大道,而喜好“雕虫”之小义,“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李谔的呈文旨在A.打压文臣以抬高武将地位B.抨击文人追求浮华的文风C.完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才D.塑造文学服务时局的价值【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5.北宋时期帝王形象多出现在道教神仙人物画像之中。至南宋后期,帝王形象发生变化,代表是画家马麟以宋理宗的形象为模样绘制了《陶渊明静听松风图》和《夏禹王立像》。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宫廷绘画受皇权制约B.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C.道教思想逐渐边缘化D.理学政治影响力增强6.明朝初年,北元不断侵扰北方重镇。为保障军队供应,明廷推行“开中盐法”,商人可将粮草贩运到边境,朝廷征收后根据数额给予相应的盐引。商人凭盐引到盐场兑换食盐后进行贩卖。地处北境的晋商由此迅速崛起。这说明晋商A.经营模式较为单一B.打破盐业官营模式C.对于政府有依附性D.实现资本原始积累7.下图反映了19世纪西方某项商品对华出口的状况。据此判断,该商品是A.奢侈品B.鸦片C.棉纱布D.洋枪8.1900年8月中旬,两宫西行后,董福祥所领甘军人城,手持洋枪蜂拥而行。住户官绅之家,破门即入,有车拉车,无车牵骡,粮店磨坊挨户搜寻牲口,皆以西巡征用车马为名。这反映了A.清廷军纪败坏腐朽B.清军勾结洋人徇私C.列强以华制华策略D.两宫西逃靡费铺张9.下图是抗日战争某时期的作战示意图,据此可知

A.日军集结企图占领印度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C.反法西斯同盟并肩作战D.盟军发起对日全面反攻10.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苏、中、朝三国提议:所有外国军队全部撤出朝鲜半岛,组成代表南北双方的全朝鲜委员会,举行全朝鲜的国民议会选举,并由中立国委员会监督选举。美国一方表示要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自由选举。这次讨论A.有利于朝鲜战争双方达成停战B.展现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原则C.在民主选举方面有突破性进展D.受帝国主义影响未能达成共识11.1978年3月,安徽省委在淮北调研,就小麦生产长期上不去,红薯生产却越来越多的情况向群众请教,群众反馈“小麦是姑娘,收得再多是人家的,红薯是儿子”。针对这种情况,安徽省委采取的措施是A.放宽农村粮食征收指标B.推动小麦耕作技术的改良C.引导农民转变家庭观念D.宣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2.苏格拉底有两名学生——阿尔基比亚德和格里底亚。前者作为将领在战争中投降了斯巴达,后者在雅典战败后建立起僭主政治。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告“腐蚀青年”,许多陪审员因厌恶此两人而投票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最终被判死刑。苏格拉底之死反映出雅典A.司法公正荡然无存B.民主体制存在弊病C.人文教育弄虚作假D.公民意识遭到践踏.13.1550年,奥地利皇室邀请耶稣会到维也纳成立分会。耶稣会领袖罗耀拉致函皇帝:“要对付当前肆虐于德意志的恶,最好的办法是求助于大学,它们以模范的宗教生活与纯正的公教教义引人向善。”据此判断,困扰奥地利皇室和耶稣会的是A.黑死病爆发带来的恐慌情绪B.宗教改革所导致的社会分裂C.冲击了教会统治的世俗大学D.破坏欧洲秩序的三十年战争14.从17世纪初开始,产自印度、中国的棉布大量进入英国市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占到其进口总额的60%—70%,棉布逐渐成为英国最时尚的服饰材料。英国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这一法令A.刺激了英国棉花进口贸易B.助力了毛纺业超越棉纺业C.加速了东印度公司的解体D.推动了机器大工业的推广【高三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利应占侧的英国文王被多利亚献上皇冠。这幅漫画反映了1515A.谁主立宪制遭受政治冲击B.德国崛起推动了英国变革C、妇女运动取得了一定进展D.英国殖民扩张的重大成果16、20世纪30年代,德国作家市莱希特的诗句写道:“谁建造了底比斯的七门?在书里你会找到国王的名字,国王难道授得动大石头……中国长城完工那夜,石匠去了何处?伟大的罗马被遗市凯旋门.谁建造了它们?”市菜希持的诗句带有浓厚的A.英雄主义史观B.自由主义追求C.马克思主义精神D.反法西斯主义色彩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清康照初年,山东郑城农户任某未到县街,状告部后高某与自己妻子王氏私道,并最终杀死了三氏,县令黄六鸿民快识破了任某的谎言,任某担白是自己杀死了王氏并说明了辣肉。任某按照当地习俗半买半娶王氏为妻,但王氏不甘心于赤贫生活,于总与情夫私奔,但两人私奔后,因生计困难和沿途严苛的盘查,情夫便抛弃了王氏,由于私通是重罪,所以王氏不救田夫宗或娘家,只能寄居在距郊城县城西南二十里左右的一座道观里,某日,任某和都若高某途经道观并发现了王氏,高某随即嘲笑任某和王氏,但任某仍购置了新床后,庆祝与王民被镜重图,然而不久之后,任某与王氏发生了激烈争吵,最后王氏被杀,任某认为母亲渴求从牵挺蚌,逐试图嫁祸高某。虽然大清律的原则是“杀人偿命”,但黄县令以王氏不守妇道,任某又是任家独于,党去其死刑而改为重杖及枷刑,王氏被按“罪妇”之名收殓。因任求赤贫,由高某承担王氏下落的费用——县令担心王氏的魂魄如果不被安葬可能会骚扰生者。——根据史景迁《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茶漠【高三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任某杀妻案判决所体现的中华法系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王氏之死”,以“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十八大之后,中央权威增强,垂直程度增加。这一点在环保部门体现较为明显。中央加强生态环保工作,各省对相关机构的隶属关系进行调整,县区一级的生态环境局不再是本级政府的隶属部门,而是转由地级市直接管理,其领导班子成员由地级市生态环境局任免。中央对各级局机构的直接调动权力增强,即中央命令可以通过垂直系统直达基层。诸如党建、扶贫、环保等政治任务或中心工作,地方政府必须重视。与此同时,县级党委政府对各部门资源的整合能力也在增强。面对政治任务或中心工作,县级党委政府会以其为抓手来统领全县工作并通过该工作来带动其他工作。在不唯GDP之后,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如何看待一个县委书记的政绩与能力,除了常规的考核过关之外,一个重要参考是“看变化”。很多地方的市委书记每年都带着县委书记到各县的工业园区和城区考察,叫“走两区,看变化”,以此激发县委书记们的比较意识、竞争意识。——摘编自杨华《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八大后我国县域治理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意义。(6分)【高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在规定了垄断开始的范围内,一切进步的动因就在一定程度上消失了,例如,美国有个欧文斯度明了能引起制短亚革命所制版机,德国刨瓶卡神本(垄断组织)放买了他的专利,却把这个发明未之高闲,……世界分为极少较高利贤国和极大多数债务国,舒尔米·格弗尼天写连:‘在国外投资中占第一位的,是时政治上任属的或结盟的国家的投资:英国贷款给埃及、日本、中国和南美,”——1876年以后6个最大的大国的殖民地由4000万平方公里增加到6500万平方公里,有4个大目在1353年基本没有或民地、到1914年,这4个大国获得的殖民地面积大致比欧洲面积还大一半,拿出、总、三三冒来比较.法国的驻民地几乎比德日两国殖民地的总和多两告,—摘编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发表于1317年4月)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提出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把危机同战争进而同王各联患起来、他认为“世界经济危机在许多国家里必定会转为政治危机”,“资产阶级在所外政策方出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他说:“两个阵营对主所违反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这些界市场支撑了,”1949年1月成立好“经济王财委员会”或为社会主义革重的世界交通,其交货目之间的内部分工大体上涨整改治意愿进行,——摘编自除南京等(苏联真信: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观点。(3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潜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大林对世界形势的认识,(下分)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度。商朝的“大示”“小示”与“大宗”“小宗”同义,商朝的大小宗划分更为复杂,兄终弟及的君主是小宗,这使族权与王权有所割裂,周朝则不论继承方式,成为君主则为大宗,族权和王权绑定,有利于权力传承的稳定,故选B。血缘关系从出生就是确定的,排除A;这一变化是宗法制的体现,而不是有利于推动宗法制形成,排除C;商周时期没有君主专制集权体制,排除D。2.C本题考查秦汉地方基层治理。由材料可知,刘邦负责沛县治安,这属于基层治理层面,避祸于沛县的吕公不愿得罪刘邦,在得知真相后也未资怪,事后还嫁女儿给刘邦,这从侧面反映出负资基层治理的刘邦所负责事项非常重要,故选C。刘邦身为亭长,出身普通,并非高官、贵族,排除A;材料并没有体现沛县的行政状况,无从判断郡县体制完善与否,排除B;本题主旨不是择婿观念,且材料也未体现变化,排除D。3.A本题考查南方地区的开发。两晋南朝时期,北方民众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劳动力,使得豪强势力在土地兼并后有劳动力以供驱使进行生产,土地兼并越发有利可图,加剧了豪强圈占土地的情况的发生,故选A。北方农耕技术并不能完全应用于南方的山地水田,且材料中的烧山封水并非先进技术,排除B;豪强“完全架空皇权”程度不当,排除C;题目设问是该现象出现的原因,而非庄园的特征,排除D。4.D本题考查隋唐文化与政治。584年是隋朝建立之初但尚未统一中国,此时巩固隋朝和南下统一都是重要的政治目标,李谔认为文人应提供治国之道而非沉迷于辞赋文藻,故选D。李谔本是学者,并非为了武将而打压文臣,排除A;抨击文人追求浮华文风是李谔的作为,设问是李谔此举的意图,B项答非所问;科举制度创立于隋炀帝时期,排除C。5.D本题考查宋代思想文化的演变。根据材料可知,马麟以宋理宗的形象来描画受儒家推崇的陶渊明和大禹,这表现了对儒学的重视,也是理学影响力增强的表现,故选D。宫廷绘画始终都受皇权影响,这一不变的因素无法反映变化的原因,排除A;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考试过程更加公平,阶层流动性更强,这与帝王及儒家人物肖像无直接关联,排除B;道教的部分思想在宋代儒学发展的过程中被吸收,道教的其他思想边缘化也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排除C。6.C本题考查明朝的工商业状况。晋商是通过为官府服务而获得盐引,由此介入暴利的食盐贩运业务,在此过程中必须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晋商对官府具有较强的依附性,故选C。材料虽然只提及晋商贩运食盐,但不代表晋商只有此项业务,排除A;明朝盐业仍由官府控制,晋商并不能独立于官府经营盐业,排除B;资本原始积累指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原始资本,晋商并没有处于发展资本主义的状态,排除D。7.B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对华侵略。鸦片战争前该商品大量输入我国,鸦片战争后更加大量地向我国出口,在西方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口逐渐减少,此时列强转向对中国进行工业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由此可见,该商品是鸦片,故选B。中国并没有在被打开国门后大量进口奢侈品,排除A;西方棉纱布在19世纪前期经历了滞销,不会如图所示持续上升,排除C;洋枪出口在20世纪的中国不会呈现断崖式下降,中国军队仍需要大量西方武器,排除D。8.A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和民族危机加剧。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已经离京,董福祥所率甘军入城,以为两宫筹备西巡车马为借口,大肆劫掠百姓财物,反映了清廷军纪败坏,故选A。材料没有信息表明清军与洋人有所勾结,排除B;甘军所为并非列强策略或安排,而是甘军在同列强的战斗溃败后入城劫掠中饱私崣,排除C;为【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两宫西逃筹备车马只是甘军侵扰百姓的借口,不能说明两宫西逃靡费铺张,排除D。9.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该图反映的是反法西斯同盟与日军争夺滇缅公路,图上有美军机场,长箭头从缅甸仰光指向中国昆明,保卫滇缅公路是中国军队同英美军队联合抗日的表现,故选C。日军进攻缅甸的主要意图是强占滇缅公路,切断盟国对中国的援助,而非占领印度,排除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强调的是国内团结抗日,对外团结抗日属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排除B;此时日军仍在主动进攻,在前线还建有机场,并不能认定盟军发起对日全面反攻,排除D。10.D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境遇。中、苏、朝所提出的建议符合朝鲜半岛人民的统一愿望,是完全合理的,但美国考虑到李承晚集团无法在选举中获胜,故竭力反对这个建议。美方声称继续讨论毫无裨益,最终导致朝鲜问题无果而终,故选D。朝鲜战争双方在1953年已经达成了停战,排除A;求同存异的提出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之上,排除B;美国所提出的自由选举是受美方操纵的选举,与苏、中、朝所提出的选举在根本上不同,因此没有在民主选举方面产生突破性进展,排除C。11.A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材料“小麦是姑娘,收得再多是人家的,红薯是儿子”“是人家的”代指政府征收粮食,放宽粮食征收指标可以让农民保留更多粮食,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A。生产技术和生产积极性都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但人民公社体制打击生产积极性是导致当时粮食产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排除B;材料主旨不在于家庭观念,“姑娘”“儿子”也不代表“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排除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12月,排除D。12.B本题考查雅典民主体制的弊端。不能因为苏格拉底学生的错误行为就认为这与老师的教授有关,但雅典陪审员仍然将苏格拉底牵连其中,并且在直接民主的投票机制下判处了苏格拉底死刑,由此导致了一场颇具争议的判决,故选B。虽然苏格拉底之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雅典司法的问题,但“荡然无存”的说法程度不当,排除A;虽然雅典民众存在不理性行为,但这并不能说明雅典人文精神是虚假的,排除C;公民意识是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公民参与法庭投票是公民意识的表现,排除D。13.B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根据材料“1550年”和“德意志”的时空可知,1517年德意志地区爆发宗教改革,导致了新教和天主教的对立,由此带来了社会分裂,故选B。欧洲黑死病爆发于14世纪,且不仅仅在德意志地区而是席卷整个欧洲,排除A;欧洲世俗大学并非与教会处于完全对立面,世俗大学也会教授神学课程,排除C;三十年战争的时间是1618-1648年,排除D。14.A本题考查近代英国工商业发展。英国议会限制亚洲棉布的进口,但是棉织品已经是英国的时尚潮流,这会刺激英国本土的手工工场进口外国棉花来制造棉布,进而促进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故选A。棉布已经成为英国流行的服饰材料,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优于毛纺织业,工业革命也是从棉纺织业展开的,排除B;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解体,此时尚在17世纪,时间差距过大,排除C;18世纪中期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此时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无法推广机器大工业,排除D。15.D本题考查英国殖民扩张。图中的英国首相的装扮具有印度风格,文字信息中的纱丽是印度的特色服装,19世纪下半叶,东印度公司解散,英国直接接管印度,英国女王也被冠以印度女皇的称号,漫画所反映的正是这一事件,故选D。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基本成熟和稳定下来,漫画并非反映君主立宪制遭受政治冲击,排除A;材料中没有直接反映与德国有关的信息,排除B;女王加冕不能等同于妇女运动取得进展,排除C。16.C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诗句中质疑国王搬不动石头,强调劳动人民的贡献,中国的长城、罗马的凯旋门都是劳动人民的成果,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之一,故选C。诗人是在质疑作为所谓英雄人物的国王或胜利者,排除A;自由主义强调减少政府的控制,与材料内涵不符,排除B;法西【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斯主义强调对内独裁对外侵略,反法西斯主义是对其的反抗,材料没有体现相关信息,排除D。17.(1)特点:司法审判参考儒家伦理;注重维系社会稳定;行政长官有较大的司法自主权。(6分,每点2分)(2)示例:从王氏之死透视清朝社会清康熙初年,中国逐渐从明末的战乱中恢复,但北方地区受到较大的战争创伤,农村生活仍旧艰难。清王朝建政未久,需要尽快争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注重地方吏治以维护社会稳定。争取民心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利用中国民众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认同。任某与王氏的结合是典型的封建包办婚姻,甚至具有人口买卖性质,双方没有感情基础。王氏的做法从儒家伦理角度来看违背了夫为妻纲的道德底线,但从个人意志来看,是一种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即便如此,王氏仍遭到情夫抛弃,更反映出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惨处境。王氏死后,县令将其定为“罪妇”,并免去独子任某死刑,反映出县令有意维系儒家伦理纲常,并且处罚高某承担王氏下弊费用,是对其无德挑唆行为的惩罚。王氏本质上是死于封建伦理道德。作为社会底层的任某处处受到封建社会的压迫,而他又以封建纲常压迫自己的妻子,面对妻子的反抗而将其杀害。王氏之死不是单纯的男女矛盾或家庭矛盾,而是在封建等级体制下的专制统治与追求幸福的矛盾。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将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相结合。(评分参考:清朝初期的背景4分;对王氏之死的描述4分;总结升华4分)【解析】本题考察清朝的社会与法治状况。(1)第一问要求指出判决所体现的中华法系的特点。根据材料“黄县令以王氏不守妇道,任某又是任家独子”可知,中华法系强调将儒家伦理注入司法审判;根据“县令担心王氏的魂魄如果不被安葬可能会骚扰生者”以及材料整体可知,县令关注社会在此案件后的稳定,因此做出了一些并不完全符合当事人行为的判决;最后整个案件并没有由专门的司法体系负责,而是由行政长官负责司法事务,且行政长官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发挥自由裁量权。(2)第二问是限定时空范围的开放性试题,应首先阐明所限定的清朝的时代特征,从中联系任某杀妻的原因;其次是描述王氏之死和审判的具体内容;最后为短文作总结升华,要从王氏之死的故事中探究时代悲剧。18.(1)趋势:中央垂直管理程度增加;县域整合资源能力增强;干部考核标准多样化。(6分,每点2分)原因: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6分,每点2分)(2)意义:推动县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6分,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察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度建设。(1)第一问要求概括十八大后我国县域治理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两段材料都是总分结构,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该段的中心句,第一段强调中央权威增强,垂直程度增加,得到“中央垂直管理程度增加”,第二段强调县级党委政府对各部门资源的整合能力也在增强,得到“县域整合资源能力增强”,由“在不唯GDP之后……是‘看变化’”可得干部考核更加多样化。在原因方面,由“中央权威增强”可得“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干部考核对应干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最后结合所学,指出当前处于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第二问要求简析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意义。作答意义可以采用“由近及远”的思路,县域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