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内蒙古赤峰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内蒙古赤峰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内蒙古赤峰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内蒙古赤峰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峰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证,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黑陶杯制作难度高,仅出土于大中型墓葬,在墓中摆放位置特殊,出土数量少。这一时期的蛋壳黑陶杯已脱离了实用器的范畴,只服务于贵族阶层,是用于祭祀等礼仪性活动的陶礼器。这可用于说明,龙山文化时期A社会阶层分化较为明显B.宗教信仰体系十分完备C.手工技艺领先其他地区D.丧葬习俗开始初步形成2.有学者认为,夏王朝是一个以夏邑为中心的、国土不算太大的国家。作为天下共主的夏后氏与夏邑内外的地方政权呈现出颇为复杂的关系,夏后氏通过其作用与影响,在其历能控制的范围内,逐步强化不太稳定乃至松散的等级从属关系和等级秩序。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夏朝A.中央集权初步形成B.国家疆域较为狭小c.等级秩序尚不稳定D.地方政权相对独立3.春秋时期,虽然周王室衰微,各方诸侯渐次称霸。但是,诸侯名义上尤尊奉王室,周之典章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其核心)依然是各方诸侯的基本规范。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社会变革十分缓慢B.周王共主地位稳固C.传统礼制仍具影响D.等级尊卑观念强化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诏书形式将统一度量衡的命令颁发给全国,并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刻在度量衡器物上。接着,秦始皇命人在《效律》中,严格规定了衡器和容器的允许误差范围,超差的就要对主管人员罚以兵器铠甲或盾牌。这些举措旨在A.繁荣商品经济B.巩固国家统一C.完善经济法规D.增加国家收入5.秦制规定:一般劳动人民年十五始服役,六十岁老免,一生中须为正卒一年,屯戍一年,每年还要为更卒一个月。这说明,秦代A.赋税沉重B.战事频繁C.律法严苛D.徭役繁重6.汉武帝时期,地方官员的权力较大,有时甚至会违背皇帝的命令,导致国家政策无法有效实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汉武帝A.颁布”推恩令”B.设立中朝C.实行盐铁官营D.设置刺史7.东汉时期,张衡提出了浑天说,制成浑天仪来模拟天体运行。他还研究了气象学、水文学等方面的问题,为后世的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成就能够A.彰显东汉科技有完备体系优势B.说明古代天文成就最为突出C.反映古代科技重综合发展态势D.体现古代科技实用性的特点8.有学者指出,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的《丹阳记》记载了刘宋王朝都城建康存在着的四个大型市场,分别是孙权时设立的大市和东市,孙休时设立的北市以及晋宋之际设立的斗场市(南市),前三处市场在孙吴时期设置,一直沿用至刘宋时期。材料意在说明A.南朝经济普遍优于北朝B.孙吴对建康经济的奠基C.建康商业市场管理规范D.南方社会利于经济发展9.《剑桥中国隋唐史》评述道:“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评述主要在A.肯定隋朝统一意义B.肯定隋朝文化融合C.强调隋朝制度创新D.突出隋朝帝国结构10.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交河故城大佛寺的沙土时,出土了一件双面文书(图1),文书正面写有汉字,背面有一些类似图像的墨迹。后经整理考证,文书内容是有关唐朝中央十六卫将军袍服制度的规定,背面是当地僧人绘制的佛教图像。这可以说明唐代交河故城A.是唐代管辖西域的重要治所B.成为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重镇C.受到中外文化交融的影响D.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地方政权11.唐代后期,范摅撰写的《云溪友议》有载:“纥干尚书,泉苦求龙虎之丹,十五余稔。及镇江右,乃大延方术之士,乃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烧炼之者。”这说明当时A.雕版印刷术得到大规模应用B.雕版印刷术主要用于传播宗教C.雕版印刷术在民间应用广泛D.儒学失去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12.有学者认为:“从宋代开始,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经处于绝对的上风。在地方行政规划的设置和地方官员的管理体系中,可直接窥见其端倪。”下列选项中可以论证这一说法的是宋代A.将地方精锐部队编人禁军B.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C.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D.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13.金熙宗即位后,废除了女真旧制中的勃极烈制度,改用辽、宋汉官制,在中央设立尚书省、元帅府、御史台,在中原地区,地方治理沿袭宋朝的路、府、州、县四级制。这一改制A.推动了金朝封建化进程B.反映了对中原正统的认同C.缓和了民族紧张的局势D.体现了金朝政治的二元性14.辽朝皇帝大都进行过与臣下在朝堂之上、军前行营或其他地方的“问”“对”活动,“问”“对”的形式有专“问”、专“对”和群“问”、群“对”,“问”“对”内容涉及国策制定及民生、临时所遇的军政问题、选拔任用官员等方面。辽朝的“问”“对”活动A.扩大了行政管理范围B.体现了二元政治模式C.确保了决策科学有效D.体现了统治方式的灵活15.1286年,元代规定,按察司在编的八名官员中,除二人留司坐镇外,其余官员均分巡郡县,“每年二月出巡,十月还司”;1291年,按察司更名为肃政廉访司后,每道仍设官八员,除二使留司外,其余六人仍分临所部进行监察,“每年九月分司,次年四月还司”。这些举措A.旨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确保了行政分工的明确C.遏制了官僚系统的腐败D.加剧了蒙汉官员的差异16.宋代民俗题材绘画基本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图2、图3分别为王居正的《纺车图》和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这些绘画作品A.反映出社会阶层的流动B.蕴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c.体现了文化权力的下移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全国大力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地方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大大削弱了地方的权力。同时,秦始皇还统一文字为小象;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这些举措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材料二汉初,刘邦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分封宗室子弟拱卫中央,于是,他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诸侯王势力膨胀,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至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等措施,诸侯王只能将封地分封给子弟,其封地越来越小,这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绍候等《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地方治理政策的转变,并予以评述。(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捕编自[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食货志》材料二几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摘编自[后晋]刘昀等《旧唐书·杨炎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中后期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的进步性。(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福建泉州湾后渚港发现宋代古船残骸,古船是“下侧如刃”的尖底型古船,出土时残长24.4米,仅存底部,船体上部结构已毁无存。海船为尖底,头尖尾方,船身扁阔,平面似椭圆状。底有龙骨,由两段松木料接合而成,全长17,65米,连接龙骨的艏柱用樟木制成,船板用柳杉制成,连接方法有塔接式和平接式两种,混合使用。舷例板为三重木板结构。船板相接处,大多采用榫合的办法,缝隙塞以麻丝、竹茹和桐油灰,再以铁钉钉合。船体用12道隔板,隔成13个互不渗水的船舱。船上还有为了竖立前桅杆和中桅杆的底座,以及尾部为设置船舵的洞孔。船中还出土一些构件和附属工具,如绞盘、船桨等。有人根据木船进行复原研究,认为该船的排水量为370吨左右。船中所载货物种类较多,有香料木、香料、药物、朱砂、水银等。在船上还发现铜钱504枚,其中最晚的两枚是宋度宗成淳七年(1271年)铸造的。这艘宋代古船结构坚固,稳定性好,适宜远洋航行。——摘编自《采州湾宋代海船发掘简报》《泉州湾宋代海船复原初探》等(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的时代特征。(8分)(2)根据材料,分析宋代古船的历史价值。(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儒家文化源于春秋时期,经过战国、秦汉、唐宋等时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爱、礼仪、孝道、忠诚等道德观念,倡导中庸之道、和谐共生等哲学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这些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摘编自任媛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根据材料,围绕“春秋至唐宋儒学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沦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迢辑清晰。)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A2.C3.C4.B5.D6.D7.D8.B9.A10.C11.A12.C13.A14.D15.A16.B17.(1)措施: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免;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4分)(2)转变:从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到汉武帝时期削弱诸侯王势力。(2分)评述: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是对秦朝制度的调整和继承,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汉初局势,但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了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措施有效地削弱了诸侯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18.(1)背景: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难以维持;国家财政日益窘迫。(6分)(2)进步性:扩大了收税对象,提升财政收入;减轻了人身控制,增强了社会流动性;转向“以资产为宗”,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奠定此后历代税制基础。(8分)19.(1)时代特征:海外贸易繁荣;社会经济活跃;文化多元发展;经济开放。(8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历史价值:福建泉州湾后渚港发现的宋代古船船体残部有利于研究宋代造船业的发展情况(造船技术);古船及其所载物品有利于研究当时的航海事业发展状况;这些史料有利于研究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或规模等情况。(6分)20.示例一论题:春秋至唐宋儒学内涵不断丰富。(2分)阐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其核心是恢复周礼,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认为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荀子则强调“礼”的重要性,同时也吸收了法家的一些思想,主张礼法并用。到了秦汉时期,董仲舒融合了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等学说,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儒学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唐宋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来认识和把握“理”。从春秋到唐宋,儒学不断吸收其他思想的精华,内涵日益丰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8分)总之,从孔子的“仁”“礼”,到孟子的“仁政”、荀子的礼法并用,再到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及宋代理学对“理”的阐释,儒学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丰富,终成文化精髓。(2分)示例二论题:春秋至唐宋儒学社会地位总体上得到提升。(2分)阐述:春秋时期,儒家学派虽然创立了,但在当时社会动荡、诸侯争霸的背景下,并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但处处碰壁。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受到其他学派的挑战,如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等,在各国变法中,法家思想更受青睐。到了秦朝,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