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全册 教学反思_第1页
21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全册 教学反思_第2页
21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全册 教学反思_第3页
21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全册 教学反思_第4页
21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全册 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本课,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懂得玩游戏也要会说,会

听,会表达。同时,要充分利用对话式、交互式等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满

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助,互通有无,取

长补短,共同提高。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

点拨指导,教给其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

改进的。

口语交际《我说你做》教学反思

《我说你做》是本册教材的第一次口语交际,上好这一课非常重要。因此,

我想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说话和听话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表

达,养成学会倾听,大胆说、敢于说和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

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首先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我说你做”来营造自然

轻松的交际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交流,减轻学生互动时的心理压力。课

本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示了游戏的方法,并以小贴士的形式提出了本次口语交

际的要点一一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会听的能力不强,可以说是大都不会听。他

们年龄小,对于新鲜事物感到无比好奇,课堂上的表现通常是一双双小手举得很

高,性子急的孩子甚至站起来嘴里不停地喊“我来”,根本不会听。

针对以上情况,要想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先让他们学会听。因

此,在课前的两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中,我特设计了,把文具摆放好的“我说你做”,

让摆放文具位置不正确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做得不对,让学生理解了“会听”。

接下来帮助学生建立交际的对象意识,在游戏中体验大胆说和注意听,养成良好

的听说习惯。

发指令是游戏有效展开的基础。通过发指令练习,让学生感受、体验“大声

说”改用多大的音量才是最合适,才能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得见。我采用的是老师

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方法进行的。

开展本课游戏教学的时候,我通过“开火车”等形式让学生轮流说。特别关

注个别胆子小、说话声音小的学生,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增强他们大

声说话的自信心。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落实“大声说”“注意听”是关键。我

在课文提供的图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下游戏内容,如“全班起立”“大家请坐”

“请你摸摸自己的鼻子尖”“请你摸摸自己的耳朵”“请你和同桌握握手”等。在

练习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大声说不等于大声喊叫,以全班同学都能够听清楚作为

检验是否“大声说话”的标准。

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关注学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每个孩子敢于当众

发言、乐于当众发言,注意调整学生发言时的情绪。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活动,学

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但要注意控制课堂的节奏,做到课堂散而不乱,收放自

如。课堂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同学们在游戏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取长补短。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看上去内容不多,但是正在操作起来,内容却非常丰富。教

师可以把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感受作为重点,让他们讲故事,讲自己在

书中知道的知识,让爱读书的孩子建立起读书的自豪感,让不爱读书

的孩子产生读书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让家长参加到课堂中来,让他

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亲子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本课教学,

还设计了建立图书角的环节,让学生的书在同学间传看,资源共享,

把教室建设成图书室,真是不错的想法。

不足之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

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

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天地人》教学反思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

界、了解世界。第一组3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

“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

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

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6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

学习。教学重点为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读准“人、

你、我”的字音。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

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学生能读准“人、你、我”三

个字。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二、成功之处

1.本课要求识记6个生字。“天、人”结构较简单,“地、我”结构相对复杂,

“你、他”带有相同的部件。我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场景字形比较、动作演示等,

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感受汉字的趣味性。如:生活场景识字。

利用多媒体呈现各种生活中带有生字的图片,通过不同语境帮助学生识记、认读

生字;比较“地”和“他”,说说不同在哪里;辨认“天”和“人”,可以根据字

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同学猜汉字。学有余力的同学,结合生活实际,积

累“天地、他人”等词语。

2.朗读指导。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读正确是本次朗读教学的

主要内容。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重视正确示范和听音纠正。教师示

范朗读时,把声调读清楚,特别注意“你、我”的声调都是第三声,三字连读时,

“你”要读成半上,与第二声相似,“我”的声调读完整。学生听老师范读后,

学生组内练习朗读,教师指生班内展示朗读,找学生点评,全班齐读,通过循序

渐进的朗读教学,学生初步学习到朗读技巧。

3.理解运用。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天地人”的教学在借助插图理解的基础

上,教师结合语境带学生读一读,在新语境中理解字义。如:晴天、阴天、雪地

中的学生、女人、老人。“你我他”学习时,组内三人进行自我介绍,在交流中

巩固生字,如:“我叫小李。”“你叫什么名字?”在交流中加深对生字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

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教师对教材课文挖掘不足。没能拓展课文的

插图是国画《一望大江开》,两面近景是岩石松枝,龚野遗和费密同游,吟诗唱

和,眺望远处。中间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限,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让人可以

充分感受天地之广袤。取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蜥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之意。教师如能充分发挥教材素材,引导学生理解天地之广,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前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查

阅课文插图,了解国画《一望大江开》所表达的意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天地人》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

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

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

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

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

教学中我主要设计的识字方法有:

天:

(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

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

(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土北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北

(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

(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彳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F”,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二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

与人有关,所以是‘X”;“地”与土有关,所以是“土

人:

(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

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

(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

(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彳”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这些识字方法刚开始使用时效果还不错,

但等学生好奇劲儿过了以后,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针对此次课堂的情况我觉得

一年级的孩子还是更喜欢在游戏中识字,以后会在语文教学中多开发游戏识字项

目,让孩子们在玩中就把识字目标完成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只有6个生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两点:

一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看图、识字游戏,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认识生

字,感受学习生字的乐趣;二是学习扩词,通过扩词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同时了

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

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

细研究和学习的。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

《金木水火土》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

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以自然界的5种物质一一金、木、水、火、土,作为构

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

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

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

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为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

“一、二”等7个生字;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种笔

画;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

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识字。本课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汉字''一、二、三、

四、五”和“上、下”。采用多种方式,一是通过听读儿歌,让学生说说诗中有

哪些事物和数字。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中识字正音。二是语境诵读。采用播放录

音、师生对读、拍手对读等多种语境诵读方式,教师读第一行,学生读第二行;

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在语境中巩固读音,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三是

教师借助图片、做动作的方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字

义,识记字形。

2.写字。本课要求写的都是结构简单的独体字,结合“一、二、三、上”

的书写,认识横、竖两种笔画,并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学习书写。教学时,

让学生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然后教师范写,同时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

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3.朗读指导。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课上学习儿歌。教学时,教师重视示

范和带读,引导学生根据儿歌的节奏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在听读、

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自己读读,鼓励学生看清文字后,把每个字词读准确。

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重点是读正确。学生达到了准确朗

读课文的目标。

二、成功之处

本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首次学写汉

字,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教师用《田字格拍手歌》帮助记忆。

由于学生第一次动笔写字,写字姿势很重要,因此教师关注每个学生执笔和写字

姿势。执笔方法的掌握是难点,有些学生在幼儿时期已形成了不规范的执笔方法,

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对地去纠正。引导学生回顾“我爱学语文”中了解

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照图片摆好执笔和写字姿势,并要求学生在动笔前仔

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

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教师在课后布置学生默写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在学生理解儿歌并能熟练背诵

儿歌的基础上,教师,布置作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填空式:一二三()

(),金木水火土,天地分()(),日月照今古。降低难度,这样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会更好。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优点之处:

1.我先让学生观察“金木水火土”五张照片,并强调一、二、三、四、五是

汉字序号,让学生按照我想说的几个“什么?”句子来回答,允许学生在答案中

回答的话,学生在对应的图片中立即回答老师,汉字“金木水火土”,学生将能

够快速说出单词,进一步了解其意义。这种文字识别方法的结合,使学生从视觉

上有了全面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识字和生活的结合兴趣,使学生学习生活素养,

用图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在课堂上,我们还发现学生在观察图片时,

图片可以准确地表达内容,一句话代表一件事。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与“金木水

火土”密不可分,这五种物质的组成,使学生对世界探究产生兴趣。这也告诉老

师,我们的读写能力,不仅限于读写本身,更重要的是后面告诉学生这个词的意

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完成学生阅读教学目标的思路。

2.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

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

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

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

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3.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

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

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不足之处:

书写的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应前奏快些,书写练习多些。

改进措施: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识字是难点,总有一些孩子记不住生字,这跟孩子们的

智力是没有联系的。只要我们努力寻求不同的识字方法,让孩子乐学、爱学,识

字教学就不会枯燥乏味。

上写字课时,可用一课时去认识理解字,再用半节课去练习书写,不要把时

间挤压在一起,那样虽然课程讲完了,但学生接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对特

殊儿童和接受事物慢的学生来讲更是如此。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注重对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以课件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

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课件

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课件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课

件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

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2.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

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

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

在教学中只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

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教学的主人。

《口耳目》教学反思

《口耳目》是一篇看图识字的课文,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

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

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

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

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为借助图画,识记生字。会

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上完课后,

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识字。看图说话正音。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

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如,''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位小

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

招呼。”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句话。组

词正音。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让学生举起手,边指手的

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

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写字。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教学时仍然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

学生在动笔前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得不端正,就在后面写字时改进,养

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结合“口、目、耳、手”的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3

个笔画。教师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

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折、弯钩,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这两个笔画,应

一笔写完。学生在练写时,大部分学生书写认真,规范。

3.朗读指导。课文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坐行卧,

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朗读指导时重点指导读准字音,在朗读中

体会句子的含义。“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

“坐”和“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

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多示范,指名带读,在读

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停顿。

三、成功之处

教师抓住了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当小老师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

朗读教学时,请小老师带领大家朗读。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

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教师在课上对课文的理解讲解不到位,如:站如松、坐如钟,坐、立、行的

规范指导。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在语境中理解课文。让学生看

图读句子,借助课文插图,想想说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同时理解“如”

就是“像”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受,如,让学生观察松树树干的笔

直挺拔、挺立不动的样子,再回忆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站如松”,如,“解放军

叔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参加升旗仪式时

曾经一动不动地望着国旗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仿说“坐、行、卧”。

《口耳目》教学反思

《口耳目》课文中的生字都是高频字,如:口、耳等字,同学在生活中可能

都已经接触过,同学应该会读、会认。为了和孩子们上好这节识字课,我决定从

以下几方面去做准备:

一、选好课文,激发识字的兴趣。

《口耳目》这一课共十二幅漂亮的图画,十二个生字,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

象形字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同时会激发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记住这十二个字。

二、了解学情,掌握第一首资料。

这一课要求孩子们认识的字虽多,但是并不难,并且这些字是和孩子们的生

活息息相关。如今家长对孩子们的智力早期开发了,说不定许多字都认识。果然,

不出所料,十二个字孩子们几乎都认识。于是我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由最初的强化

识字转为激发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喜爱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及识字的方

法上。

三、大胆尝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一课完全可以放手大胆地让学

生自己学习生字,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到独立学习的快乐,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

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根据象形字近于图画的特点,在学习时,我努力让学生发挥丰富的

形象力,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指五官、猜字谜、画古字、读文字等多种活动,一边

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一边对汉字的各部位进行了形象的分析,从而让学生在轻

松的氛围中快速认识了“口耳目

识字课本中“多读”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但一味地反复练读,小朋友就会失

去兴趣,所以我们在识字课中总会运用许多游戏。为了巩固本课的字,我再次利

用卡片分类(图片、古字、今字)三组来找朋友的游戏,不仅牢记了本课的生字,

而且激发了孩子们认识更多象形字的欲望。因此在闯关四中拓展的几个象形字,

学生就会轻松猜出。汉字不仅仅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张张生动的图画,我

们要让孩子们在充满情趣的游戏中,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在识记字形的环节中我采用比较法教学“日”与“目二学生观察“日”与

“目”的字形时,发现“日”字里面是一横,“目”字里面是两横,比较之后为

了让学生加深记忆。接着,我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过这两个字,你能不能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日”与“目”的记忆?让学生思考了片刻,有同学主动站

起来说:“老师,'日'表示太阳,你看,天上太阳不就是一个吗?所以‘日'字

里面只有一横;'目'表示眼睛,人与动物的眼睛有两只,所以‘目'字里面就

有两横。”

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他们在课堂上的表

现不错。尤其是口头组词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这些单调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让孩子想学、乐学,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1.在故事中学文。

教学中,我将课文内容故事化、具体化,结合课文插图,图文对照,让学生

借助故事学习生字,联系实际诵读课文,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学生学起来兴趣

盎然。

2.在想象中识字。

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想象力丰富,我抓住这一特点,

教学生识记生字“口、目、耳、手”时,先出示这些字对应的图片,紧接着我出

示甲骨文,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在观察中非常兴奋地发现这些字原来都是图

画变形而来,觉得非常有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了生字,提高了能力。

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学生说话环节,由于孩子刚开始识字,能用所学词语

说出一两句就不错了,要求孩子用一组或两组词串说话,他们还不敢大胆表达,

仅有个别学生能清楚有条理地说出来。

教学建议:在用词语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可发挥同位互助的力量,先同位

练说,互相补充,再指名说。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合作演一演这个上

学的小故事。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日月水火》这篇课文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

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课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每个字用图文结

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图片与汉字对照,便

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教学重点为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会

写“日、田”等4个字和捺、点两种笔画。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

习汉字的乐趣。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

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识字。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如,生活识字。“日、

月、水、火、山、石、田”这7个汉字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

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

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比如“禾”,教学资源就在身边,我们班孩子都是农村

的,课上展示学生课前拍的禾苗图片来帮助加深理解,调动了学生识字积极性。

字理识字。借助图片,了解字义,识记汉字。本课图文对应呈现的8个象形字结

构比较简单,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

画,发现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记字形,

了解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如“日”,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接着

出示汉字“日”,根据图片的意思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也可以

用一个“日”字来表示。教师分层教学,学有余力的学生搜集了解“日”字演变

过程的不同字体,了解“日”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字义,识记字

形,最后通过组词等方式,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字义。

2.写字。教学时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

格里的范字,注意写在格子中间,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结合“日、田、禾、

火”的书写,认识笔画捺、点,教师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日”与“田”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日”窄窄长的,上下一样宽;

“田”宽宽扁扁的,上大下略小。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走下讲台,针对学

生的书写,进行一对一指导,大部分学生书写认真、规范。

三、成功之处

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如学习“禾”字,学生课前拍禾苗照片。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

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学习生字时,教师仅指导学生认读、会写汉

字,缺少对汉字的理解运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本课生字是典型的象形字也

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些字,尝试组

词说句子,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日月水火》这篇课文需要认读的生字都是象形字,让学生掌握我们人类的

造字过程,体会人类造字的智慧。学习本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现在的学

生识字量很大,简单的字都会读。在学习《日月水火》这篇课文中,面对大部分

学生都熟识的生字进行教学时,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

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

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二、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

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

升了学习兴趣。

三、分层教学,象形识字

“日月水火”这四个汉字,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但对“象形字”这

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的情况。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分层教学。先让学

生观看“日月水火”四个字汉字演变的动画,学生从实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

步到现在的方块字,对汉字的演变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对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认

识。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说话的媒介,如“日像什么?”

“月像什么?”训练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

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

学习新知。学习“山石田禾”时,先让学生看象形字,猜一猜它表示的是什么事

物?再让学生观察图画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再认识现在的方块字。这样的目的

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猜到的和看到的对上了时,他们会获得成功的

喜悦。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规律一一字和图的

相似处。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进一步

激发学生学习新生字的强烈愿望。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低年级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

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以此来训练和提高

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积累的能力等。在课中随

时提醒学生按要求做,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好奇心。

五、不足之处

1.常规训练形式力求多样化、趣味化。

2.教完高年级,再教低年级,语速要调整,让学生听清,听懂。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这节识字课上,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

而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1.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

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

升了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识字方法和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始终是牵动教学的纽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

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

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

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

不足之处: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练,评价语应该多元化。

《对韵歌》教学反思

《对韵歌》是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

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识

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节奏,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对韵歌》共3句。

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括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

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

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教学重点为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

云”等7个生字;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风、

虫”的字音。

四、成功之处

1.识字。本课7个生字中6个字是对韵歌中呈现的事物名称。“花”是第一

次出现的上下结构的字。“虫”是翘舌音,需重点正音。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

主要靠多种形式的示范朗读来正音。教学时采用多种方式趣味朗读课文,在反复

朗读和背诵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示范朗读,跟读正音。对韵歌节奏感强,读起

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创设朗读的氛围,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跟着读,

再模仿边拍手边读韵文,在诵读中掌握了字音。

2.朗读指导。这是一篇节奏明快的对韵歌,读出节奏韵味是本课朗读的重

点。同时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对子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对韵歌呈现的美景。教

师在范读时,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点儿,“对”字轻读,让学生从教师的范

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引导学生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

方式诵读。示范朗读时,教师把声调读清楚,特别关注“风、虫、红”的韵母

是后鼻音。学生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同桌之间诵读,读准字音。

3.理解运用。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画,引导学生发现对子间的

关系。根据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鸟、山清水秀、柳绿

桃红二图文对照,想象理解。最后一句双字对,是本篇韵文学习的难点。对于

“山清水秀、柳绿桃红”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

图片分别呈现。让学生看着图,说说画中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加深了对文章的

理解。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

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课上教师缺乏对《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

的拓展。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前提供给学生《声律启蒙》

和《笠翁对韵》的音频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对韵歌》的兴趣。

《对韵歌》教学反思

《对韵歌》取材于少儿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形式对称,

读上去朗朗上口,十分适合在一年级新入学不久进行教学。《对韵歌》选择的内

容大多是孩子们熟悉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所以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孩子们学

习对韵歌的声韵格律,培养语感,为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我对《对韵

歌》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巩固象形字,生字巧记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

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图文、联系生活识字,更要教会学生有效的方

法进行自主识字。经过上节课识字4《日月水火》的学习,学生对象形字已经有

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由上节课的师讲为主转变为本节课的的生交流为主。首

先,我先让小朋友们圈画出不认识的字,每个人圈画出的不太一样,有的学生多

有的学生少。对于学生们不认识的字我采用交流的方式,请认识的小朋友谈谈你

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相近,有时大人们的想法

不一定就符合孩子的认知。在本节课中,我觉得有些孩子的方法是极其好的。比

如说到“雨”字,翁雨萱小朋友就高举小手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她

说“雨”字下面像两扇窗户,四点就像是小雨点。经过翁雨萱小朋友的生动解释,

一幅“赏雨图”已出现在我眼前,我想这个字孩子们一定会牢牢记住的。让学生

自主识字,不仅能避免枯燥,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

举多得。

二、诵读多形式,熟练巧背诵

因为《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我就采用多种

形式的读:指名读一一齐读一一男女生比赛读一一拍手读等等方式,这种扎实有

效的朗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

语言文字上,使学生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文能力。最后在学生们熟读

的基础上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背诵:齐背一一指名背一一同桌互背一一男女生赛背

——拍手背等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这样

多种多样的读和背,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趣味性,游戏巧安排

一节课交流热烈、形式多样,学生们个个学得开开心心,效果究竟如何,要

待检验方知。首先,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师说“云对一一”,

生接“雨”接着大家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而且也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观念很好地落实到游戏中。此外“摘南瓜”也是

孩子爱玩的游戏,只有将南瓜上的字读准确才能将南瓜摘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很高,跃跃欲试,学生既巩固了生字,又调整了学习状态。在巩固检验环节,低

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已达到极限,通过这样有趣的师生互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韵

文背诵,而且也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我仍有一点遗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

用了10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

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

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

点;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

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虫“字”的写

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时常的反思也能带来进步。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

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

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

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发展了语文

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

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词义,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

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不足之处:

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

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是一首谜语诗,

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

易于学生诵读识记。“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引导学生在

比较字形中理解笔画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区分中巩固。“书写提示”一是提示

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

的写字习惯。“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经典诗文。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个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让学生在有趣的

听唱活动中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教学重点为会写“八、十”,

区分三组形近字,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按规则书写

汉字,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咏鹅》。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

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识字加油站”。整体感知,理解谜语诗。教师逐句诵读,创设情境,请

学生猜猜谜语诗写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理解与“雪花”有关的词句,如“片、

飞人、无数、飞人水中都不见”。诵读谜语诗,识记生字。以范读、听读的形式

诵读谜语诗,将谜语诗读准确。在此基础上,学习5个生字,出示这5个生字的

阿拉伯数字,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生字。书写汉字,领悟规则。教师示范书

写“八”,点拨先撇后捺。学生容易把“八”写成“人”或“人”,教师引导学生

编编顺口溜加以强化,如“撇低捺高留小口教师示范书写“十”,强调先横

后竖,请学生先书空再尝试书写,教师点评。

2.“字词句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区分3组形近字。采取多种方式如:比较

识记、猜字游戏、组词练习,画画、表演等多种方法描述汉字外形,但不能读出

汉字字音,由全班同学猜汉字,例如:学生展示“日”一一高高挂在天空,发

出万丈光芒,外形像个圆盘,好比一个火球。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认清了字形,

理解了字义。

四、成功之处

注重书写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写字时要求的书写坐姿及执笔姿

势,让学生示范演示,教师特别强调执笔姿势:“执笔离笔尖一寸,大约两个手

指距离;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大约一个手臂的距离。”指导学生书空

同组的两个汉字,发现两个汉字共同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引

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生字中,哪些汉字也有“从上到下”或“先横后竖”的笔顺规

则。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

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和大人一起读”是一个全新的栏目,需要

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开展,由于教师课前对家长沟通不足,导致学生朗

读效果不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在开学之初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将这个栏目的编

排意图介绍给家长,并对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做一些具体的指导,引导家长重视

阅读,并关注孩子的阅读状况。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共设了五个板块。”识字加油站”,将数字“一、二、三、四、

五、六、七、八、九、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易于学生诵读识记。“字词

句运用”安排了3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引导学生在比较字形中理解笔画的重要

地位,让学生在区分中巩固。“书写提示”一是提示写字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

“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日积月累”编排

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文。''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个童话

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让学生在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和大人一起读故事,

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在《语文园地一》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识字加油站”时,我逐句诵读,创设情境,请学生猜猜谜语诗写

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随机理解与“雪花”有关的词句,如“片、飞入、无数、

飞入水中都不见”。接下来引导学生诵读谜语诗学习5个生字,帮助学生理解字

义,识记生字。书写汉字的时候我先示范书写,点拨先撇后捺,先横后竖的书写

规则。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注重示范引领的作用。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先让学生读这三组生字。朗读的时候边读边观察每

组汉字的字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接下来让学生

用故事、谜语、古诗、画画等形式描述汉字的字形但不能读出汉字的读音,让学

生根据描述猜出是什么字。最后给自己猜出的汉字组词,借此理解汉字的字义。

在教学“书写提示”的时候,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在书写汉字的时候自己的坐

姿、执笔姿势等是什么样子的,对照课本的要求及时改正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养

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执笔姿势。接下来让学生读课文中的提示语,然后根据提示

语的要求书写汉字。

这次的“日积月累”是一首诗,老师先范读,再领读,并尝试让学生说一

说古诗中分别描绘了“鹅”的什么部位,最后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和大人一起读”作为一个课外环节进行,要求学生回家之后和自己的父

母一起来完成,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

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本部分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

他们自己读古诗,自己识字,自己练习写字,真正体现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

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

练习书写,在小组内评价修改,这样做,既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练,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

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第二、三单元知识小结

声母表

bpmfdlnlg-

khjqxncszh

chshryw-

识记形

听广播b爬山坡p两个门洞m

一根拐棍f一鼓棒d小鱼跳t

一个门洞八棍子/鸽子鸽子g

蝌蚪蝌蚪k坐下喝水k公鸡公鸡j

气球气球q西瓜西瓜x织毛衣zk

吃苹果ch小狮子sk日出日出r

写字写字z刺猬刺猬c蚕儿吐丝s

树杈树杈y屋顶屋顶w

韵母表

单韵母6个:aoeiuu

复韵母8个:aiciuiaoouiuieue

特殊韵母i个:er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5个:aneninunU八

后鼻音4个:a八geiagingov\g

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zhichishiri

yiyuwuyeyue.ym

gunyuangmg

标调规律

标调顺序:noe(uu;

标调规则:出现a别放过,没有“找。、e,u并列标在后。j、q、x和〃相拼从上两点

要省略。

顺口溜:

小u小ii有礼貌,见到j、q、x就脱帽。

交到朋友真开心,分开时再戴帽。

声调

分为四声:

韵母头上戴小帽,读音不同要记牢。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babdbabadede.de,de.

d.1dfcC(dibangbdi^gbai^gbai^g

zhuzhuzhuzhujiajiajiajia

音节

两拼音节:声母一韵母一音节

两拼音节拼读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h—n—sk-u,—shtug—ou—gou

sk-w-4—wW

zk­d—G八一由八

ck—4八g—ckWngj-ifji

r-6v\g-^rdv\gm-o->mo

一位白3历)头发、戴似加)眼镜的老奶(八儿)奶正在给我们讲故事。

三拼音节:声母一介母一韵母一音节

三拼连读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g-〃gadx-i-

八一i-ao-^iriiaot-i-dv\->tiav\

ck-u—八gn.-i—万八-m/'W八

x一i一4八—x/N八ch—u一”八一c/u(a八

h-i-4八一■帅八zk-u-dhg—zk”〃八g

昨(zu6)天,妈妈去河边搓(cui)洗衣服,所($u3)以累得腰酸背痛。

轻声和儿化音

轻声:肚子爸爸被子步子队伍

高粱见识孩子耳朵

儿化音:小车儿一会儿小孩儿

脸蛋儿打杂儿快板儿壶盖儿

轻声没有高低变化,不标调

值;儿化音调值随主音节。

韵母相同的字

U:目不足五肚

4:他打马画牙

亡七地你旗一

在:节列别贴灭

ei:北被飞背贝

山:久六牛旧秋

川:对归岁吹追

连一连组词语

读准字音

爸爸妈妈(M4)泥士陋)

乌跖(何/lu)李(沙。)辆.0面)园

小孽(c4o)电(信八)天雪(X泥)花

小优⑷N。)垂(c/uu)柳自@历)兔

折纸值⑹字可⑷)积0D木

下餐⑷)

打孽(g必)画画

打〃4开小漫®写字⑵)

词手(项)句3)子果(zAui)子

藜($肺)学音乐(9虎)妹姨州4)

奶期(八徜虐(pi)袄道场)湾

星(s硝的红灯(dCng)本(zlu)来

汉字注音

帽子水壶苹果

maozL:_3BujLh£i_:Mng,gu6_

眼镜

比一比

1b-d|

拔河打靶

P-q

瀑布歌曲

斧头藏宝地图

;fjjtduccmgbooditu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这是第一个拼音单元,编排了8课拼音,1课学习园地,内容包括6个单韵

母、23个声母和10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

另外,本单元有6课安排了词语的拼读,有5课安排了儿歌朗读,让学生在

读读拼拼中运用、巩固所学拼音,使拼音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激发学习的

兴趣。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学习重点是拼音字母的学习和拼读的练习。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

主观察情境图,在图画中自主发现拼音的音、形知识。字母的学习,注意结合游

戏和活动等强化识记。音节的拼读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使音节拼读练习

和具体的人、事、物进行意义对接。拼音的书写,要重点指导学生对照四线格的

位置进行书写,注意培养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①aoe本课内容包括ao结合情境图认读字

e三个单韵母及其母,利用游戏和生

四个声调,还包括2活识记字母。

四线三格的认识。

重点是aoe的正

确认读和四声练

习。

®\utiyw本课包括三个单韵结合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