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处理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对人类现有语料库的深度学习,实现不同话语风格和差异表达方式。从当前ChatGPT的一系列语言试验来看,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文本虽然尚未达到与人类写作完全一致的水准,但已初具标准文本的逻辑规范,甚至在某些模式化的应用类文体方面超过人类写作的平均水平。随着语料库的持续更新与算法的不断完善,未来人工智能在写作方面全面赶超人类似乎并非绝无可能。不过,从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样态来看,人工智能写作尚不具备完全取代人类写作的可能。当前所谓的人工智能写作本质上是数据算法支配下的符号自动生成,虽然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类文学特征,但却无法真正实现对人类情感与想象的编码。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无法实现并不是当前人工智能功能的局限导致的,而是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根本差异决定的。人工智能只能以数理逻辑的方式运行,任何超出数理逻辑规范的存在都会被视为错误而被排除。人类则除了数理逻辑之外还有情感与想象等方式理解和把握世界。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人类的情感与想象无法实现编码化,而是情感与想象无法在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中实现无差别的兼容。对人工智能而言,符号只是符号本身;但对人类而言,符号除了符号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承载的意义。符号与其承载的意义之间不是人工智能可以纳入计算的关系,而是只有人类才能体验到的象征关系。如果将写作的范畴严格限制在文字符号的逻辑排列之中,则存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写作的可能。但毋庸置疑的是,写作除了符号的逻辑关系之外,还有符号的象征关系,而抽离掉象征关系的写作是绝非完全意义上的写作。因此,人工智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复制人类写作的某些特征,却无法实现对人类写作的根本取代。虽然人工智能写作在短时间内并不具备完全取代人类写作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高枕无忧,无视奇点可能来临的风险预警,更不能忽略作为技术手段的人工智能在社会化普及与广泛性应用后潜在的多重危机。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虽然不能直接从根本上颠覆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写作,却具备强劲的间接影响力,即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人类观念认知的改变影响未来人类对写作的审美判断与价值追求。(摘编自赵耀《人工智能写作的局限性》)材料二:人工智能写作的主体虽然看起来是“人工智能”,但从根源上看还是人。人工智能是人创造的产物,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确证,凝结了人的无差别的社会劳动。每一次人工智能的迭代都凝聚了前期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人工智能生产的产品内嵌着价值理性,倾注了人的心血。因此,人工智能写作内含着人的主观意志,从根本上来说仍旧是人在写作。换言之,人工智能写作的迅猛发展,从赋能“八股文”式写作到日渐灵活化写作的跃升,彰显的是人的主体性作用的高度发挥。如果说传统人工写作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性,那么人工智能写作则体现了高科技工作者主体性的迸发。部分作者通过与人工智能写作应用的互动获得了创作灵感,是人的主体性的深度开发。人工智能写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人的能动性,但更多凝聚的是人类智慧劳动的结晶,代表的是人的主体性作用更深入的发挥。但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写作看似“以人为本”,实则被资本裹挟,资本逻辑演化出人工智能写作的负面效应。在“高效率”生产、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利益驱使下,快而不真、多而不精、博人眼球而不注重社会价值观营造的人工智能新闻信息层出不穷。美国媒体情报公司的一家客户公司曾因机器人对于一则虚假新闻报道的故意放大和扩散,市值下降几十亿美元。ChatGPT等智能化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貌似让大众实现了“写作自由”,收获了大批“活跃粉丝”,产生了巨额的“粉丝经济效益”,但这些公司只关心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如大批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完成了课程作业,大批学者完成了学术论文创作,但这却给社会的公平正义带来严峻的挑战。那些伏案疾书的作者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那些字字敲打成文的作品有可能不被待见。那些用辛勤汗水铸就的文章,有可能敌不过人工智能基于热点生成的“泡沫文章”。那些生活在“数字边缘”的人群没有机会接触人工智能写作工具,从而无法享受人工智能写作工具所带来的产品福利。而那些有条件并且热衷于利用人工智能写作应用的人,却能够在快速“借鉴”乃至“抄袭”的基础上形成文章。尽管存在着诸多争议与问题,人工智能写作应用依旧一路高歌猛进,大量资本争相追逐。换言之,人工智能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写作与阅读需求,但也要看到资本逻辑驱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摘编自吴雨星《人工智能写作的人学审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人工智能写作在模式化的应用类文体方面已经有超过人类写作的平均水平的范例,将来也可能全面赶超人类。B.人工智能与人类存在本质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无论如何定义写作的范畴,人工智能都无法取代人类写作。C.人工智能写作在本质上还是人的写作,其中凝聚着人类智慧劳动的结晶,高度发挥了人的主体性作用。D.当下人工智能写作被资本裹挟,有的公司凭借智能化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获取经济效益,但忽视社会效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创作文学作品尚处于初级阶段,当前人工智能功能存在的局限使其只能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类文学的特征。B.人类的情感与想象丰富复杂,机器无法对其实现编码化,但随着算法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终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C.两则材料都客观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写作,都指出了人工智能写作本身的局限和带来的影响,但两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D.在资本逻辑的演化下,利用人工智能写作新闻很可能会爆出一些不注重社会价值观的假新闻,对个人或企业造成伤害。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是我们人类正在从事的最为深刻的研究方向之一,它甚至要比火与电对我们的影响还要深刻。B.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智能机器能否产生情感,而是机器是否能够在没有情感基础的前提下产生智能。C.有些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出现会令人类自卑,但任何有头脑的人单是观察花朵就应该能感到自己的渺小。D.人工智能技术无论怎样发展,只要是作为技术,也就是处于工具地位,是作为人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工具。4.为什么说目前人工智能写作尚无法实现对人类写作的根本取代?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5.关于人工智能写作,巴黎政治大学要求禁止使用ChatGPT等一切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旨在防止学术欺诈和剽窃,国内外众多期刊也明确禁止使用ChatGPT生成的论文。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D4.①当前人工智能只能以数理逻辑的方式运行,人类则除了数理逻辑之外还有情感与想象等方式理解和把握世界,而人类的情感与想象无法在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中实现无差别的兼容;②对人工智能而言,符号只是符号本身,只有人类才能体验到符号的象征关系,而抽离掉象征关系的写作绝非是完全意义上的写作。5.①人工智能在社会化普及与广泛性应用后存在潜在的多重危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人类观念认知的改变影响未来人类对写作的审美判断与价值追求,这需要引起警惕。②ChatGPT等人工智能写作给社会的公平正义带来严峻的挑战,被资本裹挟的人工智能写作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从这两点看,巴黎政治大学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③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必然的趋势,完全禁止也不大可能,因此我们要更好地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降低其产生的负面效应。【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无论如何定义写作的范畴,人工智能都无法取代人类写作”错,曲解文意。原文说“如果将写作的范畴严格限制在文字符号的逻辑排列之中,则存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写作的可能”,即如果将写作的范畴严格限制在文字符号的逻辑排列之中,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取代人类写作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当前人工智能功能存在的局限使其只能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类文学的特征”错,曲解文意。原文说“这种无法实现并不是当前人工智能功能的局限导致的”。B.“机器无法对其实现编码化”错,曲解文意。原文说“并不是人类的情感与想象无法实现编码化,而是情感与想象无法在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中实现无差别的兼容”,是无法实现兼容,不是无法编码化;“人工智能终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错,无中生有。C.“都指出了人工智能写作本身的局限”错,无中生有。材料二并没有指出人工智能写作本身的局限。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说的是研发人工智能的深远意义。B.说的是人工智能与情感的关系。C.说明有些人对人工智能出现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这三项都与材料二第一段的观点不符。D.强调人工智能是人的工具,与材料二第一段中“人工智能写作的主体从根源上看是人”的观点一致。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材料一“人工智能只能以数理逻辑的方式运行,任何超出数理逻辑规范的存在都会被视为错误而被排除。人类则除了数理逻辑之外还有情感与想象等方式理解和把握世界”“并不是人类的情感与想象无法实现编码化,而是情感与想象无法在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中实现无差别的兼容”可知,当前人工智能只能以数理逻辑的方式运行,人类则除了数理逻辑之外还有情感与想象等方式理解和把握世界,而人类的情感与想象无法在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中实现无差别的兼容;②结合材料一“对人工智能而言,符号只是符号本身;但对人类而言,符号除了符号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承载的意义”“写作除了符号的逻辑关系之外,还有符号的象征关系,而抽离掉象征关系的写作是绝非完全意义上的写作”可知,对人工智能而言,符号只是符号本身,只有人类才能体验到符号的象征关系,而抽离掉象征关系的写作绝非是完全意义上的写作。【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结合材料一“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高枕无忧,无视奇点可能来临的风险预警,更不能忽略作为技术手段的人工智能在社会化普及与广泛性应用后潜在的多重危机。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虽然不能直接从根本上颠覆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写作,却具备强劲的间接影响力,即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人类观念认知的改变影响未来人类对写作的审美判断与价值追求”可知,人工智能在社会化普及与广泛性应用后存在潜在的多重危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人类观念认知的改变影响未来人类对写作的审美判断与价值追求,这需要引起警惕。②结合材料二“目前的人工智能写作看似‘以人为本’,实则被资本裹挟,资本逻辑演化出人工智能写作的负面效应”“大批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完成了课程作业,大批学者完成了学术论文创作,但这却给社会的公平正义带来严峻的挑战”可知,ChatGPT等人工智能写作给社会的公平正义带来严峻的挑战,被资本裹挟的人工智能写作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从这两点看,巴黎政治大学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③结合材料一“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处理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对人类现有语料库的深度学习,实现不同话语风格和差异表达方式”可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必然的趋势,完全禁止也不大可能,因此我们要更好地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降低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中的历日郑振铎“山中无历日”,这是一句古话,然而我在山中的历日却记得很清楚。我向来是不记日记的,但在山上我却有一本日记,每日都在上面写两三行东西。自七月二十三日,第一日在山上醒来时起,直到最后一日的早晨,即八月二十一日,下山时止,无一日不记。恰好是在山上三十日,不多也不少;预定要做的工作,也在这三十日内,差不多都已完成。当初我离开上海时,一个朋友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一个月。”我答道。真的,不多也不少,恰好是一个月。有一天,一个朋友写信问我道:“你一天的生活如何呢?我们只见你一天一卷的原稿寄到上海来,没有一个人不惊诧且佩服的。上海是那样的热呀,我们一行字也写不出呢。”我正要把我的山上生活告诉他们呢。在我的二十几年的生活中,没有像如今这样守着规则地生活,也没有像如今这样的那么努力地工作着。第一晚,当我到了山上时,天已经不早了.滴翠轩一点儿灯火也没有。我问心南先生:“怎么黑漆漆的不点灯?”“在山上,我们已成了习惯,天色一亮就起来,天色一黑就去睡,我起初也不习惯,现在却习惯了。”心南先生说。我有些惊诧,却不大相信。更不相信在上海起迟眠迟的我,会服从了这个山中的习惯。然而到了第二天绝早,心南先生照常地起身。这一夜我是暂时和他睡在一房的,也由不得我不起来,由不得我不跟他一同起身。“还早呢,才六点钟。”我看了表说。“已经太晚啦。”他说。果然,廊前的阳光已经照得满墙满地了。这是第一次,我倚着绿色的栏杆——后来漆成了红色,却更有些诗意了——看山景。没有奇石,也没有悬岩,全山都是碧绿色的竹林和红瓦黑瓦的洋房子。山形是太平衍了。然而向东望去,却可看见山下的原野。一座一座的小山,都在我们的足下,一畦一畦的绿田,也都在我们的足下。几缕炊烟,由田间升起,在空中袅袅地飘着,于是我们知道那里是有几家农户了,①虽然你看不见他们。空中有几片停着的浮云。太阳照在上面,那云影倒映在山峰间,可以明显地看见。“也还不坏呢,这山的景色。”我说。“在起了云时,漫山都是云,有的在楼前,有的在足下,有时浑不见对面的东西,有时诸山只露出峰尖,如在海中的孤岛,这简直可称为云海,那才有趣呢。我到了这山上,只见了两次这样的奇景。”心南先生说。这一天真是忙碌,下山到了铁路饭店,去接梦旦先生他们上山来。下午,又东跑跑,西跑跑。②太阳把山径晒得滚热的,它又张了大眼向下望着,人们的头上好像是一把火伞。只好在邻近的竹径中走走就回来啦。③在山上,雨是不预约就要落下来的,看天气还好好的,一瞬间,却已乌云蔽了楼檐,沙沙地来了一阵大雨。不久,眼望着这块大乌云向东驶去,东边的山与田野现出了阴郁的样子,这里却又是阳光满满地照着了。这一阵雨过去后,天气是凉爽得多了,我便又独自从竹林间的一条小山径,寻路到瀑布去。山径不算不峻峭,但却异常地好走。足踏在干竹叶上,柔柔的如踏在履铺了棉花的地板上,手攀着密集的竹竿,一竿一竿地递扶着,如扶着栏杆,任如何峻峭的路,都不会让人有倾跌的危险。莫干山有两个瀑布,一个是在这边山下,一个是在碧坞。碧坞太远了,听说路也很险。瀑布的气势是那么样的伟大,瀑布的景色是那么样的壮美;那么多的清泉,由高山石上,倾倒而下,水声如雷似的,水珠溅得远远的,只要闭眼一想象,便知她是如何的美丽迷人呀!我少时曾和数十个同学一同到南雁荡山旅游。那时是初春,我们还穿着棉衣。长途的跋涉,使我们都气喘汗流。但到了瀑布之下,立在一块远隔丈余的石上时,细细的水珠却溅得你满脸满身都是,阴凉的,阴凉的,立刻使你一点儿的热感都没有了;虽穿了棉衣,但却还觉得冷呢。面前是万斛的清泉,只向下不休地倾注,那景色是无比的美好,那清而宏大的水声,也是无比的美好。这使我到如今还记念着,这使我格外地喜欢瀑布与有瀑布的山。这一次到莫干山,小半的原因是那山里有瀑布。山径不大好走,时而石级,时而泥径,有时还要在荒草中去寻路。亏得一路上溪声潺潺的。沿了这溪走,我想总不会走错的。后来,终于是走到了。但那水声并不大,站近了,那水珠也不会飞溅到脸上身上来。虽有二丈多高,却只有两个人身的阔。那样萎靡的瀑布,真使我有些失望。然而这总算是瀑布,万山静悄悄的,连鸟叫声也没有,只有几张照相的色纸,落在地上,表示曾有人来过。在这瀑布下流连了一会儿,脱了衣服,洗了一个身,濯了一会儿足,便仍旧穿上衣服,与它告别了。却并没有怎么样的惜别。晚上,风很大。半夜醒来,只听见廊外呼呼地啸号着,仿佛整座楼房连基底都要为它所摇撼。④山中的风常是这样的。这是在山中的第一天。第二天也没有做事。到了第三天,清早就起来了,六点钟时,便动手做工。八时吃早餐,看报,看来信,邮差正在那时来。九时继续做,直到十二时。下午,又开始写东西,直到四时。那时,就要出门到山上走走了。却只在近处,并不到远处去。天未黑便吃了饭,随意闲谈着。到了八时,便各自进了房。有时还看看书,有时却立即去睡了。一个月来,几乎天天如此。下午四时后,如不出门游山,便是最好的看书时间了。山中的历日便是如此,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有规则地生活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山中的生活,叙述节奏舒缓,没有丝毫的浮躁之气,完美再现了山中生活的恬淡与闲散。B.朋友抱怨上海天气热,无法进行写作,并惊讶于“我”的高产,这从侧面表现出“我”在山中过着幽静的生活。C.作者一早跟着心南先生起身,看到了山中碧绿色的竹林和红瓦黑瓦的洋房子,以及莫干山云海的奇丽景色。D.作者详写在山中第一天的生活情况,略写第三天及之后从早到晚的时间安排,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运用第二人称“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读者进入情境,具有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B.句子②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酷热,照应了前文朋友来信中对天气炎热的抱怨。C.句子③描写了天气由晴转雨,进而又放晴的情景,凸显了山中天气变化之快,也暗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D.句子④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效果就更为强烈,突显了山中风大之常见。8.作者写想象与记忆中的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9.“山中无历日”出自唐朝诗人太上隐者的《答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太上隐者的“山中无历日”与郑振铎所说的“山中的历日”所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C8.①插叙想象与记忆中的瀑布表明作者对瀑布的喜爱,交代了作者前往莫干山的原因;②为后文描写莫干山瀑布作铺垫,并与其形成对比,凸显了莫干山瀑布的萎靡,表现了作者对莫干山瀑布的失望。9.同:①唐诗中的“山中无历日”与本文中的“山中的历日”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喜爱;异:②唐诗中的“山中无历日”宣扬的是隐者的出世思想,表现作者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对时间流逝不在意的人生态度;③而本文中的“山中的历日”则指向山中美好、有意义、值得被记录的生活,表现作者虽身处山林仍不忘世事,追求生活本质的人生态度。【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相关内容、赏析文本艺术特色能力。C.“以及莫干山云海的奇丽景色”错。莫干山云海的奇丽景色是心南先生口述的,不是作者亲眼看到的。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也暗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错。文章作者只是对天气的介绍,并不能暗示作者的情感变化。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分析写想象与记忆中的瀑布的作用,可从内容、结构方面进行作答。(1)内容上,文中写莫干山的瀑布时用了不少赞美的语句,如“瀑布的气势是那么样的伟大,瀑布的景色是那么样的壮美”“只要闭眼一想象,便知她是如何的美丽迷人呀”“那景色是无比的美好,那清而宏大的水声,也是无比的美好”,表明作者对瀑布的喜爱,而“这使我到如今还记念着,这使我格外地喜欢瀑布与有瀑布的山。这一次到莫干山,小半的原因是那山里有瀑布”则明确了交代了作者前往莫干山的原因。(2)结构上,下文就是写探访瀑布,“山径不大好走,时而石级,时而泥径,有时还要在荒草中去寻路。亏得一路上溪声潺潺的”,可知,前文写想象与记忆中的瀑布为后文描写莫干山瀑布作铺垫。由下文“后来,终于是走到了。但那水声并不大,站近了,那水珠也不会飞溅到脸上身上来。虽有二丈多高,却只有两个人身的阔。那样萎靡的瀑布,真使我有些失望”“与它告别了。却并没有怎么样的惜别”可知,写想象与记忆中的瀑布是与此处的瀑布形成对比,凸显了莫干山瀑布的萎靡,表现了作者对莫干山瀑布的失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唐朝诗人太上隐者的《答人》中的“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可知太上隐人是说深山中没有日历,所以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可见太上隐者对山林的喜爱。联系前两句,“偶来”,其行踪显得非常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全诗以诗人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山中的节气变化,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形象,宣扬的是隐者的出世思想,表现作者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对时间流逝不在意的人生态度。由“‘山中无历日’,这是一句古话,然而我在山中的历日却记得很清楚”“我正要把我的山上生活告诉他们呢”“在我的二十几年的生活中,没有像如今这样守着规则地生活,也没有像如今这样的那么努力地工作着”“山中的历日便是如此,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有规则地生活过”可知郑振铎所说的“山中的历日”也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但就内容看,本文中的“山中的历日”则指向山中美好、有意义、值得被记录的生活,表现作者虽身处山林仍不忘世事,追求生活本质的人生态度,这和太上隐者“山中无历日”表达的追求不同。综合以上分析,就二者所蕴含的情感的异同点分别概括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支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①,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支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百里奚虽贤,使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材料二: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②之患。(节选自《韩非子·用人》)【注】①缪公;即秦穆公,②马服:赵括父亲赵奢被封为马服君,此处指赵括。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彼信A贤B境内C将服D敌E国F且畏G夫H谁I暇J笑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属事焉”中的“属”与“举酒属客”《赤壁赋》)中的“属”意思不同。B.“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与“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知”意思相同。C.孔子,春秋时期儒学创始人,被尊为“至圣”,其教学思想有“有教无类”。D.备,同“惫”,指疲乏,与“圣心备焉”(《荀子·劝学》)中的“备”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孙支得到百里奚并很喜欢他,就把他献给秦穆公,后又请求秦穆公委任其官职。事实证明,公孙支是一个慧眼识珠的人。B.百里奚为秦穆公出谋划策无不得当,做事必定成功,他也因被秦穆公任用而有了名声,这印证了明君与贤臣相互成就的佳话。C.子路与子贡议论孔子的困顿遭遇,并认为孔子对自己的困境没有羞耻之心,颜回十分生气并将他们议论的内容告诉了孔子。D.孔子用在严寒、霜雪之后才能得知松柏的茂盛,来说明自己在陈、蔡两国所遭遇的困境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幸运,形象生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2)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14.材料一第一段与材料二都是阐述用人的话题,但它们讲述的方法及表达的观点并不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答案】10.BDG11.B12.C13.(1)百里奚没有得到赏识和重用的时候,从虢国逃跑又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2)如果自身得到了道,那么困窘和显达都是一样的,就像按寒暑风雨的次序交替出现一样。14.①材料一第一段通过讲述百里奚被秦穆公重用的故事,得出君主应广泛地寻求贤士的观点。②材料二是直接表明观点,即君主用人应做到“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再分别从“循天”“顺人”“明赏罚”三个方面说明如此用人的好处。【解析】【导语】材料一与材料二在主题上都围绕着用人之道展开。材料一通过秦穆公和百里奚的故事,强调信任和任用贤才的重要性,展示了明君与贤臣相互成就的关系。孔子的事例则进一步阐述了君子面对困境时应持达观态度。材料二则较为务实,强调用人须遵循自然法则,顺应人性,并合理奖惩,以提升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这两者结合诠释了古代用人智慧的不同维度。【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他,敌国都将畏惧他,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彼信贤”主语是“彼”,“信贤”是对“彼”的说明,从其后B处断开;“境内将服”和“敌国且畏”是两个结构一致的句子,各自独立成句,从DG两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及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属,委托;/劝请。句意:请求委任他官职。/举起酒杯向朋友劝酒。B.错误。知,知道;/同“智”,明智。句意:现在怎么知道世上没有像百里奚这样的人呢?/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C.正确。D.正确。备,同“惫”,指疲乏;/完备、详细。句意:宰予疲乏了。/圣人的心思全都具备了。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颜回十分生气”错,文中没有提到颜回生气,只是说“颜回无以对”,文中生气的是孔子。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亡”,逃跑;“传鬻”,转卖;“饭牛于秦”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秦饭牛”;“传鬻以五羊之皮”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五羊之皮传鬻”。(2)“穷达”,困窘和显达;“一”,一样;“序”,次序;“穷达一也”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①材料一第一段“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通过讲述百里奚被秦穆公重用的故事,得出“ 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即君主应广泛地寻求贤士的观点。②材料二“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是直接表明观点,即君主用人应做到“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再分别从“循天”“顺人”“明赏罚”三个方面说明如此用人的好处。参考译文:材料一:百里奚没有得到赏识和重用的时候,从虢国逃跑又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支得到百里奚并且很喜欢他,把他献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秦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的人却委任他官职,岂不是要被天下耻笑吗?”公孙支回答说:“信任贤人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给贤人而甘居其下,这是臣子的忠诚。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他,敌国都将畏惧他,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秦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他出的谋略无不得当,做事情必定成功,这并不说明他的贤能增加了。百里奚虽然是贤才,但如果不被秦穆公任用,也必定没有这样的名声。现在怎么知道世上没有像百里奚这样的人呢?所以君主中想要寻求贤士,不可不广泛地去寻求。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困厄,七天没吃饭,煮的野菜里也没有米粒。宰予疲乏了,孔子在屋里用瑟伴奏唱歌,颜回在外面择野菜。子路跟子贡在一起说:“夫子在鲁国被逐,在卫国隐居,在宋国(树下习礼时被人)伐倒树,在陈国、蔡国遭遇困厄。图谋杀害夫子的没有治罪,凌辱夫子的行为没有被禁阻,可是夫子还不停地弹琴吟唱,不曾中断过乐声。难道君子不懂得羞耻竞达到这样的地步了吗?”颜回没有回答,进屋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很不高兴,推开了琴,叹息道:“仲由和端木赐是小人啊。叫他们来,我告诉他们。”子路和子贡进来了,子贡说:“像现在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困窘了!”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呢?君子在道义上通达才叫作通达,在道义上困窘才叫作困窘。现在我固守仁义的原则,因而遭受混乱世道的祸患,这正是我应得到的处境,怎么能叫困窘呢?所以自我反省在原则上不感到内疚,面临灾难时不丧失自己的德行,严寒到了,霜雪降落之后,我因此才知道松柏的茂盛。在陈国、蔡国道遇的国厄,对我来说大概是幸运吧!”孔子凛然地换瑟而弹奏,子路志气高亢地手执盾类和斧类的兵器进行舞蹈。子贡说:“我不知道天的高远,不知道地的广阔啊。”古代得道的人,困窘时也高兴,显达时也高兴,高兴的不是困窘和显达。如果自身得到了道,那么因窘和显达都是一样的,就像按寒暑风雨的次序交替出现一样。材料二: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赏罚分明,那么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白就分明了。治理好国家的臣子,是用为国立功来履行职守的,是在官位上表现出才能才得到职务的,是尽力按法度办事来担任职事的。人臣应当能够适配他们的能力,胜任他们的官职,轻松地完成他们的任务,而没有在心里保存余力,没有对君主承担兼职的责任。因此在国内才没有心怀怨很的祸民,在国外没有像赵括那样轻敌冒进的祸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新构亭台,示诸弟侄白居易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啸傲①颇有趣,窥临不知疲。东窗对华山,三峰②碧参差。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注】①啸傲:做然自得地放声长啸。②三峰:华山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写诗人在数尺高的平台上搭建了茅屋,照应诗题,引出了下文对茅屋的介绍。B.诗人身穿黄葛,仰可摘果子,俯可采蔬菜,由此不难看出诗人安于平淡质朴的生活。C.“开襟”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虽身处夏日,但仍感到十分清凉。D.“啸傲”两句颇见雅趣,其意境与陶渊明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两句相类似。16.诗人在本诗中向弟侄们传达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概括。【答案】15.C16.①不必追求物质的富足,要有知足常乐的处世态度。②追求闲适的生活,享受生活与大自然的美好。③有志同道合的亲朋相伴,是一件人生快事。【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开襟’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错,“开襟”两句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夏日如秋时”意思是夏天像秋天一样凉爽。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诗人身穿黄葛,仰可摘果子,俯可采蔬菜,由此不难看出诗人安于平淡质朴的生活。②“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诗人身处新构亭台,享受生活与大自然的美好,可以傲然自得地放声长啸,可以敞开衣襟迎风而坐,享受夏日里如同秋日般的凉爽。③“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有弟侄儿们的陪伴,有亲人朝夕相随,是一件人生快事。(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感叹统治者不以历史为鉴,相继覆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3)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世纪80年代的中学地理课本里,曾有“桑基鱼塘”的词条解释,认为这种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不仅收益比种粮食高很多,且能保护生态环境,堪称中国农耕社会最为高级的农业形态,也是世界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桑基鱼塘系统在我国南方地区多有应用,因而南太湖流域是这一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诞生地,也是现今中国传统桑基鱼塘最集中、最大面积、保留最完整。桑基鱼塘的历史可上溯距今约2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古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因地制宜,将地势低洼处深挖为鱼塘,挖出的塘泥堆在鱼塘四周形成塘基,塘基既可防洪,①。五代时期,当地劝课农桑,大大推动了蚕桑业的发展。人们发现淤泥上生长的桑树格外茂盛,便在塘基上种植桑树。由此,“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模式初步形成。明清时期,桑基鱼塘得到快速发展,在湖州地区广为推行,一时间,“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造就了这方土地的繁盛,造就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灿烂历史,也造就了“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的长三角地区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新阶段,耕地资源日益紧张,不少地区填塘造地,加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②。与此同时,在国际丝绸业衰退的大背景下,当地居民重鱼轻桑,③,砍掉桑树,基塘比例逐渐失衡,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自然环境不断恶化。18.请根据文段内容,给“桑基鱼塘”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个字。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下列句子中的“为”和文中加点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家都为这件事的成功而高兴。 B.我准备请王教授为这本书写一篇序。C.战争过后,一些都化为乌有。 D.这本相册对我来说极为重要。22.如何才能让桑基鱼塘这颗“明珠”重放光彩?请你结合文段给当地政府提出三条建议。【答案】18.桑基鱼塘是一种通过以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为生产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的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系统。19.桑基鱼塘系统在我国南方地区多有应用,而南太湖流域是这一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诞生地,也是现今中国传统桑基鱼塘最集中、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20.①又可用于种植桑树②桑基鱼塘数量锐减③不断扩大鱼塘面积21.C22.①恢复和保护桑基鱼塘生态系统,避免填塘造地。②推动桑蚕业和渔业的均衡发展,促进基塘比例协调。③依托桑基鱼塘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正确下定义的能力。“桑基鱼塘”是要定义的具体概念,接着找“桑基鱼塘”的邻近属概念是“农业系统”,再找出来种差“以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为特色的循环生态系统”,最后将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定义句。通常采用的单句格式是“……是……”或“……叫……”。【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不当,“因而”前后无因果关系,将“因而”改为“而”;二是语序不当,将“最大面积”改为“面积最大”,和“鱼塘最集中”“保留最完整”保持结构一致;三是成分残缺,“保留最完整”缺少宾语中心词,在句末加“的区域”。【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由“既可”可知此处应有“又可”;内容上这里应写塘基的作用,防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淤泥上生长的桑树格外茂盛,便在塘基上种植桑树”,可填:又可用于种植桑树。②这里还是在说“桑基鱼塘”的情况,根据“不少地区填塘造地,加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砍掉桑树,基塘比例逐渐失衡”可推知,由于社会的变化导致桑基鱼塘数量少了,可填:桑基鱼塘数量锐减。③根据“重鱼轻桑”“砍掉桑树”可知,他们只想多养鱼,可填:不断扩大鱼塘面积。【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义的能力。原文中的“为”是动词“变成、成为”的意思,用于表示事物的状态或性质的变化。A.“为”是介词“因为”或“由于”,大家高兴的原因是这件事的成功。B.“为”是介词,给。C.“为”是动词“变成、成为”,战争过后,事物发生了变化。D.“为”是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建议的能力。“建议”一般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首先找出当下“桑基鱼塘”存在的问题。①如“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的长三角地区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新阶段,耕地资源日益紧张,不少地区填塘造地”,可提出建议:恢复和保护桑基鱼塘生态系统,避免填塘造地。②如“砍掉桑树,基塘比例逐渐失衡”,可提出建议:推动桑蚕业和渔业的均衡发展,促进基塘比例协调。③如“‘桑基鱼塘’……这种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不仅收益比种粮食高很多,且能保护生态环境,堪称中国农耕社会最为高级的农业形态”,可提出建议:依托桑基鱼塘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反对学校一遇到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就随意停课,强调应锻炼青少年的吃苦精神,提高他们的抗击打能力。对此,有人支持,认为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品质,何乐而不为?有人反对,认为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有人质疑,认为个人的成长总会遇到风雨,又何必人为制造苦难呢!身为青少年,你如何看待这项建议?请给于金明院长写一封信进行交流,署名为明华。要求:说真话,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选取了两会期间引起广泛关注的代表发言,既紧跟时事,又与青少年切身相关,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材料先是亮明了于金明院长的建议——“反对学校一遇到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就随意停课”,目的是为了“锻炼青少年的吃苦精神,提高他们的抗击打能力”。之后列出了“支持”“反对”“质疑”三种声音。考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声音”立意,也可以结合几种“声音”综合立意,也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与见解。无论怎样,如能做到辩证看待并有所侧重,才是最佳。事实上,于金明代表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我国的确存在一些地方因雨雪天气而频繁停课的现象。这些停课决策往往基于对学生安全的过度担忧,但却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和青少年的成长需要。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格,让孩子在困难中学会坚强。”当然,让青少年在适度的困难中锻炼成长,并不是要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上课。而是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引导,让他们学会面对和克服困难。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在极端雨雪天气中坚持上课,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安全风险,也有可能会给家长带来更大不便。更何况时代不同,境遇不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苦。如今的青少年少有人尝过老一辈生活的苦,但昔日的老一辈又有几人尝过如此激烈的学习压力之苦呢?更何况人为制造的苦,不一定能换来坚韧,反而可能带来一辈子的心理阴影。作文提示语提示考生,要以青少年“明华”的身份给“于院长”写一封信,交流自己对于院长所提建议的看法。考生需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正确,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缺一不可;写作时要特别注意交流的对象﹐充分考虑收信人的身份,措辞上讲究礼貌、注意分寸,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比如,考生可以先肯定于院长的提议,肯定这样的提议是基于对青少年个人以及整个青年一代的关爱,分析像于院长这样的老一辈人站位之高远;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关于“苦”的理解,时代不同,含义不同,可以倾诉这代青年所承受的压力,可以例举当代优秀青年能够吃苦的表现,让于院长放心;还可以针对下暴雨、暴雪时有没有必要停课发表看法,一般不会影响到学生生命的情况,可以不停课;如果考虑到有危险,可以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能正常上课,也可以不停课;但如果真的存在危险,则建议还是停课。最后回到于院长的初心上来,可以向于院长保证,我们这代青年一定能够完成时代使命,请国家和人民放心。立意:1.在适度的困难中磨砺自我,锻炼成长。2.吃苦,是最好的历练。3.吃苦不为了受苦,而是为了更好地成长。4.吃苦很重要,但不能人为制造苦难,吃不该吃的苦。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处理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对人类现有语料库的深度学习,实现不同话语风格和差异表达方式。从当前ChatGPT的一系列语言试验来看,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文本虽然尚未达到与人类写作完全一致的水准,但已初具标准文本的逻辑规范,甚至在某些模式化的应用类文体方面超过人类写作的平均水平。随着语料库的持续更新与算法的不断完善,未来人工智能在写作方面全面赶超人类似乎并非绝无可能。不过,从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样态来看,人工智能写作尚不具备完全取代人类写作的可能。当前所谓的人工智能写作本质上是数据算法支配下的符号自动生成,虽然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类文学特征,但却无法真正实现对人类情感与想象的编码。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无法实现并不是当前人工智能功能的局限导致的,而是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根本差异决定的。人工智能只能以数理逻辑的方式运行,任何超出数理逻辑规范的存在都会被视为错误而被排除。人类则除了数理逻辑之外还有情感与想象等方式理解和把握世界。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人类的情感与想象无法实现编码化,而是情感与想象无法在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中实现无差别的兼容。对人工智能而言,符号只是符号本身;但对人类而言,符号除了符号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承载的意义。符号与其承载的意义之间不是人工智能可以纳入计算的关系,而是只有人类才能体验到的象征关系。如果将写作的范畴严格限制在文字符号的逻辑排列之中,则存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写作的可能。但毋庸置疑的是,写作除了符号的逻辑关系之外,还有符号的象征关系,而抽离掉象征关系的写作是绝非完全意义上的写作。因此,人工智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复制人类写作的某些特征,却无法实现对人类写作的根本取代。虽然人工智能写作在短时间内并不具备完全取代人类写作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高枕无忧,无视奇点可能来临的风险预警,更不能忽略作为技术手段的人工智能在社会化普及与广泛性应用后潜在的多重危机。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虽然不能直接从根本上颠覆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写作,却具备强劲的间接影响力,即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人类观念认知的改变影响未来人类对写作的审美判断与价值追求。(摘编自赵耀《人工智能写作的局限性》)材料二:人工智能写作的主体虽然看起来是“人工智能”,但从根源上看还是人。人工智能是人创造的产物,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确证,凝结了人的无差别的社会劳动。每一次人工智能的迭代都凝聚了前期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人工智能生产的产品内嵌着价值理性,倾注了人的心血。因此,人工智能写作内含着人的主观意志,从根本上来说仍旧是人在写作。换言之,人工智能写作的迅猛发展,从赋能“八股文”式写作到日渐灵活化写作的跃升,彰显的是人的主体性作用的高度发挥。如果说传统人工写作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性,那么人工智能写作则体现了高科技工作者主体性的迸发。部分作者通过与人工智能写作应用的互动获得了创作灵感,是人的主体性的深度开发。人工智能写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人的能动性,但更多凝聚的是人类智慧劳动的结晶,代表的是人的主体性作用更深入的发挥。但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写作看似“以人为本”,实则被资本裹挟,资本逻辑演化出人工智能写作的负面效应。在“高效率”生产、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利益驱使下,快而不真、多而不精、博人眼球而不注重社会价值观营造的人工智能新闻信息层出不穷。美国媒体情报公司的一家客户公司曾因机器人对于一则虚假新闻报道的故意放大和扩散,市值下降几十亿美元。ChatGPT等智能化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貌似让大众实现了“写作自由”,收获了大批“活跃粉丝”,产生了巨额的“粉丝经济效益”,但这些公司只关心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如大批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完成了课程作业,大批学者完成了学术论文创作,但这却给社会的公平正义带来严峻的挑战。那些伏案疾书的作者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那些字字敲打成文的作品有可能不被待见。那些用辛勤汗水铸就的文章,有可能敌不过人工智能基于热点生成的“泡沫文章”。那些生活在“数字边缘”的人群没有机会接触人工智能写作工具,从而无法享受人工智能写作工具所带来的产品福利。而那些有条件并且热衷于利用人工智能写作应用的人,却能够在快速“借鉴”乃至“抄袭”的基础上形成文章。尽管存在着诸多争议与问题,人工智能写作应用依旧一路高歌猛进,大量资本争相追逐。换言之,人工智能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写作与阅读需求,但也要看到资本逻辑驱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摘编自吴雨星《人工智能写作的人学审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人工智能写作在模式化的应用类文体方面已经有超过人类写作的平均水平的范例,将来也可能全面赶超人类。B.人工智能与人类存在本质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无论如何定义写作的范畴,人工智能都无法取代人类写作。C.人工智能写作在本质上还是人的写作,其中凝聚着人类智慧劳动的结晶,高度发挥了人的主体性作用。D.当下人工智能写作被资本裹挟,有的公司凭借智能化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获取经济效益,但忽视社会效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创作文学作品尚处于初级阶段,当前人工智能功能存在的局限使其只能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类文学的特征。B.人类的情感与想象丰富复杂,机器无法对其实现编码化,但随着算法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终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C.两则材料都客观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写作,都指出了人工智能写作本身的局限和带来的影响,但两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D.在资本逻辑的演化下,利用人工智能写作新闻很可能会爆出一些不注重社会价值观的假新闻,对个人或企业造成伤害。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是我们人类正在从事的最为深刻的研究方向之一,它甚至要比火与电对我们的影响还要深刻。B.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智能机器能否产生情感,而是机器是否能够在没有情感基础的前提下产生智能。C.有些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出现会令人类自卑,但任何有头脑的人单是观察花朵就应该能感到自己的渺小。D.人工智能技术无论怎样发展,只要是作为技术,也就是处于工具地位,是作为人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工具。4.为什么说目前人工智能写作尚无法实现对人类写作的根本取代?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5.关于人工智能写作,巴黎政治大学要求禁止使用ChatGPT等一切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旨在防止学术欺诈和剽窃,国内外众多期刊也明确禁止使用ChatGPT生成的论文。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D4.①当前人工智能只能以数理逻辑的方式运行,人类则除了数理逻辑之外还有情感与想象等方式理解和把握世界,而人类的情感与想象无法在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中实现无差别的兼容;②对人工智能而言,符号只是符号本身,只有人类才能体验到符号的象征关系,而抽离掉象征关系的写作绝非是完全意义上的写作。5.①人工智能在社会化普及与广泛性应用后存在潜在的多重危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人类观念认知的改变影响未来人类对写作的审美判断与价值追求,这需要引起警惕。②ChatGPT等人工智能写作给社会的公平正义带来严峻的挑战,被资本裹挟的人工智能写作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从这两点看,巴黎政治大学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③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必然的趋势,完全禁止也不大可能,因此我们要更好地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降低其产生的负面效应。【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无论如何定义写作的范畴,人工智能都无法取代人类写作”错,曲解文意。原文说“如果将写作的范畴严格限制在文字符号的逻辑排列之中,则存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写作的可能”,即如果将写作的范畴严格限制在文字符号的逻辑排列之中,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取代人类写作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当前人工智能功能存在的局限使其只能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类文学的特征”错,曲解文意。原文说“这种无法实现并不是当前人工智能功能的局限导致的”。B.“机器无法对其实现编码化”错,曲解文意。原文说“并不是人类的情感与想象无法实现编码化,而是情感与想象无法在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中实现无差别的兼容”,是无法实现兼容,不是无法编码化;“人工智能终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错,无中生有。C.“都指出了人工智能写作本身的局限”错,无中生有。材料二并没有指出人工智能写作本身的局限。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说的是研发人工智能的深远意义。B.说的是人工智能与情感的关系。C.说明有些人对人工智能出现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这三项都与材料二第一段的观点不符。D.强调人工智能是人的工具,与材料二第一段中“人工智能写作的主体从根源上看是人”的观点一致。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材料一“人工智能只能以数理逻辑的方式运行,任何超出数理逻辑规范的存在都会被视为错误而被排除。人类则除了数理逻辑之外还有情感与想象等方式理解和把握世界”“并不是人类的情感与想象无法实现编码化,而是情感与想象无法在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中实现无差别的兼容”可知,当前人工智能只能以数理逻辑的方式运行,人类则除了数理逻辑之外还有情感与想象等方式理解和把握世界,而人类的情感与想象无法在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中实现无差别的兼容;②结合材料一“对人工智能而言,符号只是符号本身;但对人类而言,符号除了符号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承载的意义”“写作除了符号的逻辑关系之外,还有符号的象征关系,而抽离掉象征关系的写作是绝非完全意义上的写作”可知,对人工智能而言,符号只是符号本身,只有人类才能体验到符号的象征关系,而抽离掉象征关系的写作绝非是完全意义上的写作。【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结合材料一“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高枕无忧,无视奇点可能来临的风险预警,更不能忽略作为技术手段的人工智能在社会化普及与广泛性应用后潜在的多重危机。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虽然不能直接从根本上颠覆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写作,却具备强劲的间接影响力,即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人类观念认知的改变影响未来人类对写作的审美判断与价值追求”可知,人工智能在社会化普及与广泛性应用后存在潜在的多重危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人类观念认知的改变影响未来人类对写作的审美判断与价值追求,这需要引起警惕。②结合材料二“目前的人工智能写作看似‘以人为本’,实则被资本裹挟,资本逻辑演化出人工智能写作的负面效应”“大批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完成了课程作业,大批学者完成了学术论文创作,但这却给社会的公平正义带来严峻的挑战”可知,ChatGPT等人工智能写作给社会的公平正义带来严峻的挑战,被资本裹挟的人工智能写作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从这两点看,巴黎政治大学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③结合材料一“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处理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对人类现有语料库的深度学习,实现不同话语风格和差异表达方式”可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必然的趋势,完全禁止也不大可能,因此我们要更好地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降低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中的历日郑振铎“山中无历日”,这是一句古话,然而我在山中的历日却记得很清楚。我向来是不记日记的,但在山上我却有一本日记,每日都在上面写两三行东西。自七月二十三日,第一日在山上醒来时起,直到最后一日的早晨,即八月二十一日,下山时止,无一日不记。恰好是在山上三十日,不多也不少;预定要做的工作,也在这三十日内,差不多都已完成。当初我离开上海时,一个朋友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一个月。”我答道。真的,不多也不少,恰好是一个月。有一天,一个朋友写信问我道:“你一天的生活如何呢?我们只见你一天一卷的原稿寄到上海来,没有一个人不惊诧且佩服的。上海是那样的热呀,我们一行字也写不出呢。”我正要把我的山上生活告诉他们呢。在我的二十几年的生活中,没有像如今这样守着规则地生活,也没有像如今这样的那么努力地工作着。第一晚,当我到了山上时,天已经不早了.滴翠轩一点儿灯火也没有。我问心南先生:“怎么黑漆漆的不点灯?”“在山上,我们已成了习惯,天色一亮就起来,天色一黑就去睡,我起初也不习惯,现在却习惯了。”心南先生说。我有些惊诧,却不大相信。更不相信在上海起迟眠迟的我,会服从了这个山中的习惯。然而到了第二天绝早,心南先生照常地起身。这一夜我是暂时和他睡在一房的,也由不得我不起来,由不得我不跟他一同起身。“还早呢,才六点钟。”我看了表说。“已经太晚啦。”他说。果然,廊前的阳光已经照得满墙满地了。这是第一次,我倚着绿色的栏杆——后来漆成了红色,却更有些诗意了——看山景。没有奇石,也没有悬岩,全山都是碧绿色的竹林和红瓦黑瓦的洋房子。山形是太平衍了。然而向东望去,却可看见山下的原野。一座一座的小山,都在我们的足下,一畦一畦的绿田,也都在我们的足下。几缕炊烟,由田间升起,在空中袅袅地飘着,于是我们知道那里是有几家农户了,①虽然你看不见他们。空中有几片停着的浮云。太阳照在上面,那云影倒映在山峰间,可以明显地看见。“也还不坏呢,这山的景色。”我说。“在起了云时,漫山都是云,有的在楼前,有的在足下,有时浑不见对面的东西,有时诸山只露出峰尖,如在海中的孤岛,这简直可称为云海,那才有趣呢。我到了这山上,只见了两次这样的奇景。”心南先生说。这一天真是忙碌,下山到了铁路饭店,去接梦旦先生他们上山来。下午,又东跑跑,西跑跑。②太阳把山径晒得滚热的,它又张了大眼向下望着,人们的头上好像是一把火伞。只好在邻近的竹径中走走就回来啦。③在山上,雨是不预约就要落下来的,看天气还好好的,一瞬间,却已乌云蔽了楼檐,沙沙地来了一阵大雨。不久,眼望着这块大乌云向东驶去,东边的山与田野现出了阴郁的样子,这里却又是阳光满满地照着了。这一阵雨过去后,天气是凉爽得多了,我便又独自从竹林间的一条小山径,寻路到瀑布去。山径不算不峻峭,但却异常地好走。足踏在干竹叶上,柔柔的如踏在履铺了棉花的地板上,手攀着密集的竹竿,一竿一竿地递扶着,如扶着栏杆,任如何峻峭的路,都不会让人有倾跌的危险。莫干山有两个瀑布,一个是在这边山下,一个是在碧坞。碧坞太远了,听说路也很险。瀑布的气势是那么样的伟大,瀑布的景色是那么样的壮美;那么多的清泉,由高山石上,倾倒而下,水声如雷似的,水珠溅得远远的,只要闭眼一想象,便知她是如何的美丽迷人呀!我少时曾和数十个同学一同到南雁荡山旅游。那时是初春,我们还穿着棉衣。长途的跋涉,使我们都气喘汗流。但到了瀑布之下,立在一块远隔丈余的石上时,细细的水珠却溅得你满脸满身都是,阴凉的,阴凉的,立刻使你一点儿的热感都没有了;虽穿了棉衣,但却还觉得冷呢。面前是万斛的清泉,只向下不休地倾注,那景色是无比的美好,那清而宏大的水声,也是无比的美好。这使我到如今还记念着,这使我格外地喜欢瀑布与有瀑布的山。这一次到莫干山,小半的原因是那山里有瀑布。山径不大好走,时而石级,时而泥径,有时还要在荒草中去寻路。亏得一路上溪声潺潺的。沿了这溪走,我想总不会走错的。后来,终于是走到了。但那水声并不大,站近了,那水珠也不会飞溅到脸上身上来。虽有二丈多高,却只有两个人身的阔。那样萎靡的瀑布,真使我有些失望。然而这总算是瀑布,万山静悄悄的,连鸟叫声也没有,只有几张照相的色纸,落在地上,表示曾有人来过。在这瀑布下流连了一会儿,脱了衣服,洗了一个身,濯了一会儿足,便仍旧穿上衣服,与它告别了。却并没有怎么样的惜别。晚上,风很大。半夜醒来,只听见廊外呼呼地啸号着,仿佛整座楼房连基底都要为它所摇撼。④山中的风常是这样的。这是在山中的第一天。第二天也没有做事。到了第三天,清早就起来了,六点钟时,便动手做工。八时吃早餐,看报,看来信,邮差正在那时来。九时继续做,直到十二时。下午,又开始写东西,直到四时。那时,就要出门到山上走走了。却只在近处,并不到远处去。天未黑便吃了饭,随意闲谈着。到了八时,便各自进了房。有时还看看书,有时却立即去睡了。一个月来,几乎天天如此。下午四时后,如不出门游山,便是最好的看书时间了。山中的历日便是如此,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有规则地生活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山中的生活,叙述节奏舒缓,没有丝毫的浮躁之气,完美再现了山中生活的恬淡与闲散。B.朋友抱怨上海天气热,无法进行写作,并惊讶于“我”的高产,这从侧面表现出“我”在山中过着幽静的生活。C.作者一早跟着心南先生起身,看到了山中碧绿色的竹林和红瓦黑瓦的洋房子,以及莫干山云海的奇丽景色。D.作者详写在山中第一天的生活情况,略写第三天及之后从早到晚的时间安排,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运用第二人称“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读者进入情境,具有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B.句子②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酷热,照应了前文朋友来信中对天气炎热的抱怨。C.句子③描写了天气由晴转雨,进而又放晴的情景,凸显了山中天气变化之快,也暗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D.句子④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效果就更为强烈,突显了山中风大之常见。8.作者写想象与记忆中的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9.“山中无历日”出自唐朝诗人太上隐者的《答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太上隐者的“山中无历日”与郑振铎所说的“山中的历日”所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C8.①插叙想象与记忆中的瀑布表明作者对瀑布的喜爱,交代了作者前往莫干山的原因;②为后文描写莫干山瀑布作铺垫,并与其形成对比,凸显了莫干山瀑布的萎靡,表现了作者对莫干山瀑布的失望。9.同:①唐诗中的“山中无历日”与本文中的“山中的历日”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喜爱;异:②唐诗中的“山中无历日”宣扬的是隐者的出世思想,表现作者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对时间流逝不在意的人生态度;③而本文中的“山中的历日”则指向山中美好、有意义、值得被记录的生活,表现作者虽身处山林仍不忘世事,追求生活本质的人生态度。【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相关内容、赏析文本艺术特色能力。C.“以及莫干山云海的奇丽景色”错。莫干山云海的奇丽景色是心南先生口述的,不是作者亲眼看到的。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也暗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错。文章作者只是对天气的介绍,并不能暗示作者的情感变化。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分析写想象与记忆中的瀑布的作用,可从内容、结构方面进行作答。(1)内容上,文中写莫干山的瀑布时用了不少赞美的语句,如“瀑布的气势是那么样的伟大,瀑布的景色是那么样的壮美”“只要闭眼一想象,便知她是如何的美丽迷人呀”“那景色是无比的美好,那清而宏大的水声,也是无比的美好”,表明作者对瀑布的喜爱,而“这使我到如今还记念着,这使我格外地喜欢瀑布与有瀑布的山。这一次到莫干山,小半的原因是那山里有瀑布”则明确了交代了作者前往莫干山的原因。(2)结构上,下文就是写探访瀑布,“山径不大好走,时而石级,时而泥径,有时还要在荒草中去寻路。亏得一路上溪声潺潺的”,可知,前文写想象与记忆中的瀑布为后文描写莫干山瀑布作铺垫。由下文“后来,终于是走到了。但那水声并不大,站近了,那水珠也不会飞溅到脸上身上来。虽有二丈多高,却只有两个人身的阔。那样萎靡的瀑布,真使我有些失望”“与它告别了。却并没有怎么样的惜别”可知,写想象与记忆中的瀑布是与此处的瀑布形成对比,凸显了莫干山瀑布的萎靡,表现了作者对莫干山瀑布的失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唐朝诗人太上隐者的《答人》中的“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可知太上隐人是说深山中没有日历,所以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可见太上隐者对山林的喜爱。联系前两句,“偶来”,其行踪显得非常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全诗以诗人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山中的节气变化,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形象,宣扬的是隐者的出世思想,表现作者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对时间流逝不在意的人生态度。由“‘山中无历日’,这是一句古话,然而我在山中的历日却记得很清楚”“我正要把我的山上生活告诉他们呢”“在我的二十几年的生活中,没有像如今这样守着规则地生活,也没有像如今这样的那么努力地工作着”“山中的历日便是如此,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有规则地生活过”可知郑振铎所说的“山中的历日”也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但就内容看,本文中的“山中的历日”则指向山中美好、有意义、值得被记录的生活,表现作者虽身处山林仍不忘世事,追求生活本质的人生态度,这和太上隐者“山中无历日”表达的追求不同。综合以上分析,就二者所蕴含的情感的异同点分别概括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支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①,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支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百里奚虽贤,使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材料二: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欠款付款合同范本
- 气切病人的护理查房
- 电子物料基础知识培训
- 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 非电力相关原动机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北京市母婴护理员合同范本
- 仓库人员安全教育
- 全市燃气安全生产整治工作方案样本(5篇)
- 2024年度工作计划书模版(3篇)
- 2024年简单借款合同范文(2篇)
- 乐理试题(音程-三和弦)
- 三资系统操作手册
- 绵阳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
-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
- 微信公众账号授权书
- 钣金折弯K因子计算
- 生石灰(氧化钙)MSDS
- 中高层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刘学元)ppt课件
- 公司兼职销售人员管理制度.docx
- 夹套管施工方案最终
- 初中音乐-对花-课件-(2)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