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练0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点练习)(教师版)_第1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练0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点练习)(教师版)_第2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练0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点练习)(教师版)_第3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练0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点练习)(教师版)_第4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练0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点练习)(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0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点练习)(教师版)选择题1.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答案】B【答案】B项表示突出强调。A、C、D三项均表示特殊含义。故选B。2.(2019·全国Ⅱ)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答案】B【解析】引号在表示“特殊称谓”时,代指某一事物或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等。引号在表示“特殊含义”时,该词语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B项和例句中引号都表示形象化的比喻。A项表示突出强调。C项表示直接引用。D项表示讽刺和否定。故选B。3.(2020·全国Ⅰ)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答案】B【解析】B项和例句中破折号都起补充说明的作用。A项起解释的作用。C项起话题转换的作用。D项起总结上文的作用。故选B。4.(2020·新高考Ⅰ)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答案】B【解析】B项和例句中破折号都起话题转换的作用。A项起注释的作用。C项起语意转折的作用。D项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故选B。5.下列各句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B.《让子弹飞》中的三大牌:姜文、葛优、周润发一起出席了电影首发式。C.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D.“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冲刺。”【答案】A【解析】A项,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B项,“三大牌”和“姜文、葛优、周润发”是同位成分,不能用冒号,应去掉冒号或把冒号改为破折号。C项,一个句子中不能套用两个冒号,应将其中一个改为逗号。D项,将说话人的话分为两部分,“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应把冒号改为逗号。故选A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下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答案】B【解析】A项中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B项与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的含义。C项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D项中的引号表示讽刺和否定。故选B。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下文中“麒麟”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万人空巷,都来一睹其真容。A.“嘎——”,突然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B.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C.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D.据说这是稀世之宝——一种难得的良药。【答案】D【解析】D项与文段中“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A项中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B项中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C项中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跳跃或转折。故选D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下文第一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渺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自由地飞翔着。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流淌着一道清澈的溪流。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A.我们齐声朗诵起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B.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C.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D.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答案】B【解析】文段第一处省略号是省略同类列举事项,B项省略号作用与之相同。A项,用于引文的省略。C项,表示重复的词句的省略。D项,表示声音的延长。故选B9.下列各句中的顿号,和文中顿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文静如湖的吐露港,风软波柔,一片潋滟的蓝光,与其说是海的女儿,不如看作湖的表妹。港上的岛屿、半岛、长堤、渡轮,都像是她的配饰。入夜后,更亮起渔火与曳长如链的橘色雾灯。A.老王红头涨脸的,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乡亲们听了,更是怀疑他了。B.不用说,我们公司需要一种自由、民主、开放、宽容的氛围,事情才好办成。C.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题材;二、用字;三、表达;四、色彩。D.一般来说,律诗的第二、三联要求对仗。不管是五律,还是七律,都是如此。【答案】B【解析】B项与文中顿号都是用于句内并列词语之间。A项是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C项是用于序次词之后。D项是表示相邻两数字连用的缩略形式。故选B。10.下列各句中的逗号,和文中画线部分的逗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A.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启他不安分的人生。B.他这才意识到,生活已远不是他在学校里想象的那样。C.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D.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答案】C【解析】C项和画线部分中的逗号都是抒情的需要,要延长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A项是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停顿。B项是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D项是状语提前而需要停顿。故选C。11.下列各句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的凝重。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C.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D.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答案】B【解析】A项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分句间可以用分号。B项并列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C项如果是以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面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以用分号。D项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要用分号。故选B。12.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分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A.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①小令;②中调;③长调。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C.人受多种外力的作用,这些外力制约你、规定你、决定你;或者肯定你、否定你。D.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专心地垂着绿荫的。【答案】B【解析】B项和文中分号都是用于并列分句之间。A项是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C项是用在非并列的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后,此处表示选择关系。D项是用在非并列的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后,此处表示转折关系。故选B。13.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让很多国家的百姓仍痛苦地在病毒的威胁中载沉载浮;然而,有14亿人的中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却让所向披靡的新冠病毒退避三舍。这是不折不扣的奇迹。国不安然,何以家为?抗疫中的忧愁与欢喜,家和国一起经历。从各级政府到每一个国民,都担当大任,没有人置身事外。A.这首曲调如此组合,是想表现人和自然相处的和谐,还是热情和理智的重合?B.我现在实在走不开,请你来一下办公室好吗?C.就他这半吊子水平,我的戏能让他演?D.(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答案】C【解析】文中“国不安然,何以家为?”的问号表反问,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不安定的话,小家如何安定呢。A项“是……还是”表示选择问。B项用于问话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意见,用问句的形式征求对方的意见。是一种商量、请求的口气。C项“我的戏能让他演?”的问号表示反问,意思是我的戏不能让他演。与例句相同。D项“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属于一般疑问句。故选C。14.下列各句中的感叹号,和文中感叹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一片废墟中升起了五星红旗,从零开始构建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将西方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浓缩为一代中国人的回忆,消灭了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将小渔村变为世界都市,将小岗村变为改革前哨,将中关村变为创新高地,让千千万万的城市与乡村焕然一新,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A.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机枪射击口,就在这时,战士们冲出了战壕。“冲啊!为黄继光报仇。”B.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C.刚躺好,“轰!轰!轰!”几颗手榴弹在南面爆炸了,接着枪声就在村子里响起来,部队突围了。D.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答案】D【解析】D项和文中感叹号都表示赞叹。A项表示呼告。B项表示祈使。C项表示突出某种声音。故选D。15.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千里眼”“顺风耳”等铜质人头像,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更是极尽夸张,使人感觉惊讶和奇异;出土的青铜神树,繁茂的树枝、果实及花朵,尾在上、头朝下攀援在青铜神树上的神龙,让人们在惊叹之余常会产生这样的思考:古代蜀人铸造这件充满神奇想象力的青铜神树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学者认为这都是当时土地崇拜的体现物。三星堆遗址中还出土了多种形态的铜质人头像,这表明当时蜀人信仰着多种神祇。A.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阿Q正传》)B.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使他可以买一件夹衫,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为了忘却的记念》)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祝福》)D.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记念刘和珍君》)【答案】D【解析】D项和文中冒号都表示提示下文。A项表示总结上文。B项表示解释原因。C项表示总结上文。故选D。16.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分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美好生活表达了人存在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具有世界性,是各民族、国家普遍的向往、共通的命题;另一方面具有民族性,契合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在此当中形成的文化精神、文化心理。A.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B.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有人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C.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D.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答案】D【解析】文中分号表示并列关系,阐述了“美好生活”需要的两个方面:世界性和民族性。D项表示承接关系。A、B、C三项均表示并列关系。故选D。17.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老人曾以自己艰辛瑰丽的远行记述震动中国文坛,而在镜头前他表情漠然地坐在轮椅上。画面外歌声响起,大意是:妈妈,我还要远行,世上没有比远行更让人销魂的。他已不能行走,事实上那时已接近他生命的终点,但在这歌声中他的眼睛突然发亮,而且颤动欲泪。A.三七:中药名,即田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的功效。B.确定目标,明确方向,努力前行:这是人生路上我们应该做的。C.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上午好!现在我们开会了。D.大屏上显示出一行英文,意思为:感谢中国友人的帮助。【答案】D【解析】D项和文中冒号用在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的后面,均表示提示下文。A项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注释或说明。B项表示总结上文。C项用在称谓语的后面。故选D。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过午不食”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采用“过午不食”进餐方式的修行者,一般过着早睡早起、清心寡欲的生活,“过午不食”本身也是他们的一种修行。A.彭定康登上了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B.在无数人的执着坚守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C.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D.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留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答案】C【解析】C项和文中“过午不食”的引号表示着重强调。A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直接引用。D项表示讽刺否定。故选C。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古老的非遗文化正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B.多地“非遗购物节”纷纷上新。C.“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D.非遗文化正结合新时代元素“活”起来。【答案】B【解析】B项表示特定称谓。A、C、D三项都表示特殊含义。故选B。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为什么饿得前胸贴后背,就是瘦不下来?其实,能量守恒定律你是无法推翻的,你的困扰可能来自另一个因素——能量补偿机制。A.“也许有吧,——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B.“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C.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答案】D【解析】D项和文中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语言的间隔、停顿。B项表示语言的中断。C项表示总结上文。故选D。21.下面各句中的括号,和例句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戏曲以其本身的综合性质把各门艺术(音乐、文学、绘画、雕塑、舞蹈)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精致化。A.该建筑公司负责建设的工程全部达到了优良工程(的标准)。B.在古代这里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C.“的(de)”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D.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今河北省北部地区)。【答案】D【解析】文中括号内的内容是对前面“各门艺术”的解释说明。A项表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B项表示引语的出处。C项表示汉语拼音注音。D项表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故选D。22.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A.她哼起了《摇篮曲》:“小宝贝,快快睡,梦中会有我相随……”B.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C.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D.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答案】B【解析】B项和文中省略号均表示语意未尽。A项表示引文的省略。C项表示思维的跳跃。D项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故选B.23.下列对文中标点符号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当飞机越过一万多米的高空以后,一幅真正瑰丽的彩云图出现了。连绵起伏的云山絮岭,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由一色汉白玉雕砌而成的各式各样的宫阙亭榭,高高低低连成望不到头的长街新城。冰清玉润的月牙,像是“挂”在南天上,细看又无依无托,使人觉得好似从哪里飞来的一把神镰突然停在了那里。——这才是天空的真面目呢。人们往往把云和天搅混在一起,其实云层和天空本是两回事,这“拨开乌云见青天”之“青”,不是站在云头之上又如何体会得到啊?A.文中的分号区分了不同的语意,也可以改为逗号或句号。B.文中的破折号解释了前文内容,也可以去掉。C.文中的三处引号中,第一处和第三处的用法相同。D.文末的问号表示反问语气,也可以改为语气更强烈的叹号。【答案】D【解析】A项若把分号改为逗号则会造成语意层次混乱,改为句号尚可。B项破折号表示对前文内容的总结。C项第一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第二处引号表示引用,第三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故选D。二.综合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有人困顿潦倒,喝凉水都塞牙;有人①____________,到老也无灾咎。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比起杭州、苏州,它受到的蹂躏最多。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②____________的。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焦循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③____________: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也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生机盎然的三月,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漾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节选自《烟花三月下扬州》)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少年得志/顺风顺水/安常处顺/春风得意)②恰如其分(恰到好处)③耐人寻味(令人寻味)【解析】第①处,与“困顿潦倒”词义相反,强调人生顺畅得志,可填“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少年得志/顺风顺水/安常处顺/春风得意)”。飞黄腾达: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第②处,语境指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特别准确、恰当,可填“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第③处,语境指名字特别,让人琢磨,可填“耐人寻味(令人寻味)”。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瘦”与“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和闺女一般。B.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C.嘉峪关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不断续写富民兴陇的新篇章。D.我以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答案】D【解析】D项和文中“瘦”“小”的引号都表示强调突出。A项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直接引用。C项表示特定称谓。故选D。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比喻,把山水比作佳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扬州山水秀美、温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喜爱之情。②比拟,把扬州城拟作诗篇,赋予扬州特有的诗意、雅致的城市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欣赏之意。【解析】①“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运用比喻,是比喻中的暗喻,本体是“山水”,喻体是“佳丽”,“佳丽”指貌美的女子,把山水比作佳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扬州山水秀美、温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喜爱之情。②“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诗化”运用比拟修辞,本体是扬州城,拟体是诗篇,把扬州城当作诗篇来写,二者的相似点是有诗意、雅致,形象地突出了扬州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喜爱、欣赏之情。(二)(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答案】B【解析】B项与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都表示说话中间的停顿。A项,表示解释说明;C项,表示补充说明;D项,表示补充说明。故选B。5..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解析】分析此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可先总体点出具有相似性,再从形态、特点等角度分析相似性。此句把“车流”比作“水流”,将长而拥堵的车流的形状和黏稠的河水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二者的相似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车流很长,车辆很多,也表现出了塞车严重,车速缓慢。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解析】解答时,比较改句和原句在情感表达侧重点、语意语气、语体风格上的不同。同时根据语意和语气的差别,考虑句子的适用位置。(三)(2023年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答案】①三个重叠词语“处处,微微、早早”与“处、微、早”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②“处处”是“到处”的意思,比“处”范围更广,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③“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黄色之浅;④“早早”意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车的时间之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明确叠词的效果,如音韵美、画面美、渲染强化、描摹性。文中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显然比“处、微、早”在语意表达上更能强化文意。然后结合各自的语境分析。如“处处”,意思是“到处”“各个地方”“所有地方”,文中“处处显出干燥,结实”是说便道上到处都是干燥、结实的,而“处”意为某个地方,“处处”显然比“处”的范围广。如“微微”,意思是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是程度副词,两个“微”叠用形容程度更轻,文中“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是说黑土发黄的色彩很浅,在程度上比“微”更轻。如“早早”,比常时为早,很早,是时间副词,文中“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是说祥子拉车的时间很早,两个“早”叠用比“早”更能凸显时间之早。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