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1页
12 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2页
12 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包括《题临安邸》、《示儿》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古诗。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已学的古诗阅读方法,提高对古诗意境的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这些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有所关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这三首古诗,均选自古代名家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题临安邸》等三首古诗,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和审美创造能力。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古诗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4.实践参与与创新:鼓励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诗人情感。

2.掌握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难点:

1.古诗语言障碍,学生难以理解。

2.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解决办法与策略:

1.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描绘的景象,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诗中的意象。

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思维碰撞。

3.针对语言障碍,教师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和注释,帮助学生跨越理解障碍。

4.教师示范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在分析诗人情感时,结合诗人生活背景和创作情境,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3.信息化资源:古诗朗读音频、古诗意境图片、诗人简介文档。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教师示范朗读。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回顾旧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如《静夜思》等,让学生回忆古诗的基本特点,如韵律、意象等。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题临安邸》等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内容,讲解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诗句,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象,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师指导:在学生描述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并写出自己的感悟,下节课分享。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古诗。

教学过程的具体时间分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六、知识点梳理

1.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简称,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练的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著称。

2.《题临安邸》的作者及背景:本诗为南宋文学家林升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3.《题临安邸》的内容解析:

-“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了临安城(今杭州)的繁华景象。

-“西湖歌舞几时休”:反映了当时统治阶层的生活态度,对国家大事的忽视。

-“暖风熏得游人醉”:通过“暖风”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直把杭州作汴州”:指出当时的统治者将临安当作了故都汴州,忘却了国恨家仇。

4.《示儿》的作者及背景:本诗为南宋文学家陆游所作,是诗人临终前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的深切期望。

5.《示儿》的内容解析:

-“死去元知万事空”: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法,强调死后一切皆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分裂的悲痛。

-“王师北定中原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期望儿子在清明节时告诉他国家统一的消息。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及背景:本诗为南宋文学家辛弃疾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内容解析:

-“三万里河东入海”: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同时隐喻了国家的命运。

-“五千仞岳上摩天”:通过山的高耸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期望。

-“遗民泪尽胡沙尽”:表达了诗人对遗民的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人期待着国家统一的那一天。

8.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韵律:古诗的韵律包括平水韵、仄水韵等,要求诗人根据特定的韵脚进行创作。

-修辞手法: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这些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9.古诗的欣赏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通过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深入体会古诗的文化内涵。

10.古诗的写作实践:

-鼓励学生模仿古诗的写作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七、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多媒体手段,如播放古诗朗读音频和展示相关图片,来增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知,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我还引入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探讨古诗的情感和意象,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的兴趣不够浓厚,或者讨论的主题和方式未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

2.在教学方法上,我意识到自己在讲解古诗时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教育。

3.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传统的书面作业评价方式,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改进措施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课前准备一些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性活动,如古诗接龙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参与小组讨论打下基础。

2.在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