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4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4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4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4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04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考点2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斯塔夫里阿诺斯赞扬的考试制度是A.禅让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通过考试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是科举制,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的军事民主制,九品中正制是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行省制是元朝创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19年山东潍坊)央视《国宝档案》曾介绍过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赵秉忠状元卷。“状元”这一称号源于A.百家争鸣B.商鞅变法C.刺史制度D.科举制度【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贞观年间,参加科举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进士科举中的第一名,成为“状元”。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D。3.(2019年湖北黄石)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期,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实行考试的方式,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随后成为历朝选拔人才做官的主要标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19年山东德州)当你看到“及第”“进士”“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废除选官制度,改以考试选官,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唐太宗、武则天完善了科举制;隋唐时期,科举考试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故C符合题意;分封制、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5.(2019年江苏苏州)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可以推动教育发展、能够防止政权覆灭,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6.(2019年安徽节选)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一是人心所向。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答案】(1)ד宋朝”改为“陈朝”。【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故本题说法错误,应把“宋朝”改为“陈朝”。7.(2019年江西节选)穿越时空的伟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运河恩泽利千秋】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舮(zhúlú指首尾衔接的船只)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1)依据材料一,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利与弊。【答案】(1)利:贯通了不同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泽被后世等。弊:劳民伤财,激化社会矛盾。【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贯通了不同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泽被后世等;但是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激化社会矛盾。考点2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2019年山东滨州)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③文景之治④康乾盛世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①贞观之治发生在唐太宗时期;②开元盛世发生在唐玄宗时期;③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④康乾盛世发生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所以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②④,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2019年山东德州)一位同学以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为主题整理课堂笔记,做了如下表格,表中①②③应依次填写朝代在位皇帝盛世名称①文帝、景帝文景之治东汉光武帝③唐朝②开元盛世A.东汉、唐太宗、光武中兴B.西汉、唐高宗、光武中兴C.东汉、唐玄宗、王莽政权D.西汉、唐玄宗、光武中兴【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财政制度进行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东汉光武帝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腐败,结合所学可知,刘秀统治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史称“光武中兴”。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考点23盛唐气象1.(2019年重庆A)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A.农业耕作工具B.便捷的交通工具C.农业灌溉工具D.实用的生活用具【答案】C【解析】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材料中“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可知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C符合题意;耕作工具、交通工具、生活用具均不符合筒车的特点,A、B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19年福建)下图、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A.社会政治状况B.科举选才标准C.思想开放程度D.手工制作水平【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所以图片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手工制作水平,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3.(2019年重庆B)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经济的繁荣 B.文学艺术的兴盛C.政治的清明 D.社会风气的开放【答案】D【解析】古代封建是男权的社会,女子一般不主张参加社会活动。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的胡服”体现出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D符合题意;材料中描述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不是经济的繁荣、文学艺术的兴盛以及政治的清明,A、B和C不符合题意。故选D。4.(2019年重庆B)古代巴渝地区独具特色风土人情给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曾担任忠州(今忠县)刺史,喜爱巴渝一带的民歌竹枝歌,并创作竹枝词的唐代大诗人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刘禹锡【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担任忠州(今忠县)刺史,留下一百多篇诗文。白公祠系为纪念白居易,C符合题意;李白、杜甫和刘禹锡都没有担任过忠州(今忠县)刺史,A、B和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2019年湖南长沙)下图是唐代吴道子所画《先师孔子行教图》,该画像A.是研究孔子讲学直接证据 B.真实再现了孔子行教的场景C.表达了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 D.反映了唐代文化注重严谨慎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先师孔子行教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行教,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根据材料“唐代吴道子”可知这是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故C正确。BCD项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BCD项。故选A。6.(2019年山东潍坊节选)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答案】(1)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等。【解析】(1)依据材料“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反映了唐朝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反映了唐都长安经济繁荣,商业十分繁华;“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反映了唐朝文化发达;“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反映了唐朝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妇女地位提高。等等。7.(2019年山东德州节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交融】材料三(4)图1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哪一次改革?请写出其中两条改革措施。图2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交往?【答案】(4)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吐蕃(藏族)。【解析】(4)第一问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图1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第二问依据图片信息可知,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反映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考点2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2019年江苏南京)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A.诸子百家争鸣 B.大运河的开通C.中外交流频繁 D.都市生活繁华【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交通发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遣唐使来华、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是唐朝对外交往的著名事例。C选项符合题意;诸子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出现了百家争鸣高潮。参加争鸣的有十个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各家各以所长立学设教,相互攻诘、相互吸收,学术空气十分活跃。A选项不符合题意;隋炀帝时,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选项不符合题意;都市生活繁华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19年山西节选)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交流互鉴,推陈出新。李老师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四【协和万邦——推动文明互鉴】(5)根据下面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以“河·和·合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答案】(5)示例:“河·和·合”世界上各地区的文明丰富多样,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通过不同的交往方式产生了对世界影响深远的文明成就。大河流域孕育了古老的亚非文明。如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印度河流城的阿拉伯数字、佛教;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古代中国创造了甲骨文、青铜器等。各地区丰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文明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和平交往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古老的丝绸之路搭建了世界和平交往的桥梁,如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遣唐使来华,郑和下西洋,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入欧洲等,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古老的丝路上以和平友好的方式,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团结合作促进文明互鉴。如二战期间,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中、美、苏、英等不同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