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国际、全国或省内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戴银的重要原因。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摘编自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材料三:对于教育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就是精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弘扬工匠信仰坚定、矢志报国的爱国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弘扬工匠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典型引路、正向激励等多种措施,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着力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主流意识,真正让劳动成为最光荣的价值追求,让劳动者成为社会最受尊敬的人。工匠的成长路径和事迹表明,一勤天下无难事,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只要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就能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把传播工匠故事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工匠进学校、工匠讲堂等活动,组织老师学生聆听工匠事迹,弘扬工匠精神,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工匠的事迹引导青年大学生勤勉为人、勤奋学习、勤恳工作。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急功近利、急于成名的浮躁情绪和心态,广大教师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匠精神,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追求。广大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坚持以师德建设为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建立完善的师德激励机制,重师德激励,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摘编自李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弘扬工匠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尽管工匠与新时代新世界有些脱节,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丰富了人类文明。B.坚守“工匠精神”,要以强化中国制造,传承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力量为落脚点。C.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继承,时移世易,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D.只要广大教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就可克服目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心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新时代,“工匠精神”须追求极致,一举取得成功。B.新时代工匠大多承担大机器生产下众多工序中的一环,产品须靠团队协作生产。C.培育工匠精神,教育重点要放在政治素质、劳动情怀、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方面。D.学校践行“工匠精神”,要强化思想引领,也要传播工匠故事,还要践行工匠品格。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分)A.精雕细琢鲁班传,欲抱不平牵苦缘。造就斧斤单面砍,休从墨线两头弹。栋梁有榫知轻重,案几无钉试易难。鸡翅紫檀精品鉴,勾心斗角悟方圆。B.中华从来多匠人,情怀悠悠默无闻。春秋梓庆削钟,簨业兽形工鬼神。爵禄不怀名利澹,巧拙已忘敬畏真。术达极致近于道,专注走心风骨魂。C.今逢华诞意如潮,放眼中华尽舜尧。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繁荣富裕民心悦,舒畅和谐积弊消。国阜政廉家运畅,复兴大梦看今朝。D.先辈唯求制器真,考工铸范戒欺心。曲突徙薪治未患,琢磨切磋郢匠斤。邀利目前失大义,内诚外信可为根。既急蹄乃需徐步,勇毅笃行工匠魂。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三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采蒲台孙犁越过平原,越过一条大堤,就是白洋淀水乡了。这里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澈得发黑色。芦苇万顷,俯仰吐穗。自从敌人在白洋淀修起炮楼,安上据点,抢光白洋淀的粮食和人民赖以活命的苇,白洋淀的人民就无以为生。鱼米之乡,变成了饿殍世界。正二月间,正是环境残酷、白洋淀的人们没法生活的时候,县里派我到这一带组织渔民斗争,就住在采蒲台。①采蒲台是水淀中央的一个小村庄,平常敌人扫荡不到。支部书记把我领到紧靠水边的曹连英家去住下。每天,天不明,这一家人就全起来了。曹连英背上回子,沿着冰上的小路,到砸好的冰窟窿那里去掏鱼。小红穿一件破花布棉袄,把苇放在院里,推动大石磙子来回碾轧。她整天在苇皮上践踏,鞋尖上飞破,小手冻得裂口。轧完苇,她提上篮子去挖地梨。直等到天晚了才同一群孩子沿着冰回来,嘴唇连饿带冻,发青发白;手指头叫冰凌扎得滴着血。娘抬头看见,眼里含着泪说:“孩子饿了,先去吃块糠饼子吧!开了凌,我们拿上席到端村去卖,换些粮食。”小姑娘嚼着冰硬的饼子说:“粮食,粮食,什么时候我们才有粮食吃呀。”说完,她望着我。娘笑着说:“对,跟同志要吧!他是咱们的一个指望,他来了,我们就又快过好日子了!”我看在眼里,也酸酸地难过,就说:“开了凌,我们去弄些吃喝来!”说着,连英也背着回子回来了,把鱼倒在筛子里,说:“淀里起风了,凌就要开!”这一晚上,我听见小红在外间屋地下一边编席一边唱:眉子细,席子白,八路同志走了你还要来。你们远出在外,敌人,就上咱的台阶!你快快打回来,你快快打回来!风越刮越大,整整刮了一夜。第二天,我从窗口一看,淀里的凌一丝也不见,全荡开了,一片汪洋大水,打得岸边劈劈拍拍地响。这天正是端村大集,各村赶集的小船很多。小红和她母亲,也要带着编好的席、织好的网,到集上去换粮食,我也跟着到集上看看。赶集的人很多,那些老乡们都是惊惊惶惶的。我跟着小红娘到了席市。席一捆一捆并排放着,卖席的妇女都眼巴巴望着南边大梢门那里,等候着那收席的汉奸出来。很久不见有人出来。巳时以后,那个收席的大官员,本街有名的地主豪绅冯殿甲家的大少,外号“大吉甲”,才前呼后拥地出来。他一手拿着一个丈量席子的活尺,一手提着黑色印桶。收席的像员大将,站在席边,把尺丈一抛说:“五百!”小红的娘吃了一惊,抬起头来说:“先生,这样的席五百一领呀?”

收席的说:“这是头等价钱!”小红的娘叹口气说,“先生,你说小米子多少钱一斗啊?”“我买的是你的席,我管你小米子多少钱一斗?”收席的愣着眼说,“不卖?好,看第二份!”他从她的席上踏过,就来看第二家的席。小红的娘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席上。第二家卖席的是个年轻人,五百一领,他哭丧着脸答应了,收席的就啪啪地在席上打上印记,过去了。年轻人一边卷着自己的席,一边回头对小红的娘说:“谁愿意卖呀!可是你不卖就是死路一条,除了他这里,你没有地方去买苇,他又不让别的客人来收席!大嫂,我看你还是卖了吧!”年轻人弯腰背起他那一捆席,到梢门口里换票去了。背席进去的人,手里捏着一沓票出来换苇或是换米去了。太阳已经过午。小红的娘抬头看见了我,她许是想起家里等着她弄粮食回去,就用力站起来,一步一步挪到收席的汉奸那里说:“你收了我那一份席吧!”“你不是说不卖吗?怎么样,过了晌午,肚子里说话了吧,生成的贱骨头!”小红的娘卖了席,背进去换了一沓票出来。②我到梢门口那里一望,看见院里和河码头上,敌人收的苇席,垛得像一座座的山。我心里想:这一捆捆的、一张张的席都是这一带的男女老幼,不分昼夜,忍饥挨冻,一尺一寸织成了的。敌人收买席子的办法是多么霸道!这些卖席的人,竟像是求告乞讨,买席的一定要等到他们肚里饿得不能支持的时候,才肯成交。这还不如明抢明夺!他们设下一层层的圈套拴得老百姓多么紧!晚上,就召集人们开会。支部书记说:“同志,你知道,我们这围村子不大,却是个出鱼米的富庶地方。自从敌人在端村、关城、同口一带安上据点炮楼,扒大堤破坏了稻田,人们就没有粮食吃。我们这里出产好苇,远近驰名,就是织席编篓,也吃穿不尽。敌人和汉奸们又下令,苇席专收专卖,抢了席子去,压低席的价钱,把人们逼到绝路上来了。③端村大街,过去是多么繁华热闹!现在一天要饿死几口人!再有一年工夫,我们这水淀里就没有人了!”我说:“我们要组织武装,寻找活路。我们把村里的枪支修理一下,找几只打水鸭的小船,组织一个水上游击队,先弄敌人的粮食,有了粮食,什么也就好办了。”游击小队组织起来,一共有十只小船,二十个人。我们就在村南一带去年没有收割的大苇塘里驻扎,每天拂晓和黄昏演习。④有一天,小红在淀里顺着标志收鱼篓,看见敌人一只大船过来,她绕着弯飞快地来告诉我们。我们在大苇塘附近,第一次袭击了敌人,夺回一大船粮食,分给采蒲台的人们吃。直到现在,白洋淀还流行着这首描写了真实战斗情况的歌:队长下命令,弟兄往前冲,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打得他们见了阎王。盒子大枪敛了一大舱;嘿!一大船粮食送进大苇塘!(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天天不明,曹连英一家就都起来干活。这一部分的描写不仅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坚韧的品质,还反映了当时百姓生存艰难。B.对“收席大少”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了贪婪蛮横、趾高气扬的汉奸形象,生动刻画了其为虎作伥、鱼肉百姓的丑恶嘴脸。C.从卖席年轻人的话语中可看到敌人收席子的霸道一面,这和后文“我”的心理活动相一致,都直接表现了敌人的狡诈和阴险。D.小说以“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展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存环境和人物面貌,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地方色彩。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①交代了住所的地理位置和具体情况,“水淀中央”“扫荡不到”“紧靠水边”都有助于“我”隐蔽在群众中。B.句子②描写了敌人收的苇席堆叠如山的画面,也反映普通百姓在面对敌恶势力时饱受压迫、麻木不知反抗的情状。C.句子③通过对比端村大街过去和现在的景象,突出了人民的苦难现状,表现了支部书记的愤慨和与敌抗争的决心。D.句子④通过对小红动作的描写,不但展现了她勤劳、机智、勇敢的一面,而且体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信任和默契。8.小说以白洋淀流行的歌为结尾,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9.本篇小说与《百合花》都以诗意的方式叙写战争,请分析两篇小说的相同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文本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选自《荀子·劝学》)文本二: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①者,兑②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③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④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选自《吕氏春秋·劝学》)【注】①说:说教。②兑:通“悦”。③硾(zhuì):拴上重物往下沉。④堇:药毒草名,根部有剧毒。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原指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俗称君主,此处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C.彰,指彰显,与《荀子·劝学》中“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的“彰”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劝学》通过积土成山兴风雨、积水成渊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才能拥有智慧,具备圣人情怀的论断。B.《荀子·劝学》中“骐骥-驽马”“朽木-金石”这两组对比的比喻,着重表明“积”与“不积”必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C.《吕氏春秋·劝学》指出君主父母不能得到忠孝之臣的原因是不懂道理信义,而不懂道理信义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D.《吕氏春秋·劝学》善用比喻,批判当时学生不听教化、自以为是,而老师只顾说教,不懂如何使人心悦诚服的社会现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田舍

范成大①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①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诗歌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指成熟的稻子一望无际。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农人相互吆喝着扛着锄头前去修筑打谷场,能让人联想到当时的情景,渲染了农忙的气氛。B.本诗写了农人筑场、儿童眠叶等几组跳跃性镜头,看似不相统属,实则一线贯串。C.本诗和杨万里《插秧歌》相同点颇多:均为五言律诗,均反映农村生活,表现了劳动的艰辛。D.尾联前句直抒胸臆;后句以景结情,金黄的稻子直铺天边,凸显了水稻丰收在望的场景。16.赏析颔联的景物描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体现了周瑜的赫赫战功。(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巨大的声响震荡着岩石、泉水、深林、峰峦的两句是“,”。

(3)《琵琶行并序》中多次写到月亮而其作用各不相同:描写月色,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一句是“”;而“”一句则浓缩了琵琶女的卖唱人生,感慨时光白白消磨。(4)杜甫《登高》中,“,”两句写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5)《归园田居》中“,”两句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衬托出和谐、安宁的意境。(6)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走进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正在展出。头戴斗笠,脚穿木屐,双手撩起衣摆,展厅起点处明代朱之蕃所绘的苏轼像轴,让不少观众对苏轼有了直观印象。这是苏轼流放儋州时的生活写照,尽管极其艰苦,他仍

,以著书为乐。以《苏轼宦游图》为引,展览利用大量文物、图像和诗文串联起苏轼人生中的亮点。陕西凤翔是苏轼政治生涯的起点,他深入民间与百姓一起抗旱救灾,著名的“喜雨亭”“凌虚台”皆有图文展示,生动直观。借助视频技术,西湖一角被“搬进”展厅,苏轼两入杭州赈灾放粮、疏浚运河的故事娓娓道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了解苏轼在密州惩治盗贼、整顿军政的事迹后,观众重读这首词,内心激荡,豪情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中年以后苏轼接连被贬,远至海南岛。四海飘零中,他进入创作高峰。展览展出了明代许光祚书《记承天寺夜游》、清康熙款青花后赤壁赋笔筒等文物,苏轼影响之深远,③

。展览还围绕苏轼的爱好专设了一个单元,穿行在展厅中,看苏轼纵情山水、饮茶品酒、制作美食,④

的展品叙说着“此心安处是吾乡”。宋代四川的产业兴旺,催生了文化昌明、人才辈出的局面。本次特展将背景介绍贯穿始终,通过一件件文物向观众呈现出苏轼成长的时代风貌,使人们能够走近他丰盈的精神世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

(2)

(3)

(4)

19.下列句子中的“让”与文中划线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B.公共场所不让吸烟。C.事情发生太突然了,让他不知所措。D.他让自行车给撞了。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①_______。他的性格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观其一生,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②______;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展”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③__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四、写作(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生活中,我们会寻找各种指南:旅行时,寻找景点打卡指南;休息时,寻找独处“充电”指南;压力大时,寻找情绪稳定指南……人与人之间未必有着相同的生活境遇,但还是会倾向于寻找经验的依托——指南。然而,有了指南,生活就会变得更好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3分)B2、(3分)A3、(3分)C4、(4分)①爱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