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南纬40°-60°的海域是航海家们去南极路上必经的“鬼门关”。那里以多变的天气和狂风巨浪著名,常年盛行五六级及以上的大风和持续不断的涌浪。完成下面小题。1.南纬40度-60度被称为航海家“鬼门关”主要原因是()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B.受盛行西风带影响C.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 D.受极地东风带影响2.与南半球同纬度相比,北半球40°-60°的海域风浪较小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不同 B.地势起伏不同C.海陆分布不同 D.洋流性质不同【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纬40度—60度常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风大浪急,所以被称为航海家“鬼门关”,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2题详解】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弱相同,故A错误;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地势起伏不同,但与风浪大小关系不大,故B错误;与南半球同纬度相比,北半球40°-60°的海域风浪较小的原因是海陆分布不同,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小,陆地摩擦力大,西风风力较弱,风浪小,故C正确;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洋流性质不同,但与风浪大小关系不大,故D错误。所以选C。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鄂霍次克海位于()A.欧亚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4.图中板块边界类型及宏观海底地形是()A.消亡边界海沟 B.生长边界海沟C.消亡边界海岭 D.生长边界海岭【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美洲板块包括北美洲、南美洲全部及亚洲的俄罗斯东部,故鄂霍次克海位于美洲板块,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图示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及美洲板块的交界处,是消亡边界,由于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海底的地形为海沟,海岭是生长界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此次航天员将在轨将驻留6个月执行航天任务。完成下面小题。5.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和北京属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是()A.17/24 B.7/24 C.5/8 D.7/86.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间站绕日运行角速度不变 B.全球极昼范围先变小后变大C.北京昼夜差值先变大后变小 D.悉尼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答案】5.C6.C【解析】【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时,北京时间为2023年10月26日11:14,即东八区区时为26日11:14,据此可计算得知,西3区为26日0:14,西4区为25日23:14。因此西三区往东到东12区为和北京属于同一天的范围,共占15.5个时区,约占全球的5/8,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故时间从2023年10月26日到2024年4月26日,其间经过近日点,因此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先快后慢,A错误;在此期间直射点先向高纬移再向低纬移,全球极昼范围先故变大后变小,B错误;在驻留期间,直射点先直射点先向高纬移再向低纬移,北京昼夜差值先变大后变小,C正确;悉尼在南半球,直射点先在南半球后在北半球,因此悉尼先昼长夜短后再昼短夜长,D错误。故选C。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早在18世纪就存在海参贸易航线。每年12月份“茫咖撒人”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向东至卡奔塔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加工,于7月份向北回到望加锡;再通过华商输送到中国厦门,能满足当时中国海参需求的1/4;如图为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7.与图中甲地相比,望加锡降水量更多的原因是()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更长 B.受盛行西风控制时间更长C.受东南信风影响大 D.受东北信风影响大8.茫咖撒人选择12月前往澳洲的原因主要是()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C.受西北风影响,顺风顺水 D.受东南风影响,顺风顺水【答案】7.A8.C【解析】【7题详解】两地降水多的月份均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由于赤道低气压带的南北移动,会造成时间差异;望加锡纬度更低,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更长;甲地纬度较高,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稍短,A正确。两地纬度位置较低,不受西风带影响,B错误;东南信风不是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C错误;两地位于南半球,受东北信风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A。【8题详解】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至该地左偏成西北风,帆船要利用风力,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往东南方向航行,所以12月沿着盛行西北风时南下,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下图为局部经纬线网及太阳高度等值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P点的地理坐标是()A.70ºN,120ºE B.70ºN,60ºW C.90ºN,60ºW D.90ºN,120ºE10.此时,图中Q点的地方时和日影朝向分别是()A.0;西南 B.6;西南 C.0;西北 D.18;西北【答案】9.B10.B【解析】【9题详解】图示为太阳高度角等值线示意图,等太阳高度线的差值为30°,由此可得中心点的太阳高度为90°,即,该点为太阳直射点,其纬度为20°N,P点的太阳高度为0°,所以P点的纬度为70°N且为出现极昼现象最低的纬度;当极地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0点日出,0点日落,故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0°E,故P点所在经线为60°W。综上P点的地理坐标为(70°N,60°W),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Q点在赤道上且太阳高度角为0°,结合上题可得Q点位于晨线上,即Q点为赤道与晨线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所以Q地的日影朝向西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月份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亚盛行东北风 B.太阳直射点南移C.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高压切断 D.我国东南沿海进入台风频繁期12.再过半年后,悉尼当地()①盛行偏东风②进入高温多雨季节③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④森林进入防火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1.D12.A【解析】【11题详解】图示地区澳大利亚大陆为高压控制,应为南半球的冬半年,则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直射点北移,南亚此时盛行西南风,AB错误;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C错误;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我国东南沿海进入台风频繁期,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悉尼位于南半球,半年后为南半球的夏季,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偏东风,进入高温多雨的季节,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降水丰富,森林不易发生火灾,①②正确,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中美洲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是连接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狭长陆地,气候类型多样。图为中美洲部分区域以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3.乙地降水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A.信风遇地形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 B.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暖流增温增湿 D.靠近海洋14.1—4月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主要原因是该时期甲地()A.正午太阳高度增高 B.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C.受暖流影响强 D.地势较高,地处阳坡【答案】13.A14.B【解析】【13题详解】据图可知中,乙地位于低纬度中美地峡的东侧,同时也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A正确;赤道低压带会随季节而移动,当地显然不能终年受其控制,B错误;沿岸暖流会增温增湿,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甲地也靠近海洋,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1—4月甲地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均在增高,白昼时间在逐日延长,故A、C错误;由气候资料图可知,1—4月甲地降水稀少,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上升幅度大;乙地因该时期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偏低。B正确;地势因素不会因季节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B。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和月均温累加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5.该地气候主要特征是()A.夏季温和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C.冬季温和多雨 D.冬季寒冷干燥16.当浙江盛行冬季风时,该地()A.受副高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B.主要盛行西南风C.主要盛行西北风 D.河流进入枯水期【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解】由该地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可知,降水相比上月变化大的月份降水多,图中显示5、6、7、8月份降水相比上月变化大,由月均温累加曲线图可看出,相对于其他月份,12、1、2月气温变化幅度大,此时气温高,因此为夏季,据此可知,降水最丰富的季节是5、6、7、8月份,集中在冬季,该地冬季多雨,夏季干燥,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6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当浙江盛行冬季风时,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河流进入枯水期,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下图为“某地地表地层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7.沿MN一线的地质剖面图最可能是()A. B.C. D.18.该地的地层侵蚀面形成于()A.e之后,f之前 B.b之后,c之前C.f之后,g之前 D.a之后,b之前【答案】17.C18.A【解析】【17题详解】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N海拔高于M,B、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a到d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可知为背斜构造,且M到N剖面图没有穿过a岩层,D错,C正确。故选C。【18题详解】从图中看,侵蚀面位于褶皱和f岩层之间,可判断出形成晚于褶皱,早于f岩层,C错;侵蚀面形成于abc之后,BD错误;褶皱岩层中e岩层形成最晚,因此侵蚀面形成于e之后,f之前,A正确。故选A。2023年10月23日,德国厄林根市(49°N,9°E)一学校的同学来浙江某中学(30°N,119°E)进行为期一周交流学习,并参加了7点35的升旗仪式,图为当时升旗图片。完成下面小题。19.升旗时,图片拍摄的方向及德国厄林根市当地地方时是()A.东北,0:15 B.东南,0:15C.东北,0:11 D.东南,0:1120.德国学生交流期间,该中学与德国厄林根市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A.持续不断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答案】19.D20.D【解析】【1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为2023年10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浙江日出位于东南方向;此时北京时间为7点35,则厄林根市的地方时=7点35-(120°E-9°E)×4分钟=0:11,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0题详解】该学校与德国厄林根市两地都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之差是恒定的,所以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始终不变,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如图示意地球上两个不同纬度地点在不同日期的日出时间变化。完成下题。21.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更大 B.乙的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更大C.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D.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并于当地时间6时日出,甲地日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5时,甲地地方时比国际标准时间早一个小时,故甲地位于15°E;乙地日出时国际标准时间约为3时30分,乙地地方时比国际标准时间早2小时30分,故乙地位于37.5°E。由于12月22日至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图中甲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晚,说明昼长变短,故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变长,位于北半球。综上可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C错误,D正确;甲地地方时比国际标准时间早一个小时,故甲地在12月22日的日出地方时为1时,昼长为22小时,应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由于12月22日乙地日出的国际标准时间是6点,当地时间是8点30分,其昼长是7小时,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二者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均为46°52′,所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相同,A错误;由图可知,乙地从12月22日到3月21日日出时间的变化小于甲,所以甲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更大,B错误。所以选D。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地质简图,图中F1、F2为断层线,K为地层不连续面,地层由老及新依次是O3、S1、S2、S3、D1、C1、C2、C3、P1。完成下面小题。22.F1、F2和K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F1、K、F2 B.F1、F2、K C.F2、K、F1 D.F2、F1、K23.甲处的构造地貌及形成原因为()A.向斜山—内力挤压 B.背斜谷—外力侵蚀C.断层谷—断裂下陷 D.地垒山—断裂抬升【答案】22.C23.B【解析】【22题详解】F1、F2为断层,K为地层不连续面。从图中可看出,F2两侧的同一种岩层发生断裂位移,其上是K断面,K断面以上有C1、C2、C3,可看出F2早于K断面先形成。从断层线F1可看出该断层还使得C1、C2、C3等岩层发生了断层位移,表明F1晚于这些岩层形成,且F1也使得K断面发生了错位,所以F1形成晚于K断面,其先后顺序为F2、K、F1,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3题详解】从等高线数值的空间分布看甲地为谷地,A错误,D错误;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甲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B正确;甲地离图中断层线较远,不是断层谷,C错误。所以选B。雾是近地面大气冷却降温,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时凝结而成。锋面雾是指锋面附近出现的雾,因其随锋面降水而产生,又称雨雾或降水雾。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段,地势西高东低,高原山地居多。受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而多雾。贵阳11月17日发生了一次大雾事件,左图为锋面雾发生前后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右图为风向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4.贵阳此次锋面雾形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西南季风带来充沛水汽,与高海拔冷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雾B.东南季风带来充沛水汽,与高海拔冷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雾C.西南暖湿空气顺地势抬升,在高空遇冷形成锋面雾D.南下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雾25.此次大雾消散的原因可能是()A.当地盛行上升气流 B.当地盛行下沉气流C.冷空气势力增强 D.暖空气势力增强【答案】24.D25.D【解析】【24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为11月17日,为秋末到初冬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气流交汇于昆明、贵阳间,受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在某一位置附近摆动,形成昆明准静止锋,由于冷暖空气容易在该地滞留,贵州受准静止锋影响时间长,低温潮湿,所以常常出现锋面雾,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贵阳受偏南风影响,能见度升高,随暖空气势力增强,冷空气势力减弱,锋面向北移出,气温升高,空气中水滴蒸发,大雾消散,天气转晴,D正确,C错误;没有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相关信息,AB错误。所以选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26.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某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弧DF为(晨线\昏线)________。(2)该日Q点日出时间为________,B点昼长为__________。(3)ABC三地的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_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与北京日期处于一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5)绘制该日杭州市(30°N,120°E)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要求:图中注明日出、日落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数值。)【答案】(1)(10°N,45°W)昏线(2)3点18小时(3)C>B>A由10°N向南北两侧递减(4)23点135°E-向西-180°(180-向东-135°E)(5)【解析】【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45°W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12时,故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45°W,同时据图可知晨昏线同80°纬线相切,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80°=10°,又由图上45°W、0°两条经线的相对位置可知此半球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此时北半球发生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10°N。综上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10°N,45°W);弧DF逆时针转动后进入夜半球,故为昏线。【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Q和B在同一纬线圈昼长相等,由图可知此纬线圈昼弧长270°,根据每15°一小时换算为18小时;据日出时间计算公式:日出时间=12-昼长/2,算出日出时间为3时。综上,Q点日出时间为3时,B点昼长为18小时。【小问3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分布规律为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据图可见ABC三地纬度为A>B>C,故线速度为C>B>A;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第一题计算结果可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0°N,故正午太阳高度由10°N向南北两侧递减【小问4详解】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由前面可知45°W为12时,即西三区区时为12时。两者相差11个时区,故区时相差11小时,东八区在西三区东侧,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故北京时间为12+11=23时;由北京时间为23时可计算出135°E为24时,即为0时日界线,另一条日界线则为180°经线,因沿地球自转方向过0时日界线日期会增一天,故同北京时间在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为自135°E-向西-180°(180-向东-135°E)。【小问5详解】因北半球发生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故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据题可知当地纬度为30°N,而太阳直射点在10°N,故正午时太阳在当地正南;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10°-30°|=70°。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材料二A、B、C、D、E所在位置示意图3。(1)读材料一,图1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__半球;材料二中A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1中________气压带和________风带(填数字)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2)材料一中,图2所示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在材料二图3中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分析该气候在该地分布范围宽广的原因______。(3)材料二图3中E地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图3中B处箭头代表风向,该风向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答案】(1)北②⑥(2)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C平坦地形有利于西风的深入;暖流增温增湿;海岸线支离破碎(3)地形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解析】【小问1详解】图中风向向右偏,可判断图示气压带风带表示北半球。材料二中A地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②和西风带⑥交替控制形成。【小问2详解】材料一图2中,该地区全年各月均温在0°C—20°C之间,降水均匀,终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材料二图3中,A是地中海气候,B是热带季风气候,C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是热带沙漠气候。所以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C。该气候在西欧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分布范围宽广,受地形和洋流的共同影响,西欧地形平坦,有利于西风的深入,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显著;海岸线曲折破碎,受海洋影响显著等。【小问3详解】材料二中E地南北狭长分布主要是受到北美洲落基山脉的影响,影响因素是地形。B处箭头代表风向为西南风,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形成原因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影响我国的秋台风一般是指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其移动路径偏南,9月形成超强台风的次数较多。今年第16号台风“三巴”(热带风暴级)在10月20日上午9点45分前后在广东省遂溪县沿海登陆。秋台风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危害较大。材料二北半球部分地区10月2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图(1)甲地受__________(高/低)气压控制,其中心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__________,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2)乙地的风向为_________。乙、丙两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3)A系统过境杭州时常伴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现象,甚至还会产生_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4)秋台风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危害较大,试说明理由。【答案】(1)高下沉晴朗(2)西北风乙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阴雨大风\降温寒潮(4)秋台风登陆位置偏南,秋季正值我国南方地区农作物的成熟期,影响农作物收获,秋台风势力较强,带来较多的狂风暴雨,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下降。【解析】【小问1详解】由等压线图可知,甲地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高压控制,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多晴朗天气。【小问2详解】乙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个人对个人二手房买卖房屋验收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门面房租赁合同(含合同生效及备案手续)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品牌加盟管理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租赁合同物业管理补充协议范本
- 2025版木门行业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楼顶品牌形象大字设计与安装合同
- 2025年环保工程公司劳动合同规范文本
- 二零二五版路沿石表面处理技术合作开发合同
- 2025版文化活动监制合同范本
- 简易装修木工分包合同范本2025年
- 设备点检管理标准
- DB32T 4071-2021 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 DB4401-T 6-2018园林绿地养护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开标相关情况说明
- 大豆油墨物质安全数据资料表MSDS
- 妇产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职称病案分析专题报告四篇汇编
- 边坡工程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全书整套课件幻灯片(最新)
- DB32∕T 1332-2009 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规程
- 350MW超临界锅炉讲义课件
-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一体化教程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