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北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北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北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北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北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杭州北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于7月28日9时55分前后在福建省晋江市沿海登陆(如图)。受台风影响,福建省厦门市累计降雨量最大可达250mm,多处发生滑坡、泥石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监测台风中心实时位置信息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B.RS C.GNSS D.数字地球2.当泥石流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 B.连续降雨时在沟谷中逗留 C.向泥石流沟下方迅速逃离 D.爬到沟谷中的大树上躲避【答案】1.B2.A【解析】本题以常见的自然灾害为材料,设置两道题目,涉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程度。【1题详解】能够监测台风实时位置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即RS,B正确;GIS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A错误;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无法实现实时监测,C错误;数字地球是地球的数字模型,即,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数字化,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当泥石流发生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垂直于泥石流的流向往高处逃离,A正确,BCD错误。故选A。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自身有稠密的大气层,其厚度是地球大气层的数十倍,其中CO2气体占比可达96%。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高达475℃,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下表为金星和地球的数据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行星质量体积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表面温度/℃大气压/hPa金星0.820.8565.26224.7天243天47593地球1.001.0005.521年23小时56分1513.金星成为地球的“姊妹星”的特殊相似性主要表现为() A.公转方向 B.公转轨道 C.自转周期 D.质量体积4.与地球相比,下列关于金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太阳更远,温度更低 B.体积质量远小于地球 C.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宇宙环境不安全【答案】3.D4.C【解析】【3题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都具有近圆性、同向性,这不是与金星的特殊相似性,AB错误;金星与地球自转周期差异大,C错误;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与地球同属于类地行星,质量和体积具有相似性,D正确。故选D项。【4题详解】根据八大行星的位置可知,金星距离太阳更近,A错误;据材料知,金星的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差不大,属于类地行星,B错误;金星表面大气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不适宜生物呼吸,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C正确;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有各自的轨道,各行其道,宇宙环境安全,D错误。故选C项。2023年10月7日下午阿富汗西北部先后发生两次6.2级地震,震源深度均为10千米。地震已导致至少120人死亡,另有约1000人受伤。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软流层 B.地壳 C.地核 D.地幔6.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纵波无法通过该层 B.②-内部物质主要由铁、镍组成 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其运动可能产生地球磁场【答案】5.B6.C【解析】【5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海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在陆地上平均为33km,结合材料,地震发生在台湾花莲县,震源深度10km,故此次的震源应位于地壳,尚未到达软流层、地核和地幔部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结合所学和图中①②③④的深度分布可判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结合材料可知,横波和纵波在①层中速度均不为0,故横波和纵波都可以穿过①层,A错误;②为地幔,主要由铁、镍等物质组成是地核,B错误;③为外核,读图可知,横波在③顶部的古登堡界面处消失,由于横波只能在固态介质中传播,故说明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正确;④为内核,而地震波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了外核的物质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故外核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而非内核,D错误。故选C。平潭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海滩、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等奇特地貌应有尽有,堪称海岸地貌博物馆。下图示意平潭岛某处海岸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形成图1景观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海浪侵蚀 D.海浪沉积8.图1中的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演化为图2中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答案】7.C8.A【解析】【7题详解】风力沉积一般形成沙丘等地貌,一般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平潭岛在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湿润,且图示为海蚀拱桥,A错误;图中没有显示河流,主要外力作用也不是流水沉积,B错误;图1景观附近有海面,在波浪和其它海洋动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侵蚀地貌,C正确,D错误。故选C项。【8题详解】左图景观是海蚀拱桥,受外力风化侵蚀和重力作用,顶部易崩塌,位于陆地一侧的形成海蚀崖(右图的①),位于海洋一侧的形成海蚀柱(右图的④),故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演化为①④,A正确;②处景观为海蚀穴是海浪侵蚀海岸形成的,③处沙丘是沉积地貌,均与海蚀拱桥的演化无关,B、C、D错误。故选A。2022年10月9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直冲云霄,随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并开始对太阳活动进行监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夸父一号”卫星进入太空前依次经过的地球大气层是() 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C.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D.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10.有关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①黑子比光球层的平均温度高②太阳风是太阳活动主要标志③耀斑比太阳表面的温度高④耀斑爆发时太阳风格外强烈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9.A10.B【解析】【9题详解】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地面到空中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A正确,BCD排除。故选A项。【10题详解】黑子比光球层的平均温度低,所以黑子比较暗,①错误;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②错误;耀斑比太阳表面的温度高,所以比较亮,③正确;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比较剧烈,太阳风格外强烈,④正确。结合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项。下图1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图2为从B地到C地流水堆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1和图2信息显示出() A.河流由C地流向B地 B.B地可见“V”形峡谷 C.C地沉积物无分选性 D.B地流速慢,C地流速快12.近年C地河流堆积物颗粒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 A.耕地面积显著扩大 B.降水量有所增加 C.植被覆盖率提高 D.大力开发旅游业【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图1中B地的海拔高于C地,河流由高往低处流,故河流由B地流向C地,A错误;B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水流速度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见“V”形峡谷,B正确;C地位于出山口处,因河流的流速减缓,搬运能力下降,粒径大的先沉积,粒径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分选性明显,C错误;B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流速快,D错误。故选B项。【12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C地河流堆积物颗粒粒径减小,说明地表表层的大颗粒物质很少被带入河流。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植被覆盖率提高,减少了水流的冲刷能力,C正确;耕地面积过大,降水量增加,以及大力开发旅游业,都可能会加剧水土流失,会使得河流堆积物颗粒粒径增加,排除ABD。故选C。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下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所属的地球圈层是()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14.形成雾凇时的大气受热过程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强 B.地面反射弱 C.大气吸收强 D.大气逆辐射弱【答案】13.B14.D【解析】【13题详解】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所以构成雾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冰晶,属于水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据图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的形成要求冬季寒冷漫长,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天晴少云,风速小。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易形成雾凇,D正确;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不易形成雾凇,A错误;地面反射弱,地面吸收热量多,气温较高,不易形成雾凇,B错误;大气吸收强,大气削弱作用强,云层较厚,不易形成雾凇;C错误。故选D。“中国天眼”是全球已建成的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下图为该区域的地貌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大窝凼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 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溶蚀16.“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稳定,地表水不易下渗 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 C.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 D.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答案】15.D16.C【解析】【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溶洞。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该地的岩石是石灰岩,该岩石属于沉积岩,AB错误;石灰岩长期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和流水的冲蚀,形成独特的峰丛、峰林和孤峰、溶蚀洼地、溶洞等地貌,C错误,D正确。故选D项。【1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国天眼”主要用于天文观测,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溶洞,地表水容易下渗,A错;此处位于贵州省,多阴雨天气,大气能见度不是很好,B错;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便于安置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C正确;该处人烟稀少,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善,D错。故选C项。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日环食现象。下图为地球、月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公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日环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18.图中四地出现的月相及观察时段正确的是() A.①--满月,整夜可见 B.②--上弦月,上半夜可见 C.③--新月,都不可见 D.④--蛾眉月,清晨可见【答案】17.A18.B【解析】【17题详解】根据材料,日环食发生时,太阳被月球遮住,只有月球位于①处时,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能遮住太阳光,可以发生日环食,所以A正确;②③④处不会挡到太阳,不会发生日环食,BCD错误。所以选A。【18题详解】①为新月,整夜不可见;②为上弦月,上半夜西边天空可见;③为满月,整夜可见;④为下弦月,下半夜至清晨可见,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夏秋降温之时往往病毒性流感大爆发,专家研究认为病毒传播途径是近距离飞沫传播,通风的环境最不利于病毒传播。下表是杭州市2023年9月28日~10月02日的天气资料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日期09-28日09-29日09-30日10-01日10-02日最高气温(℃)3130282524最低气温(℃)2422191718天气状况多云小雨小雨阴天多云19.与表格所示期间气温变化吻合的是() A.日最高气温持续下降 B.日最低气温持续下降 C.气温日较差持续下降 D.日平均气温持续下降20.下列四种气温垂直变化状况最有利于流感病毒扩散影响的是() A. B. C. D.【答案】19.A20.C【解析】【19题详解】由图中信息可判断:杭州市表格所示期间,28日日均温27.5,29日为26,30日为23.5,10月1日为21,10月2日为21,并非持续性下降,D错误;日最高气温从31持续下降到24,A正确;日最低气温呈现波动,B错误;气温日较差28日为7,29日为8,30日为9,1日为8,2日为6,属于波动性下降,C错误。故选A。【20题详解】大气逆温现象越严重,病毒越是容易在低层空间集聚,浓度加大,易于传染扩散。图中A没有出现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利于对流产生将病毒扩散到高空,A错误;BCD有逆温现象,且C逆温最严重,不利于病毒向空中扩散,容易造成在地面扩散,C正确,故选C。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风成地貌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地貌景观可能分布在甲地的是() A. B. C. D.22.乙地易受风沙危害,下列措施中治沙效果较好的是() A.制作草方格沙障 B.实施退耕还林 C.栽种高大乔木 D.栽种沙棘等灌木【答案】21.AD22.AD【解析】【2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沙源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A图为风蚀蘑菇,D图为雅丹地貌,两者均为风力侵蚀地貌,AD正确;B图和C图均为沙丘,成因是风力沉积,BC错误;故选AD。【22题详解】草方格沙障在治沙的同时改善了土壤水分状况,即通过削减风力、减少蒸发、截留降水、增加下渗等提高了土壤的含水量,因此植被成活率提高,治沙效果最快也较好,A正确;我国西北地区较干旱,耕地规模小,且耕地一般不会分布在流动沙丘附近,退耕还林对防治沙丘移动帮助不大,B错误;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不适合种植吸水性强的乔木,C错误;种植耐旱的沙棘等灌木,可以达到良好的防风治沙效果,D正确。故选AD。浙江常山黄泥塘被国际地科联组织确认为中国的第一枚“金钉子”。它是距今4.6亿年左右的一段全球标准地层剖面,该剖面内可以找到多种生物化石。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该“金钉子”内可以找到的生物化石有() A.三叶虫化石 B.恐龙化石 C.大羽羊齿化石 D.哺乳动物化石24.甲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A.被子植物开始大量出现 B.动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 C.地质史上重要造煤时代 D.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答案】23.AC24.BC【解析】【23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浙江常山黄泥塘是距今4.6亿年左右的一段全球标准地层剖面,位于地质年代的古生代。根据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可知,三叶虫化石和大羽羊齿化石应该在古生代,AC正确;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B错误;哺乳动物化石应该在新生代,D错误。故AC正确。【24题详解】据图可知,甲地质时期位于古生代,该时期动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是地质史上重要造煤时代,BC正确;在地球的历史时期,被子植物大量出现、哺乳动物盛行的时代是新生代,A错误;联合古陆在新生代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D错误。故选BC项。25.下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C.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 D.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相关性不强【答案】CD【解析】读图分析,拉萨5、10月日照时数最多,但太阳辐射最多的月份为5、6、7月,所以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无明显正相关或者负相关,说明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相关性不强,AB错误,D正确;据图知,拉萨5、6、7月太阳辐射量最大,C正确。故选CD项。26.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以至于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图1、2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关于图中河流袭夺过程及其袭夺后的表述正确的是() A.M河是低位河,袭夺了N河上游 B.N河是低位河,袭夺了M河上游 C.M河流域范围不变 D.N河流量与现在河谷规模不相称【答案】AD【解析】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致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图示M河袭夺了N河,即M河是低位河,袭夺了N河上游,A正确,B错误;M河袭夺N河上游之后,流域范围变大,C错误;N河原来流量大时的河谷面积大而深,N河被袭夺后流量减少,与现在河谷规模不相称,D正确。所以选AD。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示意图。材料二:图2为甲区域某地的地貌景观图,图3为该地貌的形成过程示意图。(1)图示区域太阳辐射较弱,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导致太阳高度小;受太阳风影响,高纬度地区极夜期间常欣赏到__________现象。(2)图1中挪威西部沿海海岸线非常曲折,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地质年代)大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广泛发育,__________作用显著。(3)图2所示地貌为__________,据图描述其地貌特征。(4)据图3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答案】(1)纬度高极光(2)第四纪冰川侵蚀(3)峡湾地貌特征:两岸崖壁陡峭、谷地宽阔、海湾狭长、海水很深。(4)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槽谷);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面上升,海水入侵U形谷(槽谷)形成峡湾。【解析】【小问1详解】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天气因素、纬度位置、海拔高低、日照长短等。其中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主要受纬度位置高低的影响,图示区域太阳辐射较弱,读图可知,主要原因是纬度高,导致太阳高度小,获得太阳辐射少;受太阳风影响,较高纬度地区极夜期间常欣赏到极光现象。【小问2详解】读图,图1中挪威西部沿海海岸线非常曲折,主要是由于第四纪大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广泛发育,冰川作用显著,受到冰川侵蚀形成的。【小问3详解】读图,图2所示地貌为峡湾,峡湾多呈“U”形峡谷,两侧平直、崖壁陡峭、谷底宽阔、深度很大。根据上图可知,该地貌两侧是高山,中间是广阔的谷底,而且比较狭长,海水较深。【小问4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峡湾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由于冰盖的垂直运动,冰川向下创蚀山体,在山体边缘创出了一道道深谷,后来间冰期来临,地球变暖,冰川消融,这些陆地边缘的峡谷,海平面抬升,海水入侵便形成了峡湾。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材料二:西藏拉萨市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该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某晴朗的中午进行大气受热过程模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一段时间过后,甲玻璃箱温度计应该比乙玻璃箱温度计的读数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原因是__________。(3)拉萨市海拔高,__________,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填序号)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所以太阳辐射能丰富;但同时大气对_______(填序号)吸收少,______(填序号)弱,所以拉萨的平均气温不高。(4)据图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大气“温室效应”。【答案】(1)D(2)大吸收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多。(3)大气稀薄④③②(4)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提高大气温度;增强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解析】【小问1详解】读图,实验一是对有土层的玻璃箱和没有土层的玻璃箱进行温度比较,主要目的是测试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D正确;该实验没有“温室”(玻璃箱)外的实验参照对象,测试不出温室效应,错误;从图中看,太阳光线没有差异,该实验的主要目的不是测试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B错误;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从实验中读不出来;C错误。故选D.【小问2详解】一段时间过后,甲玻璃箱温度计应该比乙玻璃箱温度计的读数大,读图,甲玻璃箱有土层,乙玻璃箱没有土层,其原因是有土层的玻璃箱比没有土层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多,温度比较高。【小问3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图1中,①⑤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的削弱作用。拉萨市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所以太阳辐射能丰富;但同时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少,气温不高,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拉萨的平均气温不高。【小问4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太阳向地球辐射短波辐射,地球接收后向外界辐射长波辐射,对流层大气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吸收长波辐射,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使地球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