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古诗鉴赏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2D/wKhkGWc4tUqAdeJpAAHMQvsY9FI992.jpg)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古诗鉴赏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2D/wKhkGWc4tUqAdeJpAAHMQvsY9FI9922.jpg)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古诗鉴赏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2D/wKhkGWc4tUqAdeJpAAHMQvsY9FI9923.jpg)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古诗鉴赏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2D/wKhkGWc4tUqAdeJpAAHMQvsY9FI9924.jpg)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古诗鉴赏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2D/wKhkGWc4tUqAdeJpAAHMQvsY9FI99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送李评事使蜀王建劝酒不依巡,明朝万里人。转江云栈细,近驿板桥新。石冷啼猿影,松昏戏鹿尘。少年为客好,况是益州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叙述了朋友将万里远行、两人离别前开怀畅饮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B.诗人选取“云栈”“板桥”等意象,以“细”“新”状其特点,突出了旅途之艰险与孤寂。C.啼猿的身影映在冷峻的石壁上,戏鹿扬起的尘土弥漫在松林间,作者运用想象,形象地勾勒出蜀地的景象。D.中间四句写友人入蜀后的所见所感,虚实结合,在空间的转换中,大大开拓了诗歌的意境。【考点】此题考查对古诗的分析鉴赏能力。【满分答题技巧】古诗选择题古诗选择题避坑法坑点考查点避坑大招1.形象特点2.诗句理解3.思想感情(1)不能对某一形象进行全面概括(2)对形象的特征和体现的意义理解有偏差(1)故意错误理解诗歌中的词语(2)故意错误理解诗歌中的句意(1)故意不全面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或感情(2)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不准确或有偏差4.艺术手法(1)对诗歌艺术手法分析不全面(2)对诗歌艺术手法分析不准确1.结合诗歌描写的景物、事物、人物等,调动知识储备,准确把握诗歌内容2.分析选项内容,注意有效信息,特别是其中的内容、手法、情感等关键信息3.比对法,既要结合相关语句,又要立足全诗,仔细比对,从而确定答案1.思想情感2.诗句理解3.表达技巧4.诗歌语言(1)分析思想倾向(2)评价思想内容(1)理解诗歌词语的含义:表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理解诗句的含意:表层意、临时意、言外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炼字:动词、形容词、叠词、数量词等炼句:含意、技巧、作用风格:清新、绚丽、质朴、含蓄等(3)对艺术效果分析错误或不全面5.诗歌语言(1)对关键词把握不准确或分析不到位(2)对语言风格分析错误古诗选择题避坑法坑点考查点古诗选择题避坑法坑点考查点避坑大招1.形象特点2.诗句理解3.思想感情(1)不能对某一形象进行全面概括(2)对形象的特征和体现的意义理解有偏差(1)故意错误理解诗歌中的词语(2)故意错误理解诗歌中的句意(1)故意不全面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或感情(2)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不准确或有偏差4.艺术手法(1)对诗歌艺术手法分析不全面(2)对诗歌艺术手法分析不准确1.结合诗歌描写的景物、事物、人物等,调动知识储备,准确把握诗歌内容2.分析选项内容,注意有效信息,特别是其中的内容、手法、情感等关键信息3.比对法,既要结合相关语句,又要立足全诗,仔细比对,从而确定答案1.思想情感2.诗句理解3.表达技巧4.诗歌语言(1)分析思想倾向(2)评价思想内容(1)理解诗歌词语的含义:表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理解诗句的含意:表层意、临时意、言外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炼字:动词、形容词、叠词、数量词等炼句:含意、技巧、作用风格:清新、绚丽、质朴、含蓄等(3)对艺术效果分析错误或不全面5.诗歌语言(1)对关键词把握不准确或分析不到位(2)对语言风格分析错误A.从思想情感角度入手,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分析正确。B.从形象特点入手,“细”写出栈道窄狭,路途险峻;“新”写出路上无行人,只有友人孤身一人,突出旅途寂寞。此项正确。C.从分析形象入手,啼猿、戏鹿是作者想象的物象,正确。D.从表达技巧入手,“中间四句写友人入蜀后的所见所感,虚实结合”错误,虚实结合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即有虚有实,而这四句是诗人的想象,只是虚写,没有实写。故选D。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考点】此题考查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满分答题技巧】【解读】①看标题:“送子由使契丹”即送弟弟苏辙出使契丹,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②赏景物、意境:“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③析典故:“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互相关心。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小儿女之态。【答案】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考点】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满分答题技巧】【解读】抓诗眼:“山色远寂寞”中“寂寞”是诗眼,此句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析形象:“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悟情感: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给人寂寥孤独之感。【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例题: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 风 王 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①,卷雾出山楹②。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①涧户:涧边的人家;②山楹:就山岩凿成的房屋。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考点】此题考查鉴赏事物形象的能力。【满分答题技巧】【解读】外在特性:诗人言风“凉”,使“林壑清”,为“涧户”“驱烟”,为“山楹”“卷雾”,日落山水静寂之时,又吹响松涛。内在品性:风让人们欣赏美妙的乐章,不辞劳苦。尽管人们看不到它的踪迹,但它的一举一动都满含对人间百姓的深情厚意。所以诗人称其“有情”。 表现手法:运用拟人修辞,把风拟成不知疲倦的奉献者、有情人。【答案】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例题: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考点】此题考查分析物象作用的能力。【满分答题技巧】【解读】抓物象特点:桃花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避世隐居胜地,突出隐居的主题。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桃花意寓避世隐居,“怕有渔郎来问津”表达诗人志向——隐居不仕。【答案】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例题: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考点】此题考查分析鉴赏语言特点的能力。【满分答题技巧】【解读】①析含义:“斗”,相斗。“攒”,积攒,聚集。②明手法:“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描景象:“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④谈效果:“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攒”写出山峰的密集、重叠。【答案】①“斗”,相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积攒,聚集。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例题: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考点】此题考查分析鉴赏诗句的能力。【满分答题技巧】【解读】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例题: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金陵望汉江
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考点】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满分答题技巧】【解读】描绘画面: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三、四句写汉江横贯中国、气势磅礴的景象。概括意境: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分析作用:此四句写景是为表现主旨作铺垫,张本蓄势。【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例题: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考点此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满分答题技巧】技巧巧辨标志作用比喻比喻词(如、仿佛、若、是、成为),相似点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比拟用动词陈述静态事物或无生命的事物移情于物、动静转化增添特有情味、使物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情感借代借体与本体之间有紧密联系,移情于物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夸张标志:数量词、变形,突出点突出人和事物的某种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染力对偶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意思相近互为补、相反或相对事物的两个方面、事物的发展过程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分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语意集中含蓄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词语或句子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语气一致,节奏分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反复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强调,或增强语气或语势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回环起伏,语言优美反问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语气、对象、原因加强语气、发人深思表达愤激或激昂等情感设问疑问句、选择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强烈地表达情感双关名词的语境意思、事物的特点和人的心理感受,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加语言容量,表达含蓄、巧妙对比明确作者的感情倾向分析对立或相反事物的特征突出好坏、善恶、美丑对立,给人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受表达强烈的情感反语明确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明确语境意思明确作者的情感增强语言的幽默风趣感加强讽刺、批判、嘲弄等情绪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烘托气氛、创造意境、富有画面感虚实结合眼前景物是实写,回忆、想象之景物为虚写丰富画面内容,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表达诗人或喜或悲的情感。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用典叙述历史故事、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解读】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为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修辞手法有“对偶”,如颔联;有“双关”,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有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借代,“烟尘”代边境战事。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用典:“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暗示无人请缨、无人为国献身的尴尬局面。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答案】①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③双关。“岁暮”既指时序岁末,又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④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作者“济时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例题: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考点】此题考查鉴赏语言风格的能力。【满分答题技巧】如何概括如何概括
语言风格知人论世,了解语言风格定位诗歌流派,把握语言风格答题模式理解重点词语,分析语言风格品味重点词语:注意选词上的特点理解重点诗句:注意句式、韵律分析语言风格:区分不同风格辨明诗歌题材,掌握语言风格诗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词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山水诗:清新优美田园诗:恬淡宁谧宫廷诗:缠绵宛转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清新自然孟浩然的闲静淡远高适的悲壮苍凉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陆游的慷慨激愤第一步:点明特色分别用一两个词对所比较的诗歌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原诗分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分别对所比较的诗歌具体分析各自特色第三步:分析感情指出各自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手法:注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解读】知人论世:结合注释可知,顾炎武是一位爱国志士,具有爱国情怀,与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一致。题材: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愁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有机地熔铸在一起。语言风格: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颜料和染料喷墨标签打印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跑道人造草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大型球轴承(外径尺寸在200mm以上)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住宅用窗户防虫网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商用储水式电热水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汽车空调风门执行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半导体高压电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幼儿绘本讲述与演绎幼儿绘本的选择讲解
- 2025农村房屋赠与合同书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研学旅行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社保政策培训
- 电器仪表人员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小学春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2023年工程制图习题集
-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
- 2025年全国高考体育单招考试模拟政治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传统春节习俗
- 反走私课件完整版本
-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人卫版第九版传染病学总论(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