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中市普通高中十校联盟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共8页。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3.做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忆君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材料二:整体而言,中西语境中的“意象”概念最核心的区别在于,西方“意象”就是“图像”借助象征方法在读者内心中的呈现,其意义的生成具有多义性、弥散性,而中国意象则是基于某种共识来生发,其意义的生成遵循特定的路径,两者在意义生成机制上有着本质性的差异。具体来说,西方“意象”在接受者内心中的呈现是没有稳定模式的,每个读者基于自己的个体接受图式而创造出差异性极大的想象空间。而中国意象在具体生成的过程中,有一个从“预备”到“生发”的过程。在“预备”的过程中,意象由特定的物象引导,而这些物象都指向特定的“约定俗成”的文化意义。以庞德的诗歌为例:“芦苇重,弯曲了。竹子言说,似乎在流泪”“几张脸在人群中幻影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庞德的书写模式,模仿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路数,这种写法显然比波德莱尔那种跳跃性、抽象化、晦涩冗长的象征主义书写要更具蕴藉性、可读性和画面的美感。但庞德显然依旧未能理解中国诗歌中运用自然意象之精髓。中国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带特定意味,这是与一般的自然物象最根本的区别,比如竹子在中国的绘画和诗歌当中,一般都带着“临风不惧”“青翠挺拔”“高洁自爱”“宁折不屈”等意味,其与梅兰菊等自然意象一道,构成了所谓君子处世的审美姿态。至于“桃花”则让人联想到“春暖”“萌动”“艳丽”等意味,诸如“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诗中“桃花”这一自然意象指向的是佳人的意味,而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中,“桃花”则指涉着“春暖”“萌动”的气息。也就是说,由于自然意象所自带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指向性,中国人能够在接触某个自然意象的刹那间,迅速理解意象的含义从而进入某种预设好的意义空间之中,意象接受者无需过多思索,就能直接进入一种约定俗成的共时性审美情境之中。至于在这种审美情境之中,审美参与者究竟希望进入哪一类审美情境,就由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这跟波德莱尔象征主义式的碎片化、抽象化、晦涩化有着本质区别,也跟庞德试图模仿中国的“自然意象”却写出了诸如“芦苇重,弯曲了”之类的“自然物象”有着显著区别。(节选自《对中西“意象”概念的考察和梳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物象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挑选或思想感情的点染,就能进入诗中成为意象。B.诗歌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带有诗人主观的色彩。C.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所以诗人融入的情意不同。D.物象在构成意象时,只要夸张其某一特点就能加强诗的艺术效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这一意象固定地带有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是古代诗人反复运用的结果。B.物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础,诗人可借物象虚构创造出神仙、灵异等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如李白诗中“云之君”“仙之人”。C.材料一首先提出意象与物象的关系,之后运用举例论证,详实生动地介绍了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具体体现,整体结构为“总一分一总”。D.西方读者基于自己的个体接受图式而创造出差异性极大的想象空间,是因为西方更重视个性自由。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五自然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C.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4.材料二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成为意象,引发游子共鸣的原因有哪些?请严格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岁寒三友(节选)汪曾祺这三个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瘦吾原先开绒线店,陶虎臣开炮仗店,靳彝甫是个画画的。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缙绅先生,也不是引车卖浆者流。他们的日子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三个人的名声倒都是好的。靳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条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谁家的火灭了,孩子拿了一块劈柴,就能从另一家引了火来。他家很好认,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这城里画画的,有三种人。一种是画家。这种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画只是自己消遣,或作为应酬的工具。他们的画是不卖钱的。求画的人只是送几件很高雅的礼物。或一坛绍兴花雕,或火腿、鲥鱼、白沙枇杷,或一套讲究的宜兴紫砂茶具,或两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剑兰。他们的画,多半是大写意,或半工半写。工笔画他们是不耐烦画的,也不会。一种是画匠。他们所画的,是神像。画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萨”。这“家神菩萨”是一个大家族:头一层是南海观音的一伙,第二层是玉皇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层是关帝老爷和周仓、关平,最下一层是财神爷。他们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画福禄寿三星,作插屏,他们是在制造一种商品,不是作画。而且是流水作业,描花纹的是一个人,“开脸”的是一个人,着色的是另一个人。他们的作坊,叫做“画匠店”。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他是靠卖画吃饭的,但不像画匠店那样在门口设摊或批发给卖门神“欢乐”的纸店,他是等人登门求画的(所以挂“画寓”的招牌)。他的画按尺论价,大青大绿另加,可以点题。来求画的,多半是茶馆酒肆、茶叶店、钱庄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闲钱不多,送不起重礼,攀不上高门第的画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的画署名(画匠的作品是从不署名的),但都不题上款,因为不好称呼,深了不是,浅了不是,题了人家也未必高兴,所以只是简单地写四个字:“彝甫新铭”。若是佛像,则题“靳铭沫手敬绘”。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画。工笔、写意、浅绛、重彩不拘。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中国的画像是有诀窍的。画师家都藏有一套历代相传的“百脸图”。把人的头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种类型。画时端详着对象,确定属于哪一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减,画出来总是有几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画喜神了。因为画这种像,经常是在死人刚刚断气时,被请了去,在床前对着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亲好友,这种活计,一概不应。有来求的,就说不会。行乐图,自从有了照相馆之后,也很少有人来要画了。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㔷,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箫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戳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他家藏有一本托名贾似道撰写的《秋虫谱》。养蟋蟀的泥罐还是他祖父留下来的旧物。每天晚上,他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财神庙的那个侉子,常常一边喝酒、吃狗肉,一边看这位大胆的画师的灯笼走走,停停,忽上,忽下。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这三块田黄都不大,可是跟三块鸡油一样!一块是方的,一块略长,还有一块不成形,数这块不成形的值钱,它有文三桥刻的边款(篆文不知叫一个什么无知的人磨去了)。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有一次,邻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没拿,只抢了这三块图章往外走,吃不饱的时候,只要把这三块图章拿出来看看,他就觉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节选自《邂逅》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花笔墨介绍“画家”与“画匠”,主要是为了引出对“画师”靳彝甫的介绍,并与之形成对比,突显主人公靳彝甫的形象。B.靳彝甫喜画“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作者很欣赏这一“画师”,由此可窥见作者对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的偏好。C.“岁寒三友”原指松、竹、梅,以此为题,既点出了主人公在艰难时世中顽强的生命力,也暗示其身上拥有可贵的人性的光辉。D.“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中的“可着”为“尽着”之意,适当运用方言可使作品有特殊的文化意境与韵味。7.关于文中靳彝甫生活“四时佳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半饥半饱”承上,“有滋有味”启下,下文即通过记叙、描写生动展示了其生活趣味。B.“春天,放风筝”,“秋天,养蟋蟀”。作者语言极其简洁,却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C.种荷花、养小鱼,从中或许能看出《爱莲说》《小石潭记》对旧时文人画士的深远影响。D.“很小的天井”、“留下的旧物”与前文“半饥半饱”相衬,意在强调其生活环境的恶劣。8.小说主人公靳彝甫是一个怎样的人?试加以概括并分析。(4分)9.汪曾祺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武中衔之。崔旰等乱,前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意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右拾遗,是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为左、右拾遗,为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B.“绝言者路”中的“绝”,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中的“绝”含义相同。C.关辅:关,关中,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辅,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三个长官的合称,也指京城长安附近地区。D.“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中的“会”,同“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会”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积极入世,虽然考进士未中,因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历尽艰辛想方设法投奔肃宗。B.房琯因窝藏董廷兰被罢免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惹怒玄宗,差点获罪。后因饥荒,杜甫弃官离去,客居秦州。C.杜甫流落剑南,于是依附世交节度使严武,严武对他非常亲善。但杜甫性格有时褊狭浮躁,经常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D.杜甫和李白、高适交往颇深,曾经相伴旅行,一起在汴州,酒酣后登台怀古,抒发慷慨之志,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4分)②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4分)14.请结合本篇《杜甫传》和教材中《登高》一诗,简要概括杜甫五十九岁时去世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注】暗:黯淡,黯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作者本人,表达了作者因遭贬谪而失意的心情。B.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句所用修辞是一样的。C.第二句描写能引发读者对弹筝人人生经历的想象。D.第三句和第四句与《琵琶行》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16.本诗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概括了秋天万物总体特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表现出作者对达官贵人蔑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题画诗是中国画章法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画特有的一项内容。(),相互映发。题画诗从作用和价值上讲,是画面的延续,是作者抒发情感、谈论艺术见解、咏叹画面境界的媒介。精妙绝伦的题画诗总是和画面相得益彰,相互增补,宛若一段精彩的相声,离不开捧哏和逗哏。宋代之前,极少有题画诗。宋以后,开始形成文人画。元、明、清是题画诗的盛行期,在那个漫长的时期,诗意、诗味、诗境等文学因素一直在画面中起着主导作用。载入史册的元、明、清大画家创作了许多传世作品带有题诗,有的诗作非常著名,可以堪称诗史大观中的精品。近代题画诗仍是画家必要的功课,像吴昌硕、黄宾虹等,都是这方面的高手,都能立思即成,做到言止而意远。现代画家能题诗的越来越少,诗书画三绝者,几乎已成广陵散。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B.它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C.它表现到绘画中,通过书法把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D.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极为巧妙地结合了诗、书、画三者之美19.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彳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2小题,11分)日晷是古人发明的一种天文计时仪器。在钟表普及使用之前,日晷曾是①。作为万物之灵来到这个世界上,便置身两种生活维度——空间与时间。在人类的进化发展中,在日晷问世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如果说空间的维度是立体、清晰、完全可感触的,无在的时间维度却是②。这种状况在一定意义上使人类的时间观与大多数动物相差;阻碍了人类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化动物向更高级发展阶段进化的进程。日晷,如同漫漫长的里程碑,使人类③,从此对时间这个不可思议的抽象概念有了具象的认识。换句话人们借助日晷清楚地“看”到了(细分的)时间以及时间的流动。进一步说,人们“抓”时间,就好像从此可以抓住自己的命运,从命运主宰的对象变成了命运的主宰。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段中“看”、“抓”二字有很强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5分)四、作文(6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短歌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篇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人对于人生、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他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积木取的精神风貌。材料二:摘自《人民日报》的一段话,“你不会的东西,觉得难的东西,一定不要躲,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优秀了……请相信‘相信’的力量,选择一件事,就坚持去低头赶路,不问前程……如果有一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那你的梦想一定不会辜负的努力。”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以“如何越来越优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汉中市普通高中十校联盟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与解析1.B2.D3.A4.①对比论证,将中西方意象的概念和意义生成机制进行对比,突出了中西方的差异。②举例论证,以中国诗歌和绘画中的竹子、桃花等意象以例,论证了中国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带特定意味的观点。5.①“月亮”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是有阴晴圆缺和唯一性特征的一种物象(自然意象)。②诗人融入自己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将思乡、思亲的情感移到月这一物象上来。③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月亮”就是思乡情感的载体,有着约定俗成的文化意义。④“月亮”意象所自带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指向性,使得游子在接触这一意象的刹那间直接进入一种约定俗成的共时性审美情境之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解析】【1题详解】B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或”错误。原文材料一第3段是“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C.“所以”错误。因果倒置。原文材料一第6段是“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D.“只要夸张其某一特点就能加强诗的艺术效果”错误,结合材料一第5段,该表述过于绝对。【2题详解】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西方更重视个性自由”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材料二第二段“西方‘意象’在接受者内心中的呈现是没有稳定模式的,每个读者基于自己的个体接受图式而创造出差异性极大的想象空间”,没有提到“西方更重视个性自由”的内容。【3题详解】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五段强调“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A.没有“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或“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的加工创造。B.由“桃花潭水深千尺”是夸张法。符合观点。C.由“弄”“传”可知是拟人手法,属于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符合观点。D.由“载不动许多愁”可知,是夸张法,同时属于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符合观点。【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分析材料二各段内容。第一段讲的是中西语境中的“意象”概念最核心的区别。“西方‘意象’就是‘图像’借助象征方法在读者内心中的呈现,其意义的生成具有多义性、弥散性”“而中国意象则是基于某种共识来生发,其意义的生成遵循特定的路径”。这是将中西方意象的概念和意义生成机制进行对比;第二段,是在第一段内容的基础上对二者区别做的具体说明。可见用的对比论证方法。第三段,为了说明“中国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带特定意味,这是与一般的自然物象最根本的区别”也选用了例证“比如竹子在中国的绘画和诗歌当中,一般都带着……”“至于‘桃花’则让人联想到‘春暖’‘萌动’‘艳丽’等意味,诸如……”,可见用的举例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国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带特定意味的观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作为意象,它有阴晴圆缺和唯一性特征。作者说“月是故乡明”,根据材料一第二段“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可知,是作者将情感移植于月,在诗中融入自己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将思乡、思亲的情感移到月这一物象上来。结合材料一第四段“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材料二第二段“而中国意象在具体生成的过程中,有一个从‘预备’到‘生发’的过程。在‘预备’的过程中,意象由特定的物象引导,而这些物象都指向特定的‘约定俗成’的文化意义”可知,意象通过特定的物象引导会指向特定的“约定俗成”的文化意义。“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因而在不同的诗歌中,其意义指向也各不相同,但是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月亮”就是思乡情感的载体,有着约定俗成的文化意义。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内容可知,自然意象有自带相对稳定的意义指向性,所以意象接受者无需过多思索就能直接进入一种约定俗成的共时性审美情境之中,所以正是因为“月亮”意象所自带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指向性,使得游子在接触这一意象的刹那间,能够迅速进入某种预设好的意义空间之中,无需过多思索就能直接进入一种约定俗成的共时性审美情境之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答案】6.B7.D8.(1)从家传和擅长的画作来看,靳彝甫画技高超。(2)靳彝甫靠卖画吃饭,生活窘迫而拮据。(3)从天井布置清雅怡人、兴趣爱好多种多样看出他热爱生活,情趣高雅。9.(1)淡化情节,没有特别设计情节和冲突,做到形散而神聚。小说以叙述的口吻叙写一个文人画家的故事,主要写主人公靳彝甫作为文人画家的生活,写他的情趣爱好、生活习惯,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欣赏品味却能跃然纸上。(2)人物形象主体鲜明,不做刻意设计,呈现出独特的抒情气质。主人公靳彝甫热爱生活,情趣高雅,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有独特的文人气质。他承受着生活的窘迫,却依然诗意的生活。(3)语言上,语言有诗化倾向,不渲染,简洁、质朴、洁净,又不失典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可窥见作者对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的偏好”错误,靳彝甫是作者笔下的画家形象,作者欣赏这一人物,不一定体现作者对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的偏好。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D.“意在强调其生活环境的恶劣”错,“很小的天井”“留下的旧物”意在表现靳彝甫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情趣的高雅。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从文中来看,靳彝甫是一个画者,是一个文人。结合“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可知,从家传和家里积存的画稿以及擅长的画作来看,靳彝甫画技高超。结合“他是靠卖画吃饭的”“除了每年端午……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可知,靳彝甫靠卖画吃饭,生活是窘迫而拮据的。从画者文人的角度来看,他居住的环境是“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萧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他的生活习惯是“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每天晚上,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这些内容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情趣的高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作品的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故事情节上,淡化情节,没有特别设计情节和冲突,做到形散而神聚。“靳彝甫画寓”介绍靳彝甫家的牌子,“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介绍他文人画家的身份,“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介绍他的画作特点,“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介绍他的情趣爱好、生活习惯。小说以叙述的口吻叙写一个文人画家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人物塑造上,人物形象主体鲜明,不做刻意设计,呈现出独特的抒情气质。从天井布置清雅怡人、兴趣爱好多种多样看出他热爱生活,情趣高雅;“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可见他有独特的文人气质,人物性格上不做刻意设计,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情态,展示生活的本色。语言上,语言有诗化倾向,不渲染,简洁、质朴、洁净,又不失典雅。“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不渲染,少修辞,语言质朴自然,描述色调平淡;“春天,放风筝”,“秋天,养蟋蟀”语言极其简洁,却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靠墙种了几竿玉屏箫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描写平淡质朴,不事雕琢,让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贯、浸润在色调平淡的描述中。10.D句意: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他的文才,提拔为河西尉,杜甫尚未到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集贤院”前面省略介词“于”构成介词结构,后置修饰“待制”,其前不可断,排除选项BC;“河西尉”为官职名,不可断,排除A。11.BA.正确B.选项“绝言者路”是“断绝”的意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绝”表示程度高或范围全。相当于“极、最”。C.正确。D.选项“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会天大雨”中的“会”含义相同,均为“恰逢”。句意:恰逢严武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12.D“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理解错误。原文“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人莫测也”是说人们都不能猜测他的心思。13.①(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客居在吴、越、齐、赵一带。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去看望他。(振:养活;客:客居;奇:以……为奇)②(杜甫)游览岳祠(南岳庙),大水突然而至,过了十天他没找到食物,(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他,(杜甫)才能够回来。(遽:突然;旬:古每十天为一旬;乃:才)14.①国家动荡,漂泊难归,体弱多病;②怀才不遇,贫病交加,饥寒交迫;③暴食牛肉,饮酒大醉,伤害身体。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客居在吴、越、齐、赵一带。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去看望他。参加进士没考上,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在祖庙祭祀祖宗,到郊外祭祀天地。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核他的文才,提拔为河西尉,杜甫尚未到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逃入蜀地,杜甫避乱奔逃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贼寇捉住。唐至德二年,杜甫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轻微,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亲自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虚弱到被饿死,于是允许杜甫亲自前往鄜州探视。(杜甫)从鄜州回到京城,出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客居秦州,以背负木柴、采集橡果为生。后来(杜甫)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穿衣服,而性格褊狭浮躁,经常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下至江陵,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九岁。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曾经随同李白和高适从汴州路过,饮酒醉了登上歌舞台,情绪高昂地写怀古的诗歌,人们都不能猜测他的心思。杜甫多次饱尝贼寇作乱的痛苦,坚守节操不被玷污。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君主,人们都很同情他。杜甫的墓在岳阳。他有集六十卷,至今流传。15.A本诗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一位弹筝的女子,并非作者本人,也没有对作者本人情感的描述。(3分)16.①形貌美好。“紫袖”指华丽漂亮的衣服,这里代指弹奏的女子容颜美丽。②全神贯注。“自弹自感”连用两个“自”,表明弹奏者完全沉浸在自己弹奏的乐音之中。③愁绪满怀。“暗低容”指女子低头弹奏,满面愁容,神情黯然,演奏停止时“别有深情一万重”更加体现出了女子心中浓重的忧愁。④弹奏技巧高超。乐音停止那一刻,让听者感受到了弹奏者曲中有万重深情,乐曲感染力强。(评分标准:共6分,一点3分,答出两点给满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语言文字运用Ⅰ18.A考点:语言表达连贯。阅读语段可知,所填句子应该先指出题画诗以书法的形式在画中表现出来,然后再指出其效果,排除B项。C项,“书法”是题画诗的表现形式,“通过书法把······结合起来”不恰当,可排除。括号后面为“相互映发”,D项与其衔接不恰当,可排除。故选A。19.C考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整幅画比作相声,把诗和画比成捧哏和逗哏。C项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浪比成雪。A项,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天姥山之高。D项运用互文和借代的修辞手法,“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手法,“举酒欲饮无管弦’是借代手法,用“管弦”代“音乐”。20.【参考答案】载入史册的元、明、清大画家创作的许多传世作品带有题诗,有的诗作非常著名,堪称诗史大观中的精品。或:载入史册的元、明、清大画家创作了许多带有题诗的传世作品,有的诗作非常著名,堪称诗史大观中的精品。(改出一处给2分,改出两处给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硫化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快餐盒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颈椎病用药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公司股权转让居间合同
- 2025年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整治自查报告
- 2025年中国乳酸钙片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其它贸易合同外商经销协议样本
- 2025有关车辆租赁合同
- 2025景观石销售合同
- 2025信托贷款借款合同范文
- 新产品试制流程管理办法
- 王牌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 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计算
- 10个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25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共30页)
- 篮球校本课程教案
- 高一学生文理分班意向表
- 高等传热学部分答案
- 地球物理学进展投稿须知
- 机床精度检验标准 VDI3441 a ISO230-2
- 解析电力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