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35分钟)1.“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高兴。”这一典故反映了西汉初年盛行()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C[曹参这种做法,其实是坚持清静无为,不扰民生事,其指导思想是“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故选C项。]2.西汉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荀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夫之B[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见。]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D[先秦法家的典型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为君主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汉朝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和“君权神授”等主见,迎合了当时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反了汉武帝的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D[题中的材料事实上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以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迎合了统治者的意愿,故选D项。]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行动摇D.认为人君要疼惜百姓,假如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D[“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主要是指疼惜民力,为政以德。反之,就会遭到上天惩处。故D项符合题意。]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慧,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这一思想是()A.阴阳五行家学术B.“天人合一”理论C.儒学顺应自然规律的哲学D.“天人感应”观B[材料把人与天地日月山川相比,体现了“天人合一”,故B项正确。]7.下面表格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内容。以下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天人合一主要表现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A.“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B.“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C.“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体现出意识上的天人感应,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体现出形体上的“天人合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体现出政治上的“天人合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是指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8.下列为西汉时期若干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更统计表,表中人数的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帝王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平帝人数50人100人200人1000人3000人7000人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B.进入太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变更D.学术思想同等竞争的局面结束A[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自汉武帝起先,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快速增加,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汉武帝依据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学习儒家经典,故选A项;西汉选官有察举制等多种方式,且表格信息不能反映入仕途径的选择,解除B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的增加,不能反映官位垄断的状况,也不能反映学术思想同等竞争的状况,解除C、D两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材料二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2)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何处。[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思想”可结合材料一“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和材料二“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等信息回答;其次小问“看法”要结合这种思想对社会统治的影响回答。第(2)问要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回答。[答案](1)①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三纲”思想,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五常”思想。②“三纲五常”在汉代以后成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2)①从内容上看,在继承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的基础上,又融合其他思想,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②从特点上看,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10.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汲取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力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持续C.现实统治须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C[由材料“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汲取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须要,故选C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减弱了诸侯国的势力,解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解除B项;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并非兼收并蓄,解除D项。]1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化政策始终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化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C.汉武帝确立了教化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教化的开创者B[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儒家学说提倡道德教化,主见通过教化来提升人格素养和道德自律意识,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教化的主旋律。A项不符合史实;在汉武帝之前,中国古代教化已经出现并确立了教化的基本内容,解除C、D两项。]12.下面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与公卿总数比重变更状况示意图。这种变更反映了汉代()A.法、儒以外学派的消亡 B.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C.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 D.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D[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法家或法吏快速下降,而儒家或儒者快速上升,说明社会的主流文化在发生变更,故选D项;题图中没有体现其他学派的比重状况,无法推断其他学派的存在与否,解除A项;“察举制度”的选官标准是品德和才华,与学派无关,解除B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解除。]13.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A.儒学正统坚不行摧 B.宗法制度得以持续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 D.政治与伦理相结合D[从材料中的“敬天、法祖、忠君、保民”和“以孝治天下”,可知儒家伦理融入了国家政治之中,D项正确;儒学在历史上受到过几次冲击,A项错误;宗法制在春秋战国瓦解,其影响力下降,B项错误;C项中的“皆”过于肯定,错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时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诏曰:“……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1)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详细主见。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董仲舒提倡教化的主要缘由。(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解析]第(1)问,“主见”干脆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董仲舒主见在中心设太学,地方设庠序来教化百姓行仁、义、礼等;“主要缘由”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心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见和教化的功能等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措施”可干脆从材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