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5生物进化的实例与物种的形成-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_第1页
课时25生物进化的实例与物种的形成-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_第2页
课时25生物进化的实例与物种的形成-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_第3页
课时25生物进化的实例与物种的形成-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_第4页
课时25生物进化的实例与物种的形成-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时25生物进化的实例与物种的形成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大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两个种群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答案】C【解析】虽然自然界存在骤变式的物种形成,但大部分物种形成需要长期地理隔离,A正确;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生活,进而影响进化,B正确;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指彼此相互影响,不只有生存斗争,也可能是互助的,C错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两个种群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D正确。2.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答案】C【解析】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A错误;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的类型、新的物种,B错误;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最后选育出新品种,C正确;由于同一物种不同种群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能不同,故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D错误。3.达尔文物种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挑战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但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没能解决的问题是(

)A.生物的协同进化 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 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认为生物进化是长期渐变的结果,生物和生物、生物和环境间可以相互作用和影响,实现协同进化,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也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ABC错误,D正确。4.下图表示某物种数量增长的理论值和实际值,二者个体数值差别很大,用达尔文理论解释,其原因是()A.过度繁殖 B.遗传变异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答案】C【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主要是通过生存斗争,不适应者被淘汰的缘故。5.生活在马来西亚雨林里的一种枯叶螳螂,翅膀和背板都形似枯叶,利于其躲避天敌和捕食。下面对枯叶螳螂这一物种形成的解释,正确的是(

)A.枯叶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导致其发生了不定向变异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枯叶螳螂个体从而导致其发生适应性进化C.枯叶螳螂的形态是其与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D.枯叶螳螂进化的实质是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答案】C【解析】枯叶性状的出现是自发变异的结果,自然选择只是起到选择作用,A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自然选择不会使其发生适应性进化B错误;枯叶螳螂的特征是长期适应马来西亚雨林生态环境的结果,即与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6.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答案】A【解析】同一物种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耧斗菜是两个物种,A错误;不同生长环境有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7.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分析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d、h基因频率高,C正确;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8.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大峡谷分隔形成的地理隔离,使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B正确;由题意可知,某高山两侧间存在“通道”是有限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不能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C错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物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9.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答案】B【解析】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一方面为了获得交配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雌性获得更多营养物质繁殖后代,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适应性行为,A正确;根据题意,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④虽然是一种仪式化行为,但对缝蝇繁殖也具有进化意义,B错误;在求偶过程中,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更受雌蝇的青睐,容易获得交配机会,留下后代的机会多,这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C正确;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不需要食物也能求偶成功,④与③在外观上具有相似性,可推测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D正确。10.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居生活的动物共同觅食、防御外敌并繁育后代,是共同进化的体现B.大肠杆菌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自身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若两个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决定某种生物进化方向上可能存在差异【答案】D【解析】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同一物种群居生活方式的形成不属于共同进化,A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B错误;若两个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C错误;自然选择留下来的个体都是适应环境的个体,而人工选择留下来的个体是有利于人类需求的个体,因此这两种选择在决定某种生物进化方向上可能存在差异,D正确。11.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我国多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细菌形成抗药性。若被细菌感染,则会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的变异类型主要是基因突变,变异对细菌都是有害的B.抗生素诱发细菌基因突变,导致产生抗药性基因C.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D.抗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细菌产生了新的物种【答案】C【解析】细菌为原核生物,可发生的变异类型主要是基因突变,细菌的变异中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抗药性强的变异对细菌本身是有利的,A错误;抗药性变异是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存在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抗生素不能诱发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B错误;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细菌抗药性增强,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抗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种,D错误。12.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大熊猫。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有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70%,b的基因频率为3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的概率为46.2%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30%【答案】B【解析】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不能构成其基因库,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所以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