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专练第七组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专练第七组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专练第七组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专练第七组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专练第七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组专练第七组一、语言综合运用(10分)1.二十四节气是有关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规律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开展以“天地有节,风雅中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材料,请你完成下列任务。(4分)材料一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小雪不怕小,扫到田里都是宝”。材料二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植入青少年的心灵。(1)任务一:阅读材料一,探究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的关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任务二:结合材料二,联系实际,将节气文化的种子植入心灵,我们青少年能够做些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青少年要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要深入学习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阅读下面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文字,完成读书卡片。(6分)原文摘录阅读批注行者见三个老道士,披了法衣,想是那虎力、鹿力、羊力大仙。下面有七八百个散众,司鼓司钟,侍香表白,尽都侍立两边。行者暗自喜道:“我欲下去与他混一混,奈何‘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且回去照顾八戒、沙僧,一同来耍耍。”(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1)经典蕴含人生智慧,语段中“单丝不线,孤掌难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孙悟空感觉自己人单势孤,没有办法降服众多的妖魔,需要猪八戒和沙僧的同心协力,共同配合。原文摘录阅读批注长老道:“不曾与他见个胜负,只这般含糊,我怎敢前进!”大圣笑道:“师父,你也忒不通变。常言道:‘单丝不线,孤掌难鸣。’那魔三个,小妖千万,教老孙一人,怎生与他赌斗?”长老道:“寡不敌众,是你一人也难处。八戒、沙僧他也都有本事,教他们都去,与你协力同心,扫净山路,保我过去罢。”(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2)探究摘录文字的回目,你发现章回体小说《西游记》的回目具有哪些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内容上,高度概括本回的主要故事情节;②形式上,采用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王舆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①遣使械②廷坚。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曰:“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③遇。”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至金陵,遇赦得免。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犹立死。舆扶归营,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④。攻颍州,倚营门,仗剑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碎,而舆不伤,莫不异之。(节选自陆游《南唐书·王舆》,有删改)【注释】①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昪(biàn)。②械:特指枷锁、镣一类的刑具。此处作动词。③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④瘢痍(bānyí):创伤后留下的瘢痕。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_______________(2)莫不异之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卧百余日复起

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正好,恰逢。对……感到惊异。///5.文中王舆个性鲜明,结合选文简析其形象特征。(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辨是非、胸怀宽广:王舆虽然与甄廷坚关系不和,但依然坚信他的清白,并为他献计脱险。参考译文:王舆和监军甄廷坚关系不和,恰逢甄廷坚被诬告有反叛之心,南唐烈祖李昪派使者用枷锁把甄廷坚抓回去。王舆探询知道了这件事,秘密告诉了甄廷坚,趁机为他谋划说:“你如今只有在今天乘坐轻便船只,回到朝廷等待治罪,不要与陛下派出的使者相遇。”甄廷坚感到害怕,没有闲暇制定其他谋略,就听从了他的计策。到了金陵,遇到赦免得以免罪。王舆年少时跟随军队攻打润州,被巨大的弓弩射伤,射中右边耳朵。箭从左边耳朵射出,好像立刻死去。王舆被搀扶着回到营地,躺了一百多天,又起来,耳朵到老了也不聋,也没有留下瘢痕。进攻颍州,王舆倚着营门,拿着剑驱使士兵登城。城上发射石块,射中营门以及(王舆)一半的铠甲,都碎烂了,而王舆没有受伤,没有人不对此感到惊异。三、散文阅读(15分)枣的忆念李成

①杜甫有一首沉痛的《百忧集行》诗,开头四句读来却令人感到亲切,因为这是任何一个在乡村生活过的孩童或少年,都可能有过的经历:“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②在我家乡,那遥远的山村,虽然别的水果很少见到,但枣树倒有几株。因为村后有连片的丘岗,坡崖下多生野树,说不定哪儿就冒出一棵野枣树来,所以,在我的印象里,枣树都有顽强的生命力,不须有人特意栽植、护理,它就能生长出来;有时也不必很高大,一截树干,几根枝丫,就能结一串串的红枣。

③枣红了,当然是成熟的,一般确实是秋令的“八月”。《诗经》里早就有“八月剥枣”的诗句,《大戴礼》曰:“剥者,取也。”我理解,其实“剥”就是“扑”,用竹竿把枣子敲打下来。在我们村里,偶尔也会遇见哪个屋角旮旯里生长着一株高高的枣树,青枝绿叶掩映着挂在高处的枣子,最初是青色,如一串串绿葡萄,馋嘴的孩子发现了,时常仰望着那枣,把头颈都望酸了,可是也不敢轻易去打枣,因为这样的枣子常常都是有主的,打枣被主人发现,到底有些不便或者说难堪;而如果拾起土块、石头抛上去砸,又能砸到几颗呢?所以我们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那枣由青转红,到了中秋前后,主人把枣扑打下来,或许还能分享一升半升。

④我们那里若是馈赠枣子,必定用量米的“升子”,不知为何,这总让我把枣子与粮食联系在一起。其实,这还真不错,我从书上得知,在以往大饥荒年月,枣子还正是“救荒”的难得食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就提到“秦大饥……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这毕竟很好理解,饥荒年月,只要能食之物尽皆食之,何况是产量多,营养又丰富的枣子。

⑤我不记得我喝过枣子酿成的酒没有,因为不是嗜酒者,对酒品素不在意。但我吃过枣糕。那是在城里,见到街上有人排队在食品铺子前买什么,凑过去方知是枣糕。既然大家都这么热衷,我也不禁好奇,买来一些品尝,觉得口感确实不错。偶得一两包外地的朋友寄赠的大红枣,我也是喜欢的,因为冬夜读书,感觉腹空时,拆开包装,摸出几枚红枣来,不仅解决了饥饿,而且也觉得补充了元气。

⑥吃枣的时候,我总想起小时候在村庄里到处搜寻枣子来吃的往事。特别爱回忆,有一个小伙伴的家靠近村西的丘岗,他家院落的一面墙就是一堵平顶的土岭,上面生满了杂草、杂树,其中就有一两株野枣,在八月的夕阳下,枣子从绿叶中闪烁着青青而又红红的光色,令人心动。终于有一天,我们说服那个小伙伴,让我们爬上去,很节制地摘取一捧两捧后,便忙不迭地溜下树来,以免被发现后让他蒙受家长的呵斥而使彼此尴尬……我多少年没有回家乡,就是回去,也没有再去那个小伙伴家,不知他家那一堵非人工的高峻而宽阔的土岭墙是否还在,上面是否还丛生着草树、野枣?我对此总是有一种不尽的忆念。(选自《文汇报》,有删改)6.作者回忆了哪些与枣有关的内容?简要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乡枣树的生命力顽强,任何环境皆可生长;孩子们在枣树下仰望青枣却不敢轻易打枣,巴望枣成熟后枣主人能分享;荒年枣能充饥果腹;回忆吃枣糕、冬夜读书吃朋友寄赠的红枣解饥的事情;回忆小时候在村庄里说服小伙伴爬他家枣树摘枣的往事。

7.文章开篇引用杜甫《百忧集行》中的诗句有何作用?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结构上: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与结尾互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内容上:借诗句引出下文对家乡的枣、童年生活以及与枣有关的各种回忆;开篇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8.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所以我们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那枣由青转红。(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巴巴”生动地写出了孩子们对枣的急切盼望,表达了孩子们对枣的喜爱之情。(2)在八月的夕阳下,枣子从绿叶中闪烁着青青而又红红的光色,令人心动。(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青青、红红”两个叠词,生动地写出了枣的颜色,烘托枣在“我”记忆中的美好形象,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枣、对故乡亲切的怀念之情。9.文章结尾说:“对此总是有一种不尽的忆念。”作者仅仅是在忆枣吗?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