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220.20DB41代替DB41/T949—20142018-01-03发布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DB41/T949—2018前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缩略语 35联网体系结构 45.1多级多域联网 45.2监控资源 55.3SIP网关 66联网系统设备要求 66.1信息采集 66.2传输 76.3视频切换 76.4图像显示 86.5网络服务器 86.6用户终端 86.7流媒体发布单元 86.8存储设备 87视频监控存储系统要求 97.1存储系统模式与架构 97.2存储模式的管理 7.3存储系统技术要求 8平台功能 8.1实时图像点播 8.2录像查询功能 8.3录像点播及回放 8.4录像下载 8.5云台控制 8.6报警事件管理 8.7设备管理功能要求 8.8设备接入与发现 8.9设备状态查询 8.10应急指挥中心及远程终端支持 129视音频编解码要求 9.1编码设备技术要求 9.2解码设备技术要求 10传输协议要求 10.1通信协议结构 DB41/T949—201810.2视音频流传输协议 10.3会话控制及录像回放控制协议 1611SIP协议接口要求 11.1SIP消息定义 11.2基于SIP协议的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 12对象编码及数据存储要求 4812.1对象编码结构 4912.2对象编码规则 4912.3存储格式 13字符叠加格式要求 5113.1叠加内容 13.2叠加字符集和字型 5213.3叠加字符颜色 5213.4叠加字符的设置 5214视频编解码设备、存储设备联网测试 5214.1测试目标 14.2测试系统 14.3测试内容 14.4测试系统结构 54附录A(规范性附录)信令消息示范 56附录B(规范性附录)联网系统控制描述协议(MANSCDP)命令集 附录C(规范性附录)媒体回放控制协议(MANSRTSP)命令集 附录D(规范性附录)基于RTP的视音频数据封装 附录E(规范性附录)SDP定义 161附录F(规范性附录)多响应消息传输 165附录G(规范性附录)Subject头域定义 附录H(规范性附录)基于TCP协议的视音频媒体传输 附录I(规范性附录)媒体流保活机制 168附录J(规范性附录)路段、设备及用户编码表 参考文献 DB41/T949—2018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41/T949—2014《高速公路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联网技术要求》,与DB41/T949—2014相比主要的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一般规定(见2014年版的第5章);——增加了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设备联网结构示意图(见图1);——增加了星光级图像采集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图像采集设备的画质要求(见6.1——修改了传输设备的要求(见6.2,2014年版的6.7);——修改了流媒体发布单元满足的协议(见6.7,2014年版的7.7——修改了存储设备的文件导出格式(见6.8,2014年版的7.8);——增加了视频监控存储系统要求(见第7章——增加了平台功能(见第8章);——删除了G.722/G.723/G.729音频编解码标准(见2014年版的8.1——增加了编码设备输出码流包格式的规定(见9.1);——修改了解码设备解码的格式(见9.2,2014年版的8.3——增加了SIP信令字符集编码格式(见10.1);——修改了通信协议结构图(见图7,2014年版的图4——删除了视音频TS存储格式(见2014年版的9.2.4——增加了视音频PS存储格式(见10.2.3);——修改了会话控制及录像回放控制协议(见10.3,2014年版的9.3);——修改了SIP协议的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见11.2,2014年版的10.4——增加了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控制描述协议(MANSCDP)命令集(见附录B);——增加了媒体回放控制协议(MANSRTSP)命令集(见附录C——增加了基于RTP的视音频数据封装(见附录D);——增加了SDP定义(见附录E);——增加了多响应消息传输(见附录F);——增加了Subject头域定义(见附录G——增加了基于TCP协议的视音频媒体传输(见附录H——增加了媒体流保活机制(见附录I);——删除了设备描述与控制协议(DDCP)元素说明(见2014年版的附录B);——删除了SIP消息体元素名称及说明(见2014年版的附录C)。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收费通信服务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连东、吕培建、袁飞、彭强、李军锋、吴晓、白文娟。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李志高、项煜、朱岩、徐家骏、何俊彦、雷雨、王岩、王翀、高寒、樊少嵩、范杰、陈征、王一戈、陈明明、姜伟、张乾文、黄福咏、李欢、曹雪芹、李玄基、向重洋。本标准于2014年7月首次发布,2018年1月第一次修订。1DB41/T949—2018高速公路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联网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联网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联网体系结构、联网系统设备要求、视频监控存储系统要求、平台功能、视音频编解码要求、传输协议要求、SIP接口要求、对象编码及数据存储要求、字符叠加格式要求和视频编解码设备、存储设备联网测试。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设备联网的实施及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GB2312—1980信息交换使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T28181—201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ISO/IEC13818—1:2015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Informationtechnology-Genericcodingofmovingpicturesandassociatedaudioinformation-Part1:Systems)ISO/IEC13818—2:2013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Informationtechnology-Genericcodingofmovingpicturesandassociatedaudioinformation-Part2:Video)ISO/IEC13818—3:1998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3部分:音频(Informationtechnology-Genericcodingofmovingpicturesandassociatedaudioinformation-Part3:Audio)ITU-TRec.H.264—2017通用视听业务的先进的视频编码(Advancedvideocodingforgenericaudiovisualservices)ITU-TRec.G.711—1988音频信号的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modulationofvoicefrequencies)IETFRFC2030—1996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第四版(Simplenetworktimeprotocol(SNTP)version4forIPv4,IPv6andOSI)IETFRFC2326—1998实时流协议(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IETFRFC2976—2000SIPINFO方法(TheSIPINFOMethod)IETFRFC3261—2002SIP:会话初始协议(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IETFRFC3263—2002会话初始协议(SIP):定位SIP服务器[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LocatingSIPServers]IETFRFC3428—2002会话初始协议(SIP)即时消息扩展[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ExtensionforInstantMessaging]IETFRFC3984—2005H.264视频的RTP负载格式(RTPPayloadFormatforH.264Video)ONVIF—2012核心规范版本2.2(ONVIFCoreSpecificationVersion2.2)2DB41/T949—20183术语和定义GB/T28181—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用于省域高速公路网进行视频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以及事件处理等业务的视频监测、管理调度和互联互通、交换共享的管理系统。3.2区域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网络化、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和IP传输方式构建的视频监控系统,提供高速公路各业务部门和信息系统所需的视频信息,实现管理分局或分中心所辖区域内视频信息资源共享。3.3视频接入点前端设备安装或监控的地点或场所。3.4监控资源指信息采集前端,包括前端摄像机、云台、云台控制编解码器、报警传感器、视频光端机、视频采集设备、视频编码设备以及本地视频和控制信号传输通道,监控资源信息的表现形式为图像、声音、事件数据、业务数据等。3.5视频编码设备具有对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采集、编码、网络传输功能的设备,并可具有音频处理、设备控制、报警信息传输、视频图像存储等功能。3.6视频解码设备具有对数字压缩视频流进行解码还原视频图像功能的设备,并可具有音频处理、设备控制、数据交换、视频图像显示等功能。3.7SIP网关当各个区域视频监控系统汇集在一起,为省联网监控中心/路段监控分中心/基层监控单元提供互联互通时,应通过SIP网关实现不同系统结构、不同编码标准和通信协议的转换,以实现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为实现区域视频监控系统之间的联网,SIP网关具有统一数据格式、协议转换等通信能力,实现设备注册与查询、监控图像获取与控制、联网设备状态查询、云台镜头控制、报警信息传输等功能。3.8档次ITU-TRec.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中规定的整个比特流语法的子集,描述了对比特流的限制以及满足该档次的解码器应遵从的算法特征和限制。3.9级别视频编码比特流中句法元素参数值的限制集合,一个档次可以包括一个或若干个级别。3.10前端存储域位于视频接入点的视频存储设备所构成的存储网络,能直接连接到摄像头等监控设备,一般用于存3DB41/T949—2018储日常运营录像。3.11中心存储域位于监控中心或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的视频存储设备所构成的存储网络,通过监控系统联网和摄像头等监控设备连接,一般存储重点监控路段录像或者事故录像。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VS:视音频编码标准(AudioVideoCodingStandard)CIF:数字视频通用中间格式(CommonIntermediateFormat)D1:数字电视系统显示格式DDCP:设备描述与控制协议(DeviceDescriptionAndControlProtocol)DHCP: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DVR:数字视频录像机(Digitalvideorecorder)ES:基本流(ElementStream)IPC:网络摄像机(InternetProtocolCamera)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IPSAN:基于IP的存储局域网络(InternetProtocolStorageAreaNetwork)MANSCDP: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控制描述协议(MonitoringandAlarmingNetworkSystemControlDescriptionProtocol)MANSRTSP: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实时流协议(MonitoringandAlarmingNetworkSystem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MMS:微软媒体服务器协议(MicrosoftMediaServerProtocol)NAL:网络抽象层(NetworkAbstractionLayer)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TimeProtocol)NTSC: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etworkVideoRecorder)ONVIF:开放网络视频接口论坛(OpenNetworkVideoInterfaceForum)PAL:逐行倒相制式(PhaseAlternatingLine)PS:节目流(ProgramStream)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ArrayofIndependentDisks)RFC:IETF请求评论的规范(RequestforComments)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ControlProtocol)RTP: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Protocol)RTSP:实时流化协议(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SIP: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URI:统一资源标识(UniformResourceIdentifier)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4DB41/T949—20185联网体系结构5.1多级多域联网5.1.1一般要求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监控单元三级联网架构,该视频监控系统应采用ITU-TRec.H.264编码的数字图像进行传输。其中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中应包含管理平台、解码器、显示屏、存储设备、流媒体发布单元、用户终端等设备,监控单元应包括管理平台、视频存储NVR等设备,外场监控设备如网络摄像机(IPC)等应通过数字方式接入监控单元。各级监控中心与监控单元管理平台应采用SIP协议与MANSCDP协议作为控制接口,采用RTP协议作为码流传输接口,采用MANSRTSP协议作为录像回放控制接口。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设备联网结构见图1。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业务通过IP数据网承载,基于非IP网络监控资源视频信息应通过具有平台接入功能的管理平台或设备转接至IP网络才能接入监控系统。各监控单元应通过承载网络集中接入所属监控分中心,各监控分中心最终汇聚接入省级联网监控中心。各级视频节点之间均应以管理平台为核心,进行监控数据和监控信息上报以及控制命令下发等操作。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各级视频节点的管理平台应采用SIP协议为平台间管理通信协议。管理平台内采用非SIP协议或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监控资源、用户终端等,应通过SIP网关统一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后接入监控系统。图1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设备联网结构示意图5.1.2联网结构多级多域联网采用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监控单元三级联网结构。省级联网监控中心是监控系统的省级管理节点。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管理平台通过IP网络应能访问任意监控分中心管理平台中的任意监控视频与数据,负责全省高速公路网的综合监控和管理,宜配备存储设备,存储重要地点或重大事件的图像数据。5DB41/T949—2018监控分中心应通过SIP网关与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管理平台互联,监控分中心管理平台应通过IP网络向省级联网监控中心管理平台上传辖区内的监控视频与数据,并接受或转发设备控制指令,应能通过IP网络访问所管辖的任意监控单元管理平台中的任意监控视频与数据,宜配备存储设备,存储重要地点或重大事件的图像数据。监控单元通过SIP网关与监控分中心管理平台互联,监控单元管理平台应允许数字图像传输方式。数字图像传输方式应包括编码器、NVR、IPC等设备,将采集并压缩编码后的数字图像信号通过IP网络方式传输。监控单元管理平台应为监控分中心平台提供所需要的图像数据,并接受其设备控制指令。对于网络摄像机(IPC需使用ONVIF协议接入SIP网关。5.1.3工作状态互联结构下的级联模式见图2。信令流、媒体流均应逐级转发。图2级联模式示意图5.2监控资源5.2.1基于SIP协议的监控资源基于SIP协议的监控资源应在设备级支持第9章、第10章、第11章规定的联网接口(包括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能通过SIP协议直接接入所属视频节点的管理平台。5.2.2基于ONVIF规范的监控资源网络摄像机(IPC)功能应符合ONVIFProfileSSpecification所规定功能;控制接口应符合ONVIF核心规范(ONVIFCoreSpecification)规定,且规范版本不低于2.2;应通过ONVIF官方标准测试工具(版本不低于12.12)测试。网络视频录像机(NVR)功能应符合ONVIFProfileGSpecification所规定功能;控制接口应符合ONVIF核心规范(ONVIFCoreSpecification)规定,且规范版本不低于2.2;视频解码能力应符合7.3规定;应通过ONVIF官方标准测试工具(版本不低于12.12)测试。管理平台应具备ONVIF接口,接口功能应符合ONVIFProfileSSpecification与ONVIFProfileGSpecification所规定功能。控制接口应符合ONVIF核心规范(ONVIFCoreSpecification)规定,且规范版本不低于2.2。管理平台内基于ONVIF规范的监控资源应通过SIP网关接入监控系统。基于SIP协议的控制接口和基于ONVIF规范的控制接口之间转换方式本标准不做规定。注1:ONVIFCoreSpecification可从以下网址获得:<http://www.onvif.o注2:ONVIFProfileSSpecification可从以下网址获得:<http:注3:ONVIFProfileGSpecification可从以下网址获得:<htt6DB41/T949—20185.2.3基于非SIP协议的监控资源基于非SIP协议的监控资源应通过SIP网关统一联网接口后接入监控系统。前端监控设备IPC及NVR存储设备可通过ONVIF协议接入SIP网关,IPSAN应支持iSCISC协议接入,DVR应提供SDK用以接入监控系统。基于非SIP协议的监控资源联网方式见图3。图3基于非SIP协议的监控资源联网5.3SIP网关SIP网关是监控中心监控系统联网共享接口的逻辑实体,可以独立的设备形式存在或内置在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内的监控平台中。SIP网关负责实现联网过程中的控制消息和视频数据的传输和转换,联网接口采用IETFRFC3261和IETFRFC3265SIP协议。并且应能接入基于不同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的监控资源或用户终端,将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分别转换为符合第9章、第10章、第11章规定的SIP协议和ITU-TRec.H.264编码的视频图像。SIP网关的内部接口和各级平台内部联网所需的功能本标准不作规定。6联网系统设备要求6.1信息采集信号采集的范围宜包括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应根据不同的组网模式(前端接入方式)选用相应的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a)声音采集设备的性能(灵敏度、探测范围)应与监测范围相适应;图像采集设备宜支持AAC宽频采集;b)报警设备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c)信息采集及相关的前端设备应具有防破坏、防水、防雷电、防锈蚀和抗易损等防护措施,安装应符合现场环境要求,并满足相应防护等级要求;应支持6kV防雷设计,±25%宽压设计;d)图像采集设备应能清晰有效地采集到现场的图像。图像采集设备应能适应现场的照明条件,环境照度不满足视频监控要求时,应配置辅助照明,或采用微光/红外类摄像设备;e)枪型星光级图像采集设备在不加辅助照明情况下,应能在最低光照强度为0.002lx和在最低光照强度为0.0002lx条件下,分别进行清晰的彩色和黑白摄像;f)球型星光级图像采集设备在不加辅助照明情况下,应能在最低光照强度为0.005lx和在最低光照强度为0.0005lx条件下,分别进行清晰的彩色和黑白摄像;g)图像采集设备应支持ONVIF协议,宜支持GB/T28181-2016中规定的SIP协议;7DB41/T949—2018h)图像采集设备镜头应具有高动态、防眩光、强光抑制、自动调节光圈等功能;i)图像采集设备输出的视频压缩码流应在2Mbps~10Mbps之间;j)信息采集设备应提供开放的控制接口。k)采用的摄像头必须至少为百万像素镜头:1)对于分辨率最高支持720p的摄像机,其解像能力应不低于130万像素;2)对于分辨率最高支持1080p的摄像机,其解像能力应不低于200万像素,宜不低于300万像素;3)使用镜片材质必须为非球面玻璃镜片;4)普通摄像头光圈性能应不低于F1.8,星光级摄像头光圈性能应不低于F1.5。l)IPC在画质方面需满足的要求如下:1)分辨率:本次项目规定的IPC分辨率为200万像素。2)解析度测试:水平解析度和垂直解析度均需≥930LW/PH。3)色彩还原度:总色彩还原误差需≤14。4)灰度等级:灰度等级测试采用20级灰度测试卡,测试等级需≥19级。5)画面延迟:读取3组延迟结果并取平均值,平均延迟需≤200ms。6)宽动态:在强暗光照下拍摄一张图片,宜看清图像细节。7)画面流畅性:拍摄30s视频,视频应保持流畅。8)画面清晰度:拍摄30s视频,宜看清视频中物体的细节。9)画面噪点:在暗室中拍摄30s视频,视频中只有少量的噪点。6.2传输传输设备应符合:a)数字视频传输通道采用IP方式,传输协议符合第11章规定;b)信息传输可采用有线或者无线传输方式。传输网络可选用高速公路专用网络、自建监控网络或公共通信网络。采用无线或公共通信网络传输时,传输设备应有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具体传输方式的选择按GB/T50348—2004中3.11.1的要求。传输设备的选型按GB/T50348—2004中3.11.3的要求;c)应优先保证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d)前端设备与信号直接接入的监控中心相应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2s;e)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4s。6.3视频切换视频切换设备应满足:a)图像切换应能通过手动或编程实现。图像信号应能在指定的显示设备上进行固定显示或时序显示;b)应采用模块式结构,容量应按系统规模确定,并留有冗余;c)应具有视频丢失检测报警和系统自诊断功能;d)应提供RS-232或RS-485数据通道,可用于支持常用控制协议;e)宜支持本地键盘、网络计算机双重控制方式;f)应具有报警联动功能。6.4图像显示图像显示设备应满足:8DB41/T949—2018a)应按需选择合适的显示器或大屏设备;b)应能清晰显示现场实时图像;c)分辨率指标应高于系统对编解码设备的分辨率指标,最高显示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d)应支持各种标准视频信号的输入,能驳接各种常用视频信号源,包括复合视频(NTSC/PAL/HDMI高清视频信号以及计算机输出的RGB信号;e)一体化背投单元显示设备应满足:对比度≥5000:1,镜头输出亮度≥800lx;f)等离子拼接屏显示设备应满足:对比度≥30000:1,亮度≥1700cd/m2;g)液晶拼接屏显示设备应满足:对比度≥3000:1,亮度≥700cd/m2,响应时间≤5ms。6.5网络服务器网络服务器设备应满足:a)支持的服务程序应包括数据库、视频分发、视频存储、认证、注册、设备代理等;b)基本功能和性能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c)服务器的CPU、硬盘、网络接口等部件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本标准及监控联网系统的其他相关技术的要求;d)数据库、视频分发、安全认证等服务器宜采用双机备份的方式。6.6用户终端用户终端设备应满足:a)应具有远程登录功能;b)应具有远程浏览、控制等功能。6.7流媒体发布单元流媒体发布单元应满足:a)应支持MANSRTSP和RTP协议,宜支持MMS等主流实时流媒体协议;b)应具备广域网接入能力,应至少具备一种接入方式(DHCP,DDN,ISDN,ADSL,VPN,光纤接入等),宜支持多种接入方式;c)应支持单播和组播点播方式;d)局域网内接入带宽应采用千兆网;e)应具有客户端接入身份认证能力;f)应具备转码能力,可将实时流视频重编码为不高于原始分辨率的低码率视频流并发布。重新编码后输出的码流应满足9.1,a)项规定;g)应具备自适应带宽能力;h)应至少可同时支持30路视频频道对外发布,并且应至少可支持500个用户终端并发访问;i)宜支持服务能力扩展,可通过设备集群方式扩展负载能力。6.8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应满足:a)无事件时录像存储时间应不少于30天,一般交通事故录像文件存储时间应不少于90天,重大交通事故录像存储时间应不少于1年;b)NVR/DVR设备支持的最大存储容量应不低于16TB;c)单台IPSAN设备支持的最大存储容量应不低于16TB,应支持容量扩展。9DB41/T949—2018d)省级联网监控中心存储设备应使用RAID技术存储数据,RAID级别应支持RAID0、1、5,宜支持RAID6、10;e)IPSAN设备应具备全局热备及局部热备配置能力;f)核心部件宜具备冗余备份;宜具备通信链路冗余,NVR/DVR设备通信接口速率应不低于100Mbps以太网,IPSAN应不低于1000Mbps以太网。g)宜支持构建虚拟化存储方式,构筑集群、容灾、流式直存、虚拟化动态存储扩容的模式。7视频监控存储系统要求7.1存储系统模式与架构存储系统网络架构使用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或者SAN(StorageAttached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存储模式进行存储系统的构建,符合监控系统需求。NAS存储模式与SAN的存储模式分别见图4与图5。其中NAS模式以NVR为例,SAN模式以IPSAN为例。本标准规定的存储系统架构见图6。要求存储系统分为前端存储域和中心存储域两部分。前端存储域一般由基层监控单元和其所辖外场监控设备中的存储设备组成;中心存储域一般存在于监控分中心或者省级联网监控中心。存储模式优先使用前端存储,建议侧重使用NVR。以下分别描述两种存储模式:a)前端本地存储模式中,监控视频图像数据直接存储于本地,当中心存储域需要调阅前端存储的录像时,由前端存储域向中心存储域发送回放流;b)中心存储模式中,在存储时中心存储域需要向前端存储域中的摄像头等数据采集设备请求回放流并集中存储于本地,当中心用户需要回放时可直接在中心存储域本地访问存储数据。图4NAS存储模式DB41/T949—2018图5SAN存储模式图6存储系统架构图7.2存储模式的管理7.2.1存储资源管理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信息应当能集中至中心域进行管理分析,前端域设备应当主动上报存储空间信息或者出错时的报警信息,包括:最大存储空间和当前可用存储空间、设备运行状态灯信息、磁盘空间满、磁盘错误等。同时中心域能统一查询所有设备配置录像计划的相关信息。7.2.2录像回放管理DB41/T949—2018前端域和中心域应能够以统一的回放接口调阅存储设备上的录像文件,具体支持:录像文件按时间查询、获取录像文件回放地址、录像回放控制。中心域(上级)有权跨域回放前端域(下级)设备存储的录像文件,但前端域(下级)无权回放不属于其存储域内的所有存储设备上的录像。7.3存储系统技术要求7.3.1存储策略存储策略应采用属地集中存储、上级选择备份、异常事故逐级备份。对于正常运营时的图像,仅在对摄像头直接管理的基层监控单元进行本地存储。上级平台可调阅下级录像,或者选择性存储部分摄像头录像。对于重大交通事件、异常事故时,录像应逐级存储,备份。7.3.2录像计划宜支持录像任务自动检测功能,对录像任务的执行计划与执行结果进行自动比对,筛选出缺失录像,自动连接具有本地存储功能的前端设备将缺失录像下载到中心存储系统中。8平台功能8.1实时图像点播平台能够通过下级平台调取实时流,实现多路点播,多分屏,实时图像,并且进行抓图操作。8.2录像查询功能平台能够直接调用前端设备或者通过下级平台,根据时间、路段、摄像机查询录像。8.3录像点播及回放平台能够直接调用前端设备或者通过下级平台执行录像回放的操作。其中录像回放应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查询结果,在存在录像的前提下,实现任意时间点回放;b)预览功能:预览显示视频参数配置,预览画面叠加字符和图像,预览时解码效果的参数控制;预览时播放声音控制,预览视频抓图;c)录像回放应支持2X/4X/8X/16X倍速和0.5X/0.25X/0.125X倍速回放;d)录像回放应支持多路、多分屏同时回放。(多分屏要求同实时图像点播部分)。8.4录像下载平台能够直接调用前端设备或者通过下级平台将录像下载到本地。录像下载至本地,根据录像的查询结果进行下载:a)用户根据实际查询结果,下载指定摄像机、时间段的录像;b)录像文件下载、锁定及备份;c)图片的查找、回访及备份;d)手动录像及配置录像计划;e)录像下载支持多路并发下载(根据接入的NVR/IPSAN的实际支持情况决定并发路数f)录像下载支持断点续传功能;g)录像下载支持手动合并/分割下载功能;h)下载的录像文件若超过一定大小(为兼容32位系统,文件大小应限制于4GB以内能够自DB41/T949—2018动分割为多个文件下载。8.5云台控制平台能够直接控制直连本级平台的(具备云台的)前端设备或者通过下级平台控制接入下级平台的(具备云台的)前端设备,具体应具备以下功能:a)支持在预览窗口中控制云台;b)预置位的设置和调用;c)支持云台优先权控制管理,可根据用户的优先级进行。8.6报警事件管理平台对前端设备和下级平台的报警事件通知进行处理:a)若报警事件仅为本级平台订阅,则将该报警事件存储至后台数据库,并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管理人员;b)若报警事件为上级平台所订阅,则将报警事件上报至上级平台,同时在本级平台进行保存,但不需通知本级平台相关管理人员。8.7设备管理功能要求平台能够直接管理前端设备或者通过下级平台,进行录像控制、报警设备的订阅/取消订阅等操作。8.8设备接入与发现平台前端设备或者下级平台接入后能及时发现,下级单元注册成功后,需要发送设备目录信息。在发送的设备目录中,应携带设备健康信息。8.9设备状态查询平台能够直接查询前端设备或者通过下级平台查询设备的状态信息。可以通过发送信令查询设备的状态信息:a)查询IPC布防/撤防状态;b)查询IPC/NVR/IPSAN设备信息。8.10应急指挥中心及远程终端支持路网监控应急指挥中心以远程连接的方式接入省级监控联网中心平台,取得省级监控联网中心平台的监控权限,可调用系统内监控资源。可通过远程终端连接至省级监控联网中心平台,对实时视频和历史图像进行调阅。桌面远程终端应支持Windows7及以上版本的桌面客户端。移动远程终端应支持Android及IOS系统。Android版本应为4.0.3及以上版本,IOS系统应为IOS7及以上版本。9视音频编解码要求9.1编码设备技术要求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要求:a)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采用由ITU-TVCEG和ISO/IECMPEG联合制定的国际视频编码标准ITU-TRec.H.264(MPEG-4/AVC),宜支持AVS标准;b)音频编解码标准应采用G.711。DB41/T949—2018ITU-TRec.H.264制定了不同的档次和级别以适应各种应用,省内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的编码设备的编码参数技术要求如下:a)标清视频编码设备应支持H.264的ConstrainedBaselineProfile的Level3.0档次和级别,配置要求如下:1)编码图像分辨率应支持352×288(CIF)、704×576(4CIF)或720×576(D1)分辨率,在信道带宽允许情况下单路视频画面应优先采用4CIF或D1分辨率;2)输出码率应在64kbps~6Mbps之间自适应调整。在带宽不足情况下,应支持图像质量优先(清晰度优先)或帧率优先(流畅优先)可调;3)编码帧率应不小于25fps,并可调整,支持跳帧编码;4)应支持逐行扫描编码;5)熵编码方式应支持CAVLC,宜支持CABAC;6)参考帧数量不超过2个;7)GOP格式应支持IPPP方式,宜支持IBBP,其中IPPP方式中的I帧间隔应可调整;8)应提供编码参数调节,例如,设置图像大小,设置帧率,设置I帧间隔等;b)高清视频编码设备应支持ITU-TRec.H.264的MainProfile的Level4.0及以上档次和级别,配置要求如下:1)编码图像分辨率至少应支持1280x720(720P)、1920x1080(1080P)两种分辨率。在信道带宽允许情况下,单路视频画面的分辨率不低于720P;2)输出码率应在2Mbps~10Mbps之间自适应调整。在带宽不足情况下,应支持图像质量优先(清晰度优先)或帧率优先(流畅优先)可调;3)符合9.1,a)3)至a)8)要求。c)应支持H.264视频的RTP+ES流输出,输出视频流中不包含非H.264语法元素的私有数据;d)编码设备应支持H.264视频的ES+RTP/RTCP包输出,宜支持PS+RTP/RTCP包输出,RTP包的载荷数据中不能包含非H.264语法元素的私有数据;e)编码设备对音频编码支持为可选,宜尽量支持音频编码和RTP传输;f)高清网络摄像机应支持ONVIF协议。具体要求请参考5.2.2节内容;g)应支持TCP/IP、UDP、RTP/RTCP、HTTP、IGMP网络协议,提供单播(宜支持)、组播两种传送方式;h)编码设备硬件输入/输出接口最低要求:1个100Mbps或以上的自适应网络RJ45接口,1路RS232/RS485串口(云台、镜头控制);1路数字报警信号输入(可选),1路音频输入(可选);宜支持光纤接口。i)宜支持计划截图、手动截图、报警截图,并且能通过FTP协议(IETFRFC959)上传至指定服务器功能。9.2解码设备技术要求解码设备的技术要求:a)标清视频解码设备应支持ITU-TRec.H.264的MainProfile的Level3.0及以上档次和级别,具体要求包括:1)应能够解码分辨率从CIF到4CIF(D1)的图像;2)应能同时支持解码逐行扫描或隔行扫描方式编码的码流;3)应支持IPPP、IBBP两种GOP结构,能够解码B帧;4)应能够解码CAVLC和CABAC两种熵编码码流;5)支持1/4像素精度的运动搜索的解码;DB41/T949—20186)能够解码从16×16到4×4块大小的所有帧内和帧间编码模式;7)应能够解码P帧或者B帧采用帧内方式编码的块;8)应支持多参考帧解码,至少应支持2个参考帧,宜支持5个参考帧;b)高清视频解码设备应支持ITU-TRec.H.264的HighProfile的Level4.0及以上档次和级别,具体要求包括:1)应能够解码显示分辨率720p(720i)、1080p(1080i)的图像,宜支持1080p(1080i)以上超高清解码;2)其余配置要求同9.2,a)2)至a)8)的要求。c)应识别并解码RTP+ES/PS视频码流;d)应支持TCP/IP、UDP、IGMP网络协议,应提供单播、组播两种传送方式;e)应具备100Mbps/1000Mbps自适应以太网接口RJ45,复合视频信号输出接口BNC,VGA视频输出接口、HDMI高清视频输出接口等;f)宜具备音频输出接口;g)应支持1/4/9/16分屏输出,每个分割画面宜支持高清。10传输协议要求10.1通信协议结构管理平台间进行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时,其通信接口应遵循本标准规定的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结构见图7。管理平台通信接口进行监控信息传输及控制时应分别通过视频/音频流通道以及信令/控制通道传输。联网系统中的SIP信令字符集宜采用GB2312编码格式。视频/音频流通道应采用RTP/RTCP协议传输压缩编码后的视音频流数据,联网协议详细规定见10.2。信令/控制通道应采用IETFRFC3261与IETFRFC3265规定的SIP协议,联网协议详细规定见10.3。图7通信协议结构10.2视音频流传输协议实时视音频数据传输格式应采用RTP+ES或RTP+PS封装,传输协议采用UTP或TCP,存储格式采用PS流,历史视频视音频流回放采用PS流。DB41/T949—201810.2.1视频NAL数据单元格式视频NAL数据单元应按照ITU-TRec.H.264,由固定长度的NAL头和可变长度的NAL体构成,数据单元格式见图8。图8视频NAL数据单元格式网络发现NAL单元有比特错时,禁止位应置为1。重要性指示位表示该数据单元重要性,取值越大越重要。NALU类型的值不能为2-4。NAL体数据为压缩的数字图像比特流。10.2.2视音频RTP传输格式视音频NAL数据单元与音频数据应通过RTP协议封装,封装见IETFRFC3984。RTP包头格式见图9:图9RTP包头格式视频NAL数据单元根据比特大小差异,应采用2种不同的RTP打包方案:a)小于1400字节的NAL单元应在一个RTP包中封装一个NAL单元,封装格式见图10,a);b)大于1400字节的NAL单元应在多个RTP包中封装该NAL单元,并采用FU-A标准进行拆分,封装格式见图10,b)。a)RTP包封装格式1b)RTP包封装格式2图10RTP包封装格式基于RTP的视音频的封装格式见附录D。10.2.3视音频PS存储格式视音频采用PS流作为存储格式。PS是ISO/IEC13818-1协议制定的一种数据流。PS被设计为在相对无差错的环境中使用。PS包的长度是可变的且具有相对较长的长度,包括最少12字节的包头、系统头、PES包3部分。包头包括PS包起始码、系统时钟基准和PS复用速率组成,结构见图11。PS包的包载净荷所传送的信息主要包括4种类型:a)视频、音频以及辅助数据;b)数据广播信息、数据管道、同步、多协议封装等信息。进行PS封装时,应将每个视频帧封装为一个PS包,且每个关键帧的PS包中应包含系统头(SystemHeader)和PSM(ProgramStreamMap系统头和PSM放置于PS包头之后、第一个PES包之前。DB41/T949—2018图11PS包头格式典型的视频关键帧PS包结构见图12,其中PESV为视频PES包,PESA为音频包,视频非关键帧的PS包结构中一般不包含系统头和PSM。图12典型的视频关键帧PS包结构其中系统头中的Stream_id和PSM中的Stream_type取值应分别符合表1和表2的要求。表1Stream_id取值定义表2Stream_type取值定义10.3会话控制及录像回放控制协议10.3.1管理平台功能管理平台功能应包括实时监控图像的获取、录像的获取、云台控制、报警、设备校时、设备注册登记等功能。具体应支持功能见图13。DB41/T949—2018图13管理平台功能示意图10.3.2会话控制功能基本要求平台注册登记应支持设备或系统进入联网系统时向SIP服务器进行注册登记的工作模式。如果设备或系统注册不成功,宜延迟一定的随机时间后重新注册。平台注册登记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1.2.1。实时视音频点播应支持按照指定设备、指定通道进行图像的实时点播,支持多用户对同一图像资源的同时点播。实时视音频点播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1.2.2,会话描述信息采用附录E中规定的格式。设备控制应支持向指定设备发送球机/云台控制、录像控制、报警设备的布防/撤防等控制信息,实现对设备的各种动作进行遥控。设备控制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1.2.3,设备控制命令采用附录A规定的XML格式。报警事件通知和分发应能实时接收报警源发送来的报警信息,根据报警处置预案将报警信息及时分发给相应的用户终端或系统、设备。报警时间通知和分发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1.2.4,报警事件通知命令采用附录A规定的XML格式。设备信息查询应支持分级查询并获取联网系统中注册设备或系统的目录信息、状态信息等,其中设备目录信息包括设备ID、设备名、设备厂家名称、设备型号、设备地址、设备口令、设备类型、设备状态、设备安装地址、设备归属单位、上级设备ID等信息。应支持查询设备的基本信息,如设备厂商、设备型号、版本、支持协议类型等信息。设备信息查询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1.2.5,设备信息查询命令采用附录A规定的XML格式。状态信息报送DB41/T949—2018应支持以主动报送的方式搜集、检测网络内的监控设备、报警设备、相关服务器以及连接的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运行情况。状态信息报送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1.2.6,状态信息命令采用附录A规定的XML格式。历史视音频文件检索应支持对指定设备上指定时间段的历史视音频文件进行检索。历史视音频检索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1.2.7。历史视音频回放应支持对指定设备或系统上指定时间的历史视音频数据进行远程回放,回放过程应支持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画面暂停、随机拖放等媒体回放控制。历史视音频回放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1.2.8。会话描述信息采用SDP协议规定的格式,视音频回放控制命令应采用附录C规定的MANSRTSP协议格式。历史视音频文件下载应支持对指定设备指定时间段的历史视音频文件进行下载。具体会话控制过程见11.2.9。0网络校时监控系统中的设备及平台应具有北京时间同步校准能力。联网系统内的IP网络服务器设备宜支持NTP(见IETFRFC2030)协议的网络统一校时服务。网络校时设备分为时钟源和客户端,支持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模式;时钟源应支持TCP/IP、UDP及NTP协议,能将输入的或自身产生的时间信号以标准的NTP信息包格式输出。联网系统内的IP网络接入设备应支持SIP信令的统一校时,接入设备应在注册时接受来自SIP服务器通过消息头Date域携带的授时。网络校时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1.2.10。1订阅和通知订阅包括事件订阅、目录订阅两个部分,其中报警订阅属于事件订阅部分。通知包括事件通知,目录通知两部分,报警通知属于事件通知。平台宜支持订阅和通知机制,支持事件以及目录订阅和通知。订阅和通知的会话控制过程见11.2.11。2监控抓图目的联网单元(下级平台)应支持源联网单元(上级平台)对指定IPC进行抓图操作,并且可以指定抓图方式。目的联网单元应返回所抓图片的资源地址,源联网单元使用该地址下载相应的图片文件。图片应为JPG格式。监控抓图的会话过程见11.2.12。11SIP协议接口要求11.1SIP消息定义11.1.1SIP消息定义格式控制消息传输应采用本技术要求规定的SIP协议作会话控制。SIP对象编码格式应采用IETFRFC3261中规定的SIPURI(UniformResource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SIP:user@host形式。其中user部DB41/T949—2018分为设备节点单元对象编码,应符合本技术要求定义的对象编码规则(第12章host为设备节点单元IP地址,按IETFRFC3261规定执行。传输的消息头信息完全采用SIP协议头结构,消息体采用XML格式。SIP是基于请求/响应的事务处理模型,使用消息方式完成用户的定位,会话的建立和管理。SIP消息分为两类:SIP请求和SIP响应。SIP消息的基本格式为:消息=起始行*消息头CRLF(回车换行符)[消息体]SIP消息结构见图14。图14SIP消息结构请求行和头域根据业务、地址和协议特征定义了呼叫的本质,消息体独立于SIP协议并且可包含任何内容。11.1.2SIP消息起始行一般的SIP消息由开始行、消息头、消息体组成,见图14。SIP请求和SIP响应在开始行内容不同。SIP请求是根据起始行中的Request-Line来区分的。一个Request-Line包含方法名字,Request-URI,以及用单个空格(SP)间隔开的协议版本。SIP请求(Request)的开始行为:Request-Line=MethodSPRequest-URISPSIP-VersionCRLFMethod:IETFRFC3261规范规定了6种方法:REGISTER用于登记联系信息,INVITE,ACK,CANCEL用于建立会话,BYE用于结束会话,OPTIONS用于查询服务器负载。SIP可扩展追加方法。Request-URI:Request-URI是一个SIPURI。它标志了这个请求所用到的用户或者服务的地址。SIP-Version:请求和应答消息都包含当前使用的SIP版本。SIP响应(Response)的开始行为:Status-Line=Status-CodeCRLFStatus-Code:是一个3位的数字resultcode,用来标志处理请求的一个结果。SIP/2.0允许6类应答:a)1xx:临时应答——请求已经接收,正在处理这个请求;b)2xx:成功处理——请求已经成功接收,并且正确处理了这个请求;c)3xx:重定向——还需要附加的操作才能完成这个请求,本请求转发到其他的服务器上处理;d)4xx:客户端错误——请求包含错误的格式或者不能在这个服务器上完成;e)5xx:服务器错误——服务器不能正确地处理这个合法的请求;f)6xx:全局错误——请求不能被任何服务器处理。11.1.3SIP消息头域每一个头域都由一个域名加上冒号(“:”)和域值组成:field-name:field-value。有一些头域是仅仅在请求(或者应答)中有效的。这些头域叫做请求头域或者应答头域。如果消息中的头域与这个消息的类型不匹配(比如在应答消息中出现的请求头域),这个头域必须被忽略。IETFRFC3261定义了每一个头域的分类。DB41/T949—2018以下以注册请求为例,展示SIP消息头REGISTERsip:目的联网单元对象编码@目的联网单元IP地Via:SIP/2.0/UDP源联网单元IP地址;branch=SIPbranFrom:显示名<sip:源联网单元对象编码@源联网单元IP地址>;tag=STo:显示名<sip:源联网单元对象编码@源联网单元IP地址>;tag=SContact:<sip:源联网单元IP地Expires:5(REGISTER消息时必须使用Expires头域进行超时限制,其数字单位为s。INVITE消息时不使用ExpiresContent-type:Applicatio本技术要求中,SIP消息头域中必须遵守的规则有:a)属于同一会话过程的报文其Call-ID字段应相同,其应作为区别不同会话的最重要标示;b)请求消息与应答消息的CSeq字段应一致,并且在同一会话内,源联网单元每次发起新请求时CSeq取值应增加1;c)所有消息的Via头域都必须有branch字段,按照IETFRFC3261规定,该字段应以“z9hG4bK”开头,并且每次源联网单元每次请求消息中branch字段取值应不相同,目的联网单元回复中该字段取值应相同;d)所有消息的To头域和From头域均应携带tag字段,并且在同一会话过程中,源联网单元中的To-tag和From-tag同目的联网单元的To-tag和From-tag中内容应保值一致e)所有需要响应的请求消息均应携带Contact头域,Contact头域应填写要求回复的地址,并且在多级代理转发过程中,Contact头域应填写最终会话发起方地址或接收方地址,转发过程中Contact内容应保持不变。11.2基于SIP协议的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11.2.1注册和注销注册和注销基本要求SIP客户端、网关、SIP设备、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等SIP代理(SIPUA)使用IETFRFC3261中定义的方法REGISTER进行注册和注销。注册和注销时应进行认证,认证方式应支持数字摘要认证方式。SIP代理在注册过期时间到来之前,应向注册服务器进行刷新注册,刷新注册消息流程应与节的流程描述一致,并遵循IETFRFC3261对刷新注册的规定。注册失败时,SIP代理应间隔一定时间后继续发起注册过程,与上一次注册时间间隔应可调,一般情况下应大于60s。系统、设备注册过期时间应可配置,缺省值为86400s(1天),应在注册过期时间到来之前发送刷新注册消息,为SIP服务器预留适当刷新注册处理时间,注册过期时间应大于3600s。若SIP代理通过注册方式校时,其注册过期时间应设置为小于SIP代理与SIP服务器出现1s误差所经过的运行时间。例如:SIP代理与SIP服务器校时后,SIP代理运行10h后设备时间与SIP服务器时间相差大于1s,则应将注册过期时间设置为10h(36000s以保证SIP代理与SIP服务器之间时间误差小于1s。SIP代理注册成功则认为SIP服务器为在线状态,注册失败则认为SIP服务器为离线状态;SIP服务器在SIP代理注册成功后认为其为在线状态,SIP代理注册过期则认为其为离线状态。DB41/T949—2018信令流程.1基本注册基本注册即采用IETFRFC3261规定的基于数字摘要的挑战应答式安全技术进行注册,具体注册流程见图15。注册流程如下:a)1:SIP代理向SIP服务器发送Register请求;b)2:SIP服务器向SIP代理发送响应401,并在响应的消息头WWW_Authenticate字段中给出适合SIP代理的认证体制和参数;c)3:SIP代理重新向SIP服务器发送Register请求,在请求的Authorization字段给出信任书,包含认证信息;d)4:SIP服务器对请求进行验证,如果检查出SIP代理身份合法,向SIP代理发送成功响应200OK,如果身份不合法则发送拒绝服务应答。消息示范见A.1。图15基本注册流程示意图.2注销注销流程见图16。图16注销流程示意图注销流程如下:a)1:SIP代理向SIP服务器发送Register请求,Expires字段的值为0,表示SIP代理要注销;b)2:SIP服务器向SIP代理发送响应401,并在响应的消息头WWW_Authenticate字段中给出适合SIP代理的认证体制和参数;c)3:SIP代理重新向SIP服务器发送Register请求,在请求的Authorization字段给出信任书,DB41/T949—2018包含认证信息,Expires字段的值为0;d)4:SIP服务器对请求进行验证,如果检查出SIP代理身份合法,向SIP代理发送成功响应200OK,如果身份不合法则发送拒绝服务应答。消息示范见A.2。11.2.2实时视音频点播实时视音频点播基本要求实时视音频点播的SIP消息应通过本域或其它域的SIP服务器进行路由、转发,目标设备的实时视音频流宜通过本域内的媒体服务器进行转发。实时视音频点播采用SIP协议(IETFRFC3261)中的Invite方法实现会话连接,采用RTP/RTCP协议(IETFRFC3550)实现媒体传输。实时视音频点播的信令流程分为客户端主动发起和第三方呼叫控制两种方式,联网系统可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结合的实现方式。第三方呼叫控制的第三方控制者宜采用背靠背用户代理实现,有关第三方呼叫控制见IETFRFC3725。实时视音频点播宜支持附录I规定的媒体流保活机制。命令流程.1客户端主动发起客户端主动发起的实时视音频点播流程见图17。其中,信令1、8、9、10、11、12为SIP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呼叫请求后,通过B2BUA代理方式,建立媒体流接收者与媒体服务器之间的媒体流信令过程,信令2-7为SIP服务器通过三方呼叫控制,建立媒体服务器与媒体流发送者之间的媒体流信令过程,信令13-16为媒体流接收者断开与媒体服务器之间的媒体流信令过程,信令17-20为SIP服务器断开媒体服务器与媒体流发送者之间的媒体流信令过程。命令流程描述如下:a)1:媒体流接收者向SIP服务器发送Invite消息,消息头域中携带Subject字段,表明点播的视频源ID、分辨率、媒体流接收者ID、接收端媒体流序列号等参数,SDP消息体中s字段为“Play”代表实时点播;b)2:SIP服务器收到Invite请求后,通过三方呼叫控制建立媒体服务器和媒体流发送者之间的媒体连接。向媒体服务器发送Invite消息,此消息不携带SDP消息体;c)3:媒体服务器收到SIP服务器的Invite请求后,回复200OK响应,携带SDP消息体,消息体中描述了媒体服务器接收媒体流的IP、端口、媒体格式等内容;d)4:SIP服务器收到媒体服务器返回的200OK响应后,向媒体流发送者发送Invite请求,请求中携带消息3中媒体服务器回复的200OK响应消息体,并且修改s字段为“Play”代表实时点播,增加y字段描述SSRC值,f字段描述媒体参数;e)5:媒体流发送者收到SIP服务器的Invite请求后,回复200OK响应,携带SDP消息体,消息体中描述了媒体流发送者发送媒体流的IP、端口、媒体格式、SSRC字段等内容;f)6:SIP服务器收到媒体流发送者返回的200OK响应后,向媒体服务器发送ACK请求,请求中携带消息5中媒体流发送者回复的200OK响应消息体,完成与媒体服务器的Invite会话建立过程;g)7:SIP服务器收到媒体流发送者返回的200OK响应后,向媒体流发送者发送ACK请求,请求中不携带消息体,完成与媒体流发送者的Invite会话建立过程;h)8:完成三方呼叫控制后,SIP服务器通过B2BUA代理方式建立媒体流接收者和媒体服务器之DB41/T949—2018图17客户端主动发起的实时视音频点播流程示意图间的媒体连接。在消息1中增加SSRC值,转发给媒体服务器;i)9:媒体服务器收到Invite请求,回复200OK响应,携带SDP消息体,消息体中描述了媒体服务器发送媒体流的IP、端口、媒体格式、SSRC值等内容;j)10:SIP服务器将消息9转发给媒体流接收者;k)11:媒体流接收者收到200OK响应后,回复ACK消息,完成与SIP服务器的Invite会话建立过程;l)12:SIP服务器将消息11转发给媒体服务器,完成与媒体服务器的Invite会话建立过程;m)13:媒体流接收者向SIP服务器发送BYE消息,断开消息1、10、11建立的同媒体流接收者的Invite会话;n)14:SIP服务器收到BYE消息后回复200OK响应,会话断开;o)15:SIP服务器收到BYE消息后向媒体服务器发送BYE消息,断开消息8、9、12建立的同媒体服务器的Invite会话;p)16:媒体服务器收到BYE消息后回复200OK响应,会话断开;q)17:SIP服务器向媒体服务器发送BYE消息,断开消息2、3、6建立的同媒体服务器的InviteDB41/T949—2018会话;r)18:媒体服务器收到BYE消息后回复200OK响应,会话断开;会话;t)20:媒体流发送者收到BYE消息后回复200OK响应,会话断开。消息示范见A.3。.2第三方呼叫控制第三方呼叫控制的实时视音频点播流程见图18。图18第三方呼叫控制的实时视音频点播流程示意图其中,信令1-6为SIP服务器通过三方呼叫控制建立媒体服务器与媒体流发送者之间的媒体链接信令过程,信令7-12为SIP服务器通过三方呼叫控制建立媒体流接收者与媒体服务器之间的媒体链接信DB41/T949—2018令过程,信令13-16为断开媒体流接收者与媒体服务器之间的媒体链接信令过程,信令17-20为断开媒体服务器与媒体流发送者之间的媒体链接信令过程。命令流程描述如下:a)1:SIP服务器向媒体服务器发送Invite消息,此消息不携带SDP消息体;b)2:媒体服务器收到SIP服务器的Invite请求后,回复200OK响应,携带SDP消息体,消息体中描述了媒体服务器接收媒体流的IP、端口、媒体格式等内容;c)3:SIP服务器收到媒体服务器返回的200OK响应后,向媒体流发送者发送Invite请求,请求中携带消息2中媒体服务器回复的200OK响应消息体,并且修改s字段为“Play”代表实时点播,增加y字段描述SSRC值,f字段描述媒体参数;d)4:媒体流发送者收到SIP服务器的Invite请求后,回复200OK响应,携带SDP消息体,消息体中描述了媒体流发送者发送媒体流的IP、端口、媒体格式、SSRC字段等内容;e)5:SIP服务器收到媒体流发送者返回的200OK响应后,向媒体服务器发送ACK请求,请求中携带消息4中媒体流发送者回复的200OK响应消息体,完成与媒体服务器的Invite会话建立过程;f)6:SIP服务器收到媒体流发送者返回的200OK响应后,向媒体流发送者发送ACK请求,请求中不携带消息体,完成与媒体流发送者的Invite会话建立过程;g)7:SIP服务器向媒体流接收者发送Invite消息,此消息不携带SDP消息体;h)8:媒体流接收者收到SIP服务器的Invite请求后,回复200OK响应,携带SDP消息体,消息体中描述了媒体流接收者接收媒体流的IP、端口、媒体格式等内容;i)9:SIP服务器收到媒体流接收者返回的200OK响应后,向媒体服务器发送Invite请求,请求中携带消息8中媒体流接收者回复的200OK响应消息体,并且并且修改s字段为“Play”代表实时点播,增加y字段描述SSRC值;j)10:媒体服务器收到SIP服务器的Invite请求后,回复200OK响应,携带SDP消息体,消息体中描述了媒体服务器发送媒体流的IP、端口、媒体格式、SSRC字段等内容;k)11:SIP服务器收到媒体服务器返回的200OK响应后,向媒体流接收者发送ACK请求,请求中携带消息10中媒体服务器回复的200OK响应消息体,完成与媒体流接收者的Invite会话建立过程;l)12:SIP服务器收到媒体服务器返回的200OK响应后,向媒体服务器发送ACK请求,请求中不携带消息体,完成与媒体服务器的Invite会话建立过程;m)13:SIP服务器向媒体流接收者发送BYE消息,断开消息7、8、11建立的同媒体流接收者的Invite会话;n)14:媒体流接收者收到BYE消息后回复200OK响应,会话断开;o)15:SIP服务器向媒体服务器发送BYE消息,断开消息9、10、12建立的同媒体服务器的Invite会话;p)16:媒体服务器收到BYE消息后回复200OK响应,会话断开;q)17:SIP服务器向媒体服务器发送BYE消息,断开消息1、2、5建立的同媒体服务器的Invite会话;r)18:媒体服务器收到BYE消息后回复200OK响应,会话断开;会话;t)20:媒体流发送者收到BYE消息后回复200OK响应,会话断开。消息示范见A.4。协议接口DB41/T949—2018SIP消息头域(如TO、FROM、Cseq、Call-ID、Max-Forwards和Via等)的详细定义符合相关SIP消息的RFC文档的规定。消息头域Allow字段应支持Invite、ACK、Info、CANCEL、BYE、OPTIONS和Message方法,不排除支持其它SIP和SIP扩展方法。消息头Content-type字段应表示消息体采用SDP协议格式定义。例如: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源设备应在SDP协议格式的消息体中包括t行(见IETFRFC4566-2006的5.9t行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均设置成0,表示实时视音频点播。发送给媒体服务器的消息的消息头应包括Subject字段,系统应支持该字段,详细定义见附录G。实时视频图像点播流程中携带的请求和应答消息体采用SDP协议格式定义。有关SDP的详细描述见IETFRFC4566。SDP文本信息包括:会话名称和意图、会话持续时间、构成会话的媒体和有关接收媒体的信息(地SDP协议格式消息体应包括o行(见IETFRFC4566-2006的5.2o行中的username应为本设备的设备编码,设备编码应符合第12章节中的规定;c行中应包括设备或系统IP地址;m行中应包括媒体接收端口号。11.2.3设备控制设备控制基本要求源设备向目标设备发送设备控制命令,控制命令的类型包括球机/云台控制、远程启动、录像控制、报警布防/撤防、报警复位、强制关键帧、拉框放大、拉框缩小、看守位控制、设备配置等,设备控制采用IETFRFC3428中的Message方法实现。源设备包括SIP客户端、网关或者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目标设备包括SIP设备、网关或者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源设备向目标设备发送球机/云台控制命令、远程启动命令、强制关键帧、拉框放大、拉框缩小命令后,目标设备不发送应答命令,命令流程见.1;源设备向目标设备发送录像控制、报警布防/撤防、报警复位、看守位控制、设备配置命令后,目标设备应发送应答命令表示执行的结果,命令流程见.2节。命令流程.1无应答命令流程无应答设备控制流程见图19。命令流程描述如下:a)1:源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可靠一件代发协议
- 版合同协议范本
- 购销合同中印花税的计算方式
- 厨房电器设计合同
- 物流采购合同的合同收益分析
- 政府采购中的空调合同
- 招标监理机构招募
- 医疗设备动态
- 医药制造业企业定位与发展战略考核试卷
- 宠物灵魂陪伴和冥想考核试卷
- 2024年汽车维修工高级(三级)技能鉴定考试复习题库-下(多选、判断题汇总)
- 设备管道拆除施工方案
- 小学数学创新作业设计研究的中期成果
- 二年级《小鲤鱼跃龙门》阅读题及答案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五篇
- 企业合规与风险管理的法律责任与风险承担
- 工会资产管理知识讲座
- 消化科护士的疼痛评估与管理技能
- 工会爱心母婴室管理制度
- 库房需要实行定置管理培训课件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部分基础篇(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