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土壤-2021年新高一地理暑假课程人教版2019_第1页
第13讲土壤-2021年新高一地理暑假课程人教版2019_第2页
第13讲土壤-2021年新高一地理暑假课程人教版2019_第3页
第13讲土壤-2021年新高一地理暑假课程人教版2019_第4页
第13讲土壤-2021年新高一地理暑假课程人教版20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讲土壤【学习目标】认识土壤的物质组成。学习如何观察和识别土壤。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掌握人类利用土壤的做法。【基础知识】一、观察土壤1.概念: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3.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1)土壤颜色: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具体比较如下:砂土壤土黏土图片成分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强良好差蓄水、保肥性能弱强好对农业的影响易耕作理想的土壤质地质地黏重,不易耕作(3)土壤剖面构造自然土壤(森林)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耕作土壤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判断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2.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3.土壤与土地是一回事。(×)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3.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4.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思考根据图中内容填空。答案①腐殖质②成土母质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土壤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4)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2.养护(1)有些土壤,不能满足耕作的需要,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例如,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2)优良的土壤,人们也会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例如,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判断1.土壤与地表物质循环有关,与能量转化无关。(×)2.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丛生,土壤的肥力下降了。(×)3.土壤在合理的经营下肥力会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考点剖析】考点一:土壤的结构例1.1.自然土壤剖面由上到下的土层依次是()①母质层②有机层③淀积层④腐殖质层⑤淋溶层A.①③⑤④② B.④②③⑤① C.②④⑤③① D.②④⑤①③【答案】C【分析】本题属于基础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详解】典型的自然土壤剖面由上至下有枯枝落叶层(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岩层,C项正确。故选C。考点二:土壤的组成例2.2.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这季节,在我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王教授家乡的土壤及适合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果树是()A.黄土苹果 B.黑土荔枝 C.红壤柑橘 D.砖红壤芒果【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详解】江南丘陵属于我国南方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以红壤为主,代表性亚热带水果为柑橘,C项正确。黄土苹果是在北方地区,A项错误。荔枝是在热带地区,B项错误。砖红壤主要位于热带地区,D项错误。故选C。

考点三:土壤的功能与养护例3.3.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A.黑土 B.红壤 C.水稻土 D.寒漠土【答案】A【详解】黑土是在温带湿润气候草原草甸植被条件下形成的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质,腐殖质含量越高颜色越黑),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A正确;红壤是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风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偏酸偏瘦,有机质含量很低,B错;水稻土是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与题意不符,C错;寒漠土是高山特有的冰碛地衣和流石滩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以及碱解氮和速效磷均贫乏,D错。故选A。【真题演练】1.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A.有机质最初来源 B.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矿物质,可知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项。2.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据此完成下题。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具有的特征是()A.有机质含量高 B.多为黑褐色 C.多呈碱性 D.土层厚度大【答案】D【详解】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低,氧化铁等含量较高,颜色为砖红色,土层厚度大,质地黏重,呈酸性或强酸性,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3.下列有关土壤形成的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母质比较稳定 B.地形比较活跃 C.气候比较稳定 D.生物比较稳定【答案】A【详解】成土母质是指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由于这些风化物变化缓慢,因此母质比较稳定,A正确。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形变化大多比较缓慢,B错误。气候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因此影响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不太稳定,C错误。生物的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比较活跃,生物是土壤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D错误。故选A。4.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是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成土母质【答案】A【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气候中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厚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所以BCD不对;缓坡接受沉积,陡坡以侵蚀为主,这影响着土壤厚度;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降水,阳坡和阴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光热条件,从而影响土壤中的水热状况,因此是间接作用于土壤,A对。5.下列土壤中肥力最高的是()A.黑土 B.寒漠土C.红壤 D.荒漠土【答案】A【详解】土壤肥力指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之一。选项土壤中肥力最高的是黑土,有机质含量最高,A对。其它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B、C、D错。6.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是(

)A.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B.土层的疏松程度C.土壤颗粒的大小 D.水分的多少【答案】A【详解】有机物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助于植物根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因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故选A。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A.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子B.生物是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C.春季,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迅速D.生物风化使有机残体归还多【答案】B【详解】诗句说明的是植被最终落叶归根,成为了土壤的一部分,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并没有强调说明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子,A错误B正确。夏季气温高时微生物分解作用速度快,C错误;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如生物对母岩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如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如植物、细菌分泌的有机酸对岩石的腐蚀作用),因此生物风化并不能使得有机残体归还多,D错误。8.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有机质分解较快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多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答案】B【详解】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和动植物、微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较慢,有机质分解缓慢,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不易淋失、积累时间长,有机物含量较多,如我国东北黑土,A错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B正确,C错误。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多呈酸性,D错误。故选B。【过关检测】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生物 D.成土母质【答案】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C正确,ABD错误,故选C。2.读“我国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示意图”,黑土区土壤肥沃的原因正确的是()A.气候干旱利于有机质积累 B.气温低造成有机质分解慢C.山地落叶阔叶林生长量大 D.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含量【答案】B【详解】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A错误。东北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分解慢,土壤肥力高,B正确。山地落叶阔叶林凋落量大,C错误。水土流失会减少有机质含量,D错误。故选B。3.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A.秸秆还田、少耕、休耕 B.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C.全面禁止一切耕作活动 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答案】A【详解】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秸秆还田、少耕、休耕,A正确。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跟土壤肥力无关,全面禁止一切耕作活动不现实,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A正确,BCD错误,故选A。4.土壤由()A.成土母质、腐殖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B.成土母质、有机质、养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C.矿物质、腐殖质、砂粒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D.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答案】D【详解】土壤里的物质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固体部分、液体部分和气体部分。固体部分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液体部分主要是水分,气体部分主要是空气,因此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5.土壤按照质地来划分,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下列关于这三类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A.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故保水、保肥能力差B.黏土颗粒较小,土壤透水性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是农业生产最理想的土壤质地C.壤土颗粒大小适中,既透气透水,又蓄水保肥,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质地D.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的质地要求不同【答案】B【详解】砂土颗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毛细管作用弱,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沙质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积累下来的比较少,由此导致土壤保肥性差,A对。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水多气少,养分转化慢,施肥见效慢,不是理想的土壤质地,B错。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C对。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的质地要求不同,D对。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选项,故选B。6.土壤的形成过程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颗粒大小的分异过程 B.有机质的积累过程C.养分元素的分解过程 D.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答案】B【详解】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成土母质上滋生出生物后,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有选择的吸收,慢慢地积累了有机物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生物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和矿物养分归还给地表,加速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7.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有很大流动性,它们的运动和比例的变化对土壤肥力起很大作用。当土壤中水分过多时()①空气受排挤②土壤温度上升③土壤缺氧④影响植物生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分析】考查土壤含水量的因素。【详解】土壤孔隙总体积是一定的,而占据这部分体积的是水分和空气。当水分过多时,空气所占的比例就小,导致植物根系有氧呼吸减弱,土壤缺氧,植物根系被迫转向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植物根部,导致烂根,影响植物生长,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死亡。同时,土壤因水分过多导致比热容增大而使土壤温度难以上升。综上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8.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答案】D【详解】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D正确。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地形因素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