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一)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语文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安徽寿县古岙寿州、寿眷,紧邻淮河。著名的淝水之战、陈庆之北伐、赵匡胤讨南唐都发生在这旦。坐在高铁上悬想历史上的风云际会,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曰野,平畴如砥,远树含烟。来到寿州古战,站在古城墙上,可以眺望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当年“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青苔斑斑的寿州古城,初建于北宋初年,是古代国内保存完整的少有的城池,在旱事价值弱化之后,依然还发挥着防洪的作用,护佑了一方水土。据说当年洪水围城,但城中的居民安居如常,不受洪水(),这都有赖于域墙的保护。穿过古城东门,我们可以看到门下的青石板路,已被轧出一道道皁嶶,那是历史的车轮碾过的痕迹,饱含着岁月的沧桑。寿州有不少特产,传说,有一种小吃,救了赵匡胤的急,于是被命名为“大救驾”。这是一种油盐糖混合炸制的面食,很受寿县人喜欢,主人总会热情地推荐给客人。看来,人们总是善于将历史的沧桑融入日常生活的()中,以丰盛的烟火人生延续历史的记忆。寿州城之所以(),与一件水利设施密切相关,那就是“月坝”。通过月坝,城内的水位在低于城外时仍能向外排水,很是奇妙,令人不禁感叹古人智慧之高超。.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厚重的历史,中华太地上到处都有他们奋斗的足迹。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人的智慧中不龂汲取营养,在行走中感受大地上厚重的文化传统,这正是我们进行新的创造的灵感源泉。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侵扰无足轻重无坚不摧B.滋扰无足轻重固若金汤C.侵扰细枝末节固若金汤D.滋扰细枝末节无坚不摧高三语文第1页共10页2.关于文中词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正确,且各句中引号的作用相同。B.“平畴如砥”中的“畴”应为“筹”,“护佑了一方水土”中的“佑”与“祐”同义。C.“已被轧出一道道车辙”中的“轧”应读“yà”,“这是一种油盐糖混合炸制的面食”中的“混”应读“hǔn”。D.文中加点句子“是古代国内保存完整的少有的城池”,有语病,应改为“是国内少有的保存完整的古代城池”。3.在文中画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八公山的名字就来源于刘安的八位门客。②苻坚在此折戟,遂使东晋谢安留名青史。③八公山上草木青青,我们至今似乎仍能看到淮南王刘安衣袂飘飘、翩然若仙的神采。④与八公山相关的另一位历史名人是西汉淮南王刘安。A.①②④③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④①②③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迁和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很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情怀一下子点燃起来。这种现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宽广的用武之地。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转化为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标志、符号,乃至经典。就像马家窑的陶器,原来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容器,现在却被视为艺术珍品。但是,也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离我们今天的生活还不远,我们还不应“历史地”去对待它们,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的活力,让它们重新回到今天的生活中来。也就是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应当顺应时代的转型,做到既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富有时代的朝气,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高三语文第2页共10页材料二: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规范。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在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材料三: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崛起。民间艺术家进行剪纸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人生的艰辛,但对于世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情。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伤痕和眼泪,体现着民间艺术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对理想的追求。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要。比如旧式窗格多,便有“窗越”(越过窗格的窗花)与“气眼”(窗户糊纸时留一孔,贴此窗花以便透气)等品种,虽然灵巧又优美,但在当今宽太的玻璃窗上则不再有用武之地。而且,旧剪纸模式较为单一,花样已显陈旧,如果总是“门花”一对,“肥猪拱门”,千载不变,便很难与现代家庭的气息和谐起来。任何实用的艺术,倘无需求便要消亡,若能顺时应变,自然获得新的生命。新兴的剪纸艺术呈现以下特点。首先,新兴的剪纸艺术切合、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与审美要求。其二是借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使其面貌一新。比如这几年兴起的国画样式的剪纸,类似国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觉熟悉又新颖。特别是在贴年画的传统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年画图样刻成剪纸,这些工艺精美高三语文第3页共10页的剪纸就容易被接受。其三是朝着精细化、高档化发展,在设计上融入现代工艺设计趣味,具有时代性,与现代家庭的室内装潢协调起来。特别是年年都有一大批新图样出现,加上彩色剪纸和“梅兰竹菊”等类似文人画的幽雅题材的画面,这对人们就更有吸引力了。4.下列与“民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B.木版年画是用木版印刷的年画,是一种年俗艺术,是由于民俗的需求才真正确立起来的画种。C.木版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具体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的,已经约定俗成。D.贴年画的风俗日渐衰落,剪纸艺人将年画图样刻成精美的剪纸,使年画重新为百姓喜闻乐见。5.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时代转型期,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当代人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感情。B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那种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已经过往不复。C.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悲苦凄凉一类的题材,是由于当时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D.传统剪纸中的窗花如“窗越”“气眼”等,已难以适应当今民居的窗户结构。6.下面列举的现象,与材料一中“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A.研究和借鉴马家窑陶器的传统制作工艺,用以开发新的陶器产品。B.将传统京剧《将相和》改编为西方话剧,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C.天津杨柳青画社有序传承着独特工艺,也在探索创新发展,创作了“娃娃年画”“生肖年画”“名著”等系列作品。D.“上海剪纸”非遗传承队用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表现奥运会主题,创作出一幅幅构思巧妙、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材料一:万安刘先生,来教昆山学,匾其居曰耐斋。予尝访先生于斋中,于时秋风飒然,黄叶满庭,户外无履迹。独一卒衣皂衣,承迎左右,为进茗浆。因坐语久之。先生曰:“吾为是官,秩卑而禄微,月费廪米三石具饘粥养妻子常不给,为耐贫:上官行县,吾于职事无所辖,往往率诸生郊迎,至则随令、丞、簿拜趋唯诺,为耐辱:久任之法不行,官无崇卑,率以期月迁徙速化,而吾官常不迁,为耐久。有是三耐,吾是以名吾斋。”予既别去,一日,使弟子沈孝来求《斋记》。高三语文第4页共10页
昔孟子论士不为道,至于为贫而仕,惟抱关击柝为宜。夫舍学者之职业而为抱关击柝,盖亦有甚不得已者矣。惟近代学官与书院山长之设,以待夫士之有道而不任职者,盖为贫与为道兼行而不悖。此其法足以优天下之学士,为特愈于前世也,故当时号博士官为清高。虽然,求为清高,而其间容有不能耐者。夫使其不能耐,则虽博士官不可为矣。使其能耐,如孟子所谓抱关击柝可也。扬雄有言:“非夷、齐而是柳下息。”“首阳为拙,柱下为工。”士之立身,各有所处。夫使其能耐,虽至于大臣宰相可也。因书其说,使孝归而质之先生云。(节选自归有光《耐斋记》)材料二:(佘)以为君子之处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一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而贲子路之愠见,古之难其人久矣。已而观陶子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悠然势分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查俗垢与之俱化: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憎于肤,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节选自归有光《陶庵记》)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秩卑而禄微卑:低微B.为特愈于前世也愈:胜过C.轻重之衡,常在于我衡:尺度,标准D.而责子路之愠见责:要求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匾其居曰耐斋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B.至于为贫而仕泉涓涓而始流C.夫使其不能耐,则虽博士官不可为矣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D.夫穷苦迫于外良曰:“长于臣。”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月费廪米三石/具饐粥/养妻子/常不给B.月费廪米三石/具饐粥养/妻子常不给C.月费廪米/三石具/餖粥养妻子/常不给D.月费廪米/三石具飽粥养/妻子常不给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耐庵记》《陶庵记》《项脊轩志》《石钟山记》四篇文章皆以记事、抒情为内容,文体完全相同。B.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生员,亦称诸生。此文中“诸生”指县学里的生员。C.迁,可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也可以指贬谪,放逐,如《屈原列传》中“顷襄王怒而迁之”的“迁”。D.孔子曾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而哂子路;孔子曾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赞颜回。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归有光以传统儒家思想为据,就刘先生所言“耐贫”“耐辱”“耐久”立论,引经据典,阐发了“士之立身”的原则。B.《耐斋记》一文记述刘先生的居住环境,引用刘先生自述的语言,含有同情的成分;而在议论时,则表现了作者不妥协、不退让的思想立场。C.归有光认为,君子处世,轻重之衡,决不应该由一时的遭遇、处境而改变,这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近。D.归有光认为,后人品味陶渊明对“穷”的态度,他们的俗念会全都消失,目陶渊明可与孔子比肩。第Ⅱ卷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四、(25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惟近代学官与书院山长之设,以待夫士之有道而不任职者。(2分)(2)夫使其能耐,虽至于大臣宰相可也。(2分)(3)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3分)13.文中“贫”与“穷”为何意?归有光认为应如何面对“贫”“穷”之境。(4分)高三语文第6页共10页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时运(并序)陶渊明时运①,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洋洋平泽,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齐业,闲咏以归。我爱其静,寤寐交挥。但恨珠世,邈不可追。斯展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鬅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②莫逮,慨独在佘。[注释]①时运,指春、夏、秋、冬四时之运行。②穆穆,形容春色温和宁静。③貲,指黄帝;唐,指帝尧。(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此诗模仿《诗经》的格式,用四言体,诗题取诗首句中二字,诗前有小序,小序点明全诗的宗旨。B.此诗第二章的情趣与《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相似,写景线条清晰,画面色彩鲜明,自然与人融为一体。C.此诗第三章诗人目光投注在湖中的水波上,遥想《论语》中曾点描绘的画面,第四章叙述春游后回到居所的情景。D.作者的情感在诗中表现得很平淡语言毫无雕饰之感,此诗表现了陶渊明诗歌冲淡自然、平和淡远的风格。(2)本诗第一章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15.补写出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1)杜甫《登高》中“,”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2)《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3)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高三语文第7页共10页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灯塔之光胡容尔①比烟台山更高的,是白色的灯塔。白色的灯塔,矗立在烟台山山巅。在蓝天白云之下,在潋滟碧波之上,灯塔那么挺拔,那么雄健,笔直地指向天空。②当夕阳交出最后的余辉,跃入大海之后,烟台山灯塔的红帽子显得格外亮眼。在黑夜来临之前,它不动声色地注视着这座城市和这片海。等到夜色降临,灯塔亮起灯光,像一颗夜明珠,镶嵌在绿树掩映的山顶上。夜行的船只和海浪,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从容而柔和。这种安宁和美好,属于烟台之夜。③我们熟悉这样的景象。作为烟台城市的标志和名片,灯塔在我们心中,是一个精神象征。④我的家乡山东烟台,这座古老的海滨城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烟台的名字里蕴含着“烟云缭绕,海涛不息”的意境。这一意境,来源于其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烟台的命名与古代的军事防御措施有关。据记载,1398年,官府在临海北山设立狼烟墩台(烽火台),昼则升烟,夜则举火,用来传递警报。后来,这座山就叫作烟台山,烟台也因此得名。⑤遥想当年,蔚蓝色的大海上,烟波浩渺。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船只,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航海英雄们一次次扬帆远行,一次次落帆归来,嘹亮的号子响彻云霄,威武而雄壮。对于那些常年在海上漂泊的渔民和水手来说,夜暮深沉,海面上只有星星点点的渔火,而灯塔的明灯,就像是家的庇护,给予他们抚慰。⑥对于那些身在异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灯塔是乡愁,是慰藉。想起故乡夜空下的灯塔,就能感受到亲人的惦念与呼唤。⑦烟台灯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烟台开埠之初。1858年8月22日,烟台开埠,成为山东最早的通商口岸,也是中国北方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⑧建立港口,灯塔是标配。在从前缺乏导航设施、航海技术尚不发达的年月里,灯塔能为过往的船舶校正方向,指引迷途。1867年,东海关在崆峒岛建成了烟台第一座灯塔。1868年,东海关又在烟台山的烽火台上,建起了带木柱屋顶的简易灯楼和旗杆,用以指挥进出港口的船只,兼具天气风信预报功能。1905年,烟台山灯塔正式建成。彼时,崆峒岛上的烟台灯塔,则改称崆峒岛灯塔。从此,两者共同守护着这片海域的平安与繁荣。⑨后来,烟台山灯塔由于年久失修,照明度弱,在原址拆除重建。1988年投入使用的新灯塔,融合了中西方建筑艺术元素,基座坚实宽大,底部两层采用古堡式建筑风格,主体为白色的石柱,线条简洁大方。灯塔顶端装有360度转动的航标灯,直射距离可达30海里;并装有先进精确的导航系统,集导航、海上交通指挥、观光功能于一身。如今,随着导航设备的普遍应用,灯塔已不再担负主要的航标使命,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却日益凸显。巍然屹立的灯塔,平静地接受了更多的身份和任务。⑩有灯塔,就有守塔人。一代又一代的守塔人,与灯塔日夜相处。他们在黑夜里点亮光明,把光明的信号传递出去。从这座灯塔发出的光,包含着坚守、责任和信念的意味,照亮了漫长的人生航线。高三语文第8页共10页⑪据崆峒岛灯塔的守塔老人说,上世纪初,崆峒岛灯塔用的是白炽灯。“傍晚时候,爬到塔顶去开灯,晚上就睡在塔里,夜间还得给灯上弦。”看守灯塔,要做好养护、检修、航海观察等日常工作。摸热了,习惯了,并不觉得单调乏味。1955年,崆峒岛灯塔曾使用乙炔气光源,灯塔工得爬上铁架,用火柴点燃。随着科技的进步,后来开灯关灯,通过电子遥控就能实现,不需要人工爬上爬下。这么多年来,他们守望着潮起潮落,守望着日月星辰,守望着海上的每一个长夜,祈祷每一艘船和每一个人不在大海中迷失。“现在海上船只越来越大,事故却越来越少。从木板船、机帆船、小型客轮到巨型货轮、海上邮轮、快速游艇,海面上的航迹也越来越漂亮了。”这是让守塔人感到欣慰的事情。⑫安徒生的童话《守塔人奥勒》,故事背景设在一座塔楼。守塔人奥勒是一位读过很多书、知道许多事情并且去过很多地方的老人。他选择守塔,是因为他想㐙过这样的人生。这个工作,能让他从一个新的高度来观察天上、地上和人们的生活。他说:“从根本上说来,我们大家最终都要成为守塔人,从高处审视生活,审视万事。”⑬假如生活是一座灯塔,那么我们身处光源的中心,都在发自己的光,守自己的塔。我们照亮了什么呢?⑭7月的一个下午,我再次来到烟台山。苍翠的烟台山上,灯塔默然伫立。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灯塔上,金色的光芒与白色的塔身交汇,调制出明朗典雅的色调。⑮等待登塔的游人很多,也难怪,三面环海的烟台山灯塔,是一个绝佳的观景点,可俯瞰山、海、港、城的风光。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终于轮到我了,乘电梯直达11层瞭望台。站在灯塔里看世界,拥有与平时不一样的视角。此时,海天向晚,都是蓝灰色调,夕阳艳如熟橙,还未落下。港口忙忙碌碌,鸥鸟翱翔,作业的船只剪开白色的浪花,身后拖着裙裾般优美的轨迹;远处的海岛若隐若现,不时变换着形态,神秘如海市蜃楼;傍晚的域区,浸润在脉脉余辉之中——星罗棋布的楼宇、纵横交错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马,像是这座域的脉搏,跳动着繁华的韵律。仙境烟台的勃勃生机和独特韵味,迅速地扑面而来。⑯脚下的烟台山.山色蒽郁。时有钟声泠泠、鸟鸣呖呖。山间白墙红瓦的冰心纪念馆.在花草树木的环抱中,犹如一朵静静绽放的玫瑰花,任斑驳的光影在身旁缓缓流转。⑰那晚,我在烟台山灯塔下流连许久。静谧的灯塔之光,在海浪间跳跃,闪烁,与船上的灯火遥相呼应,与满城的灯火融为一体。在时间之海中,在接近天空的高处,灯塔以及它所代表的生命与希望之光,被人阒反复擦亮。1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篇点题,以天与海反衬烟台塔之巍峨,与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反衬天姥山之高,手法一致。B,此文首尾呼应。以写景开始,而后思接古今,由实而虚;末段以景结情,由虚而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江苏省选拔赛技术文件
- 2023年温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麦饼制作项目技术文件
- 2024年教案创新:《窦娥冤》教学的新视角
- 2024年PCCAD软件操作培训-赋能你的创意思维
- 2024年PIE工程师培训:高效团队与项目执行力提升
- 2024年微课视角下的《将进酒》课件设计
- 《黄河落日》教学课件制作技巧
- 病理学(医学高级):病理学真题
- 2024年工程制图教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 XX工程160KVA箱变安装施工方案
-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1《做有梦的少年》教案
- 2024-2030年中国机器翻译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高速公路综合监控太阳能供电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 2024年秋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4.3去括号和添括号 教学课件
- 【论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应用8600字(论文)】
- 北师大版(三起)(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5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个人理财》考试试题
- 公司资金调拨及内部往来管理流程手册模板
- 尊干爱兵课件2017
- 流程图练习题(三种结构)
- 消防监控服务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