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分子与细胞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分子与细胞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分子与细胞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分子与细胞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分子与细胞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子与细胞一、单选题1.细胞苍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普遍苍老会导致个体苍老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D.苍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2.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增大pH,重复该试验,A,B点位置都不变B.B点后,上升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改变C.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3.具有细胞壁的选项是()A.花粉B.红细胞C.胰岛A细胞D.流感病毒4.下图是艾滋病病毒(HIV左图)和大肠杆菌噬菌体(T4右图)的结构模式图。比较二者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二者不具备细胞结构,核心物质的化学结构相同B.HIV的外壳成分含有磷脂,T4外壳含有核酸C.二者核心物质都是核酸,外壳的化学结构不同D.HIV有细胞膜的结构,T4有细胞核的结构5.据最新探讨发觉,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缘由。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探讨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困难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限制物质进出细胞C.细胞膜具有信息沟通的功能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6.图1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是将肯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改变的状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图1中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②图1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的原理不同③图2中Tb~Tc麦芽糖积累量最多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④图2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B.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靠氧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8.有关高尔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和小泡组成B.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活跃度增加C.组蛋白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D.大肠杆菌分泌的一些水解酶来自高尔基体9.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抗原或苍老的细胞器B.核膜可转化为内质网膜,也可以干脆转化为细胞膜C.蛋白质合成分泌旺盛的细胞内高尔基体的数量也多D.膜蛋白具有识别信息、运输氧气和催化反应等功能10.19世纪德国M.J.Schleiden和T.Schwann等科学家提出了细胞学说,下列对“细胞学说”理解合理的是()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③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淌镶嵌模型④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⑤相识到细胞的多样性⑥标记着生物学探讨进入细胞水平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⑤11.下图1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获知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汲取和释放的状况。图2表示叶肉细胞中CO2出入的四种状况,其中与图1曲线bc段不包括b、c两点相符的一项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2.甲图和乙图表示某植物在相宜的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在a′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在b′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或CO2浓度B.从乙图可以看出,当超过肯定温度后,光合作用速率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C.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D.若光照强度突然由a变为b,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增加13.如图表示质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质膜功能的困难程度主要由③确定B.神经细胞质膜上识别递质的是①C.b可表示肌细胞向组织液中排出CO2D.质膜的选择透性主要与②有关14.如图X、Y、Z是人体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须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饭后半小时X在血液中的浓度上升,则其进入细胞与Y有关B.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Y有关C.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D.构成细胞膜的Y可以运动,而Z是静止的15.某生物爱好小组想探究蔬菜不同叶片在叶绿素含量上的区分,选择了簇新菠菜的“绿叶”、“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试验。试验结果如右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6.下列关于一些试验试剂的选择及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健那绿染液染色线粒体时,需用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可将酸性重铬酸钾加入酵母菌培育液,以检测生成的呼吸产物C.视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改变时,可用龙胆紫染色染色体D.在菊花组织培育中,可用酒精和氯化汞溶液对外植体进行灭菌17.某植物培育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下表列出的5种培育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mmol/L)不同。为了探讨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试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育液是()A.①⑤B.②③C.②④D.③⑤18.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溶性物质能自由通过质膜,是由于脂双层组成质膜的骨架B.在肯定范围内,适当上升温度能提高物质跨膜运输速率C.甘油、甘氨酸和尿素分子是通过主动转运进出细胞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9.以下有关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它们的成分不同,功能不同B.它们都含有大量的酶,是代谢的重要场所C.它们都含有大量的自由水D.它们都含有大量的DNA和RNA20.在两个相同密闭、透亮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相像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足够的水分、光照和相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内的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试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两植物呼吸速率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在0~25min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渐渐削减B.在30min后,甲和乙植物将不再固定CO2C.在0~25min期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D.上表数据说明,在低CO2浓度时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实力强二、非选择题21.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的合成场所是______(填编号),该结构的形成与细胞核中的__________有关。合成胰岛素时氨基酸结合方式是_______________。(2)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还须要由细胞中各种膜构成的_______________参加,才能完成对细胞代谢的调控功能。(3)在胰岛素分泌过程中起重要枢纽功能的细胞器是_____(填编号),其膜面积改变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5和6的融合依靠于生物膜的__________特点。(4)现有两种成分相同且相宜的细胞培育液,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甲组的尿嘧啶和乙组的胸腺嘧啶,且两组放射性强度相同。现用两组培育液培育相同数量图示细胞,一段时间后去除细胞,两组培育液中放射性强度关系是甲组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大于”)乙组,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酚氧化酶是引起果蔬酶促褐变的主要酶类,是引起果汁褐变的最主要因素。人们利用酚氧化酶的功能和特性加工制作商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别储存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能实现分类存放,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_________系统,组成该系统的结构具有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茶叶细胞中也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茶叶制作工艺有手工或机械揉搓、热锅高温炒制、晒干、炒干等。其中,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需先进行______________工艺过程(提示:绿茶颜色为绿色),这一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作如下表的处理,分析并回答问题:推想试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试管A、C比照,你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试管A、B比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23.如图是植物细胞内呼吸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物质Y可使_________________(试剂名称)发生的颜色改变为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黄色。②和⑤过程中物质Y产生的场所依次是_____________。(2)同一个细胞中产生的物质X中的氧元素进入Y的分子中须要依次经过图中________(填序号),该过程中氧原子至少跨过________层磷脂分子。(3)人体内能进行的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4)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须要刚好松土,其目的是促进________(填序号)过程的进行,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为验证叶绿素合成所需的条件,有人设计了如下试验:试验步骤:①配制培育基:1号(含蔗糖、水、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等),2号(不含Mg,其他成分与1号相同)。②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后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种子的胚剥离,去掉胚乳。③在无菌条件下,将胚接种在培育基上。培育两周后,视察幼苗的颜色。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试验结果中A、B、C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该试验设计中,为什么不是每组只用1个培育瓶或每个培育瓶中只接种1粒种子的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验中为何不采纳完整种子萌发的方法,而是去掉胚乳,将胚接种在不同的培育基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上述试验内容,请列出各对比照试验及其相关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多细胞生物个体苍老的过程也是细胞普遍苍老的过程,A正确;效应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亲密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是细胞凋亡,B正确;由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叫细胞坏死,不是细胞凋亡,C错误;苍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的解旋过程从而影响DNA的复制与转录,D正确。2.【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因此假如增大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曲线b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假如上升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下降,B错误;曲线b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这是受酶的数量的限制,因此假如在B点增加酶量增加,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C错误;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D正确。3.【答案】A【解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4.【答案】C【解析】HIV是RNA病毒,噬菌体是DNA病毒。病毒的外壳均为蛋白质,且没有细胞结构。5.【答案】C【解析】细胞膜的功能可分为三种,即: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限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沟通。细胞膜上受体的本质为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功能,可接受外界信息,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沟通的功能。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的功能与蛋白质亲密相关,细胞膜功能越困难,蛋白质的种类就越多。细胞膜功能与成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区分开。6.【答案】A【解析】①T0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所以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故①A正确;②Ta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缘由是低温降低酶的活性;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缘由是高温使酶变性活性,可见两者对酶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分,故②正确;③图乙中Tb~Tc曲线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说明酶已经因高温而变性失活,故③错误;④A时麦芽糖的积累速率接近0,说明此时酶的活性较低,不在最适温度下,故④错误。故选:A。7.【答案】A【解析】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故A正确;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无氧呼吸作用都能形成ATP,所以此时间合作用不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故B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并释放氧,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二、三阶段,都有ATP生成,但只有第三阶段消耗氧气,故C错误;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故D错误。8.【答案】A【解析】9.【答案】C【解析】10.【答案】C【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①错;细胞膜结构的流淌镶嵌模型由桑格和尼克森提出③错;细胞学说识到细胞的统一性⑤错。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学问,考查识记和理解实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得信息实力。难度适中。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除了供应叶绿体利用多于的释放到细胞外,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对应图中ab段,A错误;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散失到细胞外,表明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对应图中的a点,B错误;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给叶绿体利用,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图中的b点,C错误;图中线粒体的二氧化碳供应应叶绿体不足,还需从细胞外汲取,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对应图中的bc段,D正确。12.【答案】D【解析】甲图表示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乙图表示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分析甲图中某点上的限制因素时,要看曲线是否达到饱和点。假如没有达到饱和点(如a′点),则限制因素为横坐标表示的因素,即光照强度;当达到饱和点以后(如b′点),则限制因素为横坐标表示的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温度或CO2浓度。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加时,光反应速率加快,产生更多的[H]和ATP,短时间内C3的还原速率加快而CO2的固定速率不变,故C3的含量会削减。13.【答案】A【解析】质膜功能的困难程度主要由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确定,A错误;神经细胞质膜上识别递质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即图中①,B正确;b过程属于自由扩散,并且Ⅱ代表细胞内,因此b可表示肌细胞向组织液中排出CO2,C正确;质膜的选择透性主要与②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D正确。14.【答案】A【解析】若饭后半小时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上升,其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为帮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须要载体蛋白的参加,A正确;维生素D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Z即磷脂双分子层有关,B错误;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Y,C错误;构成细胞膜的Y和Z可以运动,D错误。15.【答案】A【解析】绿叶较嫩黄叶含有更多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滤纸条上,上起的第三和第四条带分别代表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绿叶组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所代表的两条色素带更宽。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试验、视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植物的组织培育等学问。考查理解实力、试验实力。难度适中。用健那绿染液染色线粒体时,由于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所以不需用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A错误;鉴定酒精须要运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但不能将酸性重铬酸钾干脆加入酵母菌培育液的滤液中,B错误;染色体含酸性物质,可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所以视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改变时,可用龙胆紫染色染色体,C正确;在菊花组织培育中,可用酒精和氯化汞溶液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对培育基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D错误。17.【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要探讨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依据单一变量原则应选择甲、乙离子对植物生长影响相同的两组。分析表格可知,只有②④两组,甲、乙两种离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相同,只有丙离子的影响不同,因此正确的是C项。18.【答案】C【解析】甘油和尿素分子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19.【答案】D【解析】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的成分和功能都不相同,但都含有大量的自由水和酶,是代谢的重要场所。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中有少量的DNA和RNA,对于真核细胞来说,细胞质基质中不含DNA。20.【答案】B【解析】在0~25min期间,甲和乙两玻璃室内CO2减小速率减慢,说明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渐渐削减,A正确;在30min后,装置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说明甲和乙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都有二氧化碳的固定,C错误;在0~25min期间,在足够的水分、光照和相宜的温度等条件下,因此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C正确;上表数据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实力强,D正确。21.【答案】(1)1核仁脱水缩合(2)(特异性)受体生物膜系统(3)4先增加,后削减,总面积基本不变流淌性(4)小于该细胞不能增殖,DNA不复制,但要进行基因表达【解析】(1)胰岛素为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的形成与细胞核中的核仁有关。合成胰岛素时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2)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即糖蛋白结合,还须要由细胞中各种膜构成的生物膜系统的参加,才能完成对细胞代谢的调控功能。(3)胰岛素是由高尔基体加工后形成囊泡并分泌的,由于其膜面积有来自于内质网的囊泡,也有分泌的囊泡,故改变状况是先增加,后削减,总面积基本不变。囊泡的融合依靠于生物膜的流淌性的特点。(4)现有两种成分相同且相宜的细胞培育液,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甲组的尿嘧啶和乙组的胸腺嘧啶,且两组放射性强度相同。现用两组培育液培育相同数量图示细胞,一段时间后去除细胞,两组培育液中放射性强度关系是甲组小于乙组,主要缘由是该细胞不能增殖,DNA不复制,故不须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但要进行基因表达,会转录大量的RNA,故须要尿嘧啶核糖核苷酸。22.【答案】(1)生物膜系统选择透过性热锅高温炒制高温使酶失活(2)无色强酸使酶失去活性蛋白质【解析】(1)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别储存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能实现分类存放,是因为细胞内具有生物膜系统,组成该系统的结构具有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茶叶细胞中也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茶叶制作工艺有手工或机械揉搓、热锅高温炒制、晒干、炒干等。其中,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需先进行热锅高温炒制,这一过程的目的是高温使酶失活。(2)该试验的自变量是: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不处理、加入蛋白酶、加入三氯乙酸)因变量是酶是否失活,酚氧化酶提取液经强酸使酶失去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