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诊断(一)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学者一般用“百家争鸣”来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盛况。的确,这个成语很适合表现那一阶段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儒家和道家的对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司马迁“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概括就是针对这两个学派而言的。老庄的绝弃仁义,孟子的辟杨米,荀子的排老庄,无不说明这两大学派存在尖锐的冲突。墨家从一开始就站在儒家的对立面,墨子的十大主张几乎每一个都是直接针对孔子和儒家的,而孟子和荀子也都把墨家视为重要的论敌。庄子剽剥儒墨,扫荡名法,在《天下篇》中纵论诸子之短长,而以己为最高,显示出“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荀子非十二子,解众家之蔽,也有以自己独得大清明的味道。至于法家的代表韩非子,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其极致处,是要求君主完全以法为教,扫除异己,这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发生有着直接影响。甚至在每一家的内部,差别和矛盾也比比皆是。最典型者,如韩非子所指出的:“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他们皆自以为真孔墨,相互攻击,其激烈程度不亚于各家之间的批评。这些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但是,在冲突与批评之中,不同思想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如果以“家”为单位来考察这一段思想史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而又互相依赖的趋势:一方面是各家之间的论辩和冲突使得各自的论题和特点越来越突出,相应地,与其他学派之间的界限也就越来越分明;另一方面,却是各家不断地吸收、消化其他学派的某些因素,因此思想综合的程度越来越高。总之,前者可以说是分化的趋势,后者可以说是统一的趋势。这两种趋势并存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中,而且越到战国后期,它们表现得越为明显。当然,这既是思想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也和政治因素有着重要的关联。我们可以举杂家的代表作《吕氏春秋》为例,对此趋势及其原因进行具体的说明。在《吕氏春秋》中,我们发现编者力图将战国时期流行的各种思想熔为一炉。值得注意的是,杂家的作品并不是出于学者的设计,而是出于政治家的安排,这意味着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需要。从执政的角度着眼,任何学说都可能是有用的。这和贵族养士的想法是一致的。贵族通常不会只对某一类型的士有兴趣,他们所养的士之中,有怀着各种主张和奇异技能的人物,以备不时之需。同样,他们所收集和整理的思想,也就涵盖了各家各派,如班固所说,是为了“见王治之无不贯”。但既然政治上有此需要,思想家就会努力把这种需要变为现实。简言之,从战国中后期开始,伴随着政治上一统的要求,思想领域也呈现出融合和一统的趋势。《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说法,就是这种趋势的集中反映。《吕氏春秋》等作品,则是这种趋势的具体表现。(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出现过无数哲学派别,其观点之繁富、辩论之激烈,令人叹为观止;涌现出无数哲学新星,其个性之突出、神识之俊朗,令人目不暇接。而中国古代哲学自身发展的连续性与逻辑性,犹如奔腾不息的大河,源源不断。可以说,中国古代哲学的演变史,是中国人智慧和理性的结晶。中国古代哲学之所以如泉水般源源不竭,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形成了一条独特的自我创新之路,它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各家各派的长处,并能够在“会通”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各家的理论成果。庄子在《天下篇》中曾经说过,诸子百家的观点,都不过是“道术将为天下裂”之后,各家“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而形成的主张。因此,各种观点都是宇宙真理的某些方面的表现,虽然各家各派立论的侧重不同、方式有别,但都是对于真理的探索,都有助于提升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中国古代哲学因而强调各种观点的“会通”——融会与贯通,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会通之学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它善于相互辩论又相互吸收,既能看到其他学派的短处,又能看到其他学派的长处,既能坚持自己的理论原则,又能克服自己理论上的缺点。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一个论点是不可辩论的,没有一个权威是不能议论的。道家主张“天而不人”,即回归大自然,否定人的主观欲望与知识,儒家荀子则批评这种主张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儒家主张人是宇宙的价值中心,仁义道德是天地万物的普遍法则,道家就批评这种观点是狂妄无知。但儒家在批评道家“蔽于天而不知人”的同时,也看到了道家在天道探索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意识到在知人时不可不知天,因而也努力从理论上为儒家的心性之学提出独特的天道依据,对自然天道作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探索。而道家在批评儒家过分夸大了人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意识到儒家人学的长处,秦汉之际的道家就试图调和道家自然天道观与儒家道德教化的矛盾,吸取儒家关于人的认识学说的成果。战国晚期的《吕氏春秋》一书,就体现出融会儒、道思想的鲜明特色。(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多元、分歧、对立,各家内部也存在诸多差别、矛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大局面。B.法家代表韩非子尖锐批评各家学说,借助政治力量来排除异己,这种做法对“焚书坑儒”的事件产生了直接影响。C.《吕氏春秋》为杂家代表作,编者力图融合战国时期流行的各种思想,这与当时“政治上一统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D.中国古代哲学生命力强盛,使得它能够始终保持开放姿态,吸取众长,在“会通”基础上消化、吸收各家的理论成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朱与老庄同属于道家学派,他们的很多观点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截然不同。B.荀子自视甚高,批评其他学派、有“独得大清明”之意,但他的观点也不可能是绝对真理。C.古代思想家努力将政治需要变为现实,可见思想均带有功利性,不能脱离政治。D.儒家对“人”研究很深,极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这对道家的思想也有所启发。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所说的“会通”的一项是(3分)()A.《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满庭芳》:“道释儒门,三教归一,算来平等肩齐。”C.宋孝宗:“大略谓之,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D.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4.材料一第一段中加横线的两处引用,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礼记·中庸》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南宋哲学家朱熹侧重“道问学”,陆九渊侧重“尊德性”,逐渐形成学术史上有名的“朱陆之辩”;元代不少学者又抛弃门户之见,采取“和会朱陆”的立场,折中、融合两家之说。请根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上述学术事件的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复活(节选)[俄]列夫·托尔斯泰丽达的母亲打开一扇走廊门,把聂赫留朵夫领到一个小房间里。房间里放着一张桌子,桌子后面的长沙发上坐着一个个儿不高的姑娘,身穿一件条纹布上衣,一头淡黄的鬈发围着一张苍白的圆脸,相貌很像她的母亲。她对面的单人沙发上坐着一个男青年,腰弯得很低,穿一件领子绣花的俄国式衬衫,嘴唇上和下巴上都留着黑色的胡子。他们两人谈得津津有味,直到聂赫留朵夫进门,才回过头来。“丽达,聂赫留朵夫公爵来了,他就是……”脸色苍白的姑娘紧张地跳起来,把一绺从耳朵后面披下来的头发撩回去,睁着她那双灰色的大眼睛瞪着来客。“那么,你就是薇拉托我营救的那个危险女人吗?”聂赫留朵夫说,微笑着向她伸出手来。“是的,我就是。”丽达说,露出一排好看的牙齿,像孩子般善良地笑了一笑,“我姨妈很想见见您呢。姨妈!”她用婉转悦耳的声音对着门叫了一声。“薇拉因为您被捕心里很难过。”聂赫留朵夫说。“请坐,或者这儿坐舒服些!”丽达指着青年刚才坐过的那把破沙发说,“这是我的表哥扎哈罗夫。”她发觉聂赫留朵夫打量那青年的目光,说。那青年也像丽达一样和善地微笑着,同客人握手问好。等聂赫留朵夫在位子上坐下,他就搬过窗口的一把椅子,坐在旁边。从另一扇门里又进来一个浅黄头发的中学生,大约十六岁的样子,一声不响地坐到窗台上。“藏拉是我姨妈的好朋友,可我简直不认识她。”丽达说。这时从隔壁房间里进来一个女人,生有一张讨人喜欢的聪明的脸,身穿白色短上衣,腰里束一条皮带。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您好,您特地跑到这儿来,真是太感谢了!”她在长沙发上挨着丽达坐下,说,“哦,我们的藏拉怎么样?您见到她了?她过得怎么样?”“她在牢里,也不抱怨,”聂赫留朵夫说,“她说她的自我感觉好得不能再好了。”“唉,我的薎拉,我了解她!”姨妈笑着摇摇头说,“应该了解她。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心一意为别人,从来不替自己着想。”“是的,她自己什么要求也没有,她只为您的外甥女操心。她说,她难过的主要是您的外甥女无缘无故被捕了。”“确实是这样,”姨妈说,“这事真糟糕!说实在的,她是在为我而受罪。”“根本不是的,姨妈!”丽达说,“即使您没有托我,我也会保管那些文件的。”“这事我可知道得比你更清楚!”姨妈说。“不瞒您说,”她又转身对聂赫留朵夫说,“这是因为有人托我暂时保管一些文件,我自己没有房子,就把那些文件送到她那儿。不料当天晚上就来搜查,那些文件和她都被带走了。她一直关到现在,他们逼她说出这些文件是从谁手里拿来的。”“我始终没有讲出来。”丽达慌忙说,神经质地撩一下头发,虽然那绺头发并不碍她的事。“我又没有说你讲出来。”姨妈反驳说。“他们逮捕了米丁,那也不是我把他供出来的。”丽达说,脸涨得通红,心神不宁地向四下里打量着。“这事你不用提了,丽达!”做母亲的说。“为什么不用提,我偏要讲!”丽达说,已经收起笑容,但脸色还是通红,她不再撩头发,却把一绺头发缠在手指上,不住地往四下里张望。“昨天你一提到这事,不是出了岔子吗?”“根本没有……您不要管,姨妈。我什么也没有说,一直没吭声。他两次审我,问到姨妈,问到米丁,我什么也没有说。我还对他声明,我什么话也不回答。于是那个……彼得罗夫……”“彼得罗夫是个暗探,是个宪兵,是个大混蛋!”姨妈插嘴给聂赫留朵夫解释说。“于是他,”丽达慌慌张张地继续说,“他就来劝我。他说:‘不论您对我说什么,都不会损害什么人,正好相反……您要是说出来,那么,那些也许是被我们冤枉受罪的人就可以获得自由。’哼,可我还是咬定不说。于是他就说:‘嗯,好吧,您不说就不说,但我说出来您也别否认。’于是他就举出一个个名字来,也提到了米丁。”“啊,你别说了!”姨妈说。“哎,姨妈,您别打岔……”她不断地拉扯她那绺头发,老是往四下里张望。“到了第二天,真是想不到,忽然有人敲墙头告诉我,米丁被捕了。唉,我想这是我把他出卖了。我难受极了,难受得简直都快疯了。”“其实他被捕同你完全没有关系。”姨妈说。“可我当时不知道。我还以为是我把他出卖了。我从这边墙跟前走到那边墙跟前,走过来,走过去,脑子静不下来。总以为是我把他出卖了。我躺下来睡觉,盖上被子,就听见有人在我耳边说:‘你把米丁出卖了,你把米丁出卖了,米丁是你出卖的。’我知道这是幻觉,可是又无法克制。我想睡,睡不着;我要不想,又办不到。哦,这真是可怕!”丽达越说越激动,把一绺头发缠在手指上,再把它松开,不住地往四下里张望。“丽达,你安静一下吧!”母亲说着碰碰她的肩膀。可是丽达已克制不住了。“这种事可怕就可怕在……”她又开口说,但不等说完就哇的一声哭了。她从沙发上跳起来,衣服在圈椅上钩了一下,从房间里冲出去。母亲跟着她跑出去。“把那些混蛋统统绞死!”坐在窗台上的中学生说。“你说什么?”姨妈问。“我没说什么……我只是随便说说。”中学生阴郁地回答。(草婴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聂赫留朵夫受薇拉之托,将受政治事件牵连的丽达营救出狱,又特地去看望丽达,去时她正在和表兄谈论这件事情。B.聂赫留朵夫虽然称丽达是“危险女人”,但还是尽力将她营救了出来,这充分暴露出他在思想上对革命者的矛盾态度。C.薇拉与丽达的姨妈都是反抗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者,前者性格乐观,尽管自己身在监狱中,却替好友的外甥女担心。D.姨妈阻止丽达讲述狱中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姨妈会更加自责,如果不是她将文件寄放在丽达那里,外甥女是不会被捕的。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虽只简笔勾勒了姨妈“讨人喜欢的聪明的脸”,但已流露出作者对革命者的看法。B.丽达不断地拉扯头发,“不住地往四下里张望”,通过细节描写透露出了丽达的心神不宁。C.丽达的话“这种事可怕就可怕在……”未说完,这样可以留给读者更大的思索空间。D.“坐在窗台上的中学生”并非可有可无的角色,他的存在衬托了革命者的光辉形象。8.选文基本上以对话组成,这样写有哪些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丽达的痛苦来自哪些方面。(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虞悝,长沙人也。弟望,字子都。并有士操,孝悌廉信为乡党所称,而俱好臧否,以人伦为己任。少仕州郡,兄弟更为治中、别驾。元帝为丞相,招延四方之士,多辟府掾,时人谓之“百六掾”。望亦被召,耻而不应。谯王司马承临州①,知其名,檄悝为长史。未到,遭母丧。会王敦作逆,承往吊悝,因留与语曰:“吾前被诏,遣镇此州,正以王敦专擅,防其为祸。今敦果为逆谋,吾受任一方,欲率所领驰赴朝廷,而众少粮乏,且始到贵州,恩信未著。卿兄弟南夏之翘俊,而智勇远闻,古人墨经即戎,况今鲸鲵塞路,王室危急,安得遂罔极之情,忘忠义之节乎!如今起事,将士器械可以济不?”悝、望对曰:“王敦居分陕之任,一旦构逆,图危社稷,此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忿疾。大王不以猥劣枉驾访及悝兄弟并受国恩敢不自奋!今天朝中兴,人思晋德,大王以宗子之亲,奉信顺而诛有罪,孰不荷戈致命!但鄙州荒弊,粮器空竭,舟舰寡少,难以进讨。宜且收众固守,传檄四方,其势必分,然后图之,事可捷也。”承以为然,乃命悝为长史,望为司马,督护诸军。湘东太守郑澹,敦之姊夫也,不顺承旨,遣望讨之。望率众一旅,直入郡斩澹,以徇四境。及魏乂来攻,望每先登,力战而死。城破,悝复为乂所执,将害之,子弟对之号泣。悝谓曰:“人生有死,阖门为忠义鬼,亦何恨哉!”及王敦平,赠悝襄阳太守,望荥阳太守,遣谒者至墓,祭以少字。(节选自《晋书·卷八十九》)材料二: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节选自《墨子·兼爱》)【注】①此处指湘州,在今长沙市。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大王A不以猥劣B枉驾C访及D惶E兄弟F并受国思G敢不自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檄,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此处指晓谕天下的文书。B.“祭以少牢”与《〈论语〉十二章》“仁以为己任”同为倒装句,但倒装的类型不同。C.若,好像,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若火之始然”中的“若”意思相同。D.亡,同“无”,指没有,与《〈老子〉四章》“死而不亡者寿”的“亡”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悝、虞望兄弟在地方上口碑很好,年轻时便相继在州郡任职,晋元帝任丞相时征召虞望为府掾,虞望却没有应召。B.朝廷诏令谯王司马承任职湘州,有防范王敦作乱的用意,当王敦果真造反时,司马承虽有心作为却面临诸多困难。C.司马承借吊唁虞悝母丧的机会亲自登门面谈,虞氏兄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物资情况后,给出了应敌的策略。D.墨子认为,如果人与人之间能相亲相爱,社会上就可能不会出现偷窃、劫夺财物,大夫、诸侯互相侵扰攻伐等现象。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大王以宗子之亲,奉信顺而诛有罪,孰不荷戈致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望率众一旅,直入郡斩澹,以徇四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材料二中,墨子提出“视父兄与君若其身”的美好愿望,材料一中虞悝兄弟的哪些表现体现了这个思想?请简要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以诗代书答元丹丘①李白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口衔云锦书,与我忽飞去。鸟去凌紫烟,书留绮窗前。开缄方一笑,乃是故人传。故人深相勖,忆我劳心曲。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置书双袂间,引领不暂闲。长望杳难见,浮云横远山。【注】①本诗作于天宝三年,此时诗人在长安待诏翰林院。元丹丘,当时著名道教徒,是李白的密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六句以奇幻之笔,借传书使者青鸟,巧妙交代了接到友人来书之事。B.诗人以绿意盎然的“秦草”形象,暗示长安生活的闲适,回应上一联友人的牵挂。C.诗歌以“浮云横远山”作结,境界迷蒙苍茫,含蓄蕴藉,体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D.相比于《将进酒》的豪放激昂,本诗的情感表达则温婉细腻,整体风格柔和温馨。16.诗人自打开好友元丹丘的书信后,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多处记述了孔子使用反问句来强化语气的话语,如在面对颜渊问仁时,他以“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对仁的追求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反复描写诗人与亡妻生死相隔的情景,其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岁月的沧桑,这种沧桑变化使得彼此即便相逢也认不出。(3)古诗词中写诗人望月怀远时,有时会想象出追随月光来到所思之人身边的情景,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A,唱出我的愉快。草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B,将美景尽收眼底,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让心灵在这无边无际的绿意中自由翱翔。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只有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牛羊渐渐多起来,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儿座蒙古包。蒙古包外,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很有表现力。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营造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气氛,请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实现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柠檬不仅可以为食物调味,还可以为枯燥的经济学知识增色。经济学家抓住柠檬金黄色的外表和酸涩的内瓤之间反差强烈的特点,将从外观难以发现的残次品比喻为“柠檬”。“柠檬市场”指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好的商品往往容易遭受淘汰,(甲),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的现象。①比如,②在一个二手车交易市场中,③买家通常只能通过外观等表象来决定车辆的优劣,④而卖家却掌握了更多隐藏的车辆信息,⑤包括之前的使用情况、养护程度、驾驶状况等构成。⑥如此一来,⑦双方就会面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掌握信息极少的买家只能想象市场里的二手车质量都是平均的,因此(乙)。这会让卖好车的卖家亏损很多,而(丙)。渐渐地,卖好车的卖家只能降价,因此好车慢慢退出市场,最终市场会被“柠檬车”占有,从而变成一个“柠檬市场”。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某班开展的课文学习心得交流会上,班长主张,我们在学习中应发扬《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永不言败的精神。小刚则表示反对,他认为,就渔夫工作本身而言,圣地亚哥此次捕鱼行动无疑是失败的,他不懂得“圣人无为,故无败”的中国智慧,不应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请结合你对课文和生活的理解,写一篇文章批驳小刚这一观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诊断(一)语文·答案(1~3题,6~7题,11~12题,15题,每小题3分)1.D2.C3.A4.①引用司马迁“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概括,有力地说明了儒家和道家在思想上尖锐对立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增加了说服力。②引用杜甫“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形象地描述了庄子以己为最高,在《天下篇》中纵论各家时的气势,增强了论述的生动性,具有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5.①朱熹与陆九渊治学的侧重点不同,有分歧与冲突是正常的,这样才会形成“争鸣”的局面,推动学术的发展和进步。②在发展过程中,有冲突的双方也会不断吸收、消化对方的某些因素,因此思想综合的程度会越来越高,以致出现融合两家之说的思潮,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融会、贯通的鲜明特征。(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6.C7.D8.①通过对话展示丽达入狱的前因后果,使叙事更为简洁;主要以丽达之口讲述她自己的悲惨遭遇,更能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罪恶。②对话有利于强化“现场感”,拉近读者和故事的距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塑造人物形象”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9.①丽达被关押在监狱中,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还要应付可怕的审讯。②误以为自己出卖了米丁,陷入强烈的自责之中,精神濒临崩溃。③害怕遭到误解和鄙视,因而惶恐不安,反复表白,担心亲人、朋友不相信自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0.BDG(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D12.C13.(1)大王以皇族子弟的身份,奉守信义顺应天理而惩罚有罪的人,谁能不拿起武器舍命效忠!(关键词“诛”“荷”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2)虞望率领一支军队,直接攻入郡府斩杀了郑澹,以此警示(宣示)四方。(关键词“率”“徇”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14.①虞悝兄弟具有孝悌廉信的品行。②王敦叛乱,二人虽在守丧仍响应赴国难的号召。③虞望奋勇当先,战死沙场,虞悝以全家为国而死为荣耀。(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虞悝,是长沙人。弟弟虞望,字子都。二人同有士人的操守,孝顺、友爱、廉洁和诚信的品行被乡里人称赞,而且都喜好品评人物,把维护社会伦理当作自己的责任。年轻时在州郡做官,兄弟俩接续任治中、别驾的职务。元帝做丞相时,招揽四方的士人,征用了许多府掾,当时人称之为“百六掾”。虞望也被征召,因感到羞耻没有应召。谯王司马承来到州中任职,了解到兄弟二人的声名,发檄文征召虞悝为长史。虞悝还没到任,就遭遇母亲去世。适逢王敦叛逆,司马承前往虞悝家吊唁,于是留下与他谈话说:“先前我接受皇帝诏令,被派来镇守此州,正是因为王敦专权,预防他作乱。如今王敦果然叛逆谋反,我受命镇守一方,想要率领手下人马奔赴国难,但人数少且粮食缺乏,况且我刚到此州,恩威信誉还不显著。你们兄弟两人是南方杰出的人才,而且智谋与勇气的名声远扬,古人尚能在服丧期间从军,况且如今恶人当道,国家危难,怎能为报父母恩情而忘记忠义的大节呢?如果现在起兵,军队的武器装备是否足够/可以利用吗?”虞悝、虞望回答说:“王敦身居地方重职,却突然发动叛乱,图谋危害国家,这是天地所不能容忍,人神共愤的行为。大王不嫌弃我们地位低微,屈驾来访,我们兄弟同受国恩,岂能不挺身而出!现在朝廷复兴,人们思念晋朝的德政,大王以皇族子弟的身份,奉守信义顺应天理而惩罚有罪的人,谁能不拿起武器舍命效忠!只是本州荒凉凋敝,粮草和武器都匮乏,战船稀少,难以进行军事讨伐。应该先集合众人巩固防守,向四方传递征讨文书,王敦的势力必被分解,然后再图谋打败他的方法,战事可以告捷。”司马承以为正确,于是任命虞悝为长史,虞望为司马,监督各路军队。湘东太守郑澹,是王敦的姐夫,不顺从司马承的命令,司马承派虞望讨伐他。虞望率领一支军队,直接攻入郡府斩杀了郑澹,以此警示(宣示)四方。至魏乂来攻城,虞望每次冲锋在前,奋力作战直至牺牲。城被攻破,虞悝又被魏乂捉住,魏乂要杀害他,子弟们对着虞悝号哭。虞悝说:“人总是要死的,全家都成为忠义之士,又有什么遗憾呢!”到了王敦之乱被平息,朝廷追赠虞悝为襄阳太守,追赠虞望为荥阳太守,皇帝派使者到墓地拜谒,以少牢之礼祭奠他们。材料二: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与君主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有不孝?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子女、弟弟、臣下就像看待自身,又怎么会做不慈爱的事情呢?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偷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没有了。还会有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