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理论与方法_第1页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_第2页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_第3页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_第4页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目的论伦理思想方法:以功利主义为例主讲人:程秀波第一节功利主义方法兴起的历史背景

与历史使命

第二节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概述第三节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评价第九章

目的论伦理思想方法:以功利主义为例本章的知识结构:一.功利主义方法兴起的历史背景与历史使命

1.历史背景

2.历史使命二.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概述

1.逻辑线索

2.基本特点三.基本评价一.功利主义方法兴起的历史背景与历史使命1.历史背景

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当时在欧洲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统治者用“上帝”和宗教麻痹着人们的思想,当时人们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崇拜上帝和遵从上帝的旨意,根本就没有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在上帝光辉的笼罩下,过着压抑和禁欲式的生活.启蒙运动倡导理性的觉醒,使人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及价值,人们不在崇拜上帝,转而关注自我价值和个人利益,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享受.

可以说在当时注重现实,维护个人利益,争取尘世生活的快乐,已成为一种无法抗拒的社会潮流.新兴资产阶级正是利用这种社会潮流,实现了对封建主义的价值颠覆,并在18世纪后半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资产阶级的市场经济行为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支持;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工人阶级之间矛盾尖锐,急需一种思想来缓解社会矛盾.功利主义在这种条件下就孕育而生了.

2.历史使命

从功利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看到功利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成长而诞生的,它一方面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逐利行为作价值合理辩护,另一方面当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利益矛盾时,它也试图协调这种矛盾.由此,不难看出:功利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为资产阶级服务,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二.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概述杰里米.边沁

杰里米.边沁(1748——1832)是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和欧美法理哲学体系的最主要理论家之一。12岁就进入牛津大学女王学院,1767年获得专业律师职业资格。他不大关心法律的应用,却痴迷于钻研法律理论,他企图找到一个通用的标准,以此来衡量每一条特定的法律法律价值。这就是功利主义原则。代表作:<<政府片论>><<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体系: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原则最大幸福原则功利的权衡功利原则(功利主义伦理学最基本的原理)功利是指行动中导向幸福的趋向性.即是指行动的一种性质:它倾向于给利益有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或幸福(意义相同),或者倾向于防止利益有关者遭受损害、痛苦或不幸.功利原则是指: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换句话说,就是看该行为是增进或是违反当事者的幸福为准.最大幸福原则是指使某个行为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产生最大的幸福总量.1.逻辑线索①人是追求快乐的,快乐是人存在的目的。

功利主义在继承经验主义的基础上对人的存在与行为作了规定:人存在及行为的目的性是追求幸福或快乐;行为追求的对象应该是能够产生快乐或幸福的东西,这就是利益。

②快乐是判断一切善恶的最终依据,是人们行为选择的最终标准。

功利主义直接从人的趋乐避苦的自然天性得出来的,但它不仅仅是对人的这种自然天性的事实层面上的断定,而是基于这一事实判断推论出来的一个价值准绳。即是说:人都是趋乐避苦的,那么人的行为就应当尽量趋向于增加利益有关者的幸福。这样功利主义就完成了由“实然----应然”的转化过程,它已经成为了判断善恶的依据和行为的标准。

③快乐可以量化,并通过量化得以比较。

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杰里米·边沁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消解快乐的质的区别,化质为量。边沁甚至还提出快乐量大小的判断方法或依据,这就是:快乐的强度大小,持续时间长短,确定性程度,感受作用的远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最大幸福的三个标准:“增殖性”,“纯粹性”,“广延性”。之后,他的后继者密尔对此作了修正。密尔将快乐分为高级快乐与低级快乐,指出在计算快乐量时不仅要考虑到量,还要考虑质。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这一这一难题。并给我们留下了一句经典的名言:“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傻子好。”

④寻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我们知道,利益、社会、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伦理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况且伦理学的社会使命就在于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和谐的善的社会秩序。同样,功利主义对这一问题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们主张在众多的道德行为中,应当选择的是那些能带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行为,并且指出这里的最大指的是社会的最大幸福或快乐。

功利主义之所以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是有原因的。一是经验主义的缺陷.二是历史原因.

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又是通过何种具体方法、途径,在伦理上来实现这种个人快乐与社会快乐的统一?这大致有三:

其一,心理联想律。心理联想是指:人们通过观念的联想而产生同情心,同情心使人感受他人对幸福和利益的追求,并对此产生关切,进而对整体的社会利益产生道德上的关切.在观念联想的作用下,人可以由一种情感状态转向另一种情感状态,也可以由利己的动机转向利他的动机.

其二,快乐总量的考量。社会整体快乐当然在总量上要大于某一个拥有的快乐,所以理所当然的要选择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但是这又面临着一个矛盾:功利主义的原始出发点是个人趋利避害的自利性,但是其落脚点却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那么怎么来解释这个矛盾呢?

其三,履行道德义务是实现个人快乐底途径。即追求社会的最大利益或幸福是实现个人快乐的现实途径。也就是说,个人是社会的一员,当整个社会幸福总量增加时,势必会增加个人的幸福。

这样,功利主义伦理思想通过人们对快乐的追求,最终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关注,引向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是为了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故,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又被称为利他主义的经验主义伦理思想。

⑤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并不绝对拒斥道德规范,它甚至以自己的方式也得出应当遵守社会日常道德规范的结论。它认为社会上之所以有那些行为规范,或者说这些规范之所以存在的必要,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行为规范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所形成,并被证明能给社会带来快乐总量增加,遵守这些规范就能给社会增加快乐总量。2.基本特点

其一,以趋乐避苦规定人性,并将趋乐避苦作为价值合理性、善恶判断之依据。其二,从感觉论的经验立场,以苦乐与功利概念为轴心,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三,试图在功利基础之上统一个体与社会、他人关系。其四,在经过改良的准则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那里,并不排除既有的价值规范的社会作用。功利主义打倒推崇三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的评价功利主义伦理思想以其丰富内容与较为系统的伦理表达,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可以对话的天地。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及其方法,是后来任何一种思想学说都无法轻易绕开的思想高峰。功利主义的可取之处

其一,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法的最大可取之处,就在于其在终极价值选择依据的问题上,以自己的方式主张人类一切活动最终都应当是反指向自身,应当以人类的幸福(或进步解放)这一根本大利为一切价值选择的根本依据。

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论特质鲜明地表达了基本价值立场:利益对于人类存在的最基本意义。这不仅包含了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这样一种思想内容,更包含对财富的追求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深层最根本动力。

人为什么要牺牲?(课本238页)

其二,对利己主义采取了一种较为理性的态度,取较为合理的“合理利己主义”立场这样一方面能够通过理性作用抑制人的自利心的可能消极面;另一方面,又可用通过理性的作用时立即成为一种激发生命活力,创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构建现代性社会秩序的动力源泉之一。

其三,功利主义价值要求及其思想方法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要求与思想方法。现代性社会在经济层面是以市场经济为基本特征。

其四,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在个人行为选择,尤其是在社会公共行为选择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关于道德行为选择善恶依据在于幸福总量的大小这一思维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之方法。伦理至尊,王者功利功利主义,一统伦理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最高主人的统治之下:痛苦与快乐。星体服从万有引力,实践严格按照功利。

—杰里米·边沁边沁功利主义的局限性

其一,以趋乐避苦一类的感觉经验作为根本价值依据与最初出发点,这有先天的缺陷。

第一,如何规定和理解感觉经验?休莫,边沁对感觉,经验的理解就大相径‘庭。

第二,是否将人类的全部关系仅归结为一个功利关系?

第三,如何区分实然与应然?实然是否就简单是应然?边沁密尔等试图用心理联想律,同情心来说明自利与他利的可能。这种思维方法不乏合理之处,但总体上是软弱的。功利主义的根本缺陷,也就是其自身理论上的不足导致了其自身以下的局限性

其二,忽视乃至人类的美德精神。人类是否除了这种功利性的追求之外,就没有其它更为神圣的价值追求,没有某种另人仰慕的道义精神?诸如,人格尊严正义等?

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以功利量来判断善恶度量美德,着就进一步带来了两个问题(课本289页)

其三,个人与社会间的裂隙。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试图寻求个人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这一思维方向是合理的,然而如何说明与理解这种统一是关键。因为个人与社会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存在类型。社会不等同于个人,个人也不同于社会。

其四,多数人对少数人权利侵犯的可能。(人活着追求幸福与快乐,幸福可以量化)假定在一个由10人总成的社会中有8人是虐待狂。这八人联合起来虐待其他两人,使他们获得极大的满足与快感。这8个人所获得的快乐与快感较那两个人的痛苦,在量上要大的多。根据功利主义关于最大多数的最大利益原则,这八人的满足与快感较之那二人的痛苦在量上要大的多,根据功利主义关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这八个人的虐待行为岂不是正当与善的?这显然是荒谬的。

其五,功利主义思想方法的解释力有明显的局限性。四“德行有用”:关于社会公共政策的一种思考1德行明智

“德行”即类似康德所说的“合乎律令”的行为。

“明智”就是洞察事理基础上的经过利弊权衡而作出的符合社会伦理规范要求的行为。“明智”是关于行为的,其中有选择和避免,行为与不行为取决与我们自身。

“德行明智”是指道德的行为是明智的。那么为什么德行是明智的?这就需要社会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德行明智”,这种善与明智的一致性,以道德与利益的一致性为背景。即不道德的行为,不仅认为是恶的,不应当的,同时也被认为是不明智的。这样,善行不仅是应当的,同时又是自然的,必然的。德行明智2“德行有用”

德行明智这一论题蕴涵着另一个作为前提存在的命题:德行有用。对德行有用这一命题可以从作为行为主题的个体与社会这两个不同层面做出论述。

一方面,人总是食人间烟火的;

另一方面,一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有个内在作用机制的问题,其行为也存在康德所说的他律与自律关系问题。就社会而言,此命题包含了充分的合理性:社会应当为公民提供公正的存在环境,应当建立德福一致的公正社会秩序。

德行有用这个世俗层面上的认识所表达的是:在世俗生活中,德行不再仅仅是修身养性,令人赞叹的深谷幽兰,也不是外在强暴与欺骗之下的麻木不仁,浑浑噩噩,而是人们获得自身现实利益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德行有用3德性的养成

既然德行明智并且德行有用,那么必然要求主体德性的养成。

对于德性如何养成,大致意见分为两种:一是教育修养说,此以东方儒学为主要代表;一是环境决定说,此以欧洲思想家为主要代表。其实,社会成员德性的养成实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自我主动精神构建过程,社会善美环境与个体的自觉理性批判,二者不可或缺。

(课本302页)“德行有用”对我国现在市场经济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