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南藏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乡土中国•礼治秩序》节选文字,完成1—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约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D.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B.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C.礼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D.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共11分)材料一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四大机构,公布了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正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几乎同时,中国却传来了好消息。2020年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加上衡南基地此前早稻测产,杂交稻突破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再次打破杂交水稻单产纪录。袁隆平院士听到测产结果后说,下一步目标,向全省、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自称“90后”的袁隆平,数十年间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摘编自《央视新闻网》)材料二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目睹了严重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决心发挥自己的才智,尽快培育出水稻新品种,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此后,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从1964年到1965年,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观察试验,他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撰写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并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中国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为早日攻关成功,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及时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粕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中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均任中心主任。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中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大面积推广生产。1998年8月,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全国农业专家协作攻关,日夜奋战,攻克了杂交水稻科研难关,超级杂交稻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摘编自《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材料三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以及出国讲学等方式传授技术,已经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现在杂交水稻已经种到了非洲等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这样评价袁隆平:“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摘编自《东方评论》)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的最新调查报告来看,全球粮食危机依然严重。B.2020年11月,中国在水稻研究上再次传来好消息,湖南衡南杂交水稻示范基地的晚稻测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再次打破水稻单产记录。C.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和“覆盖全球梦”,说明他既要让杂交水稻造福中国,还要造福世界,表现了他胸怀天下的抱负和情怀。D.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采用开办培训班和出国讲学等方式向外国传授技术,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培养人才,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的两个梦想源于当年严重的天灾人祸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这让他立志培育人工杂交水稻来战胜饥饿。B.袁隆平是一个实干型的科学家,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他不仅亲自在田间地头劳作实践,甚至还和助手到野外去寻找植株。C.袁隆平不仅在科研实践上硕果累累,在科研理论上也有卓越成果,他撰写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填补了我国水稻研究方面的一项空白。D.人工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包含了袁隆平在内的许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心血,体现了中国人团结协作、不屈不挠的精神。6.你认为袁隆平作为科学家具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三则材料予以概括并简述理由。(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7——9小题,共12分。百合花茹志鹃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主攻团的团长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支援。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很久没有赶上他,我的双脚胀痛得像火烧。我向他提出休息一会儿后,自己便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地方坐下,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因为我是个女同志。我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他立即张皇起来,局促不安,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我们到了包扎所,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不一会儿,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的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我们走进院子里,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她拿出来的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①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天边涌起了一轮满月。一会儿,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它,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上匾!”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一张熟悉的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一下子扑在那个东西上……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②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小战士的脸。(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选材颇具匠心。它是战争小说,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而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里的故事。B.这篇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借被”“献被”的情节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使结构谨严有序。C.这篇小说人物刻画都从外貌描写开始,通讯员“高挑挑的个子”,新媳妇“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D.这篇小说结构细致紧密,前后照应,浑然一体;描写紧扣人物,个性鲜明;文字繁简适当,浓淡合度,有节奏感和韵律感。8.文中两处划线句分别表现了新媳妇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9.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15小题,共25分)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二)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0.下列加线的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在这里B.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C.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固:本来D.君子生非异也生:习惯1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蚓无爪牙之利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12.从句式特征看,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相同的一项()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耻学于师D.圣人无常师13.下列关于《劝学》《师说》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此外还可指官吏。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师说》中,作者借此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风气,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从师的道理”。B.《劝学》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法”,强调思考的重要;《师说》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强调从师的重要。C.荀子认为学习要“善假于物”,韩愈认为要“从师”,其实,“从师”也可说是“善假于物”的表现。D.《劝学》开篇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实则是荀子借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之口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1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7小题。(7分)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17.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愁”情的?(4分)(三)名言名句理解性默写。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9分)(1)《琵琶行》中用比喻写音乐,一会儿如黄莺,一会儿如咽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______”,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无过错。(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三、语言文字表达与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9分)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的精神。该词2016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多一些优品精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在企业家们看来,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精益求精焕然一新投机倒把偷工减料B.精益求精耳目一新投机取巧粗制滥造C.千锤百炼耳目一新投机倒把偷工减料D.千锤百炼焕然一新投机取巧粗制滥造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B.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C.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抬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B.这一“短板”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C.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的“短板”D.这一全社会的“短板”是必须补齐的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阅读,不仅是市民文化生活的必需,也与城市竞争力息息相关。近年来,各地“抢人大战”渐趋白热化。站在人才个体角度来换位思考,选择扎根一座城市,必须考虑多种因素。一般来说,越是高层次人才,①。一方面,这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闲暇时看看书,能愉悦身心,增加新知;另一方面,②,2020年7月的一项报告将阅读指标单列出来,指出阅读数量与城市的创新能力呈“正相关”。进而言之,阅读是涵养创新能力的土壤,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知识升级以及产业转型。一座城市爱不爱阅读,在制造业为主的阶段,差别或许不太明显,但到了科技创新驱动阶段,③。23.下来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4分)传统乡土中国安土重迁,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子女要对父母尽孝。但是,现代乡土社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在家乡举办图书馆,因为只有开办图书馆,才会让“空巢老人”充分利用好时间,为他们安心读书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而有了舒适的环境,必将充实自我,也就一定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愉快地安度晚年。①开办图书馆未必能让“空巢老人”充分利用好时间。②③四、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觅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觅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1.B2.D3.C【解析】【1题详解】A项,“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说法不准确,原文观点是:在我国,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C项,整句表述错误。与原文第四段“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表述不符。D项“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错,原文没有依据。无中生有。故选B。【2题详解】D项“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错,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中国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故选D。【3题详解】C项“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中,其效力无从发挥”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由此可知,在现代社会,传统也会发挥作用。故选C。4.B;5.A;6.①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奋斗进取精神:为攻克难关,不辞劳苦,甚至亲自到野外寻找植株;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的新课题上;不断突破创造高产记录。②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的团结协作精神: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③为国为民为全人类谋利益的担当精神和广阔胸襟:为解决人民的饥饿问题,勇于担起重任;在全球粮食安全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全人类带来福音。7.C项,“这篇小说人物刻画都从外貌描写开始”错误,由“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可知,先写的是通讯员的动作,后写的外貌。8.第①处:“笑着”体现新媳妇对通讯员冒冒失失的行为感到可笑;“赶忙找针拿线”表现她对通讯员的关心。第②处:“没看见”“没听到”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牺牲的无限悲痛;“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为之前没有给通讯员补上破洞感到遗憾、愧疚和对通讯员的崇敬。9.①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②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无瑕的心灵。③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④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10.D11.A12.C13.D14.B15.(1)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2)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3)不明白句读,疑难问题就不能解决,有的跟从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16.C17.1.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2分)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分)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1分)18.(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9.B20.C【解析】文中画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知识经济对理财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调控养殖场氛围提升生产效益的试题及答案
- 2024网络编辑师证书考试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多样化的畜牧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际金融理财的多样化选择试题及答案
- 理财师如何制定科学的投资组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资格证考试考生合作交流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小语种证书考试的亮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经验总结试题及答案
- 肝门胆管癌手术配合步骤
-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说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2高压旋喷40双管法41桩施工记录表2012-12-31
- XXX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演练脚本
- 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台账
- 东北大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期末考核作业754
- 江西公务员面试模拟4
- 防抢防盗应急预案
- 高一学生的入团志愿书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