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_第1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_第2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_第3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_第4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历史汇编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选择题1.(2024北京丰台初三上期末)下图邮票以某历史人物第一次出使西域为背景,描绘了他摆脱匈奴长年囚禁后仍心系使命、继续前行的场景。该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张仲景 C.王羲之 D.贾思勰2.(2024北京东城初三上期末)某同学在国家博物馆网站的“馆藏精品”栏目中发现了下面文物,并做了相关记录。此文物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

“汉归义羌长”青铜印1953年出土于新疆地区古城遗址,青铜印上刻有文“汉归义羌长”,这是汉王朝颁赐西域某羌族首领的官印A.证明了汉代政府对西南地区进行统辖 B.提供了研究汉代民族关系的实物史料C.记录了汉朝和匈奴之间民族关系变化 D.凸显了汉朝冶铁铸造业水平遥遥领先3.(2024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如图为北周时从西域传入的“鎏金银壶”,出土于宁夏固原。经考证,该壶是西亚的工艺品,壶身由六个浮雕人物图像构成,讲述了古希腊神话故事“帕利斯裁判”和“特洛伊战争”。该文物可用来说明(

)A.北周青铜制造工艺高超 B.北周时开辟了丝绸之路C.固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D.欧亚大陆上文化的交流4.(2024北京平谷初三上期末)以下材料论证了丝绸之路是(

)2000多年前,中国手工制造的丝绸可供迦太基和地中海周围其他城市的权贵富豪们穿戴,产自印度的调味品可以用在新疆和罗马的厨房,中亚畜养的马匹骄傲地驰骋在千里之外的东方。A.战争之路 B.贸易之路 C.变革之路 D.和平之路5.(2023北京密云初三上期末)下图所示交通道路的作用是(

A.促进中西贸易与文化交流 B.增进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C.加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 D.促进汉匈民族关系的融合6.(2022北京昌平初三上期末)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上述材料说明了张骞通西域的(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7.(2022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14世纪,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中国,他记载:泉州港是世界大港之一,停泊大船百艘,小船无数。在这里装船的瓷器可以销售到印度,甚至远到西亚、北非等地。记载反映出(

)A.元朝疆域辽阔 B.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C.新航路的开辟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8.(2023北京门头沟初三上期末)“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9.(2023北京大兴初三上期末)中国古代历史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史实影响世界A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B鉴真东渡用在印度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C指南针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应用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D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国家和地区的直接了解和友好往来A.A B.B C.C D.D10.(2023北京昌平初三上期末)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B.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击匈奴C.汉朝的丝绸等货物经西域传入西亚、欧洲D.光武帝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二、综合题11.(2023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材料一

盟书亦称载书,是参盟者彼此取信的文献。侯马盟书的主盟人是春秋末晋国的正卿(执政者)赵鞅。当时,晋国“六卿强,公室卑”,赵氏是六卿之一。为对抗其他宗族,赵鞅多次召集同宗和投靠他的异姓举行盟誓,联络各种力量为己所用。侯马盟书即是盟誓的产物。它补充了传世文献中春秋盟誓的记载空白,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人毛笔手书字迹。——摘编自降大任《侯马盟书的研究及价值意义》(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侯马盟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分析侯马盟书的史料价值。材料二

武关道是中原通往关中的要道。据《史记》记载,刘邦推翻秦朝就是从武关攻入咸阳。秦朝灭亡后,刘邦被分封到汉中做汉王。后来,刘邦举兵反抗项羽,从汉中出发,经过散关进攻陈仓,打败项羽。但新出土的西汉简牍《胡家草场汉墓竹简》与《史记》记载不同:刘邦是从汉中经过武关进攻关中,最后打败项羽。(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史记》和汉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答题纸上填写字母)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之争

C.官渡之战材料三

“红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如图为新疆尼雅遗址(西域古国“精绝国”)出土的两件东汉时期的汉式织锦,是目前织造工艺最为复杂、用色最多的汉锦之一,上面分别织有汉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讨南羌”。“南羌”指的是河西走廊以南的诸羌,汉宣帝时时常骚扰边境。织锦文字与《汉书赵充国传》所记载的汉宣帝派赵充国率兵攻打西羌(即“南羌”)的史事相互印证。自从赵充国平羌乱之后,西陲基本安定。——摘编自黄锦前《“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与汉代思想在西域的传播》等(3)从文化交流与边疆治理的角度,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材料四

王国维先生提倡二重证据法,说道:“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4)指出材料一至材料三中的“地下之新材料”。(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类型历史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题干“第一次出使西域为背景,描绘了他摆脱匈奴长年囚禁后仍心系使命、继续前行的场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10余年之久,逃脱后继续西行,到达大月氏,A项正确;张仲景是东汉的医学家,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贾思勰是北朝的农学家,BC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2.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这是汉王朝颁赐西域某羌族首领的官印”结合所学可知,汉王朝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领袖来处理与西域部分民族的关系,该文物是研究汉代民族关系的实物史料,B项正确;汉朝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与西南地区无关,排除A项;题干是关于某羌族首领,未提到匈奴,排除C项;该文物是青铜印,与冶铁铸造业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依据题干“该壶是西亚的工艺品,壶身由六个浮雕人物图像构成,讲述了古希腊神话故事”可知,该文物作为西亚的工艺品,但是壶身的图像却讲述了欧洲古希腊的神话故事,由此可以用来说明欧亚大陆上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依据题干可知,该文物是西亚的工艺品,不能说明北周青铜制造工艺高超,而且题干所述“鎏金银壶”也并非青铜器,排除A项;西汉武帝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排除B项;西汉汉武帝时期都城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且仅凭题干中该文物出土于宁夏固原也不足以说明固原一定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排除C项。故选D项。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远销到欧洲,印度的调味品通过丝绸之路销售到中国和罗马,中亚的马匹通过丝绸之路销售到东方,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的贸易往来,B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战争、变革,排除AC项;题干强调的是和平友好方式下的贸易往来,而不是强调和平,排除排除D项。故选B项。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项正确;文成公主入藏,增进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排除B项;遣唐使、鉴真东渡加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排除C项;西汉汉武帝开始,与匈奴是对立关系,多次发生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6.A【详解】根据材料“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可知材料说明了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观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属于说明事件原因,A项正确;张骞通西域的过程体现在他所经历的国家和所见所闻,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的结果体现在开通了丝绸之路,排除C项;张骞通西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客观上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排除D项;故选A项。7.B【详解】根据材料“14世纪”“泉州港是世界大港之一”“在这里装船的瓷器可以销售到印度,甚至远到西亚、北非等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4世纪时,中国的海外贸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元朝疆域的内容,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于15世纪,排除C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间是18世纪中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8.D【详解】依据“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调、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体现了中外文明的交流,D正确;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但是题干没有体现,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而非民族融合,也没有体现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C排除。故选D。9.A【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项正确;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大力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的是玄奘,排除B项;火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排除C项;明朝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排除D项。故选A项。10.C【详解】根据材料“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汉朝的丝绸等货物经西域传入西亚、欧洲,因为这体现了贸易角度,C项正确;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与贸易与文化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击匈奴与贸易与文化无关,排除B项;光武帝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与贸易与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1)背景: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并由此折射出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曲折历程。价值: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增添了新鲜材料,补充了传世文献中春秋盟誓的记载空白。(2)历史事件:B(3)信息:在文化交流层面,在今天新疆地区出土汉锦,足以证明,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深远,同时此文物兼具史料价值;在边疆治理层面,由于赵充国平羌乱之后,西陲基本安定,有利于中央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故而,出土文物与当时所发生的的历史事实相互印证。(4)新材料:材料一——侯马盟书;材料二——《胡家草场汉墓竹简》;材料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5)认识:不同类型的历史材料中,出土的文物、材料价值相对较高,可以佐证历史记载。我们要合理利用出土文物、材料,及时对历史进行订补。【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并由此折射出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曲折历程。价值:根据材料,侯马盟书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增添了新鲜材料,补充了传世文献中春秋盟誓的记载空白。(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分析得知,两则材料均在说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史实,即“楚汉之争”,B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官渡之战与材料无关,排除AC项。故选B项。(3)信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在文化交流层面,在今天新疆地区出土汉锦,足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