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增值性评价策略探究_第1页
指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增值性评价策略探究_第2页
指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增值性评价策略探究_第3页
指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增值性评价策略探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劝学》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十课中的一篇课文,教师可以在本课教学中探索指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增值性评价策略。教师可明确评价依据及内容,制作增值性评价量表,测量学生学业水平表现,明确增值计算的方法,分析数据后改进教学策略,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增值性评价;策略探究增值性评价指的是以学生学业成就为评价依据,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业成就的变化,考查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净增值的评价。它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联系学生的原有基础和最终结果分析其变化情况,重视起点,强调发展;二是只对学生可以改变的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进行评价,尊重差异,关注过程。下面,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十课《劝学》的教学为例,探究指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增值性评价策略。一、增值性评价中“增值”的依据及量表的制作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学业质量”中明确提出:“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核心素养每一个方面的学业质量都有五个表现水平,这就可以作为增值性评价的理论依据。以下是增值性评价量表制作的具体过程(见下页表1)。首先,设计本课学习目标,将其作为评价内容。其次,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作为评价维度,根据核心素养对应的学业质量水平的五个等级,将评价内容拆分成五个水平,并对要达到的水平进行描述。最后,判定分数。量表中满分是100分,重难点内容权重比较大,分值相对较高。每节课中,各学习目标要求达到的学业水平并不相同,如本课中的学习目标一要达到水平三,学习目标三要达到水平五。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增值性评价的实践过程(一)测量学生学业水平表现笔者根据评价的内容及其对应的分数命制试题,检测初始学情,师生根据表1和试题完成初评,并在这个过程中运用“问卷星”进行数据搜集,试题如下。《劝学》自测试题一、课内文言知识点。(共20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9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分析下列句式。(1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总结本节课中“而”字的用法。(4分)(4)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每题3分)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筛选出观点句和阐释句,梳理文章脉络,绘制出本文的思维导图。(共25分)三、问答题。(共35分)(1)文章第二、三、四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分)(2)分别从喻体的选用、喻体与观点的关系、喻体与观点的位置分析本文比喻论证的特点及其效果。(10分)(3)文章第三、四段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共同使用有怎样的艺术效果?(10分)(4)赏析本文的语言风格。(10分)四、阅读后,选择文中你感触较深的句子,结合当下谈谈你的理解与认识。荀子的“学不可以已”是否等同于现在我们强调的“终身学习”?(共20分)分析表2和表3中的前测成绩数据,自评和师评出现了差异性或者同一性的情况,如表2的前测成绩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水平三和水平四,自评和师评的差异较大。教师通过前测试题的情况分析出:学生对本文整体的论证结构并不清楚,对每段内部的论述逻辑没有深入分析。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此处进行深度学习,可设置如下问题。1.第二段中,前三个比喻论证都强调了学习对人后天的改变,第三个比喻论证的侧重点与前两个有何不同?本段中的五个比喻论证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这些行为的发出者“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非利足也”“非能水也”,本身并没有什么改变,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原因是什么?本段内部有怎样的逻辑关系?3.第四段中,学习贵在积累、坚持、专一,这三个观点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整?4.文中第二、三、四段与第一段有怎样的关系?从表3中可以看出,前测成绩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水平三、四、五,同一性评价得分较低,其低分的原因是学生对比喻论证不理解。在突破此难点后,学生理解了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效果和说理艺术特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调整教学策略时,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1.第三段中,每一组的“非”和“而”应该怎样翻译?本段中,五处比喻论证都用到了“非”和“而”这组逻辑关系,它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比较分析“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与“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设喻阐述论点时,角度有何不同?3.本文主体运用比喻论证,在阐释道理时,有的蕴含于比喻中,有的先比喻再引出道理,最后用比喻来阐述。请根据以上提示,结合文本找出相应的例子,归纳出文中运用比喻论证阐释道理的特点。(二)明确增值计算的方法本节课上完后,笔者将测试题和量表再次发给学生,先进行自评,然后师评,得出后测成绩。之后,进行增值计算。残差模型是一种回归模型,基本计算方法如下:首先,在学生群体两次测验的成绩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其次,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和第一次测验成绩计算学生第二次测验的预期成绩,第二次测验实际成绩与预期成绩之间的差值称为残差,即学生的成长分数或学业增值。计算增值的方程可以表示为:[y]=bx+a,Δ=[y]-y。其中,[y]是学生第二次测验预期成绩,x是学生第一次测验成绩,b为回归系数,a为常数项,Δ是残差即增值,y是学生第二次测验实际成绩。利用SPSS.26可以对本堂课中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进行增值计算。例如,选取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运用SPSS.26对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可得出本次的线性回归方程[y]=0.794x+9.702。同理,也可计算出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三个核心素养的增值和总体核心素养的增值。(三)分析数据后改进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根据计算出的数据对学生个体核心素养的增值情况进行分析。例如,表4中的学生,其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增值为负,因此教师应加强该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强化文本内部结构分析能力,鼓励其拓展阅读,通过多文本比较阅读实现这两方面核心素养的增值。语言建构与运用和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增值为正,说明学习完本课后,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有所进步。笔者还制作出柱状图,以分析班级整体增值情况(见图1)。其中,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增值幅度较大。可见,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后对学生的赋能有效。而其他三项增值幅度较小,说明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单元任务群下,在本单元的其他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