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试07文言文阅读(单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教师版)_第1页
综合测试07文言文阅读(单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教师版)_第2页
综合测试07文言文阅读(单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教师版)_第3页
综合测试07文言文阅读(单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教师版)_第4页
综合测试07文言文阅读(单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试07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20分)。公(鲁襄公)薨之月,子产①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名句)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②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③。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仆人巡宫,车马有所,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文伯覆命,赵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叔向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子产:名侨。郑国大夫。②诛求:征求,索取。③时事:朝见聘问。④塓(mì),粉刷墙壁。1.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案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黑。(3分)公不留A宾B而亦无C废D事E忧F乐同之G事H则巡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缮完葺墙,“缮”,修治,“葺”,修补;“完”同“院”;整意思是“修缮馆舍”B.荐陈:荐,进献,陈,陈列。古时朝聘向主人献礼,必先陈列于庭,故称荐陈。C.观,古代宫门前的双阙,与《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意思不同D.敢,岂敢,怎敢,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敢以烦执事”中的“敢”意思相同。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产陪郑伯去晋国参加会盟,晋侯以鲁国丧事为借口,没有接见郑伯,郑国君臣受到冷落。B.土文伯责问子产,晋国想方设法保证屈尊到访的诸侯的安全,身为诸侯臣属,为何毁坏馆垣。C.士文伯复命后,赵文子深感自责,认为用简陋的馆舍羞辱诸侯是自己的过错,并派士文伯致歉。D.叔向认为辞令不可偏废,他引用《诗经》中的相关语句、盛赞子产深谙辞令之道,诸侯因此受益。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2小题,8分)(1)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4分)(2)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4分)5.针对士文伯的责问,子产是从哪些方面加以应对的?请分层概括。(3分)【答案】1.BEG2.D3.C4.(1)现在您拆毁了它,虽然您的随从能够自己戒备,让别国的宾客又怎么办呢?(2)接见宾客没有定时,君王接见的命令也无从知道。如果还不拆毁围墙,这就没有地方收存财物礼品,从而要加重罪过了。5.①从自身,表达本国的真诚恭敬;②从历史,称赞晋文公礼遇诸侯的风范;③从现实,陈述如今为完成使命的无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文公不让宾客耽搁,也没有荒废宾主的公事。和宾客忧乐相同,有事就加以安抚。“而”连接“公不留宾”和“亦无废事”两个分句,故应在BE处断开;“忧乐同之”“事则巡之”为主语“公”的两个行为,语意完整,故应在中间G处断开。故选BEG。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B.正确。C.“观”,古代宫门前的双阙;景象。句意:没有奢华的观阁台榭。/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D.“意思相同”错。“敢”,岂敢,怎敢;表敬词,冒昧的。句意:岂敢害怕修墙的辛勤劳动!/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羞辱诸侯”错,文中“赢诸侯”,是“接待诸侯”之意,不是“羞辱诸侯”。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坏”,拆毁、毁坏;“戒”,戒备;“若异客何”,“若……何”,固定句式,怎么办呢?(2)“无时”,没有定时;“币”,财物礼品;“重”,加重。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以敝邑褊小……以重敝邑之罪”可知,子产从自身,表达本国的真诚恭敬。②由原文“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可知,从历史,子产称赞晋文公礼遇诸侯的风范。③由原文“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可知,从现实,子产陈述如今为完成使命的无奈。参考译文:襄公死去的那一个月,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由于我国有丧事,没有接见。子产派人将晋国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而让郑国的车马进入馆舍安放。士文伯责备他,说:“我国由于政事和刑罚不够完善,到处都是盗贼,这对于屈尊来存问寡君的诸侯臣属无法保证他们的安全,因此派官吏修缮宾客所住的馆舍,加高大门,增厚围墙,以不让宾客使者担忧。现在您拆毁了它,虽然您的随从能够自己戒备,让别国的宾客又怎么办呢?由于我国是诸侯的盟主,修缮围墙,来接待宾客。如果都拆毁了,那么将怎么供应宾客的需要呢?寡君派我前来请问拆墙的原因。”子产回答说:“由于我国地方狭小,夹在大国之间,而大国索取财物,又没有一定的时候,因此不敢安居,尽量搜索我国的财富,以便随时来朝会。正碰上你们的国君没有空闲,因而没有能够见到;又得不到命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接见。我们不敢献上财物礼品,也不敢让它暴露在外面。如果奉献,那么它就是君王府库中的财物,不经过在庭院里陈列的仪式,就不敢奉献。如果让它们暴露在外面,就又害怕时而干燥时而潮湿因而腐朽或虫蛀,以加重我国的罪过。我听说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宫室矮小,没有奢华的观阁台榭,而把接待诸侯的宾馆修得又高又大,宾馆好像现在君王的寝宫一样。对宾馆内的库房、马厩都加以修缮,司空及时整修道路,泥瓦工按时粉刷墙壁,诸侯的宾客来了,仆人巡逻宫馆。车马有一定的处所,各部官吏各自陈列他的礼品。文公不让宾客耽搁,也没有荒废宾主的公事。和宾客忧乐相同,有事就加以安抚,对宾客所不知道的加以教导,对他们的缺乏加以接济。宾客来到晋国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不怕抢劫偷盗,也不担心干燥潮湿。现在铜鞮山的宫室绵延几里,而诸侯住在像奴隶住的屋子里,门口进不去车子,而又不能翻墙而入。盗贼公开行动,而对天灾疫病又没有任何防务措施。宾客进见诸侯没有一定的时候,君王接见的命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布。如果还不拆毁围墙,这就没有地方收存财物礼品,从而要加重罪过了。冒味地问一声,对我们将有什么指教?虽然君王有鲁国的丧事,但这同样也是我国的忧虑。如果能够奉上财物礼品,我们愿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是君王的恩惠,岂敢害怕修墙的辛勤劳动!”士文伯复命。赵文子说:“他说得对。我们做的实在是不好,用容纳奴隶的房屋去接待诸侯,这是我们的过错啊。”就派士文伯去表示歉意并说自己无能。晋侯接见郑伯,特别加重了礼仪,举行极隆重的宴会,赠送更加丰厚,然后让他回去。于是就建造接待诸侯的宾馆。叔向说:“辞令的不能废弃就像这样吧!子产善于辞令,诸侯因他而得利,为什么要放弃辞令呢?《诗》说:‘辞令和谐,百姓团结,辞令动听,百姓安定。’他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了。”(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2024·广东·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20分)。善用兵者,当击其乱,不攻其治。不袭堂堂之寇,不击填填之旗。容未可见,以数相持。敌有至弊,吾因而制之;敌人执数,吾动则就阴。虎豹不动,不入陷阱;飞鸟不动,不网罗。物未有不以动而为制者也。是故圣人贵静。静则能应躁,后者能应先,数则能胜疏,博者能禽缺。故良将之用卒也,同其心,一其力,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止如丘山,发如风雨,所凌必破,靡不毁沮,动如一体,莫之应圉,是故伤敌者众,而手战者寡矣。夫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挫;万人之更进,不如百人之俱至也。今夫虎豹便捷,熊罴多力,然而人食其肉而席其革者,不能通其知而齐其力也。夫水势胜火,章华之台烧,以升勺沃而救之,虽井而竭池,无奈之何也;举壶盆而以沃之,其灭可立而待也。今人之与人非有水火之胜而欲以寡制众靡成其功亦明矣。兵家或言曰:“少可胜众。”此言所将,非言所战也。或将众而用寡者,势不齐也;将寡而用众者,用力谐也。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以少胜众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夫仁勇信廉,人之美才也,然仁者可夺也,勇者可诱也,信者易欺也,廉者易谋也。将众者,有一见焉,则为人禽矣。由此观之,则兵以道制胜,而非特以人才之贤,亦自明矣。故上将之用兵也,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乃行之以机,发之以势,是以无破军败兵。乃至中将,上不知天道,下不知地利,专用人与势,虽未必能万全,胜略必多矣。下将之用兵也,博闻而自乱,多知而自疑,居则恐惧,发则犹豫,是以动为人禽矣。(节选自《淮南子·兵略训》,有删改)[注]应:抵挡、抵御。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人之与人/非有水火之胜/而欲以寡制众/靡成其功/亦明矣/B.今人之与人/非有水火之胜/而欲以寡制众靡/成其功/亦明矣/C.今人之与人/非有水火之胜而欲/以寡制众/靡成其功/亦明矣/D.今人之与/人非有水火之胜/而欲以寡制众/靡成其功/亦明矣/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贵,意动用法,与《苏武传》中“反欲斗两主,观祸败”的“斗”用法不一样。B.一体,指一个整体,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竭诚则胡越为一体”的“一体”词义相同C.特,本义公牛,此处意为特意,特地,与《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的“特”词义相同。D.地利,指地理上的有利形势,人们常将其与天时,人和放在一起,用来概括通向成功之路的三大要素。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面对整然有序、气势恢宏的敌军,优秀的将领不会轻举妄动,不会轻易主动去进攻;在未摸清楚对方情况时,要采用多种方法与之周旋。B.优秀的将领统率军队,不会让勇敢的士兵只身一人冲锋在前,也不会让胆怯的士兵只身一人往后撤退,他们行动时像风雨一般猛烈。C.如果军队的力量没有一致性,即使统率的士兵很多,其战斗力也很小;倘若交战的双方都极力发挥自己的力量,也有可能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D.依据带兵的水平,把将领分为三类,即上将、中将和下将,其中上将懂得天道,熟悉地利,也赢得人心,并且能够见机行事,因此不会打败仗。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2小题,8分)(1)然而人食其肉而席其革者,不能通其知而齐其力也。(4分)(2)居则恐惧,发则犹豫,是以动为人禽矣。(4分)10.文中运用章华台被烧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3分)【答案】6.A7.C8.C9.(1)然而人(却能)吃它们的肉,用它们的皮做垫席,是(因为它们)不能互相沟通思想、统一力量。(2)不战时(平时)恐惧不安,战斗时又犹豫不决,因此稍有行动就会被人擒获。10.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巨大力量,取得胜利。【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没有水火那样的差异,想以少胜多,不能功成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之与人”共同作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以寡制众”是“欲”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靡”表否定,“靡成其功”不能断开,排除BC;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正确。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使动用法,使……争斗。句意:所以圣人看重静。/反而想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两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B.正确。句意:行动时如同一个整体。/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结为一个整体。C.错误。仅仅、只是;特意、特地。句意:而非仅仅只依靠人才的贤能。/朝廷的诏书特意为我下达,任命我为郎中。D.正确。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倘若交战的双方都极力发挥自己的力量,也有可能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错误,依据原文“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以少胜众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可知,倘若交战双方都用好自己的力量,那以少胜多的情况,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席”,以……为席,用……做席;“齐”,统一;“不能通其知而齐其力也”,判断句。(2)“发”,行动,战斗;“是以”,因此;“禽”,捕捉,擒获。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由原文“故良将之用卒也,同其心,一其力,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止如丘山,发如风雨,所凌必破,靡不毁沮,动如一体,莫之应圉,是故伤敌者众,而手战者寡矣。夫五指之更弹……今夫虎豹便捷,熊罴多力……夫水势胜火,章华之台烧”可知,作者先提出“行动时如同一个整体,没有人能抵挡”的观点,然后用后面三个事例加以证明,所以说明的是“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巨大力量,取得胜利”的观点。参考译文:善于用兵的人,应当攻击混乱之敌,不攻击整肃之军。不去偷袭气势威严之寇,不去攻击军旗严整之旅。敌方情况还未摸清,就用各种方法与之相持。敌方露出致命弱点,我方就趁势消灭他;敌方手中掌握战术,我方妄动就会走上险路。虎豹不乱跑,就不会落入陷阱;鸟儿停着不乱飞,就不会被罗网系绊。万物没有因为不乱动而被制住的。所以圣人看重静。因为静能够应对躁,后能应对先,周密能够胜过疏漏,完备能够制服残缺。所以优秀的将帅带兵,能(使士卒)同心、协力,使勇敢的人不会只身前进,使胆怯的人不会独自后退。(优秀的将帅带兵)静止时如山丘般纹丝不动,冲锋时如风雨般迅猛,所攻之敌必定击破,(使敌人)没有不崩毁灭亡的,(这样优秀将帅带出的军队)行动时如同一个整体,没有人能抵挡。所以杀伤敌人的多,而徒手相搏的情况少。五根手指交替着弹击,不如握拳一撞;一万个人轮番进攻,不如一百个人一同临敌。现在虎豹敏捷,棕熊力大,然而人(却能)吃它们的肉,用它们的皮做垫席,是(因为它们)不能互相沟通思想、统一力量。水的力量胜过火,章华台失火,用勺子、小升盛水来灭火,即使舀干深井大池里的水,对火也还是没有办法;(但)拿着壶盆大容器盛水灭火,这火就能立刻扑灭。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没有水火那样的差异,想以少胜多,不能功成也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兵家说:“少可以胜多。”这话说的是(将帅)如何带兵,而不是说具体的战斗。(有的将帅)统率的士兵多,但可用的少,这是因为力量不齐整;(有的将帅)统率的士兵少但可用的多,这是因为力量协调一致。假若(双方交战中)人人都能尽其才,全都用好自己的力量,那以少胜多的情况,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仁、勇、信、廉,是人的美好品质,但是仁慈的人可能被侵夺,勇敢的人可能被诱骗,诚信的人容易被欺骗,廉洁的人容易被算计。统率大军的人,有任何一种现象表现出来,便可能会被人擒获。由此看来,用兵打仗依靠内在规律获胜,而非仅仅只依靠人才的贤能,这是相当清楚的。所以高水平的将帅带兵,在上能知晓天道,往下拥有地利,在中能得人心,于是顺着时机行动,凭着气势发动进攻,因此部队不会吃败仗。至于次一等的将帅带兵,在上不懂得天道,在下不懂得地利,而只靠人和气势,虽然不一定能保证全胜,但取胜的谋略必定多。下等水平的将帅带兵,见闻广博却自乱思路,有智谋却自我怀疑,不战时恐惧不安,战斗时又犹豫不决,因此稍有行动就会被人擒获。(2024·浙江金华·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20分)。媭①砧课诵图序【清】王拯《媭砧课诵图》者,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拯之官京师姊刘在家奉其老姑不能来就弟养。今姑殁矣,姊复寄食宁氏姊于广州,阻于远行。拯自始官日蓄志南归,以迄于今,颠顿荒忽,琐屑自牵,以不得遂其志。念自七岁先妣殁,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荫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十五六时,犹能执一卷就姊氏读,日惴惴于悲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自二十后出门,行身居业,日即荒怠,念姊氏教不可忘,故为图以自警,冀使其身依然日读姊氏之侧。庶免其堕弃之日深,而终于无所成也。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为之图者,陈君名铄,为余丁酉同岁生也。【注】媭(xū):指姐姐。11.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3分)拯之官A京B师C姊刘在家D奉其E老F姑G不能来H就弟养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姑,文中指婆婆,古诗文中“舅姑”一般指公公婆婆,唐代朱庆馀诗中“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就表示此意。B.适,古代女子出嫁。《孔雀东南飞》中“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的“适”、《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中的“归”都表此意。C.篝,本义指竹笼,这里指用竹笼罩着火,与《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的“篝”意义和用法都相同。D.稍,文中指稍微,稍稍,与现代汉语中“稍”的常用含义相近,与姚鼐《登泰山记》中“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的“稍”意思不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的姐姐命运悲苦,先后经历了丧夫之痛,丧子之悲,后来又不得不寄居在已经出嫁的姐姐家里。B.作者善用白描手法,不事渲染,廖廖几笔,就勾勒出姐姐悲苦、辛劳的一生及其善良、坚韧的品德。C.作者幼时在私塾比同龄人优秀,成年后又能考取功名在京城做官,从侧面表现了姐姐的教育之功。D.对于作者而言,姐姐对自己有抚养、教育之恩,可是长期无以为报,所以亲自为她画像来表达想念。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2小题,8分)(1)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4分)(2)冀使其身依然日读姊氏之侧,庶免其堕弃之日深,而终于无所成也。(4分)15.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回忆自己的祖母:“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请结合本文的有关内容比较两位女性教育子弟方法的异同。(3分)【答案】11.CDG12.B13.D14.(1)夏天苦于太热,就停下了夜晚的功课,天刚亮,姐姐就喊我起来,拿着小桌子走到园中的树下读书。(2)希望让我自己依然每天在姐姐身边读书,或许可以免除自己学业荒废日益加深,而最终一事无成。15.同:①都表现出对子弟成才的殷切期待;②都利用前辈的遗物或期望来勉励子弟。异:归有光的祖母侧重于正面激励,王振的姐姐侧重于不能使母亲失望。【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在京城任官时,嫁给刘氏的姐姐在男家,奉养她年老的婆婆,不能前来京城接受弟弟的供养。“拯之官京师”为“拯之官(于)京师”的省略,是状语后置句,其后C处断开;“姊刘在家”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D处断开;“奉其老姑”是动宾结构,“不能来就弟养”前省略主语“姊刘”,G处断开。故选CDG。1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现在她婆婆去世了。/新婚卧室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去堂前拜见公婆。B.错误。刚好、恰巧;女子出嫁;女子出嫁。句意:姐姐恰巧刚刚守寡。/这个女人出身贫贱,刚出嫁不久便被休回家中。/过了五年之后,我的妻子嫁到了我家。C.正确。都用作了动词。句意:点亮一盏小灯。/又暗中使吴广到军队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里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学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喊道。D.正确。“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的“稍”意思是“逐渐”。句意:绝不敢稍稍放纵自己。/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D.“亲自为她画像来表达想念”错误,由原文“媭砧课诵图序【清】王拯”“为之图者,陈君名铄”可知,姐姐的画像是陈铄画的,作者作了序。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苦”,苦于;“辍”,停;“就”,走到。(2)“冀”,希望;“庶”,或许;“堕弃”,免除。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