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新高考专用)专题09 中国现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新高考专用)专题09 中国现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新高考专用)专题09 中国现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新高考专用)专题09 中国现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新高考专用)专题09 中国现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中国现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目录考点一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易错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考点二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外交【易错点1】充分理解“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易错点2】当今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破解】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是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就:十五大1997年第一次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法制”改为“法治”。)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到2010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各个方面建设实现有法可依,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和新要求;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意义: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深度剖析真题】1.(2021·浙江·高考真题)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警示】《共同纲领》在1949-1954年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问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故B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A错误;1999年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故C错误;1956年中共八大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D错误。【答案】B【叮嘱】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在一定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这表明此时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其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也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走出误区专练】1.(2023上·福建泉州·高一校考期中)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

)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 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 D.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2.(2023上·江西九江·高二校联考期中)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入宪。2018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这一变化(

)A.表现了党对法律认知的深化 B.反映了社会治理开始法制化C.突出了新时代法治的多元化 D.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体系化3.(2023上·福建三明·高二校联考期中)如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通过年份文件名称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5《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0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4.(2023·海南·模拟预测)1982年宪法将“四项基本原则”确定为宪法指导思想,经过1999年、2004年两次修改,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在2018年修宪中,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入宪法。上述修改反映出(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D.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5.(2023·全国·统考模拟预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一系列法律,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依法行政的原则。这些举措(

)A.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B.开启了政治体制改革序幕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 D.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考点二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外交01充分理解“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01【破解】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共中央决定了在执行和平外交政策中的三大基本方针。一是“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自动继承同旧中国的一切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同外国的关系。二是“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一个最不寻常、最具震动性的方针。在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将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早在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明确指出:“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要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当时的国际环境决定了新中国政府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1949年8月,毛泽东提醒全党,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站到了一起,大大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新中国奉行的第三项外交基本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新中国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一切卖国外交。要求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否认内战期间蒋介石所借的一切外债。要求美国政府撤退其威胁中国独立的驻华军队,反对任何外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和使日本侵略势力复兴的行动。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问题,中国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中国要在同它们建交之前“把屋子打扫一下”。【深度剖析真题】1.(2017·全国·高考真题)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B.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警示】理解“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涵义。【问诊】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9年对擅自闯入长江防线的英舰人民解放军给予反击,并要求西方武装力量撤离中国。体现人民解放军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否定近代以来列强获取的在华特权,A项正确;新中国还未成立,没有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制定“另起炉灶”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叮嘱】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外交的外交方针一直是和平自主的外交方针,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国际国内环境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中国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意识形态不是影响我国外交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西方国家外交孤立的一种策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美国孤立中国和美苏对抗的大环境下,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巩固新生政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但“一边倒”不是唯意识形态而论,而是立足于国家根本利益。新中国还积极发展与部分西方国家与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体现了当时新中国外交政策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但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西方国家交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它的实行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不再受意识形态影响,构建全方位外交。【走出误区专练】1.(2024·江西·校联考模拟预测)1901—1906年间,在督抚安排下,地方新式官报的宣传方式、技术不断创新。1907年中央官报开办后,地方官报的体例、性质逐渐与其保持一致,内容上以文牍为主,减少了地方新闻等内容,由原来的“新闻纸”转变为“官文书”。上述变化表明(

)A.新式舆论方式占主导 B.传统政治理念根深蒂固C.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 D.新政改革违背政府初衷2.(2023·四川宜宾·统考一模)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次年在地方各省筹设咨议局。《咨议局章程》规定,各省咨议局议员由州县选举产生,有决议本省预算、决算、税法、公债等权力,又规定地方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咨议局的设立,从侧面反映了(

)A.中央地方的权力制衡 B.民主政治的首次实践C.立宪派掌握地方实权 D.晚清社会的制度转型3.(2023·全国·模拟预测)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发布上谕禁止国民缠足,制定相关章程发展女学,并采取有步骤、分类别的方式来实现禁烟,除此之外还在禁毒和剪辫易服、婚姻习俗变革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这些改革(

)A.大大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B.使清政府摆脱统治的困境C.源于鸦片走私后的白银外流 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化4.(2023·广东韶关·统考二模)清末云贵总督李经羲贴告示通告盐价加价,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关系税法,不交局议违背局章,要求总督取消告示。李经羲不理,咨议局再次要求取消,并决定停止会议,若不能取消,则全体辞职,并告知资政院。材料体现了(

)A.咨议局有效地抵制了督抚的侵权行为 B.清末新政维护了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C.咨议局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制约5.(2023·湖南衡阳·统考三模)清廷宣布“仿行宪政”后,1908年,湖南即用知县熊范舆等曾呈请“速设民选议院”,理由是:“革命排满之风潮流行于薄海,祸机已兆,后患难言。及今不图,恐三数年后,燎原莫救,即欲行今日之计,亦不可得”。对该建议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的中央权威受到挑战 B.资产阶级改良成为社会潮流C.国人政治改革要求日益强烈 D.资产阶级革命面临失败局面02当今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02【破解】当今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的措施: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深度剖析真题】1.(2023·山东·高考真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警示】掌握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成就。【问诊】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据所学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题干中提及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说明与周边国家交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可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家之间不可能消除分歧,而且中国之所以重视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主要也不是为了增进互信,而是为了国家利益需要,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据所学可知,人类也很难构建均衡发展格局,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国与周边地区,只涉及世界局部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叮嘱】新中国的外交政策①1949年三大外交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革命外交→国家外交),国际局势:冷战两极格局;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苏联支持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社会主义国家。②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国际局势: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第三世界崛起;推进世界革命,第二次建交高潮:亚非拉刚获得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③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国际局势:美苏冷战苏联占据优势;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第三次建交高潮:美国、日本等一批资本主义国家。④改革开放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建国以来始终坚持)、不结盟。⑤新时代(201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走出误区专练】1.(2023·广东肇庆·统考一模)2020年5月,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的外交政策,建立在五千年优秀文明的传统之上……对于蓄意的中伤,我们一定会作出有力回击,坚决捍卫国家的荣誉和民族尊严。对于无端的抹黑,我们一定会摆明事实真相,坚决维护公平正义和人类良知。”这表明(

)A.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 B.国力提升增强了外交自信C.国际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 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2.(2023·浙江绍兴·校考模拟预测)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首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要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全面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作用;二是共商下一阶段的合作措施;三是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同时,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上述材料充分体现了(

)A.中国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B.中国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C.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D.中国积极推进构建国与国交往新路3.(2023·湖南郴州·校联考模拟预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周边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特别是同周边经济体的经贸联系日益深厚,中国周边经济体对中国依赖度加深,域外大国(主要是美国)对该地区的操纵程度逐步削弱。据此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A.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B.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形成C.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D.在地缘战略中的主动性增强4.(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六中学校考模拟预测)2022年9月,第四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开幕。大会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这一关键的时刻举办本次世界制造业大会,给世界经济提供了深化交流、共谋合作的平台”。这突出表明中国(

)A.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 B.主动顺应开放与合作的潮流C.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5.(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2022年12月,中国与沙特联合举办“中国——阿拉伯国家”“中国——海合会”“中国一——沙特”元首“三环峰会”。2023年2月,伊朗总统莱希访华,3月10日,中国成功协调伊朗和沙特两国达成北京协议,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材料表明(

)A.古代中国与伊朗、阿拉伯地区有密切的文化交流B.中、沙、伊三国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C.中国倡导全球安全倡议,重视发展与周边的关系D.中国外交体现了“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理念6.(2023·吉林长春·统考一模)下图为2005—2020年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和中国的缴纳会费走势,中国所承担份额升至第二位。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B.中国方案得到世界认可C.中国加快改革全球治理体系 D.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7.(2021·浙江绍兴·统考二模)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的特别致辞中指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习近平在此主要强调了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

专题九中国现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目录考点一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易错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考点二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外交【易错点1】充分理解“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易错点2】当今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破解】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是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就:十五大1997年第一次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法制”改为“法治”。)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到2010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各个方面建设实现有法可依,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和新要求;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意义: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深度剖析真题】1.(2021·浙江·高考真题)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警示】《共同纲领》在1949-1954年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问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故B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A错误;1999年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故C错误;1956年中共八大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D错误。【答案】B【叮嘱】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在一定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这表明此时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其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也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走出误区专练】1.(2023上·福建泉州·高一校考期中)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

)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 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 D.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答案】D【详解】题干材料发生的时间为1951年,题干忠“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和“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其中鼓励民主人士了解土改情况,并将民主人士代表参观土改作为典型事例教育干部,可以体现民主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毛泽东的指示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D项正确,开始普选人大代表的时间为1953年,与题干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A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时间为1956年,与题干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与题干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上·江西九江·高二校联考期中)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入宪。2018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这一变化(

)A.表现了党对法律认知的深化 B.反映了社会治理开始法制化C.突出了新时代法治的多元化 D.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体系化【答案】D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宪法化,即“依法治国”的体系化,D项正确;《宪法修正案》是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反映了政府对法律认知的深化,“表现了党对法律认知的深化”的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反映了社会治理开始法制化”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法治的多元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上·福建三明·高二校联考期中)如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通过年份文件名称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5《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0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答案】D【详解】材料中的法律文件体现的是中国注重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相关法制的完善,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D。4.(2023·海南·模拟预测)1982年宪法将“四项基本原则”确定为宪法指导思想,经过1999年、2004年两次修改,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在2018年修宪中,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入宪法。上述修改反映出(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D.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答案】B【详解】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据材料,在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宪法修改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载入宪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理论体系,将这些思想理论载入宪法,上升为国家指导思想,体现了党不仅坚持依法治国,而且实行科学化的依法治国,B项;材料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宪法,并未涉及法律体系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中宪法的修改无法得出党的工作重心调整,而且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并未调整,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民众法律意识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全国·统考模拟预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一系列法律,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依法行政的原则。这些举措(

)A.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B.开启了政治体制改革序幕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 D.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答案】C【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一系列法律,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依法行政的原则。”可知,中央通过颁行法律和发布依法行政的纲要等措施,来规范政府行为,明确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以此服务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C项正确;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对国家治理的参与,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B项;法规建设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二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外交01充分理解“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01【破解】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共中央决定了在执行和平外交政策中的三大基本方针。一是“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自动继承同旧中国的一切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同外国的关系。二是“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一个最不寻常、最具震动性的方针。在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将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早在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明确指出:“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要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当时的国际环境决定了新中国政府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1949年8月,毛泽东提醒全党,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站到了一起,大大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新中国奉行的第三项外交基本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新中国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一切卖国外交。要求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否认内战期间蒋介石所借的一切外债。要求美国政府撤退其威胁中国独立的驻华军队,反对任何外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和使日本侵略势力复兴的行动。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问题,中国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中国要在同它们建交之前“把屋子打扫一下”。【深度剖析真题】1.(2017·全国·高考真题)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B.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警示】理解“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涵义。【问诊】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9年对擅自闯入长江防线的英舰人民解放军给予反击,并要求西方武装力量撤离中国。体现人民解放军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否定近代以来列强获取的在华特权,A项正确;新中国还未成立,没有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制定“另起炉灶”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叮嘱】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外交的外交方针一直是和平自主的外交方针,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国际国内环境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中国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意识形态不是影响我国外交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西方国家外交孤立的一种策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美国孤立中国和美苏对抗的大环境下,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巩固新生政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但“一边倒”不是唯意识形态而论,而是立足于国家根本利益。新中国还积极发展与部分西方国家与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体现了当时新中国外交政策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但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西方国家交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它的实行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不再受意识形态影响,构建全方位外交。【走出误区专练】1.(2024·江西·校联考模拟预测)1901—1906年间,在督抚安排下,地方新式官报的宣传方式、技术不断创新。1907年中央官报开办后,地方官报的体例、性质逐渐与其保持一致,内容上以文牍为主,减少了地方新闻等内容,由原来的“新闻纸”转变为“官文书”。上述变化表明(

)A.新式舆论方式占主导 B.传统政治理念根深蒂固C.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 D.新政改革违背政府初衷【答案】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新政时期地方新式官报由之前呈现“不断创新的方式和技术”的特点,转变为受到中央官报的影响而趋同,这表明传统政治理念根深蒂固,受到传统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官报受中央官报的影响,据此不能得知“主导地位”的舆论方式是什么,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革命形式的发展,排除C项;晚清政府的新政中存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力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四川宜宾·统考一模)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次年在地方各省筹设咨议局。《咨议局章程》规定,各省咨议局议员由州县选举产生,有决议本省预算、决算、税法、公债等权力,又规定地方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咨议局的设立,从侧面反映了(

)A.中央地方的权力制衡 B.民主政治的首次实践C.立宪派掌握地方实权 D.晚清社会的制度转型【答案】D【详解】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06年(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咨议局是清政府为了减少变法阻力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构,它是设立从侧面反映了晚清社会制度的转型,D项正确;咨议局议员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督抚有权否决咨议局的决议,咨议局受督抚的控制,排除A项;咨议局是清政府为了减少变法阻力而设立,不是民主政治的首次实践,排除B项;咨议局受到督抚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全国·模拟预测)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发布上谕禁止国民缠足,制定相关章程发展女学,并采取有步骤、分类别的方式来实现禁烟,除此之外还在禁毒和剪辫易服、婚姻习俗变革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这些改革(

)A.大大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B.使清政府摆脱统治的困境C.源于鸦片走私后的白银外流 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化【答案】D【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清末新政期间推行的“禁止国民缠足”“禁烟”“禁毒和剪辫易服”等改革有利于中国社会习俗近代化,D项正确;发展女学、禁止缠足有利于女性解放,但“大大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说法有误,排除A项;社会风俗的改革无法使清政府摆脱政治困境,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与白银外流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广东韶关·统考二模)清末云贵总督李经羲贴告示通告盐价加价,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关系税法,不交局议违背局章,要求总督取消告示。李经羲不理,咨议局再次要求取消,并决定停止会议,若不能取消,则全体辞职,并告知资政院。材料体现了(

)A.咨议局有效地抵制了督抚的侵权行为 B.清末新政维护了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C.咨议局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制约【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据所学可知,咨议局是清末时期的地方审议机构,类似于西方的议会,资政院是清末立宪运动的议会准备机构,由材料“咨议局再次要求取消,并决定停止会议,若不能取消,则全体辞职,并告知资政院”可知,咨议局态度坚决,如果政府不取消盐价加价,咨议局全体成员辞职,这在一定层度体现咨议局代表的立法机构对政府的行政机构的制约,D项正确;材料只能表明咨议局用全体辞职的态度抗议政府的盐价加价行为,结果如何,材料没有交代,因此无法得出“咨议局有效地抵制了督抚的侵权行为”的认识,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史实,据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只是一个幌子,是清政府用来转移视线的一个手段,清末新政不仅没有缓解社会危机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史实,据所学可知,咨议局是清末时期的地方审议机构,类似于西方的议会,它不是清朝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湖南衡阳·统考三模)清廷宣布“仿行宪政”后,1908年,湖南即用知县熊范舆等曾呈请“速设民选议院”,理由是:“革命排满之风潮流行于薄海,祸机已兆,后患难言。及今不图,恐三数年后,燎原莫救,即欲行今日之计,亦不可得”。对该建议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的中央权威受到挑战 B.资产阶级改良成为社会潮流C.国人政治改革要求日益强烈 D.资产阶级革命面临失败局面【答案】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革命排满之风潮流行于薄海”及“恐三数年后,燎原莫救”可知推翻清朝统治,变革政治日益成为国人强烈要求,C项正确;湖南知县的呈请并未挑战中央政府的权威,只是合理的呈请,排除A项;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并非资产阶级改良,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尚未爆发,排除D项。故选C项。02当今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02【破解】当今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的措施: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深度剖析真题】1.(2023·山东·高考真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警示】掌握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成就。【问诊】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据所学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题干中提及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说明与周边国家交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可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家之间不可能消除分歧,而且中国之所以重视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主要也不是为了增进互信,而是为了国家利益需要,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据所学可知,人类也很难构建均衡发展格局,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国与周边地区,只涉及世界局部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叮嘱】新中国的外交政策①1949年三大外交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革命外交→国家外交),国际局势:冷战两极格局;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苏联支持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社会主义国家。②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国际局势: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第三世界崛起;推进世界革命,第二次建交高潮:亚非拉刚获得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③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国际局势:美苏冷战苏联占据优势;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第三次建交高潮:美国、日本等一批资本主义国家。④改革开放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建国以来始终坚持)、不结盟。⑤新时代(201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走出误区专练】1.(2023·广东肇庆·统考一模)2020年5月,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的外交政策,建立在五千年优秀文明的传统之上……对于蓄意的中伤,我们一定会作出有力回击,坚决捍卫国家的荣誉和民族尊严。对于无端的抹黑,我们一定会摆明事实真相,坚决维护公平正义和人类良知。”这表明(

)A.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 B.国力提升增强了外交自信C.国际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 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答案】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年的中国。根据“对于蓄意的中伤,我们一定会作出有力回击,坚决捍卫国家的荣誉和民族尊严。对于无端的抹黑,我们一定会摆明事实真相,坚决维护公平正义和人类良知”可知,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展示了较为强硬的态度,而中国在2020年能够展现出这种强硬的态度主要是源于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B项正确;中国尚未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排除A项;材料展现的是中国的外交态度,并没有说明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外交宗旨,排除CD项。故选B项。2.(2023·浙江绍兴·校考模拟预测)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首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要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全面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作用;二是共商下一阶段的合作措施;三是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同时,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上述材料充分体现了(

)A.中国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B.中国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C.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D.中国积极推进构建国与国交往新路【答案】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体现了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C项正确;据所学,中国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和平解决,但材料中未体现联合国的作用,排除A项;结合所学,中国十八以来,在对外工作上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其中包括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但材料只说了“一带一路”,不能体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排除B项;据所学,中国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但材料说的是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而不是构建国与国交往新路,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湖南郴州·校联考模拟预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周边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特别是同周边经济体的经贸联系日益深厚,中国周边经济体对中国依赖度加深,域外大国(主要是美国)对该地区的操纵程度逐步削弱。据此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A.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B.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形成C.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D.在地缘战略中的主动性增强【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以来(中国)。根据材料“中国逐渐成为周边大多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