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和运用成语专项练习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和运用成语专项练习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和运用成语专项练习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和运用成语专项练习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和运用成语专项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辨析和运用成语专项练习(解析版)

(时间:45分钟满分:53分得分:)

对点练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发扬登山精神,要厚植爱国主义的情怀。60年来,一代又一代登山健儿奋发

图强、挑战极限,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尊严和荣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

久生存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新

时代的中国青年,更要有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

和民族事业中,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

发扬登山精神,要坚定自强不息的信念。在艰苦卓绝的登山生涯中,中国登

山队员一次次迎着,克服重重障碍,不断突破自我,创造世界纪录。我

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带领各族人民不断战胜各种挑

战,经受住各种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的伟大成就。

解析语境中“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就是核心信息;空格处受前面“的”

修饰,应填名词,此处可填写“中流砥柱”。从登山来看,迎接的、经历的一定

是自然的风风雨雨或者心理的重重障碍等,此处可填写“疾风骤雨”。语境的中

心词是“伟大成就”,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此处可填写“举世瞩目”。

答案①中流砥柱②疾风骤雨(狂风暴雨)③举世瞩目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近期,《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正式上线。全国143家顶级博物馆、

美术馆方队精心选择1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

神、当代价值,并通过主流媒体形成传播矩阵,让博物馆之声,给人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些年,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以文物为主

角的荧屏视听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

等,以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引来网友点赞,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

社会中。《博物馆说》栏目的重磅上线,为“文博热”又添一把火。

解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明《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深受百姓的喜

爱和拥护,此处可填写“深入人心”。前文有让文物“活”起来,热点话题,说

明人们关注,这样的节目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况且后文又列举了一部分荧屏视

听节目,此处可填写“层出不穷”。语境“网友点赞”,说明网友喜欢;“在社会中”

点明处所,掀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潮,风气盛行,此处可填写“蔚

然成风”。

答案①深入人心②层出不穷③蔚然成风

3.在下面文段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国学著作①,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

学的成分,正是这种②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

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唯有③,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

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

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与语境国学著作多相合。参差不齐:形容水平

不一或很不整齐。第二空前后语境指质量有好坏,故应填“参差不齐”。细嚼慢咽:

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因此,第三空应填“细嚼慢咽

答案①汗牛充栋②参差不齐③细嚼慢咽

4.在下面文段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

匐。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

也只在最后一天。蕨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

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

小的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①,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

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

失足的—②—之际顿然醒悟,岂不惊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

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

分流水。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

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

骨感得③。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瞥,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

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④—的传说消费。我的目光与之相撞,

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解析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第一空,结合语境“更有当头

的棒喝”“让你心生敬畏”可知,应填“醍醐灌顶”。千钧一发:形容事态极其

危险。第二空形容紧急的关头,应填“千钧一发”。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

手就可以接触到。第三空是说可以“接触到“,应填“触手可及”。牵强附会:

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第四空是说关系不大的传说,应

填“牵强附会”。

答案①醍醐灌顶②千钧一发③触手可及④牵强附会

5.在下面文段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遇火即可燃烧。同等条件下,它

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

污染物质,这让科学家们如获至宝,把它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可燃冰是

①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它在海底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

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然而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温度不能太高,压力

不能太大,一般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才具备这种条件,因

此开采极为困难。尽管人类想尽办法努力寻求最好的开采方式,但开采量还是

②。而且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漏,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从海水释放到

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更趋严重,后果③。可见,可燃冰带给人类

的不仅是新的希望,还有新的挑战,只有合理地、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可燃冰才

会真正地为人类造福。我国对可燃冰的试开采起步较晚,却④,曾在南海海

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中,连续产气22天,从而成为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

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解析迄今为止:迄,到。今,目前。从古至今,到现在为止。第一空是说到目

前为止可燃冰是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应填“迄今为止”。微乎其微:形容

非常少或非常小。第二空是说可燃冰的开采量非常少,应填“微乎其微”。不堪

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第三空根据横线

前“后果”一词,应填“不堪设想”。后来居上:指后起的超过了先前的。第四

空根据横线前后语境,应填“后来居上

答案①迄今为止②微乎其微③不堪设想④后来居上

6.在下面文段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

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①。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

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②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本书应该

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书中③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

共鸣。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④—的。

解析“孤芳自赏”侧重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切合“不合群,也不合流”的语

境;“鸡零狗碎”强调琐碎、庸俗,切合“闲事”的语境;“喜怒哀乐”侧重指

各种情感,切合“俗世烟火”的语境;“超尘脱俗”强调高雅而不同凡俗,切合

“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的语境。

答案①孤芳自赏②鸡零狗碎③喜怒哀乐④超尘脱俗

7.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4分)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春风拂过,大地万紫千红、绿意盎

然。然而,春风唤醒的不仅是红花绿叶,还有一群饥肠辘辘的植食者。在漫长的

进化过程中,植物与植食者之间早已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植物与植食者

斗智斗勇的现象①,然而,它们之间并非只有—②—的仇恨。有的植食者在

满足自身存活的必要需求下,不会对植物赶尽杀绝,而是懂得“收敛”,也给自

己留了一条后路;既然植食者做出让步,植物也懂得“妥协”,往往不再—③

而是愿意做出一部分牺牲来作为回馈。双方做出的让步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实现

和睦相处,甚至双方还能—④建立起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

解析第一空强调“植物与植食者斗智斗勇的现象”很多,可填写“不胜枚

举”(或“比比皆是”);第二空强调植物与植食者之间的矛盾看似不可调和,可

填“势不两立”;第三空强调植物对植食者做出了让步,不再跟植食者计较一些

小事,可填“斤斤计较”(或“辎铢必较”);第四空强调双方不计较以前的仇怨

和过错,可填“不计前嫌”。

答案①不胜枚举(比比皆是)②势不两立

③斤斤计较(锚铢必较)④不计前嫌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天边月明如水,地上灯火如昼。中国人将吉祥喜庆之时悬挂的彩灯叫作“花

灯”。赏花灯玩花灯,是元宵节最为重要的民俗活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

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用

绝美的文字,记录了那个繁华熙攘、的浪漫元宵之夜。

正月十五不但要“赏花灯”,更要闹元宵。在传统民俗图谱中,元宵节更是

一个全民参与的“狂欢节”。“闹元宵”妙在一个“闹”字:人们耍起龙灯,在喜

悦中祈求风调雨顺;人们舞动狮子,在欢腾中祈求吉祥如意;人们踩上高跷,在

喧闹中祈求步步登高。锣鼓喧天,,将元宵节的欢乐气氛推向顶点。

元宵的民俗有动也有静,“猜灯谜”就是需要静下心来,费一番脑筋的活动。

传统灯谜谜头皆经传诗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鳞虫介、花草

蔬菜,随意出之,0猜中者,能获得墨块纸张、毛笔砚台、巾扇香囊、

果品食物等赠品,叫人流连其间,

A.光怪陆离夜以继日丰富多彩乐不思蜀

B.流光溢彩夜以继日琳琅满目乐而忘返

C.流光溢彩通宵达旦丰富多彩乐而忘返

D.光怪陆离通宵达旦琳琅满目乐不思蜀

解析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语

境用来形容“元宵之夜”的“玉壶光转”,应选“流光溢彩”。夜以继日:晚上

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语境中

没有学习或工作的意思,应选“通宵达旦”。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语境用来形容元宵节

的各种活动,应选“丰富多彩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

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乐而忘返: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形

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语境指人们沉迷于元宵节的游戏,应选“乐而

忘返“。

答案C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对于那个时代的那些文人来说,兴之所至,在驿站的墙上涂抹几句诗,是很

平常的事。当文士在粉墙上时,随从便在一旁给他捧着砚池,围观的人

群中则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文士,然后飘然远去,他自己并没有把这

放在心上。那“发表”在墙壁上的诗,自有过往的文人墨客去o他们背

着手吟读一回,觉得不怎么样,又背着手踱去,在转身之间,就淡忘得差不多了。

偶尔见到几句精彩的,便要伫立许久,品味再三,般怡然陶醉,日后又

少不得在文友中传扬开去。

A.笔走龙蛇一挥而就评长论短醍醐灌顶

B.力透纸背一挥而就指手画脚振聋发耳贵

C.笔走龙蛇一蹴而就评长论短振聋发耳贵

D.力透纸背一蹴而就指手画脚醍醐灌顶

解析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形

容文章深刻有力。这里说的是在驿站的墙上涂抹诗句,应选“笔走龙蛇”。一挥

而就:一动笔就完成,形容才思敏捷。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

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句中形容文士在驿站的墙上写诗之快,应选“一挥而就”。

评长论短: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

形。这里是过往的文人墨客去评论,应选“评长论短”。醍醐灌顶:比喻听了精

辟高明的意见,受到很大启发。振聋发臆: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语境是看到精彩的语句,自己受到很大启发,

应选“醍醐灌顶”。

答案A

综合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H分)

1月31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舞者

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许多网

友刷屏直呼:“美哭了!太震撼!”

《只此青绿》编导周莉亚、韩真介绍,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千

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画成的传世名画,绚丽的青绿

色调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主创团队从《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

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这一细节处

提炼出,“青绿"一的意象"

春晚里的片段是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离出来,抽象成一位女性

人物形象,这一段群舞是在表达群山的概念。舞者的头饰像是《千里江

山图》中的山石;女主开篇第一个造型双袖下垂,像是山的纹理,也似是山间瀑

布;舞者们集体慢慢转身时,仿佛一座山峰迎面而来;当她们缓慢出脚重心下移,

仿佛山峦在动……该选段为观众呈上_______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让观众了解《千

里江山图》,展现出作品追寻中华文明根脉的意义。

★1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解析由画作的标题《千里江山图》,可知这里是形容图画的总体气势宏大,又由

用“绚丽的青绿色调交织描绘着”可知江山有绚丽、美好之意,故可填“锦绣恢

弘”或“恢弘气象”。由原文“这一段群舞是在表达群山”的特点,既是群山,

就有形容山多而险峻之意,故可填“重峦叠嶂”或“重峦耸翠”。由原文“视觉

盛宴”可知,是形容舞蹈的效果,故可填“精彩绝伦”。

答案锦绣恢弘(恢弘气象)重峦叠嶂(重峦耸翠)精彩绝伦

n.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解析分析文中画线句,主干句是“主创团队从……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

的意象”;“这一细节”指“《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

千年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可把“历经千年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换成“不

变”“不衰”等;“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属于修饰成分,

单独成句。最后,连缀成句,注意逻辑。

答案《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

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主创团队正是从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

意象。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

分)

解析句中本体是“双袖下垂”的造型,喻体为“山的纹理”“山间瀑布”;双

袖下垂与山的纹理、瀑布在形态上相似,这是设喻原因。比喻能够更生动形象地

展现本体的特点,句中把舞者的造型比喻成山的纹理和山间瀑布,能够引发读者

联想,从中领悟出舞蹈与《千里江山图》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其创意。

答案构成:本体为女主双袖下垂的造型,喻体分别为山的纹理、山间瀑布,两

者外形相似。效果:形象生动,使读者生发联想,更易理解舞蹈与《千里江山图》

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1分)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

相反,它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笈其原因,一.

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造成的。文学性与情绪情感、表达手法、场景氛围、

气韵节奏,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

一文中说一“四书”中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

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

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

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

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用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

物,同时又是、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

不迫,令人顿生_______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艰深晦涩息息相关安身立命如沐春风

B.艰深晦涩休戚相关安贫乐道如沐春风

C.诘屈鳌牙休戚相关安身立命满面春风

D.诘屈鳌牙息息相关安贫乐道满面春风

解析艰深晦涩:寓意难以理解的文章。诘屈鳌牙:文字深奥,音调艰涩,不易

诵读。语境强调《论语》的内容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