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24年9月金句、时评、美文-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_第1页
人民日报2024年9月金句、时评、美文-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_第2页
人民日报2024年9月金句、时评、美文-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_第3页
人民日报2024年9月金句、时评、美文-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_第4页
人民日报2024年9月金句、时评、美文-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日报2024年9月金句、时评、美文精选

聚货k*金句

在人民日报中,有许多经典句子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这些句子不仅富有哲理,还充

满了力量与智慧,写进作文必然为文章增辉添色。

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不忘“来时路”、不停“脚下步”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古人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说的是“势”的重要性。在抓落实时善于抓住时机,就

要因势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人民日报》2024年09月18日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

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人民日报》2024年09月18日

改革时不我待,积蹉步方能至千里。稳扎稳打,不仅能更好实现积小胜为大胜,也能有

效减少失误。

——《人民日报》2024年09月18日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通过在活化利用、传承创新上的持续探索,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不断绽放璀璨的光芒。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一道道“无解题”得到破解,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

能……七十五载栉风沐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历经艰辛、开拓前进,一步步走出

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曾几何时,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彼时之中国,被视作一艘“无一处没有伤

痕”的破船;曾几何时,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

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却“诸路皆走不通了”。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向民族复兴澎湃而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在

续写“时代新篇”。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前进道路上,锚定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葆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劲

头,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写好改革的“时代新篇”,定能让“中国之制”持

续锻造新优势,让“中国之治”不断开启新境界。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知险而上的背后是至真至诚的善良、奋不顾身的勇敢。这些平凡英雄,用行动书写着人

间大爱,彰显了高尚精神品格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也是长

期以来公民道德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从每季度发布“中国好人榜”、选出“见义勇为好人”,到开展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评选表彰活动,一次次正义之举被看见,一簇簇道德之光在汇聚,全社会激荡起浩然正气,

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愈发浓厚。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一砖一石,铭刻着历史和沧桑;蜿蜒万里,诉说着光辉和荣耀。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

与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从黄大年到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无数教师在中国大地上延续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

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探索奋进,谱写了中华民族从

一穷二白到走向伟大复兴的壮丽史诗,开辟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

来的历史新天地。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只有让吃苦者不吃亏、流汗者不流泪、担当者不担忧,才能激励广大干部心无旁鹫、义

无反顾地橹起袖子加油干。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为大胆创新的“闯将”松绑,为锐意进取的“先锋”护航,为攻坚克难的“勇士”铺路,

更好激发干部敢闯敢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山雄有脊,房固赖梁。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始终不渝。以宏阔目

标引领航向、凝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目光深远而坚定。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严才能正纲纪,严才能肃军威,严才能出战斗力!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人民军队必须用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任何时候任何

情况下都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向前进。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把典型案例作为“活教材”,把警示教育作为“清醒剂”。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纪律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也是干事创业的“通行证”。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李白”在山水之间吟诵,“崔颍”在黄鹤楼畔抒怀;布达拉宫、洪崖洞、三峡大坝、

岳阳楼、东方明珠等长江流域省份地标“闪耀”夜空……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大江奔流而磅礴,文明沉厚而隽永。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亿万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脚手月氐足的奋斗、埋头苦干的拼搏,共同绘就了美好生活的

画卷,共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心有所戒,方能行有所止。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我们从井冈山的翠林小路走来,从北大荒的空旷原野走来,从深圳湾的凋敝渔村走来,

一代接一代探索拼搏,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循大道,至万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就在脚下,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

是新的开拓。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我们一定能抵达梦想的彼岸,书写国家发展、民族振兴

的动人新篇。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过关夺隘,一代代探月人薪火相传,铸就了“追逐梦想、勇于

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千年华夏飞天梦,廿载嫦娥揽月回。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3日

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3日

勇气和力量,磨砺于奋斗。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3日

梦想的高度,决定着前行的速度。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3日

对于前无古人的中国探月,有多少星辰大海,就有多少百折不挠。对于矢志复兴的中华

儿女,有多少困难、挑战,就有多少激情和力量!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3日

基础研究的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3日

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方能流长。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3日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3日

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迎难而上,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我

们定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

实。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3日

聚轴,时评

1

遵从社会时钟与寻找人生旷野,是两难问题么?

(作为考场作文的话,标题最好改为“找准自己的节奏,旷野自在心间”,让阅卷老师

一眼而知中心论点)

前不久,53岁的妈妈和女儿一同硕士毕业的消息吸引了许多关注,女儿一句“人生

是旷野,这一步妈妈走了31年”,令不少人心有戚戚。与之对照,一则“大厂裸辞员工

重返职场”的消息,则给想要“出走”的人们浇了盆冷水。旷野无疑令人神往,无数现

实事例又表明,一时兴起“重启人生”、追求自我的路可能没那么好走。对于大多数行

驶在轨道上的我们,如何安放内心的“旷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提出

问题)

心理学家曾提出“社会时钟”的概念:何时求学、何时就业、何时结婚生子……我

们的人生往往被一张规定性时间表所约束着,仿佛每个时间节点都有着标准模板。遵从

社会时钟,实际上就是不断寻求大多数人认同、寻求社会主流资源支持的过程。客观而

言,社会时钟有其积极的一面。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选择走按部就班的“大道”,

是获取确定性与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分析问题一一社会始终积极的一面)

有人说,当代人的一生是“关键的一生”,每一刻都容不得半点差池。循规蹈矩,

在既定的轨道上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小心翼翼地前行,如同推着巨石的西西弗斯,周而

复始。社会时钟的负面效应,莫过于同质化的乏味、同侪竞争的焦虑。当个体“弹簧”

压上愈来愈重的硅码,逃离的动能也在积蓄。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诗

和远方的田野”,再到“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那些文艺腔十足的网络热梗,戳中了

不少人的心事。人生海海,天地广阔,总有那么一些瞬间,心中会泛起打破惯常、跃向

旷野的冲动。(分析问题一一社会始终的负面效应)

只是,对于成年人来说,看问题、做事情免不了瞻前顾后,追求自我从不是一件轻

而易举的事。毕竟,打破社会时钟,充满不确定性,结果未必尽如人意。满心欢喜地闯

入一片新领域,会不会只是一条功利而拥挤的新轨道?心向往之的旷野,有时何尝不是

另一座围城?揭开旷野的粗糊真相,其符号化意义逐渐消解。毕竟,节奏日趋加速的时

代,留给"离经叛道”者的试错空间相对有限。前段时间,有企业人事声称,空窗期超过

半年的求职者一概不予考虑,引起广泛争议。职场歧视不应存在,但其后果实实在在需

要个体承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生活急转弯之前,谁的内心不

被拷问:放不放得下沉没成本?能不能负担试错成本?(分析问题一一打破社会时钟,

追求自我从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总体上,“旷野”不一定指向实际行动,也概括不了客观现实,而更多代表一种美

好念想。那是无尽的可能,是恣意的姿态。当人生早早定型,一眼看到头;当内卷大潮

裹挟,倦怠感袭来,我们需要一个出口、渴望一次释放。不过,站在真正的分岔路口,

无论是潇洒转身奔向远方,还是脚踏实地经营当下,首先应是充分理性的。告别人云亦

云,倾听内心的声音,权衡所能承受的成本,做出的改变哪怕不那么尽善尽美,也足以

无愧于心。(解决问题一一权衡所能承受的成本,理性选择社会时钟和人生旷野)

在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笔下,世界正呈现出“加速社会”的图景:科技日

新月异、社会发展变迁、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的结构化时间发生异化,年龄危机、职业

焦虑等随之而来。诚然,社会时钟滴答作响,驱使着人们步履匆匆。但纵然如此,一个

健康的社会,也应该容许各种可能性。而作为个体,最难也最为可贵的,便是永远积极、

永远渴望。(解决问题一一社会时钟和人生旷野,是一个健康社会所包容的,而作为个

体,最难也最为可贵的,便是永远积极、永远渴望)

这正是:

找准自己节奏,旷野自在心间。

(总结全文)

2

卷起来的包书皮,少了点什么?

(作为考场作文的话,标题最好改为“书皮不必尽相同,育人育心乐融融”,让阅卷老

师一眼而知中心论点)

又是一年开学季,考验学生家长们的“大工程”一一包书皮再次引发关注。不少家

长在网上吐槽,有些学校不仅要求给课本包书皮,作业本、练习册都要包上书皮,少则

十几本,多则几十本。书皮一站式买不齐、包书皮工作量大且繁复,让不少家长深感成

了重重的“包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提出问题)

包书皮,曾是笔者学生时代里最温馨的记忆之一。小时候比较淘气,且那时候书本

的质量也不如今天,日常学习,加之经常涂涂画画和偶尔乱丢乱扔,每学期都会有几本

课本的封面“不翼而飞”。父母为了让书本更经折腾一些,便开始包书皮。

废报纸、旧挂历、牛皮纸,一家三口有条不紊裁剪折叠,再将包好的书放在写字台

的玻璃下压上一晚,郑重用钢笔在封面写上“语文”“数学”等学科名,再在扉页写好

班级和名字……整个包书皮的过程都充满仪式感,捧着包好书皮的课本,也油然而生一

股神圣感,连翻书也变得小心翼翼。多年之后回看,那时包书皮既是出于现实需要的节

俭之风,也是一幕其乐融融的家庭教育场景。(分析问题一一回看多年之前,那时包书

皮既是出于现实需要的节俭之风,也是一幕其乐融融的家庭教育场景。)

如今到了自己养娃的年龄,周围的家长朋友却对包书皮一肚子苦水。白天上班,晚

上还得挑灯夜战包书皮,包得不好还会连娃一起被学校点名批评;这学期作业本换规格

了,上学期买的一大堆书皮都白费了;或是“建议”,或是“标准”,要是遇到了连页

角都要贴上透明胶带的“卷王”家长,更是压力山大……包书皮本意是为了避免书本在

翻阅过程中磨损、脏污等,而且让孩子参与包书皮过程,不仅锻炼动手能力,也能加深

他们对书本的爱惜。而现在的实际情况下,家长、老人齐上阵攻克书皮难题,或者干脆

花钱找商家代劳,包书皮已然偏离了初衷。(分析问题一一今天包书皮已然偏离了初衷)

花钱、出力的同时,如此包书皮也往往难以循环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其实,早在

2019年,教育部、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就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努力实现“无塑开学季”,

学校不得强制学生使用塑料书皮,尤其不能使用有问题的塑料书皮。环保理念必须从小

抓起,不能为了一味追求书本漂亮、规整,而跳出育人坐标,脱离育人初心。(分析问

题一一包书皮也往往难以循环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环保理念必须从小抓起,不能为了

一味追求书本漂亮、规整,而跳出育人坐标,脱离育人初心)

不止是包书皮,从家长们手机里十几个“老师家长联系群”,到各类课外作业必须

做PPT、视频,再到各类绘画、手工作业越来越复杂,在一些地方,家校互动变成了越

俎代庖,本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反而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让其

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分析问题一一从家长代劳“包书皮”这一现象延伸到家长各种越

俎代庖,导致孩子丧失了主观能动性)

有作家说:“家庭教育不是管理,是示范和引导”。学校和家庭出发点都是为了孩

子能成长得更好,但有时却因为一味追求结果而变了形。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

如何行之有效把好的出发点真正落实好,把各方的力量合力拧成一股绳并运用得当,考

验着教育决策者的思考成熟度,更折射出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与能力。(分析问题一一

家庭教育需要思考如何把好的出发点真正落实好)

不妨少一点整齐划一的要求,多一些五花八门的创意。在动手和思考中给孩子留以

空间,鼓励他们坦然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尝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独立思考与判断。手

工作业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呈现孩子们真实的能力水平,未尝不能换取认可和鼓励;

书皮包成什么样也就什么样,哪怕破损可能也是对孩子的“反向教育"。浇树浇根,育

人育心,教育的过程比结果往往更为重要。这或许不失为生动的开学“第一课”。(解

决问题一一少一点整齐划一,多一点创意,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与判断)

这正是:

书皮不必尽相同,作业也莫锁牢笼。

家校互动归本真,育人育心乐融融。

(总结全文)

3

“没干什么却总疲惫”,读懂“累点低”背后的内心呼唤

(作为考场作文的话,标题最好改为“生活百炼千锤,身累心志不颓”,让阅卷老师一

眼而知中心论点)

“没干什么却总疲惫”“睡得不少还没精神”……最近,“累点低”成为年轻人的

流行语。营养好了,年轻人难道身体却变弱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提出

问题)

首先要明确,中国人的身体在越来越好。2020年进行的《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显示,全民体质合格比例为90.4%,较2014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运动对体质

的提升作用、城乡居民体质水平间的差异,都有实质性改善。从机能角度看,“累点低”

的年轻人并没有比父辈更“脆皮”。(分析问题一一中国人的身体在越来越好,年轻人

并没有比父辈更“脆皮”)

那么,父母那辈也经常会觉得“身体被掏空”吗?笔者的60后长辈回忆道,他们年

轻时吃的远不如今天好,周末单休假期少,娱乐方式也单一,生活的担子并不比今天轻。

当然,那个年代人与人的差异没那么大,生活方式也比较简单。说到工作,虽然偶尔也

会加班,但离开办公室后再联系,只能登门“看缘分”。工作之外忙一忙柴米油盐,基

本上就到了休息时间。从这个角度看,那时候的物质不如今天丰富,但生活节奏慢、精

神世界简单,相对而言身累多一点,心累少一点。(分析问题一一60后长辈那个时代生

活节奏慢,身累多一点,心累少一点)

“累点低”的背后,有着技术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普及的因素。移动通信模糊了

上下班间的界限,社交媒体展现了太多可能性的碎片。信息过载带来的“碎片化生存”、

24时在线的专注缺失,损耗了不少心理“带宽”。当“高龄网虫”成为热议现象,想要

断网求一方清净成为奢侈。(分析问题一一“累点低”的背后,有着技术发展,特别是

通信技术普及的因素。)

此外,交通基建、数字技术和更灵活的工作方式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进

化掉睡眠”当然是笑谈,但工作日里的日行千里、休息天中的昼夜颠倒,也让细嚼慢咽、

自然醒来变成了需要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当热辣滚烫取代从前慢,身体与精神正在更

频繁、碎片化地被唤醒,疲劳也会相伴相生。(分析问题一一交通基建、数字技术和更

灵活的工作方式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技术与时代的变迁,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快节奏洪流中的“累人”常能找

到“没福硬享”的解决之道。今天,年轻人出游会带着小马扎,上班路远就拼个车,为

了吃点好的加价代购也没关系。生活的节奏响鼓重锤,就努力摸索一条实惠、合用的张

弛之道。这既是年轻人享受发展成果的合理权利,更是为发展持续拼搏的强劲动力。“累

点低”和“没福硬享”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是用戏谑调侃的语言,勾勒着年轻人关注

本体感受、追求幸福生活的自觉行动。(分析问题决节奏洪流中的“累人”常能找

到“没福硬享”的解决之道)

担心太累,低热量食谱、高效休息法成为网络收藏的热门;即便很累,城市夜校、

健身徒步等成长性活动依然人头攒动;不怕受累,在航天、国防和祖国需要的地方,一

批又一批年轻人甘之如饴地奉献着青春、贡献着力量。有人一语道破,“累点低”不过

是年轻人的语言“保护色”,正视生活的压力,不惧险远、躬身入局,才是真正的青春

底色。(分析问题一一“累点低”不过是年轻人的语言“保护色”,正视生活的压力,

不惧险远、躬身入局,才是真正的青春底色)

这正是:

生活百炼千锤,身累心志不颓。

(总结全文)

聚城‘美文

1

丰富自己,不负自己

丰富思想

一个人如果长期不吃饭,身体很快就会垮掉。同样地,一个人如果停止学习和输入,精神

也会迎来危机。知识与思想,永远是世界上最好的保养品。平时再忙,也别忘了坚持输入精神

食粮。

越优秀的人,越懂得丰富思想的重要性。不管是读书写字、欣赏艺术,还是培养兴趣爱好,

只要能让思想得到浸润和提高,生活自然会随之生动起来。

能不断学习、丰富思想的人,无论外界怎样喧嚣,心中始终草木繁盛,明亮如昼。一颗

丰盈的内心,永远离不开知识的灌溉。

丰富见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