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隐性教育路径探索研究_第1页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隐性教育路径探索研究_第2页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隐性教育路径探索研究_第3页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隐性教育路径探索研究_第4页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隐性教育路径探索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文章通过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过程中高校融媒体所呈现出的新常态和新问题,对当前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路径设计,认为高校融媒体提供的潜在课堂对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自觉接受课程思政隐性教育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党的二十大;融媒体;课程思政;隐性教育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当前,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更生动、更鲜活、更深刻地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亟待探索,新时代针对青年大学生的“课程思政”呼唤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方式的路径创新,混合课堂显性教育与融媒体隐性教育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得到了充分重视[1]。一方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培育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重大任务,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研究是一项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教育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已经迈入了以个性鲜明、充满理性、独立包容的“Z世代”大学生为主的新时代[2]。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重视并拓宽正面、显性的思政教育模式之外的路径和方式。当前,公共卫生危机语境中高校管理方式发生变革,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实践中,“线上课堂”的重要性凸显,依托于高校融媒体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隐性教育的青年引导价值逐渐显现出来,而且也亟需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新的融媒体技术便利地穿插于整个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中,实现主流价值观对青年学生的沉浸式传播。一、校园融媒体是高校课程思政开展隐性教育的主阵地(一)高校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这一论述不仅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高校既肩负着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宣传、研究讨论、贯彻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也肩负着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的重要责任。面向党的二十大开辟的新征程,高校在向广大青年学生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二)运用融媒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开展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利用融媒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开展隐性教育凸显了潜在课程的重要作用[3],潜在课堂通常对学习者传授的是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课程融合方式,提供计划表上没有列举的课程[4]。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不再是一门特定或专属的课程,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5]。在课程思政中向高校学生宣传和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充分挖掘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潜在思政元素,巧妙运用融媒体的传播方式,贴合“Z世代”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爱好和使用习惯,联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VR、AR、H5等技术,实现不同课程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立体化、可视化、多维度的解析,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融媒体传播内容可以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意志、知识、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起约束和规范作用。在利用融媒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开展隐性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暗示、模仿、从众等舆论机制对大学生产生潜在的心理影响,采用非强制性的方式让其感到自己是一个被充分理解和充分尊重的主体,从而更加自觉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6]。二、运用融媒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一)面临的新挑战融媒体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注入了新血液,产生了新聚变。在传播主体上,高校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和各专业课教师在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在“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话语权、传播权”等层面依然起着主导作用,在传播角色上已逐渐蜕变为领导者与组织者而非灌输者。受到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影响,当代青年学生已逐渐从过去的“被动听从宣传”过渡为现在的“自主发现热点”,并且在高校融媒体平台中已经成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内容生产主体和接收主体。在传播方式上,过去“灌输式”“官话式”“正统式”的精神阐释传播方式已不再适用,特别是对喜欢接受新事物的“Z世代”大学生而言,明显缺乏吸引力和共鸣性,因此,当前高校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过程中,亟需大力借助校园融媒体技术,结合正向输出与反向输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高校、进课堂、进头脑的传播方式不断更新。融媒体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带来了新受众,产生了新要求。在青年学生受众主体整体发生变化的前提下,00后大学生的群体心理极易受到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表现出“物质主义与后物质主义交织、多元共融和小众分化兼有、困惑与认同并存、耦合与张力交错”的新特征[7],他们在注重自由选择的同时易形成虚拟化的社交圈层,并呈现出以个人兴趣为纽带的小众分化,容易因接触到外国文化价值观而对中国社会机制和社会道德标准产生理解冲突。因此,对高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深刻理解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了谁”的基本问题,还要深入探究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依靠谁”的问题,以及要深层剖析“我是谁”的问题,亟需完善高校融媒体管理体制机制,提升融媒体课程思政隐性教育传播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秉持“精神价值引领、整合传播资源、贴合学生特性、激发教师潜能”的原则,准确认识与精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和心理特征,更新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传播内容和互动方式,突出小众化、圈层化、中国化的传播方式,不断提升传播效果。融媒体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开拓了新载体,创造了新话语。在传播载体创新上,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熟悉度高,热衷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由内到外都希望能发挥出自我特色并且与众不同。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将高校校报、广播、电视台、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B站、小红书等官方平台整合纳入高校校园融媒体矩阵并集中发力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的新趋势已十分明显,亟待高校宣传部有机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数字交往行为习惯,打通融合各类校园媒体,强化贴近性、互动性、共情性,让更多的大学生从多个渠道主动加入到自觉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队伍中来,在各种校园融媒体平台积极参与转发、点赞和评论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议题。在传播话语上,利用融媒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老大难”问题在于“Z世代”大学生受众对原有宣传话语模式的理解困境,亟需推动“话语主导”进一步提升到“话语引导”,探索出一套00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话语模式,由“教师话语”“课堂话语”“官方话语”转变为“学生话语”“课后话语”“民间话语”,并将其自然而然地应用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校的宣传中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更为“活泼多样、通俗易懂”。(二)呈现的新问题现阶段,高校融媒体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思想观念上,对运用融媒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隐性教育的作用缺乏深刻理解,顶层制度设计欠缺,甚至还存在不会融入和盲目融入的现象。在管理方式上,高校对于运用融媒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存在“整合标准缺失、内容确权困难、服务形式受限、师生互动不畅”等一系列根本问题[8]。很多高校在运用校园融媒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中,只是将多个校园媒体所做的学习宣传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容简单相加在一起,“强融”“硬融”的现象屡见不鲜,呈现出“两张皮”“N手牌”的状况,没有切实发挥出高校“一报两台两微N端”的融媒体矩阵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在人员参与上,将运用融媒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视为是宣传部门的单独工作,与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教师无关,多部门发力凝聚共识合力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工作机制仍在初步探索阶段。在传播内容上,高校融媒体平台中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的宣传报道存在一稿多用且内容高度同质化的问题,忽视了不同媒介的媒介特性,缺乏打造传播二十大精神差异化内容的专业能力。在传播方式上,很多高校仍然倾向于使用正式、灌输式、官话式的宣传教育方式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不能有效结合青年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和兴趣爱好,构架起一道无法逾越的“天然鸿沟”。三、隐性与显性形成合力的高校课程思政路径创新(一)健全管理机制,形成“大思政”合力建立健全校园融媒体管理机制是高校依托校园融媒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高校融媒体管理并非简单地将校园媒体物理叠加,而是要求必须理顺媒介主体管理体制,打破束缚媒介运作的机制壁垒,要建立多种媒介融合发展的全新融媒体管理和组织运营模式,为运用融媒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开展隐性教育提供坚实的后盾保障;要建设多部门联动的高校融媒体管理组织机构,既要发挥好原有的思政教育管理主体作用,还要增加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相关的管理部门,设置专门负责运用融媒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多部门分工协作,积极联动,密切配合,从宏观层面统筹运作和管理校园“一报两台两微N端”的融媒体矩阵,更好地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要加强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课堂的思政隐性教育安全,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坚决杜绝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在传播迅速、辐射广泛的高校融媒体平台上碰撞摩擦,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抵制错误社会思潮和反动言论,筑牢新青年一代的精神防线。(二)强化融媒体,沉浸式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校融媒体为抓手“沉浸式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间接创造了一个拟态、仿真式的传播环境,使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播具象化,增强了与青年学生之间的“亲近感”。高校要通过校园融媒体矩阵以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隐性教育中,高校教师要时刻筑牢将融媒体深度融入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观念意识,在实践类、技能类、理论类课程中主动运用融媒体平台和手段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沉浸式”传播,在润物无声中引领高校青年学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脚踏实地立志成才。同时,高校还可结合青年学生特有的圈层文化,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院校文化与青年学生圈层文化相结合,开发相应的文创产品(如定制礼盒、日历、明信片、书签、帆布包等),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家国认同,对学校的群体认同,对中国青年的身份认同。(三)重视传播内容和形式,与青年学生共情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突出融媒体传播的共情作用。共情传播就是共同或相似情绪情感的形成过程和传递扩散过程,共情的“传导性、感化性和联动性聚焦了诉诸情感的普遍性”。此外,还要重视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播的互动性,高校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和评论是他们“刷存在感”的重要方式,在运用高校融媒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中要寓隐性教育于细枝末节,要与留言的青年学生积极互动,力求成为他们的朋友,也要通过留言区精选留言功能,让学校行政管理层了解学生对党的二十大涉及的某些具体议题的所思所想,迅速搭建起解决思想困惑和化解舆论风险的通道。(四)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加强传播队伍建设要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传播队伍的媒介素养和互联网思维,尤其注重加强对批判性思维的媒介认知,熟知融媒体的类型、特点、功能、优势、运营方式,能熟练掌握网络后台操作技术和媒介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融媒体进行隐性教育的能力;要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传播队伍的政治素养,紧紧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以最快的速度、最广的覆盖、最好的成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校开花结果;要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传播队伍的舆情监控能力,建立健全高校融媒体矩阵账号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备案制度和后台专职教师管理制度,坚持执行融媒体呈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三审三校”制度和各单位“党组书记审查第一负责人制度”,全天24小时关注和监测校园各类主体账号和师生个体账号,如有发现对党的二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