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标准
T/CSUSXX-202X
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lligentconstructionof
building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
前言
按照《关于发布2021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标准研编计划(第二批—第1期)
的通知》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包括8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技
术策划;5数字化设计;6智能化生产;7智能化施工;8智慧运维。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
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归口管理,由北京中凯万融工程技术研究院有
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和说明。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
解释单位(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49号;邮编:100144;邮箱:
422120093@)。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交流部
北京中凯万融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尹伯悦戴世龙王宏彦刘睦南吴方
董露陈伟俞益平陈冬泉何雨键
崔彦波李颖珠钱忠勤陆小明潘建峰
主要审查人:XXXXX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3
3BasicRequirements..........................................................................................5
4Technicalplanning.........................................................................................6
4.1GeneralRequirements....................................................................................................6
4.2Planningrequirements...................................................................................................7
4.3Planningcontent............................................................................................................8
4.4Datamanagement..........................................................................................................9
5Digitaldesign.................................................................................................11
5.1GeneralRequirements.................................................................................................11
5.2Standardizeddesign.....................................................................................................12
5.3Co-design.....................................................................................................................14
5.4Deepenthedesign........................................................................................................15
5.5DesignandDelivery....................................................................................................15
6Intelligentproduction...................................................................................17
6.1GeneralRequirements.................................................................................................17
6.2Productionmanagement..............................................................................................18
6.3Processingandproduction...........................................................................................20
6.4Classificationandencoding.........................................................................................22
6.5Productionanddelivery...............................................................................................22
7Intelligentconstruction...................................................................................24
7.1GeneralRequirements.................................................................................................24
7.2Constructioncontrol....................................................................................................25
7.3Constructionmanagement...........................................................................................27
7.4Auxiliaryconstruction.................................................................................................30
7.5Intelligentmonitoring..................................................................................................36
7.6Constructiondelivery..................................................................................................38
7.7Emergencymanagement.............................................................................................40
8Intelligentoperationandmaintenance...........................................................41
8.1GeneralRequirements.................................................................................................41
8.2Operationandmaintenancedelivery...........................................................................42
8.3Platformmanagement..................................................................................................43
8.4Datamanagement........................................................................................................44
8.5Assetspacemanagement.............................................................................................46
8.6Equipmentandfacilitymanagement...........................................................................48
8.7Energyconsumptionmanagement..............................................................................49
8.8Securityandfirecontrolmanagement........................................................................50
8.9Emergencymanagement.............................................................................................50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rdard.............................错误!未定义书签。
ListofQuotedStandards......................................................................................53
1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升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
术、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技术融合发展能力,促进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
动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提升,特制定本规程。
【条文说明】
建筑工程智能建造具有科技含量高、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大、协同管理要求高
等特点。智能建造能持续、充分集成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
网技术等新技术,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改变长期以来
建筑行业存在的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较低,上下游产业生产建造方式相对粗放、
劳动效率不高、各自为阵、协同工作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的问题。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
出发展智能建造,从国家层面将发展智能建造列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提升
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
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
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要求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
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智能建造方式转变,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
化转型发展,加快智能建造科技创新成果应用。2022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将北京等24个城市列为智能建造试点
城市,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建筑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信息
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加大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建设领域推
广应用,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新型建造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智能建造水平,
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数字设
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构建先进适用的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开
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为贯彻落实智能建造标准
化工作要求,规范项目的智能建造水平和企业的智能建造能力,有效拉动数字经
济发展,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引导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智能建造全过程应用与管理。
【条文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智能建造水平实施、管理。
本标准中策划、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管理含建设企业、设计企业、生产企业、
1
施工企业、检测监测企业、研发服务企业、装备制造企业、运维企业等。智能建
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工业化建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工程建造新模式,应与
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共同推进。同时,应充分响应2030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目标,助力国家可持续发展。智能建造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
向,要积极稳妥,稳步推进。要坚持建筑智能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研究的技
术路线,坚持产学研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研发技术、工艺、装备、软件和推
动管理、模式创新。结合现阶段的智能建造产业和技术发展水平,构建一个上下
游供应链一体化衔接的产业互联网,上下游企业协同实施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
术。
1.0.3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标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是企业实施智能建造技术的前提条件。本标准
重点在于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的实施,未能涵盖所有智能建造技术,随着国内
外先进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造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持续完善该标准。
2
2术语
2.0.1智能建造intelligentconstruction
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工业化建造技术深度融
合,提高设计、生产、施工和交付各阶段的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优化
建造过程,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的新型建造方式。
2.0.2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buildinginformationManagement(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
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2.0.3数字化模型digitalmodel
用于建筑工程建造的数据呈现、仿真分析、逻辑推演的模型化表达,包括建
筑信息模型、数值仿真模型和数学逻辑简化模型等。
2.0.4信息深度levelofinformationdetail
模型单元承载属性信息详细程度的衡量指标。
2.0.5城市信息模型cityinformationmodeling(CIM)
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
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
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
2.0.6建筑产业互联网constructionIndustryInternet
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连为基础,
通过对建筑产业大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
模分析,实现供应采购、协同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生产和组
织方式变革,对接融合工业互联网,形成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和应
用生态。
2.0.7设计协同designcoordination
智能建造工程的建筑结构体与建筑内装体之间、各专业设计之间、生产建造
过程各阶段之间的协同设计工作。
2.0.8深化设计detaileddesign
在施工图或施工数字化模型基础上,考虑施工、安装要求对图纸和模型进行
细化的过程。
2.0.9设计交付designdelivery
根据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将设计信息传递给需求方的行为。
【条文说明】
设计交付既指建筑工程阶段性交付,也包含某一阶段内,参与方内部协同的
3
过程中的交付行为。
2.0.10交付物deliverables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利用BIM技术并按照约定所交付的
成果。
2.0.11BIM+技术BIM+Technology
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延伸应用和创新应用,整合了人工智能、地
理信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3D打印、倾斜摄影、大数据、物联
网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旨在全面提升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及管理效率,推动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2.0.12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
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
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
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2.0.13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
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
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2.0.14混合现实mixreality(MR)
包括增强现实和增强虚拟,指的是合并现实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
环境,在新的可视化环境里物理和数字对象共存,并实时互动。
2.0.15智能机器人IntelligentRobots
以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为基础,具备感知、决策和执行任
务能力,能独立实现特定施工作业的施工机器设备,可分为遥控和自主运行两类。
2.0.16智能设备Smartdevices
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以自主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主要工作模式的施工机
械设备,包括经过智能化改造的既有施工机械设备。
2.0.17智能感知设备Intelligentsensingdevices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等,能够实时收集、分
析和解释与施工活动相关的数据,适合施工现场使用的感知设备。
2.0.18运维模型operationandmaintenancemodel
运营维护阶段应用的建筑信息模型,是在施工信息模型基础之上完善运维信
息,且经过多方联合验收之后形成的信息模型成果。
4
3基本规定
3.0.1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智能建造技术,各方参建主体宜先进行智能建造技术实
施前期策划,明确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上下游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并应编
制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策划方案。
【条文说明】
建筑工程智能建造应用范围指应用的对象,设计阶段、生产阶段、施工阶段、
运维阶段各自应用的项目;应用深度指是要全面、还是局部或某些关键点和重点
部位采用智能建造技术。
3.0.2选用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应综合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可操作
性、预期工期、成本和效益等因素。
【条文说明】
智能建造技术的工期、成本、效益应尽可能超过传统建造技术能够提供的程
度。
3.0.3围绕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应用过程,宜自主开发专项建筑工程智能建造
技术软件平台,亦可选用成熟的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软件平台产品。
【条文说明】
自主开发的专项智能化软件平台需要考虑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尽量实现可应
用于多个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
3.0.4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模型宜分专业协同作业,随工程建造过程持续更
新、维护相关信息,形成贯穿建造全过程的数据流。
【条文说明】
需参与建造的各单位共同协同作业。
3.0.5建筑工程智能建造过程中采用的软硬件装置、传感器或设备应提前编制采
购、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案。
3.0.6实施智能建造的工程,应明确规定数据所有权和知识产权的归属关系。
3.0.7应用智能建造技术,应采取措施保证数据安全、网络安全。
3.0.8针对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建造模式下存在的风险情况,应提前编制应急
预案,并预先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条文说明】
应严格注意对社会稳定、国家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因素,
必要时,需要策划进行数据、网络的物理隔离。
5
4技术策划
4.1一般规定
4.1.1智能建造技术策划工作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宜由参与建造的各单
位共同编制。建设单位亦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能力的单位编制建筑工程智能建造
技术管理策划大纲。
【条文说明】
本标准目的是提高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管理工作水平,要求建设单位在建
设项目时要考虑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管理。建设项目建造过程一般由
建设单位主导,本条明确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管理策划工作应由建设单位负责
是表明责任主体。同时,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大力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
足委托方多样化需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培育具备勘察、设计、监理、招标
代理、造价等业务能力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
4.1.2智能建造技术策划应面向工程建造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
【条文说明】
实施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需要较为高昂的软硬件及实施团队建设成本,当
建筑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该技术实施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能效益
及环保效益等方面才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引导政府及国有投资规模以上工程
率先应用智能建造技术。鼓励招标人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需求,在招标文件中对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提出明确要求,将应用智能建造作为招标择优因素。通过各项
智能建造技术有效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升我国智能建造技术水平。
结合工程实践,数字化建造技术应用效果在建造初期对项目成本、进度等影
响为增加,在建筑后期开始体现效益。因此,建议在项目初期由各参与建造的各
单位共同确定项目建筑工程智能建造目标,在项目实施全过程贯穿实行。
4.1.3智能建造技术管理策划大纲宜在建设项目初期进行并完成。
【条文说明】
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管理策划大纲编制时间是项目初期完成,设计按策划
大纲执行,项目建设生产、施工过程中根据项目遇到的新情况不断完善设计与生
产、施工内容,以实现对项目后期运维工作的顺利实施。
4.1.4智能建造技术管理策划大纲应依据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相关法规及建设项
目具体状况编制,内容应包括项目智能建造目标、组织模式、过程管理要求、数
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施工及智慧运维等内容。
【条文说明】
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管理策划大纲要依据项目设计文件有关要求结合目
6
前阶段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水平进行编制,同时遵守相关法规要求,做到项目
具体要求与项目宏观环境要求相协调。
建筑工程智能建造目标一般包含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绿色建筑
目标、节能目标、环保目标、能耗目标、成本目标等方面。建筑工程智能建造目
标宜与项目建造总体目标相匹配,项目实施过程中,宜跟踪各项目标达成情况,
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智能建造方案,达成各项数值建造目标。
4.1.5项目建设单位应明确智能建造负责人。各参与方应响应建设单位的智能建
造要求,建立适宜的智能建造相关组织机构和职能分工,配置符合智能建造技能
要求的人员。
4.1.6各实施单位应对项目智能建造过程形成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交于建
设单位。
4.1.7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后,应由考核评价机构对项目智能建造技术的实施、管
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条文说明】
实施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是建设项目顺利进行,保证项目质量、安全、工
期、成本、工业化施工、绿色施工,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能效益、
环保效益的重要保障。
4.1.8智能建造技术策划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
源、非传统水源。应本着节能、环保原则实施运行,选用节能、绿色、低碳材料
及设备;施工现场噪声、污水排放等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的规定要求。
【条文说明】
节能、环保、满足使用舒适度,是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追求的三大目标,
需要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材料、设备使用功能。
4.2策划要求
4.2.1建设单位实施智能建造技术应满足如下要求:
1配备熟悉智能建造业务及具备相应数字化技术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整体
工作的组织、统筹与协调;
2建立、健全智能建造技术相关规则、规定、协议等文件;
3建立、健全智能建造技术全过程应用的工作流程和协同机制;
4组织编制智能建造策划书。
4.2.2设计单位实施智能建造技术应满足如下要求:
1建立满足智能建造要求的设计组织机构和协同机制;
2配备熟练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设计人员;
7
3编制智能建造设计实施计划;
4配置智能建造设计实施的软硬件装置,其性能、参数等满足要求。
4.2.3施工单位实施智能建造技术应满足如下要求:
1建立满足智能建造要求的施工组织机构和协同机制;
2配备熟练使用数字化工具的工程技术人员;
3编制智能建造施工计划;
4配置智能建造施工实施的软硬件装置,其性能、参数等满足要求。
4.2.4监理单位实施智能建造技术应满足如下要求:
1建立满足智能建造要求的监理组织机构和协同机制;
2配备熟练使用数字化工具的监理人员;
3编制智能建造监理计划;
4审核审批智能建造施工应用中涉及安全、质量、计量范畴的数字化成果。
4.2.5其他参与方实施智能建造技术应满足如下要求:
1具备项目智能建造的相关业务能力;
2提供预制加工产品、工业产品的数字化成果;
3提供检测、监测等的数字化成果。
4.2.6工程总承包单位智能建造技术能力应包括上述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相关
要求。
4.2.7智能建造技术涉及的主要单位宜建立本企业共享的数字化模型库和数字
化构件库、数字化部品库、数字化工业库、数字化定额库等。
4.3策划内容
4.3.1项目智能建造策划启动阶段,应包括下列内容:
1编制智能建造技术管理策划大纲;
2落实项目资源配置;
3明确记录和文件管理要求;
4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
【条文说明】
确保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工作顺利进行,项目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实施
大纲、方案、技术文件、标准、规范、软硬件是基础,必须做到实施人员全部得
到培训,需逐步达到了解、掌握、熟练。
4.3.2智能建造技术策划应制定明确的智能建造目标。
4.3.3实施阶段各参与方应编制智能建造技术管理策划书,策划书应包含下列内
8
容:
1工程概况;
2编制说明、编制依据;
3应用目标、应用范围;
4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具体要求和初步方案;
5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计划;
6组织管理制度;
7检查及验收要求;
8应急及处置措施;
9相关模型等资料。
【条文说明】
应用目标应包括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成本目标、绿色建筑目标、
节能目标、环保目标、能耗目标等方面。
4.3.4智能建造技术策划书可按实施阶段或实施对象进行描述。
4.3.5智能建造技术策划书中的初步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明确应用对象;
2明确应用方法;
3明确应用所采用的软硬件装置;
4明确实施的相关人员。
4.4资料管理
4.4.1智能建造技术实施期间管理资料和技术资料应归入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范
畴。
【条文说明】
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实施文件资料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建筑工程智能建
造技术文件资料纳入建设单位工程档案管理范畴,按照有关档案管理标准进行管
理,可供追溯、查询。
4.4.2各参与方应记录项目各阶段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内容及实施效果,分类整
理、合并组卷。
【条文说明】
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实施状况是考核评价工作的重要指标,建筑工程智能
建造技术实施过程的关键工序技术资料必须归档。
4.4.3智能建造技术总结,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
9
2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
3应用目标;
4技术实施内容及路线;
5实施效果及效益;
6相关模型、影像等资料。
【条文说明】
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工作最后要形成工作总结,保证后续的运维工作标准
化。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有利于管理工作信息化。在建筑工
程智能建造技术实施工作中,对调整设计指标参数、优化生产及施工管理工作流
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内容同步收集、整理;同时,要注意收集建筑工程智能建
造技术实施工作中有关数据、表格、图纸、音像、文件等,进行整理、归纳、总
结,最后形成项目《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实施管理手册》。资料工作非常重要,
要及早计划,过程重视,审定严格。
4.4.4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督促各参与方完成智能建造相关资料的整理、归
档。
【条文说明】
为实现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运维管理水平持续提高,运维期间资料质量非
常重要,要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及时分析解决发现的问题。
10
5数字化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智能建造数字化设计应包含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的深化设计,特殊的复杂建筑工程可增加技术设计阶段。
【条文说明】
智能建造数字化设计应贯穿设计的全过程,宜全专业参与,设计实施计划制
定时宜考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一体化应用需求。常规的设计阶段会因项目
规模、复杂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一阶段设计(施工图设计)、两
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或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
图设计),通常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仅包含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
阶段。
5.1.2应依据建设单位提出的智能建造技术管理策划大纲编制智能建造技术管
理设计策划书。策划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数字化设计目标;
2组织架构和职责;
3数字化设计应用点;
4数字化设计实施流程;
5工程项目分解;
6数字化软硬件装置配置计划;
7数据格式及信息交换要求;
8协作机制与程序;
9模型质量控制方法与程序;
10设计数字模型成果交付计划。
【条文说明】
智能建造技术管理设计策划书应依据项目智能建造技术管理策划大纲进行。
包含设计实施目标、应用点、计划进度、总体设计流程及其详细应用点设计流程、
信息交换需求、基础设施需求、成果交付标准等内容。
5.1.3根据智能建造技术管理设计策划书制定数字化设计应用总体流程图以及
各设计阶段的详细控制流程图,指导设计过程中的信息交换。
【条文说明】
数字化设计实施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数字技术后期的综合应用成本及
难度,有效提升应用效果。通过详细的流程图控制,消除后期应用过程中的不可
控因素,有效指导设计过程中的信息交换。
11
5.1.4数字化设计各阶段的设计成果深度应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
定》的要求,各阶段成果交付物的内容及深度等应满足《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
标准》GB/T51301的要求,模型制图表达宜满足《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
标准》JGJ/T448的要求。
【条文说明】
数字化设计提交的数字模型成果交付物与纸质文件成果交付物必须具备一
致性,同时纸质文件成果的命名应与数字模型以及电子文件成果命名相同,内容
一致。数字化设计交付成果应包含数字技术应用说明书、数字信息模型、相应的
补充文件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图纸、项目需求书、数字技术应用实施计划书
等)以及交付物成果清单等。数字技术应用说明中应包含软件平台及版本、模型
精细度等级、坐标原点位置及坐标系定义、文件格式等。
5.1.5数字化设计宜将工程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管理理念贯穿项目设计各阶段。
【条文说明】
关注工程全生命周期综合应用成本,可更好地帮助建设管理方从项目中获
益。
5.1.6设计模型一般应包括工程项目范围内的实体模型、场地地质模型、地形信
息模型、地上地下管线信息模型等。
5.1.7设计模型成果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交付前应进行审批。
5.2标准化设计
5.2.1智能建造标准化设计应采用标准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套型基本模块应符合标准化与系列化要求;
2套型基本模块应满足可变性要求;
3基本模块应具有部件部品的通用性;
4基本模块应具有组合的灵活性。
【条文说明】
许多建筑,如住宅、办公楼、公寓、酒店、学校等,建筑中许多房间的功能、
尺度基本相同或相似,如住宅厨房、住宅卫生间、楼电梯交通核、教学楼内的盥
洗间、酒店卫生间等,这些功能模块适合采用标准化设计。基本模块宜满足下列
要求:
1基本模块具有结构独立性、结构体系同一性与可组性;
2基本模块可互换;
12
3基本模块的设备系统是相对独立的。
标准化和多样化并不对立,二者的有机协调配合能够实现标准化前提下的多
样性和个性化。可以用标准化的套型模块结合核心筒模块组合出不同的平面形式
和建筑形态,创造出多种平面组合类型,为满足规划设计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要求
提供优化的设计方案。
5.2.2结构系统标准化设计原则:
1设计过程中,构件宜尽可能的对多种功能进行复合,尽量减少各种部件规
格及数量;
2应对构件的生产、运输、存放、吊装规格及重量等过程中所提出的要求进
行深入考虑。
5.2.3围护系统标准化设计原则:
1屋面、女儿墙、内外墙板、内外门窗、幕墙、阳台板、空调板、遮阳等部
件均需进行模块化设计;
2构件间应选用合理有效的构造措施进行连接,提高构件在使用周期内抗
震、防火、防渗漏、保温及隔声耐久各方面的性能要求;
3应优先选择集成度高并且构件种类少的装配式外墙系统。
5.2.4内装系统标准化设计原则:
1建筑及设备管线同步进行设计;
2采用管与线分离的设计方式;
3采用高度集成化的厨房、卫生间及收纳等建筑部品。
5.2.5设备与管线系统标准化设计原则:
1统筹给排水、通风、空调、燃气、电气及智能化设备设计;
2选用模块化产品,标准化接口,并应预留可扩展的条件;
3接口设计应考虑设备安装的误差,提供调整的可能性。
5.2.6接口及构造标准化设计原则:
1主体结构构件、内装部品及设备管线相互之间应采用有效的连接方式,重
点解决构造上的防水排水设计;
2各类部品的接口应确保其连接的安全可靠,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3当主体结构及围护结构之间采用干式连接时,宜预留缝宽的尺寸进行相关
变形的校核计算,确保接缝宽度满足结构和温度变形的要求;当采用湿式连接时,
应考虑接缝处的变形协调;
4接口构造设计应便于施工安装及后期的运营维护,并应充分考虑生产和施
工误差对安装产生的不利影响以确定合理的公差设计值,构造节点设计应考虑部
件更换的便捷性;
5设备管线及相关点位接口不应设置在构件边缘钢筋密集的范围,且不宜布
13
置在预制墙板的门窗过梁处及构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部位。
5.3协同设计
5.3.1智能建造建筑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内装、设备及管线等各专业之间设
计协同的要求。
【条文说明】
智能建造建筑应在建筑、结构、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机电设备、同时,通
过专业性设计协同实现集成技术应用,如建筑结构体与建筑内装体的集成技术设
计、建筑内装体与设备及管线的集成技术设计、设备及管线与建筑结构体分离的
集成技术设计等专业性设计协同。
5.3.2智能建造建筑应满足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运输、施工、运维等各阶段
协同的要求。
【条文说明】
智能建造建筑应以工业化生产建造方式为原则,做好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
产运输、装配施工、运营维护等产业链各阶段的设计协同,将有利于设计、生产、
施工建造的相互衔接,保障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
5.3.3智能建造建筑设计宜采用BIM技术,并将设计信息与部品部件的生产及
运输、施工和运维等环节衔接。
【条文说明】
智能建造建筑应结合BIM技术进行设计协同工作,贯通设计信息与部品部
件的生产及运输、施工和运营维护等各环节,通过信息化技术设计提高工程建设
各阶段各专业之间协同配合的效率、质量和管理水平。可采用建筑物联网技术,
统筹部件部品设计与生产施工和运营维护,对部件部品进行质量追溯。
5.3.4智能建造建筑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部品部件的生产、施工和安装要
求,在建筑工程文件深度规定基础上增加部品部件设计图。
【条文说明】
智能建造建筑的设计除常规图纸要求外,还宜包括主体部件和内装部品的施
工图和详图部分。其图纸应整体反映主体部件和内装部品的规格、类型、加工尺
寸、连接形式和设备及管线种类与定位尺寸,设计应满足部件部品的生产、吊装、
运输及施工安装的要求。
14
5.4深化设计
5.4.1深化设计阶段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果模型的基础上依据项目应用
目标、总体应用策划需求以及合同约定内容进一步细化形成,宜保持项目信息的
连续性与一致性。
【条文说明】
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钢结构深
化设计以及机电深化设计等应满足《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
的要求。
5.4.2深化设计阶段的数字化设计应按智能建造技术管理设计策划书需求制定
相应的数字化设计流程。
【条文说明】
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钢结构深
化设计以及机电深化设计等应用典型流程可参考《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GB/T51235。
5.4.3深化设计阶段模型构架应考虑智能建造的各项需求,并应能辅助完成智能
建造实施。
【条文说明】
数字化深化设计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更好地辅助智能建造的完成,提升信息
模型的应用价值。
5.4.4深化设计阶段模型精细度应不低于LOD350要求。
【条文说明】
深化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应具备工艺零件级模型单元需求,满足施工实施过程
中的产品管理、制造加工准备、安装实施精度识别控制等要求。
5.4.5深化设计阶段集成模型应能满足辅助数字化虚拟建造分析、项目管理、资
产管理等应用需求。
【条文说明】
数字化深化设计应根据项目需求及特点,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提升
项目过程进度、质量控制等为目标,为运维阶段资产管理提供便利为原则,统筹
数字技术应用需求。
5.5设计交付
5.5.1智能建造建筑设计数字化模型应分阶段交付,包括概念/方案设计数字化
15
模型、初步设计数字化模型、施工图设计数字化模型。
【条文说明】
概念/方案设计数字化模型交付主要从工程项目需求出发,根据项目设计条
件,研究分析满足功能和性能的总体方案,并对项目的总体方案进行初步评价、
优化和确定。
初步设计数字化模型交付介于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之间,是对方案设
计进行细化的阶段,协调各专业完善设计内容及相关模型。
施工图设计数字化模型交付是初步设计的进一步深化,表达项目设计意图和
设计结果,并作为项目现场施工的依据。
5.5.2设计数字化模型深度应符合对应工程设计阶段使用需求,并应保证交付物
的准确性。
5.5.3交付的设计模型应满足对应阶段工程建设经济指标计量要求。
5.5.4交付物内容、交付格式、模型的后续使用和相关的知识产权应在合同中明
确规定。
【条文说明】
概念/方案设计阶段模型应支持投资估算,初步设计阶段数字化模型应支持
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数字化模型应支持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
制。
5.5.5用于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设计数字化模型中的构件分类应符合清单规
范、定额的相关要求。
5.5.6设计数字化模型宜满足估算、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
价的相关要求。
16
6智能化生产
6.1一般规定
6.1.1智能建造建筑的预制构件、钢结构构件及其他部品部件宜应用智能化生产
技术。
6.1.2应依据建设单位提出的智能建造技术管理策划大纲编制智能建造技术管
理生产策划书。策划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智能化生产目标;
2组织架构和职责;
3智能化生产应用点;
4智能化生产实施流程;
5工程项目分解;
6智能化软硬件装置配置计划;
7数据格式及信息交换要求;
8协作机制与程序;
9模型质量控制方法与程序;
10生产数字模型成果交付计划。
【条文说明】
智能建造技术管理生产策划书应依据项目智能建造技术管理策划大纲进行。
包含生产实施目标、应用点、计划进度、总体生产流程及其详细应用点生产流程、
信息交换需求、基础设施需求、成果交付标准等内容。
6.1.3预制构件、钢结构构件及其他部品部件生产管理宜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系
统。
【条文说明】
信息化管理,从最初的单个软件的应用,到几个软件的应用,以及到现在多
个功能模块(原来单个软件)集成系统,实现了更多功能改善、流程改造,实现
了企业的管理高效。例如现在工程中物料系统,钢筋加工系统等等单个软件系
统,但是单个的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不利于整合并高效地管理工厂或者工程的各
项工作,因此,本标准建议采用管理平台系统,实现高效、高质量的信息化管理。
6.1.4智能化生产宜在工厂进行,生产线及生产设备应符合相关行业技术标准要
求。
6.1.5宜采用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加密传输技术以
及BIM技术等,并集成成熟软件构建管理智能化系统。
【条文说明】
17
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集成各种先进的
技术,如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加密传输技术以及
BIM技术等,我们可以构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系统,以实现更加高效、精准和
可持续的管理。
6.1.6预制构件、钢结构构件及其他部品部件的编码基本原则和方法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7027的规定。
6.1.7预制构件、钢结构构件及其他部品部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产品分
类和编码》JG/T151的规定。
6.1.8预制构件、钢结构构件及其他部品部件的编码及其应用应符合唯一性、合
理性、可扩充性、简明性、适用性、规范性、可追溯性的基本要求。
6.2生产管理
6.2.1智能化生产管理应覆盖部品部件生产的主要作业环节、主要工作岗位、重
要设备设施的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录入、存储和处理分析,能够满足部品部件标
准化、集成化、信息化管理需求。
【条文说明】
生产智能化管理是部品部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部品部件生
产企业应积极推进生产智能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6.2.2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应包含人员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过程管
理等功能模块。
6.2.3人员管理模块应具备人员基本情况自动录入和分类统计功能。应支持以居
民有效身份证为实名制基础信息来源,结合人脸识别、虹膜、指纹、指静脉等生
物识别技术和视频采集识别技术,实现实名制登记和身份识别。应实施考勤智能
化管理。
【条文说明】
基本情况包括人员身份信息、身份识别数据、职业资格信息、信息有效期、
证件代码、劳务合同情况、考勤记录、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等。支持在预制厂出
入口建立实时通信身份识别考勤设备,人员管理系统应与进出口登记系统连接。
实现人员打卡情况,自动统计应到人数,早退人数以及每日考勤签到率,每月考
勤签到率。应提供按日、按月、按日期范围等条件精准查询考勤工时、出勤天数、
考勤记录明细功能。人员档案管理系统应具备阅览、查询、储存和备份的功能。
6.2.4物料管理模块应包括采购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使用管理和库存管
理等功能。宜采用二维码、RFID技术或访问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
18
【条文说明】
物料管理功能应包括物料的基本信息,包括物料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日
进场情况、计划用量、现存数量、日使用情况、进场检验等信息。具备制作物料
需求量、物料计划、物料进场、物料库存、物料使用消耗等物料清单的功能。具
备自动形成物料进场、出库、使用台账功能。具备物料调拨、废料统计功能,应
能自动建立物料不合格台账和不合格物料处理监督程序。应能将物料计划与现场
施工进度对比,自动计算物料供需数量。
6.2.5机械设备管理模块应包括机械设备基本信息管理、运行监控管理、维修保
养信息管理、检查管理和定位信息管理等功能。
【条文说明】
1机械设备基本信息管理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家、使用部
门、安装位置等信息的管理。这些信息对于设备的后续使用和维护保养非常重要,
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快速了解设备的详细情况,为设备的运行监控、维修保养、检
查和定位等信息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运行监控管理是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记录设备的运行数
据和运行时间,并对设备的异常情况进行报警提示。运行监控管理可以帮助管理
人员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避免设备损坏和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的
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维修保养信息管理包括设备的维修计划、维修记录、保养计划、保养记录
等信息的管理。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设备的维修保养情况,及时安排
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检查管理包括对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等信息的管理。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设备的检查情况,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
况,避免设备损坏和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定位信息管理指对机械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放置位
置、移动轨迹等信息的管理。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设备的分布情况和
移动轨迹,方便设备的调度和管理。
6.2.6过程控制管理模块宜包括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构件存储、生
产安全管理等功能。
【条文说明】
1技术管理应能收集生产过程各种基础数据,为智慧化技术决策提供依据。
应能与项目管理软件、施工辅助设计软件等技术管理软件对接,实现技术管理延
伸。宜采用BIM三维展示复杂节点;
2质量管理应能与主流质量管理软件连通,实施质量管理、分析、改进和决
策。实现与工序质量检测表格对接、数据查看与详情预览功能;
19
3进度管理应依据生产工序进行智能预制施工计划编制,管理预制场年、季、
月、周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编排宜与BIM联结,并应能通过手机APP实现进度
的查阅、监控;
4构件存储应具有实时可视查看构件存储区域情况,包括存件数量、存件位
置、存件编号、空置区、已用区等信息,并具备统计分析功能进入构件储存区域
的构件均应通过质量检验。应能进行构件出厂和运输情况的统计;
5生产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
6.3加工制作
6.3.1智能化加工制作的模型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工数据应从深化设计模型中获取,预制加工成果宜附加或关联到模型
中;
2宜建立编码体系和工作流程;
3宜附加或关联条形码、二维码和电子标签等成品管理物联网标识信息;
4加工过程相关信息宜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并以模型为载体实现加工过
程的可追溯管理;
5预制加工产品的物流运输、安装等信息宜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
6.3.2生产企业宜建立预制混凝土构件自动化生产线,可采用设备移动、模台固
定的可扩展组合式智能化生产线;也可采用模台移动、设备固定的环形流水生产
线模式实现智能化生产。
【条文说明】
生产企业宜建立钢筋、混凝土、埋件、模具等原材料或配件智能化加工控制
系统,具体包括:钢筋宜采用预制构件三维或二维图纸数据自动导入或人工输入
加工数据到设备后,完成钢筋自动成型或半成型加工;各条生产线混凝土供应宜
采用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控制搅拌站自动称量搅拌,搅拌站与运料设备自动对接运
输,混凝土浇筑设备与运输设备自动对接,完成混凝土智能化加工与运输;预制
构件模具和埋件宜根据项目需要自动下料或下单,部分实现自动加工备料。
6.3.3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智能化生产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产企业应建立混凝土搅拌站、运输设备、布料设备、浇筑模台的自动对
接控制系统;
2生产企业宜应用具有清扫、划线、喷涂脱模剂等功能的前处理数字化生产
装备完成模台和模具的清洗、划线、喷涂脱模剂等工序;
3生产企业应建立混凝土构件高效养护控制系统,实现预制构件高效节能养
护;
20
4生产企业应应用智能化振捣设备完成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自动化振捣成型
工序。
6.3.4钢结构构件生产应结合设计文件和深化模型创建加工模型,并根据资源计
划、排产计划、施工工期完成加工模型的批次划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专项加工方案完成加工模型细部处理;
2发生设计变更时,应按变更后的深化设计图或模型更新构件加工模型;
3基于材料采购计划提取加工模型工程量完成原材料统计与下单;
4宜在构件加工模型中注明材料的编号、规格、原材料、质量检验、设计变
更等信息。
6.3.5钢结构制造装备宜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并以模型作为数据载体,基于构
件的工艺要求实现切割、焊接、组装、钻孔、探伤、表面处理、涂装等加工设备
的智能化控制和集成化应用。
6.3.6机电构件智能化加工设备宜集成自动定尺系统、数控切割系统、数控机床
系统、焊接信息化系统、物流运输系统等。
6.3.7机电构件智能化加工设计宜采用BIM技术辅助设计,应确定待加工管件
的合理参数范围,并宜进行分类、合并和规范化处理。
6.3.8机电构件智能化加工资料应包括设计说明、安装轴测图、制作图、料表清
单等文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说明应包含对机电智能化加工的各项常规技术要求和特殊技术要求,
预制的偏差要求,焊接、热处理要求,试验和检验要求,防腐要求,包装运输特
殊要求。
2安装轴测图应包括机电构件编号、管子走向、管件、阀门、法兰、管道特
殊构件、支吊架、支管连接以及仪表位置和连接形式。
3机电构件编号应包括介质代号、管道号、公称直径、材料等级、绝热代号
等。
6.3.9内装部品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内装部品的数控加工设备应根据项目复杂程度,并综合考虑不同的加工方
式、加工工艺对部品的加工影响进行选择,遵循通用性和一致性原则。
2加工零件的材料编码,宜采用多段代码组合方式生成,与数据库内的数据
相关联。
6.3.10幕墙部品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进行工厂加工前,应拟合优化幕墙板块的模数、单曲板、双曲板、确定
加工方案。
2应依据BIM技术等数字化模型建立自适应骨架与面板模型,每个结构放
置基准节作为参考组框的参照依据。
21
3应根据骨架进行单元板块模型的组框,在骨架基准点上放置型材、教条、
面板等零件,实现单元组框。
4应在模型中对单元组框部件进行切割与避位开孔,按照组装单元板的切割
及必为开孔要求,进行型材切割、开孔与紧固。
5宜通过编写参数化设计脚本,在数字化模型中模拟自适应单元板块的所有
变化。
6宜根据材料加工的工艺要求,模拟数控加工的方式、加工工艺、加工数据
的传递等工艺数据,对获得的加工数据、加工路径、加工时间进行分析和优化。
7应建立数字化模型中单独零件的文件,并进行唯一编码。
6.4分类编码
6.4.1建筑部品部件的分类和编码应符合《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有关要求。
6.4.2建筑部品部件的分类和编码主要用途是记录和传递部品部件在建筑全生
命期的各项信息。
6.4.3建筑部品部件的分类和编码标准可与其他编码系统结合使用。
6.4.4建筑部品部件的分类和编码及逻辑运算宜满足计算机技术的相关要求。
6.4.5建筑部品部件采用混合分类方法,根据结构类型和部品部件用途,将装配
式建筑部品部件分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和
设备管线部品部件五类。
6.4.6部品部件的编码应满足以下要求:
1按构件材料特性、功能特性和其他基本特性分类,并符合行业惯例;
2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3兼容新增类目。
【条文说明】
《建筑产品分类和编码》JG/T151规定了建筑产品的分类和编码。但对于具
体某个工程的某个具体构件未明确编码规则。本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深
化。
6.5生产交付
6.5.1生产阶段应交付与部品部件模型相关的数据项内容应包括销售出库单、部
品部件合格证、部品部件生产技术资料、部品部件隐蔽检资料、部品部件成品检
22
验资料等。
6.5.2生产阶段交付部品部件模型采用的产品标识宜具有与物联网、移动通信、
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集成或融合的功能。
6.5.3模型应具备与部品部件成品一致的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数字信息,
成品交付运输时应同时采用相应的数字管理运输技术。
6.5.4部品部件的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数字信息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
以便后续施工环节同步更新信息。
6.5.5生产阶段宜采用BIM模型向施工方交付部品部件模型,其中应包含部品
部件的重量、编号和尺寸等数据信息。
【条文说明】
部品部件模型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平面布置、总进度计划的要求,综
合考虑构件进场计划、塔吊选型及布置、临时施工道路布置、场地地基承载力、
现场排水等因素。预制构件的运输进场计划以及现场的预制构件堆场布置需与施
工进度计划相匹配,满足吊装需求。
6.5.6生产企业应做好部品部件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成品防护措施,并将相关信
息及时录入交付到智能建筑全过程质量监管和追溯系统。
6.5.7部品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变更,应在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数字
信息中有明显标注,并易于全流程的识别。
【条文说明】
部品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变更,如构件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数据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早产病人的护理查房
- 司机运输协议书范本
- 项目代理协议书 2篇
- 独立董事聘用合同模板完整版3篇
- 方程教学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教学
- 2024年度企业礼品定制与供应合同
- 2024年度光纤网络铺设及维护合同5篇
- 2024年度给水安装工程分包合同4篇
- 消毒餐具配送合同
- 基于2024年度技术的智能客服系统合同
- Unit6《Is he your grandpa?》-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英语单元测试卷(译林版三起 2024新教材)
- 《浦东机场使用手册(V7-R3版)专项培训》题库
-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 大学生心理健康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北大学
- 离散数学(上)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2022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专项练习有答案 ok
- 眼圆不圆绕口令:山前山后的严圆眼和严眼圆
- 小学123年级英语看图写话
- 管道保温层厚度的计算方法
- 小区宽带运营商业计划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