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诗歌复习:表达技巧鉴赏讲义
考纲: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掌握诗歌表达技巧
【知识要点及知识归纳】
诗歌技巧包括:描写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篇章结构
规律总结:
一、手法题步骤【要特别关注写出了什么一景物及画面特点;写景句中的物及物的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
描写手法:⑴手法⑵证明手法⑶手法效果⑷写出了事物什么特点⑸情感
对抒情起作用的手法:⑴手法⑵证明手法⑶手法效果⑷情感
二、常见表达技巧的效果及特殊手法的步骤
1、虚实结合:丰富意境,拓展了表现空间,深化了主旨
步骤:虚写了什么实写了什么效果情感
鹏鹄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①,当年拚却②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①玉钟:酒杯。②拚却:甘愿,不顾惜。③银缸:银白色的灯盏、烛台。
虚实结合是本词的主要表现手法,请赏析。
【答案】虚写回忆和梦境中的相聚场面,写出了恋人的浓情蜜意;实写久别重逢的相聚场面,但又担心是
梦境。虚实结合,回忆和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词人的相思之情。
2、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描写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边关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抒情手法。
【答案】以景结情,借景抒情。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以景结情,含蓄
隽永,引人思索,让读者去猜想,面对这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征战在外的将士,心中会充满着怎
样复杂的情感一一无限的乡愁?从军的幽怨?立功边塞的雄心?对这山川风物的热爱?
第1页共15页
3、叠词:突出事物“具体”特点增强情感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例:秋夜二首(其一)[唐]韦应物
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独向高斋眼,夜闻寒雨滴。
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惆怅平生怀,偏来委今夕。
C.意象是诗歌中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本诗中“庭树”“阴虫”“寒雨”“微风”“残灯”等都是具
有秋季特征的意象。(庭树、残灯、微风,不是具有秋季特征的意象)
E.这首诗在描写景物时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如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描绘了冷秋夜景图,语言
委婉、哀切。(没有视觉)
首联中叠词的运用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①首联中运用“萧萧”“戚戚”两组叠词,增添了音韵美。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③为全诗奠定了
悲凉、忧伤的感情基调。
4、通过传神的动词或比喻/通感来描写声音,风、梦和情感等无形之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①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
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
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②通感,化无形为有形。
三、手法判断的窍门
(一)写景句必答手法一借景抒情,反衬,以景结情
(二)问修辞或炼字题中某字所用手法必答:3比1夸(再答其他)
炼字题中一个字所用手法多数是:修辞化静为动化动为静
(三)写音乐、声音常用手法一通感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写声音常用通感,写情感常用比
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题。
水调歌头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第2页共15页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
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
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词的上片如何表现“愁”?请简要赏析。(5分)
L惜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暮江壬顷”,壬顷大江,又值黄昏一营造出登旷辽远的意境,一
烘抵了词人的愁绪。(或:“无处”一句,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
强化愁情,一或;一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二角还可见二线天光,.一营造了灰暗沉重的意境?一悠
托词人的惆怅心情。.而词人倚着阑干,借酒浇愁,愁怀难遣。)②以乐景衬哀情。上片第三、四句写夕阳
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寒然问西风:.为仕么<你把)一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一以此反衬愁
怀,…颇为沉郁。③比喻(夸张)来写愁。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
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每一点写出手法得1分,具体分析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附: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②岁月蹉跪、
青春不驻的悲慨。③离别故土的愁绪以及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④欲归隐田园之心情。(任意答出三点
得6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入水调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筝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3.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
【答案】实写微月之下孤舟之上所见层层山岭烟雾笼罩的迷蒙景象,(1分)想象(虚写)(1分)乐声的
凝重繁促。(1分)(共3分)
4.请分别赏析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王诗:通过写弹者哀切、听者动容的细节,表现出弹者与听者的天涯漂泊之苦。(2分)白诗:从
听者听曲感受角度加以衬托(侧面描写),写出筝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分)(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听赵秀才弹琴唐•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第3页共15页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5.“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2分)
[答案]“幽咽泉流冰下难”或“冰泉冷涩弦凝绝”。
6.试从音乐描写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全诗运用了拟声及通感等手法描绘了赵秀才弹奏的琴曲。诗歌以“满匣冰泉”、“玉音闲澹”、
“巫山夜雨”、“湘水清波”“蝉移高柳”等来摹拟琴曲的高低起伏及清浊转化;以“月正明”“蜂簇
野花”等可视的美感画面来形容琴曲的美妙与和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宋]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7.诗歌中哪几个意象点明李世南所画为秋景?(3分)
【答案】落涨痕、疏林、黄叶(一个意象1分)
8.题画诗内容丰富,或评论绘画的艺术价值而抒发审美观感,或借画抒怀寄寓家国身世之感,或分析画风
而议论画理等。请赏析此诗的后两句。(4分)
[答案]诗人通过设问形式,想象那条小舟一桨一桨地划向何处去?应是归去江南的黄叶村吧。使静态的
画面充满动感,引发读者情思,也丰富了画面的意趣。(手法各1分,效果各1分)
(四)通篇主要写一个物的咏物诗必答手法:托物言志比喻象征
(五)写景诗中有声音出现必答:视听结合动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同时答)
有气味出现必答:视觉嗅觉相结合
(六)出现时间地点转换今昔、回忆、明天、梦境要考虑一一虚实结合,
(七)诗歌中主要人、物之外写到其他人、物的作用:对比反衬衬托象征比喻(物非纯客观自然物)侧
面描写
题张十一旅舍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分析“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句的艺术特点(5分)
[答案]侧面描写,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榴花,用字生动传神。榴花能照耀人眼,而且使人眼睛一亮,
那榴花的鲜艳美丽,就可想而知了。
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娩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第4页共15页
【答案】形象:诗中杏花是妖娇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
用意:①象征、比喻,对比。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
被”和“绝胜”来强调。②托物言志。诗人借高洁坚贞的杏花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
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第5页共15页
追练
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总结方法,把握规律
(2023河南省杞县高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莎衣①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紫葭影里和烟卧,落药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②紫绶金章③贵,未肯轻轻博换④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②直饶:纵使,即使。③紫绶金章:
紫色的绶带和黄金印章,代指高贵的官爵。④博换:交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写鲜亮柔软的蓑衣和倚船吟钓最相适宜,传达出闲适惬意之感,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崇尚自
由的天性。
B.中间两联两相对照,“披”时风景如而,“脱”时神情活现。一“披”一“脱”,把诗人对这种渔人式
生活的由衷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C.尾联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明自己的选择:任凭那紫绶金章多么珍贵,官场礼服多么奢华,可是休
想用这些俗物来换取我的蓑衣!
D.本诗脉络清晰、层次鲜明:前六句着力咏蓑衣,首联写爱蓑衣,领联写披蓑衣,颈联写脱蓑衣,最后两
句抒情言志,提升了诗歌格调。
2.著名诗论家方回认为“此《莎衣》诗天下传证”,可见诗人水平之高超。请谈谈颈联的精妙之处。
(2021•湖南怀化•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南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
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
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馋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
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6页共15页
A.词上片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秋高气爽、玉宇澄澈的特征,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风色”二字很
值得玩味,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
B.“应念岭海经年”、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用来比喻自己光明磊落的孤高心情和坦白襟怀。
C.“表里俱澄澈”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本句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
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
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运用夸张和拟人,表现出诗人虽遭谗言被罢官却依然豪迈自
信。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4.晚清大儒王闿运评价这首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谈谈
“凌云之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1.江苏•泰州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
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诗人因故居遭受战乱被毁而无奈回家的残酷现实,照应诗题。
B.颔联下句写诗人对镜自照,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当年不应该急于出去为官。
C.颈联上句用动词“涨”描写满池春水,化静为动,下句静态描写,动静结合。
D.尾联中,诗人引用典故表明了自己决心深隐故居,悠然自得地度过一生的态度。
6.司空图主张诗歌应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请结合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主
张的。
(2022•湖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下题。
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一)®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②。黄童白叟聚睢吁气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注)①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时任徐州知州的苏轼曾往石潭求雨,得而后又往石潭谢雨,
第7页共15页
沿途经过农村,作《浣溪沙》组词五首。②乌,指乌鸦。③睢吁,喜悦高兴的样子。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麋鹿的“虽未惯”和猿猱的“不须呼”,两种情态相映成趣,含比拟人物的意趣。
B.结尾由虚转实,写在场者归家后把见到的谢雨情景向采桑姑细细叙说,妙趣横生。
C.全词没有正面写谢雨之事,但又处处暗含喜雨、谢雨的情事,体现词人独特的匠心。
D.全词描写景物,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8.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词人谢雨途中的喜悦之情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2021•辽宁•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岐阳三首其一元好问®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②鲸鲸③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④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注)①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公元1231年(正大八年)
正月,蒙古军围岐阳(今陕西凤翔),四月城破。此时元好问任南阳令。②偃蹇:傲慢,高盛。③鲸鲸:
大鱼。④老阮:指魏晋时期诗人阮籍,阮籍行车“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凶猛的敌骑强势压境,呼号的北风席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渲染出一种阴冷、压抑的
氛围。
B.颔联写三秦的险要之势古今未改,而千里之外的噩讯究竟是真是假?作者内心的悲愤、沉痛与失望溢于
言表。
C.”穷途老阮无奇策”句,作者以途穷痛哭的阮籍自况,表现出面对国难苦无良策、有报国之心却力有不
逮的痛苦。
D.尾句中着一“空”字,化景物为情思,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写出兵燹之后岐阳城的空寂、凄凉、
残破。
10.清人赵翼《题遗山诗》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
(2021•湖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鳌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第8页共15页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①,青眼聊因美酒横②。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②
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自称“痴儿”,颇具谐趣,“了却公家事”含义丰富,有不愿粘滞于公事上的自醒,也有了却公事
而登快阁的自快。
B.颔联“落木”意象,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相比,有着一样的雄浑壮阔,但少了悲
凉,多了洒脱。
C.颈联运用两个典故,表现出诗人因知音不在,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中才
流露出喜色。
D.尾联意蕴深远,其中“笛”这一意象与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笛”所蕴
含的情感相同。
12.翁方纲评黄庭坚诗云:“东坡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细吟此诗,当之无愧。全
诗是怎样表现“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的,请加以分析。
追练答题纸
2.
4.
第9页共15页
8.
10.
12.
追练答题纸
2.
4.
第10页共15页
6.
8.
10.
12.
追练答案
1.cc.“尾联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中的“比喻”错,应为借代和对比。“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
博换伊”,尽管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极其尊贵,我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蓑衣”和“紫绶金章”分别
代指隐居生活与官场生活,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
2.(1)取景优美,内容上极具画面感。波光激滞,烟霭迷蒙,苇影参差,莲叶滴翠,荷花吐香,雨洒湖
第11页共15页
面,如溅珠迸玉,此间一叶扁舟,上卧一位披着蓑衣的渔人,充满了诗情画意之美。(2)描摹技巧娴熟。
动静有致,视觉、嗅觉相结合。“和烟卧”写人的静态,“带雨披”写人的动态;上句运用视觉,下句运
用嗅觉,有韵、有味。(3)意蕴丰富、托物抒怀。莱葭影里,落蓄香中,蓑衣相伴,既写出了对蓑衣的喜
爱,更传达了对怡然自乐的渔人生活的讴歌和向往,有情、有意。(4)塑造形象,生动传神。颔联描绘出
一位身披蓑衣,驾扁舟畅行江湖,或卧或立,穿莱葭,闻荷香的主人公形象,又以朦胧烟雨和紫葭之影、
蓄菖之香等景象烘托,让豪放不羁、自由洒脱的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饱满。
3.D“拟人”错,“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应为比喻。
故选D。
4.⑴意境澄澈空阔。(2)情感豪迈洒脱。⑶理想尚美和谐。
5.AA.“首联点明诗人因故居遭受战乱被毁而无奈回家的残酷现实”错。诗人回家不是因为故居被毁,而
是要逃离政治斗争,遁迹深山。
故选A。
6.①“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是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之美。②颔联写诗人归隐后的心情,婉曲地表明
终老山林之志,也深刻地暗示了“恋吾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要逃离无谓的斗争,遁迹深山。③颈联描
写了“庐”中清新明媚、生机盎然春景,隐约透出作者在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情。
7.BB.“结尾由虚转实”错误,应该是“由实转虚”,“归来说与采桑姑”是词人的想象。故选B。
8.①借景抒情。上片选取照日、溪水、游鱼、树木等意象描写了农村雨后清新亮丽的景色风光,抒发了词
人的欣喜之情。②对比。首句写雨后水清见游鱼,暗含了和干旱时潭枯水浊无鱼的对比,隐含着词人欣喜
的心情。③色彩烘托。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烘托词人喜悦之情。④衬托。上片结句将视线聚
焦在老人儿童身上,直接点明其喜悦之情,衬托了词人和一般村人之乐。
9.DD."'空'字……写出兵燹之后岐阳城的空寂、凄凉、残破”错。“空”是副词,“徒然”的意思,
修饰的“望”,“空望岐阳泪满衣”表达诗人无力报国解难的苦痛之情。故选D。
10.(1)本诗主要是写蒙古军围攻岐阳,岐阳城遭受重创,生灵涂炭,而作者将满腔悲愤之情诉诸笔端,
留下这篇名作,成为元好问丧乱诗的代表作之一,此为“国家不幸诗家幸”。
(2)从艺术特色来看:
首句写敌骑营寨相连,禽鸟难飞,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强敌压境;首联寓情于景,在阴冷、压抑的氛围中,
饱含诗人对敌人入侵的愤慨,对岐阳的无限担忧;
颈联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蒙古军的残暴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诗人对蒙古侵略者行为的强烈
谴责,对他们充满憎恶与痛恨之情;
尾联用沅籍的典故和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国家的担忧,内心充满悲愤之情。
第12页共15页
诗人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描写满目疮痍之景,抒发满腔悲悯、愤慨之情,正是“赋到沧桑句便工”。
11.DD.“蕴含的情感相同”错误,黄诗的情感为愉快,既照应了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又写出了作者
对归隐而去的冀望,表达了对人生忘机的超然洒脱之情;刘诗的情感为悲伤,“闻笛赋”用了典故(魏晋
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康安为司马昭所杀,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
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表达了对受害故友的悼念。所以二者所蕴含的感情有所不同。
12.①从诗歌意境看,颔联描写落木千山,高天远大,澄江月明等画面,表现出开阔、远大、澄澈、清明
的特点,境界寥廓高远,可谓“绝大之境界”。
②从作者情感看,人生境界(作者思想情感)浩然豁达,疏放洒脱。首联有不愿沾滞于公事的疏放,颔联
以寥廓高远之景映照出作者的豁达,颈联中作者虽知音难觅,却姿态孤傲。尾联“弄长笛”的景象潇洒恣
肆,更显其洒脱豁达,成其“绝高之风骨”。
③从遣词造句上看,运用“千山”“万里”等大字眼,“青眼”的动作用“横”来描写,大词小用,在表
现动态的同时更显力度。诗歌语言笔力雄健,境界阔大。
追练答案
1.CC.“尾联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中的“比喻”错,应为借代和对比。“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
博换伊”,尽管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极其尊贵,我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蓑衣”和“紫绶金章”分别
代指隐居生活与官场生活,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
2.(1)取景优美,内容上极具画面感。波光激胞,烟霭迷蒙,苇影参差,莲叶滴翠,荷花吐香,雨洒湖
面,如溅珠迸玉,此间一叶扁舟,上卧一位披着蓑衣的渔人,充满了诗情画意之美。(2)描摹技巧娴熟。
动静有致,视觉、嗅觉相结合。“和烟卧”写人的静态,“带雨披”写人的动态;上句运用视觉,下句运
用嗅觉,有韵、有味。(3)意蕴丰富、托物抒怀。莱葭影里,落蓄香中,蓑衣相伴,既写出了对蓑衣的喜
爱,更传达了对怡然自乐的渔人生活的讴歌和向往,有情、有意。(4)塑造形象,生动传神。颔联描绘出
一位身披蓑衣,驾扁舟畅行江湖,或卧或立,穿紫葭,闻荷香的主人公形象,又以朦胧烟雨和莱葭之影、
蓄菖之香等景象烘托,让豪放不羁、自由洒脱的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饱满。
3.D“拟人”错,“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应为比喻。
故选D。
第13页共15页
4.⑴意境澄澈空阔。(2)情感豪迈洒脱。⑶理想尚美和谐。
5.AA.“首联点明诗人因故居遭受战乱被毁而无奈回家的残酷现实”错。诗人回家不是因为故居被毁,而
是要逃离政治斗争,遁迹深山。
故选A。
6.①“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是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之美。②颔联写诗人归隐后的心情,婉曲地表明
终老山林之志,也深刻地暗示了“恋吾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要逃离无谓的斗争,遁迹深山。③颈联描
写了“庐”中清新明媚、生机盎然春景,隐约透出作者在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干部先进事迹(6篇)
- 销售类实习报告模板锦集五篇
- DB12T 509-2014 地税办税服务厅服务规范
- 中秋节向全体员工的慰问信(12篇)
- 计算周长课件教学课件
- 责任演讲稿集锦七篇
- DB12∕T 1058-2021 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
- 探求防止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
- 探究论文: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 影响数学成绩的15个坏习惯
- 幼儿园课件:独孤症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特殊教育需要
-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DB64-T1746-2020
- DL/T 5352-2018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 初级经济师(初级建筑与房地产经济)题库【重点】
- 化验室安全操作
- MOOC 摄影艺术创作-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电子线路设计、测试与实验(一)-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设备-往复式压缩机结构原理
- 大型活动策划方案流程
- 2024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技能考试-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作业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智慧口岸查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