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内环境与稳态免疫调节-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_第1页
专题12内环境与稳态免疫调节-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_第2页
专题12内环境与稳态免疫调节-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_第3页
专题12内环境与稳态免疫调节-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_第4页
专题12内环境与稳态免疫调节-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全国卷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内环境与稳态、免疫调节18.(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液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白蛋白大量丢失会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态B.血浆白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吸水而出现水肿C.免疫球蛋白减少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D.静脉注射血浆白蛋白可减轻病人水肿症状【答案】B【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详解】A、白蛋白大量丢失导致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变化,会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态,A正确;B、血浆白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发生渗透失水导致组织液中的水增多而出现水肿,B错误;C、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免疫球蛋白减少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C正确;D、静脉注射血浆白蛋白,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减轻病人水肿症状,D正确。故选B。25.(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不规律、无节制、缺乏运动锻炼,导致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健康饮食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1)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有_______(至少答两点),健康人在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的血糖浓度会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2)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合成不足。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3)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要定量摄取,原因是_______。(4)人体细胞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有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糖尿病人血液中酮体含量往往偏高,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②.升高(2)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3)米饭和馒头富含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后生成的是葡萄糖(4)细胞利用葡萄糖供能出现障碍,分解脂肪增加供能,产生大量酮体【解析】【分析】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小问1详解】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而健康人在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会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分解,因此,当血液流经肝脏后的血糖浓度会升高。【小问2详解】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合成不足。而胰岛素的功能表现在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因此,当胰岛素水平下降时,血糖水平居高不下,进而表现糖尿病。【小问3详解】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要定量摄取,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富含淀粉,而淀粉经消化分解后生成的是葡萄糖,会导致血糖水平更不容易降下来。【小问4详解】人体细胞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有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发生障碍,此时细胞会消耗脂肪满足自身能量的需求,而脂肪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酮体,因而糖尿病人的血液中酮体含量往往偏高。8.(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血清中的钠浓度低于135mmol/L,称为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点是失钠会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一般<130m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饮用淡盐水可以缓解轻度低钠血症B.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C.低钠血症可能是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不足导致的D.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的抗利尿激素释放基本正常【答案】D【解析】【分析】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详解】A、饮用淡盐水可补充血浆钠离子,因此可以缓解低钠血症,A正确;B、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使神经元兴奋,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偏低,因此神经元兴奋性降低,B正确;C、醛固酮起到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的作用,因此低钠血症可能是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不足导致的,C正确;D、低钠血症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因此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低于正常人,D错误。故选D。(2023届河南省百万联考高三8月联考)16.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下丘脑呼吸中枢兴奋,调节呼吸促进CO2的排出B.正常人剧烈运动时产生CO2等增多,会导致血浆pH明显低于7.35C.毛细血管静脉端的CO2浓度总是高于动脉端的D.人体细胞内的CO2都是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呼吸中枢,刺激呼吸肌,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详解】A、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错误;B、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会由于体内的缓冲物质而不会导致pH明显降低,B错误;C、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二氧化碳的情况与之相反,但肺静脉的含氧量比肺动脉高,二氧化碳低,C错误;D、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人体细胞内的CO2都是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D正确。故选D。(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16.呋塞米是一种利尿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它能抑制肾小管对Na+、C1的重吸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呋塞米会使尿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呋塞米是通过加快排尿、减少血容量来降低血压的C.静脉注射呋塞米,患者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D.呋塞米能减慢有毒物质随尿排出,抢救急性药物中毒病人时不可使用【答案】B【解析】【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A、呋塞米是一种利尿剂,能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故尿液渗透压会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A错误;B、由于呋塞米利尿,尿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尿液排出增加,血容量减少,故血压降低,B正确;C、静脉注射呋塞米,由于能减少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重吸收,因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降低,进而导致患者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C错误;D、呋塞米作为利尿剂能加速尿排出,使得有毒物质随尿快速排出,可用于抢救急性药物中毒病人,D错误。故选B。(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17.将单细胞动物变形虫置于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定期测定变形虫和环境中的离子浓度,下表为离子浓度稳定后的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Na+K+Cl变形虫(μmol/mL)1423119体外环境(μmol/mL)211641119A.变形虫维持这个状态需要消耗ATPB.变形虫与体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依赖内环境C.该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不可能只含Na+、K+、Cl和四种离子D.在变形虫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的pH为7.35~7.45,能保持稳定和HCO3、HPO42等离子有关。【详解】A、变形虫可以逆浓度从体外环境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故变形虫维持这个状态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而变形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没有内环境,B错误;C、变形虫是原生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从该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故该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不可能只含Na+、K+、Cl和HCO3四种离子,C正确;D、HCO3在变形虫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D正确。故选B。(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名校调研摸底)16.抽血检查是常见疾病检查项目,成人一般采用静脉采血,婴幼儿可采用指尖采血。有的血项指标能体现内环境的某些成分含量,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无论是采用静脉采血还是指尖采血,所得检样中的液体成分均为图中的④和①B.这些血项指标可包括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激素、抗体、尿素和无机盐等C.某病原体感染导致③所在管道的盲端堵塞,可导致①总量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D.血检能反映健康状况是由于②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①④依次为组织液、组织细胞、淋巴、血浆。【详解】A、静脉采血液体成分为④血浆,指尖采血液体成分为④血浆和①组织液,A错误;B、血红蛋白存在于血细胞中,血糖、血脂、激素、抗体、尿素和无机盐存在于血浆中,都可以通过静脉采血或指尖采血进行检测,B正确;C、③所在的盲端淋巴管被堵塞,使淋巴回流到血浆受阻,导致①组织液总量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D、由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可知,血检能反应健康状况是由于②组织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D正确。故选A。(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的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B.人体皮肤细胞可以不经过内环境和外界发生气体交换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能为细胞提供能量D.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受体的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人体饥饿时,肝糖原分解城葡萄糖,升高血糖含量,所以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A正确;B、人体肺泡壁细胞可以不经过内环境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但人体皮肤细胞必须经过内环境和外界发生气体交换,B错误;C、丙酮酸氧化分解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C错误;D、部分脂溶性的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发生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性激素和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D错误。故选A。【点睛】(河南省顶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7.每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保持稳态时,机体就不会患病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且无机盐含量的影响更大C.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其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一定限度后,稳态会遭到破坏,人体可能患病,A错误;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蛋白质相对分子量比无机盐相对分子量大,故无机盐含量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更大,B正确;C、人体剧烈运动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同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错误;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D错误。故选B。(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15.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并叮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不能饮酒。如图是酒精在肝脏细胞中的代谢途径,已知头孢呋辛钠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乙醇乙醛二氧化碳和水A.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B.酒精进入肝脏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肌肉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是组织液D.饮酒者血浆中的少量酒精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2层生物膜【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错误;B、酒精进入肝脏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错误;C、肌肉注射头孢哄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C正确;D、饮酒者血浆中的少量酒精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肺泡壁细胞膜2层,即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错误。故选C。(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新世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因天气原因某人在山上受困一天,在缺食少水的一天中,其体内发生了一系列应对调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血浆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C.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氧化分解加快D.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B、缺少饮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AB正确;C、食物缺乏可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为维持血糖稳定,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错误;D、食物不足,血糖下降,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加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D正确。故选C。(河南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1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K+在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C.人体血浆中钙盐过少时会出现肌肉轴搐现象D.人体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糖原是多糖,在肝细胞或肌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Na+在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B错误;C、钙离子对于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人体血浆中钙盐过少时会出现肌肉抽搐,C正确;D、人体疾病的发生不都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如遗传病,D错误。故选C。(河南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18.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体温恒定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CO2不能够及时排放出去,使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排尿量减少”,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多,则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B。(赣抚吉十一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2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脂肪酸、乙酰胆碱、尿素、激素都属于内环境成分C.汗液、泪液、消化液既不属于细胞外液也不属于体液D.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大于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量【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是指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道中的液体都不属于体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又叫做内环境。【详解】A、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参与机体的体液调节,A错误;B、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水、无机盐、激素、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CO2)等物质,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间隙,也属于内环境,B正确;C、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而汗液、泪液、消化液与外环境相通,不属于细胞外液,也不属于体液,C正确;D、血浆渗入组织液后,一部分组织液回渗血浆,还有一部分从淋巴回流,因此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大于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量,D正确。故选A。(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2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B.内环境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C.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D.细胞可直接在内环境中获取营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O2、CO2等物质,A正确;B.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B正确;C.心肌细胞属于组织细胞,所以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故选C【点睛】(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38.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图为其发病机理,图中GnRH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为黄体生成素。回答下列问题:(1)下丘脑分泌Gn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LH,LH作用于卵巢进而促进性激素的分泌,此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此外从图中可知性激素的分泌也存在着_____调节机制。(2)图中LH、____随体液运输流经全身,LH仅对卵巢发挥作用的原因是_____。(3)下丘脑分泌的GnRH增多会促进垂体分泌LH,同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FSH),同种激素引起垂体发生不同反应的原因可能是____。(4)多囊卵巢综合征可通过测定血浆中相关激素的含量确诊,诊断书中每种激素含量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____。【答案】①.分级②.正反馈③.GnRH、

性激素④.仅卵巢细胞存在能与LH结合的(特异性)受体⑤.垂体细胞存在两种不同的受体,引发垂体细胞中发生不同的生理活动⑥.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是一种动态平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性腺→性激素,性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正反馈调节。【详解】(1)下丘脑分泌Gn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LH,LH作用于卵巢进而促进性激素的分泌,此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另外性激素分泌增多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2)图中GnRH、LH和性激素随体液运输流经全身,但由于只有卵巢细胞含有能与LH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因此LH仅对卵巢细胞发挥作用。(3)GnRH即能促进垂体分泌LH,同时会抑制垂体分泌FSH,可能与垂体细胞存在两种不同的受体,引发垂体细胞中发生不同的生理活动有关。(4)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是一种动态平衡,因此每种激素含量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点睛】本题结合性激素的调节图解,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广西桂林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统一检测生物试题)12.羽毛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东京奥运会上,我国羽毛球选手谌龙在比赛过程中,发挥出色,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脚上更是磨出了很大的水疱,他表示与享受比赛的过程相比,这点不算什么,更何况水疱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对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形成B.水疱中的液体会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比赛过程中,谌龙的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变化D.细胞为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因此稳态体现的最小层次为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详解】A、水疱里面是组织液,所以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形成,A正确;B、水疱里面是组织液,所以会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B正确;C、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变化,C正确;D、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细胞不属于内环境,因此稳态体现的最小层次不是细胞,D错误。故选D。(广西柳州市20222023学年新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1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图5为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其中①~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包括①组织液、②血浆、③淋巴B.②中含有激素、胃蛋白酶和CO2等物质C.④中含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与①②相比,③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细胞内液即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做题时,需要辨析某物质是否在内环境。【详解】A、①是淋巴、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包括①是淋巴、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A错误;B、②中不含有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在消化道内,消化道环境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④是细胞内液,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正确;D、与①③相比,②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D错误。故选C。4.(2023届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模拟生物试题)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其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肿瘤是因为甲疫苗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C.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D.甲疫苗和病毒甲的成分都是由相同的蛋白质与核酸组成【答案】C【解析】【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病毒甲可引起动物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因此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A错误;B、新生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肿瘤是因为甲疫苗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B错误;C、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吞噬抗原,会分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和淋巴因子,因此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C正确;D、甲疫苗的成分是蛋白质,而病毒甲的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D错误。故选C。4.(2023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2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模拟生物试题)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是一种新近被发现的T细胞亚群,TRM永久性地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不参与血液循环。抗原入侵后,活化的TRM可以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细胞毒性分子直接裂解受感染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RM和细胞免疫中的记忆细胞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B.活化的TRM使受感染的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C.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细胞毒性分子能直接清除靶细胞内的抗原D.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的TRM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原体的繁殖【答案】B【解析】【分析】TRM与细胞免疫中记忆细胞的作用区别在于:TRM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细胞毒性分子直接裂解受感染细胞,细胞免疫中的记忆细胞通过分化为效应T细胞后与受感染细胞密切接触,从而使受感染细胞裂解。【详解】A、TRM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细胞毒性分子直接裂解受感染细胞,细胞免疫中的记忆细胞通过分化为效应T细胞后与受感染细胞密切接触,从而使受感染细胞裂解,二者生理效应不同,A错误;B、活化的TRM使受感染的细胞裂解的过程,即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免疫,B正确;C、抗原必须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才能被清除,C错误;D、TRM永久性地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不参与血液循环,D错误。故选B。18.(2023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液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白蛋白大量丢失会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态B.血浆白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吸水而出现水肿C.免疫球蛋白减少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D.静脉注射血浆白蛋白可减轻病人水肿症状【答案】B【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详解】A、白蛋白大量丢失导致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变化,会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态,A正确;B、血浆白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发生渗透失水导致组织液中的水增多而出现水肿,B错误;C、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免疫球蛋白减少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C正确;D、静脉注射血浆白蛋白,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减轻病人水肿症状,D正确。故选B。20.(2023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特异性免疫的特异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己”成分的特异性识别;②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通过分裂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群;③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事件①中,针对结核杆菌效应T细胞通过特异性识别、接触并裂解靶细胞B.事件①中,用家兔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蛇毒为“非己”成分属于抗体C.事件②中,T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成熟,分泌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D.事件③中,浆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产生是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细菌,属于“非己”成分,结核杆菌寄生的靶细胞会被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接触并裂解,释放出结核杆菌,最后被消灭,A正确;B、用家兔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蛇毒为“非己”成分,属于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B错误;C、T细胞的形成场所是骨髓,而成熟场所是胸腺,C错误;D、事件③中,浆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不改变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19.(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图为某同学注射疫苗时,缩手反射弧某突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5羟色胺为抑制性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同学咬紧牙关仍发生了缩手,说明神经元C的Na+内流大于Cl内流B.若该同学在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说明神经元A没有产生兴奋C.突触前膜的Ca2+触发突触小泡移动并与前膜融合,此过程不消耗能量D.此人因紧张而出汗,是因为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答案】A【解析】【分析】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详解】A、C神经元的Na+内流会引起兴奋,而Cl内流会导致神经元抑制,若该同学咬紧牙关仍发生了缩手,说明C神经元兴奋,故说明Na+内流大于Cl内流,A正确;B、若该同学在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而非A神经元没有兴奋,B错误;C、突触前膜的Ca2+触发递质小泡移动并与前膜融合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时,机体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吸收增加,尿量减少,此人因紧张而出汗,是紧张等刺激引起,不是因为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的,D错误。故选A20.(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特异性免疫的特异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己”成分的特异性识别;②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通过分裂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群;③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事件①中,针对结核杆菌效应T细胞通过特异性识别、接触并裂解靶细胞B.事件①中,用家兔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蛇毒为“非己”成分属于抗体C.事件②中,T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成熟,分泌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D.事件③中,浆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产生是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细菌,属于“非己”成分,结核杆菌寄生的靶细胞会被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接触并裂解,释放出结核杆菌,最后被消灭,A正确;B、用家兔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蛇毒为“非己”成分,属于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B错误;C、T细胞的形成场所是骨髓,而成熟场所是胸腺,C错误;D、事件③中,浆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不改变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下图是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DC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M为柳树花粉,细胞1和2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C.正常情况下,细胞3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D.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舒张是一个激素调节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分析题图:图示为过敏反应的过程,ADC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1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2为B细胞,细胞3为浆细胞,M为相同的过敏原。【详解】A、由分析可知,ADC是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正确;B、M为相同的过敏原,故M为柳树花粉,细胞1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2为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B正确;C、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C正确;D、组织胺产生后,通过血液传送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使人体呈现出过敏反应,这种调节形式属于体液调节,组胺不是激素,故不属于激素调节,D错误。故选D。(2023届河南省杞县高中高三第一次摸底)16.如图是人体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a、b代表两种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为噬细胞,它能吞噬、处理抗原并呈递抗原给T细胞B.b是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释放出抗原C.当该种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速度快于T细胞D.细胞免疫过程中至少需要2种免疫细胞参与才能将抗原彻底清除【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中进入了抗原,则a为宿主细胞(靶细胞);b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则b是效应T细胞。【详解】AB、由图可知,图中a细胞是宿主细胞(靶细胞),b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是效应T细胞,A、B错误;C、细胞免疫过程中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其速度快于T细胞,C正确;D、细胞免疫不能彻底消灭抗原,还需要体液免疫和吞噬细胞的参与,D错误。故选C。(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15.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入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中均有免疫活性物质存在B.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等C.各种自身免疫病是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的表现,均与病原体入侵无关D.人体第三道防线中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均可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等,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中均有免疫活性物质存在,A正确;B、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C、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可能是由于某种病原体入侵引起的,C错误;D、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不属于第三道防线,D错误。故选A。(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名校调研摸底)19.2022年1月10日,美国某医学院成功将一只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一需心脏移植的患者体内,并存活2个月。为降低患者体内免疫排斥反应,医生给该患者使用了相应的免疫抑制药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转基因猪改造过程中可能去掉了某些抗原性物质B.给患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有利于移植心脏的存活C.所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物主要抑制了T细胞的功能D.免疫排斥过程主要依赖于血浆中的抗体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降低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抑制器官的存活率。【详解】A、转基因猪改造过程中可能去掉了某些抗原性物质,降低移植心脏的抗原特性,提高存活率,A正确;B、给患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移植心脏的存活,B正确;C、对抑制心脏(器官)所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物主要抑制了T细胞的功能,降低细胞免疫能力,C正确;D、免疫排斥过程主要依赖于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靶器官的攻击,D错误。故选D。(河南省安阳市铁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4.近期国内新冠疫情呈现多点散发传播态势,为防控疫情,广泛接种疫苗可以快速建立免疫屏障,阻击病毒扩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则可能会导致肺水肿B.接种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后,淋巴因子的分泌一般会增多C.二次接种后浆细胞表面的受体与疫苗结合,并产生大量抗体D.新冠抗体检测仪用于评估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若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乇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内容物流到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对水吸引力增强,组织液增多,导致肺组织水肿,A正确;B、接种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引发体液免疫,疫苗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T细胞后,T细胞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正确;C、在二次接种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而浆细胞不能识别疫苗,其细胞表面没有受体与疫苗结合,C错误;D、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故新冠抗体检测仪可用于评估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D正确。故选C(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12.下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监视、清除肿瘤细胞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具有抗原呈递功能的细胞只有细胞1B.图中细胞2表示B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C.图中细胞3释放的毒素促进肿瘤细胞坏死D.图中所有免疫细胞均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肿瘤抗原经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细胞2),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产生毒素促进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详解】A、图中具有抗原呈递功能的细胞有细胞1(抗原呈递细胞)和肿瘤细胞,A错误;B、图中细胞2表示辅助性T细胞,B错误;C、图中细胞3释放的毒素促进肿瘤细胞凋亡,C错误;D、图中的免疫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D正确。故选D。(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17.新冠疫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灭活疫苗;一类是mRNA疫苗。灭活疫苗的成分与天然病毒结构最接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疫苗且产生相应免疫后,再次接触新冠病毒时不会患病B.接种的新冠疫苗不能实现对普通流感病毒的防控C.注射mRNA疫苗引起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新冠疫苗能够诱导新冠病毒产生更多的变异,同时对其进行筛选【答案】B【解析】【分析】新冠病毒的组成为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基因,指导合成蛋白质,使其毒性得以表达。在人体的免疫过程中注射疫苗的作用实际上是想引起人体自身的主动免疫,当第二次病毒感染后才能够迅速的调动免疫细胞,尽快发挥免疫功能。【详解】A、新冠病毒容易出现变异,因此即使接种过疫苗,也可能再次感染变异的新冠病毒而患病,A错误;B、接种新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不能实现对普通流感病毒的防控,B正确;C、注射mRNA疫苗引起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D、疫苗不能诱导病毒产生变异,D错误。故选B。(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新世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4.人用狂犬病疫苗是对狂犬病病毒灭活后经一系列程序制成的,一般对被病犬咬伤者的免疫程序是在咬伤部位注射抗血清,并于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注射疫苗1剂,共5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狂犬病病毒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活细胞B.给被咬伤者持续注射5针疫苗,主要目的是增加B细胞和浆细胞的数量C.给被咬伤者注射的抗血清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抗体,可快速中和抗原D.注射疫苗后常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则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病毒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因此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活细胞,A正确;B、疫苗在体内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给被咬伤者持续注射5针疫苗,主要目的是让其产生记忆细胞,B错误;C、抗血清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正确;D、体温一直处于39℃,说明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故选B。(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新世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1.如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C.d为抗体,且能分泌到内环境中起作用D.HIV侵入人体后,图示免疫过程不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其中a表示T淋巴细胞,b表示记忆细胞,c表示浆细胞,d表示抗体。【详解】A、图中d表示抗体,体液免疫主要靠抗体起作用,故图中所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A正确;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记忆细胞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浆细胞,进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因而二次免疫反应剧烈,B正确;C、图中d为抗体,作为分泌蛋白,需要分泌到内环境中起作用,C正确;D、若HIV侵入人体后,则需要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同时发挥作用将其消灭,D错误。故选D。(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16.为探究某种疫苗对病毒的预防能力,科研人员选取健康小鼠注射疫苗。在适宜条件下饲养一个月后,进行了病毒侵染实验。下图为实验期间对小鼠抽血检测病毒含量和对应抗体含量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不同处理方式的小鼠体内病毒与对应抗体含量变化图A.曲线1、2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体内病毒含量B.曲线3说明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更多抗体C.注射疫苗可能是某些疾病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D.免疫缺陷病的患者不能注射减毒活疫苗来预防疾病【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曲线3表示注射疫苗组体内抗体的含量,曲线4表示未注射疫苗组在一个月后感染该病毒后体内抗体的数量。由于注射过疫苗的个体再次感染相同病毒可发生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数量多且快,能及时清除病毒,因此曲线2为实验组小鼠体内病毒含量,曲线1为对照组小鼠体内病毒含量。【详解】A、对照组为未注射疫苗的小鼠,实验组为注射疫苗的小鼠,病毒侵染后实验组产生抗体较多,抑制病毒在小鼠体内增殖,因此曲线2为实验组小鼠体内病毒含量,曲线1为对照组小鼠体内病毒含量,A正确;B、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抗体,B错误;C、对于某些疾病来讲,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C正确;D、疫苗通常为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接种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缺陷病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差,注射减毒活疫苗可能会有感染风险,D正确。故选B。(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15.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白细胞,其能够发现并清除肾脏中异常的分子和细胞,但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单核细胞对肾脏中发现的异常分子高度敏感,从而导致免疫细胞对肾脏进行不必要的攻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攻击肾脏的细胞为B细胞 B.T淋巴细胞只存在于淋巴液中C.免疫细胞是指B细胞和T细胞 D.肾小球肾炎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D【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是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这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肾小球肾炎是自身免疫病。【详解】A、攻击肾脏细胞的是T细胞,A错误;B、淋巴最后回到血浆中,T细胞还可以存在于血浆中,B错误;C、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C错误;D、导致免疫细胞对肾脏的自身细胞进行攻击,肾小球肾炎是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D。(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京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12.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核酸检测法: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详解】A、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所以抗体检测法就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A正确;B、体液免疫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抗体,所以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B正确;C、机体通过产生较多的抗体从而将新冠病毒彻底消灭,故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C正确;D、感染该病毒的部分人由于其机体自身免疫力强而未出现症状,但其仍发生相关免疫反应,故其体内也能产生抗体,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基本原理。(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京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多选15.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答案】ABC【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说明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溶酶体分解病毒,是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而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是胞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B错误;C、吞噬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不会加快,C错误;D、干扰素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故选ABC。(河南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11.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B.图示表示体液免疫过程,细胞b只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C.当新冠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直接产生大量物质乙D.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短【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记忆细胞,细胞e是浆细胞,物质甲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物质乙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①是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新型冠状病毒并暴露出抗原的过程,过程②是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详解】A、细胞a是吞噬细胞,能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细胞b是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B错误;C、细胞d是记忆细胞,当新冠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物质乙,C错误;D、物质甲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故选D。(河南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12.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一经获批上市,就开始为全民免费接种。生产灭活疫苗己经有较为成熟的工艺,其制备及免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细胞B能分泌细胞因子B.图中B、C、D、E四种细胞均可特异性识别病毒多肽C.细胞C可长时间存在并保持活性,发挥免疫防御作用D.注射新冠疫苗会导致新冠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答案】B【解析】【分析】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疫苗属于抗原。分析题图可知,A细胞为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D细胞为B细胞,C为记忆B细胞,E为浆细胞。【详解】A、B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B、E为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病毒多肽,B错误;C、C为记忆B细胞,可以长时间存在,并且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的时候迅速增殖分化,产生二次免疫,C正确;D、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属于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故注射新冠疫苗会导致新冠病毒抗体检测阳性,D正确。故选B。(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8月入学摸底考试)1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也是一种淋巴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病原体侵入机体后,NK细胞可快速激活,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帮助防御,如释放能够在被感染细胞膜上“打孔”的穿孔素;也可通过与被感染细胞结合强迫其“自杀”来行使杀伤功能。NK细胞还可杀伤机体的衰老细胞及肿瘤细胞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NK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像B细胞和T细胞一样的特异性C.NK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细胞因子与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作用相同D.NK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能与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病原体侵入机体后,NK细胞可快速激活,可通过与被感染细胞结合强迫其“自杀”来行使杀伤功能。这一点类似于效应T细胞的功能。【详解】A、由题可知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是淋巴细胞家族成员因此推测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A正确;B、依据题意NK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推测NK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像B细胞和T细胞那样的特异性,B正确;C、NK细胞被激活后可释放细胞因子帮助防御,但这些细胞因子不与抗原结合,不具有抗体的作用,C错误;D、依题意可知NK细胞和相应的效应T细胞都可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故选C。(2023届九师联盟高三摸底联考生物试题)15.如图表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B淋巴细胞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B.引起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C.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该癌症患者体内可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D.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答案】B【解析】【分析】1、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当B细胞活化后,就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也会如病毒一样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反应。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当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以后,可以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后,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可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此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没有机会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它们就会逐渐死亡。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它们会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详解】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抗原与受体结合后可通过胞吞进入树突状细胞,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A正确;B、分析图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但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活化后的细胞,因此引起浆细胞活化的双信号不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B错误;C、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癌症患者体内,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使机体产生相应记忆细胞,C正确;D、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影响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避免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从而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D正确。故选B。(广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4.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是一种新近被发现的T细胞亚群,TRM永久性地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不参与血液循环。抗原入侵后,活化的TRM可以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细胞毒性分子直接裂解受感染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RM和细胞免疫中的记忆细胞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B.活化的TRM使受感染的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C.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细胞毒性分子能直接清除靶细胞内的抗原D.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的TRM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原体的繁殖【答案】B【解析】【分析】TRM与细胞免疫中记忆细胞的作用区别在于:TRM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细胞毒性分子直接裂解受感染细胞,细胞免疫中的记忆细胞通过分化为效应T细胞后与受感染细胞密切接触,从而使受感染细胞裂解。【详解】A、TRM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细胞毒性分子直接裂解受感染细胞,细胞免疫中的记忆细胞通过分化为效应T细胞后与受感染细胞密切接触,从而使受感染细胞裂解,二者生理效应不同,A错误;B、活化的TRM使受感染的细胞裂解的过程,即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免疫,B正确;C、抗原必须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才能被清除,C错误;D、TRM永久性地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不参与血液循环,D错误。故选B。(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9.T淋巴细胞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等,其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T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______________细胞,其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__。(2)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对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都起辅助作用。(3)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裂并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后者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会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答案】(1)①.造血干②.胸腺(2)①.辅助性T②.细胞因子(3)①.记忆T②.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T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其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是胸腺。【小问2详解】结合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可知,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都起辅助作用,即参与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小问3详解】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裂并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后者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会立即分裂、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因此二次免疫表现得迅速而强烈。(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14.如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