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的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拖欠着未了的人情。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都是有无相通,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权利、义务的分配决定于人们在家族等“特定团体”中具有的身份(贵族或平民、父或子、夫或妻等)。个人财产权利与亲族团体的权利纠缠在一起,难以分离。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没有能在社会关系的领域完成一场真正的革新。如果说,新制度取代旧制度可以在革命的狂飙中完成,那么,真正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改变相应的价值观念,则远非一日之功。正因如此,几十年以来社会关系领域的变革,尤其值得我们反省。今天在社会关系方面流行的许多观念与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确实有着直接的渊源。所不同者,传统社会家族伦常的身份规则不但是国家生活的规范,同时还是一般人际关系的模式,即家、国的合一,这是相对静止的封闭体系,与“身份”所表示的那种社会状态正相吻合。而当代社会则不能不是充满变化的开放系统,在现代化的压力之下,身份关系的不合理性愈益突出,并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形成尖锐冲突。在“契约”所代表的那种社会状态中,法律是最基本的调节模式。相反,身份关系自有一套法外的调节手段。按照传统社会身份的法则,管理体制将人格化,官职乃至普通的职务都可以变成身份,转化为特权。在这种情形下,法律上的权利只是虚设,现实中的权力却成为礼拜的对象。经常有人把这种现象的产生归因于法制的不健全,但他们很少看到,这种现象本身正是建立现代法制的一大障碍。法制现代化固然意味着增加更多的现代立法,但它的第一要义却是“依法而治”。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只有依靠真正的法治才可能实现其合理化,而法治本身的实现又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基本条件的,所以说,“契约关系”是实现法治的社会学基础。至于身份,由于它是讲差别的“看人办事”,注定要与法治原则相抵触。不管人们意识到没有,也不管他们承认与否,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正是要以契约取代身份。在广大农村,契约关系更难以立足。这里既是传统势力最盛的地方,也是身份关系最牢固的所在。传统的社会关系与革命中解放了的财产形式已经出现了矛盾,并且这一矛盾定会更加深化。(摘编自梁治平《“从身份到契约”:社会关系的变革》)【相关链接】澎湃新闻2020年11月22日报道,上海一位八旬老人将自己300万房产留给楼下毫无血缘关系的水果摊摊主,并做了公证。老人的老伴已经去世,患有精神疾病的独生子猝死,儿子后事是由水果摊摊主陪伴料理,自家亲戚无人到场。一次,老人在家中摔倒昏迷,是摊主发现并送医。由于老人无亲戚照护,摊主便早上进完货再去医院,晚上回家,日复一日。此后,老人便邀请住在简易棚的摊主夫妇及其3个孩子住进自己的房子,组建成一个特殊家庭。2023年12月12日法院一审判决老人房产归水果摊主所有。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血缘关系稳定而持久,乡土社会以此为标准来分配职业、身份和财产,这不允许个人进行选择。B.传统社会里血缘不仅连接着人与人,也密切了人与地的关系,地域的远近决定着血缘的亲疏。C.因血缘而派生的身份维系着传统社会的稳定,亲人之间长期的相互依赖使彼此关系更为密切。D.血缘社会中也存在交易,但这种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有无相通,与现代意义上的商业不同。2.根据两则材料,下列对“契约”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指出契约是陌生人之间的约定,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熟人间碍于人情难有真正的契约。B.材料一认为契约关系是从地缘关系中逐步发展而来的,其与血缘关系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C.材料二认为契约以法律为基本调节模式,拥有健全的立法体制和严格的执法系统同等重要。D.材料二认为在身份关系牢固的农村,契约关系很难立足,即便是发生纠纷,也会倾向讲人情。3.结合材料二,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传统社会“身份”关系一项是()A.古代法典中,出现关于“株连九族”和“血亲复仇”的规定。B.古代官员在职期间若父母亡故,法律则规定其必须去职守丧。C.儿子做高级官吏,可审理其父的案件,惩罚其父的失职行为。D.治人者与治于人者的关系可用“忠”“孝”二字进行概括。4.材料二的作者认为传统的“身份关系”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具有怎样的局限性?请简要概括。5.相关链接中的新闻事件体现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请结合材料一、二分析。【答案】1.B2.D3.C4.①传统的身份关系形成了相对静止的封闭的体系,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②传统的身份关系奉行的差别“看人办事”、法外调节,与现代社会的法治原则相抵触。5.①传统的血缘关系不再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它开始逐步向契约关系转化。②现代社会里血缘关系逐渐变得淡漠,有困难者常常得不到血缘亲戚的帮助。③现代社会逐步强化契约关系,并以法律给予保障和支持。无血缘关系的水果摊主照顾了老人,法律认同老人以房产为酬谢的行为。【解析】【导语】材料一探讨了血缘与地缘在传统社会中的作用,表明身份社会是以血缘为基础,而现代契约社会则重视法律与理性。材料二分析了中国传统身份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冲突与局限性,强调契约关系对实现法治的重要性。两者共同揭示社会转型中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地域的远近决定着血缘的亲疏”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可知,选项的表述颠倒了血缘与地域远近的因果关系。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A.“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错误。由材料一原文“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可知契约是理性的活动;B.“其与血缘关系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错误。材料一所说“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的是“馈赠”和“贸易”,而不是指“契约关系”和“血缘关系”;C.“拥有健全的立法体制和严格的执法系统同等重要”错误。由材料二“法制现代化固然意味着增加更多的现代立法,但它的第一要义却是‘依法而治'”可见,作者认为当下“严格的执法系统”更为重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原文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权利、义务的分配决定于人们在家族等‘特定团体’中具有的身份(贵族或平民、父或子、夫或妻等)”。A.“株连九族”和“血亲复仇”都是将个体放置在家族的特定团体中。原文指出“传统社会家族伦常的身份规则不但是国家生活的规范,同时还是一般人际关系的模式,即家、国的合一”。B.法律规定古代官员必须去职守丧体现家、国合一。C.儿子“审理其父案件,惩罚其父的失职”,个体脱离了家族身份,家与国界限分明,不属于中国传统社会“身份”关系。D.“忠”“孝”是家、国合一的体现。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①结合“传统社会家族伦常的身份规则不但是国家生活的规范,同时还是一般人际关系的模式,即家、国的合一,这是相对静止封闭的体系,……身份关系的不合理性愈益突出,并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演成尖锐冲突”可知,传统的身份关系构建了一个相对封闭且静态的社会体系,这种体系内部的权利、义务和地位由个人在家族等特定团体中的身份决定,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②结合“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只有依靠真正的法治才可能实现其合理化,……‘契约关系’是实现法治的社会学基础。至于身份,由于它是讲差别的‘看人办事’,注定要与法治原则相抵触”可知,在传统身份关系中,社会关系的调节往往依赖于不成文的习惯、道德规范或家族内部的规定,而非正式的法律制度。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与现代社会强调的法治原则相抵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结合材料二“不管人们意识到没有,也不管他们承认与否,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正是要以契约取代身份”可知,传统的血缘关系不再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它开始逐步向契约关系转化。新闻中的老人与水果摊主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血缘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法律手段得到了确认和保护。②材料一中提到,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亲属之间应该互相帮助,避免冲突和竞争。但在现代社会,即使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愿意或无法提供必要的帮助。新闻中的例子显示,尽管老人有血缘上的亲戚,但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反而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水果摊主提供了持续的支持。这表明,在现代社会中血缘关系逐渐变得淡漠,有困难者常常得不到血缘亲戚的帮助。③材料二中指出,契约关系是现代社会中调整人际关系的重要机制,它依赖于法律的支撑,确保了权利与义务的明确界定和执行。新闻中的老人通过法律途径将房产留给水果摊主,这不仅体现了对非血缘关系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法律在保护个人意愿和权益方面的作用。(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夫妇两口杜鹏程吕有怀奉命到铁路工地上的一个工程处,担任党委书记。到工地的头一天,工程处的负责同志都不在。他放下行李,出去转悠。工程处前后山上都是工点,旁边有职工宿舍、汽车库和一排仓库。仓库前边有个停车场,五六个工人站在车场边的汽车上,搬卸水泥。一边卸一边喊:“四百号水泥二千五百袋!”“二百号水泥六千七百袋!”……有位老头,指挥大伙把水泥卸完以后,坐在仓库门口。他的脸,又黑又长。微微翘起的下巴上,长着毛蓬蓬的胡子,像是用火燎过似的又卷又黄。蓝制服上尽是油渍和铁锈。最惹人注意的是他穿的那双布鞋,足有二斤重。膝盖上放片纸,很吃力地记录着数字。工人们喊:“老主任!不要把数字划错了!”那位被称为“老主任”的人,把小旱烟锅拿下来在鞋帮上磕一磕,算是回答。吕有怀思量:这位“老主任”,看守各种材料也许丢不了一个螺丝钉,叫他当材料主任嘛,恐怕不合适。“似乎有点用人不当!”吕有怀点起一支烟,一边想一边信步走去。“同志!你摇摇摆摆是赶集上庙吗?”一个女人在喊。吕有怀仔细一看,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盘着腿坐在材料仓库旁边的土窑洞门口纳鞋底。吕有怀笑了笑,走到老太太跟前。“你没长眼?”她用鞋底指着对面的墙壁。吕有怀一看墙上有四个大字:“严禁吸烟!”连忙用指头把烟头捻灭。老太太绷着脸,纳着鞋底,把麻绳拉得呲呲响。看来,她满肚子的火气还没有消!吕有怀说:“老大娘!听口音,你像延安人。说不定咱们还是乡亲哩!”她说:“乡亲能当饭吃?你看悬不悬,就敢在汽油库跟前抽烟!”她虽然还在责备吕有怀,可是口气缓和多了,还打量吕有怀的模样,看他像不像延安人。这工夫,十几辆拉材料的汽车,开到仓库门前的停车场里。汽车吼叫,灰尘飞扬。百十名搬运工人又跑来搬卸材料,一时喊声四起。老主任黑成威,转眼之间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他猛然站起来,把小旱烟锅往衣服领子里头一插,大声喊:“小黑妈!来!扶我一把!”老太太,像是听到了紧急命令。丢下鞋底,把袄襟上的土和线头拍了拍,向停车场急急走去。“来!扶我一把!"这句话,别人听起来也许不在意,这位老太太每次听到这句话,就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早先,材料主任黑成威的老父亲用二斗包谷,从一个逃荒人手里给儿子换来一个童养媳。自从他俩当着刘志丹的面,在红旗下面举手宣誓以后,不平常的生活开始了。此后二十多年,“来!扶我一把!”这句话,一从黑成威口里说出来,这女人就豁出一条命去干。或者装个讨饭的女人,到白军巢穴中去侦察敌情;或者通过九死一生的境地去给刘志丹率领的红军主力部队送鸡毛信;或者拿上梭镖去放哨,让她的丈夫带上红色游击队员,趁黑夜去袭击熟睡的敌人。老太太一走到停车场,搬运工人们都互相丢眼色,仿佛说:“小心!老太太上阵了!”这时光,汽车司机打开引擎盖,收拾车子。搬运工人来回飞跑,材料员们呐喊着。材料主任黑成威,精神抖擞,虎彪彪地像个年轻后生。手里拿个记录本,耳朵后面别半截铅笔,跳上汽车,好像指挥着几十路人马似的吼喊:“小伙子!不要把机器零件往下扔!”“四百号洋灰不要和二百号洋灰放到一块儿!”“嗨!灰小子!不听指挥小心我拧你的耳朵!”他的声音像炸雷似的,压住了汽车吼声和百十名工人的喊声。而且,他随时把他健壮而又利索的老婆指派到最重要的岗位上去:“小黑妈!掌握搬运洋灰的工人!”老太太像能征惯战的士兵似的,立刻顺着丈夫的手指跑到搬运水泥的工人们跟前,三下五除二就把那里混乱的情况扭转了。没有一个年轻工人,敢调皮捣蛋不听老太太指挥。吕有怀暗暗叫好。他从南到北在各个建设工地跑了五六年,还没有见过老夫妻两口配合得这么得心应手!老太太刚刚帮助丈夫卸完了材料,一帮家属妇女叫嚷开了:“老党员,快去!二百零三号报到啦!”“好热闹的日月啊!”老太太急急地走过去,把鞋底、麻绳收拾了一下,转身回到窑洞,头上包了一块黑帕子,出来,喀嚓一声,锁了门。“把我捎到‘四十公里’!”老太太过了水渠,到了公路上,手一抬,一辆拉材料的汽车就猛然停住了。“快上来,老党员!”司机喜眉笑眼地让老太太坐在驾驶室里,好像她能坐这辆车,对司机来说,是挺大的光荣。汽车,呼地飞走了!一阵尘土遮住了吕有怀的视线。他用拳头打了一下手掌,喊:“好一个能干的老太太!”赞叹、尊敬和兴奋的心情控制了他,过往汽车带起的尘土扑在他脸上、身上,也没觉着。随后,他向站在窑洞旁边的妇女们打问老太太的情况。她们告诉他,材料主任的老婆虽然是职工家属,在这建设工地里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身兼十几职:职工家属支部的支部书记、家属主任、工会委员、节约队队长、义务接生员……哪个工人的老婆要生孩子,老太太总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又卫生又安全,还不要报酬!“二百零三号报到”,这就是说,她现在出发去接第二百零三个孩子了。在上下百十里的铁路工地上,她是资格最老的党员之一,因而被人称作“老党员”。时间长了,大伙儿反而忘记了她的真实姓名,连选工会委员的时候,在候选名单上,也写着“老党员”。这一切,使吕有怀想起了陕北的千山万岭,想起了延安的宝塔和古城,想起了那山沟里的小小村落。那里,是他出生和战斗过的地方,一草一木他都十分熟悉,十分喜爱。现在是古历七月,大概延安一带的谷子和糜子长了半人高;庄稼林里不时地送出高昂而优美的山歌。(节选自《延安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细节传神,老黑衣服上的“油渍和铁锈”和《百合花》中枪筒里的“野菊花”一样,都表现了人物的性格。B.小说插叙“老两口”的往事,交代了时代背景,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跌宕起伏,也让老两口的形象更丰满。C.这篇小说多处使用短句,不仅节奏明快,生动有趣,也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热烈紧张的劳动氛围。D.文中多次出现“延安”,意蕴丰富,既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又意味着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7.关于文中的“老太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太太“把麻绳拉得呲呲响”的细节表现出她对吕有怀在汽油库前抽烟的不满。B.工人们在老太太走到停车场后“互相丢眼色”,表现他们对老太太的敬畏和戒备。C.“头上包了一块黑帕子,出来,咔嚓一声,锁了门”一连串动作可见老太太的风风火火。D.司机“喜眉笑眼”地让老太太坐在驾驶室,侧面表现老太太在工人们心中的地位。8.杜鹏程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刻画典型性格,请据此分析文中“老太太”的形象。9.请简要赏析小说以吕有怀为叙事视角的艺术效果。【答案】6.B7.B8.革命时期:在危险困难的环境中,不畏牺牲,出生入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①在紧张热烈的劳动场景中,指挥若定;②在上下百十里的铁路工地上,处处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身兼数职、无私奉献、任劳任怨。9.①随着吕有怀的心理变化,欲扬先抑,更全面、立体地展现老两口的形象。②随着吕有怀的观察,场景变化切换自如,有利于小说情节的展开。③增加了吕有怀主观情感的描写,让读者对延安精神感同身受。【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情节跌宕起伏”错误。小说插叙“老两口”的往事,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使文章故事情节丰富,老两口的形象更丰满,没有使情节跌宕起伏。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B.“表现他们对老太太的……戒备”错,“互相丢眼色”表现他们对老太太的敬畏,没有对老太太的戒备。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1)分析革命时期“老太太”的形象根据“自从他俩当着刘志丹的面,在红旗下面举手宣誓以后,不平常的生活开始了。此后二十多年,“来!扶我一把!”这句话,一从黑成威口里说出来,这女人就豁出一条命去干。或者装个讨饭的女人,到白军巢穴中去侦察敌情;或者通过九死一生的境地去给刘志丹率领的红军主力部队送鸡毛信;或者拿上梭镖去放哨,让她的丈夫带上红色游击队员,趁黑夜去袭击熟睡的敌人”分析,在危险困难的环境中,不畏牺牲,出生入死。(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太太”的形象根据“老太太像能征惯战的士兵似的,立刻顺着丈夫的手指跑到搬运水泥的工人们跟前,三下五除二就把那里混乱的情况扭转了。没有一个年轻工人,敢调皮捣蛋不听老太太指挥”分析,在紧张热烈的劳动场景中,指挥若定;根据“老太太刚刚帮助丈夫卸完了材料,一帮家属妇女叫嚷开了:‘老党员,快去!二百零三号报到啦’”“材料主任的老婆虽然是职工家属,在这建设工地里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身兼十几职:职工家属支部的支部书记、家属主任、工会委员、节约队队长、义务接生员……哪个工人的老婆要生孩子,老太太总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又卫生又安全,还不要报酬!‘二百零三号报到’,这就是说,她现在出发去接第二百零三个孩子了。在上下百十里的铁路工地上,她是资格最老的党员之一,因而被人称作‘老党员’。时间长了,大伙儿反而忘记了她的真实姓名,连选工会委员的时候,在候选名单上,也写着‘老党员’”分析,在上下百十里的铁路工地上,处处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身兼数职、无私奉献、任劳任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叙事视角的艺术效果的能力。(1)根据“吕有怀思量:这位‘老主任’,看守各种材料也许丢不了一个螺丝钉,叫他当材料主任嘛,恐怕不合适”“‘似乎有点用人不当!’吕有怀点起一支烟,一边想一边信步走去”“吕有怀暗暗叫好。他从南到北在各个建设工地跑了五六年,还没有见过老夫妻两口配合得这么得心应手”分析,随着吕有怀的心理变化,欲扬先抑,更全面、立体地展现老两口的形象。(2)根据“有位老头,指挥大伙把水泥卸完以后,坐在仓库门口。他的脸,又黑又长。微微翘起的下巴上,长着毛蓬蓬的胡子,像是用火燎过似的又卷又黄。蓝制服上尽是油渍和铁锈。最惹人注意的是他穿的那双布鞋,足有二斤重。膝盖上放片纸,很吃力地记录着数字”“这工夫,十几辆拉材料的汽车,开到仓库门前的停车场里。汽车吼叫,灰尘飞扬。百十名搬运工人又跑来搬卸材料,一时喊声四起”“这时光,汽车司机打开引擎盖,收拾车子。搬运工人来回飞跑,材料员们呐喊着。材料主任黑成威,精神抖擞,虎彪彪地像个年轻后生。手里拿个记录本,耳朵后面别半截铅笔,跳上汽车,好像指挥着几十路人马似的吼喊”“老太太像能征惯战的士兵似的,立刻顺着丈夫的手指跑到搬运水泥的工人们跟前,三下五除二就把那里混乱的情况扭转了”分析,随着吕有怀的观察,场景变化切换自如,有利于小说情节的展开。(3)根据“这一切,使吕有怀想起了陕北的千山万岭,想起了延安的宝塔和古城,想起了那山沟里的小小村落。那里,是他出生和战斗过的地方,一草一木他都十分熟悉,十分喜爱。现在是古历七月,大概延安一带的谷子和糜子长了半人高;庄稼林里不时地送出高昂而优美的山歌”分析,增加了吕有怀主观情感的描写,让读者对延安精神感同身受。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时上封①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欲加谯黜。征曰:“古者立谤木②,欲闻己过。封事,其谤木之遗乎!陛下思闻得失,当恣其所陈。言而是乎,为朝廷之益;非乎,无损于政。”帝悦,皆劳遣之。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将葬,其妻裴辞曰:“征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征志。”见许,乃用素车,白布幨帷,无涂车、刍灵③。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注释】①封:密封的奏章。②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柱,让人在上面写谏言。③涂车、刍灵:皆为古人送葬之物。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朕A顾思之B恐C不免D斯过E公卿侍臣F可书之于笏G知H而必谏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厌,文中指厌恶、厌弃,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的“厌”意思相同。B.遗,文中指遗留的风尚,与《出师表》中的“深追先帝遗诏”的“遗”意思不同。C.素,文中指素来,与沈括的《活板》中的“有奇字素无备者”的“素”意思相同。D.比,文中指近来,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比至陈”的“比”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曾让群臣比较魏征与诸葛亮,岑文本认为诸葛亮“才兼将相”,魏征比不上诸葛亮。B.上封事有的不切实际,魏征认为虽然这样也不要加以责罚,太宗最终听从他的谏言。C.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顺从了他的遗嘱,丧事节俭操办,不用“涂车”“刍灵”等冥器。D.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感叹失去了一面镜子,并要求群臣见到皇帝有过失一定要进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2)言而是乎,为朝廷之益;非乎,无损于政。【答案】10.BEG11.A12.C13.(1)魏征实践仁义,以辅佐朕自己,想使朕达到尧、舜的地步,即使是诸葛亮也无法同他匹敌。(2)话说得对,有益于朝廷;说得不对,对于国家政治没有损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反复思考这些话,担心自己不免会犯这样错误。公卿大臣们可以把这些话记在笏板上,知道我的过失就一定要进谏。“朕顾思之”,主谓宾结构,“朕”为主语,“顾思”为谓语,“之”为宾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故应在B处断开。“恐不免斯过”,谓宾结构,省略主语“朕”,“不免”为谓语,“斯过”为宾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故应在E处断开。“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主谓宾结构,“公卿侍臣”为主语,“书”为谓语,“之”为宾语,句意完整,且“于笏”后置状语,状语后断开,故应在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错误。词义不同。厌,厌恶、厌弃;/满足。句意:皇帝对此感到厌烦。/山不满足高。B.正确。名词,遗留的风尚;/动词,留下。句意:这大概是古代立谤木的遗风吧。/深刻地追念先帝留下的遗命。C.正确。都是“素来”的意思。句意:魏征一向(素来)节俭。/句意:有些罕见的字,一向(素来)没有准备。D.正确。副词,近来;/介词,等到。句意:我近来派人到他家里去。/等到到了陈县。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唐太宗顺从了他的遗嘱”错误。根据“其妻裴辞曰:‘征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征志。’见许,乃用素车,白布瞻帷,无涂车、刍灵”可知,是魏征的妻子请求丧事节俭操办,不用“涂车”“刍灵”等冥器,而不是唐太宗顺从了魏征的遗嘱。【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蹈履”,实践;“弼”,辅佐;“致”,达到;“抗”,匹敌。(2)“是”,对,正确;“益”,益处;“非”,不对;“无损于政”,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于政无损”。参考译文:皇帝曾经问群臣说:“魏征与诸葛亮相比哪一个贤能?”岑文本说:“诸葛亮兼备将相的才干,魏征不能同他相比。”皇帝说:“魏征实践仁义,以辅佐朕自己,想使朕达到尧、舜的地步,即使是诸葛亮也无法同他匹敌。”当时进献密封奏章的人很多,有的不切合世事,皇帝厌烦,想加以贬斥,魏征说:“古时,尧设立诽谤之木,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密封的奏章,就是古时立谤木制度的遗留吧!陛下想知道政事的得失,就当听任人们上言。话说得对,有益于朝廷;说得不对,对于国家政治没有损害。”皇帝很高兴,对进献密封奏章的人都加以抚慰而后才让他们离去。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的住宅原先没有正室,皇帝命令用小殿的材料为魏征修造正室,五天就修成。皇帝还赐给魏征白色褥子、布被,这样做是出于遵从魏征的爱好。魏征去世,皇帝亲临哭吊,极其悲痛,下令朝廷停止办公五天。将要下葬的时候,魏征的妻子裴氏推辞说:“魏征平素节俭,现在让他按一品官的礼节安葬,所需仪仗、器物极多,不符合魏征的心意。”太宗答应她的要求,于是用未经雕饰上漆的车载棺柩,用白布作丧车的帷幔,不用陶车、草人草马等随葬器物。皇帝后来到朝廷处理政事,叹息道:“人用铜作镜子,可以使衣冠整齐;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亡;用人作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朕曾依靠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犯错误。现在魏征去世,我丧失一面镜子了。朕最近派人到魏征家里,得到他遗表的草稿,只有一页纸,才写了一半,其中可辨认的几行字说:‘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安定,任用恶人国家就破败。公卿大臣之中,陛下对他们的感情有爱有憎,往往憎的只看到他们的恶,爱的只看到他们的善。爱憎之间,应当审慎。如果爱而知道他们的恶,憎而知道他们的善,除去恶人不犹豫,任用贤人不猜忌,国家就能兴旺发达了。’遗表的大意就是这样。朕思考这事,自己恐怕不能避免魏征所说的这种过错。公卿侍臣可把魏征的这些话写在手板上,知道朕有这种过错,一定要进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泊歙浦(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14.本作品与下列哪首诗的意境最相近。()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几年无事在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新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C.一双燕子语帘前,病客无憀尽日眠。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D.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5.请对颈联中的“倚”“惊”加以赏析。【答案】14.A15.①“倚”是倚靠的意思,句中指月亮斜挂,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月亮如人般倚靠在寒渚之上的情景,表现了游子羁旅的孤独。②“惊”是心惊的意思,使动用法,写出了吹角之声越江而来,让船上的旅人吃了一惊,用了以声衬静(反衬)的手法,不仅写出了环境的静谧,也烘托出旅人孤寂的心情。【解析】【导语】方岳的《泊歙浦》描绘了秋日离别的凄清景象。诗中通过丹枫、秋色、寒渚等意象,营造出落寞的氛围,表达旅途中的愁苦和思乡之情。细腻的环境描写与主观情感交织,形成深刻的离别感伤。【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本首诗歌诗人运用“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来展现诗人在深秋时孤舟旅泊的情景,渲染了广阔凄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的羁旅惆怅之感。A.诗人抓住了“落月”“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客船”展现了诗人深秋羁旅行役之苦,渲染了孤独凄清的意境。与诗歌相近。B.诗人抓住“新月”“酒垆”“满身花影”等意象,渲染了一种悠闲自在的意境,表现了他酒醉后的悠然心情,与本诗意境已经不符。C.诗人抓住“燕子”“杏花”“春雨”等意象,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秀雅小巧的春景图画。展现了一幅园内燕语花开,春雨如烟,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现了庭院中的主人躲在竹帘内倚枕静观这一幅幽静的春色图的闲适心情,与本诗意境已经不符。D.诗人抓住“朝雨”“客舍”“柳色”等典型的意象,渲染了轻愁的环境气氛,表达了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与本诗意境已经不符。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的能力。炼字首先解释字义,有手法赏析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句意,最后分析情感、效果。首先解释“倚”是行为动词,倚靠,倚着。霜露满江,月亮斜挂在寒渚之上。然后分析手法,“倚”采用了拟人手法,月亮如人般倚靠在寒渚之上,与尾联诗人独立江边的形象暗合。最后分析效果和情感,秋月倚靠着寒渚,凄清萧瑟,借景抒情,借月亮、寒渚、霜露表现了游子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之情。从释字的角度考虑,“惊”是心理动词,“惊夜船”是使夜晚的船只受惊。即吹角之声越江而来,船上的旅人不由得吃了一惊。从手法的角度考虑,诗人采用了以声衬静(反衬)的手法,上句写霜露漫天,月倚江渚,写出舟边环境极其静谧,而江上涛声、孤城角声使船上的旅人受惊,用动态的“惊”和听觉的“声”烘托环境的静谧,借景物抒发出旅人孤寂的心情。从整体上,这两个字采用了拟人、以声衬静(反衬)的手法,渲染了凄清、悲凉、冷清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愁苦孤寂落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抓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从听觉角度展现自然趣味。(4)《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花与鸟既是传统绘画作品中的重要题材,又常常在古代诗歌中对举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漫江碧透②.百舸争流③.明明如月④.何时可掇⑤.狗吠深巷中⑥.鸡鸣桑树颠⑦.(吾)视其辙乱⑧.望其旗靡⑨.感时花溅泪⑩.恨别鸟惊心(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漫”“舸”“掇”“颠”“辙”“靡”等。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1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B.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香雪系紧头上的紫红色线围巾。C.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在打”,或是“在巷战”。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她们奔放、热烈地叫着香雪的名字;她们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地笑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7.B18.①强调的重点不同:修改后的句子的重点落在“叫着香雪的名字”和“笑着”上,强调姑娘们的动作;原文的重点落在“奔放,热烈”和“不加掩饰,无所顾忌”上,强调姑娘们的呐喊声和笑声的特点,更能表现姑娘们的形象。②抒情效果不同:修改后的句子只是客观陈述,抒情意味不浓;原文连用两个“那样”,在强调姑娘们的呐喊声和笑声的特点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富有感染力。③上下文衔接得更顺畅:将表达的重点放在“奔放,热烈”和“不加掩饰,无所顾忌”这些内容上,这也与后文“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等内容衔接得更顺畅,更能体现姑娘们的呐喊声和笑声的感染力。【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引号的作用是突出强调。B.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与文中引号的作用相同。C.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D.引号的作用是表示讽刺、否定。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内容上,强调的重点不同。比较原句与改句发现,两者词语顺序有变化,原句将“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和“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后置,突出了“奔放,热烈”和“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强调呐喊声和笑声的特点,更能表现姑娘们的形象;而改句将“奔放,热烈”和“不加掩饰,无所顾忌”作为定语修饰“叫”和“笑”,重点落在“叫着香雪的名字”和“笑着”,强调姑娘们的动作,不能很好地突出人物独特的形象特点。从情感上,抒情效果不同。原句用了两个“那样”,用于表示程度较深,更能突出叫声的“奔放,热烈”和笑声的“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将作者情感灌注其中,抒情意味浓郁,使句子的情感表达更强烈,更有感染力。改句侧重于平静的叙述,情感表达一般,不够强烈。从衔接上,上下文衔接得更顺畅。原文中对姑娘们情感状态的强烈描绘,为接下来“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这一更为宏大、抽象的场景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的过渡让文章的叙述更加流畅自然,同时也更好地展现了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姑娘们的欢呼和笑声不仅感染了彼此,甚至让周围的自然环境仿佛都产生了共鸣。(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脂肪分布在人体不同的部位。
①
,肥胖可以分为苹果型肥胖和梨型肥胖两种。苹果型肥胖又称腹部型肥胖,梨型肥胖又称下体肥胖、臀部肥胖。由于苹果型肥胖患者的脂肪包围着心脏、肝脏、胰脏等重要器官,所以他们患冠心病、脂肪肝和糖尿病的可能性要比梨形肥胖者大得多。当然,
②
,梨型肥胖仍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危害,仅仅是比苹果型肥胖略小而已。可以这样说,“梨”比“苹”好,不胖又比“梨”好。有人认为超重并非什么疾病,不需要太在意。实际上,很多疾病在超重时已经伴随于超重者左右,而且,
③
,若不采取适当措施,很难阻止超重者向肥胖者行列不断挺进。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超重比例较大,人口基数又高达2亿,今后肥胖患病率极可能大幅度增多,超重应引起高度重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9.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由于超重比例较大,人口基数又高达2亿,今后肥胖患病率将极可能较大幅度上升,超重应引起高度重视。20.①按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②与非肥胖者相比③超重前进一步即肥胖【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根据……数据”和“……数据显示”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二者保留其一;二是搭配不当,“肥胖患病率”与“增多”搭配不当,“增多”可改为“上升”。修改后的句子为: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由于超重比例较大,人口基数又高达2亿,今后肥胖患病率极可能大幅度上升,超重应引起高度重视。【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此处应是肥胖分类的标准,后文说“苹果型肥胖又称腹部型肥胖,梨型肥胖又称下体肥胖、臀部肥胖”,说明二者的分类与脂肪在身体的部位有关,所以此处应填“按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第二处,后文说“梨”比“苹”好,不胖又比“梨”好,横线后说“梨型肥胖仍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危害”应该是与“非肥胖”相比较而言的,所以此处应填“与非肥胖者相比”;第三处,前文说许多疾病与超重有关,后文说超重者的下一步就是肥胖者,“若不采取适当措施,很难阻止”说明之前的情况已不好,横线前“而且”表递进关系,此处应指超重变成肥胖,所以此处应填“超重前进一步即肥胖”。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年,总喜欢充满幻想地去生活,活出诗意,活成自己期望的模样。《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个人地基使用权转让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木工次结构构件加工与运输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精密仪器制造工厂整体转让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用房屋抵押农村旅游发展贷款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研发成果保密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管理人员员工持股计划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宅基地房屋出售与绿化维护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老年人紧急救援服务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全新私人合同:私人美容师及美容服务合同3篇
- 2024春节前安全培训
- 物业管理基础培训
- 完整液压系统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通信工程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4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安全员A证试题库(附答案)
- 全球传播导论 课件 第六章 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北京市《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DB11T 527-2021)地方标准
- 国家开放大学2024春《1472药剂学(本)》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 妊娠合并泌尿系结石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