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许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
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史”一词从晚唐《本事诗》开始正式成为文学批评概念。
何为“诗史”?普遍的看法认为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除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和描写夕卜,许多
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杜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其内容指向了确凿可证的具体史事。因此,杜诗不仅可以证史,
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史书未载的史实,可以补史之阙。
于是,众多的学者开始走上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不归之路”。晚唐李肇《唐国史补》、郑处诲《明
皇杂录》等书多引杜诗以证史。近代的陈寅恪先生将以诗证史的方法系统化、完善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半个世纪以来,诗、史互证已成为学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诚然,杜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论者从杜诗中可以寻绎出天文史、地理史、民俗史等丰富的相关史料。
但归根结底,以诗证史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一些研究者只看到了诗史的史料价值,却忽略了诗史在历
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正如郭绍虞先生所说:“大抵自诗史之说兴,而注杜者多附会史实之论。于是杜诗之
真面目、真精神反变得不易理解了。”
从根本上说,诗歌是诗人具有独特魅力之情感的凝结与投射,它与客观、理性见长的历史著作之间有不
可混淆的区别。黑格尔指出:“最完美的历史著作毕竟不属于自由的艺术,甚至用诗的辞藻和韵律来写成历
史著作,也不因此就变成诗。”诗史是诗而不是史,是诗史之诗,是诗人以仁者心观照当下社会现实,从而
创作的具有天下意识、忧患意识及其相应艺术特征的诗歌,故不能仅仅把诗歌看成以诗证史的材料。
对诗史的误解之二是将诗史之诗视为政教的工具。在封建时代,众多学者认定杜甫是忠君的典范。为了
证明杜甫每饭不忘君,一些古代学者在阐释杜甫诗史性作品时,往往肆意歪曲,削足适履。新中国成立以后,
一些学者认为杜甫是“为人民请命的人”,给他戴上“人民诗人”的桂冠,其诗被视为“时代的镜子”。从
表面看,“忠君说”与“人民诗人说”针锋相对,其实二者犯了同样的错误:把诗歌视为政教工具,要求文
学自觉“服务”于政教。
其实,杜甫只是以其仁者心观察社会、思考社会、再现社会,忠君爱民自然是其诗史之作的重要内涵,
但其诗史之作又不是忠君爱民所能概括的。
(取材于孙明君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清人对于诗史研究多有贡献。吴伟业提出了“传心之史”的说法,认为诗史并非只是写现实中存在的事
实,而是还要写出现实在人心灵中的反映,通过“写心”来实现“写史”的目的。
不过,“诗史”概念亦曾受到质疑。王夫之认为诗与历史是两种不同的书写体裁,如同嘴巴与眼睛不同
一样,二者不能相混。他强调“以诗解诗”,或如今人所说,“诗歌如果沦为记载历史的工具,就会牺牲诗
歌自己的特质”。这是用文学审美论来观察与评价诗的特性,有忽略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之嫌。
当代学者钱锋书也指出,或许史料里把一件事情记述得比较详细,但是诗歌里经过一番提炼和剪裁,就
把它表现得更集中、更具体、更鲜明。反之,要是诗歌缺乏这种艺术特性,只是枯燥粗糙的平铺直叙,那么,
即使它在内容上有史实的根据,或者竟可以补历史记录的缺漏,它也只是押韵的文件。他倡导把握作品的审
美特性,反对只重视作品与历史现实关系的探究。钱锤书将文学与历史加以区别是对的,却没有相应地建立
相互关联的认识方法。
事实上,文学的审美性与其他社会特性是有交流、对话和融合的。有意或无意地孤立审美论,就很难把
握文学史的全貌。正确地认识“诗史”,是要在充分尊重文学审美特性的基础上来认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即历史融入到诗中,而非诗成为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
王国维着力区分文学与历史,以建立文学独立论,与王夫之的思路相近。但他更具有“通观意识”,看
到了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通透地思考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他还指出:“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
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文学中的情感,不再是个人化的,而是人类化的,不再是一时的体验,而成为永
久的沉思。基于此,后人可以从“实录”角度理解“诗史”。但若仅仅将“诗史”理解成是对事实的记录,
就会造成对“诗史”的限制与误解。只有看到“诗史”的“实录”中体现了“通观意识”,才能更加完整
地理解“诗史”内涵。
(取材于刘锋杰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诗证史的方法在近代被完善化、系统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B.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普遍观点认为是源于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C.受忠君思想的局限,杜甫不可能成为代表大众的“人民诗人”。
D.学者王夫之强调“以诗解诗”,反对把诗歌与历史混为一谈。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绍虞认为,以诗证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人对杜诗的理解。
B.黑格尔认为,历史著作即使具有诗歌的外在形式,也不能算作真正的诗。
C.吴伟业认为,“诗史”并非真实的历史,“写史”是假,“写心”是真。
D.作者认可钱锤书关于“文学与历史”的观点,但也指出其不足。
3.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诗史”特点的一项是()
A.描写和记录了现实生活B.主要价值在于佐证历史
C.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D.所写的许多历史事件都有据可循
4.请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通观意识”理解。
5.历代学者对“诗史”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或不足?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园的小红①
王安忆
小红大约有十二岁的年龄,长了一张特别白皙的圆脸。她要比乡里一般的同龄孩子身材高,也发育得
好。要比较乡里同年龄的孩子,她就显得不够世故,脸上有时还会露出不谙人事的表情。比如,她就常常走
近我们宣传队的地方,伸头看我们吃饭,说笑,排练。我们宣传队里的人,不知为什么,都有些讨厌她。当
她探头探脑地出现时,正在说话的就会停下来,皱着眉看她。她也并不躲避,迎脸对住了看,一手把着门框。
她手把门框的样子也有些特别,就像那种娇小的孩子,却又不像,似要有意识得多,不那么天真。可说她不
天真也是不对的,她的神情可说是相当幼稚,一点不像十二岁的年龄。乡里的十二岁孩子,要是日子再艰难
些,可抵得上半个大人了。她睁大了眼睛,一无顾忌地看人,漆黑的眸子一转不转,简直像一个婴儿。
有一次,她正向我们这里跑着——她跑路的样子也有点怪,跑得很欢,雀跃的跑法,只有城里孩子才会
这样夸张地跑路。可她的腿却略弯曲,身子略向后坐,步子略细碎,这就使她的身姿接近一个妇女,再接着
说她跑——跑到半道,忽然停下来,说:哟,忘抹雪花膏了!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雪花膏罐,拧开,挖了一
团,抹在脸上。
看得出来,他们那里的人,都很疼爱她。并不是那种拍着哄着的疼爱,要比那更深一些。他们对小红的
疼爱,似乎没什么表现,但是,却能感觉到他们很护她。别人,比如像我们的人,对她嫌恶的眼色,他们立
即就感到了,这时候,他们又都变得很敏感。于是,就把她叫回去。但他们也不怎么管束她,很由她。就因
为他们那里都宠爱她,所以她也像那些被宠惯的孩子一样,不大有眼色,以为人人都像他们那里一样地对
她。她分辨不出哪是善待她,哪是不怎么善待她。遇到我们这里人嫌恶她的眼光,便也坦然地直视着。
有时候我们巡回到的大队会款待我们,请大家一起吃顿饭。这样,我们就和他们坐在了一个酒场上。按
此地规矩,男女是分桌的。他们那里的两个,烧饭的女人和小红,就和我们这里的女队员合成一桌。她们两
人端端正正地坐在案板的一侧,就像这桌上的亲戚。烧饭的女人,看起来是那种乡里的能干女人,虽然有些
拘谨,可不失沉着,也会说两句饭场酒场上的话。她一方面对我们的人很恭敬,另一方面又叫人觉得她也是
理所当然的主人。小红却变得沉默了,她平时的活泼劲这时都收敛起来,表情紧张地注视着桌上的人。她好
像忽然间觉察到这里的人,并不多么喜欢她。这是出于一种对同性的清醒和敏感,人们往往会对异性比较大
意随便,而小红呢,又很像是那种在异性堆里长大的女孩。她显得食欲不振,对吃这回事没什么兴趣。烧饭
的女人不停地叨菜给她,稀饭碗里堆满了炒鸡蛋和煎豆腐。她则难以下咽地,勉强动几下筷子。一直等到有
人来这桌敬酒,她才振作起来,眼睛也发亮了。她端起酒盅,一仰脖,嘴里发出“吱”的一声,就像一个老
道酒场的成年女人。她端酒盅的手上,小手指头颤颤地翘着,干杯后,将酒盅向外一对,表示滴酒不剩。她
显然引起了前来敬酒的人的极大兴趣,又接着和她干。她则说着周旋的辞令,什么“你干我也干”,或者
“我干你随便"。几点酒下肚,她的肤色越发的妖艳,真是面若桃花,眼睛像星星一样。看来,她是个老酒
场了,又带着小孩子的“人来疯”。烧饭的女人有几次要帮她解围,她却并不要,很爽快地喝着。他们那桌
上的男人都回头看她,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怕她喝高了,又怕扫她兴。等敬酒起哄的人终于走了,他们才松
了口气地别转头去,小红呢,安慰他们似的,说了声:没事!她坐下来,烧饭的女人劝她吃些菜馍和稀饭,
她并不听,而是左右转着身子,东张西望着。因没有人向她敬酒,神情有些落寞。渐渐的,小红才安静了下
来。酒场的风波,总是来得快,也走得快。转眼间,平地风雪起,又一转眼,干戈化玉帛。
就在他们纠缠的时候,小红歪在了烧饭女人的怀里,她饬着眼②,半睡半醒,听大人说话。经过这一番
好好坏坏的折腾,气氛倒松弛了许多,我们的女队员问烧饭的女人,小红家里有些什么人?女人像抱婴儿似
的抱着小红,笑着说,家里有一个母亲。女队员又问,父亲呢?还问,她家是不是街上下放的居民?女人一
概不回答,只微笑着。于是,我们也不好再问了。
第二天,大家都起晚了,起来时,太阳有一竿子高了,将人影拉斜了在地上。小红挽着烧饭女人的胳膊,
一歪一歪地叉着脚走。她很会叉泥路,脚落地很轻,起脚也就轻。腰跟着扭一扭,肩上背的一只荷叶边的花
书包便一摆一摆。从会叉泥路来看,小红像是个乡里孩子,可她叉泥的样子,还有挽人胳膊的样子,又不太
像了。
(有删改)
【注】①花园:村名。②筋着眼: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E螂的一项是()
A.花园村的人不怎么管束小红,还经常护着她,与“我们”对待小红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花
园村人的友善与宽和。
B.“他们”住在同一个村庄,了解小红的身世,看着她成长,而“我们”对小红所知甚少,这种陌生感造
成了“我们”与小红之间的距离。
C.小红“歪在了烧饭女人的怀里”,女人“像抱婴儿似的抱着小红”,画面温馨美好,侧面表现了花园
村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D.“我们”未曾了解小红的全部日常,但烧饭女人的只言片语,还是温暖了“我们”的心灵,人性之美和
人情之美瞬间显现。
(2)对文中描写小红走路两处文字的理解,下列说法不E项的一项是()
A.小红跑路的样子“有点怪”,像城里孩子般的欢快雀跃,她的身姿又接近一个妇女。
B.“跑到半道,忽然停下来”的原因,竟然是为了涂抹雪花膏,表现她爱美的习惯。
C.走泥路的时候,挽着人的胳膊,既是对大人的依赖,也体现出她对烧饭女人的感情。
D.这两段文字都借助“他们”的视角,聚焦一个女孩子的走路姿势,画面自然有趣味。
(3)为什么说小红是“花园的小红”?请结合文中相关文字简要分析。
(4)“反概念化”创作是将人物塑造成感性的、非概念化个体。本文运用这种文学手法,塑造了独特而
鲜活的小红形象。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①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
行诚孝而用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
求生,终为不救,彼取窘辱,令人愤懑。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唯吴郡太
守张峰,建义不捷,为贼所害,辞色不挠;及鄱阳王世子谢夫人,登屋诟怒,见射而毙。夫人,谢遵女也。
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娣妾引决若此之易?悲夫!
(节选自《颜氏家训•养生》)
材料二: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静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
式目:“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目:“臣生与人亡争,邑
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何故见冤?”使者目:“苟,子何欲?”式日:“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
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日:“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途邪等陵仓府室贫民大筵,皆仰给县官,毛?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
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目:“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目:“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
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目:“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
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谗慝(te):为奸作恶。
7.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岁A余B会C浑邪D等降E仓府F空G贫民H大徙
8.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被,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见”意思相同。
B.徒,白白地,与《师说》“知子之徒”的“徒”意思相同。
C.输,交出,献纳。与《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中的“输”意思不同。
D.无以,没有用来……的,与《劝学》中“无以至千里”中的“无以”意思相同。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应当爱惜生命,但为了忠孝仁义、全家济国,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B.乱世中,许多名臣贤士苟且求生却遭受侮辱,而吴郡太守张竦和世子夫人皆为义而死,保持了气节。
C.卜式上书为国效力但不求回报,这不合“人情”,但皇帝还是当即封赏了他,并让他抵抗匈奴。
D.卜式后来拿出了20万钱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皇帝从名单中认出了卜式的名字。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谢遵女也。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
(2)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
11.卜式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
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铐。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
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人朝,比内诸侯。军自
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登上黄鹤楼看到的中原景色,渲染了战乱频繁的萧瑟氛围。
B.词人追忆昔日城内的繁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与现状形成强烈反差。
C.词人想到当下尘沙弥漫的京城中到处是胡虏铁骑,引发下文的愤慨之情。
D.词人从眼前景引入回忆,再写到当下社会,抒发了强烈的报国之志。
13.请比较姜夔《扬州慢》与本词在手法运用上的相同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句子,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有写到杜鹃的诗句:
“9•O,,
(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论述了五代后唐由盛转衰的原因,说“,
",这是自然的道理。
(3)小刚凝视着茫茫星空,想起古人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运行而选取的众多星宿,他不禁朗诵起古诗
文中和星宿相关的“,”两句。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人有多爱花?当时,有条件的人家天天鲜花相伴,条件差点儿的也会每逢佳节买上一束,或者到山
上采两把野花回来。《清明上河图》中就有记录当时采花郎街边卖花的场景,无论是城中的花店,还是路边
的花摊,无一例外,都是一幅A的景象。
宋代花事的一大特点便是日常化和大众化。宋人对花的赏爱,很少再有狂欢式的热烈,也并非附庸风
雅,佯装高雅之态,而是把花事作为生活中每一天里的一点温暖,一份美丽的点缀。从宫廷到贵胄到平常人
家,买花、卖花、种花、赏花、咏花、送花,故而寄托心志、传递友情、吟咏花事之作不胜枚举。在宋代诗
词中,桃花、梅花、菊花、荷花...B0宋人花事是很商业化的,但不妨碍它浸润诗意。①淅淅沥沥的
春雨听了一夜,却不忘小巷里的卖花人,陆游的这句诗家喻户晓。②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就
年宋徽宗的《宣和宫词》中也曾提及此事。③旅店用日送鲜花的方式慰藉客中情怀,也成了当时一种日常化
的服务。④虽然某些花卉花期很短,但宋代已有方法储存保鲜。花瓶里C的鲜花.让思乡之人感到无限
温暖。
1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6.下列句子中的“连”与文中加点的“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让我们心连心,手牵手,共建美好城市。
B.他几乎天天来这里,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
C.这出话剧颇受观众喜爱,我们连演了一个多月。
D.这果子连皮一共三十斤,已经装好准备发车了
1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处B.②处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浩瀚天空,我们的先人认为那里除了点点星光,可能空无一物,因此称之为太空。后来,人们逐渐
认识到①,而是充满了等离子体、宇宙射线、电磁场等物质,存在各种复杂的物理现象。随着1957
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人类开始进入并利用太空,太空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越发紧密。就像
人们需要根据日常天气预报安排生产生活一样,为了规避太空灾害、更好地探索和利用太空,②,
及时监测太空环境并准确预测其变化规律。
人们很早就发现太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源源不断地往外喷发物质和能量,时而平缓、时而猛烈。黑子、
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此起彼伏,所引发的太阳风暴不断搅动着日地太阳系空间和行星周围的环
境,在太空中产生各种各样短时间尺度的变化,称之空间天气。太阳打个喷嚏,包括地球在内的各大行星就
得“感冒”。
2024年5月5日,太阳就爆发了一个强耀斑(X1.3级)。虽然太阳耀斑的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
间,但是释放的能量却相当于10万甚至100万次强火山爆发的总能量,或相当于上百亿枚百吨级氢弹爆炸。
③_,通常取决于耀斑的级别、持续时间和释放的能量。太阳耀斑分为ABCMX五个级别。耳级建最强的
级别之一,会导致无线曳信号衰减或中斯,壬扰抽琰上的无线曳通迅和工星信J■运揄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
原意。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思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各处最多不超过
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则大二女生帮助残疾父亲扛冰箱爬楼送货的新闻冲上热搜,该女生初三就开始帮助父亲,连续
六年徒手背扛一百多斤的冰箱爬楼送货,她现在是湖北某职业学院二年级学生,面对记者采访,女孩说:
“我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帮助家里分担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爸爸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以后我也
想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
有人说:“人生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生命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何为轻?何为重?
面对负担的重量和自由的轻盈,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认知和选择?请结合上述材料,撰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许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
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史”一词从晚唐《本事诗》开始正式成为文学批评概念。
何为“诗史”?普遍的看法认为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除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和描写夕卜,许多
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杜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其内容指向了确凿可证的具体史事。因此,杜诗不仅可以证史,
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史书未载的史实,可以补史之阙。
于是,众多的学者开始走上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不归之路”。晚唐李肇《唐国史补》、郑处诲《明
皇杂录》等书多引杜诗以证史。近代的陈寅恪先生将以诗证史的方法系统化、完善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半个世纪以来,诗、史互证已成为学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诚然,杜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论者从杜诗中可以寻绎出天文史、地理史、民俗史等丰富的相关史料。
但归根结底,以诗证史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一些研究者只看到了诗史的史料价值,却忽略了诗史在历
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正如郭绍虞先生所说:“大抵自诗史之说兴,而注杜者多附会史实之论。于是杜诗之
真面目、真精神反变得不易理解了。”
从根本上说,诗歌是诗人具有独特魅力之情感的凝结与投射,它与客观、理性见长的历史著作之间有不
可混淆的区别。黑格尔指出:“最完美的历史著作毕竟不属于自由的艺术,甚至用诗的辞藻和韵律来写成历
史著作,也不因此就变成诗。”诗史是诗而不是史,是诗史之诗,是诗人以仁者心观照当下社会现实,从而
创作的具有天下意识、忧患意识及其相应艺术特征的诗歌,故不能仅仅把诗歌看成以诗证史的材料。
对诗史的误解之二是将诗史之诗视为政教的工具。在封建时代,众多学者认定杜甫是忠君的典范。为了
证明杜甫每饭不忘君,一些古代学者在阐释杜甫诗史性作品时,往往肆意歪曲,削足适履。新中国成立以后,
一些学者认为杜甫是“为人民请命的人”,给他戴上“人民诗人”的桂冠,其诗被视为“时代的镜子”。从
表面看,“忠君说”与“人民诗人说”针锋相对,其实二者犯了同样的错误:把诗歌视为政教工具,要求文
学自觉“服务”于政教。
其实,杜甫只是以其仁者心观察社会、思考社会、再现社会,忠君爱民自然是其诗史之作的重要内涵,
但其诗史之作又不是忠君爱民所能概括的。
(取材于孙明君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清人对于诗史研究多有贡献。吴伟业提出了“传心之史”的说法,认为诗史并非只是写现实中存在的事
实,而是还要写出现实在人心灵中的反映,通过“写心”来实现“写史”的目的。
不过,“诗史”概念亦曾受到质疑。王夫之认为诗与历史是两种不同的书写体裁,如同嘴巴与眼睛不同
一样,二者不能相混。他强调“以诗解诗”,或如今人所说,“诗歌如果沦为记载历史的工具,就会牺牲诗
歌自己的特质”。这是用文学审美论来观察与评价诗的特性,有忽略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之嫌。
当代学者钱锤书也指出,或许史料里把一件事情记述得比较详细,但是诗歌里经过一番提炼和剪裁,就
把它表现得更集中、更具体、更鲜明。反之,要是诗歌缺乏这种艺术特性,只是枯燥粗糙的平铺直叙,那么,
即使它在内容上有史实的根据,或者竟可以补历史记录的缺漏,它也只是押韵的文件。他倡导把握作品的审
美特性,反对只重视作品与历史现实关系的探究。钱锤书将文学与历史加以区别是对的,却没有相应地建立
相互关联的认识方法。
事实上,文学的审美性与其他社会特性是有交流、对话和融合的。有意或无意地孤立审美论,就很难把
握文学史的全貌。正确地认识“诗史”,是要在充分尊重文学审美特性的基础上来认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即历史融入到诗中,而非诗成为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
王国维着力区分文学与历史,以建立文学独立论,与王夫之的思路相近。但他更具有“通观意识”,看
到了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通透地思考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他还指出:“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
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文学中的情感,不再是个人化的,而是人类化的,不再是一时的体验,而成为永
久的沉思。基于此,后人可以从“实录”角度理解“诗史”。但若仅仅将“诗史”理解成是对事实的记录,
就会造成对“诗史”的限制与误解。只有看到“诗史”的“实录”中体现了“通观意识”,才能更加完整
地理解“诗史”内涵。
(取材于刘锋杰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诗证史的方法在近代被完善化、系统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B.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普遍观点认为是源于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C.受忠君思想的局限,杜甫不可能成为代表大众的“人民诗人”。
D.学者王夫之强调“以诗解诗”,反对把诗歌与历史混为一谈。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绍虞认为,以诗证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人对杜诗的理解。
B.黑格尔认为,历史著作即使具有诗歌的外在形式,也不能算作真正的诗。
C.吴伟业认为,“诗史”并非真实的历史,“写史”是假,“写心”是真。
D.作者认可钱锦书关于“文学与历史”的观点,但也指出其不足。
3.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诗史”特点的一项是()
A.描写和记录了现实生活B.主要价值在于佐证历史
C.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D.所写的许多历史事件都有据可循
4.请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通观意识”的理解。
5.历代学者对“诗史”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或不足?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l.C2.C
3.B4.①“通观意识”,是指在研究中要看到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通透地思考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要
通古今而观之。
②只有看到“诗史”的“实录”中体现了“通观意识”,才能更加完整地理解“诗史”的内涵。
5.①只重视诗史的史料价值,忽略了诗史在历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
②把诗史之诗视为政教的工具,忽略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丰富性。
③独立地看待诗史的文学审美特性,忽略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
④能将文学与历史加以区分,但没有建立二者相互关联的认识方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受忠君思想的局限,杜甫不可能成为代表大众的‘人民诗人'”错,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从表面
看,‘忠君说‘与'人民诗人说‘针锋相对,其实二者犯了同样的错误:把诗歌视为政教工具,要求文学自
觉‘服务'于政教”,可知原文的意思是“忠君”与“人民诗人”针锋相对,而没有断定“杜甫不可能成
为代表大众的‘人民诗人'”。
故选C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的能力。
C.“‘诗史’并非真实的历史,‘写史'是假,写心,是真”错,依据材料二”吴伟业提出了……的目
的”,可知吴伟业认为“写心”是实现“写史”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写史'是假,写心’是真”。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B.“主要价值在于佐证历史”错误,“诗史”可以佐证历史,但其“主要价值”是文学价值。
故选B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本段中第二句提到了“通观意识”,并解释其内涵:“看到了文学与
历史的关联性,通透地思考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第三句进一步指出“通古今而观之”。
其意义是文章最后一句:“只有看到‘诗史’的‘实录’中体现了‘通观意识',才能更加完整地理解
'诗史’内涵。”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明确筛选信息方向:历代学者对“诗史”的认识存在的“误区或不足”。
在材料一第四段筛选“一些研究者只看到了诗史的史料价值,却忽略了诗史在历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
在材料一后三段筛选“对诗史的误解之二是将诗史之诗视为政教的工具”“肆意歪曲,削足适履",忽略
诗人“天下意识、忧患意识”“以仁者心观照当下社会现实”的创作初心。
在材料二第二段筛选“用文学审美论来观察与评价诗的特性,有忽略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之嫌”
在材料二第三段筛选“将文学与历史加以区别是对的,却没有相应地建立相互关联的认识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园的小红①
王安忆
小红大约有十二岁的年龄,长了一张特别白皙的圆脸。她要比乡里一般的同龄孩子身材高,也发育得
好。要比较乡里同年龄的孩子,她就显得不够世故,脸上有时还会露出不谙人事的表情。比如,她就常常走
近我们宣传队的地方,伸头看我们吃饭,说笑,排练。我们宣传队里的人,不知为什么,都有些讨厌她。当
她探头探脑地出现时,正在说话的就会停下来,皱着眉看她。她也并不躲避,迎脸对住了看,一手把着门框。
她手把门框的样子也有些特别,就像那种娇小的孩子,却又不像,似要有意识得多,不那么天真。可说她不
天真也是不对的,她的神情可说是相当幼稚,一点不像十二岁的年龄。乡里的十二岁孩子,要是日子再艰难
些,可抵得上半个大人了。她睁大了眼睛,一无顾忌地看人,漆黑的眸子一转不转,简直像一个婴儿。
有一次,她正向我们这里跑着——她跑路的样子也有点怪,跑得很欢,雀跃的跑法,只有城里孩子才会
这样夸张地跑路。可她的腿却略弯曲,身子略向后坐,步子略细碎,这就使她的身姿接近一个妇女,再接着
说她跑——跑到半道,忽然停下来,说:哟,忘抹雪花膏了!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雪花膏罐,拧开,挖了一
团,抹在脸上。
看得出来,他们那里的人,都很疼爱她。并不是那种拍着哄着的疼爱,要比那更深一些。他们对小红的
疼爱,似乎没什么表现,但是,却能感觉到他们很护她。别人,比如像我们的人,对她嫌恶的眼色,他们立
即就感到了,这时候,他们又都变得很敏感。于是,就把她叫回去。但他们也不怎么管束她,很由她。就因
为他们那里都宠爱她,所以她也像那些被宠惯的孩子一样,不大有眼色,以为人人都像他们那里一样地对
她。她分辨不出哪是善待她,哪是不怎么善待她。遇到我们这里人嫌恶她的眼光,便也坦然地直视着。
有时候我们巡回到的大队会款待我们,请大家一起吃顿饭。这样,我们就和他们坐在了一个酒场上。按
此地规矩,男女是分桌的。他们那里的两个,烧饭的女人和小红,就和我们这里的女队员合成一桌。她们两
人端端正正地坐在案板的一侧,就像这桌上的亲戚。烧饭的女人,看起来是那种乡里的能干女人,虽然有些
拘谨,可不失沉着,也会说两句饭场酒场上的话。她一方面对我们的人很恭敬,另一方面又叫人觉得她也是
理所当然的主人。小红却变得沉默了,她平时的活泼劲这时都收敛起来,表情紧张地注视着桌上的人。她好
像忽然间觉察到这里的人,并不多么喜欢她。这是出于一种对同性的清醒和敏感,人们往往会对异性比较大
意随便,而小红呢,又很像是那种在异性堆里长大的女孩。她显得食欲不振,对吃这回事没什么兴趣。烧饭
的女人不停地叨菜给她,稀饭碗里堆满了炒鸡蛋和煎豆腐。她则难以下咽地,勉强动几下筷子。一直等到有
人来这桌敬酒,她才振作起来,眼睛也发亮了。她端起酒盅,一仰脖,嘴里发出“吱”的一声,就像一个老
道酒场的成年女人。她端酒盅的手上,小手指头颤颤地翘着,干杯后,将酒盅向外一对,表示滴酒不剩。她
显然引起了前来敬酒的人的极大兴趣,又接着和她干。她则说着周旋的辞令,什么“你干我也干”,或者
“我干你随便"。几点酒下肚,她的肤色越发的妖艳,真是面若桃花,眼睛像星星一样。看来,她是个老酒
场了,又带着小孩子的“人来疯”。烧饭的女人有几次要帮她解围,她却并不要,很爽快地喝着。他们那桌
上的男人都回头看她,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怕她喝高了,又怕扫她兴。等敬酒起哄的人终于走了,他们才松
了口气地别转头去,小红呢,安慰他们似的,说了声:没事!她坐下来,烧饭的女人劝她吃些菜馍和稀饭,
她并不听,而是左右转着身子,东张西望着。因没有人向她敬酒,神情有些落寞。渐渐的,小红才安静了下
来。酒场的风波,总是来得快,也走得快。转眼间,平地风雪起,又一转眼,干戈化玉帛。
就在他们纠缠的时候,小红歪在了烧饭女人的怀里,她修着眼②,半睡半醒,听大人说话。经过这一番
好好坏坏的折腾,气氛倒松弛了许多,我们的女队员问烧饭的女人,小红家里有些什么人?女人像抱婴儿似
的抱着小红,笑着说,家里有一个母亲。女队员又问,父亲呢?还问,她家是不是街上下放的居民?女人一
概不回答,只微笑着。于是,我们也不好再问了。
第二天,大家都起晚了,起来时,太阳有一竿子高了,将人影拉斜了在地上。小红挽着烧饭女人的胳膊,
一歪一歪地叉着脚走。她很会叉泥路,脚落地很轻,起脚也就轻。腰跟着扭一扭,肩上背的一只荷叶边的花
书包便一摆一摆。从会叉泥路来看,小红像是个乡里孩子,可她叉泥的样子,还有挽人胳膊的样子,又不太
像了。
(有删改)
【注】①花园:村名。②锡着眼: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E项的一项是()
A.花园村的人不怎么管束小红,还经常护着她,与“我们”对待小红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花
园村人的友善与宽和。
B.“他们”住在同一个村庄,了解小红的身世,看着她成长,而“我们”对小红所知甚少,这种陌生感造
成了“我们”与小红之间的距离。
C.小红“歪在了烧饭女人的怀里”,女人“像抱婴儿似的抱着小红”,画面温馨美好,侧面表现了花园
村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D.“我们”未曾了解小红的全部日常,但烧饭女人的只言片语,还是温暖了“我们”的心灵,人性之美和
人情之美瞬间显现。
(2)对文中描写小红走路两处文字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卿的一项是()
A.小红跑路的样子“有点怪”,像城里孩子般的欢快雀跃,她的身姿又接近一个妇女。
B.“跑到半道,忽然停下来”的原因,竟然是为了涂抹雪花膏,表现她爱美的习惯。
C.走泥路的时候,挽着人的胳膊,既是对大人的依赖,也体现出她对烧饭女人的感情。
D.这两段文字都借助“他们”的视角,聚焦一个女孩子的走路姿势,画面自然有趣味。
(3)为什么说小红是“花园的小红”?请结合文中相关文字简要分析。
(4)“反概念化”创作是将人物塑造成感性的、非概念化个体。本文运用这种文学手法,塑造了独特而
鲜活的小红形象。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C(2)D
(3)①小红生活在花园村,和村里人一样淳朴。
②花园村的“他们”对小红特别关爱,疼爱有加。
③小红依赖着花园村的“他们”生存,在温情的环境中成长。
(4)①小红是个个性独特的普通人,她既不像城里人又不像乡下人,既不像大人也不像小孩,没有概念化
的特征。
②小红是个鲜活的平凡人,既不完美无缺也不让人嫌恶,既不高大也不卑微,没有刻板的脸谱化标签。
③小红是具体可感的平常人,既不世故也不做作,举止率真自然。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侧面表现”错。这里是对小红行为的直接描写,是正面表现。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D.“都借助‘他们’的视角”错。“有一次,她正向我们这里跑着一一她跑路的样子也有点怪”是“我
们”所见的内容,应是“我们”的视角。
故选D。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文本意蕴的能力。
①“花园的小红”中“花园”修饰“小红”,根据原文“她要比乡里一般的同龄孩子身材高,也发育得
好”和注释“花园:村名”可知,这是交代了小红生活的环境是花园村。而小红“要比较乡里同年龄的孩
子,她就显得不够世故,脸上有时还会露出不谙人事的表情”“她睁大了眼睛,一无顾忌地看人,漆黑的
眸子一转不转,简直像一个婴儿”,则说明她和村里人一样淳朴。
②根据原文“他们那里的人,都很疼爱她”“他们很护她”“烧饭的女人不停地叨菜给她”可知,花园村
的“他们”对小红特别关爱,使得小红并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个体,而是能在花园村这片土地上幸福长大,
这使得文章充满了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
③从“就因为他们那里都宠爱她,所以她也像那些被宠惯的孩子一样,不大有眼色,以为人人都像他们那
里一样地对她”“小红歪在了烧饭女人的怀里”“小红挽着烧饭女人的胳膊,一歪一歪地叉着脚走”可以
看出,小红在生活和情感上,都依赖着花园村的“他们”生存,在温情的环境中成长。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从小红”她手把门框的样子也有些特别,就像那种娇小的孩子,却又不像,似要有意识得多,不那么天
真。可说她不天真也是不对的,她的神情可说是相当幼稚,一点不像十二岁的年龄"''从会叉泥路来看,
小红像是个乡里孩子,可她叉泥的样子,还有挽人胳膊的样子,又不太像了”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小红
既不像大人也不像小孩,不完全符合大人或小孩的概念特征。可见,小红是个个性独特的普通人。
②从“要比较乡里同年龄的孩子,她就显得不够世故,脸上有时还会露出不谙人事的表情”“我们宣传队
里的人,不知为什么,都有些讨厌她”“她端起酒盅,一仰脖,嘴里发出‘吱’的一声,就像一个老道酒
场的成年女人”可以看出,她既不完美无缺,有时候会让人讨厌,但有时候却也能让人看到孩童的可爱,
产生怜惜之心,她没有刻板的脸谱化标签。可见,小红是个鲜活的平凡人。
③从“当她探头探脑地出现时,正在说话的就会停下来,皱着眉看她。她也并不躲避,迎脸对住了看,一
手把着门框”“她睁大了眼睛,一无顾忌地看人,漆黑的眸子一转不转,简直像一个婴儿”“跑到半道,
忽然停下来,说:哟,忘抹雪花膏了!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雪花膏罐,拧开,挖了一团,抹在脸上”等小
红的行为表现来看,她是具体可感的平常人,既不世故也不做作,举止率真自然。可见,小红是具个体可
感的平常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①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
行诚孝而用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
求生,终为不救,秤取窘辱,令人愤懑。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唯吴郡太
守张峰,建义不捷,为贼所害,辞色不挠;及鄱阳王世子谢夫人,登屋诟怒,见射而毙。夫人,谢遵女也。
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婢妾引决若此之易?悲夫!
(节选自《颜氏家训•养生》)
材料二: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静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
式目:“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目:“臣生与人亡争,邑
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何故见冤?”使者目:“苟,子何欲?”式日:“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
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日:“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隆仓府室贫.民大徒,皆仰给县官,不«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
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目:“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日:“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
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目:“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
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谗慝(te):为奸作恶。
7.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岁A余B会C浑邪D等降E仓府F空G贫民H大徙
8.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被,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的“见”意思相同。
B.徒,白白地,与《师说》“郑子之徒”的“徒”意思相同。
C.输,交出,献纳。与《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中的“输”意思不同。
D.无以,没有用来……的,与《劝学》中“无以至千里”中的“无以”意思相同。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应当爱惜生命,但为了忠孝仁义、全家济国,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B.乱世中,许多名臣贤士苟且求生却遭受侮辱,而吴郡太守张竦和世子夫人皆为义而死,保持了气节。
C.卜式上书为国效力但不求回报,这不合“人情”,但皇帝还是当即封赏了他,并让他抵抗匈奴。
D.卜式后来拿出了20万钱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皇帝从名单中认出了卜式的名字。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谢遵女也。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
(2)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
11.卜式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7.BEG8.B
9.C10.(1)谢夫人,是谢遵的女儿。为什么那些贤明智能之士坚守操行如此困难?
(2)卜式做了郎官后,穿着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
11.①朴实忠厚,与人无争,有仁德之心。
②忠心爱国(爱国爱民),大公无私(重义轻财),不贪图高官厚禄,有治民才能。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
“岁余”为时间状语,单独成句,表示强调,在B处断开。
“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是三个主谓句,在中间的E处和F处断开。
故选BEG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句意:做忠孝之事而被害。/诚信而被怀疑。
B.错误。白白地,同类的人。句意:还白白遭受窘迫和侮辱。/郑子这些人。
C.正确。交出,献纳;运送。句意: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便都
运送到阿房宫中。
D.正确。句意:朝廷没有完全供给的办法。/就没有用来达到千里之远的办法。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皇帝还是当即封赏了他,并让他抵抗匈奴”错。材料二说“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意思是
“皇上没有接受卜式捐赠家财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没有“让他抵抗匈奴”。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也”,判断句;“何”,为什么;“贤智”,贤明智能之士。
(2)“既”,已经,……之后;“布衣草履”,动词,穿着布衣草鞋;“岁”,年。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上以式朴忠”可知,卜式朴实忠厚。
由“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
民”可知,卜式为帮助国家抵抗匈奴,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他还资助朝廷迁徙贫民,可以概括
为:卜式爱国、轻财。
由“不习仕宦,不愿也”“式不愿为郎”可知,卜式不贪图高官厚禄。
由“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权变动之后的担保的合同(2篇)
- 酸乳加工课件教学课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说课稿
- 天平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秘书实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基础工业工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公益传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简易仓储租赁合同(2篇)
-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 KTV对讲机的使用及规范用语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表内除法 分一分- PPT
- GB/T 28879-2022电工仪器仪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 GA 1800.1-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1部分:电网企业
- 企业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课件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课件
- 中医药膳学全套课件
- 颈脊髓损伤-汇总课件
- 齿轮故障诊断完美课课件
- 2023年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