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_第1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_第2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_第3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_第4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6分)朗读经典语段,体会思想感情。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松;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娱蚣;还有斑螫,倘若用

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

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

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

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根要好得远。

(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朗读时,同学们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拿不准。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窜(cuOn)脊(ji)B.窜(cuan)脊(ji)

C.窜(cuAn)脊(ji)D.窜(cuAn)脊(ji)

(2)为了读出鲁迅对百草园的情感,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请你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内容。(4分)

同学甲:朗读这一段景物描写时,我能感受到在少年鲁迅的心中,百草园是个趣味无穷的乐园。

同学乙:是的。开头两句,鲁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整体写百草园的生机勃

勃,同时,“①”的乐趣是强调的重点。

同学甲:我也有同感!尤其是写何首乌的这一句,我也和少年鲁迅一样,特别想找到“像人形”“可以成仙”

的何首乌。所以我在朗读时,除了要表现出少年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外,还应读出他的②。

2.(13分)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说不尽的传统佳节”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班委会决定邀请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请你帮助修改邀请函。(6分)

邀请函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我班定于2024年1月18日下午3点至5点,在学校礼堂举行“说不尽的传统佳节”主题活动,

特邀请您出席闯关环节的评委。届时请您务必到来,不胜感谢!

2024年1月15日

七年级(1)班班委会

①邀请函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应改为=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O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o

(2)活动有以下两次闯关,请你帮助完成。

①请填写相应的节日名。(3分)

元日,王安石高诵“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百姓辞旧迎新的盛景;节,杜

牧低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抒发缅怀先人的愁绪;节,苏轼长歌“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表达心中美好的祝愿;节,王维吟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寄寓

不得与兄弟团圆的惆怅。

②请将传统节日与习俗正确搭配(选项填字母)。(4分)

节日春节上元节端午节七夕节

习俗—————

习俗:

A.贴春联B.穿针乞巧C.吃粽子D.赏花灯

3.(7分)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2),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不知何处吹芦管,o(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天净沙•秋思》一词中抒发羁旅天涯之人内心凄苦愁楚之情的句子

是,

(5)“杨花落尽子规啼,。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阅读(共44分)

(一)现代文阅读

(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美的外婆

依雁

①乡下也有雅致的生活,许多年后,我回忆寄居在外婆身边的童年生活时,对这一点印象颇深。

②外婆说,院子里一定要有花,要有草。当外婆的院子里真的红红绿绿、香香甜甜时,清贫的生活仿

佛一下子变得闪亮起来。而当蝴蝶、蜜蜂飞来,我就觉得乡下的生活能把一个小孩子的孤独寂寞酿成蜜。

③外婆的院子里有菊花、水仙、芍药……都是一些容易成活的花,外婆甚至还在院中挖出了一个小小

的水池,在里面种上藕,夏天便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可供观赏。

④外婆院子里的凤仙花开得特别繁茂,爱美的姑娘们过来采花瓣染指甲,把整个村子里姑娘的指甲都

染红了,汲水、洗衣、淘米时,片片红指甲灿若云霞,让人不由得看呆了。我的指甲也染成红的了,玩泥

巴时,红指甲配黄泥,外婆看着我笑,我有点害羞,将手指深深地埋入柔软的黄泥中。

⑤爱花的人穿衣服也不马虎,我没有新衣,外婆就把旧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有棱有角放在衣橱里,

拿木瓜来熏染,让衣服染上一丝淡淡的香味。这样一熏,穿起来更俊更美了。清贫的生活里很难在衣服上

锦上添花,外婆就在衣服的破处绣上一朵花,或者把补丁变成一朵花。今天回忆起来,外婆还真有点诗人

气质呢。

⑥小时候,舅舅们吃饭时总会将米粒撒到桌子上,更出格的是他们常常用筷子故意敲击碗沿发出刺耳

的声响。外公骂了又骂,他们还是不改。外婆察觉出其中的一些秘密,悄悄收去所有的粗瓷餐具,换作细

瓷的,细瓷餐具白得像雪,外面还印着逼真的娇嫩花朵,画很美,像三月里的桃花。第一次用这些餐具吃

饭时,外婆郑重其事地说,买这些碗和盘子整整花去了外公半个月的工资。她还问我们这些碗和盘子你们

觉得好看不好看?我们说好看,真的好看啊!外婆说,那就高高兴兴地多吃一碗吧。奇迹出现了,此后舅

舅们再也不将米粒随意地撒到碗外面,也没有用筷子敲击餐具了,他们甚至还学着清洗碗筷,将碗上的花

朵洗得水灵灵的,一尘不染。

⑦后来,我无意间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即使是一个青花瓷碗,也要做得花团锦簇,似乎米

饭是盛在花朵中,令人内心怀着感激,不敢浪费……”我不由得想起了外婆,在众多的餐具中挑选出那样

的碗和盘碟,她的那颗慧心是多么细致、多么美啊!

⑧因为爱美爱生活,外婆就连放在暗处的大床也要工匠在上边雕出一些花样图案……这就是我的外婆。

⑨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在赞美自己神往的古城时这样写道:“城市是一座整体的艺术品,不是展览馆

中的孤悬在墙壁上的欣赏对象,而就是你日日使用的碗碟、柜子、拉手等一切家什,从童年到晚年,人一

生都被雅致的氛围熏陶着,寓教于乐,寓教于人生。“其实我的人生也是这样的,从童年生活开始就接受

着外婆美的教育,尽管那不是刻意的,但对我一生的审美取向,却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

4.(2分)“乡下也有雅致的生活”中的“雅致”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补充完整。居住的小院充满生趣;

①;衣服干净整齐熏染香味,补丁处绣上花;②;暗处的大床也雕出花样。

5.(4分)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当外婆的院子里真的红红绿绿、香香甜甜时,清贫的生活仿佛一下子变得闪亮起来。(从加点词的角

度)

(2)汲水、洗衣、淘米时,片片红指甲灿若云霞。(从修辞的角度)

6.(3分)文中第⑤段为什么说外婆“还真有点诗人气质”?

7.(2分)第⑥段写了哪两处对比?

8.(3分)文章最后一段画横线句子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冬韵

惟岗

①十二月,冬天彻底拉开它的大幕,正襟危坐。那些严寒中的生灵都已准备妥当,开始接受它冰冷的

训令了。

②清晨,太阳升起时格外庄严,殷红布满整个东方的山脊,在冬日短暂的白昼中,这是最神圣的时刻,

天空在十二月犹如一个安静的处子,它收起了电闪雷鸣,不再对土地叫嚣,天地一时达成和解,再也不用

对那些肆意招摇的植物颐指气使。暴躁的猪推在艰难地吃完河边的最后一批根茎之后,沮丧地离开了,冬

天把几乎所有的宴席全部解散。现在,是天和地畅谈的庄严时刻,那高悬的蓝空,以从未有过的平和之态

俯瞰大地,阳光以更精纯的色质倾向原野,草木、鸟雀不再接受它的温度,我的心仿佛也被带入到那浩渺

的天空中聆听晨曦的谆谆教导。

③寒流在十二月接踵而至,整个高原犹如矮下去一样。风开始肆虐,朝高地猛吹,登上任何一个制高

点,远处沉闷的“喇喇”声一阵接一阵从光秃的树枝间袭来,又向远处掠去。

④冬天的风是矫健的。行走在这儿,身体任何裸露的部分都会被无情地告知,让人瑟瑟发抖,仿佛必

须蜷缩在思想的深处才可获得温暖。不论什么树木,在这个时节,几乎都成了一色,不走近观察,无法辨

别。这不是一个发表自我的日子,是寒风执掌大自然政令的时期,那激起自我意识的暖流还远在后头。但

寒风对树木来年哪一枝焕发生机都了如指掌,树上的枯枝碎屑不时被清理而掉落下来,厚厚的堆积成一层,

它要为春天的新芽疏通路障。无论沟壑,还是渠湾,都会被透明的阳光从早到晚——光顾,不会有哪一块

被忽略。凛冽的风和明亮的阳光是构成冬日的主要内容,前者像严厉的父亲,鞭策、激励我们接受考验、

鄙歪弃邪,后者则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自始至终用温情滋养着我们。

⑤在十二月,大自然会毫不吝啬地把阳光抛洒下来,从南到北,都盛满了澄明的光瀑。先前被烟霾尘

封的寰宇,现在,开始热烈地欢迎新世界的到来。清晰、透亮的自然界都在为步入下个纪元而容光焕发。

目及这辽远的高原地质,一座座雄浑的山峰延绵无际,清晰可辨,就连山崖上的光影都折射出分明的性格,

这些山体的巨大棱角要尽情欣赏它自己不屈的气魄了,现在是它们展示其骨骼和力量的时刻。

⑥只要站得够高,就可以望得更远,胸怀也一下子无比豁达起来,浑身暖烘烘,阳光中仿佛蕴含着警

醒的颗粒。站在这阳光浸满的世界,无形中充满了强烈的伟人情怀,再不必耽于世俗的纷扰和纠葛了,此

刻,我和大地都披上了这荣耀的光辉。

⑦十二月是自然在一年中驶向终点的最后一班列车,它放缓了速度,不会有任何事物被丢下,所有细

节都会被以最精简的方式保留,如同远游者浪迹他乡的行囊。置身于十二月的荒野,那些儿女情长被冬日

的筛网一并抖落,一种更直接、更永恒的思想浸透着我的骨骼。

(选自《人民日报》)

9.(3分)文中描写风的文字特别多,阅读全文,用简洁的句子概括冬天风的三个特点。

10.(3分)文章开头说“那些严寒中的生灵都已准备妥当,开始接受它冰冷的训令了”,请从文中找出并简要

概括:哪些生灵是怎样接受“冰冷的训令”的?

11.(3分)结合语境,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天空在十二月犹如一个安静的处子,它收起了电闪雷鸣,不再对土地叫嚣,天地一时达成和解,再也不用

对那些肆意招摇的植物颐指气使。

12.(4分)“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有人说“阳光”是本文的文眼,

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乙】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丙】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丁】

王充市肆①博览

王充②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③,受业④太学⑤,师事班彪⑥。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

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⑧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⑨。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①市肆:市,集市。球,店铺。②王充:字仲任,东汉著名学者。③京师:首都。④受业:跟随老师学

习。⑤大学:东汉时的最高学府。⑥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⑦博览:广泛地阅览。⑧辄:就。⑨屏居教授:隐居从事教学。

13.(2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谋而不忠乎忠:

14.(2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2分)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16.(2分)做到乙文中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对我们有怎样的好处?

17.(2分)从丁文王充读书的事迹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诗歌鉴赏

(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