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昌都地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否定否认不可置否否极泰来B.间隔间或挑拨离间间不容发C.字帖请帖俯首帖耳妥妥帖帖D.刻薄单薄厚积薄发厚此薄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辨析多音字的能力。A.fǒu/fǒu/fǒu/pǐ;B.jiàn/jiàn/jiàn/jiān;C.tiè/tiě/tiē/tiē;D.bó/bó/bó/bó故选D。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峥嵘樊茏充耳不闻挥斥方遒B.沉吟松弛因地制宜无济于事C.围剿伤疤英雄倍出自食其力D.默契坎坷举足亲重兴高采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樊茏”的“茏”应写作“笼”;C.“英雄倍出”的“倍”应写作“辈”;D.“举足亲重”的“亲”应写作“轻”。故选B。3.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组是()A.被迫——自愿巴结——谄媚便利——方便慷慨——吝啬B.陈旧——崭新逼真——失真迟钝——敏捷持久——短暂C.稠密——稀疏大度——小气动荡——安定分裂——团结D.封闭——开放高潮——低谷张扬——隐瞒果断——犹豫【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词语含义的能力。A.“巴结——谄媚”“便利——方便”不是反义词。“巴结”,奉承谄媚,趋炎附势。“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巴结——谄媚”互为近义词。“便利”,指敏捷、顺适;便宜且美好的。“方便”,便利的、省事的。“便利——方便”互为近义词。故选A。4.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丰富的资料丰满的身材丰硕的成果B.精神抖擞心胸开阔舆论鼎沸C.开展活动开发资源开辟天地D.严密地防守严厉地思考严谨地批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短语搭配的能力。D.“严厉”的意思是“严肃而厉害”,一般指做错事情后给予的厉害的、高层度的惩罚,不姑息。“严厉”应该与“批评”搭配,“严肃”是“认真”的意思,应该与“思考”搭配。“严谨”的意思是“严肃谨慎”,不能与“批评”搭配,一般指“治学”严谨。故选D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全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A.岳飞的刚正不阿与秦桧的阿谀奉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当地人民发扬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建起了一座海上新城。C.大家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也在处心积虑地牟取利益。D.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目空一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成语感情色彩的能力。A.“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徇私迎合。褒义词;“阿谀奉承”: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贬义词;B.“精卫填海”: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积极设法报复。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褒义词;“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褒义词;C.“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很有声望。褒义词;“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词;D.“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中性词;“目空一切”:形容极端骄傲自大。贬义词。故选B。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著名作家、外国文学翻译家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B.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界限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C.赖特发现•哈德逊湾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深,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D.去年,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意向。【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陨落”,指有才能的人去世。用在此处指大家杨绛先生的去世,使用正确。B.“界限”,事物之间的分界,限度。此句想表达课堂教学对话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分界的限制,故使用正确。C.“艰深”,高深而难以理解,多指道理、文辞等抽象的事物,此处指北极熊冬季具体生活艰难,故使用“艰深”错误,应改为“艰难”。D.“意向”,心之所向;意图。此处想表达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意图,使用正确。故选C。7.下列句子,加点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完成。B.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被压垮过。C.诸葛亮不但精通兵法,而且熟知天文地理。D.只有你爱上阅读,天堂就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A.“如果……就”表假设关系,“没有这样的文艺”是假设,“任务不能完成”“不能有力地迅速完成”是假设的结果,使用正确。B.“虽然……但”表转折关系,“经历过很多磨难”与“从来没被压垮过”语意转折,使用正确。C.“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精通兵法”与“熟知天文地理”语意加深,是递进关系,使用正确。D.“只有……就”搭配不当,此处应换成“只要……就”。故选D。8.将“读书更是一次驰骋。”插入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①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读书是一次耕耘。②你悉心浇水、耐心施肥,把思想的小幼苗培育成一块块智慧的小菜畦。③这时,你收获着、喜悦着。④读书人的思想跟随书籍穿越古今中外,驰骋历史疆场,寻求着“人生的真谛”。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从第①句“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读书是一次耕耘”可知,“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是对前一句“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的解释,排除A;从第②句“你悉心浇水、耐心施肥,把思想的小幼苗培育成一块块智慧的小菜畦”可知,“你悉心浇水、耐心施肥……”是对第①句“读书是一次耕耘”的解释,排除B;从第③句“这时,你收获着、喜悦着”可知,③句是对②句“把思想的小幼苗培育成一块块智慧的小菜畦”的承接,排除C。结合前文“读书是一次耕耘”和第④句“读书人的思想跟随书籍穿越古今中外,驰骋历史疆场……”可知,“读书更是一次驰骋”,应该放在第④句处,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故选D。9.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的基本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我爸去哪儿了?”(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他爸去哪儿了。)B.我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无时无刻不在幻想。(我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我每时每刻都在幻想。)C.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难道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D.你真是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优雅的人。(你真是一个优雅的人,有知识,有修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C.“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这是陈述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述了香港如同一颗明珠一样美丽夺目;而后句“难道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这是一个反问句,暗含结果,表达的意思是美丽的香港不像明珠一样美丽夺目。两句意思恰好相反。故选C。10.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B.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C.国家主席和夫人访问俄罗斯、非洲四国并出席金砖国家峰会,为的就是增进了解,加深信任,推动合作,传播友谊。D.我国大约有80%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数量”“提高”搭配不当,“数量”应该用“增加”。B.语序不当,语句前后共用一个主语“中草药”,主语应该放在句首,“不仅”与“中草药”互换位置。D.成分赘余,“大约”“左右”语义重复,去掉其一。故选C。1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的一项是()A.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B.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C.谎报军情,要打败仗;谎报农情,会减产失收;谎报商情,要在竞争中被淘汰。D.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比喻,把“柿子”比喻成“红灯笼”。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仿佛”表推测,不是比喻词。C.排比,三个句子的句式都是“谎报……,要(会)……”。D.设问,先提出问题“为谁而建?”,然后回答“为了各国人民”。故选B。1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你好,李焕英》到底有多火。B.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C.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D.成才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顿号使用错误。大并列和小并列混淆了,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排列应同等一致,洛杉矶、东京、巴黎、伦敦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故选C。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行路难》《早发白帝城》《梦游天姥吟留别》等。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风”“雅”“颂”三类。D.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主要作品有《论持久战》《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C.“表现手法”错,《诗经》从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合称“六义”。故选C。二、名句默写(共9分)14.默写。(1)请依次补充完整下列名句。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②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③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④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⑤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琵琶行并序》)(2)请根据给出的情景,补充完整下列句子。①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万类霜天竞自由②.羁鸟恋旧林③.古来万事东流水④.无边落木萧萧下⑤.相逢何必曾相识⑥.明明如月⑦.何时可掇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⑨.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竞”“羁”“萧”“掇”“摧”。三、阅读:(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请根据对《沁园春·长沙》《归园田居·其一》等诗词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谁主(主宰)沉浮何时可掇(摘取)B.山不厌(讨厌)高采采(茂盛的样子)芣苢C.鸡鸣桑树颠(顶端)枉用相存(存在)D.峥嵘(不平凡)岁月向天横(纵横)【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山不厌高”是说“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度”。“厌”:通“餍”,满足。C.“枉用相存”是说“屈驾前来探望我”。“存”:问候,探望。D.“向天横”是说“遮蔽天空”。“横”:遮蔽。故选A。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守拙归园田天下归心B.对酒当歌木兰当户织C.性本爱丘山性相近,习相远D.山不厌高学而不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A项,返回,回来/归属,归附。B项,面对。C项,本性。D项,满足。故选A。17.下列各项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虎鼓瑟兮鸾回车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开荒南野际 D.云青青兮欲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虎鼓瑟兮鸾回车”翻译为: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鼓”,弹奏,名词活用为动词。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翻译为: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喜鹊向南飞去。“南”,向南,名词活用为状语。C.“开荒南野际”翻译为: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南”,南边的,无活用。D.“云青青兮欲雨”翻译为: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雨”,下雨,名词活用为动词。故选C。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18.下列文言文断句正确的是()A.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B.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C.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D.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19.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益:好处 B.损:损伤 C.狎:开玩笑 D.倒:倒闭【答案】18.C19.D【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我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我食梨则嚼而不咽”“我食枣则吞而不嚼”句式对称,各自成句,排除ABD。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倒:倒下,引申为前俯后仰。句意:都笑得前俯后仰。故选D。参考译文: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有一个愚笨的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我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我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于是(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消失的故乡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日熟悉并且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⑤那里婉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隐隐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浓郁的花香甚至弥漫于林间。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让我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20.为本文划分结构,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1.第②段中,“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的原因是什么?()A.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B.因为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C.因为那里出现了很多新鲜的事物。D.因为我家后面的梅林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22.第②段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23.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24.下列不属于“已经消失的东西”的一项是()A.老家屋后的梅林 B.树下静卧的水牛C.充满欧陆风情的教堂 D.水泥地封糊的地面25.作者从多角度描写消失景物,下列不属于描写角度的项是()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嗅觉26.下列对“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留住了历史的源、民族的魂,文化的根。B.面对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我们要充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C.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产生冲突时,只考虑发展。D.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毁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留下永久的遗憾。27.下列不属于作者对“消失的故乡”的感情的一项是()A.失望 B.哀伤 C.痛惜 D.忏悔28.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 B.散文 C.记叙文 D.议论文【答案】20.C21.B22.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第一段我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开启下文对故乡消失的风物的叙述。23.基督教文化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的文化。24.D25.B26.C27.D28.B【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结构的能力。①②段是文章开头部分,总写我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我昔日熟悉并且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③至⑦段是文章的中间部分,分别叙述故乡消失的风物,如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井边开着小花的茂密的龙眼树,树下静卧的水牛;长满水草的河渠,碧绿的稻田;充满欧陆风情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轮渡起航的汽笛声等。⑧⑨⑩是文章的结尾部分,“迷了路”是虚写,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了童年的梦幻和特有的文化了所以文章结构划分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语句、筛选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日熟悉并且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可知原因是“我昔日熟悉并且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由“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可知第二段“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承接第一段的“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由后文③至⑦段接着又写“它”具体的变化,分别叙述故乡消失的风物,如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井边开着小花的茂密的龙眼树,树下静卧的水牛;长满水草的河渠,碧绿的稻田;充满欧陆风情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轮渡起航的汽笛声等可知第二段“而是,我昔日熟悉并且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具有开启下文的作用。所以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语句、筛选信息的能力。由“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可知原因是:基督教文化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的文化。【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D.由原文“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可知这是新的变化,不是“已经消失的东西”。其它三项在③至⑦段叙述故乡消失的风物中都能找到。故选D。【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手法的能力。由“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可知有视觉和听觉,排除AC。由“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隐隐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浓郁的花香甚至弥漫于林间”可知是嗅觉,排除D。故选B。【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主旨的能力。C.“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产生冲突时,只考虑发展”说法与文本不符合。由“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可知作者是不赞成只考虑发展,而不保护文化的。故选C。【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由“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可知作者的感情是失望和遗憾的,排除A。由“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可知作者的感情是痛惜,排除C。由“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可知作者的感情是哀伤的,排除B。故选D。【2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体的能力。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议论文以议论说理的方式来阐明观点或批驳谬论的常用文体。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本文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以及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内容丰富而集中,借“消失的故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消失的怅惘和哀伤,对童年的怀念,对充满欧陆风情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对特有的有异于内地文化形态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们用刻板的、千篇一律的方式改变故乡特有的文化形态的痛惜。本文形散而神不散,属于散文。故选B。四、写作:60分29.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要求: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综合材料内容及内涵,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脚踏实地,让梦想起航每个人都会有绚丽的梦想,但是只有一些人能让它变成幸福的现实,让梦想开花结果;而另一些人只是停留在“想”的层面上,就如材料中的小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莫让梦想成为空想,变得遥不可及。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梦想,只有脚踏实地地去践行,让梦想起航,寻梦,撑一支长篙,才会让梦想花开璀璨。脚踏实地,是通往梦想的路径。实现梦想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方能辟出蹊径来。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是个地地道道的黑人,出生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她有个梦想,要进白宫工作。她没有停留在空想的层面上,而是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经过多年的打拼,她终于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