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新津中学高2021级(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全科)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流沙河无疑是比较注重幽默风格的一位。尤其是他的中后期诗歌具有明显的幽默风格,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对于中国诗歌而言,幽默是相对而言比较匮乏的,正如1988年《诗刊》卷首语所言“过去我们的抒情诗,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生活的,都少用那种幽默的调子写出,讽刺也过于直露,剑拔弩张,少有喜剧色彩。”在流沙河前期的诗歌中,并没有表现出幽默来。年轻的诗人以理想主义的心态,用天真无邪的眼睛好奇地打量周围的世界,一切让他感觉兴奋、激动,这种创作心理是不大可能产生幽默的风格的。幽默讽刺艺术风格的生成,必须要有从容不迫的达观态度、超脱心态。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是缺乏幽默意识的。“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的所谓“谑而不虐”的儒家文化让人变得拘谨、恭顺。只有在那些绝圣弃智、看穿一切如老庄之徒的超脱派身上,才可能出现幽默讽刺的人生态度。而流沙河的思想与创作受老庄哲学影响很深,他在庄子哲学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庄子现代版》就是其研究庄子结出的丰硕果实。庄子的超脱、旷达、幽默给流沙河的影响很深。另外,我们知道,巴蜀是中国道教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同时它又是一个远离儒家正统文化权威的“西僻之乡”,这样相对减轻了儒家文化的理性压力,推动着巴蜀人的精神需要向着寻找生活意趣而置礼教规范于不顾的方向发展,典型的表现形态便是广泛存在于四川民间的“摆龙门阵”习俗。流沙河在老家劳动的二十二年间,与工匠们同呼吸共命运,朝夕相处,那些四川粗放汉子们在灾难岁月里的嬉笑怒骂、戏谑嘲弄,以玩笑讽喻聊以自乐或解闷的生活习性,给予了诗人深刻的影响。缘于现实生活的幽默情怀和幽默气质,使得流沙河的诗歌开始充满诙谐、机智、风趣。这是艺术成熟的一种表现。朱光潜在《诗论》中认为,任何成熟的诗歌范型,都有极为娴熟的谐和隐的成分。在经历了苦难的人生,具有了丰富的阅历之后,流沙河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俯瞰社会人生,对生活作出深刻的理解与纯熟的驾驭,以旷达超脱的心态来面对纷繁复杂,其中不乏丑恶的社会生活现象,对其作出深刻的剖析,以笑来迎击生活的沉重。比如《故园九咏•焚书》以一笑一哭的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中的诙谐色彩,让人忍俊不禁,也让我们真实地体味到这貌似幽默的情绪里包含的酸辛和苦涩,看到诗人对悲剧制造者的嘲弄和反讽。在诗歌创作中,流沙河常用意义不同、色彩不同的词进行非逻辑性组接,造成一种有悖常情常理的形象,形成一种画面的变形形态,其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拟人化倾向,如《家鼠》用轻松奇巧的俏皮话,如《文学讲习所旧址》中一句“疯子来了”既有奇巧逗人的幽默感,又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深切追恋;有时也用奇特的比喻来造成一种幽默的效果,如《读地球仪》中的诸多比喻,都是奇特而极度夸张的,因而也获得了良好的幽默效果,流沙河诗歌中的幽默往往让人在发出苦涩的笑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鞭挞和醒世的作用。(摘自孙立志《流沙河诗歌艺术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流沙河是一位注重幽默风格的诗人,他的中后期诗歌比前期的诗歌更有幽默感。B.中国诗歌缺少幽默,与传统文化中缺乏幽默的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有一定关系。C.庄子的超脱、旷达、幽默给流沙河很深的影响,使其诗歌具有诙谐幽默的风格。D.流沙河的诗歌在鞭挞和醒世的同时,往往发出苦涩的笑,以笑迎击生活的沉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述的重点是流沙河诗歌的幽默风格,在论述“谐"的同时也论述到“隐”。B.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用对比论证方法证明流沙河诗歌幽默风格是很难能可贵的。C.文章第二段重点论述幽默艺术风格的生成,必须有从容不迫的达观态度和超脱心态。D.文章第三段重点论述流沙河诗歌营造幽默的方法,并指出其幽默折射着现实人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达观超脱的心态才可能产生幽默意识,“谑而不虐”的文化孕育不出幽默艺术。B.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思想性格、生活阅历和现实环境有关。C.苦难的人生与丰富的阅历,能让作家站在更高的层次观看社会,深刻理解生活。D.非逻辑性组接是营造幽默效果的一种方法,能借助有悖常情的形象造成幽默感。【答案】1.B2.C3.A【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A项,“他的中后期诗歌比前期的诗歌更有幽默感”分析错误,原文“在流沙河前期的诗歌中,并没有表现出幽默来”。C项,“庄子的超脱、旷达、幽默给流沙河很深的影响,使其诗歌具有诙谐幽默的风格”分析不全面,流沙河诗歌幽默风格的形成原因不只一个,还有受巴蜀人的精神方向的影响。流沙河的诗歌充满诙谐、机智、风趣,也缘于现实生活的幽默情怀和幽默气质。D项,“流沙河的诗歌在鞭挞和醒世的同时,往往发出苦涩的笑”逻辑错位,依据原文应该是“流沙河诗歌中的幽默往往让人在发出苦涩的笑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鞭挞和醒世的作用”。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第二段重点论述幽默艺术风格的生成,必须有……心态”分析错误,第二段重点论述流沙河诗歌幽默艺术效果产生的原因。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谑而不虐’的文化孕育不出幽默艺术”说法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的所谓‘谑而不虐’的儒家文化让人变得拘谨、恭顺”,并没有绝对化。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实用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有改动)相关链接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谢冕《云游》)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梁实秋的高度评价。D.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6.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D5.A6.①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求学于名校,受教于名师,结交名流贤达,是徐志摩学有所成的重要原因。②具有远大的抱负。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的宏愿,是徐志摩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投身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③海纳百川的学术素养。法律、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训练,再加上努力好学,勤奋热情,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④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创办新月社,出任《新月》杂志的主编,使五四精神得以赓续,也使新月社产生了广泛影响。【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错,文章倒数第三段说的是“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原文不是就“创作实绩”而言的,而且原文只是说赓续五四精神和影响方面,新月社做的好,也并没有说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最重要的转折”错,文章第二段只是说“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并没有说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选项依据不足。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从文本内容看,徐志摩取得成功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客观方面包括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以及他人的影响;主观方面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抱负,付出努力等。根据“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可知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就读于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并且有像梁启超一样的名师指导他,这些优越的教育条件为他学有所成奠定了很好的客观条件。根据“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可知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想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这些宏达的愿意和抱负是他学习的动力,也是他将来学有所成的精神动力。根据“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可知他大学期间学习了法律、历史、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政治等课程,他勤奋好学,涉猎广泛,对多个领域的内容都有所研究,这些学习内容为他学有所成提供了深厚的学术素养。根据“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可知他创办了新月社,并通过新月社来赓续五四精神。他用自己的所学贡献社会,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他的理想和抱负,这也是他学有所成的重要原因。(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父亲的家园杨尚清①童年的父亲,家园是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跟所有黄土高原的山村一样,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半大小子,光着脚丫子,爬山上山顶,与牛羊为伴。夏夜,与满天繁星共眠,冬夜,与兄弟姊妹挤在土炕上。砍柴、担水、抓粪、锄草……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别的值得言说。老茧磨得多了,针刺着也不觉疼痛。②为了填饱肚子,少年的父亲离开了他的第一个家园,行乞讨要,四方为家。没有文化,只有力气,背石头、打窑洞……辗转多地,后来落脚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方圆百里,森林密布。做一名伐木工,有盼头,能吃上大白馒头。日复一日,与林木为伴,父亲成长为一个勇武有力的小伙子,娶了邻村的漂亮姑娘莲,在林场安了家。莲,便是我的母亲。这时候的父亲,家园,是有了母亲的小日子。他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一棵棵大树,在父亲的大锯下,魔力般地轻松倒下,他成了最能干的伐木工。每次进城,父亲总穿着一身干净而结实的的确良中山装,每次回来,父亲总给我和姐姐带回一堆让别家的孩子垂涎不已的零食。后来,父亲带回了电视机,再后来,父亲驾回了四轮拖拉机。那个年代,乡下的医疗条件极差,不知道多少个风雪雷雨的日子,父亲驾着拖拉机,母亲抱着多病的我,四处求医。③那一年,林场来了省城林业大学的实习生,在父亲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么艰难,都无比坚定。那一年,姐姐刚好七岁,上学了,跟着比她都大的孩子们,去了十里地外的小学,那所小学的条件也很差。第二年,父亲决然地带着全家进了城,离开了他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林场。④从那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没有户口,我和姐姐却都上了城里最好的小学。最初的家庭教育,是父亲看着我写的作业,脸上泛起的笑容,是一句“清娃写的字像蛤蟆爬过的踪”。就是一脸的笑容和一句打趣的话语,让我的心中早早萌生了“认真学习,勤奋练字”的念想。在文化的世界里,父亲是个门外汉,他依然只有力气,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会写。拉沙、拉土、拉砖,工地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从不言说,如同他的汗水默默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一般,从不言说,却化作一股坚韧而持久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去实现两代人的梦想。多年后,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成了“公家人”,父亲一直引以为豪。⑤在不经意间,岁月的轮回改变了很多。父亲瘦弱的身形,疲惫的意志,像一根绷得太紧太久的弹簧,行将断裂。这个时候,父亲的家园是酒精麻醉后的迷乡。是啊,他从来不懂得让自己停下来,歇一歇。没有圈子,不打麻将,不认得扑克牌,甚至连玩笑也没怎么开过。也或许,是因为没有了目标,太过于执着的人,不知何去何从。劝说、哀求、哭喊,都无济于事,这让我坚信: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⑥而今,父亲的家园,是他童年的那个山村——壕沟。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煎熬与思想斗争,有一天,他决定回去。然而,日月轮回,如河流一般,带去了他身躯的健硕、眼光的灵动,他只是养着几十个小羊羔,种着一片菜园,出山的时候不忘挖一些熟悉的草药,忙碌、充实、开心……⑦闲不下的父亲,离不开的家园,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也有他童年的记忆,欢喜或是悲伤,好过城里冰冷的砖墙和无情的水泥地。⑧岁月悠悠,如歌如诗!时而高亢动人,时而悲凉凄楚,时而温润绵长。愿你我的人生都能觅得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8年第4期)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中“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地理形貌上写出了父亲的故乡的荒凉。B.文章第二段写父亲在林场的经历,刻画了父亲勤劳能干、积极上进、对子女十分疼爱的普通工人的形象,十分典型鲜活。C.父亲有一段时间酗酒,这是因为多年的劳累让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只能靠酒精缓解内心的压力。D.文章第七段承接上文,点明父亲回到童年的那个山村的原因——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和童年的记忆,充满人情味。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⑤段“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这句话的含意。9.“父亲的家园”都包括哪些?为什么把这些称为“父亲的家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C8.①寻找生活目标、回归心灵故乡,只有自己能实现。儿女成人,父亲圆梦,生活没有了目标,整天沉迷于酒精,大家的劝说、哀求、哭喊都不管用,后来父亲摆脱迷茫,回到故乡的山村,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也找回了欢乐。②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只有找到精神寄托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让我们摆脱空虚。9.①童年时,壕沟的山村,这里是父亲成长的故乡,原始又贫瘠,让童年的父亲饱受磨难变得坚韧。②青年时,安条的林场,父亲在青年时有了工作和美好的家庭,产生了供孩子读书的梦想;③中年时,进城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父亲在中年时靠自己的努力圆了让孩子上大学的梦。④老年时,父亲的家园还是他童年的山村壕沟。这里有父亲的老兄弟和童年记忆,他在这里忙碌而充实壕沟成为他晚年的精神的乐园。【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会对文章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因为多年的劳累让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只能靠酒精缓解内心的压力”说法错误,父亲酗酒是因为他闲下来后,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内心空虚。故选C。【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这句话的含意”,是考查学生通过理解重要语句含义,把握文章主旨能力。结合前文,父亲最初的愿望是“填饱肚子”,离开了故乡,作了伐木工人,完成了转机的愿望,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后来受来林场实习的大学生启发,离开了林场,带着全家到了城里,送“我”和姐姐读书,最后“我”和姐姐都考上大学,成了父亲引以为傲的“公家人”,这时,父亲失去了精神依托,父亲“从来不懂得让自己停下来,歇一歇。没有圈子,不打麻将,不认得扑克牌,甚至连玩笑也没怎么开过”,所以“父亲的家园是酒精麻醉后的迷乡”,“劝说、哀求、哭喊,都无济于事”,再结合后文:有一天,他决定回去自己的故乡——壕沟,回到故乡的父亲“养着几十个小羊羔,种着一片菜园,出山的时候不忘挖一些熟悉的草药”,偶找回了自己的精神依托,生活忙碌、充实、开心。所以这里的“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意思是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自己能懂自己,能告诉自己需要什么,能找到下个目标,哪怕是排解抑郁的方式。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每个人都应该如同文中的父亲一样,去寻找自己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只有找到精神寄托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让我们摆脱空虚。同时文章还通过父亲在辛勤劳作,培养“我”和姐姐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后,失去精神依托酗酒,“劝说、哀求、哭喊,都无济于事”,最后父亲自己决定回到他的故乡后养羊种菜,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老年人也需要心理关怀,需要人去懂他们。但更多的,不是子女为父母安排如何,而是去培训他们,找到自己自适的空间。正所谓“老人要有自己的生活”,外人也需要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父亲的家园’都包括哪些?为什么把这些称为‘父亲的家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信息,整合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通读文章,可知文章通过父亲的四个人生阶段不同的追求来写“父亲的家园”。童年时期,根据“童年的父亲,家园是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大小子,光着脚丫子,爬山上山顶,与牛羊为伴。夏夜,与满天繁星共眠,冬夜,与兄弟姊妹挤在土炕上。砍柴、担水、抓粪、锄草……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别的值得言说。老茧磨得多了,针刺着也不觉疼痛”,可知童年时,壕沟的山村,这里是父亲成长的故乡,原始又贫瘠,这些成为父亲日后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也激发了父亲去改变自己的命运。青年时期,根据文中“为了填饱肚子,少年的父亲离开了他的第一个家园,行乞讨要,四方为家。没有文化,只有力气,背石头、打窑洞……辗转多地,后来落脚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方圆百里,森林密布。做一名伐木工,有盼头,能吃上大白馒头”,载后来“父亲成长为一个勇武有力的小伙子,娶了邻村的漂亮姑娘莲,在林场安了家。莲,便是我的母亲。这时候的父亲,家园,是有了母亲的小日子。他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劲儿”“那一年,林场来了省城林业大学的实习生,在父亲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么艰难,都无比坚定”“姐姐刚好七岁,上学了,跟着比她都大的孩子们,去了十里地外的小学,那所小学的条件也很差”等信息可知此时“父亲的家园”是安条的林场,在这一时期父亲有了工作和美好的家庭,并产生了供孩子读书的梦想。中年时期,根据文中“父亲决然地带着全家进了城,离开了他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林场”“从那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没有户口,我和姐姐却都上了城里最好的小学”“在文化的世界里,父亲是个门外汉,他依然只有力气,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会写。拉沙、拉土、拉砖,工地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从不言说,如同他的汗水默默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一般,从不言说,却化作一股坚韧而持久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去实现两代人的梦想。多年后,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成了‘公家人’,父亲一直引以为豪”,此时“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一个用自己努力供儿女读书,让儿女改变命运的梦,为了实现这个梦,父亲吃进来苦头,“拉沙、拉土、拉砖,工地的脏活、苦活、累活”,“我”和姐姐也不负父亲的期望,“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成了‘公家人’,父亲一直引以为豪”。老年时期,根据文中“父亲的家园,是他童年的那个山村——壕沟”“养着几十个小羊羔,种着一片菜园,出山的时候不忘挖一些熟悉的草药,忙碌、充实、开心……”,“闲不下的父亲,离不开的家园,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也有他童年的记忆,欢喜或是悲伤,好过城里冰冷的砖墙和无情的水泥地”可知此时“父亲的家园”是他童年的山村壕沟。这里有父亲的老兄弟和童年记忆,他在这里忙碌而充实壕沟成为他晚年的精神的乐园。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楚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怛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薪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注释】①怛:通“粗”,粗疏,鲁莽。②超距:军中以远距离投石为戏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B.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C.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D.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晋,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春秋末,晋国被六卿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B.荆,春秋时楚国别称。因有荆山,故称荆。也说,秦始皇父庄襄王名子楚,为避讳“楚”字,故改楚为荆。C.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王的谦称。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较弱的诸侯自称“孤”。D.《史记》,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左传》合称“前四史”。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翦计出万全,老谋深算。王翦和李信在灭楚上的不同看法源于前者知己知彼,考虑周到,后者年轻气盛,骄傲轻敌。B.王翦顾全大局,公而忘私。不受秦王信任,王翦虽有情绪,但当国家需要时,他不计个人恩怨得失,义无反顾,领军攻楚。C.王翦高瞻远瞩,为计深远。王翦洞悉君王心理,借秦王重用之机,多次索要土地财宝,使子孙后代无后顾之忧。D.王翦审时度势,讲究策略。楚国举全国兵力来拒秦,王翦坚守不战,养精蓄锐,避敌锐气,寻得战机,最终大败荆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2)所以遣将守关着,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10.A11.D12.C13.(1)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2)派遣将领把守关隘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盗贼进入与意外的变故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三日三夜”是“不顿舍”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大破”的宾语是“李信军”不是“李信”,“入两壁”的是“荆人”,应在“李信军”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左传》合称‘前四史’”解说错误,“《左传》”在“《史记》”之前。前四史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多次索要土地财宝,使子孙后代无后顾之忧”分析错误,结合王翦的话“夫秦王怛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可知,索要土地财宝的目的不是“使子孙后代无后顾之忧”,而是消除秦王的疑虑。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谢”,推辞;“罢”,通“疲”;“唯”,希望;“更”,另外(2)题得分点有:“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副词,这里偏重于“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参考译文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就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由于我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于是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二)诗歌阅读(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念奴娇·井冈山【注】毛泽东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注】本词为毛泽东于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所写。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回到阔别三十八年的井冈山,故地重游,引发了无限感慨,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气和雄心。B.该词上片主要描写了井冈山宏伟壮丽的景象,下片主要回忆曾经的革命战争,让读者领略到作者豪迈的风采。C.“犹记”两句,是作者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回忆,革命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激战如同发生在昨天。D.词的下片中“万怪烟消云落”一句,运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喜悦。15.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上片内容进行赏析。【答案】14.D15.上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通过树木繁茂、群岭广阔、山峰险峻等自然之景,写出了井冈山的宏伟壮丽。同时借楼台亭阁、如跃飞车展现了井冈山的巨大变化。抒发了作者对井冈山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欣喜与自豪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词的下片中‘万怪烟消云落’一句,运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万怪”比喻旧中国的各种大小反动势力,“万”以数量突出说明反动势力之多,而“烟消云散”则突出展现铲除之干净,突出革命彻底的自豪感。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上片内容进行赏析”,然后到上片中找出写景的句子,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再分析景和情之间的关系。景和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等几种。先看上片写了哪些景,分析这些景有何特点,前三句,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井冈山壮丽的总体风景画图,春末初夏的井冈山,万千林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一派青翠翻卷延绵千百里直入云端,而井冈山这一雄奇的大山又一次唤醒诗人一贯的壮志与襟抱,诗人不觉吟道:“飞上南天奇岳”,这个“飞上”不仅给读者有山势险奇之感,而且也让读者领略了诗人英俊的风采;旧地重游,诗人看到的除风景依旧在之外,还“多了楼台亭阁”,在五井碑前面或在黄洋界上,汽车往来疾驰如飞,想当年,这里曾是“黄洋界上炮声隆”的浴血战场;如今却真的“旧貌换新颜”,成了人来车往的旅游胜地,这一切让诗人欣喜,诗人不禁连用两个“飞”字以表内心诗兴飞扬的情怀,超脱出了一个“飞”字写山势,另一个“飞”字写车速的本意;物随心动,诗人面对如此沧桑巨变,发生感叹,化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二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写出作者的观览感受:祖国的江山如同图画般的美好,有人曾说这里远古时是一片苍翠的大海,从中应当体会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吐故纳新,朝着好的方面转化。由此可知,上片的景是宏伟壮丽的,再看其中蕴含的情感,“飞上南天奇岳”“多了楼台亭阁”“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等诗句表达出诗人面对此情此景的欣喜和自豪,故景和情之间的关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写诗人旧地重游,引出对往昔许多不平凡日子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2)《再别康桥》中通过比喻来写柳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3)《荆轲刺秦王》中写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携来百侣曾游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③.那河畔的金柳④.是夕阳中的新娘⑤.风萧萧兮易水寒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携、百侣、峥嵘、稠、畔、萧、兮、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面对复杂而困难的现实,有一些人不去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千方百计地生造一些看似浪漫新奇实则容易麻痹大众的新词。这种的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还可能沦为坊间笑柄,激化舆论场的矛盾。新近流行的新词“慢就业”和“待定族”,就是典型例子。“慢就业"指的是大学毕业后既不马上工作也不求学深造,而是选择以其他方式暂时待业的现象,这类群体也被称为“待定族”。学生毕业后出去旅游、支教、当志愿者或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选择,皆o但是,许多“慢就业”和“待定族”不是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就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一些人之所以乐此不疲地“发明"一些新概念,是因为许多人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也不清楚民众的真实想法,一厢情愿地将其他地方用到的词语或自己杜撰的概念生搬硬套或者试图以这些“看上去很美”的词来现实问题,转移公众的视线。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那些生造出来的词都不能解决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也不会因为他们被贴上“待定族”的标签,就得到任何改变。()。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掩耳盗铃或许无可挑剔隐蔽B.掩耳盗铃甚至无可厚非遮蔽C.闭门造车甚至无可挑剔遮蔽D.闭门造车或许无可厚非隐蔽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生造词的做法可以休矣B.新词虽好,但不能解决现实问题C.有关部门最该做的是正视现实问题,并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D.我们一定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并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许多“慢就业”和“待定族”实际上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B.许多所谓的“慢就业”和“待定族”不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就是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C.许多“慢就业“和“待定族”实际上不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就是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D.许多所谓的“慢就业”和“待定族”实际上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答案】17.B18.C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第一空: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比喻固步自封,不与外界交流,关起门来搞建设,求发展。从上文“千方百计地生造一些看似浪漫新奇实则容易麻痹大众的新词”,可知,此处应选“掩耳盗铃”。排除CD两项。第二空: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或许:可能但不肯定;也许,不一定的意思。“坊间笑柄”与“激化矛盾”语意上有递进关系,应选“甚至”。排除A项。第三空: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语境中“学生毕业后有多种去向”,不存在哪个好,哪个不好。应选“无可厚非”。第四空:遮蔽:掩盖。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隐蔽”不能带宾语。应选“遮蔽”。分析可知,B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B。【18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从开篇“有一些……词”的表述可以看出,对象是“有关部门”,排除D项;从结尾来看,是针对现象总结全篇,AB两项相较于C项显得不完整。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慢就业”和“待定族”在原文中实际上是“生造”词,修改时加上“所谓的”一词表示某人所说的,包含不承认的意思,排除AC两项。“不……就……”是选择关系,这里是并列关系;且“慢就业”和“待定族”的含义应该强调“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故修改时将之放在后一分句。排除B项。故选D。【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有哪些弊端?请加以总结,不超过40字。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而爱欲的实现又必须以理性和自由为保证,个人只有借助于理性批判的力量,才能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自己的真正本质和需要,进而在自由的活动中实现它。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既有促进人的本质实现的性质,也有压抑人性的性质。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人性压抑的根源。科学技术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进而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直接压抑了人的爱欲满足,加剧了人的异化劳动的程度。科学技术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作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消除了人的批判理性,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因此,要克服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就必须以理性的批判力量唤醒人的理性的否定精神,把科学技术置于理性的指导之下,建立能够实现人的本质的“新技术”。【答案】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①消除了人的批判理性,②加剧了人的异化,③压抑了人性(或者人的爱欲满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个人只有借助于理性批判的力量,才能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自己的真正本质和需要”和第二段“科学技术消除了人的批判理性,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可见,他认为科学技术消除了人的批判理性。第二段一共五段话,第一句明确观点“科学技术既有促进人的本质实现的性质,也有压抑人性的性质”。第二、三句主要讲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对人的影响,如“直接压抑了人的爱欲满足,加剧了人的异化劳动的程度”。第四句分析原因。第五句为总结。根据分析内容可知,第二段主要讲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直接压抑了人的爱欲满足,加剧了人的异化劳动的程度”,也就是说他认为科学技术加剧了人的异化,压抑了人性。21.《鸿门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结合《鸿门宴》的内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能使语段意思完整,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字。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见,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随机应变。项羽任人唯亲刚愎自用;③____________。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答案】①.刘邦则在劣势下忍辱负重高瞻远瞩②.项羽常常独断专行拙于应变③.刘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作答本题要对《鸿门宴》的内容有所了解,把握刘邦和项羽的人物性格,以及关涉题干中的“对比”手法。语段是将刘邦和项羽作对比,突出两人的性格特点,表明两人成败的原因。补写句子可以结合对比的手法填写,填写注意字数不超过15字。第一处,前一句是项羽在优势下的性格特征,根据对比,可以填写刘邦在劣势下的性格特征,所以第一处可填写:“刘邦则在劣势下忍辱负重保全自己”或“刘邦则在劣势下忍辱负重高瞻远瞩”;第二处,根据刘邦善于纳谏随机应变的内容,运用对比手法填写项羽,所以第二处可以填写:“项羽骄傲自负拙于应变”或“项羽常常独断专行拙于应变”;第三处,写项羽用人,可以根据对比手法写刘邦用人,所以第三处填写:“刘邦则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或“刘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王开岭说:“精神明亮,是一种笃定的风度,一种喜悦的光辉,一种昂扬的情绪,一种无所畏惧的气概。精神明亮是一种力量。它是刺破人生暗夜的一道闪光,是架在命运地的一道彩虹,是升腾在灰暗心底的一抡明月。精神的明亮,本质上是一种对抗,一种屈服,一种牙关紧咬的优雅,一种劫波渡尽的从容。”大堰河在苦难的日子用爱支撑起生命与希望;刘和珍在黑暗的岁月以微笑彰显正义与勇气;梁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满怀忧愤与希冀。他们都是精神明亮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精神明亮的人,他(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选择一个典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运用细节描写;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有人认为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诚然,我们在当下现实生活中,对于对的事情的判断被各种各样的外物条件所左右,迷失了心智,转而我们更多的倾向于将一件事做对,而以此来证明这是一件对的事。实则不然,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半”,做“对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对,“对的”事更为重要。做对是一种完成的状态,是结果。付出努力的事,很少有人不看重结果,但不免有人在通往这结果的道路上利欲熏心。一味的追求结果的正确让我们逐渐变得偏执,人的本性是功利的,但如何使自己在功利之心之上,立足于追求做对的事,可能对于人生的引领和精神的提亮更为重要而有价值。相比于做对而言,坚持做“对的”事实为一种人对内心真切渴望的追求。正因为此,当人们坚守对的事,更有甚者逆流而上,所产生的影响于个人于世界都有更为深刻的内涵与价值。那什么又是“对的”事呢?朱生豪在家徒四壁的情况下,孜孜以求的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司马迁即使几经坎坷乃至宫刑,坚韧刚毅的书写下两千年的沧海桑田,尼采在不被人相信的情况下对真理的坚持。他们都是凡人中的伟人,他们坚守着自己认定的对的事并坚持做下去,证明其意义和价值所在,这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际研讨会:《废墟的召唤》课件的学术交流
-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测试题及答案
- 《雪孩子》教案:2024年教学方法的探索
- 《消费行为学》教案:2024年智能科技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 2024年教学评价:《狐假虎威》课件的效果评估
- 2024年VB程序设计教案发展趋势
- 隐马尔可夫模型
- AE基础教程升级换代:2024新技能Get
- 教育学第一章复习题(附答案)-
- 2024年敕勒歌教案:教学与发展
- 人教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
- 第5课 推动高质量发展
- 孤独之旅新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
- 风电场风机吊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
- 2024-2030年中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研究报告
- GB/T 9799-2024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
- CJT 497-2016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伸缩装置
- 潍坊2024年山东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中职学生学情分析
- 钢管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 现场监护人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