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城镇化(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城镇化(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城镇化(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城镇化(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讲城镇化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02真题实战练

03热点应用练

(23-24高三上•黑龙江鸡西•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

移人口市民化。1958年A钢铁公司在甘肃省嘉峪关开始建设,但城镇化率高达93.65%。近年来依托于西部

大开发战略,甘肃省城镇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逐渐形成了新的增长极。如图示意2008-2018年甘肃省

城镇化增幅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嘉峪关城镇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B.沙漠广布C.产业结构D.水源丰富

2.据图可知,甘肃省城镇化的特点是()

A.东西部城镇均衡发展B.中部地区辐射作用强

C.城镇化格局趋于集中D.东南地区城镇化率低

3.2008-2018年嘉峪关城镇化率增速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剩余增长空间小B.旅游业迅速发展

C.政策优势不明显D.常住人口数量少

【答案】LC2.B3.A

【解析】1.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不利于城市发展,AB错误;由材料可知,A钢铁公司建设后设嘉峪关市,

2016年嘉峪关城镇化率高达93.65%,因此产业结构对嘉峪关市的城镇化水平影响大,C正确;该地区气候

干旱,水源短缺,D错误。故选C。

2.甘肃省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且有省会兰州,辐射作用强,B正确;甘肃省东西部地区城镇化

年均增长率不同,城镇发展不均衡,A错误;图中只显示了城镇化发展速度,没有城镇化格局的变化趋势,

C错误:东南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并不能得知其城镇化率的高低,D错误。故选B。

3.根据材料,2016年嘉峪关城镇化率高达93.65%,可知其城镇化率可上升的空间小,A正确;旅游业发

展会使得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不会减慢城镇化速度,B错误;西部大开发政策惠及整个西部地区,

C错误;常住人口数量与城镇化发展速度没有相关性,D错误。故选A。

(2024・山东•二模)伦敦分为市中心城区(内伦敦)和市中心以外的城区(外伦敦)。20世纪80年

代以来,伦敦金融业和创意产业相继复兴,内、外伦敦人口密度趋向合理。图为1801-2011年伦敦人口变

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百万人)

9-------------------------------------------------------------------------------------------------------------------------

„......................,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々—

7____________________匚_____________一

6--------------------------------------------------------------------------------------------------------------------

5---------------------------L---------------------------------------------------------------------------------------

0-----------------------------------------------------------------------------------------------------------------------(年份)

19391951197119812011

—内伦敦人口--外伦敦人口---伦敦人口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伦敦人口密度趋向合理的表现是()

A.内伦敦人口大幅减少B.内伦敦人口缓慢增加

C.外伦敦人口迅速增加D.外伦敦人口持续减少

5.金融业和创意产业的复兴对伦敦人口密度合理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引导了人口迁移B.调整了年龄结构

C.提高了人口容量D.优化了城乡比例

【答案】4.B5.A

【解析】4.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伦敦人口密度趋向合理,图中显示此时期内、外伦敦人口

都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伦敦金融业和创意产业相继复兴,会吸引人口向市区内回流,进而

伦敦市区的人口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使伦敦人口密度的布局趋于合理,A正确;金融业和创意产业对

年龄结构、人口容量、城乡比例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2024•山东淄博・二模)日本的城镇化经历了城镇化、逆城镇化和再城镇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日本

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从非大都市圈向大都市圈的迁移,且年轻人占比高。如图表示1960-2022年日本的城

镇化率和城镇人口增长率。完成下面小题。

4

1003.00

903,50

802,00

702,50

601,00

501,50

400.00

.50

300

20-O.5O

10-I.OO

0一

_

6.日本经历再城镇化的时期是()

A.1960年一1975年B.1975年一2000年C.2000年一2010年D.2010年

—2022年

7.城镇化过程中,日本人口迁移可能导致()

A.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加剧B.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减小

C.非大都市圈就业机会减少D.大都市圈内交通压力缓解

8.2010年之后,日本城镇人口增长率特点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国际人口迁移B.人口自然增长C.国内人口迁移D.逆城镇化

【答案】6.C7.A8.B

【解析】6.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可以反映城镇化水平的高低,读图可知,1960年-1975年城镇化水平

提高,属于城镇化阶段;1975年-2000年城镇化水平保持稳定;2000年-2010年再一次经历了城镇化水平提

高的过程,为再城镇化阶段;2010年-2022年城镇化水平又保持稳定。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

选C。

7.城镇化过程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加剧,A正确,B错误;城镇

化过程往往伴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非大都市圈就业机会并不会减少,C错误;随着大都市圈城镇人口增加,

交通压力加大,D错误。故选A。

8.2010年之后,日本城镇人口增长率很低,甚至降为负值,主要是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人口自然增长率

小,B正确;日本经济发达,吸引国际人口迁入,不会导致城镇人口增长率为负值,A错误;2010年之后

日本城镇化水平基本稳定,没有出现明显逆城镇化现象,国内人口迁移对城镇人口增长率影响较小,CD错

误。故选B。

(2024・河北•模拟预测)在现代化要素的影响下,郊区城镇化中的城市边缘增长给郊区社会空间发展

带来新态势。传统的郊区社会空间模式出现了从“居住区”向“生活区”的转变,其重要特征是郊区居民

活动的本地化。下图示意大型居住区到大型生活区的概念演化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物代化特征■、

9.下列城市郊区中最早出现“大型生活区”社会空间模式的是()

A.北京B.南昌C.郑州D.西宁

10.大型居住区向大型生活区转变的主要驱动因素是()

①交通便捷化②生活方式转变③信息化④工商业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9.A10.B

【解析】9.根据材料,郊区城镇化中的城市边缘增长给郊区社会空间发展带来新态势。从宏观来看,我国

大部分城市仍然处于集聚为主的城市发展阶段,但是一些例如北京、上海、天津等特大城市,城市化水平

高的城市,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而这些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较高,受到信息技术创新与工业化影响更明

显,选项中北京、南昌、关B州、西宁,北京城市化水平最高,现代化水平高,故最早出现“大型生活区”社会

空间模式的为北京。A正确,排除B、C、Do故选A。

10.根据图示,大型居住区向大型生活区的转变主要受到工业化、信息化与技术创新、城镇化的影响,呈

现现代化特征,在其影响下,原大型居住区工作、生活、消费、文化、休闲等变得更加便捷,居民不再职

住分离,形成大型生活区,③④正确。交通便捷化是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转移的原因之一,导致了城市向

市中心集聚转化为向郊区转移,是出现大型居住区的原因,①错误。生活方式转变与生产活动、消费理念、

科技的进步、政治制度的改革相关,大型生活区的形成会影响生活方式,而不是其驱动因素,②错误。故

选B。

(2024•安徽池州•二模)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2001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

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布局大型购物中心。临港新城(A城)东临东海,植被覆盖率达50%

以上,城市硬化地面主要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透水沥青铺设,功能区围绕湖泊形成城市环带。读

1949年以来上海郊区城镇化进程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949-1980年1981-2000年2001-2020年

0工业区O卫星城开发区f生产要素流动-A居住要素流动---A消费要素流失

11.A城的规划建设,有利于该城()

A.减轻交通拥堵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地下水位D.防止海水倒灌

12.与1949-1980年相比,2001-2020年郊区演变的最显著特征是()

A.生产功能弱化B.居住功能增强

C.基础设施完善D.实现产城融合

【答案】ILB12.D

【解析】11.A城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功能区围绕湖泊形成城市环带,增加城区湿地面积,可以缓解

城市热岛效应,与减轻交通拥堵无关,A错误,B正确;根据材料,A城硬化地面主要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

生地砖和透水沥青铺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位,减缓海水向城区地下水渗入,但不能很好起

到防止海水倒灌作用,C、D错误。故选B。

12.由图可知,对比1949-1980年,在2001-2020年中,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所以郊区的生产功能没有弱

化。A错误;居住要素在向郊区流动的过程中,生产要素和消费要素也在向郊区流动,所以居住功能增强、

基础设施完善不是其最显著特征,B、C错误;生产要素、居住要素、消费要素进一步向郊区流动,有利于

促进郊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缩小郊区与市区的差距,逐步实现产城融合,D正确。故选D。

(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环南海区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区域。如图为1990―

2018年环南海16个城市空间扩张主要模式与扩张速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空间扩张

1东莞、胡志主要模式

9高

。明市、吉隆2斯里巴加湾

雅加达速

坡、金边、。市、仰光

——

2率仰光、珠海

0>|——

2中曼谷、东莞、广独填充式

等河内、香港斯里巴加利1

S8等河内、胡志明市、

雅加达、吉隆坡、

速万象

,马尼拉、新曼谷市)广州、速

4<|马尼拉、金边、

加坡II万象邀

率新加坡、珠海

H1引

较蔓延式

»低

«深圳速香港、深圳

»|例

飞地式

图例

填充式蔓延式飞地式填充式蔓延式飞地式■现状城市用地

--------------------------------------------------A匚二]新增城市用地

1990年—2000年城市空间扩张主要模式2000年—2018年城市空间扩张主要模式

13.环南海城市空间扩张速率变化特征表明该区域()

A.城市污染日益严重B.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C.资源禀赋逐渐丧失D.人口流动持续加快

14.深圳城市空间扩张模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缓慢B.经济增长放缓

C.城市用地紧张D.政策红利减弱

15.研究该区域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规律与城市化进程,有利于()

A.我国因地制宜对外投资建设,降低风险B.缓解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C.促进该区域对外开放,提升其国际地位D.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答案】13.B14.C15.A

【解析】13.读图可知,环南海城市空间扩张速率整体有下降趋势,主要因素是该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城市吸纳劳动力速度下降有关,B正确;城市污染严重,会导致城市中心人口外流,中心发展缓慢,不一定

扩张变慢;资源禀赋丧失太绝对,C错误;人口流动速度减慢,D错误。故选B。

14.1990年以后,深圳空间扩张速度快,以特区内和特区外两部分组成,呈现飞地式,2000年以后,深圳

进入全面城市化极端,城市西进东拓,呈现填充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城市扩张快,用地紧张,C正确;

这过程中,人口增长快,排除A;经济增长迅速,排除B;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很大,排除D。故选C。

15.环南海区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区域,研究该区域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规律与城市化

进程,有利于我国与之合作时因地制宜对外投资,降低风险,A正确;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对外开放无

太大影响,排除B、C;我国城市化和该区域不同,不能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排除D。故选A。

(2024•新疆•模拟预测)城市郊区化指居民向市郊扩散的一种城市形态。我国与美国的城市郊区化空

间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下图示意2011年以来中美两国的城市郊区化空间模式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美国

0高收入O中收入O低收入口中心城区[二;近郊区口远郊区

T工作与通勤行为=>非工作活出行

16.与我国相比,美国城市郊区化()

①近郊易衰落②出行较分散③城郊间通勤明显④职住基本平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据图推测美国城郊之间()

A.道路设施较完善B.公共交通较发达

C.交通流量较集中D.道路通行较顺畅

【答案】16.A17.D

【解析】16.读图可知,美国低收入者集中在近郊圈层,相比于市中心和远郊,近郊更容易衰落,①正确;

中国郊区居民更倾向于在中心城区就业和参与公共服务,城郊之间通勤明显,而美国郊区居民多在郊区就

业和参与公共服务,出行较为分散,城郊间通勤没有中国明显,②正确,③错误;美国也存在明显的工作

与通勤行为,职住平衡不明显,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据图可知,美国城郊之间工作与非工作活动空间较为分散,出行方向较为分散,交通流量较分散,道

路通行较顺畅,D正确,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出美国城郊之间道路设施是否完善及公共交通是否

发达,AB错误。故选D。

18.(2024・安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西藏自治区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下图是

2000-2020年西藏与全国城镇化率对比图。

(%)

■全国城镇化率

口西藏城镇化率

(1)简述与全国相比,西藏自治区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2)分析西藏自治区城镇化进程特点的形成原因。

(3)推测西藏自治区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

【答案】(1)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且与全国相差越来越大。

(2)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环境承载力低;矿产资源难以开发,工业基础薄弱;农牧业比重较高,交通运输

落后,制约第三产业发展。

(3)城镇一般分散分布于各农牧业区,城镇规模小,人口少;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南部城镇密度大,西北部

城镇密度小,甚至没有城镇分布。

【详解】(1)根据图象信息,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两个角度简述与全国相比,西藏自治区城镇化进程的

特点。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全国城镇化率上升较快,而西藏城镇化率上升相对缓慢,且一直低于全国平

均水平,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所以得出西藏自治区城镇化水平比较低,进程比较缓

慢,与全国差距越来越大的特点。

(2)从自然环境、资源开发、第二、三产业发展条件等入手分析西藏自治区城镇化进程特点的形成原因。

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缺氧气候,使得很多生产生活活动受限,导致环境承载力低,不利于大规模人口聚

集和城镇化发展。矿产资源开发难度大,工业难以大规模发展,缺乏产业支撑,这影响了城镇化的推进速

度。农牧业比重高,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交通运输落后阻碍了与外界的联系和经济交流,限制了第三产业

等的发展,也不利于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3)从城镇与农牧业区的关系、城镇空间分布疏密、城镇规模等方面推测西藏自治区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

由于农牧业是主要产业,人口多依附于农牧业区,所以城镇会围绕农牧业区分散分布,且规模较小、人口

较少;西藏东南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发展机会较多,所以城镇密度大;而西北部自然条

件恶劣,人口稀少,可能出现密度小甚至无城镇分布的情况。

19.(23-24高三上•河北保定•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二大淡水湖,为联系非洲东、南、西、北部的枢纽。环湖地区是非洲人口最稠密

的地区之一,环湖三国曾经受英国殖民统治,经济基础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且发展很不平衡。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环湖三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截至2020年,

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城镇化率分别为35.23%、24.95%和28%。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是肯尼亚,

人均生产总值为1838.21美元,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在人口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背景下,基础设施的供给成为

这三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环湖三国地理位置。

(1)说明维多利亚湖环湖地区成为非洲人口密集区的原因。

(2)分析环湖三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分析环湖三国基础设施供给成为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的原因。

【答案】(1)淡水资源丰富,可为环湖地区居民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用水;为联系非洲东、南、西、北部

的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淡水渔业资源丰富,众多渔村环湖分布。

(2)带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加快人口和资本向城市集聚,形成地区经济引擎;平衡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缩小国内经济发展差距。

(3)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人不足;受殖民统治时间长,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已有的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服务功能有限;人口城镇化进程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协调。

【详解】(1)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二大淡水湖,环湖地区淡水资源丰富,可为环湖地区居民提供丰富的生

产、生活用水;维多利亚湖为联系非洲东、南、西、北部的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湖泊淡水渔业资源丰富,

吸引众多渔村环湖分布。

(2)城镇化伴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可以带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城市化过程伴随着人口不

断向城市集聚,加快人口和资本向城市集聚,形成地区经济引擎;环湖三国曾经受英国殖民统治,经济基

础较薄弱,城镇化进程加快,可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国内经济发展差距。

(3)环湖三国曾经受英国殖民统治,二战后才获得民族独立,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经济基础较薄弱,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人不足;环湖三国原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建设标准低,服务功能有限;环湖三

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人口城镇化进程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协调。因此基础设

施供给成为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

(2024•山东•高考真题)新城生活空间是指新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和空间。

如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大都市某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调查显示,该新城的社区居

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非工作活动

•工作活动

………非机动化出行

:::二;小汽车出行

=公共交通出行

新城生活空间现状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新城空间

1.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

A.交通方式较为单一B.生活服务设施不足

C.生态环境质量较差D.居民消费能力较弱

2.为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A.扩大新城空间范围B.增加休闲娱乐场所

C.促进就业本地化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

A.平均出行距离增加B.工作出行次数减少

C.平均出行成本增加D.出行方式更加多元

【答案】1.B2.C3.D

【解析】1.根据题干和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图分析可知,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

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超市、公园、医院、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不足,居民需到新城外或者社区进行消

费等生活活动,与交通方式是否单一关系不大,B正确,A错误;新城选址时应该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质量,

且居民居住在新城,生态环境质量应该能满足需求,C错误;新城居民有非工作活动,而且居民休息日与工

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说明居民消费需求较多,消费能力较高,D错误。故选B。

2.通过对比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图可知,新城现状是工作活动和非工作活动均主要

在新城外,那新城主要是居住功能,也就是“卧城”,为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

首要任务是引进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本地化,使人口在新城稳定下来,C正确;当新城人口工作

和非工作活动均主要在新城后可以增加休闲娱乐场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D错误。新城空间稍未充分开

发,扩大新城空间范围不是首要任务,A错误。故选C。

3.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平均出行距离减小,非

机动化出行、工作活动可能导致工作出行次数增加,AB错误;公共交通出行为主,平均出行成本减少,C

错误:出行方式包括非机动化出行、小汽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出行方式更加多元,D正确。故选D。

(2023・湖北・高考真题)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

通城市交通“肠梗阻”。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完成下面小题。

4.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

桥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高层建筑多C.河网密度大D.地面车流多

5.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

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

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

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

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

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

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

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

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

【答案】4.A5.A6.C

【解析】4.重庆为山城,地势起伏大,线路落差大,高空人行天桥多,可以完善的行人交通系统,改善市

民及游客的出行环境,减少人车争道,A正确;大城市高层建筑都比较多,并不是重庆城市所特有的的特

点,B错误;河网密度大、地面车流多可以修建立交桥,与高空人行天桥多无关,CD错误。故答案选A。

5.支撑这个智慧大脑运行的,有3类关键数据。一类是公交、地铁、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

和人口分布等静态数据,一类是人们的出行分布动态数据;还有一类是实时的流量数据,即不同路段、交

叉口、枢纽点在不同时间的车流或人流通行情况,①②③正确;物流车辆在城市交通车辆中占比较小,获

取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相关数据对研究城市交通意义不大,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答案选A。

6.出行人数与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无关,A错误;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不能用智慧交通“大脑”实时做

到,B错误;利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得到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实时的给出车辆通行建议,可以减

轻交通拥堵,C正确;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可以减少通行的出错率,并不能做

到实时缓解交通堵点压力,D错误。故答案选C。

(2022•湖北・高考真题)在某城市中心,一种创新型绿色建筑一垂直森林高层住宅落成面世。它是在

建筑的垂直方向上,覆盖满本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物,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形成具有森林

效应的生态居住群落。图示意“垂直森林”局部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传统设计相比,“垂直森林”在居住空间设计上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A.阳台B.客厅C.卧室D.厨房

8.“垂直森林”的灌溉系统适宜采用()

A.井灌B.漫灌C.喷灌D.滴灌

9.相较于一般城市绿地,“垂直森林”()

A.抗风能力更强B.生态系统更加稳定C.维护成本更低D.土地利用效率更高

【答案】7.A8.D9.D

【解析】7.根据材料可知,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植物主要是在建筑外侧的垂直方向延伸,由图可

知,植被主要分布在阳台上,阳台也更适合种植植被,因此与传统设计相比,“垂直森林”变化最大的是阳台,

A项正确。故选A。

8.由材料可知,“垂直森林”在建筑的垂直方向上延伸,垂直高度差异大,滴灌可以精准灌溉,节水的同时

对楼体及居民生活影响较小,D项正确。故选D。

9.由材料可知,“垂直森林”垂直分布于住宅楼外侧,一般城市绿地需占用地面空间,因此“垂直森林”单位

面积的土地利用效率更高,D项正确。抗风能力较弱,A错误;生态系统不稳定,B错误;维护成本更高,

C错误。故选D。

(2022•江苏・高考真题)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

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阶段I阶段口阶段印

;本地居民。外来人口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一一社会关系

io.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n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A.多元化B.内向化C.等级化D.中心化

11.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A.城市近郊型B.边远山区型C.搬迁撤并型D.特色保护型

12.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历史文化传承B.工业与信息化C.自然环境变迁D.交通区位变化

【答案】10.A11.A12.B

【解析】10.从图中可知,阶段I属于本村居民内部联系,阶段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与服装工厂形成新

的社会关系网,阶段n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以及网上商铺、服装工厂互相联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关

系,A选项正确。从阶段I到阶段ni,可以看到本村居民逐步加强向外联系,并非社会关系内向化发展,

B选项错误。从阶段ni的社会关系来看,本村居民、外来人口、服装工厂、网上商铺彼此之间均属平等关

系,并未出现等级化趋势,c选项错误。阶段ni村落社会主体之间互相联系,多元主体结构明显,未呈现

出中心化趋势,D选项错误。故选A。

11.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I为本村居民为主;阶段n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

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从阶段ni可以看到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

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

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推动和城市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

律,A选项正确。边远山区型一般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受限,外来人口难以迁入,B选项错误。搬迁撤

并型一般村落人口大量外流,并不会出现村落壮大发展的趋势,c选项错误。该村落在服装工厂的带动下不

断发展壮大,从本题中并未看到该村落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或自然特色,D选项排除。故选A。

12.从图中三个阶段发展来看,阶段n由于服装工厂的出现促进了外来人口大量进入,而在阶段ni由于网

上商铺的大量发展,使得村落逐渐发展壮大,该村落受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带动较为明显,B选项正确。从

材料和图示发展来看,并未发现该村落传统产业,并不存在历史文化传承,A选项错误。从材料和图表中

无法获知该地自然环境的变化,C选项排除。从材料可知该村落得以发展壮大,得益于工业的推动及信息产

业的发展并非交通区位变化,D选项错误。故选B。

(2021•福建・高考真题)下图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

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

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

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早期卫星城

——铁路

——高速公路

喜主城区

13.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

A.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B.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

C.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D.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14.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是下图中的()

ABCD

A.AB.BC.CD.D

15.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

A.城市职能转变B.工业集聚增强C.城际联系加强D.逆城市化加快

【答案】13.C14.D15.C

【解析】13.根据文字材料“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可知其发展是依托周边地区资源,结

合图片可知MK新城位于伦敦和伯明翰两大城市之间,该位置资源给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其可以依托

两大城市的数据和信息,促进新城发展,从而使得城市得到较好发展,从而使得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

远高于早期卫星城,C正确。由材料“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可知MK新城

建成时间较早,且功能分区并未显示,A错误。根据图中比例尺,结合图片中MK新城和大学城的位置关

系可知MK新城距离大学城较远,B错误。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与其地租关系不大,

而与其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发展前景有关,D错误。故选C。

14.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最合理的是就业点分

散设置,原因是发展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其产业大多属于生活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符合零散

分布的规律,导致就业点也应随着产业零散分布,D正确。ABC模式中体现的是集中分布,不符合生活性

服务业的分布特点,也不利于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ABC错误。故选D。

15.根据材料可知MK新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措施有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

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MK新城主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MK新城

可以进一步加大与伦敦和两个大学城之间的区际联系,C正确。MK新城设立之初是为了疏解伦敦主城区人

口,发展的定位是进一步分散大城市的压力且产业一直以服务业为方向,因此城市职能未变,A错误。MK

新城主要发展的是生活性服务业,工业集聚增强不符合该地今后发展的特点,B错误。MK新城处于城市化

的前中期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不是加快逆城

市化,D错误。故选C。

(2021•湖北•高考真题)亦庄新城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发展而来,

起步面积约4km2,目前面积已达66km2。根据《亦庄新城规划(2017年—2035年)》,未来将建成为面积

达225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下图示意亦庄新城规划功能区布

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⑪功能区一公路

16.图中直接和间接反映的城市化表现是()

①人口规模持续扩大②地价向北部地区递增③用地规模不断扩张④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7.开发区发展成为亦庄新城的主要驱动力是()

A.劳动力丰富B.市场广阔C.产业集聚D.环境优美

18.有利于亦庄新城未来建设的措施是()

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②保障各功能区等量投入③建立智慧交通体系④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6.B17.C18.C

【分析】16.图中反映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扩大,由此推测当地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这是城市化的表

现,①正确;图中显示北部为五环,南部为六环,地价有可能向北部地区递增,但这不是城市化的表现,

②错误;从图文资料中得知该地起步面积约4km2,目前面积已达66km2,说明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是

城市化的表现,③正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市的外围,因此该区的扩大不能反映人口向中心城

区集聚,④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7.该地区为开发新区,劳动力不丰富,市场并不广阔,A、B错误;从材料可知该地区未来将建成为面积

达225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因此可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集

聚,C正确;环境优美并不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C。

18.亦庄新城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此①正确;各功能区无法

实现等量投入,②错误;建立智慧交通体系可以促进现代城市的发展,③正确: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可以

实现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的目标,④正确,因此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

(2020•海南・高考真题)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

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

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

20.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

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

21.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19.B20.A21.C

【分析】19.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大于1000万的城市始终只有一个(注意图例信息的获取),符合“一

极”;而500-1000万的大城市在2015年出现了两个,符合“多核”,其他中小城市明显增多,所以该地区城

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B正确,AD错;相比而言,中小城市扩张速度更为明显,

“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描述不当,C错。故选B。

20.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所以大中小城市数量分布合理,城镇建设更加

有序,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广州、深圳规模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